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边境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日本边境论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807408420
作者:(日) 内田树
页数:208页

章节摘录

  我们的国家形象并不是以“日本应该是怎样怎样的国家”这样的标准为依据而建立的。是不能还是不做?后面再讨论。总之,日本人一味热衷于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其他国家是那样,而我们国家是这样。所以,我们国家应该以其他国家为标准进行改造”,这似乎成了日本人的“固定句型”。日本人根本说不出真正的“忧国愤世”之言。  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说之后,有人问日本首相有何感想。结果,日本首相的回答是:“美国需要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的协助。”我认为,这是典型的日本式的发言。当面对“日本在世界上是怎样一个国家”这个问题的时候,日本首相头脑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排行榜”。如果日本军事实力,或者学术实力,再或者ODA(译者注: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的缩写,即官方开发援助。)排名靠前的话,那么日本首相首先会想到那方面的“排行榜”,然后据此说明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肯定还会阐述日本在该方面对美国的有用性。某种固有的、不可替代的存在理由,与GDP、军费预算、诺贝尔奖获奖情况无关的、本然的国家状态,在日本人的头脑中是找不到的。  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排行榜每年都在变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它不可作为考量国民主体性的标准来使用。如果日本发言说:“我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美国建立关系。”那么这句话还隐含着“如果日本经济变成世界第三位或第五位,那么对美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的意思。对此,竟然也没有人感到“奇怪”。对没人感觉“奇怪”这一现象我倒是感到非常“奇怪”。  假设,有位音乐家听说其他音乐家有和自己合作的意向,便说:“作为‘唱片销售排行榜第二名的音乐家’,我也想和他合作。”听到这样的话,大家肯定会觉得滑稽可笑。排行榜每周都在变化,这和一个音乐家所创作的音乐,从原理上讲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在音乐创作的合作上,应该问清楚的是“我想创作什么样的音乐,而你又想创作什么样的音乐”,对此,大家都能理解。但为什么放到外交关系上,就不理解这一点了呢?日本的领导者从没问过:“我想创造什么样的国家?而你又想创造什么样的国家?”对此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可以说外交关系是一个视角的问题,在原理上讲和经济实力排名没有关系。本来应该阐述“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我国的属性”的时候,日本首相的头脑中却浮现出“世界各国经济实力排行榜”,也许这是他个人资质不够的问题。但是,日本人中竟然没人指责他“奇怪”,这就是一个国民性的问题了。  只有在和其他国家作比较的过程中,日本人才能阐述自己心中理想的国家形象,才能拟定出自己国家的战略,而当独自想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就会自动停止思考。这就是日本人显著的国民性格。  大塚英志先生曾经策划过一个让高中生起草日本宪法的比赛活动。高桥源一郎先生告诉我,有一个高中生这样写道:“我们的理想是成为‘中间国家’。”对此,我和高桥源一郎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赞叹道:“了不起!”因为“中间国家”这样的措辞终于“出来”了。为什么会“出来”?因为能说出这种观点的国民只有日本人。我想,肯定会有相当数量的日本人对那名高中生的观点点头赞同,甚至还会产生“原来如此”的醒悟。因为这个词巧妙而准确地表达出了日本人对国家形象的理解方式。  述自己心中理想的国家形象,才能拟定出自己国家的战略,而当独自想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就会自动停止思考。这就是日本人显著的国民性格。  大塚英志先生曾经策划过一个让高中生起草日本宪法的比赛活动。高桥源一郎先生告诉我,有一个高中生这样写道:“我们的理想是成为‘中间国家’。”对此,我和高桥源一郎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赞叹道:“了不起!”因为“中间国家”这样的措辞终于“出来”了。为什么会“出来”?因为能说出这种观点的国民只有日本人。我想,肯定会有相当数量的日本人对那名高中生的观点点头赞同,甚至还会产生“原来如此”的醒悟。因为这个词巧妙而准确地表达出了日本人对国家形象的理解方式。

