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魏玛文化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
ISBN:9787533643492
作者:(美)彼得・盖伊
页数:301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在西方文明史上,放逐这类事情向来占有一个相当荣耀的地位。1933年的年初,纳粹政权掌控德国之时,希特勒所驱赶出来的这批放逐者可说是世界上极少见的一批具有知识、才华和学问的精英分子。这批令人目眩的放逐者当中的佼佼者——爱因斯坦、托马斯.曼、康定斯基、韦伯、海德格尔、本雅明、马库塞、施彭伯勒、励伯格等,逼得我们不得不把魏玛看成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它所展现的文化是那么不受拘束,那么充满创意,真真正正的一个黄金时代。的确,魏码的传奇正是从“黄金的20年代”开始的。

内容概要

彼得 盖伊(Peter Gay),1923年出生于柏林,1938年移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目前为耶鲁大学资深史学教授,古根汉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学者,剑桥丘吉尔学院海外学者.历获各种研究奖如海尼根(Heineken)史学奖等,其著作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书籍目录

译序 魏玛文化:西方人文精神的再现与延伸 1
诺登平装本导言 "黄金的20年代" 8
序言 十四年的文化传奇 13

1 诞生的创伤:从魏玛到魏玛 1
2 理性的社群:妥协者与批评者 31
3 秘密的德国:诗的力量 63
4 对完整性的渴望:现代化的试炼 97
5 儿子的反叛:表现主义的年代 139
6 父亲的复仇:客观性的兴起和衰落 163

附录:魏玛共和的政治简史 199
人名翻译对照表 225
名词翻译对照表 241
参考书目 241

编辑推荐

  在西方文明史上,放逐这类事情向来占有一个相当荣耀的地位。1933年的年初,纳粹政权掌控德国之时,希特勒所驱赶出来的这批放逐者可说是世界上极少见的一批具有知识、才华和学问的精英分子。这批令人目眩的放逐者当中的佼佼者——爱因斯坦、托马斯.曼、康定斯基、韦伯、海德格尔、本雅明、马库塞、施彭伯勒、励伯格等,逼得我们不得不把魏玛看成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它所展现的文化是那么不受拘束,那么充满创意,真真正正的一个黄金时代。的确,魏码的传奇正是从“黄金的20年代”开始的。

作者简介

德国的魏玛共和诞生于1918年,1933年寿终正寝,时间虽然短暂,却已经成为一段传奇。因为这一“黄金时代”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比如爱因斯坦、托马斯·曼、康定斯基、韦伯、海德格尔、本雅明、马库塞、施彭伯勒、勋伯格等,让我们不得不把魏玛看成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魏玛共和还有另一方面的可比性,它跟我们从1911年到1949年的民国很相像:一样的社会动荡,一样的政治纷乱,一样的人才辈出。因此,中国读者来好好读读魏玛共和的文化史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了。
值得一说的是,本书作者彼得·盖伊就是在魏玛共和期间出生在柏林的,后来移民美国,成为美国最有名的文化史家之一。他对弗洛依德钻研尤深,是“心理史学”的代表人物。

