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家训观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中国历代家训观止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
ISBN:9787806686751
作者:卢正言 编
页数:460页

章节摘录

  10.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明)姚舜牧  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任得事。老当益壮,贫且益坚,是立志之说也。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①。娇养②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题解]  录自《药言》。载《咫进斋丛书》,清光绪九年(1883)归安姚氏刊本。  姚舜牧(1543—1622),字虞佐。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官员,历任广东新兴、江西广昌知县,代理全州知州。为官清正,口碑甚佳。  [注释]  ①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这句话最早是宋人汪革(信民)说的,后常为人引用。菜根是被废弃的东西,一般人是不吃的。咬得菜根,表示这个人吃得起苦。②娇养:生活优裕,娇生惯养。  [评说]  作者主张为人先要立志,而且老当益壮,贫且益坚。再加上有咬得菜根的吃苦精神,那就什么事都能做成。这个道理,对我们今天为人做事也是很重要的。    18.舍伪从实,舍己就人  (三国·吴)姚 信  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①,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②;峻易不亏③,终始如一;进合神契④,退同人道。故神明佑之,众人尊之,而声名自显,荣禄⑤自至,其势然也。  又有内折外同⑥,吐实怀诈⑦;见贤而暂自新,独居则纵所欲,闻誉⑧则惊自饰⑨,见尤⑩则弃善端⑾。凡失名位,恒多怨人而害善。怨一人则众人疾之,害一善则众人怨之。虽欲陷入而进己⑿,不可得也,只所以毁耳。顾⒀真伪不可掩,褒贬不可妄。舍伪从实,遗己⒁察人,可以通⒂矣;舍己就人⒃,去否适泰⒄,可以弘⒅矣。  贵贱无常,惟人所速⒆。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⒇。可不勉哉!  [题解]  本文为姚信的诫子书,选自唐欧阳询辑《艺文类聚》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11月汪绍楹校订本。  姚信(生卒年不详),字元直,一字德佑。三国吴武康(今属浙江)人。官太常卿,精天文易数之学,著有《周易注》。  [注释]  ①务:追求,谋求。②度:法则,准则。③峻(xiǎn)易不亏:险要与平易不会减损。岭通“险”。④神契:与神灵相合。契,相合,投合。⑤荣禄:功名利禄。⑥内折外同:内心曲折,工于心计,外表合俗,与人相同。⑦吐实怀诈:言谈似忠实,内心则诡诈。吐,谈吐,言谈。⑧闻誉:听到赞誉。⑨饰:矫饰。⑩见尤:被怨恨、责怪。⑾善端:善言美行的端始。⑿进己:使自己晋升,意为抬高自己。⒀顾:乃是。⒁遗己:遗弃自己之短。⒂通:通情达理。⒃就人:造就他人。⒄去否(pì)适泰:抛弃坏的,迎来好的。否、泰是《易经》中的卦名,前者指坏,后者指好。⒅弘:宽弘通达。⒆速:招致。⒇凡庶:平民,平常人。  [评说]  这是一篇诫子为善的书信。作者先从“古人行善”的动机、态度和结果说明为善之必要,为儿子树立了一个高标准;再以另一种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者作对照,说明“陷入”之不可为。作者认为只有“舍伪从实”、“舍己就人”才能达到“弘”“通”的境界。作者是从“善有善报”角度立论的,显然是他对复杂人生的一种观察与认识,也是对儿子的一种期望。  19.言则忠信,行则笃敬  (晋)羊 祜  吾少受先君①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②;年九岁,便诲以《诗》、《书》③,然尚  犹无乡人之称④,无清异之名⑤。今之职位,谬恩⑥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谘度弘伟⑦,恐汝兄弟未之能也;奇异独达⑧,察汝等将五分⑨也。恭⑩为德首,慎⑾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⑿;无口许⒀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⒁,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⒂,自入刑论⒃,岂复惜汝?耻之祖考⒄。思乃父言,纂⒅乃父教;各讽诵⒆之。  [题解]  本文选自唐朝欧阳询辑《艺文类聚》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11月汪绍楹校订本。  羊祜(hù)(22l—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人。魏末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西晋初任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十余年。为官清廉,深得人心。死后追赠太傅。原有文集2卷,已散佚。  [注释]  ①先君:指自己去世的父亲。羊祜十二岁丧父。②典文:典范的书籍。③《诗》、《书》:指《诗经》、《尚书》。④乡人之称:同一乡里人们的称赞。⑤清高特异的名声。⑥谬恩:并无才德而误受的恩遇,这是自谦之词。⑦谘度(duò)弘伟:商议国家大事,开创宏大事业。⑧奇异独达:这里指特别出众的才华。⑨无分:没有天分。⑩恭:谦恭。⑾慎:谨慎。⑿笃(dǔ)敬:笃厚敬肃。⒀无口许:不要空口许诺。⒁不经之谈:荒诞或者没有根据的话。⒂大谤:重大的毁谤。⒃刑论:刑法判决。⒄耻之祖考:使祖先受到耻辱。耻,耻辱,这里作使动用法,指“使……耻辱”。⒄纂(zuǎn):通“缵”,继承。⒆讽诵:背诵。  [评说]  羊祜律己,对儿子要求也很严。在这篇诫子书中,他认为自己既“无乡人之称”,又“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指出儿子既无“能”又“无分”,“复不如吾”;要求儿子以“恭”、“慎”为基准,做到“言忠信,行笃敬”,实行三“无”,最后以“言行无信”的严重后果警告儿子。这是一篇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诫子书,特别是文中一些具体而琐细的叮咛,似给人以谨小慎微之感。如果联系到作者身处于魏晋之交,目睹大批文士横遭杀戮的严酷现实,可以切实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为儿子提供一剂远祸保身的良方。    65.