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世界文明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拿破仑时代/世界文明史

出版社:华夏
出版日期:2010-7
ISBN:9787508052601
作者:威尔·杜兰特
页数:908页

章节摘录

通常哲学家在政治上是稳健的,他们接受君主政体,并且不憎恶王室的礼物。他们指望“开明的君主”像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FrederickⅡ),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JosephⅡ),甚至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Ⅱ),而不将粗鄙与冲动的劳动阶级当做改革的政客。他们确信理性,即使他们知道它的极限与适应性。他们推翻由教会和国家控制的思想禁锢,并且开放与扩大了成百万人的心智。他们为科学在19世纪的胜利做准备,甚至——拉瓦锡、拉普拉斯(Pierre-Simon,marquis de Laplace)与拉马克(Chevalier de Lamarck)这样的科学家,也厕身于大革命和战争的大动乱中。卢梭使自己脱离哲学。他尊重理性,但是他高度地屈服于情感与一种令人鼓舞且使痛苦缓和的信仰。他的《萨伏依人教区牧师的宗教职业》为罗伯斯比尔(Robespierre,Maximilien Francois Made Isidore de)提供了一个宗教的立场。他的坚决主张统一的国家教条,让公共安全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Public Safe-ty)宣布政治邪说——起码在战时——为死罪。大革命的雅各宾派(Jacobins)接受《社会契约论》(The.Social Contract)的主张:人类是天生善良的,但受腐败制度与不公平法律之支配而变坏了;人类是天生自由的,却变成了人为的文明之奴隶。在权力方面,大革命的领袖们采取了卢梭的观念,即“公民”应接受政府保障,发誓绝对服从政府。马莱·迪庞(Mallet du Pan)写道:“1778年,我在街上听到马拉(Jean-Paul Marat)朗读并评论((社会契约论》,使得热心的听众为之喝彩。”卢梭的人民主权在大革命时先变成国家的主权,继而变成公共安全委员会的主权,最后竟变成一人的主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威尔·杜兰特夫妇共同撰写了11卷本的《世界文明史》,该书使他们成为当前最著名的通俗哲学史学家、历史学家。  ——《不列颠百科全书》他的叙述高潮迭起,戏剧性强;他的风格流畅而富有机智。正因为这些突出的特点,加之本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所以我们极力推荐,此书值得珍藏。  ——《图书馆》杂志威尔·杜兰特夫妇的叙述明晓流畅。该书的政治部分读起来津津有味,而此书真正的精华在于它如何叙述出当代人的思想,这是一套值得大力推荐的好书!  ——《时代周刊》杜兰特博士心胸如海,妙笔生花,见识超凡,极富冒险精神。他冒着专门史家的各种批评,一往无前地冲进了人类文明的致命深处。他是学术领域一名空前成功的冒险家。我很敬佩他,同时,也为中国读者感到庆幸。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私家撰述,见识超凡。以一人之心力撰成史学上一大巨构:耗四十年光阴,终成一家之言。与司马迁之《史记》、班固之《汉书》,可谓前后辉映,中西媲美。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

内容概要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1885——1981)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1968)和自由勋章(1977)获得者。他用50年时间完成了受到广泛好评的《世界文明史》(11卷本,后几卷是他和妻子阿拉尔合作的结晶)。92岁时,创作了《历史上的英雄》,这是他辉煌一生的最后作品。他的《哲学故事》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哲学。他终生热情的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让它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书籍目录