前言

  致中国读者  《日本边境论》的中国读者朋友们,首先,感谢您购买这本书。  拙作《日本边境论》能够被翻译成中文,把我的想法呈现在中国朋友面前,我感到万分荣幸!  日本人非常喜欢“日本人论”,既喜欢读,又喜欢写。可以说,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喜欢论述“自己国家特殊性”的一个群体。  我在法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但记忆中似乎没有听法国人说过“其他国家是那样的,而我们法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法国不行”之类的话(只有一次,我听一位法国男性说过,“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法国女人总会表示讨厌”。除此之外,关于“法国人是……”这样概括性的意见,此前与之后,我都没听到过)。  而与此相比,日本人就特别喜欢讨论“日本人论”(“日本人是……”这种概括性的意见就是典型的例子)。也许,这是因为日本人的国民性格非常均匀和统一,用这种概括的形式表达出来,所有日本人都能理解吧。  这本书主要论述了日本人这种国民性格的来源和形成历程,以及这种国民性格对日本的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我在本书中主张:地理学、地缘政治学的“边境”位置对日本人的特殊性具有深层次的决定作用(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思想,之前已经有很多思想家如此论述过。本书算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一个“文摘”)。  中华皇帝居于世界的中心,文明的精华也汇集在那里。从那里开始,“王化之光”向外界普照,但随着光亮的减弱,处于边缘地带的人就是接近禽兽的“化外之民”……这便是华夷秩序的宇宙观。这种同心圆式的宇宙观,不仅中国人有,长久以来,南亚半岛、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的居民也都有。“边民性格”已经深刻地写入了日本列岛居民的民族同一性中。这种民族同一性的特征就是对“自己不具有从零开始创造制度的能力(制度都是从外部引进的)”这种无能的自觉。  “对自己无能的一种自觉”,表面上看具有否定意味,但反过来说,也意味着“对学习的一种强烈欲望”。“我不懂,请您教我吧!”对于这句话,日本人可以毫无心理抵触地轻易说出口,像这样的国民,恐怕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国家有(至少法国人和美国人不会轻易这样说,我想中国人也不会吧)。毫无疑问地,关于“学习”,日本人被赋予了一种民族才能(即使这是作为“不能创造新事物”的代价,也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能力)。  虽然日本人不擅长创新,但对于学习、模仿、改良却非常在行。其中最高的杰作就要算日语了。日语既使用了表意的汉字,也使用了表音的“假名”,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混合语言。在阅读文字的时候,从解剖学的角度看,日本人的头脑中同时进行着图像处理和声音处理的活动,在地球上,恐怕只有懂日语的人才会如此。如此独特的用脑方式,会创造出怎样的文化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本书中用了大量篇幅进行论述,您不妨一读。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假想的读者群并不仅限于日本人,还包括亚洲各个邻国的读者(中国人、韩国人、越南人等)。我啰啰嗦嗦地写这么多在日本人看来“不用你说,我也明白”的事情,目的就是想让外国读者理解日本人的一些特殊性格。实际上,以这种姿态写“日本人论”的人还是很少有的。日本人写的“日本人论”都是彻彻底底“面向国内”的,对于“不太了解情况的外国人”,所写的关于日本以及日本人的论述,并不多。他们所写的要么怒骂日本人,要么斥责日本人,要么激励日本人,多是从“该让日本人做些什么”的实践角度出发去论述的,而面向的读者群也只是日本人。  有这种书当然好,但是只有这种书的话,对于邻国的人们所怀有的疑问,比如“日本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令人费解’的行为”,就永远无法做出解答。所以,我就想,应该为外国的朋友写一本“日本人论”。  写到这里,我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二十多年前和朋友一起开翻译公司时的往事。当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面向外国人,编写介绍日本文化的书”。在以ALookIntoJapan为标题的一本英语书里,我们为来日本观光的外国游客介绍了“榻榻米上的礼仪”“如何泡澡”“如何参拜神社”“筷子的使用方法”等。那时,我深切感到,在日本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外国人眼里却是民族性的奇风异俗”。而且,这些“奇风异俗”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的风雨洗礼之后,还能传承下来,一定有它的理由。我真的希望中国的读者朋友能够理解其中的“理由”,体会到“日本人也不容易啊”!  接下来为自己做个广告,我还写过一本《街头的中国论》,那是一本“日本人眼中的中国论”(现在正在翻译过程中,最后的标题还没有确定)。日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也存在普遍的疑问:“中国为什么会做出那么‘令人费解’的举动?”对于日本人的疑问,我尝试着以“中国人的行为也有他们的‘原因’”这样一个相互理解的姿态,来为日本人解答。真心希望中国的朋友能够读一读那本书,因为我希望听到中国朋友的批评和肯定,“这里说得不对”“那里说得很好”……  好了,先写到这里,我们在其他的书里再会吧!  内田树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此以后我们探讨日本的国民性,《日本边境论》是绕不开的著作。  ——日本作家养老孟司  ★日本人一直把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当做中心,而从始至终总是退至边境的。日本人能够拼命地适应中心的想法,但从来就创造不了中心,这是一个宿命。  ——作者内田树  ★选择一种简单的比较也许更好,一种建立在自己直接感受之上的、用心体验的“比较”。这其实就是《日本边境论》一书的风格。  ——旅日学者毛丹青  ★《日本边境论》从日本人作为边境之民以世界为中心的视点,多角度地论述了日本的独特文化。  ——《朝日新闻》  ★日本人是“边境人”,他们一直在反复地追问“日本是什么”“日本人是什么”。内田树引用了丸山真男、梅棹忠夫等日本边境论“先人”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武士道到自卫队、漫画等诸多事例,巧妙地刻画出了日本人只知探测与“中心”的距离这一“边境人”的形象。  ——《产经新闻》  ★《日本边境论》作者内田树虽为学府教授,但言论著述颇具体制外的生猛。  ——《东方早报》  ★他不讳言自己拾取了前人牙慧,若干角度来自养老孟司等人的见解。比之立意,内田特有的闲谈风格是此书的亮点。  ——《书城》  ★《日本边境论》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日本的国民性,被评论界誉为“日本论的金字塔”。  ——《广州日报》  

内容概要

内田树,日本学者,评论家,武道家。1950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法语科,后担任神户女子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2011年退休后任该校名誉教授。为合气道六段,居合道三段,杖道三段。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国现代思想、犹太文化、武道论、电影论等,著有《日本边境论》《当心村上春树》《私家版•犹太文化论》《街头的媒体论等。其中《私家版•犹太文化论》获2006年第六届小林秀雄奖,《日本边境论》获2010年日本新书大奖第一名,《街头的媒体论》获2011年新书大奖第三名。

