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1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1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030240835
页数:325页

章节摘录

插图:综合研究嵩山文化甲天下周昆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摘要嵩山处中国五岳之中区,故又称中岳。嵩山奥,为何奥?嵩山文化内涵丰富使然。嵩山是古陆块之一,有3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以其年代古老、地层连续和构造典型著称。龙山文化中晚期嵩山地区在我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显著。嵩山的王城岗遗址及其周边为夏代建国源起的地方。嵩山居中国宗教、书院、天文文化之巅。嵩山古建筑文化以其历史久远、规模宏大、类型繁多和工艺精湛著称于世。嵩山及其周边是华夏文明奠基之区。嵩山地区是自然史与社会史互动的典范。嵩山在华夏文明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关键词嵩山嵩山文化五岳胜景各具特色,有所谓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之说。清乾隆皇帝游嵩山曾赋诗云:“自古山川秀,太少无穷奥。”嵩山何以奥?嵩山之名就有奥之韵。嵩山又名崇山,嵩即崇,崇本意为高,同时还有敬重之意。这就是说嵩山不仅高且令人崇敬,何以如此?嵩山文化内涵丰富使然。地球宠儿嵩山是我国古陆块之一。在约30亿年之前,由于地球深部能量的释放,催生了地球新的活力。地球的地幔层以其灼热的岩浆冲破坚硬的地壳喷涌而出,遇地球表层的海水而凝固,遂冒出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形成陆核或小陆块,从而诞生了最初的嵩山。嵩山以及其他古陆的出现,宣示了地球成陆时代的来临。。为了探求嵩山形成的奥秘,地质工作者首先要测算它的“八字”,也就是问其年龄,方法不外乎从嵩山最古老岩石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史来推算。这是一个艰难的差事,几经周折,难以遂意。1988年,由中、德科学家合作,取嵩山中太古代酸性火山岩的锆石,测得其年龄为约30亿年。这也就是前述于30亿年前地球开始孕育成陆的缘故。实际上,就世界范围而言,地球成陆的起始时间可追溯到40亿年前。人们考虑到嵩山陆核或小陆块形成有一个过程,应比所测年龄要老一些,故加上5亿年的推断量,所以,说嵩山的年龄30亿年和35亿年,均属于科学的说法,不过前者乃实测年龄,后者乃推断年龄。嵩山既如此古老,自然理当受人尊敬。

前言

《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昆叔先生等主编的。周昆叔先生是我国环境考古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多年以来,我从他和他的论著获益殊多,尤其是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实施期间,得到他不少帮助,是我不能忘记的。近年周昆叔先生着重研究山、水、土、生物、气候等古环境因素与人类文化形成演进的互动关系,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嵩山文化圈”的概念,推动了环境考古理论的发展,极有创新意义,已获致学术界的重视。现在这本《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一辑,集合多学科的学者专家,首先对嵩山文化圈进行综合研究描述,继之自地质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对这一崭新概念做出系统的表述阐发,确实是富于学术新意的好书,值得向读者推荐。关于嵩山文化圈这一概念的意义,不妨从学术史的角度做一番考察。大家知道,现代意义的考古学在进化论思想影响下,于19世纪早期产生于欧洲,19世纪末传人中国,随后导致中国古史研究方法论上的重大变革。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重要的考古工作多数集中在中原地带,这是受当时历史具体条件的局限,也同传统的中原中心论观点有关。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30年间,全国考古事业迅速铺开,从而使大家认识到中华文明是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强调了文明的多源性和多线性,学者的眼光更多地投向中原以外的地区。然而文明的发展在地区上从来是不平衡的,中华文明的多源、多线,并不意味着要否定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地区曾起有其他地方不能比拟的作用。应当承认,在中华文明萌芽形成的时期,学者们非常关注的所谓跨进文明门槛以及早期发展的那个历史段落,中原地区的作用是不需要忽视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后来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等,把研究重心置于中原地区,正是有鉴于此。司马迁《史记》的一段名言,我多次引用过:“昔天唐人(尧)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读到这里,我们要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在这里发祥和光大?周昆叔等先生论述的嵩山文化圈,正是在解答这一意义重大的问题。嵩山是中原地区的核心,东为太室,西为少室,广袤4000平方公里,“以其山体大小适中,中低山丛布,山中夹有较广的低丘与盆地,水网发达,黄土台地广布,利于人类生存。……在全新世中期,即距今8000~3000年间,裴李岗、仰韶、龙山和夏商周时期属亚热带,年平均气温较今高约2℃,年平均降水量较今高约200毫米,水、热、生物等资源丰富,能较好满足人类需要”,因而成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

内容概要

《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周昆叔先生等主编的。周昆叔先生是我国环境考古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近年周昆叔先生着重研究山、水、土、生物、气候等古环境因素与人类文化形成演进的互动关系,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嵩山文化圈”的概念,推动了环境考古理论的发展,极有创新意义,已获致学术界的重视。

书籍目录


嵩山文化研究——我们的责任(代序二)
嵩山峻极文昌远中华文明日月新(代序三)
综合研究
嵩山文化甲天下
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
地层·环境·嵩山文化圈
再论嵩山文化圈
轩辕黄帝与嵩山——中华民族之根与华夏之中的地域与文化的结合
嵩山文化之我见
嵩山历史地理若干问题探论
嵩山文化圈初论
河洛文化研究综述
环境考古·嵩山文化圈研究·文化产业
试论大洪山文化圈
文物考古研究
灵井旧石器遗址研究新进展
嵩山文化圈在早期中国文化圈中的历史地位
简论嵩山地区的夏文化考古研究
夏早期都邑“阳城”与“阳翟”探索
论二里头文化的发生——嵩山文化圈文明形成过程解读
关于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分布规律的认识
寨根裴李岗文化初步研究
再论新砦陶器盖纹饰的复原问题
具茨山岩刻古文化等考查纪要
嵩山石刻文化
从文物保护单位及其文化特色看嵩山文化圈
地质地理研究
裴李岗文化农业物质基础——褐红色古土壤
洛阳盆地平原区全新世地貌环境演变
嵩山北部伊洛盆地古河道遥感考古研究
双洎河流域数字环境考古实践
地形图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豫西山区中的应用
河南省原阳县及附近历史地理初探
史学研究
郑州历史文化遗产述论
中岳嵩山帝王祭祀封禅文化及特征
相关研究
“豫”之新解
跋中原地区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1辑)》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1辑)》是近20年来对中原文化核心区嵩山和周边地区古文化、古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第一辑辑录了31篇论文,分为综合研究、文物考古研究、地质地理研究、史学研究、相关研究5部分,在环境与人、环境与文化的关系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嵩山文化圈”的科学概念,阐释了以嵩山为中心形成的中原古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中所起的主源与核心作用。
《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1辑)》适合考古、古文化、地质地理、环境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第1辑)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写的有深度!应该多了解我们的祖根文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