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读本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西方人文读本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506028691
作者:罗伊·T.马修斯
页数:794页

书籍目录

主编总序向您推荐前言导言:为何学习文化史?人文知识入门:如可理解艺术?第1章 史前文明和近东文明第2章 爱琴海文明第3章 古典希腊文明第4章 古典希腊文明第5章 罗马文明第6章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兴起第7章 罗马晚期、拜占庭和中世纪早期西方诸文明第8章 伊兰斯世界,630-1517年第9章 中世纪盛期第10章 中世纪晚期1300-500年第11章 早期文艺复兴第12章 文艺复兴盛期和早期矫饰主义,1494-1564年第13章 北方人文主义、北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晚期矫饰主义,1500-1603年第14章 巴洛克时代:魅力与夸张,1600-1715年第15章 巴洛克时代Ⅱ第16章 理性时代,1700-1789年第17章 革命、复辟及其文化反应,1760-1830年第18章 资产阶级的胜利,1830-1871年第19章 早期现代主义时代1871-1914年第20章 大众时代和现代主义的鼎盛1914-1945年第21章 忧虑的时代及其后1945-索引

作者简介

《西方人文读本》按时间顺序编排,共分21章,依次围绕从史前到目前的各个历史时期。在导论中,我们划分了三个总括性的历史时期——古代、中世纪和现代,当然我们并没有将全书正式分成这样三个部分。按我们的解释,第一个时期约从公元前3000年延续到公元500年,其中含括了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埃及、希腊和罗马诸文明(内容见诸第1-6章和部分第7章)。随后我们将目光转向伊斯兰世界,不仅考察了公元7世纪中伊斯兰教的缘起,也略述了伊斯兰世界迄至1517年的诸成就(第8章)。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叙述西方文明,着重考察第二个时期,约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个时期所谓的两方集中在欧洲,且基本上由基督教会控制着(第7章一部分和第9-10章)。第三个时期,约从140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目前,它见证了现代世界的逐步诞生(第11-21章)。导论中列出的几张历史分期表旨在标明这几个时期的分段,为学生们学习人文知识提供基本框架。
在本书正文中,每章的第一部分都将论述所涉时代的物质状况,即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精心梳理出一些我们觉得是最重要的要点,这样做始终是为了抓住各个综繁复杂的时代之本质,并为讨论两方文化勾勒出一个前后连贯的叙述框架。在这部分的论述中,各章所涉时期的许多重大主题、议题和问题将予以考察。
每章余下的部分将专心论述两大范畴的文化表达:一是思想观念范畴,如哲学、历史、宗教、科学等等;二是文化作品范畴,如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和电影等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描述和分析该时代重要的文化成就,聚焦于那些普遍性的主题、风格选择和风格要素。我们将考察知识分子、艺术家、作家等有创造力的个人如何应对他们所处社会向他们提出的挑战,如何选择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个人将包括那些往往被西方传统忽略或藐视的人物,如妇女及少数民族和族群的成员。这些人物的经历、作用和丰富的贡献,如同那些习惯上更受人们钟爱的艺术家、思想家和作家们的事迹一样,也将获得应有的地位。
《西方人文读本》努力兼顾到历史背景和文化艺术成就。我们坚信,要将这幅人类经验及表达的画面水乳交融般地展现出来,最清晰和最有效的方法乃是将形形色色的领域分解开来作单独的论述。因此,我们把对文化成就的考察划分成了艺术、建筑、音乐、文学等各个部分。各部分的篇幅、次序和焦点在每章中都不相同,因为在各个时代受偏爱的或较发达的表达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编写方法将让学生们得以酣畅淋漓地饱览各种文化表达彤式,并将展示出文化表达形式从一个时期向后一个时期的延续——以及它们的式微和中断。

