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热巴音乐文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族文化 > 西藏热巴音乐文化研究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810963244
作者:王华
页数:260页

章节摘录

  综上所述,横向贯穿的节奏是热巴音乐中最突出的元素,也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第一部分击节而舞的古老的鼓铃舞形式,鼓铃节奏在表现手法上占有了的核心地位。吟诵和吟唱的节奏被统一在鼓铃节奏之下,随着鼓节奏的脉动进行。单从鼓铃舞部分来看,其以乐伴舞为主要形式,该角度审视下的热巴舞表现出乐舞的性质和特征。  鼓铃舞的横向节奏是固定鼓点的反复,这些鼓点是历史陶冶的结果,是热巴艺人对节奏创造的精华所在。浓缩性的节奏型鼓点一般有两拍或最多十拍左右的长度构成,每次的表演都是用相同的一套鼓点节奏型构成乐舞的节奏。每个舞蹈各用套中的一种鼓点,或一敲,或三敲,或五敲,或九敲。凝练的鼓点在不断的反复中,凭借速度变化、舞蹈的舞姿情绪变化等多种手法,有序的、程式化的为舞蹈伴奏。根据不同的鼓点,艺人们表演出不同节奏风格的、彼此间有机联系的系列舞蹈。鼓铃舞中诵唱的节奏也十分有特色,不仅节奏样式丰富,而且与鼓铃节奏形成一定的关系。  与鼓铃舞比较,弦子歌舞的确是一种旋律性较强的歌舞形式。艺人拉奏弦子和舞蹈的同时,加入歌唱。整个活动之中,歌、舞、乐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它们之间彼此非常独立,相互呼应、映衬。这与鼓铃舞部分中的歌、舞、乐之间的关系有着明显的不同。鼓铃舞部分的诵、唱显然处于较弱的位置,它更多的是仪式活动的文化功能的需要,而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例如祭祀、祝福的语言等。弦子歌舞中的歌是歌唱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弦子歌舞的节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丰富多变的。上下起伏的线条和舞蹈动作的变化,使得弦子歌舞的节奏既具有音乐的歌唱性,又具有舞歌舞乐的特征。

内容概要

王华,汉族,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热巴基本形态概述
第一节 热巴的界定
第二节 热巴的称谓
第三节 热巴的流布与分类
一、流布的区域
二、流布的民族
三、流布区域中的宗教
四、“文化圈”的流布状态
五、热巴的分类
第二章 热巴的历史源流
第一节 热巴与寺庙的关系
一、桑耶寺的传说与记载
二、热巴的雏形与元素链体分析
第二节 热巴与米拉日巴的关系
一、米拉日巴的生平
二、地理与宗氏关系
三、时至米拉日巴时代的歌舞记载
四、米拉日巴与舞
五、米拉日巴的禁欲修行
六、热巴与米拉日巴信仰
第三节 热巴乐器与流浪人
第三章 热巴活动个案举证
第一节 冬洛(康沙)热巴家族
一、家族谱系
二、活动状况
三、表演内容
第二节 察嘎子杜琼热巴队
一、传承方式、脉系
二、活动状况
三、表演内容
第三节 窝托热巴家族
第四节 察雅桑丁热巴家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巴音声形态的特质
第一节 热巴音声的界定与划分
第二节 音声的构成
一、人声
二、物声
第三节 音乐形态分析
一、节奏的特质
一、小结
二、音高的特质
三、曲式结构的特质
第四节 说、唱词格律
一、表演形式内容
二、格律与修辞
本章小结

作者简介

《西藏热巴音乐文化研究》是对西藏昌都地区热巴艺术活动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热巴是西藏流浪家族卖艺谋生的手段,主要包括鼓铃舞、杂技、相声和小戏剧、弦子歌舞等内容。它以家族为主要传承方式,表演技艺水平和职业化程度较高,是一种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民间活动。由于艺人到处流浪,热巴的流布较广,家族较分散,20世纪中叶,主要集中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笔者曾三次到昌都地区各县进行田野调查,获取了较为丰厚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热巴音乐文化的研究著述工作。
首先,对于热巴活动的源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吐蕃时期,特别是佛教传人西藏以后,西藏第一所寺庙桑耶寺的建立,对于西藏文化的形成具有着特殊意义。根据有关桑耶寺的记载和传说,以及西藏考古岩画等研究成果,《西藏热巴音乐文化研究》对热巴活动的起源做了论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噶玛噶举派大师米拉热巴的传记、道歌集等文献的研究,对民间的“米拉热巴是热巴的创始人”这一传说进行了逻辑推论,最终认为米拉热巴并非热巴的直接创造者,热巴的直接创造者是西藏社会底层的流浪乞人。在梳理和分析了近代热巴家族个案活动的实例之后,笔者展开了对热巴音乐形态特质、宗教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

图书封面


 西藏热巴音乐文化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多希望流浪者永生/不懂乐理,中间跳过了直接看结论/缺憾是个案调查太浅,不生动,并且没有语境描述/另一个缺憾是意识形态,不用多说
  •     挺有意思的对象,写得干巴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