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通史·赵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民俗文化 > 中华姓氏通史·赵姓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12
ISBN:9787506014328
作者:沈其新
页数:324页

章节摘录

书摘    这时,范氏内部因为争权夺利发生了纷争,引起了众卿的不满。大夫荀跞对晋国君说,晋国有法律规定,首先挑起内争的要处以死刑,现在三个大臣闹内乱,而只赶走了赵简子,范氏和中行氏却无事,这是用刑不公平,应该将范氏和中行氏一同赶走,才能服民心。晋定公认为这个办法好。于是荀跞、韩不信,魏曼多等打着定公的旗号,对范氏和中行氏进行讨伐。结果是讨伐军失败了。范氏和中行氏于是连对晋定公也公开举旗反对。范氏和中行氏的行为引起了国人的义愤,群起而攻之。真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范氏和中行氏因大失民心而失败,逃到了朝歌。由于范氏和中行氏反对晋定公,定公反过来就认为赵简子确实是一个好臣子,于是召赵简子回国都继续任执政。    赵简子由失势重新得势,引起原支持他的梁婴父的妒嫉。他原本就与赵简子谋士董安于不睦,于是对荀跞说,不杀掉董安于、除掉赵简子的得力助手,晋国的江山将会被赵氏家庭所独吞,不如就用董安于要赵简子发难以先发制人的罪惩治他。董安于得知消息,也就一口承认自己是犯有“始祸”罪,并自缢而死。为了怀念董安于对赵氏的忠诚,赵简子在春秋二季都祭祀他。    晋定公十八年(公元前493年),赵简子率军与范氏、中行氏在铁地(河北濮阳西北铁丘)打了一仗。这一仗,范氏、中行氏兵多将强,赵简子兵少将弱,为了以少胜多、以弱制强,赵简子在战前的誓词中宣布了一系列新政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铁地誓师”。赵简子在这篇著名的誓词里规定:一、有军功的大夫能得到县郡的土地;二、得胜立功的庶人、工商,可以按功升作官吏;三、得胜立功的人臣、隶、圉等家内奴隶,可以免除奴隶身分,获得自由。赵简子在铁地之战后的第二年,将范氏和中行氏彻底赶出了晋国。范氏和中行氏被迫逃往齐国,退出了晋国历史的舞台。    范氏,中行氏被赶出晋国后,晋国有势力的卿族只剩下了知氏,韩氏、魏氏和赵氏四家。其中以知氏力量最强。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7年)赵简子逝世,其墓立于临水界。其子赵毋恤继嗣为赵襄子。    公元前453年,不可一世的知伯向韩、魏、赵三家要求土地。迫于其压力,韩、魏两家各给他送了一万户的县邑,惟独赵襄子不给。知伯于是胁迫韩、魏一起来进攻赵毋恤,围困了赵氏的邑都晋阳。但晋阳城很坚固,加之赵毋恤早已作好了准备,知、韩、魏三家围攻了一年多,也没有攻下。知伯于是命军队开了一条水渠,将汾水引来灌晋阳城。赵襄子得知这一消息,马上派使者暗中说服韩、魏两家,说知氏的野心在独吞晋国,如果两家助知氏灭了赵氏后,他们也将被知氏所灭。韩、魏两家登山坡,看晋阳城被水淹的情况。只见晋阳城的人民在未被水淹的城垣上,“易子而食,析骨而炊”,赵氏族人看来已处于绝境之地。这时,知氏好不高兴,竟得意忘形地说:“想不到大水是如此的利害,如果你们今后不听话,我也可以放水淹你们的都城。”韩、魏两家听了知氏此话,于是暗下决心,与赵氏一同灭掉知氏。当夜,赵、韩、魏三家联合攻打知氏,知氏毫无准备地被三家所消灭。晋国的政权由此控制在赵、韩、魏三家的手中,晋国的绝大部分土地也在他们的控制之下。赵氏占据晋的北部地区,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都城;韩氏占据晋的中部地区,以平阳(今山西临汾)为都城;魏氏占据晋的南部地区,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而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今山西翼城东和闻喜)两小块土地,反过来成为了“朝韩、赵、魏之君”。公元前403年,周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储侯,晋国名存实亡。至公元前377年,赵、韩、魏三国“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晋亡。赵瑨为统一而奔波,为百姓而请命    赵瑨,云中蔚州人,自幼放任不羁,好习武。元太祖铁木真八年(1213军),蒙古大军南伐中原,先锋到达飞狐,城中官吏不知如何是好。赵瑨到县府说:“大军压境,不降还等待什么!”于是全城降于蒙古。太祖十二年(1217年),太师、国王木华黎驻兵桓州;任命赵瑨为百户长,随大军攻打蠡州,金军闭城坚守,国王偏将石抹也先战死。木华黎大怒,下令屠杀全城,赵缙哀求道:“我母亲与兄都在城中,请求以我一身来赎一城之命。”他恳求再三,木华黎终于答应,赵瑨又随大军攻相州,勇往直前,流矢从鼻侧透穿至脑盾,他拔出箭再战,连攻七日破其城,论功行赏被授冀州行军都元帅。后改任军民总管,又迁易州达鲁花赤,佩金符。元太宗窝阔台攻河南,赵瑨自易州急速送去黼二十余万至皇上驻地,太宗大喜,命他臂理中都省事。