图书封面


 西方人文读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今年寒假,我决定脱离整天迷失在代码堆里的沉闷生活状态,于是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当时对比了几本,觉得这本还凑合,甚至有个家伙还跟我抢借,我就跟他说XX版本比这个更好,把他忽悠走了。本书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每个文化点讲的不够详细,点到为止。不过从本书的厚度来考虑,估计也是不好得更详细了,否则跟辞海差不多厚了。原本打算一个寒假翻完的,结果只翻了一半,后来被老爸欣喜若狂地抢走了,还煞有介事地安慰我:我就对导言感兴趣,复印一份就还你。结果等到他还我,寒假都结束了。不过本书的导言倒是比较有价值,主题是“为何学习文化史”。读人文做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无非是增加点谈资,聊天的时候可以显得很屌。我想这也是美式快餐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集体性浅薄。回想当年,也不远,就梁启超那会儿,大家读书都是要求读透的。也因为如此,大家水平都不差,你要是拿点浅薄的谈资出来显摆,估计是要丢脸的。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资讯实在太多太杂,什么都去读透似乎不大可能,当然我说的是似乎不大可能,因为我自己也做不到,不过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许多真有才能的人,他们一定可以做到的。但是又回过头来一想,如果我们消化不了这么多知识,那要这些知识又有何用?不妨就让它们呆在图书馆或实验室里。可惜出版商不会同意,既然大家愿意买,我不可能不卖。在利益冲突面前,文化显得一文不值,NO~我错了,文化本来就不值钱,也不应该值钱,正如同钱不值文化一样。当时把书带回寝室的时候,有一家伙来串门,拿过这本书翻了几页就问:“文化值几个钱?”于是我反问:“钱值几个文化?”对方感到很好笑,问我:文化怎么能作为价值的衡量物?我也感觉很好笑:难道钱就可以当作文化的衡量物?钱值几个文化?谁可以告诉我?
  •     且不说内容,因为我只看了一眼随便一翻,赫然发现同一页同一个词竟有两个译名,如此翻译质量实在太扯淡。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您那两个反问,问得好!
  •     不错的索引类书籍~~
  •     哈哈哈,你黑得好,智力上的优越感该黑!
  •     艺术史部分实在是不了解
  •        今年寒假,我决定脱离整天迷失在代码堆里的沉闷生活状态,于是在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当时对比了几本,觉得这本还凑合,甚至有个家伙还跟我抢借,我就跟他说XX版本比这个更好,把他忽悠走了。
       本书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每个文化点讲的不够详细,点到为止。不过从本书的厚度来考虑,估计也是不好得更详细了,否则跟辞海差不多厚了。
       原本打算一个寒假翻完的,结果只翻了一半,后来被老爸欣喜若狂地抢走了,还煞有介事地安慰我:我就对导言感兴趣,复印一份就还你。结果等到他还我,寒假都结束了。不过本书的导言倒是比较有价值,主题是“为何学习文化史”。
       读人文做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无非是增加点谈资,聊天的时候可以显得很屌。我想这也是美式快餐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集体性浅薄。回想当年,也不远,就梁启超那会儿,大家读书都是要求读透的。也因为如此,大家水平都不差,你要是拿点浅薄的谈资出来显摆,估计是要丢脸的。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资讯实在太多太杂,什么都去读透似乎不大可能,当然我说的是似乎不大可能,因为我自己也做不到,不过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许多真有才能的人,他们一定可以做到的。但是又回过头来一想,如果我们消化不了这么多知识,那要这些知识又有何用?不妨就让它们呆在图书馆或实验室里。可惜出版商不会同意,既然大家愿意买,我不可能不卖。在利益冲突面前,文化显得一文不值,NO~我错了,文化本来就不值钱,也不应该值钱,正如同钱不值文化一样。
       当时把书带回寝室的时候,有一家伙来串门,拿过这本书翻了几页就问:“文化值几个钱?”于是我反问:“钱值几个文化?”对方感到很好笑,问我:文化怎么能作为价值的衡量物?我也感觉很好笑:难道钱就可以当作文化的衡量物?
       钱值几个文化?谁可以告诉我?
  •       2014年春节长假,读了一遍后浪出版的《人文通识课》四本书。
      
      这套书在编排上的确很有新意,讲的其实是人类的文明史和艺术史,角度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条线去思考。
      
      宏观线是把人类的文明变化放在历史,地理,政治,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上去考察,思考为什么文明会兴盛衰败,新的文明和老的文明之间的渊源,一个历史阶段的精神如何反映到艺术作品上。
      
      微观线是花费笔墨介绍一个创作者的成长背景,师承还有个性,指出时代和性格对创作的影响。具体到作品,会从文化,技艺还有影响等多个角度交待如何去分析和解读。
      
      这本书在解读一样艺术作品,提醒我们要从如下角度去思考才能完整去理解:
      1、形式分析法:你要去了解一件作品在美学上的创新,比如一幅画你要了解它在线条、形状、色彩、架构和布局上的能力,这种分析可以全然不关心作品之外的任何东西。
      
      2、背景分析法:你要去了解作者创作这幅画的文化宗教背景,时代政治局势,不同流派作品,不同作者之间相互影响,还有创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把这两者综合起来判断你才能完整准确去了解一幅艺术作品的内涵。
      
