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历史文化教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族文化 > 回族历史文化教程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516105139
作者:王锋
页数:406页

章节摘录

  一 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回回一词作为民族群体的称呼,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其卷五《乐津一》中有:“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这是沈括在陕北编制供战土演唱的凯歌词,约在1080年。当时主要抵御的是西夏国,这里也是756年郭子仪于陕北会回纥兵的地方,恰与今日穆斯林较多聚居之地相吻合。因此,可将它视为回回一词的最早实例。此歌词中之所以用“回回”而不用“回纥”或“回鹘”者,主要原因是“回回”这一词是流行于当时社会的大众语。此处的“打回回”,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鼓舞士气的语言,泛指的是西北少数民族。  然而笔者认为,沈括的《梦溪笔谈》所涉及的回回一词,是指葱岭地区的回纥。根据史料考证,沈括《梦溪笔谈》汉文字记载的“回回”主要是居住在安西、高昌一带的回纥人。回纥是突厥的一个分支,其语言文字类同。突厥兴盛于公元6-7世纪,当时占有中国长城以北和西北广大地区。后分裂成东西两部,西突厥曾统治今新疆和中亚大部分地区,占有中国与印度、伊朗、东罗马帝国交通的必经之地。西突厥灭亡之后,部分突厥人西迁,在小亚细亚建立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西万有着广泛的影响。所以,西方人称之为突厥或土耳其族。  在中国历史上,回纥又称为韦纥、回鹘、乌纥、乌护、畏兀儿等,现在则称为维吾尔族,维吾尔语为“联合、协助或归顺者”之意。维吾尔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在先秦时称为丁零或赤狄,汉代又称之为铁勒或高车。高车一名,是出于他们历史上习惯于使用高大车轮之故。  早在公元前3世纪,丁零族就游牧于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长期受匈奴人的统治。公元l世纪以后,匈奴西迁,约公元5世纪,被称之为高车的一部迁居天山一带,又处于突厥的统治之下。公元7世纪,回纥先民助唐消灭了西突厥,始建立回纥汗国,长期与唐友好相处。  关于“回回”一词作为族称的来源,主要观点是:“回回”是“回纥”、“回鹘”的音转。著名元史专家、回族学者杨志玖教授于1940年就指出“回回”一词为回纥或回鹘声音的转变。由此可见,“回回”可能是唐宋时人们对回纥等西域人的泛称或省称,其名称直接源于回纥,以后又慢慢与回纥、畏兀儿等专用名词相区别,才成为移居中国内地讲汉语信仰伊斯兰教的原西域人的总称,通称为回民和回族。  二 北宋末,金灭辽后(1124年),史书记载  辽宗室耶律大石率众西走于八喇沙衮建西辽国。回回国王来降,贡方物。西辽国建都互思斡耳朵,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偏南。当时正值中亚伊斯兰教化之后的塞尔柱时期,在这里又确实把回回和伊斯兰教联系起来了,这也是在中国正史文献上出现“回回”一词的最古之例。  之后“回回”一词盛行于塞外及燕京一带。宋人郑所南《心史》、《宋史,兵志》、《辽史·皇帝本纪》中都出现“回回”一词。南宋彭大雅、徐霆曾先后随使蒙古,将所闻所见整理成《黑鞑事略》一书,“回回”一词在该书中多次出现,不过含义甚注,既包括葱岭内外的众多民族,也包括葱岭以西的地区、民族、国家。该书成书于13世纪30年代,此时中亚地区与我国新疆西南部早已伊斯兰化了。因此,该书中多处出现的“回回人”、“回回国”、“回回诸种”等提法,肯定囊括了相当数量的穆斯林和伊斯兰地区和国家。  ……

