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大众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09714256
作者:[日] 鹈饲正树,[日] 永井良和,[日] 藤本宪一
页数:335页

章节摘录

  这里所说的“战后”是指亚洲·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时代。据此,1945(昭和20)年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当属宣告了战后时代的开始。但是,正如鹤见俊辅①指出的那样,这一天并不是全体日本人的一个时代划分点。美军全歼冲绳岛守卫队是在那一年的6月23日,冲绳比日本本土结束战争早近两个月。而且,在当时日本军所侵略的太平洋诸岛和中国各地,接到战败通告都晚于8月15日,那才算是一个生死分界线。  战争结束的含义亦不同。对于日本人来说,那是一场败仗。但对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台湾的人民来说,那是解放。并且,在战争结束之前他们曾经被划为“日本人”⑦。同时,对于战败这一事实,即使限定于当时居住在日本国内的日本人,他们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的人把它理解为绝望,有的人把它理解为解脱。这一事实即使到现在仍然如此,有人称之为战败,有人③称之为终战。  那么,我们又是怎样来界定战后是何时结束的呢?是“对日和平条约”生效即联合国军对日本国土占领结束的1952(昭和27)年4月28日,还是冲绳从美国人手里“复归”日本,即1972(昭和47)年5月15日呢?是《经济白皮书》中记载的“已经不是战后”的1956(昭和31)年,还是爆发石油危机导致经济高速增长结束的1973(昭和48)年呢?

内容概要

  鹈饲正树,(Ukai Masaki,1958~)京都文教大学副教授,专攻社会学。著有《大众文艺节目访谈录》、《徒步实地调查》(合著)、《创意潮流小店的文化志》(合著)等。  永井良和,(Nagai Yosikazu,1960~)关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专攻城市社会学、大众文化论。著有《社交舞与日本人》、《日本舞蹈的故事》、《“儿童”一词的修辞》(编著)等。  藤本宪一,(Fujimoto Keniti,1958~)武库川女子大学副教授,专攻媒体环境论。著有《传呼机少女》、《传呼机与手机主义》(合著)、《生活信息论(系列讲座第8卷:“生活”)》(合著)等。

书籍目录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的思考
所谓战后时代
大众文化的视角
经济高速增长
美国化
媒体环境
同时代的战后
关于本书
生活篇
一 学校供餐
值得感谢的供餐
可口的供餐
新式供餐
学校供餐大事年表
二 冰箱——饮食生活的变化和生活观念的转变
从冰块冰箱到电冰箱
作为象征身份地位的冰箱
作为室内装饰的冰箱
作为沟通媒介的冰箱
冰箱大事年表
三 家庭餐馆——扩增的变迁
家庭餐馆产业体系
家庭餐馆的发展策略
让大家走进家庭餐馆的原因
交通枢纽地带家庭餐馆的扩增
家庭餐馆大事年表
家庭篇
一 婚礼与婚宴
从民主式婚宴到豪华婚宴
个性化的婚礼
务实型的婚礼、婚宴
婚礼大事年表
二 儿童间
小型住宅之前——无儿童间的日式住宅
小型住宅的诞生
有儿童间的小型住宅
儿童间的现况
儿童间大事年表
三 黄金周
“黄金周”的诞生——年代
从享乐走向痛苦——、年代
休闲时代——年代以后
日本的休闲梦日“黄金周”
黄金周大事年表
四 宠物——处于消遣与高贵的狭缝间
威胁(战后~年代)
外观(~年代)
弱者(~年代前半期)
死亡(年代后半期~)
人与宠物之间
宠物大事年表
身体篇
一 健康法——对世纪的企盼
何谓健康
健康概念的扩展
健康法的战后史
健康概念的扩大化
关于健康的时代社会背景
健康法——现代的企盼
健康法大事年表
二 化妆——化妆的恒久性与变化性
年代——明朗而清爽的化妆
年代——迈出“张扬自我、突出个性”第一步的化妆
D年代——化妆的转折期
年代——富有阳刚之美的化妆与男士的化妆
年代——化妆的无边界化
结束语
脸谱与化妆大事年表
休闲篇
一 棒球
观看棒球方式的变化
打棒球方式的变化
话说棒球、寓乐于棒球——更高层次的棒球
棒球乐趣的未来
棒球大事年表
二 海外旅行——我们现在何处
日本人的海外体验——战前“有目的性的旅行”
战后的海外旅行——“观光旅游”的发展
在已获知的信息中——“了解世界”的两大标准
海外旅行大事年表
三 街头卖艺
近代以前的街头卖艺
战后街头卖艺的衰退
年代时期
商业步行街的出现
媒体与街头卖艺
今后街头艺术的走向——不断增加的街头卖艺者
有关街头艺术和街道的大事年表
四 照片——“摄影”经验的变迁
开始出现照片的时代
亲手摄影的时代
小型化相机
自动化相机
一次性相机与“摄影经验”的推广
不断向日常生活扩展的摄影
摄影大事年表
五 大众文化的理解方式——以战后的儿童游戏史为素材
年表——其必要性与问题点
不可或缺的诸要素——时间、空间、朋友、物品
论述方法的背景——异化论与选择论
向自我史与社会史发展的螺旋运动
战后儿童游戏大事年表
译后记

