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圈”小村到地球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从“羊圈”小村到地球村

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540938154
作者:魏明德
页数:320页

前言

  2002年7月3日早上11点,格布阿嘎勒勒去世了,他享年87岁。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性情很温和,过去总喜欢和邻居们喝上两杯。他是1979年来到“羊圈”的,在木工厂工作了20年,工厂就在步行约五十分钟的白乌镇上。他的太太一年后也走了。家里的五个小孩中有三个女孩早年夭折。他生前与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白乌镇党委副书记。  成为“祖先” 院子里,阿嘎勒勒以胎儿般的姿势被放置在圆木架上。下方放着一盆浸泡松果的酒——作为消毒之用。约半数的诺苏老人包着头巾,并将头巾末端卷成尖形。小孩和妇女用松树枝一边在遗体上方挥动,一边唱着简短的悲歌,他们挥舞着削尖的芦竹来驱走闲荡的妖魔鬼怪。这时左邻右合也来了,他们直接穿过干土外墙,聚集在门坎边。即使有人正偷偷地拭泪,整个气氛也还算是放松、宁静的。以阿嘎勒勒的年纪来说,已经算是过了丰富的一生,可以说他是美满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人们为出殡选了一个吉日,就是7月8 日下午,所有的家族成员都将参加仪式。隔天便在山上举行火葬仪式,之后会将火化后的骨头放置在隐密的竹林或山洞中,若还有空位,或许能和家族中其他已过世的成员放在一起。在他小儿子的家中,将有一段时间悬挂着竹灵——一个象征先人的小竹片。  一直到出殡之前,人们都聚集在门厅,一旁放着几瓶啤酒和白酒,持续地唱着悲歌,有时家族中会有两位男性成员出来进行一段表演及吟唱,火葬开始时还有祈祷文诵经仪式,为逝者指引前往祖界(祖先乐土)的道路。一般说来,最重大的仪式其实是在逝者过世后的若干年后才举行,但阿嘎勒勒去世前就已经是“祖先”了。1996年,在一个重要的典礼上,他家族中有13位已去世的成员完成了这个最终阶段——当时他还活在人世,但在他的同意之下,也进入了这个行列。一位80岁长者的愿望应该予以达成,不过成为“祖先”后有些规矩是必须遵守的,如严禁食用所有雌性动物的肉。总而言之,尽管今天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已故的人,但当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视为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了。像这样生前就已经被封为“祖先”的长者,一般人都认定他们不久后即将离世,但阿嘎勒勒仍多活了六年。  观察及参与 7月4日晚上,我是在李星星的陪同下拜访丧家的。李星星是个汉人,在成都当研究员,三十多年来走遍了四川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他19岁时,正值 “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被分配下乡到距离羊圈,也就是本书所提及的小村庄不远处。从那时开始,他对这里的居民及山水便有了一份感情。李星星和我对羊圈这个地方并不只是好奇或仅仅是因为做研究之需,我们与凉山本地的学者马尔子和来自美国的人类学家郝瑞(stevan Harrell),共同参与了村里一所小学的设立。我们几个人之间既是朋友,又是研究学者,同时也是地方发展的推动者,这种多重的身份对科学研究的客观性要求来说,更需要把握好一种适度的公允。  同时正是这种多重性身份促使我写作本书。首先想谈谈这个小村庄、这里的居民和他们的历史。其次要思考我本人和不少外来志愿者在这个小村试行的关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计划将如何推动?会有什么影响?最后想谈谈诺苏人,这个有200万人口、居住在四川西南端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支系。当然,即便我对诺苏宗教仪式的资料搜集和研究迄今已有10年,但我的这本书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尚谈不上是一部研究民族学的专业性著作。从根本上说,本书只是从采访和观察的角度去叙述一个诺苏小村的人们的基本生活、精神寄托和内心期望。并以此触动读者的情感和心灵;或者说,通过我的叙述,人们可能会真正理解我们这些志愿者在这个诺苏小村所进行的教育、卫生和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价值和意义,虽然我们的整个援助性计划在许多方面尚未全面实施。  在我初次接触这个生存在中国内地的少数民族之后,并没有即刻投入相应的社会活动。一开始是将重心放在诺苏人的身份认同上,特别是透过宗教仪式的认同,以及那套由祭司(诺苏语称为毕摩)所使用与传承的独特文字和当地丰富的信仰及习俗。于是我钻进了宗教民族学的领域,试着去了解诺苏朋友们是如何保存着他们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我和几位诺苏朋友一起研究和编辑仪式经文,我本人也试着以西方学术界的观点探讨这些宗教仪式。  