【上】  第一部  法国大革命  第一章  革命的背景(1774—1789)  法国人民  政府  第二章  国民会议(1789.5.4—1781.9.30)  三级会议  巴士底狱  马拉(1789)  合弃(1789.8.4—8.5)  赴凡尔赛(1789.10.5)  革命的宪政(1790)  米拉波偿还债务  赴克伦(1791.6.20)  第三章  立法会议(1791.10.1—1792.9.20)  戏剧中的角色  战争(1792)  丹东  大屠杀(1792.9.2—9.6)  第四章  国民公会(1792.9.21—1795.10.26)  新共和国  第二次革命(1795)  马拉去世(1795.7.13)  “伟大的公安委员会”(1795)  恐怖时代(1793.9.17—1794.7.28)  ·观众的渴望/·在各省的恐怖/·反宗教战争/·大革命吞灭它的后代  温和派(1794.7.29—1795.1O.26)  第五章  督政府(1795.11.2—1799.11.9)  新政府  年轻的拿破仑(1769—1795)  约瑟芬  意大利的旋风(1796.3.27—1797.12.5)  共和历12月18日的政变(1797.9.4)  东方的幻想(1798.5.19—1799.1O.8)  督政府的没落(1797.9.4—1799.11.9)  拿破仑之崛起(1799.11.9)  第六章  大革命下的人生(1789—1799)  新的阶段  新道德  ·道德与法律/·性的道德  风俗  音乐与戏剧  艺术家  科学与哲学  书籍与作者  斯塔尔夫人与大革命  回想  第二部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  第一章  英格兰在忙碌  另一种形式的革命  基层  忧郁的科学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第二章  英国的生活  阶级  政府  ·立法/·司法/-行政  宗教  教育  道德  ·男人与女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社会道德  礼仪  英国的剧场  总结  第三章  英格兰的艺术  艺术家  建筑  自漫画到康斯太布尔  特纳(1775—1851)  第四章  英格兰的科学  进步的通衢  物理学:拉姆福德和扬  化学:道尔顿和德维  生物学:伊拉斯谟·达尔文  医学:詹纳  第五章  英国的哲学  托马斯·潘恩论基督教  戈德温论正义  马尔萨斯论人口  边沁论法律  第六章  文学之转变  报纸  书  简·奥斯汀(1775—1817)  威廉·布莱克(1757—1827)  第七章  湖滨诗人(1770 1805)  环境  华兹华斯(1770一1797)  柯勒律治(1772—1794)  骚塞(1774—1803)  柯勒律治(1794—1797)  三人组合(1797—1798)  抒情民谣(1798)  流浪的学人(1798—1799)  格拉斯米尔的田园生活(1800—1805)  爱情、劳动、鸦片(1800—1810)  哲学家柯勒律治(1808—1817)  华兹华斯的巅峰期(1804—1814)  高门圣哲(1816—1834)  论遗世独立派  骚塞(1803—1845)  华兹华斯的独白(1815—1850)  第八章  反叛的诗人(1788—1824)  褪色的污点(1066—1809)  欧陆大旅行时期之拜伦(1809—1811)  伦敦之狮时期的拜伦(1811—1814)  婚姻试验时期的拜伦(1815—1816)  雪莱的青年时期(1792—1811)  雪莱的私奔(一)(1811—1812)  雪莱的私奔(二)(1812—1816)  拜伦和雪莱的瑞士假期(1816)  拜伦在威尼斯衰朽(1816—1818)  雪莱家长(1816—1818)  雪莱的巅峰时期(1819—1821)  拜伦的爱情与革命(1818—1821)  对照  比萨诗篇(1821—1822)  雪莱的祭物(1822)   拜伦的转变(1822—1824)  生存者  第九章  英格兰的邻邦(1789—1815)  苏格兰人  爱尔兰人  第十章  皮特、纳尔逊和拿破仑(1789—1812)  皮特和大革命  纳尔逊(1758—1804)  特拉法尔加角(1805)  英格兰世纪(1806—1812)  第三部  拿破仑与欧陆  第一章  伊比利亚半岛  葡萄牙(1789—1808)  西班牙(1808)  亚瑟·韦尔斯利(1769—1807)  半岛战争:三(1808—1812)  结果  第二章  意大利及其征服者(1789—1815)  1789年的意大利地图  意大利和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治理下的意大利(1800—1812)  国王与教皇  战争之后  卡诺瓦(1757—1822)  再见吧!