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存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思想存档

出版社:中国工人
出版日期:2007-6
ISBN:9787500838333
作者:蒋蓝
页数:183页

内容概要

蒋蓝:诗人、文化学者、散文家。1986年开始诗歌创作,2000年加盟非非主义。已出版《身体传奇》《鞋的风化史》《玄学兽》《哲学兽》等多部专著。曾在《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奇幻世界》等报刊杂志开设专栏。所写动物散文系列被《杂文选刊》《书摘》《青年文摘》《中外书摘》等数十家报刊杂志转载,其独特的叙述话语与思辨力量,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晌力。“新散文”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布老虎散文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晚报》《青年作家》编辑。

书籍目录

用思想软化青铜形而上的恐怖储满光的血槽鲁迅的黑暗与博尔赫斯的黑暗证铁的过程作为思想家的李宗吾水底的金枝与羽毛林徽因的李庄时代豹子的精神分析大地的钥词双重火焰阳光照透的苹果花生命的结核预言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写作信念的风旗苇草的经脉苦难是一种噬骨的慢刻奇的大众化狂欢坎普视野下的人文艺术鱼雁频传下的逝川之水王朝与媒体消费主义圣土:流放中的指北针纸上建筑的不朽之尊神话的隐喻熄灭的马蹄重复之功

作者简介

中国诗歌界,没有诗人能够让笔下的诗与思想随笔“并驾齐驱”,蒋蓝成为了个案。同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批评家张闳指出:“仿佛蚕丛时代的‘纵目人’,蒋蓝看待世界的眼光奇特。纵目看到的世界,乃是垂直的立面,从这个立面上,可以看到时间断层的沉积物,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置在同一平面上观察。消失已久的古蜀国的文化幽灵,扇动着现代主义的巨翅,盘旋在蒋蓝的言辞‘城堡’之上,呈现出一副玄妙而又怪异的话语奇观。由对历史幻影的玄学冥想,突然间变成现实的文化意识形态的犀利批判,蒋蓝在虚构话语世界和现实经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但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暗小径,其间隐藏着蒋蓝的话语魔术的大秘密。”

散文随笔当中,思想随笔是蒋蓝近年来最为用力的部分。诸如《有关警报的发声史》《道在屎溺间》《就像左手握右手》《苇草的经脉》《体制脸》《熄灭的马蹄》等等,都是起引起广泛呼应的佳篇,入选多种年选,获得了2005年布老虎散文奖。从2007年开始,蒋蓝在《青年作家》上开设了“身体政治”诗性随笔专栏,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新作,实现了文学与思想、思辨与激情的较为完美的结合。

《思想存档》收文26篇,计15万字,是蒋蓝的首个思想随笔集。限于当下的出版审查制度,他最为出色的文章未能选入,这是美中不足之处,这也体现了出版领域的“中国特色”——你见到的东西,一定就不是最好的。