欲除烦恼须无我  (清)俞 樾  汝有生以来,尚无大拂逆①之境,此曰稍尝辛苦,亦文章顿挫②之法。昨得彭雪琴侍郎③书,有诗云:“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此言有味,故为汝诵之。  吾尝言人生须分三截:少年一截,中年一截,晚年一截,此三截中无一毫拂逆,乃是大福全福,未易得也。三截中有两截好,已算福分④矣。但此两截好,须在中晚方佳;若晚年不好,便乏味也。必不得已,中一截不好,犹之可耳。汝少年总算顺境,但愿以中年之小不好,博晚年之大好,仍不失为福慧⑤楼中人。  [题解]  选自俞樾写给次女俞绣孙的一封家书。载《春在堂全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上海求志书院、苏州紫阳书院。有《春在堂全书》、《诸子平议》、《曲园杂纂》等。  [注释]  ①拂逆:违背,违反,不顺心。②顿挫:指诗文的跌宕起伏、回旋转折。③彭雪琴侍郎:指彭玉麟。雪琴为其字,湖南衡阳人。曾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④福分:福气。旧称富贵寿考、康健安宁、吉庆如意、全备圆满为有福分。⑤福慧:福德和智慧。  [评说]  女儿碰到了不称心的事,做父亲的在家书中予以疏导。俞樾认为,人在青年时“稍尝辛苦”,正如文章有抑扬顿挫一样,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坏处。他还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少年、中年、晚年三个阶段,认为人的三个阶段如有两个阶段好,就算有福气的了。劝导女儿说,目前碰到的也许只是“中一截不好”,以此换得“晚年之大好”,“仍不失为福慧楼中人”。“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作人”,这两句诗对走出人生的这一段“拂逆”,也许可以使人得到启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弘扬传统文化,开发家训宝藏(代序)  家训是家庭内部,主要是长辈对年轻子孙进行为人处世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是鸿篇巨制、片纸短章,抑或口传心授、临终遗嘱,都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思想结晶。家训涉及励志、劝学、修身、处世、治家、慈孝、为政、婚恋等方面,精深宏富,弥足珍贵,曾经受到古人的高度重视,并且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从现人的观念来看,家训作为历史的产物,其中不免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和过时之论。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推动家庭道德教育,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  提起家训,人们便会想起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这部被称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家训专书,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全面阐述立身治家之道,内容丰富,体例详备,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家训之一。但如果以为《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家训,那就错了。我国的家训遗产,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就有家训留传于世:在(尚书》中,至今我们可以读到周公告诫侄子周成王(姬诵)的一篇诰辞。他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知稼穑之艰难”。这是现知我国最早的家训之一。早期家训,多为他人记录和整理的形式出现。我国家训史上第二篇由作者本人写成文字的教子遗书,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他在病重时,写了一封给儿子的遗书,“断楹”纳入,并要妻子等儿子长大后取出。遗书的内容是说:布帛不可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做衣服;牛马不可将其力气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使用牛马耕田驾车;任事者不可对其过分苛刻,否则就无人帮你做事了。此事见于《说苑·反质》。  家训也称家令、家戒、家规、家法、家范、家约、家仪、家语、劝言、世范、药言、庭训、女训,广义的家训也包括族规、斋规、遗言、遗训。这些家训,有的写成家信,有的留为遗命,有的编作故事,有的著为专书。内容也更加丰富、全面。其作者,有社会贤哲、政府官吏、名人学士、能工巧匠。不论其社会地位、政治态度、宗教信仰、贫富程度如何,上至帝王将  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常以家训来教诲子弟。只是由于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等原因,社会底层群众流传下来的家训较少。  《颜氏家训》以后,家训著作渐多,差不多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代表性家训产生。如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宋若莘的《女论语》,李恕的《戒子拾遗》,宋代司马光的《家范》,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明代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遗笔》,何伦的《何氏家规》,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清代爱新觉罗·玄烨的《庭训格言》,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郑燮的《家书十六通》,曾国藩的《教子书》,甘树椿的《甘氏家训》,邹歧山的《启后留言》等等。不少家训(如《朱子家训》)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因而家喻户晓,在民众中广泛流传,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成为社会教化的教科书。许多家训反映了不同类型家庭应该具有的不同文化色彩,反映了人们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这也是家训深受社会各界群众欢迎、为人们传诵不绝的基本原因。