      对于艺术品,你还可以从女性主义角度,心理学角度,经济学角度,历史学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你观察一幅作品角度越多,你就越能从一幅作品中获得启发,进而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很多现代艺术创作我们很难理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对自己历史和文化的浅薄。
      
      越是现代的艺术作品,越要理解整个人类文明艺术史的发展,我们才能理解作者表达的内涵和思考。
      
      古典的美往往是淳朴的,任何人都能看出维纳斯雕像的杰出之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蒙娜丽莎》,到了毕加索时代,已经很多人完全无法看懂,等到了现代的装置主义和行为艺术,看不懂的已经是大多数人。
      
      我觉得,在我们用自己的喜恶来评判艺术家的创作之前,多了解一下人类文明的历史,对我们更客观评估艺术家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说到底,现代审美是一种知识和见识的积累比拼,能够欣赏艺术品,背后是一种阅历和智力上的优越感。
      
      这种审美带来的愉快是持续而深刻的,你通过阅读一件艺术品,获得了和一个深刻的灵魂跨越时空对话的机会,这种对话甚至能贯彻你的一生,影响深远。
      
      在这个春节假期,在你到处抱怨你家亲戚诸如:“你结婚了吗?处对象了吗?你娃成绩好不好?你收入怎样?”的生活拷问时,为什么不反思一下,有那么多深刻的人类灵魂,一直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期待和你的对话,而你却只能抱怨你那个多嘴的二大妈?
      
      读一点艺术通识,让你的灵魂可以多一个角度丰满起来。
      
      至少下次你看到那些经典古典艺术品,你不会还是好奇那个雕像的小JJ到底是不是真实比例这样的问题吧?
      
      再次谢谢后浪出版社引进这套好书。
  •       文/严杰夫
      
      与五千年来一直以单一主体的主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相比较,西方文明最初3000年拥有两大最鲜明的特征:“多元”与“碰撞”。
      
      对希腊文化推崇备至的顾准曾如此总结西方文明源头的形成:“西方文明是希腊罗马文明。分析它的成分,有希腊思想、罗马法和日耳曼人的骑士精神。要历数它的演化变迁,那是头绪纷繁的。”的确,“纷繁”一词用来形容古希腊之前的西方文明,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在近3000年的时间里,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埃及,再到此后的赫梯、亚述、巴比伦与波斯,这些古老文明或多或少都影响过西方文化的气质。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阅读一脉相承、线性叙事的中华文明的读者来说,想要理清上述这些古老文明之间彼此纠缠的关系,及其对古希腊乃至于之后古罗马的影响,就是个难度颇大的“工程”。对于这种困惑,新近出版的这本《人文通识课》(第一卷)却是一个极好的帮手。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对人类历史上那些经典艺术品的解析,流畅清晰地串起了西方文明最初的岁月。
      
      从时间跨度来讲,第一卷的《人文通识课》覆盖了从公元前3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兴起,直到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这近3000年里西方文明所经历的各个时代。从内容来看,《人文通识课》并不是一部西方“通史”,而是介绍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成就。然而,作者并不满足于让这部作品沦为一部文物鉴定或艺术欣赏方面的专著,却是希望通过历史上的那些遗产,让读者能够体会到曾经的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作者在每个章节中都特地留出三分之一的篇幅,以介绍各个文明的史实,然后才通过艺术、建筑、哲学、宗教、文学与音乐等主要文化形式的考察,来让我们体会各个文明独特的风格, 以及它们之间或明或暗的关联。
      
      总体来讲,与五千年来一直以单一主体的主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相比较,西方文明最初的3000年起码拥有两大最鲜明的特征:“多元”与“碰撞”。这种“多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西方文明的初期,常常在一个历史时代里,会有多个文明互相共存,它们彼此独立却又互相影响。譬如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尽管它们从地理位置上讲,都处在现代西方的边缘,是所谓的“近东文明”,但是它们却是最早被用来滋养西方文明的“羊水”,无论是美索不达米亚影响下,在爱琴海周围形成的浓郁贸易氛围,还是埃及人宏大信仰体系下形成的哲学观念,都为“人类文明的开端”——古希腊的诞生,提供了一个极高的平台。
      
      “多元”文明的共存自然不可避免就会发生“碰撞”。这种“碰撞”或者是以和平的贸易交流形式展开,也有可能会以残酷的战争形式来完成。例如以色列希律王在耶路撒冷重建的犹太人第二圣殿,在建筑形式上带有浓重的希腊化风格。更重要的是,承袭了希腊文明衣钵的罗马人凭借武力,将他们崇尚的希腊文明有意无意地散布到征服的所有地区。
      