太宗五年(1233年),赵、扬据兴州反叛,赵瑨进军平叛,因功升中山,真定二路达鲁花赤。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三年(1262年),设立十道宜慰司,赵瑨被任命为顺天宣慰使。至元元年(1264年),转为淄秉路总管。六年,改任太原路总管。十二年,升燕南道提刑按察使。十四年改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十六年辞官。十七年卒,享年八十岁。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赠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追封定国公,谥襄穆。    赵秉温是赵瑨之子,曾在世祖忽必烈王府效力。世祖命他受学于太保刘秉忠,又随蒙古军征吐蕃、云南大理。中统初年(1260年),诏令他行右三部事。至元七年(1270年),授尚书礼部侍郎、知侍仪司事。至元十年,授秘书少监,购求天下秘书。十九年,升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院侍仪司事。《授时历》成书后,赐秉温钞二百锭,官阶进为中奉大夫。二十九年,赵秉温参与编纂《国朝集礼》,书成后,世祖特命其子赵承袭侍仪使之职。赵秉温逝后,皇庆元年(1312年),赠金紫光禄大夫、司徒、定国公,谥文昭。冠氏父母官赵天镐,身先士卒赵贲亨    赵天锡,字受之,冠氏人。金卫绍王大安末年(1211年),天锡因以其粮食助军而补修武校尉,又任洺水县监酒。元太祖铁木真遣兵南下,防御史苏政任天锡为冠氏县令,天锡带领本县百姓避难于桃源、天平诸山中。太祖十六年(1221年)春,赵天锡归属于行台东平严实帐下,随征上党,因功授冠氏县令。不久便升为元帅左都监,同时兼任冠氏县令。    太祖十九年(1224年),宋将彭义斌占据大名,冠氏县元帅李全投降彭义斌,致使人心动摇,军心不稳。赵天锡令大家暂且回避以图将来,他自己则率将佐去投靠大将孛里海。不久,赵天锡破彭义斌于真定,因功授左副元帅,同知大名路兵马都总管军。李全在大名,联结大名统帅苏椿,收纳金河南的郑倜,一心想夺取冠氏县。赵天锡多次与他们交战,每战必胜。有一天,郑倜亲自率兵万人来攻,天锡坚守,力战三日三夜,郑倜见势不妙只得领兵退走了。元太宗窝阔台元年(1229年),赵天锡朝见皇帝,陈奏有利于民的政治措施,被太宗采纳。十年(1239年),赵天锡随大军征宋,驻兵于蕲州、黄州之间,因病还乡,卒于冠氏县,享年五十岁。    赵天锡之子,赵贲亨,字文甫,继承父职为行军千户。宪宗九年(1259年),从蒙古大军渡长江攻鄂州,有功。至元五年(1268年),总管山东各路兵马,随大军征宋,攻襄樊。贲亨出兵攻取蕲、黄二州,派五百人攻破野人原写山寨,修白河新城?七年(1230年),同元帅刘整回京师朝见皇帝。世祖忽必烈命他为征行千户,赐金符及衣带鞍马。在攻樊城的战斗中,贲亨冒着雨—般的流失,身先士卒登上城墙,攻破樊城。十一年,修建东、西正阳城。三月,在淮上打败宋国夏贵军。十二年正月,随大军攻镇江时,与宋将孙虎臣、张世杰大战于焦山,杀敌甚众。十三年(1276年),南宋灭亡,贲亨因功升宣武将军。     至元十四年,贲亨被授予虎符、怀远大将军、处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尚未动身赴任恰逢澉浦地方反元,行省命他为招讨使,率兵平定反抗。不久,处州青田县季文龙、章焱等,杀赵知府反叛元朝,同时七县俱反,季文龙自命为两浙安抚使,占据处州天庆观。赵贲亨率军围攻,大战于下河门,季文龙军大败,弃城突围而走。章焱又率二万兵卒来攻,陈兵于恶溪之南。赵贲亨一面分兵把守各处,一面自率精兵出战,嘱咐万户忽都台接应。战斗十分惨烈,从巳时一直进行到亥时,叛军才退,季文龙溺死。忽都台认为处州在群山之中,难于坚守,且处州人降叛无常,要把他们杀尽,贲亨制止道:“我们受命来管理此郡,反叛者固可杀,而良民是无罪的。”忽都台不听,纵使将士掳掠子女金帛。赵贲亨将为首者逮捕施以杖刑,所掠的一切归还原主,州民因此对他心悦诚服。    十五年(1278年),龙泉县张三八集众二万人,杀庆元县达鲁花赤也速台儿及其全家。赵贲亨就率骑兵五百人去讨伐,与叛军将领郑先锋、陈寿山所部三千余人战于浮云乡,斩道三百余级。赵贲亨趁胜追击,叛军三战三败。其后,衢州陈千二聚众二万人,遂昌叶丙六亦聚三千人,抗击元军,均为贲亨所平息,前后斩杀三千余人。十七年,改任处州路管军万户。二十二年(1285年),回到冠氏县而卒,终年五十七岁。    赵声(1881-1911),原名毓声,宇伯先,号百先,自号雄愁子。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今镇江)大港镇人。光绪七年二月十七日(1881年3月16日)出生。父赵蓉是当地著名秀才;赵声从小随父读经习武,聪慧异常,又很发奋,所以八岁能文,十三四岁,即颇善书法。稍长,身材魁梧,臂力过人,爱打抱不平,曾因入狱救人,得乡亲们称为“豪侠少年”。甲午战败,清政府丧权辱国,激发了他的爱国思想。十七岁考中秀才时,亲友来贺,他不以为然地说:“大丈夫当为国宣力,区区一秀才,何足言?”    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七日(1901年2月25日),因母丧后家计艰难,赵声离家出走,至南京候补知县沈韵锵处教家馆。时值义和团运动失败,激发了他学习武备的决心,三个月后辞馆,以第一名考入江南水师学堂。