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与中国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21世纪与中国文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7-10
ISBN:9787101057157
作者:加藤周一
页数:331页

内容概要

加藤周一(1919~ ),日本文学家、学者、星云大师,曾与花田清辉、冈本润、野间宏等人创办《综合文化》,对文化、艺术及经历过的战争进行反思。著有《日本文学史序说》、《杂种文化》等。加藤周一与他的同代人共有着对于精神封闭状态的警觉。他对文学研究的开放作了大胆的尝试,在客观上打破了日本文学以其所谓“美”而与思想无关的通行假象,不仅对那些一向以封闭的方式加以讨论的日本文学古典作品注入了思想性解释,从而揭示这些文学文本在当时的思想史意义;同时,也把那些通常被排斥于日本“国文学”领域之外的文本冠冕堂皇地引入了文学领域,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书籍目录

致中国读者
我和中国
寄语《中岛健藏展》
初次访问南京
中国的飞檐
敦煌有感
中国电影三题
北京的春天
北京的秋天
再访北京的秋天
历史和文化
战争和战后——日中关系的问题
从“南京”追溯到“旅顺”
香港有感
香港旅情
春秋无义战
儒教再考
三星堆的青铜器
中日文化的两极互反性
佛像群的发现
中国的水墨画和日本的水墨画
文学和翻译
什么是文学或有关《中国文学史》
“天丧予”或有关《论语》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宋学的日本化
诗人们
明治初期的翻译——为何而译?译什么?怎样译?
文学的使命——在科学技术文明的时代
近代的翻译诗——翻译的叛逆之说
渊明和一休
提倡翻译
《圣经》和《论语》的意义
偷羊人的话题
趋庭日
翻译、风流、自然
21世纪和中国文化
新世纪的希望或有关“历史意识”
20世纪曾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围绕中国的国际问题和日本——与罗贝尔·吉朗的对话
多种语言的必要性
汉字文化圈的历史和未来——与一海知义的对话
对“汉字文化圈”构思的补充
东瀛风流人物——加藤周一(代后记)

作者简介

加藤周一是日本著名的学者、文学史家、评论家、作家。《21世纪与中国文化》是从加藤周一的大量著作中收集了有关于中国文化历史的篇章。内容由加藤先生和译者共同选定。大体分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和中国、历史和文化、文学和翻译、21世纪和中国文化。本书力图将加藤周一的全球性视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尊重中国文化的观点反映出来。加藤先生特意为此书写了序:“致中国读者”。这是他“第一本中国文化论的集大成者”。

图书封面


 21世纪与中国文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驳加藤周一 加藤周一在《初次访问南京》一文里说比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这一事实的存在。其实,事实当然重要,可是死难者人数并非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因为死去的不是30万人,而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30万个一个人。对不起,加藤周一先生,这个数字对于中国人很重要,因为那不仅仅是数字而已。 二、趣文一些 1、1997年(?)加藤周一再访北大,他说北大的学生宿舍条件很差,于是有的学生就在没开饭的食堂桌子上读书作文。我想起我上次去北外,倒是看到很多人在食堂里看书,至于北大,貌似现在没有这事儿了吧?加藤周一还说当时北大的外国人留学生里,最多的就是日本人。唉,可惜这位置早已被棒子霸占了…… 2、加藤周一小时候看的是无声电影。当时日本人发明了一种“活弁”的职业,就是一个人讲述无声电影的故事情节,以代替演员的对白。如果电影是美国的,要想记住美国人的名字很难,观众也搞不清谁是谁,于是干脆所有女的都叫“玛丽”,好男人都叫“乔治”,坏男人都叫“杰克”。 3、加藤周一说,胡志明曾被老蒋的军队逮捕入狱,胡志明则在狱中坚持用汉文写日记,后来以《狱中日记》为名出版。。。 4、片假名的艺术感之所以不如平假名,乃在于片假名是抽取汉字偏旁部首而成,而平假名则是汉字的草书化,有一种“稳定感、均衡感”。 5、加藤周一说,中国的草书其实是有一定章法的,而日本人(尤其是和尚)的草书则“完全是胡乱涂抹,无章可循”,所以“根本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看到这里,我是真的笑了…… 6、“中国有很多方言,相互之间无法沟通。南方的戏剧赴北方演出,就像外国电影一样,必须附上字幕。” 三、强烈推荐&吐槽翻译 《明治初期的翻译》一文写得非常之好,强烈推荐。此文梳理了诸多词汇(如权利、自由等)在翻译过程中的意义流变。 译者明显是在岛国呆的太久,以至于中国话都说不流畅了。而且这文章选的,好多大讲中日关系的文章啊,并且多次涉及到敏感话题。
  •     在我们一般印象中日本人不承认他们过去的罪恶,而且讲话相当的不讲理。不过更多的日本人写作的风格是平淡从容的,甚至可说是温柔敦厚。文章里当然有西方的逻辑性思维,但态度是东方的彬彬有礼,也有趣味,因为作者不是以导师的身份说教,而是如向亲友倾诉心事。加藤周一先生的书是第一次读到的,根据介绍他是医学博士,1919年生。在法国做医学研究时因为接触了欧洲文化而在1958年改行成为专业作家。这是非常特殊的,因为专科医生的收入一般是远超作家。这位先生的文字自然充满理性,不过也极有人情味。书里讨论的片断:香港有感:三页纸短文,写了 1。关于香港97交接后的展望,当时外国记者只记得天安门 世间,但忘了1925年五。卅事件,英国杀了52个反对不平等条约的学生(搜索一下,看来比五四规模更大!),2。讲了香港到了最后一个港督才给香港的假民主,3。也比较了英国离开香港及日本侵略军离开中国。春秋无义战:回顾了日本的侵略战争及现在的日本体制、文化可是已经改变了培养军国思想的土壤中日文化的两极互反性:将中国之大而有南北文化、清朝《四库》是一种学习汉文化方法、世界各地古今的文化冲突融合现象、日本学中国文化的消化过程及中日文化的各自特点。书里还有:马客思主义与文学宋学的日本化 - 日本人由实用的角度吸取朱子学,将之生活化文学的使命- 在科学技术文明的时代 比较文学与科学及讨论各自的特点《圣经》和《论语》的意义 - 谈到人文文化及感慨论语在日本的消失汉字文化圈的历史和未来 - 中国与日本及韩国以后在全球化的展望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盗版,与电脑上的描述不相符
  •     顶一个。。。平假名确实比片假名好看,但是片假名写粗来就有一种很装X的感觉喷薄而出啊,チクショウ。。。
  •     哈哈 说的是啊
  •       在我们一般印象中日本人不承认他们过去的罪恶,而且讲话相当的不讲理。不过更多的日本人写作的风格是平淡从容的,甚至可说是温柔敦厚。文章里当然有西方的逻辑性思维,但态度是东方的彬彬有礼,也有趣味,因为作者不是以导师的身份说教,而是如向亲友倾诉心事。
      加藤周一先生的书是第一次读到的,根据介绍他是医学博士,1919年生。在法国做医学研究时因为接触了欧洲文化而在1958年改行成为专业作家。这是非常特殊的,因为专科医生的收入一般是远超作家。
      这位先生的文字自然充满理性,不过也极有人情味。
      