书籍目录

一位拥有外部视野的日本学者的论说 ——毛丹青
致中国读者——内田树
前言
第一章 日本人是边境人
“宏大叙事”已经消失
日本人总是东张西望
为什么日本人做不出奥巴马那样的演说?
日本人不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就不能认识自己的国家
在“我理解你心情”的氛围中决定发动战争
逻辑总是“受害者意识”
“边境人”的心理状态
在明治人眼中,“日本即中华”
当日本人不再是日本人的时候
那就边境到底吧
第二章 边境人的学习效率很高
“美国的司马辽太郎”
《君之代》与“日之丸”的根据
狐假虎威中狐狸的意见
从起源就迟了一步
解读《武士道》
毫无防备地开放的日本人
为什么打扫厕所也是一种修行?
学习的深意
《水户黄门》的戏剧艺术
第三章 “机”的思想
存在于远方的智慧
极乐或是地狱,都无所谓
“机”与“边境人的时间”
武道中“天下无敌”的含义
不树敌的“我”
精细地使用身体
对“现有之物”要“充分利用”
“学习动力”的退化
不该知道的,就是知道
“不在世界中心”的这个前提
第四章 边境人与日本语共生
为什么不能以“仆”这个人称代词写这本书
“喂!喂!”所传达的东西
脾气大到不自然的人
日本语的特殊性在哪里?
日本语培育“漫画脑”
“真名”与“假名”的使用区分
日本人的使命
尾声

编辑推荐

  ★《菊与刀》之后,重新认识日本的第一著作  ★上市20天销量15万,2010年日本新书大奖第一名  ★累计销量达1000000册的年度革新之书  ★入选全日本“读过后最有趣的书”,旅日学者毛丹青作序推荐  ★《日本边境论》为日本知名学者内田树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论述日本人国民性的集大成之作。此书在日本国内被《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长期跟踪报道。  ★中文版尚未出版,就被《书城》《东方早报》《广州日报》《晶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先后报道,引起文化圈的广泛关注及讨论。

作者简介

从此以后我们探讨日本的国民性,《日本边境论》是绕不开的著作。
——日本作家 养老孟司
《日本边境论》为日本知名学者内田树 的代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论述日本人国民性的集大成之作。此书获2010年日本新书大奖第一名,入选“读过后觉得最有趣的书”,总销量超过1000000册,在日本国内被《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主流媒体长期跟踪报道,中文版尚未出版,就被《东方早报》《书城》《广州日报》《晶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先后报道,引起文化圈的广泛关注及讨论。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从日本历史的角度,第二章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角度,第三章从日本人的哲学思想角度,第四章从日本语的语言特点角度,围绕这四个方面论述了日本人的“边境心态”( 即日本人总是喜欢置身于“边境”,在“外面”的世界里寻找自己不可抗拒的“中心”,这个中心有时是某个强大的国家,有时是某种强势的文化等)。

图书封面


 日本边境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2条)