编辑推荐

  不同于普通的大众文化类书籍,本书的多位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日本大众文化,深度描述了日本人非常圆熟的生活机制,受到美国影响的民族文化,带有鲜活的日本气息。这是一本富有趣味又渗透学术意味的书,好读而又耐读,弥散着日本民族对细节的感受能力和对学术调查及研究方法的提炼。

作者简介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无不是在纵向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横向的现实文化的交融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日本更是融合东西方文明而受益匪浅的成功范例。从吸纳先进的制度典章到时尚的衣食住行,日本历来被冠以“改良”“现实”以及“拿来主义”等标签。战后的日本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保留了诸如茶道这样被称为日本文化活化石的文化形式,可谓传统之源不息、现实之流纵横。
本书以1945年为起点,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以文化研究的手法,通过生动的事例揭示了日本社会“人与物”变革的内外在要素,阐释了日本的民族性格和一般民众的生活理念,是一本了解近邻日本,体会现实中的日本人的既有学术意义又不乏趣味性的大众读物,值得一读。

图书封面


 战后日本大众文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认真的日本人 裳裳五月 2010-7-13 拿到书费了好大的劲才读完,必须承认,一旦阅读到有数据、表格、大量引用资料的书本时,很容易头皮发麻。对于数字,我有种天生的畏惧感。但是,这部花了数天时间才仔细阅读完的社会文献,还是让我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思中。《战后日本大众文化》,到底,需要我们从中理解到什么? 所谓的战后日本大众文化,是指二战后至今,日本的大众群体所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此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而其中,又分为生产文化和精神文化。 很少读过类似这本书所谈及的,大众所感兴趣的、所需要的事物的发展,且数据又是如此详尽的参考文献。更多的,像我们国内的众多文献,就是非常笼统的提及政府所提出的方针政策的变化,某某领导人的丰功伟绩,某地的农田达到多少斤每亩,国民生产总值的曲线图……都是一些大而化之,歌功颂德的东西,但从来不会有人细致的参考了数量极多的书籍,然后通过生活、家庭、身体、休闲四大方面,从生产文化和精神文化来使人生动形象的了解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真实的变化。 日本的文化追根溯底自然从中国的唐朝寻找到根源,但是,因着两个国家本质上人性、方向的差异,便慢慢的发展出不同的道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解放后至文革期间,遭到腰斩,导致了如今某一代人,乃至某两代人的文化断层,这是令人遗憾的。而也是这样一段时间中,日本从战败国的废墟里站起身来,一步一步的发展的到如今的地步,成为世界的强国。对于我们的邻国日本,国人所持的态度是多面性的。无法原谅抗日战争所带来的巨大伤害的民众,依然怀着无法磨灭的愤怒和仇恨;生长在沿海地区的,深受日本文化所影响的民众,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则有一种哈日的情结……但是无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所使用的东西,尤其是电器、汽车,甚至食物等,基本都离不开日货。而到底,日本是怎样才走到今日的呢?论才能,中国人并不比日本人差,但是,为何中国始终生产不出像日本那样先进的机械设备呢? 当看完这样一本书后,心里终于渐渐有了一个答案。 认真。两个字。 一个人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认真。而千千万万这样认真的人聚在一起,组成一个认真的国家,就是一个可怕的国家。 中国人喜爱的是讲究中庸之道,所以在“认真”这一点,是远远比不上这样执着的日本人的。 翻开正文的第二页,就看到这样一段话:“1945年大阪的某学校有1/6的儿童营养失调。另外,在大阪的其他学校,由于这种健康状况,儿童在学校态度方面,‘明显欠缺耐久力,记忆能力衰退,判断能力下降,学习能力仅仅停滞在汉字的听写程度’上。” 不甚唏嘘。 那一年,二战还处于即将结束之际吧?在国家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却已经能将目光注视到饥饿缺乏营养的下一代,那是多么有眼光的一件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底一个国家是不是以民众的需求为最重视的要点呢?不需太多华丽的语言,只需看看这个国家,体现在行动上,最重视的是什么。战后的日本,最华丽、设备最齐全的建筑是学校——冲着这一点,就知道日本在培养下一代上,是怎样的不着余力。