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名誉观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日本武士名誉观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509703960
作者:王炜
页数:261页

章节摘录

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集团是一个有着独特性格的群体。从诞生(形成)之日开始,到明治初年消失,①武士作为日本实质上的统治阶级,经历了镰仓、室町和江户时代将近800年的统治历史,因此在日本中世和近世,一直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理想而存在。对于日本武士的认识,首先应该明确它是一种具有鲜明历史性的社会身份。把握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其在各个历史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用高度概括的定义方法虽然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角色等四个方面对武士的身份特性有所把握,但其中一些特征,如经济、社会角色等方面,都随时代变化而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因此,需要用发展的视角对该身份的变化进行历史考察。本书希望对武士身份在日本各个历史时期内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进行探讨,其中重点对武士的名誉观等伦理观念的产生、发展以及与其他伦理思想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和归纳,试图以此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武士的伦理思想发展及其在各个时代所表现出的特点。

前言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机遇,同时,研究事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新问题。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困难就是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是通过论著的形式作用于社会,出版问题得不到解决,研究成果就难以产生其应有的社会效应,研究人员的劳动价值也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目前,学术著作出版难已经成了一个困扰研究人员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名家的著作尚且难出版,青年人的就更难了,对青年科研人员来说,学术成果能否被社会所接受比物质生活待遇好坏似乎更为重要。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关系到科研队伍的稳定和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科学院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学者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致力于学科建设和研究事业,在比较艰苦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下不断做出成绩,这是令人钦佩和感人至深的。从他们身上,不仅能看到可贵的爱国情操和献身事业的精神,还能看到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乃至社会主义中国的希望。有这样的精神风貌,相信他们必将能够成为跨世纪的栋梁之才。

后记

早在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日本的《藁隐》及相关研究,当时想将来如有可能,一定尝试写一点关于日本武士的东西。因为在日本武士的道德意识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同时存在,其中有太多问题值得去深入探讨。今天,将自己对日本武士思想的一点探索付诸文字。但羞愧于个人才疏学浅, 文中难免粗糙与疏漏一愿以此篇文字为起点,拜请各位师长教诲。感谢我的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高增杰教授,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教授,感谢东京大学法学部渡边浩教授。衷心感谢所有给予我批评、帮助和指导的老师们。衷心感谢!

内容概要

王炜,原籍山东临清,1971年2月生人,哲学博士。曾留学东京大学法学部大学院、日本爱知大学大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讲师。出版译作《十二岁青春物语》系列(全套5册)、《重新学习》、《积极人生》等合计80万字;发表学术论文《试论日本武士名誉观与死》、《中日东海石油之争》等,参与中国社科院院级重大课题《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等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关于武士、名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及结构设计第一部分 武士的传统名誉观念形成 第一章  武士身份形成之初的本质特征   第一节  初期武士身份基本特征   第二节  集团内部社会关系 第二章  实力是中世武士实现名誉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勇猛之心  第二节 实用武艺  第三节 智谋 第三章  中世武士名誉的自我评价和外在评价标准   第一节  以武士“家”名为标准的自我评价   第二节 来自武士集团主从关系的外在评价 第四章 武士名誉评价体系中的统治阶层意志   第一节 对武士身份的管理  第二节 “道理”的出现  第三节 武士法律 第五章 名誉与死  第一节 武士的生死观  第二节  名誉是武士选择生死的坐标  第三节 主从关系与死第二部分  武士阶级的名誉观念发展的成熟阶段 第一章 武士阶级内部关系及自我定位新特点   第一节  武士阶级内部关系新特点   第二节  战国武士的自我定位与名誉观念 第二章  战国武士内发性自我名誉评价   第一节  “分限”   第二节“主君”对理想形象的自我设定   第三节  注重个人技艺及修养   第四节 战国武士对名誉与利益的选择 第三章  武士外在性名誉评价的加强和分化   第一节  “世问体”与“外闻”   第二节  战国武士的主从关系   第三节“为上者”的名誉标准 第四章 统治阶层强化统治的手段   第一节 借用中国儒学概念   第二节 强化幕府“公”的权威  …… 第五章 武士的精神世界第三部分 近世武士阶级名誉观念的变化 第一章 德川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 第二章 幕藩体制武士个人名誉观念构成的变化 第三章 幕藩体制对武士传统名誉观念的重新定义 第四章 德川武士的名誉评价标准 第五章 儒学式武士行为规范的形成 第六章 奉公人的死与名誉评价结语部分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日本武士名誉观》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日本武士名誉观》将围绕武士身份与名誉的关系、武士实现名誉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影响武士名誉观念的各种思想等问题,对武士名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试图以此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武士和武士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此书如能对读者了解日本武士和武士思想有所裨益,不胜荣幸。
日本武士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雇佣军,又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拥有将近800年的统治历史。在日本的中世和近世时代,武士一直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理想身份而存在。

图书封面


 日本武士名誉观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先是从图书馆借来看的,后来就买了一本。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引据清楚,内容新颖,从新的角度对日本武士的思想进行了剖析。
  •     绕来绕去,不透
  •     本书跟随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顺序,从平安时代,承平、天庆之乱一直写到德川时代,将日本武士的名誉观随时代演变而变化的脉络理的非常清楚,同时亦使我辈对日本文化发展的主线看得更加清晰。书中对于使用过的史料还提供有大量的日本原文,非常珍贵。喜欢日本文化的朋友,尤其是喜欢做学术研究的朋友,一定不能错过
  •     作为学术日本书籍不算出彩,分析极度表面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