  •     《日本边境论》这本书拿在手里已经很久了。铁葫芦邀请毛丹青教授等人推介此书,有幸参与了那次活动,并获赠此书。读完之后想写点什么,但又不知该如何下笔,此后接连读了司马辽太郎的《丰臣家族》、《近世日本的正常生活》等书,感慨便愈发多了起来。不论是日本人自己的反思与总结,还是国外对日本的研究与探索,他们都走着同样的理性之路,既不歇斯底里也不慷慨陈词,有些机械化的研究与总结有时让人感觉似是电影里的旁白。恰恰是这样的反思才不至走偏不至被感情左右而有所偏颇,才会被广泛传播,也才会引发其他人的思考并促进进步。看邻居家的故事,读邻居的总结,难免会想到自己,想用它来照照自己。这样的想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摆脱不了,擦都擦不掉。内田树教授在书里谈到日本总结自己的历史及国民性的书籍多如牛毛,他写这本书也没有多少自己的创见,不过是对前人们的总结与归纳。中国也有这样的书籍,像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的命运》、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等等,只是有的褒义过于明显,有些在愤激的道路上走得太远,真正客观的反思倒不怎么见到。能够既看出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不足,又能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火把的反思,更是少之又少了。关于宏大叙事,内田树先生说现在越来越少了,他愿意做一次。其实在中国宏大叙事一直是主流,不过是假大空的代名词,研究上的宏大叙事也并不见少,鲜有出成果或者让人待见的成果的。真正让人能够起些兴趣的多为微观上的研究,细碎得多,能凑成整数的少。曾经有学者感叹自钱穆、陈寅恪等人相继去世后,中国真正的宏大叙事便消失了。现在的学者拘泥于一瓦一片,只低头栽树,不抬头看森林。如今,中国正处于多事之秋,社会浮躁之心日盛,学者们要不依附于政府,尽挑不负责的言论为其背书,要不靠近民粹,选激进的言论以动民间。中正平和的言论少之又少,能够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更是凤毛麟角。像内田树《日本边境论》能够在日本大卖的博客体的书,在国内则几乎见不到。近些年来,火的倒是那本《中国人可以说不》,令人跌破眼镜。对于中国人及中国文化或者中国现象之反思,理性的声音仍旧显少,要么归于传统,要么归于官僚的破坏,要么归于奴性,要么归于劣根性,笼统而言以偏概全,既不能指明以方向,又不能深入人心。中国社会学等学者不太关心中国人是什么,中国人该往哪里走,中国人缺什么,中国人有什么优点,中国人左中国人右等问题,倒是韩国人金宰贤写了本《中国,我可以对你说不吗》来看中国,日本人加藤嘉一也在不断地写中国,前段时间大火的彼得·海斯勒《行路中国》和《江城》都从不同的侧面叙述中国。我们自己的作家及学者叙述自不能避开中国,只是总难听到理性的声音,这点极为可惜。由于普通人难以从宏观上来思考国民本身,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概括,学者的研究与观察就显得极为重要。这种研究不能充满感情叙述,需尽量的在数据及现实本身上做客观陈述与理性分析,能够身在此山中而观在此山外,有当局者清的自觉。显然,这样的要求在当前还有些强人所难。内田树先生的论述是没有太多感情波动的,他的陈述有时竟会显得枯燥,皆因祛除感性形容之后的理性文字并不能够很是打动读者,有时候会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有些障碍。只是这样的陈述才会使持有各种观点的读者真得从其干巴巴的文字中思考:我真的是这样么?我们真的是这样么?在讲到日本人的边境心态时,内田树并没有感到自卑,他觉得日本人先师中国再师欧美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倒对日本人善于学习的本领感到自豪。在他的眼里,大多数日本人也是如此。他期望他的书能够被翻译成英语。译者在书里曾说可能是作者笔误,其实不然,内田树确实是希望他的书能够被欧美等国的人看到,因为在他的眼里,现在的中国倒处在了文化的“边境”地带,在日本人眼中,欧美才是真的世界中心。如果很久的过去,日本以中国边境自居,那么,现在他们以欧美边境自居,至于中国则成为文化的荒漠。其实,这样的心态并不只是日本所有,中国也是如此。在中国的教科书中,谈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时候,很自然的便将日本划归了其中,显然觉得日本与第三世界的中国并不处于一个文化的范畴之中,并不能相提并论。以第三世界老大哥的心态自居,不知是自甘堕落,还是骄傲有加。在内田树先生眼里,日本恰恰是因为它的独有心态,恰恰是因为它从没把自己当作过世界中心,日本人才能够对学习持之以恒,能够放下身段,对那些优秀的文化予以吸收,成就了现在独特的日本。他说日本人总是对比他们强大的国家不设防,这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人对强大表现出来的接纳令人动容。相较而言,中国则复杂的多。由于从贵族没落成乞丐,从中心没落成荒原,改不掉骨子里的优越感,难以心平气和地学习他国吸收他国的文化。以高人一等的心态去吸引他国文化中的优秀分子与以低人一筹的心态去吸收他国的优秀文化是两码事,中国习惯了前者而对后者仍旧感到不适应。这在摇摆的中国政策、学者心态、国人言论上都有体现,既觉得传统还是可以继承的,又觉得西方文明不可不学,既想靠近,又想远离,不断地摇摆,继而开始心浮气躁。与日本不同,中国仍旧没有找到一条文化前进之路,而日本则已经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学习传统。内田树先生的日本边境论与其他解读日本的书籍一样,都是对日本独有文化的解读,这是在他们的文化已经被自己认同的基础上进行的,即使有些地方不被看好,也是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中国则不然,有人全盘否定历史,有人全盘否定中国人,没有谁能够说明白到底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文化,什么是中国人学习的态度。中国人的劣根性被多次提及,这显然既不能促进中国人向前走,又有些堕落的自暴自弃之感。内田树写日本人如何如何,日本人大概会笑着认同,说,啊啊,我们原来如此。如果写中国人如何如何,中国人估计会痛苦地喊,啊啊,我们就是这样令人失望啊。这是两种心态,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让人看到希望的,一种是让人感到绝望的。在日本人面前,我们失去了方向,混沌一片。
  •     边境的日本人《日本边境论》日本一直是中国人最关心的一个国家,内田树的这本书,把日本形象的称为边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和自己的见解。经常有人把日本和英国来做比较,从地理上看这两个国家分别都处于欧亚大陆的两端,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曾经向外扩张,最后又都收缩回本土。日本和英国的文化都受到他们毗邻大陆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发展却最后又都超过了身边的大陆。虽然从文明传播的角度看,他们处在末梢,但是他们身处海洋之中,很少受到大陆文明的进攻,一直保持独立的发展,并且因为和大陆有海洋相隔,面积也不大,所以更自由,更容易发生变革,更容易吸收大陆文明的优点,并且加以改进,从而后来居上。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的确是一个边境,文化的边境,地理的边境。内田树认为边境人学习的效率很高,因为身处边境,所以获得的信息有限,做出的发明有限,也正因如此,所以更善于学习,能够取长补短。最后形成了一种很特别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确很特别,和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一样,就是和周围的韩国中国俄罗斯也都差距很大,用内田树的话说,历史上还找不到这样的国家,既然边境化了,那么就不要去为成为一个“普通国家”而费心,不如就这样边境下去好了。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肯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最喜欢书的最后一个部分,里面写的是日本的语言和文字。其中提到了“阅读障碍”,在日本有后天“阅读障碍”,就是大脑受到外伤之后引起的无法阅读,这里面竟然有的只是无法阅读汉字,却能够读假名,而有的却只能读假名,读不了汉字了。这说明在大脑中辨别汉字和假名并不是在同一个部位。内田树说着江户时代日本人的识字率就达到了世界第一,日本的“阅读障碍”是世界上最少的,这都和日本的语言有关,日语是由汉字和假名组成,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辨识起来很容易。这一点到很难让人认同,按照这个说法汉语应该比日语更好学,汉语中的“阅读障碍”应该更少,其实就我看到的和接触到的,感觉汉语阅读更困难。因为表音文字只要记录简单的音标就能读,就好象我们一年级只用几个月就可以让六岁的小学生学会读写拼音,却要用三四年的时间来学习读写汉字。可见汉字的学习更困难。不过如果把“阅读障碍”定义为能够读写,但是却并不明白其含义,这样看表音文字反而不具备优势了。也许音意结合的日语真的具有这个方面的优势。也许如内田树所说,这正是日本人喜欢漫画的原因也未可知。日本的确是一个最让我们头疼的国家,总是弄不清楚,总是让人捉摸不透这个邻居,相信通过更多的沟通和了解,中国和日本的距离能够越来越近一些。
  •     努力克制着自己想看完这本书再做评价,可以是看到3分之2处还是看不下去了。这本书像像作者开始说的一样,毫无系统可言,没有什么自己独到的观点,都是借用前人的结论。因此此书显得空洞,读了以后我也不知道我学到什么,有了什么感受,唯一感觉到的,就是作者的这个标题日本是处在边境上的民族。可是我就不明白,日本满足于一个外界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日本人就会踏踏实实实践这一标准。可是书里又说,日本处于“华夷秩序”的夷,中华皇帝的王化之光到了夷这个地方已经是微弱的了。所以日本人索性就把自己当夷,而可以独特发展,日本人往往会装作不了解规则。试问从边境性的同一源头推论出的两个结论不是自相矛盾吗?书中还有很多至于此类的自相矛盾的地方。通读此书,概念上多是玄而又玄的东西,为了证明作者的正确,作者不惜绕来绕去,把原本简单问题不惜弄得极其复杂。好像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反驳者才会无的放失。所以觉得作者好辩犹如发表在报纸期刊上的社论、笔战。而近似诡辩!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真的很不错,相对于本尼迪克特的外国人眼光,内田树先生的本国视角让我们这些外国人更好的了解日本这个边境国家。
  •     是经人推荐而买的.一翻,很喜欢.经典
  •     相见恨晚。
  •     挺好的一本社会学汇编。作者在开篇就是,本书的观点都是别人的,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本社会学,但又没有社会学理论,虽然它没有社会学理论,但却可以让人理解与深思。
  •     书名起得恰到好处,点睛之处恰当的指出了日本所处的世界环境。
  •     国民性这个问题的探讨自有其特殊性,因为反例必然会存在,只能大而化之地讨论,然后在各个问题上有时有见其互相矛盾之处,所以作者要采取这种独断的论述方式也是不无道理,不过也能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民性和一些决策思路,但是感觉总有一些事后归纳的嫌疑。
  •     很不错的书,视角独特,值得一读!
  •     明白了很多想不明白的事,仍剩下很多不理解的事
  •     火车和飞机是阅读的乐土
  •     我对书中观点持保留态度,论点引人深思,但是论述不佳
  •     对日本的了解更深一层了,正如作者所说,他试图用外人的眼光看日本,正如他写作时,也在思考他人的翻译问题。
  •     日本人浅薄的底蕴和狭长的地域面积注定日本只能做千年老二被人牵着鼻子走
  •     因为阿毛做的序才去看的
  •       前面也读过几本有关日本的书,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中国人写的,是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待日本文化,分析日本民族性格。而手头这本内田树教授的《日本边境论》,却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写的,从日本人自己的角度论述和剖析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那么日本人是怎么认识自己的呢?内田树教授认为,在日本民族还处在蒙昧阶段民族内核未有成形之时,便被极为强大的邻居中国拉进了华夷秩序这一同心圆结构的宇宙框架,还被贴上了“化外之邦”的标签,日本人所剩下的就只有学习一途,努力向中心靠拢,赶超中心。然而,殊为不幸的是,当其已经能够和中华帝国这个中心平起平坐的时候,西方崛起了。日本人发现,中华帝国这个中心没落了,世界文明的中心却移向了欧美西方国家,他们仍然是化外之地,又一次被迫进入了新一轮的追赶历程。正是基于这种同心圆的宇宙框架,内田树教授认为,象西西弗斯的巨石一样,这是日本的宿命,可以把日本人称作“边境人”。实际上,虽然在毛丹青教授的序言里,引用教授本人的话对“边境”与“边缘”两词进行了对比,并赋予“边境人”以积极的意义,我仍然觉得“边缘”更为贴切一切。