所以,当翻开书,看到关于战后的孩子们开始喝牛奶和吃学校的营养餐时,有种说不出的羡慕。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政府便能将这些珍贵的美国赠品用于孩子们身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物质是基础,当一个民族被喂饱后,一切就慢慢在发生变化。冰箱成了一种被极度重视而发展起来的物品,接着随之发展起来的是连锁餐厅,两者都成为一个家庭联系的重要钮扣。 家庭的关系密切后,便重视起婚姻和婚礼仪式起来。并渐渐的,建立了以孩子为最重要环节的儿童间,以及家庭共同庆祝的黄金周,慢慢的又养起慰藉心灵的宠物; 人在生活优越后,自然希望活得更加健康,便重视起养生之术;女性的爱美之心也得到了充分的膨胀,不断的追求优雅和美丽; 最后,则是运动、旅游、电动游戏成了人们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也更加促进了相机、游戏机等电子设备日新月异的更替。 事实上,这些内容,同样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众生活发展的历程。只是,我们的脚步终究是落后了许多,对教育重视的程度的改变,也是近年来的事。而在认真程度上,我们依然是无法赶上这样的日本人的——在这样一本内容如此细微的书中,都能认真的编制年表加以对比。这,是怎样一种可怕的精神? 别急着哈日或者恨日,“师夷长技”,学习我们邻居如此认真执着的精神,建立比他们更强大的国度,是否更加合适?
  •     很多时候我们对近邻日本的了解,特别是在历史和生活习性上面,甚至可能超过了自己国家不同区域的认知,就其内因自然是中国的土地太过地大物博,及至外因当然少不了弹丸之地的日本却被过度膨胀的野心指令的侵略之行。而至和平年代的今日,信息的无阻隔性和日本独具的文娱魅力,让我们对这个国家的了解更是与日俱增。说到文娱,不得不提提咱们中国也很独特的观剧风向标。是的,特别是在影视剧上面,集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走向,也是人们最快速的吸收一个国家的人文行态的最好媒介,虽然不免有戏剧冲突和舞台夸张的问题,但是无论就情感的共鸣,还是生活习性上,都具有确实的可认知性。其实早年间,还是处于国家宏观调控之下时,在诸如苏联,新加坡,印度等等一波波的潮流涌动中,日剧和动漫也曾以不可挡之势大是流行了一段时间,从而了催生了最早的对日本心生追随的国人,印象里可以追溯到90年代,后来随着美剧,韩剧的火爆,日剧很是落寞了一段时期。20年来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未尝不也是在变化中。《战后日本大众文化》是以日本战败后的1945年为划分点的,全书注重于国民生活和大众导向的梳理,主要以生活篇,家庭篇,身体篇,休闲篇四个篇章进行了探讨。书写的很是浅显,一些观念上的东西都尚属于大面上的内容,其实相较于当初的期望值,对这本书存在着落差,政治性和人文性的东西涉及的太少,全书还是更多的落笔于战后经济的表象,当然也有日本人精神面貌的描写,可是更多的被打散到了一些细枝末节中,比如宠物章和健康章,再有男性化妆的问题,说到这个问题,正是引得我提出前面日剧文化的原因,其实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这一点细节上就能够引申出很多日本国民取向的变化。与20年前的日剧比较,当眼光聚焦在男性身上时,你会发现其一,眉毛的变化意味着阴柔之美的追求,其二,身高的变化,国民膳食的改善,真正实现了从嘲笑到仰望的改变。其三,样貌,越来越多的混血出现,可见日本有计划的换种传言并非为虚,用欧洲人立体的五官逐渐取代平面的脸型,所以才涌现出许多委实很漂亮的明星。以上我提到的三点,原书中除了眉毛略微进行了表述,身高上面在健康一节算是能有一些隐性的涉及,但是都没有特意展开进行描绘,而这些只是我对日本众多认知中的一小点。换句话说,《战后日本大众文化》对于战后日本概况描写切入的角度很出乎我的意料,虽然不乏一些独到的内容,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过于清浅了,特别是对于与之有着众多恩怨纠葛的中国人来说。
  •     战后日本生活的一角 看完这本书,脑海里留的便是一串串数字、一段段历史和一张张的用于说明历史和现实的图片,自我感觉收获不是很大。详细的数据和文化背景分析,也许更适用于学习和研究,而不适用于浅尝辄止的阅读;也许更适用于日本国内人士和潜心于日本民间文化的研究人员,而不适合我这样的中国普通读者。 开卷有益,自然要谈点感想。开始就用很有学究味道的解释来为书名划定界限:“战后”指的是亚洲•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时代。“大众文化”已不再是“精英与大众”中的那个大众的文化,而是渗透到了每个角落的一个立体的表现形式,带着经济高速增长、美国化和媒体环境三个因素去看战后日本的大众文化,也许我们会得到更好的理解:人民生活的变迁、居住环境的改变,等等。