图书封面


 魏玛文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个系列选书都还有些意思 但是如果有一个概念阅读界面,那么这个的确用户不太友好连篇累牍的注解引文 冗长拗口的译名不过里面还是有些内容有用 毕竟 简体版里面能够找到的相关内容太少了大海捞针那也是根针啊
  •     此书是作者完成于1960年代的一本小书。本来的称呼是专题论文。有时间还是要读一下,毕竟是大家手笔。
  •     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有很多在哲学上有较高的造诣,像杜威,这个教授不知比他们怎样?而且确实影响了很多人,像胡适也不是深受杜威的影响嘛,而且还出了一个《杜威五大演讲》的书。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一直以为希特勒的独裁统治是横空出世的,原来就跟呼“毛泽东万岁”一样,也是德国的历史传统使然。一战后君主制的垮台,一如清王朝的覆灭。魏玛“共和”亦如中华民国之名不副实。二三十年代所谓的黄金时代人才辈出,中国的五四亦可比之。战后的分裂似乎也有一定的可比性。只是台湾的影响力显然不能跟西德比。所以德国终于痛定思痛的结局中国却没有。虽极不妥当,仍可观两者之相似之处。
  •     历史学家写的书就是好看,尤其是彼得盖伊
  •     不能水至清则无鱼 但民主和精英主导还是正道
  •     远没有预期的好看,一般.................
  •     这论文总觉得翻译得哪里不太对劲。
  •     文化的力量细水长流而无坚不摧
  •     相比于李工真教授的书‘德意志道路’,侧重于介绍吧,而且还带着种怀旧和伤感
  •     四年前读这本书时,很震撼。算是早期的历史启蒙读本。有必要买来再读读。
  •     很有味道。我要学德语。
  •     翻译太过惨不忍睹
  •     买了还没看
  •     以前读过 现在只记得封面了= =
  •     政治和历史无疑对文化有难以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像魏玛这样特殊时期的政权,但这本书就是过分于着重于政治历史视角,概括起来基本上都是各派别人物的文化活动,所谓的“魏玛精神”也语嫣不详,让人难以把握。另:这本书的装订过于严紧,翻起来累人。
  •     为了教学而购买的图书,从学识和知识量而言,泛泛而论
  •     冲便宜买的
  •     内容四星,翻译二星
  •     虽然觉得上下文的链接,有时不是很懂,但读起来还是有味
  •     除了翻的不是最给力,但是用心理分析手法分析魏玛共和的这段短暂历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关于魏玛共和国的最好著述之一。
  •     盖伊没有再念念不忘他的中产阶级批评。试图用“魏玛精神”来指代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文化——而“黄金20年代”也隐藏着文化的隐患。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对传统的颠覆、文化贵族们对政治的不屑、共和民主制与传统高贵的日耳曼民族的精神相悖、政治激进团体的泛滥,青年人无处安置的激情和血气…… 这是个矛盾重重的时期,以至于任何一种激进的或温和的、乐观进步或者悲观保守的构想都不能释放一战后德国的悲催氛围……
  •     一段畸形的存在,这个国家是歌德式的德国,是合作和宽容的德国,但遗憾的是,它出生的时间是错误的,因为凡尔赛条约的屈辱强加于德国人民头上,而这个国家却无力改变。最终走向死亡也是自然的。
  •     热忱而悲哀
  •     那是个传奇
  •     按图索骥的书。很有趣的是其中有一段讨论到了20世纪初,德国学术学院化的做派,只讲读书和理解,社会学的边缘化,有“历史不需要社会学”的说法,因此韦伯被刻意的忽视,德国境内的焦点只集中在他的研究方法上,他的经验主义态度在美国才得到复苏。很有趣的样子。
  •     我这本书当初是谁给借走了没还?
  •     读得太艰难了,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大概是我水平不够的缘故吧
  •     老师的推荐,继续学习体会中。
  •     把住了时代的实质,爱恨德国
  •     说实话,送货很及时。虽然是免费的。这本书的内容没得说。打开包装的时候,感觉这本书是旧的。书都黄了。上面还有明显的污渍。这种书如果在书店肯定不买。因为换很麻烦,就忍了。在当当上买书主要是图个方便。没别的。希望当当不要再把看起来很久的书卖给消费者了,这样很伤感情。
  •     刚开篇不久,不过实在缺少阅读的乐趣,论文腔加翻译体,加上原文本就晦涩,文化史也不是那么容易写出彩的啊。其实要从学术角度看,枯燥也就枯燥了,这书却摆着一副通俗文化普及的大方态度,照样把俺预期想读到的灿烂文明讲的色彩寥寥。文化背后的史实背景兼小道消息是目前唯一的乐趣。
  •     最近一百年里的德国
  •     翻译太差,译者的历史基础很差
  •     写的挺学院派的,原来里尔克原来这么影响力这么大,可能是语言关系吧《杜伊诺哀歌》读不出什么特别的感觉来
  •     翻译有些地方错得离谱,比如把丢勒翻成杜拉斯。。。还是台湾人就是这么翻的???
  •     从这里我算是弄清楚了点点所谓的“表现主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