      那么,这种长期处于边境的现实又是如何塑造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呢?内田树教授的论述非常深奥,特别是第三部分“‘机’的思想”更为难懂。按我的理解,边境人的性格表现主要有三:一是“东张西望”。日本文化在成形之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被打断,没能形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它没有原点或者原型,也没有绝对的终点,只有在与其他文化的参照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必须四处张望寻找目标才能找到未来的方向。也就是说,他们成为不了规则的制定者,一旦自己成为了领头羊就会停止思考,茫然无措。内田树教授认为一战之后日本在东亚的所作所为,军国主义并不是始作俑者,而是日本国民根据一战的规则指导自己的行为,是由“当时的日本人在无意识之中所共同制订的”。二是追赶意识。追赶也就是学习的意思,这是一的必然结果,因为一个处于边境地带的国家,只能不断的向中心学习才能不断完善和壮大自身。日本也确实是这个世界上最善长学习的民族之一,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演变奏曲,会改良、会吸收、会容纳,发展出比中心更为优秀的东西。所以,日本永远都处在学习中,都在追赶的路上。而这也正是日本人“非驴非马”的原因所在。三是距离决定。日本人没有终极意识,一切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中心的距离来决定的。这与一有些相同,也就是说日本人必须根据自己与中心的远近来判断自己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以此来决定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它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而是要根据距离来确定,是比较的结果——换句话说,因为欧美是中心,所以他们的做法就是对的,与此相反的就是错的。而对内圈者展现出从属的、模仿的“内在自我”,对外圈者则表现出优越的、傲岸的“外在自我”,对两者拿出不同的面孔,采取不同的规则,要求不同的标准,这便是日本的两面性。这一点倒是与费教通先生用来形容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的含义有些相通之处。

