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通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文化 > 日本文化通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301153505
作者:叶渭渠
页数:446页

章节摘录

在东亚的中国和南亚的印度,已经发现丰富的哺乳类化石和冰河堆积物,还有人类的印迹。在东南亚、东亚已有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的化石出土。但是,日本大部分仍是海成层,陆成层并不发达,是非常贫瘠的地域。虽然在明石市西八木海岸发达的早期地层,也有出土过宽骨(腰与下肢相连的骨),称作“明石人”。但是,其时列岛上是否有人类存在,在学界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研究课题。另外,据考古新发现,在洪积世堆积层捡出的若干石器,如石片、尖状器等,称作旧石器。这些发现,说明这一时期的列岛,已有原始生物。以此推测,也可能有人类的印迹。不过,海成层的日本所发现的哺乳类化石和冰河堆积物,不如陆成层的中国、印度丰富和发达,也不如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所达到的那种原始性的程度。进入距今一万五千年前第四纪后期①后,由于发生“海进”,海面上升,形成津轻海峡、宗谷海峡,北海道才与萨哈林分离。也就是说,经历了漫长的年代,日本列岛才完全与大陆分离,形成了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和无数小岛构成,划出南北延绵三千公里的大弧形。至此,日本列岛已呈现近于现今这样的岛国形态。这一岛国,四面汪洋大海。东侧直面太平洋,西侧隔日本海、东海与大陆遥遥相望,南、北与东南亚和北亚是自然的大水路,与周围既阻隔,也容易沟通和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岛国四面八方形成一个既是封闭式,又是开放式的大自然环境。日本列岛,海岸是冲积平原,海岸线非常漫长而复杂。岛国土地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70%是山地,30%是平原,回环浩瀚无际的大海。在日本列岛上,山岭绵延不绝,但山脉都很年轻,全国第一峰富士山海拔也只有3776米,日本人将它视作“圣岳”、“灵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冲积平原散落沿海地带,面积都很狭窄,稍宽阔些的关东平原,其宽度也只不过200公里左右。列岛河流纵横交错,但河床都很短浅。再加上日本的地形狭长,南北走向,南端和北端虽然存在着亚热带和寒温带的气候、风土的差异,但主要位于中央部的大和地方则处在温带。尽管也有突发性的台风和大地震,但从整体来说,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变化缓慢而有规律,基本上没有受到严重自然灾害的经常性侵害。同时,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全国1/3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呈现一派悠悠的绿韵。

前言

耄耋之年,有机会将刚完成的一部新作和选出两部主要的旧作整理或修改,出版三卷本的作者著作集,作为个人大半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回顾和总结自己求学求知的历程,感慨万千。作者于1956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毕业以后,进入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从事对日文化交流工作,主要担任译员。1958年,这个机构升格为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是年,随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同志率领的中国艺术团访问日本,第一次接触到日本的人文景观,置身于日本文化氛围中,心中不由地涌起一种新鲜感。回国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当过领导的机要秘书,然后长期从事职能部门的日本文化调研工作。在时任领导、著名诗人、日本俳句研究家和翻译家林林同志的亲切鼓励和指导下,开始从事业余写作和翻译。但是,在那个年代,尽管你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尽管你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并受到领导的表扬,有时还是会被某些人指责为“搞自留地”,“走白专道路”。尤其是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更会被作为“追求成名成家”而加以批评。林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我的支持,让我迈出了求学求知的第一步,为其后从事日本文学、文化研究打下初步的也是重要一步的基础。在那个空前大劫难的年代,我正处于青壮年时期,1969年全家四口人被一锅端,下放河南农村体力劳动改造三年,失去了很多,却寻回了最重要的失去——自我,逐步恢复独立思考的能力,决心弃政从文,弃仕从学。回到北京以后,进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文学编辑工作,学做选题,做编书,与译者交流,开始学习翻译一些中长篇小说,为我其后翻译日本文学铺垫了一条新路。历史性的灾难刚结束,编辑之余,我首先选择了川端康成这个在当时来说难度较大的作家,作为翻译和研究日本文学的切入点,试图打破迄今只翻译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既成局面。

