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100055024
作者:本·海默尔
页数:327页

内容概要

本·海默尔,西英格兰大学文化与传媒学科高级讲师。《日常生活读本》(The Everyday Life ZReader 2002年)的主编。其最新的著作是《城市风光:物质的符号的城市文化解读》(Cityscapes:Cultural Readings in the Material and Symbolic city)。

书籍目录

序言与致谢
第一章 塑造日常
第二章 论证
第三章 席美尔:日常生活的断片
第四章 超现实主义:日常中的奇迹
第五章 本雅明的垃圾美学
第六章 民章调查:关于日常生活的科学
第七章 亨利·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的辩证法
第八章 米歇尔·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的诗学
第九章 后记:日常生活与文化研究的未来
参考书目
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以独特的历史的和批判的视角提供了一篇关于日常生活理论的导论。作者探究了日常生活诸概念从格奥尔格·席美尔的文化社会学,通过1930年代的民意调查项目到米歇尔·德塞尔托等人的当代理论的发展历程。

图书封面


 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被资本家绑架,同时又被机器绑架。这是一帮生产iphone 惠普的劳作工人,被严密的精细划分在不同的层级,他们想要靠加时的机械站立劳动来换取更多的薪资。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这个人群生活的场域却嗅不到半点生活的气息,这群人周而复始在高压下劳作、吃饭、睡觉,但却连自己同屋睡觉的人丝毫不知。几十万在中国可小可大,人口密集,劳动密集,机械密集。摘抄几段书中的话:机器劳动极度地损害了精神系统,同时它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侵吞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甚至减轻劳动也成了折磨人的手段,因为机器不是使工人摆脱劳动,而是使工人的劳动毫无价值。日常生活看起来像是一个范畴的残余,所有那些与秩序井然、条理清晰的思想不相符合的、让人恼火的残渣碎片都可以扔进这个垃圾桶。理性主义思想不可能适当地为日常提供空间,日常恰恰就是在理性主义千方百计地试图穷尽世界的意义之后残留下来的那些东西。和国际大都会一样,展览既是对神经的持续不断的攻击,又是最适合于那些神经已经被粉碎了的人的形式。城市的日常就是某种形式的去感官化,它提供的感官材料的声音过于“响亮”,使人的神经趋于疲惫,甚至使它遭受重创。在齐美尔看来,在货币经济中,个体性是一种主导的经验模式,而且它本质上是含糊不定的。它被经验为原子式的、异化的和独具特色的东西,同时,它又被经验为整齐划一和毫无变化。在这里,个体和商品共享同一种命运。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好的很的一本书,文化学的研究很有用。
  •     本书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就是展现西方现代(左派)学术体系中对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研究关注。从西美尔开始,经超现实派、本雅明、民意调查派、列斐伏尔直至德赛托,其间的细察努力、颠覆冲动、辩证阐发、诗性述说,都不断启发着我们以新的视角去面对自己身边纷繁的日常生活并思索其中的现代性问题。
  •     因为需要,买了这本书,但由于目前忙于其他事情,尚未细看,十分期待。
  •     不能错过的文化理论著作,非常经典的论述!
  •     帮助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拼贴艺术~
  •     很喜欢。希望好好学习日常生活。这个词是当代的一个关键词,我们只有认识日常生活,才可能认识当代。
  •     该导论绝非入门教材,而是邀约进阶阅读,深入剖析齐美尔、本雅明、德塞托、列斐伏尔、大众观察运动。后三者更细致。不重条分缕析,凸显风格脉络。但所选人物立场似过相近。译者思维足以应对原文深沉、纠结的后现代气质。文笔则第一章驾轻就熟,其后稍有不足,第二章明显力有不逮。
  •     德塞托的日常生活理论我很感兴趣,这部分内容恰是本书的精华!
  •     比较散乱。
  •     这本书介绍了西方研究日常生活的理论家和学派。看这本书就能够明白20世纪人类学实践以及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当然还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背景。反观现在,我们要为现在的中国学术感到羞愤!
  •     脉络比较清晰:西美尔、超现实主义、本雅明、民意调查派、列斐伏尔、德赛托,最后提出来将日常放置到国际框架中的可能(虽然就最后一页,但我觉得尤为重要)
  •     对理解日常生活有启发
  •     本书梳理了日常生活进入文化社会学的思想历程。
  •     基本线索:现代性
  •     海默尔对于日常生活理论化的分析,并不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而是从现代性与文化研究的角度入手,逐步展开日常生活的理论化。现代性与大众社会的诞生,是日常生活进入研究视野的现实背景,海默尔将这一开端定位于齐美尔的研究。齐美尔通过城市空间中人对于现代性的体验,阐述了现代社会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的影响,而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体验最为震惊;本雅明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齐美尔的思想,特别是通过拱廊这种现代建筑形式以及对波德莱尔游荡者体验城市与现代性的默认,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独特的经验形式;而列斐伏尔则是系统化论述日常生活的第一人。他的日常生活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异化的分析,同时,与后期他的空间生产相联系,逐步建立起对抗社会统治的日常生活反抗形式;德塞托又继承与创新了列斐伏尔的论述,对传播学影响深入。
  •     大概翻了一遍,结构比较散乱。本书介绍的学者,与斯道雷的文化理论导论几乎没有重合之处,由此可见欧陆与英伦文化研究的分殊。
  •     关于日常生活理论的书籍实在是很少,所以这本也不得不读,迫于论文的压力,强迫自己读完了,读完后唏嘘长叹,原来自己的理论根底是如此地浅薄,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知识都未能很好地消化,希望经过此次的学习能让我对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见解
  •     正是近期我需要的
  •     日常生活的异化其实很难被看见,只剩下每日叨逼叨
  •     还可以,价格合算,物流也挺快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