内容概要

王锋,经名穆萨。回族。先后就读于宁夏大学、北京大学、伊朗德黑兰大学。现任宁夏大学中日国际联合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学科(民族学)学术带头人之一,宁夏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点学术带头人。伊朗国家科技与文化国际合作协会特邀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外关系学会理事、中国回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与伊朗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发展态势研究》、宁夏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百余篇;著有《当代回族文学现象研究》、《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丝绸之路与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优势研究》、《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解读波斯》等学术著作5部。先后参与《中国回族大辞典》、《中国清真寺综览》、《中国当代科学家发明家大辞典》、《中国伊斯兰教概论》、《宁夏回族自治区概况》、《中国回族》、《回族爱国英才》、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家评》等著作的编写。个人传记先后被收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大辞典》等辞书。2003年获国际伊斯兰和平学术奖,论文(著作)先后获全国一、二、三等奖,集体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多次被评为宁夏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多次应邀赴伊朗、德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美国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访学。主要从事回族学、伊朗学、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地区社区发展研究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工作之余仍不忘情于文学,立志毕生之奋斗,为人生,亦为民族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书籍目录

绪论
上篇 民族互动与回族“多元一体”的族群构成
第一章 回族的族源与形成
第一节 回回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 唐宋时期的“回族先民”
第三节 元代回族共同体初步形成时期(1271—1368)
第四节 明代回族共同体形成时期(1368~1644)
第二章 回族“多元一体”的族群构成
第一节 国外族源的来华
第二节 国内族源的融入
第三节 形成中国回族的几个基本原因
第四节 回族的族群结构特征
第三章 回族与伊斯兰教
第一节 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信仰和主要教派
第二节 伊斯兰世界面临严峻内外挑战
第三节 伊斯兰教在中国
第四节 三大教派和四大门宦
第五节 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影响
第四章 回族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发展新式教育
第二节 组建文化团体
第三节 创办各类报刊
第四节 开展学术研究
第五节 回族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
中篇 回族文化的主要形态体系构成
第一章 回族传统文化概述
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构成与分类
第二节 回族传统文化的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 回族传统文化与汉族儒家文化之异同
第四节 回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负面影响
第五节 回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和谐构建
第二章 回族哲学
第一节 哲学是文化的核心
第二节 回族哲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回族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回族著名译著家哲学思想
第五节 回族哲学思想的意义及影响
第三章 回族经济
第一节 回族农业经济
第二节 回族商业经济
第三节 回族家庭经济与消费经济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回族经济发展的最佳价值取向
第五节 回族经济的社会作用
第六节 当前回族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第四章 回族人口
第一节 回族人口规模与数量变动
第二节 回族人口分布
第三节 回族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第四节 回族人口生存发展环境总体分析
第五节 回族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回族科学技术
第一节 回族科学技术的主要表现形态
第二节 目前有关回族科技研究的相关成果
第三节《中国回族科学技术史》的拓荒作用
第六章 回族教育
第一节 回族经堂教育
第二节 回族新式学校教育
第三节 当代回族教育
第七章 回族文学艺术
第一节 什么是回族文学
第二节 回族民间文学
第三节 回族作家文学
第四节 回族评论与研究
第五节 回族艺术
第八章 回族传统礼仪制度
第一节 回族的宗教信仰
第二节 回族的传统节日
第三节 回族的饮食与禁忌习俗
第四节 回族的婚姻习俗
第五节 回族传统丧葬习俗
第六节 回族的语言特点及其他习俗
下篇 民族区域自治与回族对祖国的重要贡献
第一章 民族区域自治与回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回族区域自治产生的历史缘由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与回族区域自治
第三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二章 回族对祖国的重要贡献
第一节 回族为国家的统一和振兴作出巨大贡献
第二节 回族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特殊贡献
第三节 回族在科技文化领域丰碑如林
第三章 当代回族文化崛起与发展的显著标志
第一节 “回族学”概念的首次提出
第二节 回族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构架
第三节 回族学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回族文化的未来基本走向及其研究重点
第一节 在历史和现实探索拓进中的回族文化
第二节 建设多元开放的回族文化新格局
第三节 加强回族传统文化的调适与转换
第四节 开展文明对话,使回族文化逐步走向世界
生命与学术——代后记

作者简介

王锋编著的《回族历史文化教程》是国内第一部高校回族历史文化教程。作者站在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线上,运用文化学理论,采用多种新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回族传统文化进行审视。对于回族的族源与形成、回族“多元一体”的族群构成、回族与伊斯兰教、回族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特征,回族文化的主体内容、核心、类型、特点、价值取向和回族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的巨大贡献,都作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和解析。《回族历史文化教程》按专题内容写作,各章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既有史的风格,又有论的特点。

图书封面


 回族历史文化教程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