意大利  第三章  奥地利(1780—1812)  开明的专制君主(1780—1792)  弗兰茨二世  梅特涅  维也纳  艺术  第四章  贝多芬(1770—1827)  在波恩度过的少年时代(1770—1792)  进步与悲剧(1792—1802)  英雄的岁月(1805—1809)  情人  贝多芬和歌德(1809—1812)  最后的胜利(1811—1824)  剧终(1824—1827)【下】  第五章  日耳曼与拿破仑(1786—1811)  神圣罗马帝国(1800)  莱茵邦联(1806)  拿破仑的日耳曼诸省  萨克森  普鲁士:腓特烈的遗产(1786—1787)  普鲁士的崩溃(1797—1807)  普鲁士的再生(1807—1812)  第六章  日耳曼民族(1789—1812)  经济  信仰者和怀疑者  日耳曼的犹太人  道德  教育  科学  艺术  音乐  剧院  戏剧家  第七章  日耳曼文学(1789—1815)  革命与反响  魏玛  文学背景  浪漫的狂喜  情感之声  施莱格尔兄弟  第八章  日耳曼哲学(1789—1815)  费希特(1762—1814)  ·激进的费希特/·哲学家费希特/·爱国的费希特  谢林(1775—1854)  黑格尔(1770—1851)  ·怀疑派者的进展/·论理学是形而上学/·精神  ·道德、法律和国家/·历史/·逝世与酬报  第九章  大陆边缘各国(1789—1812)  瑞士  瑞典  丹麦  波兰  欧洲的土耳其帝国  第十章  俄国(1796—1812)  背景  保罗一世(1796—1801)  君主的教育  年轻的沙皇(1801—1804)  亚历山大治下的犹太人  俄国的艺术  俄国文学  亚历山大和拿破仑(1805—1812)  第四部拿破仑的升沉  第一章  执政府(1799.11.11—1804.5.18)  新宪法  ·执政官/·部长/·宪法的接受  执政府的战役  改造法国(1802—1803)  ·拿破仑法典(1801—1804)/·1801年之协定  光荣之路  大阴谋(1803—1804)  拿破仑称帝(1804)  第二章  新帝国(1804—1807)  加冕(1804.12.2)  第三同盟(1805)  奥斯特利茨之役  绘制地图者(1806—1807)  耶拿、埃劳、弗里德兰(1806—1807)  泰尔西特(1807.6.25—7.9)  第三章  庞大之领域(1807—1811)  波拿巴家族  半岛之战(1807.1O.18—1808.8.21)  冠盖云集爱尔福特(1808.9.27—10.14)  半岛之战:第二次(1808.10.29—1809.1.16)  富歇、塔列朗和奥国(1809)  婚姻和政策(1809—1811)  第四章  拿破仑其人  外观  心智  性格  将军  统治者  哲学家  他究竟是什么?  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人(1800—1815)  经济  教师  军人  道德与风俗  雷卡米耶夫人  法国的犹太人  第六章  拿破仑与艺术  音乐  建筑及雕刻等  画家  舞台界  第七章  反对拿破仑的文学  检查制度  斯塔尔夫人(1799—1817)  ·拿破仑的报复/·作家/·观光客/·了解日耳曼  ·不完美的胜利  贡斯当(1766—1816)  夏多布里昂(1768—1815)  ‘年轻时代/·发展/·基督教精神/·勒内  ·夏多布里昂和拿破仑  第八章  拿破仑时代的科学和哲学  数学和物理  医药  生物学  ·居维叶(1769—1832)/·拉马克(1744—1829)  心是什么?  保守思想的潮流  第九章  远征莫斯科(1811—1812)  大陆封锁  法国的不景气(1811)  备战(1811—1812)  莫斯科之途(1812.6.26—9.14)  火烧莫斯科  归途(1812.10.19—11.28)  第十章  厄尔巴岛(1815—1814)  柏林  至布拉格  莱茵河  转折点  至巴黎  和平  第十一章  滑铁卢(1814—1815)  路易十八  维也纳会议(1814.9—1815.6)  厄尔巴岛  不可思议的旅程(1815.5.1—5.20)  重建  最后之役  ·1815年6月15日:比利时/·6月16日  李格尼  ·6月17日:大雨/·6月18日,星期日:滑铁卢  第十二章  圣赫勒拿岛  第二次逊位(1815.6.22)  第二次复辟(1815.7.7)  投降(1815.7.4—8.8)  第十三章  结束  圣赫勒拿岛  哈德逊·洛爵士  了不起的伙伴  了不起的独裁者  最后的战斗  第十四章  总结  家庭  回家、回国  回顾  结论:历史的教训  第一章  踌躇  第二章  历史与地球  第三章  生物学与历史  第四章  种族与历史  第五章  性格与历史  第六章  道德与历史  第七章  宗教与历史  第八章  经济与历史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历史  第十章  政府与历史  第十一章  历史与战争  第十二章  成长与衰退  第十三章  真有进步吗?

