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ISBN:9787510814402
页数:279页

章节摘录

  首先,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稳定方面,国际关系的主要新变化集中体现在国际政治秩序趋于多极化。过去几十年以来的国际秩序一直是由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所主导,而这种国际秩序已难以适应当前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其主要表现是:第一,恐怖主义泛滥已成国际关系中一个新的重大变数,也是引发国际局势紧张、动荡的一个爆发点。国际恐怖分子制造的“9?11”事件导致目前以美国为主导的具有世界性的大规模反恐战争,然而美国的“单边主义”造成的“反恐扩大化”随时可能造成世界新的严重动乱和危机。第二,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所产生一系列热点问题,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愈益严重的挑战,如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第三,一些原有的地区热点如南亚次大陆和中东地区,或矛盾进一步加剧,或冲突不断升级,潜伏着或正在引发新的严重的地区危机。第四,南北对立和世界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并造成一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危机,而这种情况如继续恶化下去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不测后果。面对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拥有更多发言权、参与权、决策权,共同谋划人类的持久和平。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正是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的变化并规范了有关国际社会的“和平行为”,其包含: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促进互信和实现共同安全;呼吁通过开放包容和对话合作,努力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猜疑与隔阂。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而这一发展变化开始改变着300多年来世界重要和主导力量的构成,改变着以美国为核心的少数西方国家垄断国际事务和国际体系的局面。

前言

  本书是对“文化外交”的一种研究,但它不是仅仅讨论一般的文化外交,而是着重讨论中国的文化外交。文化外交的根本任务,就是把本国文化对外传播,因而本书研究文化传播,但它不是讨论一般的文化传播,而是着重讨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文化外交”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美国外交史学家拉尔夫?特纳(LarfTurner)在20世纪40年代最先提出这一概念,另一位美国外交史专家弗兰克?宁柯维奇加以系统阐述和发展。文化外交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外交传统,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文化外交的实践,都领先于中国。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很少走出国门去传播自己的文化。汉时虽有昭君出塞,但其旨在和亲;唐有玄奘西游印度,但其意在取经;明有郑和七下西洋,只在施布天朝恩泽。而文化传播只是个副产品。反之,西方国家从三、四世纪便源源不断地派传教士到东方传教,基督教三度入华,唐代景教为第一次,元代也里可温教是第二次,第三次在明代,以沙勿略为先驱,利玛窦奠定传教大业基础。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更是到东方传扬基督教,办教会学校。美国由于建国时期较晚,因而到东方中国传教的时间比英国等欧洲国家要晚一些,但是后来者居上。美国政府以教会的名义在华办学,办医院,办书局,办报刊,并在1908年用中国人的庚子赔款资助中国学子赴美留学。1945年又以法律形式确立富布赖特项目,成为广受国际赞誉的教育交流项目。这项美国官方的对外文化教育交流项目是国际文化外交史上的壮举,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唐朝鼎盛时期曾接待日本等东亚国家的留学生,其规模之大,并免费提供食宿,这一历史上的文化外交的壮举比起美国的富布赖特项目也难以望其项背,冷战时代,美国的文化外交大展身手,终使东欧剧变,苏联瓦解,中国发生政治风波,在文化外交的实践中,美国是国际社会的佼佼者,就连法国、德国和加拿大也对之敬畏有加,心怀防备之心。可以说,美国是文化外交实践的大赢家。  至于中国,虽有博大精深的丰厚文化,但历来并不主动走向世界传播文化,而是以其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使四方来朝。中华文化之所以在古代东传日本,朝鲜和越南传播,主要是这些国家的人士主动到中国来学习的结果。中华文化之所以传播到西欧,对西方的文艺复兴,特别是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影响,主要是西方传教士的功劳。中国历来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文化自信,采取的是“请君入瓮,以文化之”的文化传播策略,佛教来到中国,被汉化为禅宗,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原来鲜卑人,蒙古人入主中原,汉化为元朝,满族人入主中原,汉化为清朝。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满朝皇帝也想以此道化之,不料有“礼仪之争”,一直维持百年,最后清朝政权以“闭关锁国”来应对,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也打破了汉文化的自大心理。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机时刻,中国人反省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的缺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落伍,西方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因而一直努力向西方学习力图追赶上西方社会。这样一来,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化也就无从谈起。建国以来,中国恰逢冷战时期,此时中国政府也开展对外宣传,但免不了是一场意识形态的对抗战,与对外文化传播不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探索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经过三十年的曲折,终于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以其高速的发展在世界东方崛起,随之而来的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这意味着中国正在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于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成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伟大战略。党的十七大已经提出了这一战略设想,十七届六中全会更加全面、深入、具体地完善这一战略。  应该说,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课题,它意味着,中国人要主动向世界传播本民族文化,这是一种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具体地说,第一,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所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第二,“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响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第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全球文化的交往,从而也造成了各民族文明的对抗和冲突,文化冲突,已成为全球交往中人类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消除文化冲突,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应负有责任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内容概要

  陶秀璈,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陈文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书籍目录

文化外交与中国文化传播文化外交时代的来临论中国“和谐世界”理念传播策略文化的双重认同与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调整对宗教社会功能的再认识及意义分析中外文化外交实践欧盟文化外交的制度框架与实践述评文化外交再思考中国文化外交新背景与概念基本涵义辨析法语联盟的语言外交模式(1883-2010)从奥巴马时期的中美关系看文化外交的独特价值试论学者的对外文化传播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多视角看待软实力外交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文本分析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2010年上海世博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我国软实力的影响--以美国电影行业为例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思考发展文化贸易,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文化产业及其发展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沿革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条件的SWOT分析法国的文化遗产产业--保护经验及启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成功经验……

编辑推荐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强离不开文化之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文化发展的与传播的现状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称。文化的全球化,对后发国家造成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以此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深刻指出了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作为“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在“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过去往往比较看重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这样的硬实力,而忽略了文化这样的软实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和谐发展,不仅依赖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也有赖于中国建立基础深厚、高瞻远瞩的文化传播战略与巧妙得宜的传播策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将从文化外交、软实力、文化产业发展等视角,研究如何向境外展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故事,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对文化外交的时代背景、国际文化关系和格局进行研究,解释文化外交这一国际外交方式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深入文化外交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探讨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理念。《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的中心内容是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播理念和传播策略。

图书封面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