      当然,作者如此来解释日本人的国民性格的缘由只是一家之言,并不必然就对。这本书另外值得赞赏的,是作者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李兆忠、萨苏作为中国人,所写的有关日本的书,是要拼命的走进日本社会内部,从日本人的一言一行中来探究他们如此行为的缘由。他们用的是归纳法,通过对无数日本人行为进行总结,进而得出结论。而内田树作为一个日本人,本来就可以从内部洞察日本及日本人的一切,却罕有的拥有一种外部视野,能够从世界的高度俯视日本,做到了跳出日本看日本,非常难得。所以我认为他用的是演绎法,从日本所处的地位向内挖掘,从日本社会的外在表现向上追溯,从对日本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国家制度的设计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推导出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找出他们如此行事的深层次原因。

      最后,还是要回到我所写下的题目上来,即这本书对我的启示。我所谓追赶者陷阱,就是满足于追赶的状态,而不敢、不会和不能成为领跑的状态。从内田树教授的论述中,我可以感觉到他对日本“边境人”宿命的无奈,以及一种无力领跑世界的隐恨和悲凉,这是他对日本深沉的爱。日本,因为没有自己的原点,始终处于追赶的状态,已经把“从起源处就落后于人”当成一种设定的、真实的、自然的状态,活在这种状态的束缚之中,掉进了追赶者的陷阱。用中国话来说,就是认命了。而现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是规则的制定者,中国也已经沦落到与日本同样的边境地位,都奔跑在向西方学习的路途中。与日本不同的是,我们曾经是中心,曾经辉煌过,是被追赶者,由于我们在中心养尊处优得久了,天天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睁开眼时已经被甩到了世界的边缘,成为了追赶者。而如今,我们已经沉沦了将近二百年,这样的状态持续久了又难免会麻木不仁,妄自菲薄,会丧失自信,丧失勇气,会对自身曾经的光荣与传统产生怀疑,变得否定自己的一切,只是习惯于一味的追赶,满足于追赶本身,甚至有时候只是为了追求与中心的一致而追赶,却忘记了原来追赶的真正目的。比如,我们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不是为了改革为改革,固然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并不能因为暂时摸不到石头,就要停下来去找石头而不去过河。

      大象拴久了,一根麻绳就能让其乖乖就范,这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我们现在的确仍然在追赶,但我始终相信,我们一定会完成追赶,实现复兴,成为超越者。看了内田树教授的书,让我担忧的是,如果我们也象日本一样把追赶当成自己原本应该的状态,我们将会永远失去作为领头羊的感觉,忘记了如何领跑世界,甚至会象日本人一样对超越产生恐惧,也掉进追赶者的陷阱。当有朝一日我们真的实现了超越,重新成为领跑者,却“提剑四顾心茫然”,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己的理想,失去了民族独创的能力,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这确实值得我们警惕。也特别期待我国也能有内田树教授这样的人,在掉入这样的陷阱之前,来警醒国人。
  •     虽然表述内容比较轻松随意,但确有收获,渐渐了解一个我所不知道的日本
  •     拖拖拉拉看了两个月 一开始还有点意思 后半部分越看越无聊 最后匆匆扫完完事 都是引用的观点 零零散散凑了一本书
  •     观察角度和我们不同,但也是了解日本的一个途径
  •     个人认为第二章第三章最佳,第二章的历史概述看得津津有味,第三章的哲学思辨看得妙趣横生,日本现在的状况就是“成也边境,败也边境”,边境人有卓越的学习能力却没有原创的能力,这样的国民性注定了日本可以很快成为第二世界的国家却永远迈不出登上世界顶峰的最后一步,生存智慧都是双刃剑。
  •     在知日上看到内田树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就决定买他这本边境论。写得真的很不错,把日本人作为边境人的性格特点都描绘出来。赞!!!!!
  •     不喜欢
  •     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认识日本的好书,唯一的看着心烦的是太多的标点符号,太多的双引号及备注。
  •     初步了解
  •     讲述了日本人骨子里的在学习上的低姿态,每个人求学时都应该有这种精神,但是又太过埋没个性了,很矛盾。
  •     有几章啰嗦的莫名其妙……而且感觉章节之间割裂感好严重……
  •     书果真不错。值得一看
  •     这本书,正如副标题那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日本!也反思我们自己,该如何认识?
  •     日本人国民性,十分有趣。其中说到一些与中国人有点共通的地方,甚至让我怀疑可能这是东亚共有的。另外作为一个外国人看清末洋务运动,表现出的中国人的民族自我中心真是不能再准了w
  •     出差了书还没看到,应该还不错
  •     日本是一个很喜欢佯装和狡辩的民族。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喜欢东张西望,喜欢装作不了解对方的规则以捞取实惠。这只是一些形式表现,本质上就是“现实主义”。虽然同在儒家文化圈,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儒家思想的仁义廉耻根本不是日本人的行为准则。
      