编辑推荐

《世界文明史:拿破伦时代(套装上下册)》: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荣获美国普利策奖的传世经典被译为法、德、西、葡、日、中等多国文字拿破仑是股进步力量,他建立了稳定的政治,恢复道德,训练坚强意志,进行现代化建设,诠释、编纂法典,保障生命财产,结束或减缓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协助工业,新闻发言人健全的通货,净化、改善行政与司法向度,鼓励科学、艺术(但却限制文学创作和出版自由),兴建学校,美化都市,修建被战争破坏的设施。因其激励,欧洲在拿破仑15年的统治下向前推进了半个世纪。

作者简介

《世界文明史:拿破伦时代(套装上下册)》是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历时四十余年写就的旷世巨著,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作者因此荣获196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77年自由勋章奖。这套书总共11卷,记载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种种文明成果,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等诸领域,极具可读性。
作者对于“世界的”“历史的”这样的宏大叙事选择了从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线索贯穿。奥斯卡·王尔德说:“任何人都能创造历史。却很少有人能记录历史。”杜兰特这两样都做到了。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体现文明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这一主旨。因此,《世界文明史》绝对不是有关历史的时间、人物、事件的一种堆积。杜兰特以文明时流变作为考察历史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横跨诸多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而历史也就在这样的举重若轻中赫然呈现。杜兰特用他那简练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事实:许多往昔的文明留下来的财富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历史进程中最闪亮的主线。
杜威说,这是一套很有用的书。季羡林说,这是一套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

图书封面


 拿破仑时代/世界文明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一套值得推荐的历史书,其实应该说是文化史书,尤其当你阅读完最后总结的几章后,不得不认为作者是康德所谓那种具有“历史判断力”的人,对于西方文化总体把握的很好。如果有可能可以购买一套收藏看看,虽然比较贵些。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这本书应该是多个译者一起翻译的,所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章节几乎就是google translation,没有一句通顺的,甚至连句子都不成;但有的翻译的就很精彩。总体来说,这本书中有许多第一手资料,还是值得一看的。
  •     非常想买,不过看了前二位的评论,不知道到底咋样
  •     对威尔杜兰的书极其喜欢,但这本书买来以后让我真是出离愤怒了,到哪里找来这样的狗屎翻译,语句都不通,强烈鄙视华夏出版社,以后决不会再买这个出版社的书了,如此重量级的一本大作居然极其不负责地找了个一个初中英文水平和小学汉语水平的人作翻译,据说书的装订质量问题可以退货,不知翻译糟糕到狗屎级水平的这种情况可不可以退货?
  •     非常好看的一套书,著译俱佳,值得收藏.
  •     应该是转的东方出版社的部分版权,没有重新翻译
  •     翻译给差评,语句不通,读不下去。
  •     精彩之余还有点回味。结尾草草,不足深省。
  •     拿破仑是一个欧洲历史中很具代表性的人物。这本书虽然简要,但是需要阐述的内容一个不落
  •     听了上面两位的观点,吓得不敢买,跑去书城特意看了一下,翻译确实不是很流畅,可能跟台湾方面语法和文字使用的不同有关,但是不影响理解内容,这么好的大作,值得买来收藏!
  •     杜兰特视野之广阔,令人惊叹!
  •     最后一册,不错,既有对拿破仑的生平事迹、性格极其影响的描述,又在书的最后一部分,对整体历史就行了整体、详细、有深度的分析讨论,尤其对历史宗教道德人类幸福的剖析,悲悯之情满满,大师风采。唯一不好的是对gchzuy,苏老大哥的恶及不可持续未能认清,遗憾啊!
  •     囫囵吞枣的读完了
  •     翻译的很差 有的不知道是翻译还是什么总之是很大的错误比如“在拿破仑死于滑铁卢之战的前17天” 拿破仑不是被幽禁了几年才死的吗……这本书看着让人觉得很困
  •     强烈推荐这套书,可以说作者是一个具备历史判断力的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