书籍目录

弘扬传统文化,开发家训宝藏(代序)编例(一)立志1.临终嘱子承父业/(汉)司马谈2.勖求君子之道/(汉)郑 玄3.誓不二嫁/(东汉)徐 淑4.诫子植/(东汉)曹 操5.志存高远/(三国·蜀)诸葛亮6.人无志非人/(三国·魏)嵇 康,7.赵苞母临危励子/(南朝·宋)范 晔8.做人一要立志,二不坏心/(明)杨继盛9.人生当知进取不因循/(明)袁 黄10.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明)姚舜牧11.志智相辅相成/(明)汤显祖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明)孙奇逢13.做人先立志/(清)汪辉祖14.谨守“五须”/(清)林则徐15.立志变改气质/(清)曾国藩16.志患不立,尤患不坚/(清)左宗棠17.牢记“有恒”二字/(清)彭玉麟18.求人不如求己/(清)甘树椿19.志小不能成大事/(清)唐 彪20.为救国而死,虽死亦乐/(清)方声洞21.百死不辞,死无余憾/(清)林觉民22.心专事不难/(清)邹歧山(二)修身(三)勉学(四)处世(五)治家(六)孝悌(七)其他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历代家训观止 》内容简介:家训是我国古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织部分。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借鉴、吸收和弘扬我国历代家庭教育的这些思想成果,特编选本书。本书选收我国先秦至辛亥革命前,历代120多位作者的215则家训。

图书封面


 中国历代家训观止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值得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