内容概要

第一章  日本文化的曙光
列岛地理自然环境与日本人祖先的诞生——采集渔猎生活与绳文土器文化——农耕生活与弥生青铜器·铁器文化——氏族制国家形成与古坟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列岛地理自然环境与日本人祖先的诞生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风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环境,会培育出不同的宗教、艺术和学术思想的诸种文化性格特征,因此考察日本文化历史的发展,必须了解日本国土、民族的诞生。尤其是在社会环境尚未确立其政治、经济之前,日本原初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生活在其中的历史与风土,包括它的地理环境、季节时令和其他自然条件,而且这些因素基本上固定不变,即使发生变化,也是在亿万年缓慢地进行的。
日本位于亚洲最东部,太平洋西北角的一隅,是所谓“日出之国”。最古的地层于古生代中期即四亿三千万年前至三亿五千万年前已经形成。它曾与亚洲大陆相连,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其后,经过长期激烈的地壳变动,进入旧石器时代,距今二百五十万年前延至一万五千年前的第四纪早期,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寒冷的冰期、温暖的间冰期多次“海进”和“海退”交替和反复,东海陆地下沉,逐渐与大陆分离,形成本州、四国、九州三岛,如今的北海道依然与萨哈林和沿海州相连。
 ……

书籍目录

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院大学、京都立命馆大学客座研究员及横滨市立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日本文学思潮史》、《日本文化史》(图文本)、《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与唐月梅合著有《日本文学史》(6卷本)、《日本文学简史》、《20世纪日本文学》、《日本人的意识》等,以及散文集《周游织梦》等4卷。译有川端康成的《雪国》等系列小说、散文约200万字,与唐月梅合译有加藤周一的《日本文学史序说》、山崎丰子的《浮华世家》等。主编名家著作集20套,共约150卷。

编辑推荐

《日本文化通史》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日本文化通史》首先详细论述日本国民在岛国的自然风土和生活实践中,自主生成的宗教、文学艺术和学术的成果,以及由这些成果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神。同时简明地叙说了这些文化的形成与日本政治社会发展历史的有机联系。其次,从比较的视角出发,论述日本千余年与中国交往和融合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近代百余年与西方交流、调适西方文化的新鲜经验。最后,作者指出在日本历史上曾出现过全盘“汉风化”和全盘“洋风化”的思潮,但日本最终分别以“和魂汉才”、  “和魂洋才”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指导思想,构建起“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以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

