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的用途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文化研究的用途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
ISBN:9787301128954
作者:(英)安吉拉·麦克罗比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安吉拉·麦克罗比: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传媒教授。
李庆本: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首席项目官员。

书籍目录

译者序
中译本自序
致谢
导论 特权与快乐
第一章 斯图亚特?霍尔与文化研究的独创性
第二章 黑与不黑:吉洛伊对种族现代性的批判
第三章 没有女人,就没有哭泣?——朱迪斯·巴特勒和后女性主义文化研究政治学
第四章 愤怒回顾:霍米?巴巴殖民行为的抵抗主体
第五章 “需求与规范”:布尔迪厄与文化研究
第六章 詹姆逊的后现代性:文化资本主义政治学
补充材料一 灾祸的混合袋子?——布尔迪厄的《世界的负担》
补充材料二 母亲和父亲,谁需要他们?——巴特勒的《安提戈涅的要求》
参考书目
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分为导论、六个章节和两个补充材料。导论部分介绍了作者写作这本教材的缘起及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介绍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的独创性与开放性,集中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霍尔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时期的现代传媒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撒切尔的“权威民粹主义”的分析,以及世纪之交霍尔所提出的“多元文化论”。在第二章中,作者用“黑与不黑”的双重意识来描述吉洛伊对种族现代性的批判,揭示了吉洛伊站在黑人角度反对种族话语历史权力的必要性、吉洛伊对超越种族对立的乌托邦理想的向往,以及他从乔治·克林顿的放克乐队所演奏的黑人乡土爵士乐中所汲取的精神力量。第三章是作者对美国加州大学厄湾分校比较文学教授朱迪斯·巴特勒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分析及论述,内容包括巴特勒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质疑、对以弗洛伊德和拉康为代表的心理分析理论的修正,以及巴特勒最著名的“性别述行理论”。在第四章中,作者分析了美国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霍米·巴巴与文化研究相关联的理论,其中包括巴巴对从阶级到社群的政治发展过程的描述、巴巴对后殖民媒介和文化翻译的理解,以及巴巴对种族刻板印象的剖析。在作者的眼中,巴巴首先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关心的是概念、过程和想象的运用,而不是理论体系的建构,因此,作者认为对于巴巴所提出的许多令人费解的概念术语,如“第三空间”、“移向界外”、“时间间隔”就必须在巴巴著作的上下文中采用小说家的想象力来加以理解。第五章探讨了布尔迪厄与文化研究的关系。尽管布尔迪厄因为文化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过于庞杂,因而对文化研究充满敌意,但作者仍然认为他的理论对文化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基于此,作者首先分析了布尔迪厄的“场域”和“惯习”这两个概念对于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其次分析了布尔迪厄通过“趣味”这个概念是如何觉察到消费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复制社会不公德重要场所的,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教育在文化资本流动中的作用和新文化媒介的功能。在讨论詹姆逊的第六章中,作者将注意力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政治的理论的分析上,分析了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洗礼过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如何对当代传媒、影视作品产生影响的。

图书封面


 文化研究的用途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化研究的用途》与《文化研究读本》的草根味文化研究虽说散发着浓醇的英国伯明翰大学校园的青草味,却在世界的三极蔓延。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威权主义社会和消费社会,这是我们身处的三极社会文化。第一本为罗钢、刘象愚主编的《文化研究读本》。在“前言:文化研究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声明了其草根性的倾向:注重研究当代文化;注重大众文化;注重边缘文化和亚文化;注重与当下社会保持联系;一种跨学科甚至于反学科的态度、视野和研究方法。理查得•霍加特的《识字能力的用途》(1958)、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958)、《漫长的革命》(1961)、还有E•P•汤普逊的《英国工人队级的形成》(1963)等均为文化研究的开山发韧之作。罗钢、刘象愚主编的《文化研究读本》的方便之处,是将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犹如躺在文化研究的青草坪上,超距离的嗅着芳菲。“文化一般有三种定义。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文化分析在本质上就是对生活或作品中被认为构成一种永恒秩序、或与普遍的人类状况有永久关联价值的发现和描写。其次是‘文献式’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像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经验。