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散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俄罗斯散记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01197668
作者:王丹蒂
页数:27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又一个傍晚,我终于同导师在电话中通上话了。同他的对话很简短,他让我要么当天晚上9点半到他家,要么就再过几天的某个时候去见他。丘达科夫像是有意给我出难题,考验我。那时莫斯科已是深秋时节,下午5点左右天色就暗淡下来,而且在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人生地不熟的,晚上出去很有些胆寒。但我好不容易才碰上导师在家,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又不知得等到何时了。于是,我脑子里飞快地权衡了一下便答应导师:今晚就过去与他见面。虽然已决定去见导师,但我心里却直犯嘀咕。外面下着小雨不说,我又不认识路,黑灯瞎火的怎么找啊?可既然答应了,就没有退路,就是下刀子也得去。我心一横,抱着“豁出去了”的想法走出了学校宿舍。从学校走到公共汽车站20多分钟,我的裤脚全都湿透了。车站上等车的人倒是不少,已经好久没来车了。莫斯科的地铁有十一条线,四通八达很方便,但地上交通却显得落后,公共汽车比较破旧,车上既没有售票员,也没人报站名,每位乘客上车后都自觉地在第一站就把汽车票打一个孔。如果没有车票,也可以找司机去买。车站上偶尔有查票员,如果下车时发现你没打票,则重罚。

前言

我相信人生就是一种经历,经历既是生命,也是拥有。一段有意义的人生可以使你享用一辈子。    自从1974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学习俄语,我的命运就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联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还是在文化、科技等领域都对中国有过很大的影响。但在中苏关系冷淡的年月,一个学俄语专业的年轻人想到苏联去学习和工作,即便是在新华社这样有驻外分社的新闻单位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那时,大多数人对于苏联这个邻国的认识多是通过广播、小说、电影和音乐等文艺形式获得的。直到1991年年底,苏联这个世界超级大国突然分崩离析,化解为15个独立国家,我走进俄罗斯的梦想才终于得以实现。    从1992年4月至2008年5月,这16年间我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数次往返,加起来先后在俄罗斯学习和工作了八年多。在这个并不算长的时间跨度里,我亲眼见到了一个曾经称雄世界的强国苏联在解体后萧瑟凋敝的社会现状,感同身受了俄罗斯人民经历的生活困苦,目睹和体验了中国“倒爷”走出国门创业的艰辛,也看到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不屈民族怎样像火中凤凰从废墟中崛起,从叶利钦时代走进普京时代,又在“梅普组合”的领导下继续走在复兴强国之路上。    在俄罗斯的经历把我同这个美丽独特的国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人生轨迹因她而改变。俄罗斯就像我的第二故乡,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亲情。现在,虽然离开了俄罗斯,但发生在那里的事仍牵动着我的心,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片遥远的沃土和白桦林。    大多在俄罗斯学习或工作过的人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俄罗斯情结,尽管在那里感受到的并非都是美好。但岂止是到过俄罗斯的人,可以说中国几代人都有着难以泯灭的俄罗斯情愫!中国人熟知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等俄国大文豪的作品;不论年轻还是年长,几乎人人会唱几首苏联老歌;京西的“基辅餐厅”天天宾客爆满,来者就想感受一下俄罗斯气息;几年前中国影视界根据苏联小说自拍自导的电视连续剧《保尔·柯察金》《这里黎明静悄悄》,收视率创出新高;无数国人喜爱俄罗斯油画、喜看俄罗斯芭蕾舞、大马戏、喜爱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多少中国人梦寐以求游历俄罗斯诗情画意般的国度。中国人对遥远的俄罗斯竟是那样的熟知和向往!    我常想,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俄罗斯在中国人心目中产生如此强大的吸引力?究其原因,上世纪中苏友好的历史固然令人记忆深刻,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源于俄罗斯民族具有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操、奋勇拼搏的英雄主义精神、那拷问心灵闪烁人性光芒的优秀文学艺术、那富有诗意又具悲剧色彩的理想主义,那是源自于广袤原野上孕育出的深沉而博大的俄罗斯文化的穿透力!    经过在俄罗斯的生活体验,如今我的俄罗斯情结更加浓厚。在那特定的时空里,艰苦奋斗成了一种难得宝贵的经历,并转化成一笔精神财富,使我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加丰富多彩。一直以来,我总想把自己在俄罗斯的这段经历和所见所闻写出来,汇集成书,但每当看到互联网上和书店里有关俄罗斯的情况几乎都有人涉猎了,这一念头便被打消。然而,这个念头却像水缸里的瓢,按下去又浮上来,时常在脑海里起伏不定。后来我终于明白,如果我不写一写俄罗斯,就总会有一种缺憾,精神就得不到解脱。    俄罗斯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驿站,让我见证了历史,体味了不同的人生。现在,我把这些经历和我眼中的俄罗斯付诸文字,与朋友们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伟大的邻国,一个真实的俄罗斯。同时,我亦想借此感谢那些曾给予我无私与真诚帮助的人,感谢这段人生,怀念这段人生,享受这段人生。    作者    2011年春