图书封面


 日本文化通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月阅读了叶渭渠著的《日本文化通史》,深感学术文章的艰涩与阅读的痛苦,若是对日本没有相当的兴趣、没有一定的日本历史常识,本书对读者来说或许就更加枯燥无味了。《日本文化通史》详细论述了日本国民在岛国的自然风土和生活实践中生成的文化成果及其凝聚而成的文化精神、融合东西的文化模式,并同时论述了这些文化的形成与日本政治社会发展历史的有机联系,通篇贯穿着日本以“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性格,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主题,对于有意欲进一步接触了解日本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部较全面与客观的工具,能够为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阅读的过程比较煎熬,但读来确实多有裨益。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同时也是觉得最有趣的部分,就是关于日本民族如何引入并充分以我为主地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叙述。日本人的模仿能力堪称登峰造极,甚至开拓出一条“模仿即创造(本土化)”的康庄大道来,颇有种山寨起家、原创上市的感觉,将舶来文化不断地吸收、改造、再吸收,以达到满足现世政治经济需求甚至是意识形态需求的目的,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一个文明起步晚的孤岛,能走到今日这般富强的局面,模仿与创造的能力可以说功不可没,不得不让人佩服。日本的舶来文化有许多,其中佛教可以说是植根最深的文化之一。佛教随鉴真东渡传播后,它的地位和性质的变迁就与统治集团的选择和倾向息息相关。日本的原始神道根基牢固,反佛派大有人在,政治上也因宗教信仰与国家统一的问题起过斗争,但其实在信仰内容上,佛教和原始神道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对立。日本原始的“神”,是“八百万神”及其后裔,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神格化,是一种具有泛神性格的“唯神”,可以说,是一种最原始的对生灵万物的崇拜,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宗教体系,从而有着“宽容”的特质(日本文化性格中很特别的一点便是它的宽容性,或许就是来自于这种原初的对万事万物宽泛的、不挑剔的接纳和崇拜,这使得文明起步晚的日本对外来文化,特别是对先进的、自觉的文化有强大的主动的吸收包容能力);既然是“无体系”,那么即使是接纳佛教,也无须彻底否定和舍弃神道的“唯神”,加上佛教本身也存在着与原始神道相似的宽容性格,二者极易相融,于是在飞鸟·奈良文化时代,佛教得以广泛传播;平安文化时代,实现神佛融合。日本原始神道对自然神的崇拜,也包括了对性的崇拜,从日本的由爱与性开始的起源神话中便可见得。日本古代对爱与性采取的态度是十分坦率而宽容的,未将其看作禁忌之事,这种态度是很原始、很生命本真的。在此背景下,禁欲的大陆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佛教衍生出许多宗派,打破了传统佛教禁欲的戒律。日本的佛教文化也并不认为性与佛是对立的,反倒重视人性与情欲,对佛教徒的爱与性也采取一贯的宽容态度,从而打破了传统佛教禁欲的戒律,修行者便可食人间烟火,这是一个重要的佛教本土化的例子。统治集团信佛法、尊神道,“调和神佛”,平民神佛皆拜,路上寺庙和神社两相并立,产生“本地垂迹”说,并不是历史的意外。以“镇护国家”作为主要教义成立国家佛教,将天皇的势力与宗教的权威结合,确立了天皇的绝对地位,是为“政教合一”;佛教服务于国家,国家保护寺院势力,可以说国家佛教的兴隆是适应于其时律令制国家的政治需要的,是成功的本土化。佛教的传入不仅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更为日本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佛教初传时曾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其影响不仅局限于佛教界内部。佛教教义和僧人的传教、社会活动对推动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发展社会教育文化事业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日后在近代化的冲击中“神国”思想、天皇制绝对主义抬头,在明治新政权时为维持社会安定与完成政治的统一,掀起过“废佛毁释运动”,分离神佛,传播以崇拜天皇为中心的神道教义作为宗旨,在天皇的主持下复活古代神道,调整政府机构,以(再一次)实现“政教合一”,也没有能抹去佛教渗透入社会生活的痕迹,以至于到今天仍能看到日本神佛并祭的趣景。在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大陆佛教的同时,也积极吸收儒家学问。在圣德太子的努力下,儒家思想从最初被当作训诂来学习,到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被应用于规范现实的生活,而圣德太子之后的主政天皇也大多沿袭儒家“德·仁·礼”的思想治国治家,以满足革新政体的需要,包括儒学的教育,也是为律令政治服务的。日本初期吸收儒学,是急切而直接的模仿,采取的是移植的方法,并没有注入多少自己的、新的东西。以平安时代时废止遣唐使一举为契机,日本文化开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进行历史性的思考,从“汉风化”的极端倾向中出现了对汉学的反弹,呼唤日本古典文化的回归,思想上有了“和魂”的自觉。