    在这里,先说一下作者提到的劳伦斯.托布和“儒教圈”共同体。对于劳伦斯.托布和他提出的“儒教圈”共同体本人并不了解,但是“儒家文化圈”的说法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儒家文化圈”也就是“汉字文化圈”,简单地说就是受中国文化影响、使用汉字的国家或地区,不外乎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劳伦斯.托布所说的“儒教圈”共同体,个人并不看好,虽然“儒家文化圈”和“儒教圈”共同体所涵盖的国家和地区大致相同,但是就集团本身的紧密程度完全不同,共同体的紧密程度显然大大高于一个文化圈,共同体的形成需要一个必要的条件——强有力的核心主体,而这个主体只能是文化的辐射核心——中国,而中国目前对于东亚和东南亚的凝聚力显然不够强有力,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自身不够强大,二是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
      
    言归正传,接着说日本的佯装和狡辩。能够充分体现这一特性的有两个妇孺皆知的事件:捕鲸和参拜靖国神社。捕鲸是对国际社会和国际规则的佯装不知和集体失聪,而参拜靖国神社已经成为了中日外交关系中的一张王牌。如果说捕鲸事件是由漠视到选择性地无视的佯装,参拜靖国神社就是完全无所谓仁义廉耻的“现实主义”。其实,日本人不仅善于欺人,还善于自欺欺人,书中,作者关于日本和日本国民对于自卫队和军事同盟的理解,让人大跌眼镜也大开眼界,一个民族能够不惜颠覆尊严与耻辱来满足自慰式的心理安慰也算是“极品”吧。
      
    作者似乎抱着一种“望子成龙”和“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来论述日本缺乏国际担当,每每遇到要站在国际立场上进行选择的时候,就会顿时陷入思维停顿。其实也没用什么好怨的,当惯了奴才的人总很难成为主子。日本基于自身利益,而不问青红皂白地巴结亲密强者的心性,估计是很多民族都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作者说,这是基于“先生存下去”的现实需要,在我看来也不尽然,如此这般地活下来或许是个理由,如此这般地活著并能自个觉得心安理得才是最重要的,即使这种心安理得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也无所谓。如果更深入地探讨这一点的话,个人觉得封闭的岛国生存环境是这种心性形成的重要客观原因。长久以来,封闭隔绝的岛国环境不仅要求居住者物质上的自给自足,心理上也机缘巧合地形成了一种心性——自欺欺人式的自我心理安慰与满足。如果这样的日本一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没有什么不妥,不同的是自觉不自觉的日本与世界有了联系,既想坚持自己固有的品格,却又不得不在意世界的看法,于是乎矛盾便产生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对于这种矛盾的解决是一种佯装和狡辩的手段。
      
    还有一个例子,在书中作者对于日本国民对于日本战死军人评价各异的态度表示疑虑。其实,尖刻一点说,作者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点佯装(毕竟作者自己本身也是日本人,哈哈)。这本不是什么值得思量疑惑的事情,答案很明确。日本人所参与的战争,且不用讨论战争性质的正义与否,只要看看战争结果便可找到答案。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并没有通过战争实现开疆僻壤的侵略目的,不止如此,还拖垮了日本经济、丢失了北方四岛、沦为了美国的“军事同盟”,这样的战争结果,对于日本军人来说自然没有什么功勋、荣耀、敬仰可言,评价各异更不足为奇了。
      
