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街子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云南街子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101077155
作者:张家荣 编
页数:204页

内容概要

张家荣
  1972年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1997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律系,同年入伍,现转业,居湛江。近十年来,利用休假时间在云南匆匆“旅游”了一遍,并试图以图文的形式记录正在逐渐失去的故乡,以及依附在上面的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本书中的“街子”,正是这些“过去”生活的现实“风景”。主要作品有散文随笔集《农耕年代》(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图文科普读物《植物的策略:诗意传承》《植物的策略:智慧生存》(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

书籍目录

上卷 ——形成 因为有了街子,大地披上了彩衣,大山有了灵动,人们有了向往。 ——街期 街子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一般都错落有致,这也是人们生存选择的结果。 ——交易 街子上依然存在着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依然存在着特别的商品计量方式。 ——贷币 这些泛着白光、有着两个小孔的贝币,令我无限遐想,它们是货币的“活化石”。 ——味道 从吃这个意义上说,街于是一种向往。尤其是童年的向往。 ——烟市 一口烟称为一折,“折”宇用得好,一口烟一折戏。 ——酒市  在层层叠叠的大山里面,喝酒是一种表达,或者说是一种试图的表达。 ——糖市汀 如果说咸味是生命的底色,那么甜味则是生命的花朵。 ——茶市订 人生苦矣,再喝一杯苦茶又何妨。 ——禽畜市打 这是街子上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斑斓的。 ——服饰 在民族前进的征途中,人们选择自己的颜色凸显自己,哪怕是在大山面前。  . ——娱乐  它们是生活中快乐而健康的成分。是精神功能的外在体现。 ——刀具 它们是因为实际需要而存在,不是收藏品,也不是感慨的记忆。 ……下卷后记

编辑推荐

  街子上有美味,有各式各样的糖,这些都是吸引我们的地方,街子上还有好玩的,当我们睁着惊奇的眼睛走向山那边那个奇怪的街子时,她总是如此地新奇,令人着迷。

作者简介

集市(街子)文化是传统经济文化的重要内容,留存到现在也算是活的历史了。作者花近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旅行式考察,并用照相机记录了云南鲜活的集市文化,展现了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与魅力。这样做,只是因为作者喜欢街子,怀着一份对街子真诚的爱。阅读本书,读者能在流畅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中感受云南多民族聚居地集市文化的个性。