从这定义出发,文化分析是批评活动,借助这种批评活动,思想和体验的性质、语言细节,以及它们活动的形式和慣例,都是以描写和评价。……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的某些价值,而且也表现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这是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分析”的文字,漾溢出一种细腻的风格。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为激发窥视的欲望。前些年的民间古镇游和到古代中国去旅行的类书的风靡,都可以证明。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 解码》,则研究了大众传播的主要状态,探讨了“符码”的产生。他说:“当然,一定的符码也许广泛地分布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群体或者文化中,人们在年幼时就开始学习它,以至于这些符码似乎不是建构的——符号和指称对象之间清晰表达的结果——而是‘天生’就有的。”霍尔指出:编码和解码之间并没有给定的一致性,某一信息可以由不同的读者以不同的方式解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解码方式,第一种是采用主导——霸权符码来进行解码,在这种情况下,编码和解码使用的符码是一致的。第二种是采用协调符码来解码,这种符码结合了吸纳和对抗两种因素,它一方面承认主导——霸权符码的合法性,同时又试图保持自己的某些特殊规则,使各种主导的规定与自身的“局部条件”和团体地位相协调。第三种是采用对抗符码解码,它以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解码信息”。霍尔对于传媒方式的研究成果,让人可以联想到一九四九年以前,失去联系的地下党对于中央社的消息的解码态度和方式;当下“上有政策,下有政策”的官诀的解码方式和巡回报告团的主导解码。第二本《文化研究的用途》,英国伦敦大学女教授安吉拉•麦克罗比/著,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庆本/译。译者序说:从1958年霍加特出版《识字能力的用途》到麦克罗比2005年的《文化研究的用途》,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前者被视为是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而后者则可以看成是对文化研究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文化研究此时已完全摒弃了精英路线,而投向了社会与大众。并且可以将文化研究的成果作为分析方法与视野来俯察我们身处的世界。《文化研究的用途》被称为第一本文化研究的大学教材,既有理论的导读,又有现象的分析。比如霍尔在“媒体—政治—意识形态”里说:在编码的过程中需要做一些意识形态工作,“每一层面都各有含义,但每一层面若离开了其他层面,在电视话语中就不是完整的。因此,通过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的绝对决定性,两个层面相互结成联盟的时候也是编码过程中特定含义已经完成其使命的时候。”“推荐”这个术语意味着意义并没有完全被固定,意识形态这个术语的含义是指试图取得成功编码的政治意图。然而,节目的片断隐含着媒体和政客在一个“事先确定好的话题”范围之内对地位的争夺。霍尔的阐述,让人想起了突发事件里的电视媒体的新闻直播以及恢复常态的种种情景。文化的“霸权是指通过不断努力建立新伦理、新道德秩序、新型国民来寻求人民或选民满意认同的方式。”“同样地,每个人都会参与到‘文化归属’的形式中去,由此就有了寻找解决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冲突的框架问题,而这一点并不需要通过同化来达到更宽泛的一致性。”这与中国儒家的“和而不同”的文化社会理想有惊人的相同。“没有女人,就没有哭泣?”,《文化研究的用途》书中还有朱迪斯•巴特勒和后女性主义文化研究政治学。提出她最著名的学术概念“述行性”。“述行性被巴特勒用来说明一种反复性、过程化、正在发生的行为。它使仅仅要描述的东西成为现实。因此,与性是一种自然状态不同,性别是对性的设计(长期以来,受波伏娃影响的女性主义者就是这样理解男性和女性地位的获取的),这样一种解剖学的现实是推论出来的,也是文化造成的。它的产生集中了许多裁判性的话语,在一个孩子降生时宣布“这是个女孩子”,正如巴勒特提醒我们的,这样说,成为“女孩”的过程就开始了,并将持续在一个人进入任何机制的终生。”如果,将巴勒特的“述行性”理论迁移一下,我们会发现“述行性”在宗法制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民间的关于行政谪贬的总结就是“述行性”的描述。再有,假设我们再用各阶层的阶级分析来看待社会,就相当于正常视力戴老光镜的昏沉。而在《文化研究的用途》里就介绍了“从阶级到社群”的霍米•巴巴的修正观念。以多元文化去看待多元社会,以社群的划分替过去的阶级论,如此可以让我们这样的草根平民躺在文化研究的青草坪上,越过偏狭的政治意识、经济形态,而与天齐高地观察我们身处的文化。2008-6-26于成都北门天开居《文化研究读本》,罗钢、刘象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24•00元。冯至诚藏书。《文化研究的用途》(《The Uses of Cultural Studies》),安吉拉•麦克罗比/著,李庆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月12月第一版,32•00元。四川省图书馆借阅。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副标题A Textbook被中译吃掉,实为本书优点。破除CCCS神话、去除文化研究英国性、消减学院理论化。评点CCCS霍尔、吉尔罗伊;非英国巴特勒、霍米巴巴、詹明信;反文化研究的布迪厄。结合理论家经验研究、当代实例(但囿于艺术实践)直入艰深理论。不系统,但有趣
  •     介绍部分简单扼要,不会吓倒入门的学生;每章后的小结实用,可以为老师布置作业提供指导。但是没有老师指导单看这本书不能够理解其中涉及的研究者的研究。
  •     文化研究的必看哦
  •     好书 再买的
  •     翻译的真好,精通中西文化。
  •     本书的定位是TEXTBOOK,比较浅显,对于想了解STARTHALL,PAULGEORY等学者的人有好处,读起来比较轻松,很容易就懂,推荐!