带着这三个因素去看日本的大众文化,也许就可以更好地得到答案:学校供餐还有美国农业与日本学校的深度关联;冰箱的衍变透射出日本社会环境、社会观念的改变;家庭餐馆的发展则是经济发展、美国化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婚礼与婚宴从民主式到豪华,最后又到了个性化和务实型,整一个返璞归真的哲理;儿童间的发展,反映了孩子的地位得到逐步地提高;黄金周的概念原来还是从日本来的,享乐和痛苦都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宠物?人类的朋友还可以成为人类精神的寄托。 在健康方面,日本已经走过了中国现在面临的“保健泛滥”的阶段,健康的理念、食品、运动方法等等都有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化妆的重点部位、低龄化和向男性同志渗透的特点,也许在别的国家也经历过吧。 棒球的运动,应该是从美国传过来的吧,在日本一样有声有色的,日本的吸收和创造力就是可以;出国旅行,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对,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不是官员们的特有;街头卖艺在古代很多国家的一种文化交流方式,在日本被禁止后重新得到新生了,可喜;日本的相机还是比较有名的,相机的发展历程也看出了日本人的精明,感谢他们的“傻瓜相机”,连傻瓜都能照相了。我们竟关注儿童的游戏了,殊不知这里也体现出大众的文化理解方式。 相信大家都不会喜欢有特点、没特色的东西。我们可能对日本的历史会有感兴趣的地方,可是谁会特意注意日本宠物、餐厅等的历史?对于我来说,我更感兴趣的是日本的商业帝国,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等等。 2010-6-25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题材严肃,行文活泼,好看。
  •     写的一般
  •     可惜原作是十年前的作品
  •     虽然还行,但略嫌散乱。
  •     思路条例清晰,社科文献出版社还是很不错的
  •     每天一本书,第一天。日本人的美国化、包容力。
  •     感觉没什么用还挺贵,不过书的质感挺好的
  •     非常详细而全面的日常生活研究考察,可能和写作时间有关,有些资料不是很新。印象最深的是50年代到现在的日本中小学的配餐制,和同时期的中国……甚至现代的中国一对比,简直不能再嘲讽……
  •     大众文化的范围很大,肯定不是原来的狭小范畴。居住空间、饮食文化、游戏等都是大众文化。
  •     一本书三个作者也就算了,还分了三个译者……
  •     或許大眾文化的側面是生活,所以此書內容重於描述與分類,很少分析文化現象的成因與網狀般的結構,無出其右地提到經濟轉變與美國外來文化的滲入等等,加上少部分日本傳統文化的調劑,就完成了論述。作為參考,省卻了由零開始的時間,但卻與由零開始差別不大。譯文,草率欠精準。
  •     日本近代电影批评的方法论之作。可以直接照搬,不错。
  •     日本学童战后供餐都吃的鲸肉,各种鲸制品!供货商都怀着培养下一代消费者的信念大力推广!材料大多来自报章总结,有点枯燥。不过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我从中看到广告、政治和商家对消费风潮的养成是多么有力,而不是技术领导消费的时代……
  •     日本许多社会学方面的著述,研究到非常细微的地步,真正具有科学的精神。反观我们中国学者的著述往往十分空疏、大而无当。
  •     表格有趣✔想多找点棒球相关
  •     对大众文化深入浅出的解读,中国也需要有这方面的好书。
  •     在别人的过去看见自己的将来
  •     日本文化值得研究,
  •     真是那种在别人的过去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之感啊。当作了解日本战后社会某些侧面的文化史进行趣味阅读就好,学术性不是很强。
  •     好玩~
  •     很细致。
  •     很好,是正版书,价钱便宜很多,支持当当
  •     大众文化的变迁折射出了全球文化的变迁,同时也表现出美国文化的强大同化力。
  •     选读几篇,多为社会调查,背景分析较简略,也不甚有趣。
  •     战后到90年代的日本大众文化史,主要是对生活表象的梳理,对媒介方面的研究少。另外仅仅是历史脉络整理,理论深度不够。
  •     引用数据精准,行文不枯燥,蛮好。
  •     想了解大和民族的饮食习惯,我们中国依然是日本的祖先啊
  •     点面结合,既有深度也有宽度,对了解日本大众文化比较有益。建议日语专业学生和对日本文化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     阅知日本系列4。写得有点像深入一点的新闻报道。并不具备融合个人叙事与历史叙事结合的特点(这是尾声部分提出的分析方法),倒是那些表格有点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讲化妆和冰箱,还是蛮有趣的。
  •     日本的昨天 就是我们的今天,可借鉴的地方确实太多了
  •     了解日本的大众文化是一件甚为有趣的事情,从某个侧面来看,他们经历过的,我们现在也在经历。
  •     压轴之作够销魂。
  •     需要从多元的角度看待历史,书很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