      在《人文通识课》中,作者还将文化遗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结了起来。通过作者特别的解读视角,我们从那些经典的艺术品那里,不仅感受到了早期西方诸文明所拥有的气质,更是了解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社会观念。正如同在古希腊哲人色诺芬《经济论》中,苏格拉底与伊斯科马库斯之间的那段关于婚姻和家庭的对话,尽管其本意是在教导人们形成完美的家庭生活,但我们却能在其中窥探到古希腊人的婚姻生活,以及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正是这样一部看上去“高深莫测”的古典哲学作品,却让我们无意间“闯进了”古希腊人的日常生活。
      
      《人文通识课》的作者以通俗的语言,细数着西方各大文明曾创造出的瑰宝和奇迹。伴随作者的娓娓道来,读者就好像穿行在全世界那些闻名的博物馆中,徜徉于不同文明交相辉映的光芒中,翻过人类历史上每一个“黄金时代”。这种独特的“旅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不仅是让我们重温了那些伟大的文明,更是给予了我们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面对各个时代的人类所触及到的巅峰,我们一定会更加明白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理由,也一定会记住人类历史上每一个的“永恒的刹那”。正如作者在导语中所言,“如果不知道过去及其对现今的含义,人们便会认为,他们当时所处的世界将会永远延续下去,而事实上这个世界的许多事物注定是要被遗忘的。通俗文化往往稍纵即逝,与此相反,那些铸造了西方传统的文学艺术先辈所取得的成就仍将留存下去。”
  •     这本书写的线路很清晰
  •     有多少不重要,反正得有
  •     有机会还是读英文版吧。
  •     秋叶前辈太牛了,写出的书评让我看完就想马上找书来读(所以秋叶前辈的书评不能多看,看多了会在心里留下太多的“坑”等着填平呢)。
    标记两段话:
    “说到底,现代审美是一种知识和见识的积累比拼,能够欣赏艺术品,背后是一种阅历和智力上的优越感。 ”
    “在这个春节假期,在你到处抱怨你家亲戚诸如:“你结婚了吗?处对象了吗?你娃成绩好不好?你收入怎样?”的生活拷问时,为什么不反思一下,有那么多深刻的人类灵魂,一直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期待和你的对话,而你却只能抱怨你那个多嘴的二大妈?”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学习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可以让人超凡脱俗,可以面对种种拷问以一笑带过呢?
    (不好意思,本来是粉的,但是好像写着写着变成了黑。)
    也许在下也曾经是那个抱怨亲戚长辈的多重问询的小屌丝。如果还是天天上班下班,在格子间苦苦挣扎不得门路的一个小打工仔,回到家里也就是盼着赶紧打开电脑追一下最新的美剧或是爸爸去哪这种节目,最好是那种让人哈哈大笑满地打滚的才算带劲,哪有心思再憋足了劲去学习那种学生时代都望而却步的科目呢?
    只有在经济上没有太大压力,时间可以自主支配,并且还有一些好学之心的人才能对这种门类的书籍(与日常生活不大相干的书籍)感兴趣吧?秋叶大人可以站得高高得,望着那些好奇小JJ的芸芸众生,说“看,你们怎么这么不学无术”。但是这样的态度多少让人有种心酸。
  •       THE best book i'ver ever read. it is so well printed that it would be terrible for anyone to get it dirty! what's more, i believe the value of the book lies more in the material instead of the printing only. to w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western humanities &history. it definitely is a well good choice.the authors tell the history in a easy but careful way without miss any important issues. at the same time, they never try to influence the readers by their opinions. anyway, i believe it worth ur time to study it carefully and with fun.
  •     第二遍,挺好的书……
  •     当字典一样查~虽然有些是写得过于简化
  •     非常值得一读,当做睡前故事也不错
  •     不应该说是有点钱,应该是有些钱,再有些文化(而在现在文化的层次性会越来越突出)
  •     最好的是,有点闲钱,有点文化。
    -----------------------------------------------------------------
    恩~这可真像是成都人会说出来的话啊~
  •     應該讀原著的
  •     哈哈,你的父亲真可爱呀。
    是啊,钱值几个文化,没有钱,挺可怕,没有文化,也可怕,可是相比较而言,没有文化而有钱的,比没有钱而有文化的,要可怕个千万倍。
    最好的是,有点闲钱,有点文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