他读书用功,才学出众,深受同学爱戴。学生们为了改革学堂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推选赵声为代表,向当局进行交涉。他因敢于直言,为学堂监督所不容,被迫退学高校,寄居于猫儿山僧寺,闭户读书。寺旁为江南陆师学堂,一次他代莱生作文,得到该校监督俞明震的赏识,被破格吸收他在陆师学堂学习,赵刻苦自励,认真钻研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学习军事技术,曾对同学说:“我辈今日痛瘁求学,岂为官禄富厚来耶?乃预备他日手拯神州,出之茫茫巨浸中,使复见青天白日耳!”听者无不感动。    赵声在路经天津时,得知新军将在保定举行秋操,认为这是个学习军事、结交同志的好机会,于是急返保定,设法在某镇谋得一个队官的职务。两个月的秋操,使他积累了不少军事知识和经验。南下后,他到南京人督练公所任参谋官,由于筹划多中肯綮,为当道所器重,遣赴北洋,考察军政。事毕之后,被委派到江阴教练新军。在那里,他结识了道员郭人漳。后郭调广西任巡防营统领,赵随同前往,任管带,时常向士兵宣传革命,结合太平天国的历史故事,激励士兵反清意志,任职年余,深受部下拥戴。南京招募新兵,应者寥寥,赵声遵友人约,回故乡征兵,有志青年追随赵声应征者极为踊跃。回南京后,任陆军第九镇十七协三十三标二营管带,不久升为标统,柏文蔚、倪映典、熊成基等革命青年均因得越引荐而进入九镇。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编者后记该书旨在整理中华姓氏文明,疏通各姓氏之来龙去脉,为广大读者和姓氏文化研究者提供一套史料考订详实、文献资料丰富的通史。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整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精神的凝聚以及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    本书是一部插图本通史性著作,收录了大量精美插图,涉及该姓祖先、人物、郡望、文物、文献、名胜、遗迹等相关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个别插图与正文文字并非一一对应,故名为“插图本”,不叫“图说”。请读者察之。    本书主体部分之文字由徐玉清完成,插图及图注、文献、人物谱三部分内容由华言实增补。著者和华言实将各自承担相关部分之文责。文献部分主要取材于中华书局之《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之《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人物谱部分主要取材于上海辞书出版社之《中国人名大辞典》,书中所采用的地图均来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等著作,在此一并致谢。    该书之编撰有相当难度,错讹和不当之处肯定会存在,资料方面的不齐备更是在所难免。希望有兴趣的读者朋友能提供相关资料,以利于下一步修订再版。    丛书已出版的第一辑13种,、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回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使我们对计划中的“百卷本”的最后圆成,更加充满信心。欢迎有志于姓氏文化研究的作者惠赐大作,共襄盛举。    联系地址:北京西城区德外五路通街19号院2号楼东方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电话:010-82033007  传真:82033008  邮编:100011    编  者    2002年2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凤的传人第二章 以国为姓第三章 一个多民族的大家族第四章 涿郡赵氏得天下第五章 元、明、清的赵姓子孙第六章 赵姓宗族文化第七章 中华赵姓分布概况第八章 家谱文献第九章 赵姓人物谱编者后记

编辑推荐

《中华姓氏通史:赵姓》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中华姓氏通史丛书”中的赵姓。讲述了赵姓的起源、发展、分布地区、宗族文化、著名代表人物、家谱等。全书寻根问底、认祖为宗,细说着赵姓通史的来龙去脉。全书解说详细,史料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书对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变化与发展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读者定能从中受益。

图书封面


 中华姓氏通史·赵姓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原来俺们是凤的传人。。。。。。= =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