      书里讨论的片断:
      香港有感:三页纸短文,写了 1。关于香港97交接后的展望,当时外国记者只记得天安门 世间,但忘了1925年五。卅事件,英国杀了52个反对不平等条约的学生(搜索一下,看来比五四规模更大!),2。讲了香港到了最后一个港督才给香港的假民主,3。也比较了英国离开香港及日本侵略军离开中国。
      春秋无义战:回顾了日本的侵略战争及现在的日本体制、文化可是已经改变了培养军国思想的土壤
      中日文化的两极互反性:将中国之大而有南北文化、清朝《四库》是一种学习汉文化方法、世界各地古今的文化冲突融合现象、日本学中国文化的消化过程及中日文化的各自特点。
      
      书里还有:
      马客思主义与文学
      宋学的日本化 - 日本人由实用的角度吸取朱子学,将之生活化
      文学的使命- 在科学技术文明的时代 比较文学与科学及讨论各自的特点
      《圣经》和《论语》的意义 - 谈到人文文化及感慨论语在日本的消失
      汉字文化圈的历史和未来 - 中国与日本及韩国以后在全球化的展望
      
      
  •     有见解,对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有帮助。
  •     (・_・;
  •     废话连篇
  •     最初知道加藤周一是导师逼着读他的《日本文学史序说》,说是撼动了日本文学界的一本好书,果然,他对近代文学的看法很多颠覆了我们对日本文学自以为是的认知。可这本书的题目显然起得太大了,编选的也不好,既有作者的中国游记,又有其对中日近代关系的追问,有从日本的“汉学翻译”到“近代翻译”谈及的文学(这部分是我最想看的,可惜见解独到,但未能深入),还有对中日未来的猜想……太碎太粗了。而且就我细看的《文学和翻译》一节来说,翻译显然因为此种论文的难度和不自在的中文把握(翻译的不熟练)变得绕口,比如“(永井荷风的)两个作品的共同之处是……自由的并富于对非伤感人情的感受性”;“这是因为他阅读了西洋语言的原文”,等等。
  •       一、驳加藤周一
      
       加藤周一在《初次访问南京》一文里说比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这一事实的存在。其实,事实当然重要,可是死难者人数并非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因为死去的不是30万人,而是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一个人……30万个一个人。对不起,加藤周一先生,这个数字对于中国人很重要,因为那不仅仅是数字而已。
      
      
      二、趣文一些
      
      1、1997年(?)加藤周一再访北大,他说北大的学生宿舍条件很差,于是有的学生就在没开饭的食堂桌子上读书作文。我想起我上次去北外,倒是看到很多人在食堂里看书,至于北大,貌似现在没有这事儿了吧?加藤周一还说当时北大的外国人留学生里,最多的就是日本人。唉,可惜这位置早已被棒子霸占了……
      
      2、加藤周一小时候看的是无声电影。当时日本人发明了一种“活弁”的职业,就是一个人讲述无声电影的故事情节,以代替演员的对白。如果电影是美国的,要想记住美国人的名字很难,观众也搞不清谁是谁,于是干脆所有女的都叫“玛丽”,好男人都叫“乔治”,坏男人都叫“杰克”。
      
      3、加藤周一说,胡志明曾被老蒋的军队逮捕入狱,胡志明则在狱中坚持用汉文写日记,后来以《狱中日记》为名出版。。。
      
      4、片假名的艺术感之所以不如平假名,乃在于片假名是抽取汉字偏旁部首而成,而平假名则是汉字的草书化,有一种“稳定感、均衡感”。
      
      5、加藤周一说,中国的草书其实是有一定章法的,而日本人(尤其是和尚)的草书则“完全是胡乱涂抹,无章可循”,所以“根本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看到这里,我是真的笑了……
      
      6、“中国有很多方言,相互之间无法沟通。南方的戏剧赴北方演出,就像外国电影一样,必须附上字幕。”
      
      
      三、强烈推荐&吐槽翻译
      
       《明治初期的翻译》一文写得非常之好,强烈推荐。此文梳理了诸多词汇(如权利、自由等)在翻译过程中的意义流变。
       译者明显是在岛国呆的太久,以至于中国话都说不流畅了。而且这文章选的,好多大讲中日关系的文章啊,并且多次涉及到敏感话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