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婚姻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西方婚姻史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300093024
作者:[法]让-克洛德·布洛涅
页数:411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起源与遗产中世纪早期第一章 婚姻的管理公元824年11月3日,万灵节的第二天,赖歇诺修道院的一名叫韦蒂的修士进入了弥留状态。据说万灵节那天地狱之门会半开,是这个日子的临近使濒死之人精神受到了激荡吗?临死之前,他看到了幻象,而且还来得及把所看到的如实地告诉了修道院院长。第二天,他就过世了。这名叫韦蒂的修士在9世纪初为我们描绘的地狱情景,和中世纪早期众多受神灵启示的人为我们留下的彼岸幻象完全一样。种种酷刑等待着有罪之人,罪人中有不少是活着时作威作福的大人物。韦蒂看到了灵魂受酷刑的那个威风凛凛的国王,这让好几个修士感到震惊,因为他于同一时期在三个死前看到过幻象的人面前现过身!瓦拉弗里德•斯特拉邦把韦蒂述说的情况写成了诗,毫不犹豫地提到了那位国王的名字,至少是问接地、用藏头诗的形式提到了。那不是别人,正是公元814年死去的查理曼,他的“罪恶”和善行还都萦绕在后人的记忆里。其中一项与其他死前出现幻象的人描述吻合的罪行是:韦蒂看到,一头畜生正在啃这个下了地狱的国王的生殖器,而他身上的其余部分都完好无损。在中世纪的寓意画里,这是好色的传统象征。领着韦蒂修士转悠的天使也确实是这样对他说的,查理曼虽然有很多值得称道的作为,却耽于色欲,所以受到了这样的惩罚。不过,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上帝的选民。查理曼好色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记载着的有据可考的四妻五妃便足资证明。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对此感到不满。可是,查理曼不仅仅是个伟大的皇帝,他同时还是个被西方教会封了圣的圣徒,尽管对他封圣的资格一直存在着争议。

前言

本书涉及的题目太多,不可能完全按照编年史的顺序来写。用纯粹的编年体写法,会把素材搞得七零八落,使写出来的书不堪卒读。本书的内容决定了不可能把离婚史、结婚仪式史、亲属关系禁忌史等分开叙述,再把这些内容按照年代顺序简单地排列在一起。谈到公元856年埃塞尔沃尔夫国王给朱迪思公主的那枚戒指时,我们势必也要谈到现代的结婚戒指,谈到罗马的订婚戒指。反之,严格按照题目划分,又会使不同题目之间的平行关系变得模糊,而不能充分彰显婚姻史上的一些重大环节。于是,经过一番努力,我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编年体的框架之内选择题目。我将对婚姻史中的重大问题分时期进行论述:这些问题出现的时期是个什么情形,大家都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期是个什么情形,这个问题以另一种方式提出的时期又是个什么情形,不过,每次论述这些问题时,我都会指出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明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发展情况如何。因此,我论述加洛林王朝时期形成的宗教婚姻仪式时,同时也说到了这些仪式的发展变化。用取消婚姻的办法将夫妻分开,这个问题是放在中世纪里谈的,那时禁止离婚;离婚问题放到了16世纪,当时发生了“亨利八世事件”。陪嫁问题则放到了17世纪,就是阿巴贡喊出那句动人心魄的台词“没有陪嫁!”的时代。由恋爱而结合的婚姻是19世纪里的事,同居则是20世纪的问题;不过,对这两者显然还都应该做些回顾。总的来说,在各个章节里都能感受到社会风气的蛮化。

后记

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男女,两件都是大事:“饮食”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大到“民以食为天”的地步;“男女”则解决人类延续问题,历来也都称婚姻为“人生大事”。这部《西方婚姻史》,研究的就是西方基督教社会这件人生大事的历史演变,从远古一直写到20世纪,为我们描绘了婚姻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状况,使人读后可以对人类婚姻状况的来龙去脉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世界上的各个民族,虽各有各的习俗,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却都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几个阶段,即从群婚制发展到一夫多妻制,再到一夫一妻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有些被当时的人看做天经地义的东西,会让今人觉得匪夷所思;同样,我们今天视为天然合理、应该亘古不变的观念,说不定后人也会觉得不可思议,正所谓“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比如,本书提到中世纪的“责任婚姻”时,说当时的人认为婚姻只为传宗接代而设,因此,“像爱情人那样热爱妻子是不道德的”。这种说法,我们就会觉得费解。那么,现代形式的婚姻和家庭,是否就是亘古不变的婚姻形式呢?这是谁也不敢肯定的。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即家庭形式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且越变越合理,但不会像有些“心怀叵测”的人想的那样,变得混乱无序。一夫一妻制本非我们民族的传统,我们的文化糟粕之一就是有权势的男子一妻多妾。“脏唐臭汉”不用说了,就是到了最后的清王朝,皇帝也还是“三宫六院”,王公们也还是既有福晋又有侧福晋,民初的军阀官僚更是妻妾成群,以至于民国初期的一班仁人志士竞以“不纳妾”相号召。历史发展到今天,婚姻家庭状况也还是不尽如人意的,比如常常可以听到的“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的说法,比如常常可以见到的家庭暴力,等等。“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是读史的好处,对社会学家以外的一般读者来说,这本《西方婚姻史》就能起到这样。西方文明是基督教文明,在婚姻家庭问题上,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与我国的传统大不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也算是为我们展现了一些异域风光。辜鸿铭曾有专文论述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性情,结论是两者相近。是否如此,还可以继续研究。不过,揆诸学术著作,却似乎并不尽然:国人的巨著,往往让人觉得有点像板着面孔说话,而法国人写的东西,却多语言活泼,例子生动,读起来轻松,有时还会让人忍俊不禁。这部《西方婚姻史》就有这样的特点。作者让一克洛德•布洛涅牛于1966年,是个学有专长的青年才俊。他集诗人、小说家和历史学家于一身,也写随笔,功力深厚。所以,即使写《西方婚姻史》这样的历史专著,亦能以轻松流畅的文笔出之,使读者不觉沉闷。时下某些“半瓶醋”学者往往故作英雄欺人之语,靠一些十分前卫的词语唬人,两相比较,正不可同日而语。《西方婚姻史》是一部社会学专著,区区乃一般译手,译文中出现一些“外行话”、不妥乃至讹误,势所难免,这是译者自知而且要请方家教正之处。译者2008年4月