图书封面


 思想存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某一年,在一本散文杂志上读到蒋蓝的一篇随笔——《阳光照透的苹果花》,写叶芝和他终生单恋的对象毛特•岗。配有作者简介和照片。照片上的蒋蓝临窗而坐,厕身望向远方,目光穿过都市的繁华,面带微笑。从简介上知道他居住成都,有些吃惊,怎么就不知道成都有这样一个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作家?简直是孤陋寡闻!以前读过蒋蓝的诗,但不知道他在成都,隔得那么近。从此,我开始关注蒋蓝这个名字,开始关注他的文字,尤其是他的思想随笔。这,算是第一次认识蒋蓝吧。  后来我去成都,参加地矿局《蜀峰》创刊二十周年笔会,在金地宾馆的茶楼和蒋蓝见了第一面。他穿着一身休闲装,满脸笑容,高大帅气。很难相信那些尖锐、冷竣、深刻的思想随笔,出自这样一个讲究、健谈、随和、英俊的男人之手。那天的短暂相见,我们一直在谈创作,后来吃晚饭,他便离去了。我对蒋蓝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  如果不是偶然读到《阳光照透的苹果花》,我可能不会认识蒋蓝,也不会知道四川还藏着这样一个邪派高手。蒋蓝其实在文学创作上,已经是硕果累累,只不过他不入主流,潜心写作,所写的随笔都不是浅阅读式的快餐文化,需下工夫花时间,需静下心慢慢消化,方能读懂蒋蓝在他的每一篇文章里说了些什么。甚至不能漏过一个字一个词。因为蒋蓝的语言就像刀砍斧削一般,有着极强的张力和隐喻。《思想存档》和40万字的散文《动物论语》都是这样。  重读《思想存档》,是去年的冬天,做完家务,散完步,洗漱完毕,躺上床,在一盏台灯下,气闲神定,甚至是敛声屏气地阅读。是的,蒋蓝的文章需要这样阅读,方可以进入。需用心用脑用劲,才能跟上他思想的冷火。这样的文章,只可以在夜深人静,在有一团灯光的黑夜阅读。不能受任何干扰。否则,就会游离于蒋蓝的思想和叙述之外。那些文字毕竟不同于当下流行的一些快餐文字,可以一目十行,可以心不再焉,可以不用心不用脑只用眼睛。读完就完了,仿佛没看过一样,什么都没留下。我们当下的好些文章,就是这样。大家都说好读好读,好读之后,留给读者的是一片空白。蒋蓝的文章与好读无关,与浅阅读无关,他的文字是深入历史和现实,深入民族和道德,深入思想和精神。这是他写作的动机,也是他之所以写作的理由。从那些字句里,我完全可以抚摸到蒋蓝的思想,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思想者的思考、焦虑、责任。那些雕刻般的语言,在黑夜散发出青铜般的光泽,那样的冷、硬。但在看似平静、坚硬的叙述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蒋蓝那颗热扑扑的心。按照蒋蓝的说法,如果火渴望飞速燃烧,那就不是火——至少不是好火。  他曾经在给我的Email里说,我让内心慢下来。慢到近乎停滞,但又略略移动。让一团乱麻停止无休止的哀伤和卷曲,让麻一根一根在回忆的梳齿里松弛,成为暗夜深渊中,一根牵引自己回到现实的线。这与火相反,火是用一层层的橘红色,把火越映越浓,直至成为过滤的纯血。这会使一切承载净血的物品狂乱而软化,就像悲痛的指头捡不起一滴眼泪,最后,都变成了白焰的同盟。  这让我感到,他有些像一个被刀劈开的子爵,在分开与合拢的身形摇曳中,夹断了人们习惯性的单向度指向。  比如他写鲁迅和博尔赫斯的《鲁迅的黑暗与博尔赫斯的黑暗》,写他家乡李宗吾《作为思想家的李宗吾》,写乔治•奥威尔《预言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写作》,写萧红的《水底的金枝和玉叶》,以及《林徽因的李庄时代》、《苇草的经脉》、《重复之功》、《用思想软化青铜》、《熄灭的马蹄》等等篇章,蒋蓝的思考、取向、价值都熔炼于字里行间。他火一样的激情从冰冷的文字里扑面而来,似乎能够驱走冬夜的寒寂。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思想随笔者,内心的那份痛。作为一个男人的善良、柔软。以及温情、忧伤。在《林徽因的李庄时代》、《水底的金枝和玉叶》、《熄灭的马蹄》里,我们看到了蒋蓝坚硬、冰冷下的柔软、温情。读过《熄灭的马蹄》的读者,我相信,都能感受到蒋蓝那颗俯向大地的柔软之心,怜悯之情。也能感受到他内心那份彻骨的痛。  但我个人最偏爱《鲁迅的黑暗与博尔赫斯的黑暗》。它道出了所有思想先驱,所有名副其实的大师都是夜行者。都是守夜人。都在黑暗的深处用思想点亮黑夜,照亮前仆后继的夜行人。蒋蓝无疑也是这样的夜行者,守夜人。当他在黑夜孤身漫游、前行时,思想之火为他照明。他用思想,点亮每一个黑夜。  作为一个夜行者,是孤独和寂寞的。他们不像那些在喧嚣中奔波、穿行的人,容易获得及时的掌声和鲜花。正是这样的孤寂者,将人类引向思想的纵深地。