    总之,这是一本很不错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小书,虽然很多观点并不是作者的原创,但是作者用心挖掘联系,并用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给出了通俗的解读,值得一读。
  •     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推荐看看
  •     拿来和菊与刀比 是在是作贱了这本书 菊与刀是个外国人看日本人难免不够透彻还落后于时代 这本书里观点客观 从各个角度看日本人 我觉得算是写的很好的
  •     2014年3月底在小娘家看完。对日本有进一步认识,不再死抓菊与刀。
  •     前半段很好,有值得参考的意见,后半段太零散……
  •     有种忍耐不了的心情看完此书,写的太散乱了,需要多番理解才能明白前后句表达的意思,有些主题不明确
  •     喜欢咯,质量也很好,而且快递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
  •     从头到尾论都没论清楚,看的很费劲,内容也没有想象中的有趣
  •     作为认识日本的一本书,不带色彩分析,整体上还是相当不错的,适合那些不偏激的国人认识日本的一本书,还是不错的。
  •     新观念比较多,不错,对华夷世界的分析到位,后半部分讲日本的道和机,不完全认同
  •     想了解我们邻国——日本的国民,一定要阅读这本书。作者写的非常深刻。
  •     首尾不错 翻译难度确实不小 所以有的部分读起来显得生涩
  •     包装很好,书也不错,很满意
  •     读起很有的一本书 但是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完 推荐
  •     看了《菊花与刀》后,再看《日本边境论》,你会发现日本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恨,至少它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东西!
  •     阐述日本的民族性很是深刻
  •     文章很客观啊 霓虹金国民性格太明显
  •     在微博上看到毛丹青老师推荐,所以买了这本书。但是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好,作者很多观点不是其自身想出的,而很多是摘录前人观点。
  •     还没有读 很期待
  •     了解日本的不二选择
  •     好玩儿的书,跟《菊与刀》完全不一样的类型,作者身为日本人的视角,实在是赞~
  •     赞
  •     东张西望但很少有自己的判断却顺从国民模式
  •     号称《菊与刀》后,了解日本国民性的力作。 关键是日本的自己人写的 边境性,对思维的塑形有一定道理,如快速学习、借鉴创新等 值得一读
  •     认识日本人,了解这个民族,为了永远能打败鬼子
  •     很喜欢日本的文化,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日本。铁葫芦的书没的说~
  •     边民心理决定日本不可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格局观,即便今时今日日本已经跻身强国之列,也无法从零开始去创造新制度、新秩序,无法成为世界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这就是边境人挣脱不开的轮回。
  •     用混沌的方法论述另一种混沌。最后一编写的比较有启发,其他的看看封底就好了
  •     很搞笑的把日本国民性梳理头头是道
  •     我竟然写过读书笔记,当然内容现已忘光(多亏读书笔记不然我根本不记得我读过这么一本书!
  •     日本的“边境心态”——通过他人确定自己的位置和关系——既使其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又使其在国民性上不免有些“痼疾”。后半段关于哲学的“机锋”、”存在“之辩实在让人无法领会(个人姿势水平太低了),不过,漫画与日语表音表意混合系统的关系以及近代学术译名皆是日本人所为,论述这两个问题的观点倒是令人耳目一新。
  •     认识日本
  •     很好很深刻的一本书。书中从全方面铨释了日本人的内心到至外的“全部”心路,其认识之深刻和独到,令人掩卷沉思,是“赞”还是“贬”,抑或是我们应该怎么怎么样?内心触动非常大,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日本国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书写得是非常精彩的。
  •     无新知 无旧误
  •     好书值得推荐,不过收到书的当天就大幅减价。
  •     虽是敌对民族,但是日本人身上有我们不得不赞叹的优点
  •     很好,必须要了解小日本,然后灭掉它!
  •     对日本有了些许了解 武士道精神 漫画脑都很有意思
  •     刚拿到书,还没来得及看,但是感觉都还不错,
  •     内容虽无较大创新,但比较全面的剖析了日本的国民习性。是一本了解日本的好书
  •     主题精妙,细节难堪
  •     书也在我这现在。。没时间看呢。。当床头书看看是不可以哈
  •     一直以来,对于日本,总是有一种民族仇恨感在这里面。有时候想不懂,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因为美帝的支持就让他们如此猖狂了吗。看了这本书后,多少有点知道了,这是“边境人”的一种民族特征,他们没有自己的标准,只有“世界标准”所以他们也要这么做,因为别人要这样,所以我们也要这样。。。里面第三章,对于哲学的一个解释和说明,多少有点费解外,其他几个章节,有趣,深刻,是一本不错的书籍。是本值得在看一遍的书。
  •     论点挺赞的,但是有点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观点炒冷饭凑字数的嫌疑
  •     书名本身有歧义。配合《菊与刀》看,确实可以看出原本自己习以为常的事在外人眼里却很惊奇。书中关于漫画的观点、关于近代翻译家翻译外来词汇的心态,比较有意思。
  •     刚买回来随便翻了几页,翻译得很自然,有些见解也是未曾见过的。期望能从这本书上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日本。
  •     叙述严谨,内容翔实,观点鲜明,值得一读。
  •     很小一本书,却不乏让人惊喜的观点。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并不舒爽。
  •     对于了解小日本非常有帮助
  •     沒有讀原版,不知是翻譯原因,還是原文就是如此,中譯本第三章《“機”的思想》,讀起來簡直不知所云。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     很难读懂
  •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一种人都不是真正的了解。看了之后,觉得有点知道日本人了
  •     了解日本,正确对待
  •     了解日本的重要参考书
  •     日本人呢文化的比看书
  •     题目看上去像是讨论日本国土问题,其实跟国土基本没啥关系~而是日本人分析日本人的国民性的著作~边缘地域,边民性格,很独特的理论却也挺有道理的~
  •     重新认识日本。
  •     其实整本书只要看背面的那几段话就好了,其他内容不是很确定,但谈到中华文化的部分误解很多,作者竟然能从错误的历史故事得出民族性格的解读,也是醉了。所以,其他部分我也不多说了
  •     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点,稍显晦涩但值得一读
  •     作者用边民的性格特征来解释日本民族性格两极分裂表现,作为一个哲学教师,有时候作者扯的有点远。
  •     铁葫芦的书,肯定好。
  •     突然能把自己对号入座到某类人,原来我特么是日本人,至少是某些日本人眼里的日本人。真好玩wwww 东张西望,开放学习wwwwww
  •     真心喜欢,快递给力
  •     第三章机论是在讲啥完全不明白、、、、、、
  •     近期想去了解日本,为什么这个“边境民族”近代如此优秀?
  •     不像菊与刀那样理论,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了日本的内部
  •     将地缘政治与国民性结合到一起进行分析,这样的手法并非内田树首创,而对于日本人“边境人”性格的论点也非内田树第一个提出,作者自己也承认这本书是对从前许多观点的一个归纳,批评其“拾人牙慧”显然有些过分,但实际上《日本边境论》根本就没有讲出任何日本人“边境人”性格形成、发展或是特质的根本性结论。除了第一章提纲挈领地讲出了地缘政治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外,其他几章都是在王顾左右而言他,这种太极推手似的写法倒是真像日本人……这本书能够给国人最大的启示并非日本的国民性如何,而是从地缘政治应当如何看待中国的国民性。长久以来“中华上国”的概念给予了国民怎样的优缺点,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     值得一看,可以对日本有一些了解
  •     看老公孜孜不倦地阅读,应该是本不错的书。
  •     据说是能与《菊与刀》相提并论的日本国民性深入探讨的书籍,多半又是因为翻译原因,倒数第二章看得十分吃力。不过总体来讲,通过对日本人作为“边境人”处境的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日本的国民性形成……
  •     读起来有种文化隔绝感
  •     一本差点被我揉碎了终于一字不差看完了的书……
  •     书的内容写的很好,让人看了很感动,也很真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