内容概要

让-克洛德.布洛涅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古文献学者和思想史学家,已出版多部著作。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部分 起源与遗产  中世纪早期 第一章  婚姻的管理 第二章  古老的礼仪 第三章  基督教的理想第二部分  符合教规的婚姻  中世纪 第四章  封建制度 第五章  教士宝鉴 第六章  是宣布婚姻无效呢,还是分居?第三部分  婚姻制度的瓦解文艺复兴 第七章  教会分裂与离婚 第八章  公会议的反应第四部分  不可避免的矛盾  17至18世纪 第九章  结亲和攀高枝 第十章  农村的简朴第五部分  现代婚姻 19至20世纪 第十一章  公证结婚 第十二章  恋爱结婚 第十三章  同居还是蚕茧式生活?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Ⅰ附录Ⅱ译后记

编辑推荐

《西方婚姻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婚姻制度一直伴随着西方文明的演进而变化着。婚姻不管事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也不管是强迫的还是自愿的,婚礼都是欧洲法律、信仰、文学和艺术的中心。作者以大量古今史料为依据,用优美的文笔,对婚姻作了全景式的描绘,揭示了一个真理;古往今来,婚姻一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着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当今的时代是个充满危机和突变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否又正在发生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呢?让•克洛德·布洛涅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古文献学者和思想史学家,已出版多部著作。

作者简介

本书立足于西方婚姻历史,从西方婚姻的宗教起源入手,一直讲到现存婚姻制度。从同居在历史中出现的必然性,到现代婚姻如何与传宗接代功能脱节,转变成一种爱情印证,以及婚姻关系中的双方更加视二人生活为一种脆弱的、临时性的关系等心态的演变之类的热点问题在书中均有介绍。书中还介绍了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西方婚姻制度的规定,对西方婚姻分别从结婚的目的、婚姻成立的要件、当事人在婚姻中的地位、婚姻的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图书封面


 西方婚姻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首先,这是一本学术研究著作,副标题是西方文明进程译丛。其次,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学术书,语言通俗,流畅,内容实用。然后,这是一本以客观、宽容为最高指导方针的书。然后,这是一本可以为你的恋爱提高质量保证的书。然后,这本书告诉我们,曾经结个婚很容易。当然,也告诉我们,曾经结个婚很难。最打动我的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爱,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被所有人关注,包括皇帝,教士教师,革命者,空想家,无政府主义者,写小说的,搞经济的,整哲学的……
  •     婚姻是构成家庭的要素,而家庭又是社会的基础。所以婚姻与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关联性。看婚姻史的初衷其实是想了解,为什么人类要如此热衷于婚姻,以至于如今逃婚、逼婚似乎成为了社会的一个巨大的话题。而与婚姻相关的财产、房子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对婚姻的历史世界有了点点的了解。读历史的乐趣在于能穿越时空,借助于别人的视野去了解,去想象。婚姻是一种习俗,而这种习俗即使在数百年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持着相应的稳定性。而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婚姻的概念和内涵却又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财产方面在古罗马时期,彩礼是象征着父权转交给夫权的让渡费用,一般由男方支出。而在了16、17世纪,女子的陪嫁确实重要的事情,以至于多生女儿的家庭里,为了避免支付彩礼,而将女孩子送入修道院中的事情。而现在的婚姻制度则是20世纪以后确立的。习俗:戒指:在西方婚姻史中,戒指的起源是铁链的铁圈,是为了标志所有权的一种事物。而戒指对女子的束缚是较多的。女子的内心有一个邪恶的魔鬼,需要用戒指去压制这个魔鬼。婚礼的习俗:我们在西方的电影中总是会看到很多教堂结婚的情景。而教权和法律以及世俗的权利则是一直以来在婚姻史中相互斗争相互争夺的集中力量。而西方婚姻制度的优点在于他们很早就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原则,在圣经中亚当与夏娃的结合,其实是婚姻制度的两种过程,第一种在他们受到诱惑之前,是一种纯粹的结合。而受到诱惑之后,变成世俗的结合。所以婚姻史的演变其实也是一种宗教史的演变过程。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知识性混强的一本书。
  •     书名很大气,几乎找不到类似命名的书,可以作为比较分析用的资料书。
  •     这本书如能与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出版的加拿大学者罗德里克·菲利普斯的《分道扬镳——离婚简史》结合起来,就能对西方婚姻史有较为完整的理解。
  •     这部书看完后,觉得适合研究西方婚姻史的
  •     很好!孩子写作买的参考书
  •     内容很全面,观点很中立,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偏好,很有参考价值。
  •     存目
  •     译者应该检讨
  •     译者不是此方面专家,翻译之中不免错误,另外文句也有不通处,还有一个缺点是定价太高了。
  •     外国译著,研究中世纪,但不像中国人写论文的格式,如果做研究可以参考
  •     只是堆砌材料,没有深入分析。而且作者(译者?)很喜欢用感叹号,真奇怪……
  •     欧洲史不熟的人读起来会累
  •     读这类书总算是很有好处的,想写篇以“戒指”为话题的日志
  •     饮食男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