为人类的精神之路铺垫起一块又一块路基,使后来人沿着那些路基继续朝前。蒋蓝是走在鲁迅的路上?还是走在博尔赫斯的路上?还是走在李宗吾的路上?也许兼而有之。作为李宗吾的同乡,蒋蓝的身上可能也多多少少浸染着李宗吾一样的气息。坚硬、温情、怜悯、认真、执著,这些元素,在蒋蓝身上可能都有。  我和蒋蓝同是川南人,每次回宜宾,火车都要在自贡停留,下一站,就是宜宾。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在自贡下过车,也没去自贡转悠过。虽然隔得很近。我知道自贡是盐城,灯会也很出名。现在,我还知道自贡有个蒋蓝,他早已到了成都,白天做作副刊编辑的事,晚上,在黑夜里让思想漫游……  当下,小说家、美文家很多,但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却不多,蒋蓝是其中的一个。  浅阅读的文学作品泛滥市场,而且,不少读者也喜欢浅阅读,甚至一些喊作要当作家,或是已经通过什么作协捞了作家名但从来没写过象样作品的人,也是浅阅读者。深度阅读的人,毕竟是少数。在每个时代,都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苛求。  蒋蓝的《思想存档》,肯定不属于大众读物。但也不妨耐心地去了解一个思想者的担负和责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自觉的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是悲哀、荒凉的。  写到这里,我厕身抬头,望见了书柜里一件20世纪90年代末的获奖作品——三星堆纵目人的复制头像。之所以没把它扔掉,还把它放进书柜,是因为通过这件复制品,可以回望一下古蜀国。可以相象“蚕丛纵目”的巴蜀传说——(蒋蓝说应该是“蜀虫纵目”才更符合地缘)。蜀人的祖先鱼凫,以打鱼为生,后来杜宇教会老百姓耕作种桑,古蜀国进入农耕社会。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韩非子•说林》:“鳝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然而妇人拾蚕,渔者握鳝,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贲诸。”蚕是益虫,蜀是毒虫;蚕、鳝鱼是善良的,蜀、蛇则是恶毒的;蚕代表中原主流的编织性文化,蜀则是西南一翼特立独行的消解性文化。同是自贡人的李宗吾、蒋蓝,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民间思想者,他们的产生决不是无缘无故,而是与古蜀国的地缘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用蒋蓝的话说:蜀地从来就是与中原相对峙的。李宗吾、蒋蓝这样的民间思想者,是蜀地的特立独行者。是现代蜀地的另类。他们不是体制文化的获得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荆棘中行进,在黑夜里找寻着真理和光明。  蒋蓝无疑是一个植根于蜀地的民间思想者,既有传承也有开创。特立独行。《思想存档》由于别的因素,未收入其最好的文章。但从收入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蒋蓝火一样的浓烈、冰一样的冷寂。这个被刀劈开的子爵,用思想忧伤地舞蹈。那些充满力度的忧伤,是可以让夜空渐渐隐没……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在适当的时间开启了我年少的心智,上了大学还把这本书给带在身边
  •     有关蒋蓝的短评蒋蓝的写作承袭了中国散文的人文传统——这是一个陷阱,多少人进去了出不来;更可怕的是,多少人掉在陷阱里浑然不知,还自以为在天上仙境,俯看人生,优哉乐哉,之乎者也,手不释卷。陷阱有天堂的景象和联想,最后能够爬出来的人一定稀少。蒋蓝是稀少者之一。他凭借睥睨自雄轻松地脱险,孤独地走在前途中。轻狂和孤独的姿态都令我欣赏不已。 ——作家麦家作为一名散文实验者,蒋蓝已经走出很远。在他的散文里,找不到浮肿的浪漫主义,虚张声势的文化至上主义或者高歌猛进的英雄主义。 当那些符号进入他自身的价值系统之后,其意义空间就会发生奇异的转向。在他的题材与主题之间经常有着巨大的反差,所以当我们进入他的文本的时候,通常会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深邃莫测的迷宫,我们无法预测脚下的路会将我们引向哪里,不可能提前知道,最后的出口在哪里。他的写作目的并不在于对他的感官印象进行复述,不是炫耀景情再现的技巧,而是让那些散碎的印象在经过思想的整合之后,变成他自己的武器。