后记

这本小书是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忙里抽闲“挤”出来的,其中章节有的是我当年的日记、笔记,也有曾经发表和未曾发表过的文章或稿件,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加工整理和写作,是否可谓之日“集腋成裘”?它们不是什么文学创作,纯粹是我的亲身经历,记录而已,本意即是向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的俄罗斯,至少是我眼中的俄罗斯。    当结束这本书的写作时,我仍感意犹未尽。有关俄罗斯的话题还可以写很多,但时间和精力有限,只能把遗憾留待以后再说。    我视俄罗斯为第二故乡,因为除了中国北京,我在那里呆的时间最长。写这本书不仅是对一段人生的回顾与纪念,亦是一个增进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实践。俄罗斯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同每个国家都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俄罗斯也不乏丑陋和弊端,但总体来说,她无愧于一个政治、军事强国、一个新兴经济体、一个文明大国。中国人应当更多地了解俄罗斯,学习俄罗斯优秀的方面。我想,我应尽这个义务。    写这本书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以此回报始终给予我热心关怀和鼎力支持的亲人和朋友。正是他们的无私相助,我才能走进俄罗斯,并在当时的困境中坚持完成学业并取得学位,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远赴莫斯科工作,才能战胜病痛与困难,圆满完成驻外工作任务。    此书得以出版,可以说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但却无法给我的俄罗斯情结打上一个休止符。俄罗斯人民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那英勇无畏的坚毅品格、那闪烁智慧光芒的创造力、那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将永远吸引着我们,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在此,我谨向为出版此书给予了真诚支持和帮助的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在断断续续“零敲碎打”的写作过程中难免有挂一漏万的缺憾和不足,如有错误或不周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    2011年夏

内容概要

  王丹蒂,原名王丹,1953年10月生于北京。1977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同年进入新华社国际部工作至今。1992年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留学,并获俄罗斯语言学副博士学位。曾经两次任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俄英双语记者,采写了大量新闻稿件。现为国际部国际观察室主任编辑。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奔向莫斯科
 启航
 初识“倒爷”
 国际列为我停驶20分
 尝试卖货滋味
第二章 俄罗斯最初印象
 灰色的莫斯科
 “休克疗法”的惩罚
 “私有化债券”出卖国企
 艺术家乞丐
 “玛斯科娃”的魅力
第三章 留学苦与乐
 森林旁的学校
 第一课:斗蟑螂
 夜拜导师
 宿舍被盗遭惊吓
 一流的图书馆
第四章 俄罗斯的亲人
 他乡遇知己
 良师一益友一妈妈
 看炮打白宫
 毕生献给中国文化研究
 结识俄功勋画家
 他为邓小平画像
第五章 俄罗斯人怎样看中国
 中国印象从哪里来
 帕波扬的“中国行
 俄罗斯有条“邓小平街”
 俄专家:邓小平理论不会过时
 鼎力支持北京奥运
第六章 与普京对话
 普京是谁
 第一次见普京
 普京对我说“你好!”
 三见普京
第七章 谁是俄罗斯最可爱的人
 ……
第八章 俄罗斯什么最可怕
第九章 俄罗斯风情卷之一
第十章 俄罗斯情卷之二
第十一章 苏联解体好坏知
后记

编辑推荐

《俄罗斯散记》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俄罗斯散记》以作者在俄罗斯的亲身经历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涉及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私有化改革进程以及从叶利钦到普京、再到“梅普组合”时代的变迁,让读者在饶有兴趣的轻松阅读中了解俄罗斯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生活、俄罗斯民族的特性以及俄罗斯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对俄罗斯的认识。

图书封面


 俄罗斯散记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一直很喜欢俄罗斯。读书的时候读过大量前苏联的作品,俄罗斯作家驾驭宏大主题的能力真不是盖的。但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文学作品进来少了,可能是政治体制变了的缘故吧,真遗憾。这本《俄罗斯散记》,写实的笔法,让我很喜欢。遗憾的是对俄罗斯社会的分析不够深入,印刷质量也不够好。
  •     2016.3.26想读,4.17购于中图网。2017年1月读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