  •     小麦,你为啥不把和斯皮瓦克的对谈收在里面捏?我邪恶地看看胸前的红领巾。
  •     stuart hall, Clay is a great teacher。 还是有点浅尝辄止,不懂艰难大名词所以整本书读起来也很困难
  •     《文化研究的用途》被称为第一本文化研究的大学教材,既有理论的导读,又有现象的分析。比如霍尔在“媒体—政治—意识形态”里说:在编码的过程中需要做一些意识形态工作,“每一层面都各有含义,但每一层面若离开了其他层面,在电视话语中就不是完整的。因此,通过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的绝对决定性,两个层面相互结成联盟的时候也是编码过程中特定含义已经完成其使命的时候。”“推荐”这个术语意味着意义并没有完全被固定,意识形态这个术语的含义是指试图取得成功编码的政治意图。然而,节目的片断隐含着媒体和政客在一个“事先确定好的话题”范围之内对地位的争夺。霍尔的阐述,让人想起了突发事件里的电视媒体的新闻直播以及恢复常态的种种情景。文化的“霸权是指通过不断努力建立新伦理、新道德秩序、新型国民来寻求人民或选民满意认同的方式。”“同样地,每个人都会参与到‘文化归属’的形式中去,由此就有了寻找解决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冲突的框架问题,而这一点并不需要通过同化来达到更宽泛的一致性。”这与中国儒家的“和而不同”的文化社会理想有惊人的相同。“没有女人,就没有哭泣?”,《文化研究的用途》书中还有朱迪斯•巴特勒和后女性主义文化研究政治学。提出她最著名的学术概念“述行性”。“述行性被巴特勒用来说明一种反复性、过程化、正在发生的行为。它使仅仅要描述的东西成为现实。因此,与性是一种自然状态不同,性别是对性的设计(长期以来,受波伏娃影响的女性主义者就是这样理解男性和女性地位的获取的),这样一种解剖学的现实是推论出来的,也是文化造成的。它的产生集中了许多裁判性的话语,在一个孩子降生时宣布“这是个女孩子”,正如巴勒特提醒我们的,这样说,成为“女孩”的过程就开始了,并将持续在一个人进入任何机制的终生。”如果,将巴勒特的“述行性”理论迁移一下,我们会发现“述行性”在宗法制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民间的关于行政谪贬的总结就是“述行性”的描述。再有,假设我们再用各阶层的阶级分析来看待社会,就相当于正常视力戴老光镜的昏沉。而在《文化研究的用途》里就介绍了“从阶级到社群”的霍米•巴巴的修正观念。以多元文化去看待多元社会,以社群的划分替过去的阶级论,如此可以让我们这样的草根平民躺在文化研究的青草坪上,越过偏狭的政治意识、经济形态,而与天齐高地观察我们身处的文化。
  •     值得阅读学习的一本书。
  •     只看了巴特勒部分,算是对《性别麻烦》和《身体之重》的简单总结。
  •     还是很喜欢McRobbie的!
  •     需要熟悉书内几位学者的相关理论才能读懂~
  •     只有麦克罗比结合每一位学者的元文本分析才能领悟其主张及成就,不然还是盘桓于大量术语和长句充斥的章节中惆怅万分。
  •     老外写的,希望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