图书封面


 云南街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 如果说咸味是生命的底色,那么甜味则是生命的花朵”,《云南街子》里这说的是糖市,在我看来,徘徊在传统集市边缘的云南街子也有这两种味道。对于生活在街市里的当地居民来说,熙攘富足的街天带来许多生活必须品,谓之生命底色的咸味,而生命花朵的甜味,从孩童在街市上吃到的第一块糖便已开始。后来,这甜味可能是将采摘的山野花朵拿到街市上换来的一本书或一碗米线,可能是鼓起勇气跟邻村姑娘相约一起去赶街,可能是终于决定买下动了很久心思的那件衣裳,也可能是遇到了好多年没见面的儿时邻居。云南街市给我的甜味,最浓烈在沙溪寺登街。那味道里,也有一块香甜的米花糖。一个人在沙溪的日子,坐在四方街的长石凳上晒太阳便能消磨半日光景,或者到古戏台边上的布鞋店看老板娘做绣花布鞋,跟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顺便挑两双布鞋。寺登街曾经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茶叶、马匹和盐的市集,从前这里每三日一个街天,热闹非凡,如今当年的戏台和兴教寺前的四方街已成保护文物,零星的几家店铺不过是客栈、咖啡馆以及这间布鞋店。我不禁唏嘘。这天我的背包里已有十双绣花布鞋,正在缝纫机上忙活的老板娘抬起头说,明天街上有集,你不去看看。第二日便起了个早。原来寺登街的集市依然在,只是肯定不会还在四方街。刚一入集就看见路旁的两家凉粉摊,簇拥着比平时多几倍的人,挤进去吃了一碗豌豆凉粉,意犹未尽又惦记着集市里别的美食。想着平日这两家摊也在这里,但若来得晚,豌豆凉粉、卷粉或抓抓粉什么也吃不到,老板会推荐来一份烤饵块尝尝。我爱吃豌豆凉粉甚过饵块,也不喜一半豌豆粉一半卷粉的吃法,于是学了边上的当地女子,请老板切了一块放入塑料袋,另装了袋辣椒酱油醋和蒜水调料,拎着往集市深处去。摩肩擦踵的人群,里外三层的摊位把整个街道占据得密不透风,街道两旁的各个店铺也敞开着大门,摆设得比平时更为丰富多姿,烟、酒、糖、茶、蔬菜、水果、药材、禽畜、服饰、乐器、刀具,让人眼花缭乱。什么都还没买,单单这集市的架势就让我新鲜和欣喜,寻思那十双布鞋没有白买。走过这临街而设的露天集市,走过搭盖着顶棚的水果市场和蔬菜市场,街上的人渐渐少了,犹豫着是否要去更远的马市看看,布鞋店的老板娘说过,最远的市场是茶马古道以来就有的马市,现今搬到那里。可也许那里并不适合我。迎面而来的一位年轻女子吸引了我。高挑的身材,秀美的脸庞,穿着的不知是哪一民族的服装,背着一个小背篓。我立刻打定主意不去看那买卖马儿的市场,要跟在这姑娘后面跟她一起去赶街。姑娘和同伴走走停停,不时停下打量她们中意的东西,谈妥了价钱就买下放进身后的背篓。我先跟着她们拐到了路口里边的一个摊位,卖的是各式儿童绣花布鞋,精美可人爱不释手。她们没买,看样子两人都还待字闺中,大概跟我一样迷恋绣花布鞋。我又跟着她们去了卖米花糖的摊子。炒好的米花用植物染得鲜艳好看,熬好了糖,拌在一起,用模子压,之后就成为块状的米花糖。“如果我们的童年没有米花糖,那么生活肯定是缺了一味”,于是又买几块米花糖回忆童年的甜味。接下来我们去了水果市场,两个女子比较了相邻两家的成色,挑了一袋桔子,仍然放进背篓。高挑女子身后的背篓好似一个百宝囊,装满赶街的收获,那背篓跟她身着的鲜艳民族服装,是这日流淌的市集里让我难以忘怀的甜味。因着《云南街子》,我想起十多年前在丽江四方街上的铜器铺子,大理古城集市里成筐泡茶的陶罐,潞江坝的露水街上喝到的果酒。同时我开始向往另外一些街子,弥渡的彝族集市,会泽的街天,砚山的菌市以及永宁街子上的普米族服饰。无论它们如今是否依然,始终留下难以消逝的甜味。
  •     如果不是一个失眠的夜,恐怕这书不会这么早开读,更不会一气儿读完.11年1月份才上市的新书,按惯例是要在家先醒醒的.好书一本.首先封面就好看,打开来,娓娓道来,或者说絮絮叨叨,不是职业写手的书就是这样会显得笔碎,不过我很喜欢,因为从情感到细节都相应真实.看着看着,作者就会悠悠冒出一句,猜想那是个平日里会稍显落拓的人儿吧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内容稍微粗略了些
  •     1、对云贵边地的爱有多少来自对于万花筒变幻不定的集市?;2、03~10年云南市集的松散考察;3、几年前未果的越北沙巴连成梦幻的环线,找个冬天走起来。
  •     正在消失的传统集市,有点意思
  •     一本好书,图片也比例清晰,是一本在当当书库的磨炼的时间不长的好书,幸好没磨得时间太长!
  •     让时间回到2006年之前。
  •     每个在乡下长大的人,都会有一份关于街子的回忆。看完这本书,也促使我写了一篇记忆中的乡街子
  •     光看看图,好想告诉他,昭通的老街已经“焕然一新”了。茶馆也还不知道有没有继续存在……
  •     选的云南街子这个点很好
  •     质朴的彩云之南,从街子上的各种可以感受他们的生活。不知道现在是否 还有保留没有。
  •     简单科普了
  •     图比文好看
  •     云南的街子,总让我想起老家的集市,这或许是云贵川三地独特的地域特征所致。虽然没有那么花团锦簇,但生活中所烘显出的那份浓浓记忆都是一样。
  •     对比书本身来说,还是有点贵
  •     我很喜欢,因为很熟悉。这些慢慢失去的东西,这个破败无趣的国家,难得有人来记录这个。
  •     只印了5000本的书,估计是在满足作者自己的出书梦想吧,不建议买,看看国家地理比这个好很多倍
  •     文笔不敢恭维,但胜在内容有物,照片也极为写实。读罢很想去云南赶街(gai)子,或者回老家去赶集。
  •     下午匆匆在图书馆借的,没有料想到同一般的游记不一样,第一次很认真的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了作者朴实的文字,我很惭愧曾经认为中国很多民族的东西没有传承下来,甚至由此觉得日本很多东西做的很好,我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这正是一种传承,我们被裹挟着往前走,中国在这六十年发展得太快了。字数有限
  •     真不错 什么都有,图文并茂 可惜啊,现在的云南还是不是书里这样呢。。
  •     废话少,都是干货。文字朴实本分,不做作。能长见识。
  •     麦秋书店读,做了些笔记,不知等到去的时候,还有无
  •     摄影功底不咋的。真是谁都可以出书…
  •     非常喜欢农村的赶集。那是城市生活中任何高档超市不能比的。本书的作者一定是非常有生活观的人,至少有一双热爱生活的明亮眼睛。书很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