日本文化吸收中国文化经过消化达到的完全结合,是以对日本本土文化思想的认同为主体来吸收中国文化思想,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自己民族文化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日本古代文化在儒学从兴而衰、神佛融合的基础上,对本土文化的进一步的认知和自觉促进了以日本民族审美意识为主体的各种文艺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从而在经历了近千年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后,日本古代文化从“汉风化”走向“和风化(本土化)”。德川幕府时期,武士阶级掌握政治权力,儒学(宋学)对于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及等级关系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于是义理被取出放大,并被理想化,以此来维持武士家系,统一社会秩序,完成德川幕府太平盛世时期的武士精神文化,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固有的神道也汲取儒教思想,形成儒·神一致,宋学逐渐以新儒学的面貌成为江户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发挥着教化的作用,为朱子学的日本化打下了基础。日本朱子学的创始者们促使儒学摆脱了日本古代以来的佛教的束缚,将儒学与神道融合,适应了当时德川幕府的封建权力的需要和当时的社会条件,很快地取代了佛教,垄断了日本的思想界,甚至连神道和佛教也吸取新儒学的思想,形成了以新儒学为中心的三教一致的局面。所谓儒学的本土化,即是对儒学作出符合现世情况的解释,再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推广实践,融进社会生活,遂成一国之新道,是为创造。德川政权倾覆后,明治新政权成立,首先需要吸收西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先进经验,着手“文明开化”的改革;面临西方列强的政治军事的压力和半殖民地化的危机,追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日本在富国强兵之后,不断地扩充军备,侵略野心不断膨胀,准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文化上,由于维持天皇制的“复古”运动,废佛毁释,推行神道国教化乃至国家神道政策,出现保守的国粹主义,却又在包括生活风俗的形式上实现全盘西化,有取舍地引进西方民主政治和科学文艺,“形成一股‘脱亚入欧’的社会文化思潮,模糊了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正确方向,给日本近代启蒙运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复古’与‘文明开化’、‘皇权’与‘民权’的封建与民主两重性文化,如此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并存与明治时代初中期,而前者强,后者弱,跛脚而行。”或许在高度的推崇国家主义时才不会陷入被外来文化全面渗透的泥潭,有一定的合理性;脱离强者的魔掌后又成为下一个“强者”,对弱者进行打击侵略,如同自己所经历过的一般,颇有种“勇士杀死了恶龙,坐在龙的椅子上,身上长出了龙鳞”的讽刺在其中。这样强大的“模仿”能力在此时无法不令人生惧,弱者模仿、重复强者之路,并摸索出一条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道路来。在我看来,日本之所以在(依靠外来的技术和文化等)逐渐走向富强的道路上产生天皇制绝对主义、国粹主义、日本优越论,以及后来发动的侵略战争,都是由于其弱者的自卑心理,是对民族长存的强烈渴求,即生存意识、自卑感、优越感的一体化,越缺什么,就越想展露什么。近代以前从来都在文化上落后于中国与西方的日本,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弱者,通过不停地引入、模仿、改造(创造),一点一点地让国家强盛起来,但这种强盛是不健全的,模仿的文化大多停留在表层,创造实是一种为我所用的本土化,是为了现世需要随时可以更改其内涵的,强盛的内里大多还是初始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难以吸收到先进的精髓,仍是封闭和缺乏主体性、具有依附性的;弱者得到了强大的武器便总想拿出来耀武扬威,跟市井小民得到了一件昂贵名牌就想让全天下都看到名牌的logo的心情是一样的。------------又到月底了 这读书报告赶得我想吐 结尾很仓促 就这样吧 不想再论述了 要死了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书的左下角都坏了,不满意,而且这次的物流也好慢,我下单的时候明明是有货的,18号的订单,今天21号才收到
  •     作者是怎样理解文化的呢?也许是由于作者是研究文学史的,所以整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一提到文学部分,就开始滔滔不绝,无法克制。但我觉得文学只是文化的一个部分。书里所说的所有话题,让我觉得这里说到的是日本官方的、文人雅士的文化。比如绘画、宗教、茶道之类。但每个时代的社会整体又是如何呢?人们处在一种怎样的氛围之中呢?他们的风俗如何?这些似乎很少说到。这是一部类型化的文化史。而且偏重于文学。而且出现的问题正如我在《日本文学思潮史》的评论中说过的,条理逻辑有点乱,屡次出现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问题,不是很满意。篇幅上虽说比家永三郎的《日本文化史》要长,但是总体价值并没有家永三郎的高。
  •     冲着叶伟渠大名买的书,内容很专业,适合我们日语专业学生。如果有日文版就更好了,中文版可以帮助理解,但是有些文化专有名词翻译过来总觉得别别扭扭。
  •     有点小失望。也许是因为看川端康成的作品,对叶老先生期望过于高了。有些东西我先入为主,有些东西确实值得商讨,书的内容也有些问题,因此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都在试图说服自己不去反驳。
  •     因为完全是专业级别的实质和姿态,要我吸收实在困难,所以从个人角度给4分.

