在北大听讲座(第9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在北大听讲座(第9辑)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2
ISBN:9787800059278
作者:文池
页数:320页

书籍目录

1 何怀宏 一个行动中的哲学家――从苏格拉底之死谈起
2 张祥龙 叔本华、尼采与音乐
3 陈嘉映 科学的始祖――哲学?!
4 李景林 孔孟之道及其现代价值
5 彭锋 另一种哲学实践
6 王博 隐士的哲学
7 魏德东 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8 席大民 入世背景下的道德建设
9 黄平 全球化时代社会科学遇到的成就
10 温铁平 入世与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11 姚洋 国家与三农问题
12 尹保云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13 张文木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
14 降边嘉措 中国的伟大史诗――《格萨尔》
15 摩罗 《生死场》的文本断裂及萧红的文学贡献

编辑推荐

  假如我们能够计算繁星的数目,我们就不会临风涕零。假如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改变历史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我们就不会畏惧自己的命运。但是既然灾难不可挽救,既然人生不能虚度,精神抖擞的人就有一种崇高的意境,当陷入穷途之际,他高瞻远瞩,仿佛从另一个世界来静观世变。  ——乔治·桑塔耶纳

作者简介

书中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和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

图书封面


 在北大听讲座(第9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两天看书加看记录片,突然对巴西有了新印象,不是足球场,不是贫民窟,而是新兴的农场。  上午看《在北大听讲座》时,一位学者谈到巴西的土地没有利用起来,声称巴西的3.5亿土地,其中只有7000万被利用为耕地,这个讲座是2002年时做的,数字上可能有出入,但是大体也反映了巴西农村在天主教文化下“安贫乐道”的事实。中午看NHK(日本国家电视台)2006年作的关于中、日、美三国大豆争夺战的记录片中,一位中纺粮油的高管认为:巴西耕地面积是1.6亿平方公顷,而真正开发的大概是5600万公顷,总耕地面积的变化背后,是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巴西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巴西人在疯狂地砍伐亚马逊丛林以换取耕地,播种经济作物大豆和甘蔗,从而在世界贸易中获得巨大的收益。(注:根据中国三农问题的专家温铁军教授的观点,2002年时,中国耕地面积为19.2亿亩,15亩为一公顷,也就是说中国的耕地面积是1.28亿公顷,并在以每年减少800万公顷的速度,到2006年应该就不到1亿公顷了。虽然我国国土面积比巴西大得多,但是论制造耕地的潜力,巴西还大有潜力可挖。)  以大豆为例。我国曾经一直是自给自足,但是从80年代起,我国大豆进口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NHK记录片中的数据,到2006年,进口总额为2640万顿,占全球大豆进口总额的40%。我们国内也产大豆,根据温教授的调查数据,2002年时差不多就是2000万,在之后的几年里中国加入了WTO,而我国国产大豆的价格比国际价格高50%以上,而进口大豆即使是超额购买时交纳高额关税,还是比国内便宜,也难道NHK中所采访的中纺集团要专门到巴西去修建横穿巴西农业区的铁路以采购大豆了。这个有点像过去日本人帮我们修铁路,总是附带个霸王条款,说什么修完后铁路周围的资源供他采多少年之类的。  为什么我们的国产大豆贵?因为大豆是土地与资金密集型的农业产业,我们的农民人均耕地从秦代起就已经只是欧洲的四分之一了,更别说现在(是美国农民的828分之一,而巴西的农场主土地更多),同时,我们的农民又是贫穷的农民。巴西则不同,巴西等拉美国家曾经的拉美病虽然为他们带来了大量城市失业人口与贫民窟,也同样为他们创造了土地大量集中的大规模的农场。以往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利用这些土地,而70年代时,美国的大豆产区发了水灾,美国国内都无法满足需求,就禁止出口,于是大豆主要从美国进口的日本人就着急了,便跑去巴西开辟新的大豆种植地。日本人种树,美国人乘凉,后来倒是美国的大公司得到了好处。原因是巴西的农场主虽然有巨大的土地,但是没有钱购买大规模机器化生产所需要的设备,于是美国人给他们提供高利贷,并附上很多霸王条款,强制收购这些产出的大豆。