——《布老虎散文》主编、作家祝勇蒋蓝的写作令人想起冷金属时代的兵器,鞘或手柄上雕镂着的繁丽花饰,但内在,却是寒刃。 蒋蓝知识广博,富有卓见,深具社会责任意识,他自觉体验淬火之痛并由此锋利。当黑暗以最速效的方式把整个世界变为...盲人,他是无畏深渊而纵身跃入的勇者,因为他深知,思想必须植根于目不可视的黑暗,才能滋育光亮中的叶片。他的激进,不限于态度的铿锵和修辞上的高歌猛进,蒋蓝甚至对一腔悍勇抱有智力上的轻视。他擅长在看似战无不胜的对手身上发现阿基里斯之踵,在看似坚不可摧的城门中找到撬动的孔隙,然后只身前往,深入前人未曾涉足的禁地,面对未曾遭到挑战的敌人。 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他可能以形而下的方式入笔;在最荒谬不羁的素材上,他提炼出严肃凝重的主题。既是诗人又是学者,所谓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在蒋蓝这里不能构成问题——他轻松地左右易手,从灰烬里复活火焰的玫瑰。——《十月》副主编、散文家周晓枫正像在南方、在四川盆地很少见到他那样高大魁伟的身躯一样,在时下的诗人中也很少见到他这样富有理性思维和学养的分子——比“知识分子”还要知识分子。平心说,蒋蓝的散文随笔要胜过他的诗,不是他的诗不好,而是他的散文更佳。他诗中的理念和思想有时候看来稍稍硬了那么一点点,而在他的散文中,思的东西和灵感之间、与感性的叙述之间,达成了完美的结合。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叙述者一定兼有诗人的形而上能力,有小说家设身处地的敏感,散文家激扬文字的功夫,和戏剧家多重角色的推演设计能力,而蒋蓝是这样的叙事者和诗人。文字在他那里是活的,飞行和潜跃——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敏感和绵密,精细和犀利,甚至有神秘和暗示的诗性气质。很少有人能够抵达他那样的境地,很难言喻的精准和超越性,思化为了神,知变成了识,察生成了悟,脑转换为了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张清华四川盆地是一个巨型的地理迷宫,同时也是一个路径复杂的文化迷宫。蒋蓝则是盘踞其间的话语怪兽。从远古时代的记忆残片到当代诗歌艺术盛大筵席,蒋蓝以一种罕见的书写方式穿行其间,并划出了若干或隐或显的路径标识。仿佛蚕丛时代的“纵目人”,蒋蓝看待世界的眼光奇特。纵目看到的世界,乃是垂直的立面,从这个立面上,可以看到时间断层的沉积物,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置在同一平面上观察。消失已久的古蜀国的文化幽灵,扇动着现代主义的巨翅,盘旋在蒋蓝的言辞“城堡”之上,呈现出一副玄妙而又怪异的话语奇观。由对历史幻影的玄学冥想,突然间变成现实的文化意识形态的犀利批判,蒋蓝在虚构话语世界和现实经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隐秘的通道。但这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暗小径,其间隐藏着蒋蓝的话语魔术的大秘密。——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知名学者、批评家张闳蒋蓝是当代最有能力把知识物质化的写作者之一。他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写作者的姿态,把知识与物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知识在物质中获得了新的灵魂。他的出现,使得以前的文化散文写作群体显出了苍白与平庸。阅读蒋蓝是一件愉快的事,蒋蓝的写作是一种发明,他把想象从器具或事件里摸索出来,然后塞回到器具和事件的内部中去,使得器具或事件在他的叙述中渐渐地性感起来。他总是这样地进行着对器具或事件的分析和描述。——散文家、评论家马叙 阅读更多 ›
  •     《有关警报的发声史》《苇草的经脉》
  •     感叹号用的太多。
  •     林徽因的李庄时代
  •     思想散文,很恣情。不到一定层次看不懂。
  •     太有思想了,读不懂啊,境界不够啊 不过还是耐着性子把它读完了
  •     脑子里书评的方向 文字很感性但足够有力量 鲁迅和博尔赫斯章节对黑暗的见地“来自黑色物质的光,总是以持续冷彻的照耀,进入我感觉的暗区。泪水最丰沛的时候,就是眼睛最能发现黑暗的时候。一片黑色的风景翩然而至,世界的原色呈露无余。最能够击溃一切颜色的喧嚣,黑,就是存在的本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