    书的印刷质量非常好,444页不算很厚,标价比较高,但是看上是叶老"个人大半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的面上,也很值了,再说书也不是按照薄厚论价值的.
    书中有四页油彩页,感觉挺好
    前有叶老近照和自序,感觉是个慈祥又实在的老学者.
    内容,那是相当地专业啊~~
    还没看呢

    上面那位,心情是"沉重"~哈哈~同感~
  •     考研用的,果然很学术~
  •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
    内容详实
    分体透彻
    如果要是很肤浅的读就不要买了
    要是日语专业学生
    读了之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     讲的很详细,有点头疼怎么记住这么多。。。
  •     买的时候以为能看完。。结果就看了几页。。。
  •     还可以...
  •     写的很好 比较专业性的
    就是字太密密麻麻。。。看着很累
  •     有点。。生涩。。
  •     对于初步了解日本的文化传承轨迹很有益。
  •     大家之作,很好的一本书。
  •     440页!老娘读完了!马克!
  •     书很新,印刷也好 不过 书脚处有点被擦破
  •     感觉书本的纸张不太好,其他还好吧
  •     感觉叶谓渠老师对近代史更了解一些,然后在论述文化的时候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比较简略。当代史则完全忽略了动漫和轻小说的存在,而还是用研究近代史的方法去论述『正规文学』和『传统画作』,算是个小遗憾。
  •     不是很有趣……
  •     质量很好,就是快递把书给摔得皱皱巴巴
  •     看在学者一把年纪的份上,就不打分了。这也应该是最早期的探索。
  •     常识性错误 第十一章 近世文化的变革 第一节 安土桃山时代与黄金文化的特质 “织田信长是在镇压敌对势力和宗教势力,遭到敌阵的逆袭自戕身亡” 这位教授,织田信长死于部下武将明智光秀的谋反而死,史称“本能寺之变”。写书请审慎,不不要误导读者,注意学术的严肃性!
  •     满分!!1!
  •     是日语专业必读书目,经典
  •     书写的很详细,就是这本书的价格让我心痛呀,不过想读没办法。还有彩色插图
  •     稍微翻了几页!很不错!
  •     蛮好看的
  •     叶老先生的毕生心血,向他老人家致敬!
  •     大量材料,叫做文化通史,包含的范围也确实很广,为了材料的充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读性。
  •     速度真快 一天就到了 质量也很好
  •     很好的书,内容不错,适合扩展视野!
  •     对于想要研究日本文化史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也适合日语学习者阅读。但叶先生的书,有些部分太忠实于日语,比如对日本艺能等的介绍,有些不太好理解。
  •     很有权威的书,专业的一定要看看
  •     刚拿到书,粗略翻了一下还不错。
  •     嗯&;hellip;如果是业余读读不错。
  •     粗粗翻了几章。
  •     没读过的请去买家永三郎的日本文化史,这书特么能读怄气来。文化是在矛盾和同一中不断运行前进的系统。请问你是任汝芬的基友?
  •     哇~~还行,粗劣读了下~~只是为了认识下。毕竟现在在日本公司混的
  •     入门级.....
  •     通读通史,简史之类的还是件累人的差事。只读其中感兴趣的一部分应该会是更好的选择。但这方面有强迫症的我还是大略通读了一遍。日本各主要时期的宗教、文学、美术等等都有涉及,算是比较全面的了。不过,美术这类视觉艺术,只靠语言,而没有图片辅助描述,总归是不直观。所以,真正写得有意思的还是文学的历史,宗教次之。
  •     纸张很不错,内容也很好,值得买.
  •     确认无误
  •     再多点图片就好了
  •     #分享书籍# 把日本文化史梳理了一遍。小心的跳过书中所有阶级斗争观念的部分。
  •     内容不错,对考研有用
  •     一本系统介绍日本文化的好书。
  •     好书是要耐得住性子好好看的,也许刚开始看来稍显枯燥,但是用心看的话会收获很多!
  •     先不说这书写的怎么样,叶伟渠先生的书你懂得,很不错。就说书的印刷,纸质,整体感觉 都很不错。我收到的就是正版的,跟我们教科书差不多的那种。
  •     书不错,很理论。不过以我现在的境界得静下心来,四大皆空,认真去读。
  •     内容十分丰富
    正在写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能借鉴的还是很多的
  •     该书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本很好的系统书籍,内容详细,而且作者更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日本文化专家~很好,包装以及价位都很值~
  •     当历史书看的
  •     可以和冯玮日本通史一起看,既明晓事实,又知道文化
  •     书还好,就是是中文的,看错了。我日本史不买买了本通史!
  •     北外日语系考研指定书目,内容详细,系统
  •     好多没学的东西 哈哈 喜欢,内容有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