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巴西农场主已经从那种垄断贸易中解脱出来——他们赚够了钱,还清贷了——于是中、日、美都跑到巴西去和农场主们谈判以争取更多的采购。  这里肯定又有人要问,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大豆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看了记录片才有点明白,原来大豆进口来主要是作为原材料,制作食用油,豆渣拿来做畜牧业的饲料。美国人真的有商业头脑,他们已经把资本的触手伸展到了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他们在农场附近修建食物油加工基地和饲养场,产出食物油和肉类,换取更多的回报,我昨天看文章时发现,现在我们国内的大豆进口后,在提炼食物油时,70%-90%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在巴西,日本人迟到了,对了对付中国人的铁路战术和美国人的价值链战术,他们在农场周围修建巨大的储存仓,一投就是几百亿日圆。(注:在过去的几年里,因为中国的崛起,大豆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价格涨了一倍多,才会出现很多人炒大豆期货发洋财的现象)  还有一个是甘蔗,是另一个NHK的记录片里看到的。巴西人几乎是在搞人民公社,他们建立大规模的集体农场,呼吁那些城市贫民窟里的无业者回到农场里来,然后一起种甘蔗,在甘蔗农场周围建立加工场,直接把甘蔗做成燃料乙醇,渣子则用于燃烧,产生蒸汽来发电,以支持工厂自身的运作,真正做到了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开发。同时,乙醇在巴西被推广为汽车燃料,大量只用乙醇或采用乙醇与汽油混合燃料的汽车得到推广,乙醇燃烧后不会给大气带来额外的二氧化碳(生产乙醇所需要的甘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刚好和乙醇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持平),因此不会污染环境,真正做到环保。昨天看到这点时,我就联想起温教授所提出的那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学美国早年开发西部的经验,让大家都去西方,开发土地者,可以得到多少土地,成为新土地的居住者和主人。如果这个设想可以实现,让这些人改善灌溉后使西部的5亿亩旱地成为耕地,再种植甘蔗,学习巴西经验搞生产,或许能为中国带来新的突破点,甚至可以拖延温室效应的恶劣影响。也许这是痴人说梦,但是至少我们有梦的权力吧。用尼采的话说,每个人在梦里都是最伟大艺术家。  又扯远了。  ……    经过了这些了解,我开始渐渐加深了对与中国并为金砖四国的巴西的印象。  如果说中国的未来是靠无数廉价劳动力支撑的话,那么巴西的未来就是靠无数优质耕地来推动的。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北大这些讲座,整体来讲都不错,但是听讲座的人却在继续搞这些讲座,提出问题,提出方法,但是又没有去解决,十年前的问题,现在依然是问题,过去的事情,今天仍然在继续着。讲座过于温,没有多少开创性,没有多少非主流性。
  •     说实话书得纸质量很一般,但是内容是最重要的。
  •     如果能备注上讲座日期就好了
  •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品味。
  •     大赞,好爱,值得收藏,慢慢看。
  •     老师推荐看的一本书,同学看了也说好!
  •     还没来得急看,感觉书的质量还是很好的,随便翻了一下,能用这么低的价格买到这么深刻的思想,很值!
  •     这本书让我真正开始接触哲学,极佳者:《一个行动中的哲学家-从苏格拉底之死谈起》、《叔本华、尼采与音乐》、《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     能给人以启迪 很好的书
  •     熟的质量很好,内容也非常好
  •     思想的精髓
  •     一点
  •     结果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萧红的《生死场》……
  •     书的内容还不错,可是质量一般般哦
  •     给老公买的,他看了说不错。印刷挺好。
  •     言浅意深,既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有足够引人深思比较适合高中生阅读(我和同学用它来打发政治课了,真正的思想,与政治课上的意识形态,相差甚远)
  •     选择感兴趣的章节看,倒是挺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