然而这些对我来说还不够。最后我与我最好的朋友——马尔子(关于这个人,我之后会谈及)进行了一项计划。我最初的想法是打算协助建立一所诺苏戒毒中心。我的想法得到马尔子的大力支持,他同时建议我试行另一项较有可能实现的计划——筹办一所学校。不管如何,就是这份想参与地方人道发展的欲望让我义无反顾地投入这项颇有难度的事业,至于其他朋友则或是出于信仰,或是有其他考虑(尽管动机是多元的),但都无偿地参与到该项计划中来了。总而言之,从2000年开始,我和郝瑞,以及朋友兼同事的杜乐仁(Jacques Duraud),还有其他参与者,每年夏天都带领来自中国台湾,以及法国、美国等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到羊圈小村来实施该计划。  每一个人都依照天主所赐的能力行事……如果我们能自始至终、心存善念地认真对待所遇到的这群人,关心他们的住房、食物、教育、医疗、社区发展……我想这种态度更能尊重福音所带来的精神。至于有些人或许对人类完整发展的课题有着强烈兴趣,这也让他们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有更多发言和见证的机会;也就是说,在这方面去努力的人,或许将能藉此开启一条自由的道路,让他们有权利来响应神所予以每个人的机会,不管这机会以何种形式来呈现…… 这就是在那天晚上,当我看着阿嘎勒勒的遗体时,心里面产生的一些神启性想法。也就在那天晚上,我强烈地感觉到写作本书的迫切性。也许有人会说:“这本书讲的就是你的想法吧?”其实我能做的,就是编辑整理我所收集的材料,去描述一个诺苏小村庄真实情状。人们阅读这本书,就当是听一听一位画家(或者摄影师)的看法吧——仅仅以他自身所看到的来描绘,不过是围绕在他身旁真实世界中的一景罢了! 资料来源 本书资料的来源取决于我与凉山及羊圈小村的关系。主要资料来自于几年来与村民间的交谈。我首先从年轻人人手,因为这些人会说普通话和四川话,他们总是陪着我到田野间和一些人家中访问;另外就是通过与一些孩童、各个年龄层、各户人家的谈话,并将内容经过反复确认。这些对话一开始或许只是朋友间的闲聊,或是聊关于学校筹办工作的推动,或是聊关于村子的未来等等。然后再将这些交谈分类整理。在交谈中,我事先设定的问话通常是:村里家支的分类情形、房屋的建筑方式、三个世代以来的婚姻结构、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间村里移民情况等等。另外,收获最多的是,藉由参与一些大大小小的宗教仪式,我深切感受到了村民们置身于中的内心真实情状。  大部分的访谈都是在2000年到2003年夏天完成的。另外,我于1995年到 1998年间,在凉山其他地方,如美姑、越西也做了一些访谈,本书中亦有描述。不可否认这种实地走访的调查研究或许不够完整,多一点文献性资料准备也许能让内容更详尽、分析更深人,但这仍旧不影响我写作此书的决心,因为至少我很确定所有的调查研究所具有的真实性。有不少朋友陪着我实地采访,给予我很多帮助,并谈出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我将在附在书后的 “感谢”中表达我的谢意。  羊圈的村民们相当信任我,给了我真诚的友谊,同时也奉献出时间让我更多地了解关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历史。村民们早就知道我将出一本有关他们的书,这件事对有些人来说虽然有点抽象,但他们还是很高兴。有时我有些迟疑,不知在书中是否该用如此直接的方式来谈论他们或是其中的某些人,在接受一些建议后,我感到似乎也只能这样做。不过从一些比较详尽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我内心深处对他们的尊重及敬仰之情。其中有一两个较敏感的事例,我在写出之前也征得了当事人的同意;相反,对于村里的某些人、某些事,我会尽量避免去提起,即使这些人在某些事情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其实,关键只在于去完整地描述羊圈这个小地方罢了!无论这本书所呈现的方式为何,它绝不是一本小说。这本书在内容方面或许有些遗漏,但不会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东西。  本书的写作参考了马尔子和郝瑞的不少著作,这些著作在凉山甚至盐源地区,都是相当珍贵的文字资料。其他的著作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将在脚注处标明。之所以说马尔子和郝瑞的文章对我而言较为珍贵,是因为在他们的写作过程中,我也有幸在一旁参与他们的讨论及研究。同时我也参考了一些官方资料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中心的文献,彝族、汉族和一些国外研究学者的论文、编年史(例如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编年史材料),还有一些理论及比较人类学方面的著作,都是本书的参考来源。  必须承认的是,本书或许缺乏一些比较性研究的结论或意见。有时我在描述某件事时不禁自问,研究这样一个小区域时,到底要如何拿捏才不失其确切性?而种族学家是如何诠释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如何才能理清彝族、汉族和藏族之间的历史渊源?我非常谨慎地对待这些问题,在尚未找到有力论据之前,我宁可先将问题搁置一旁。事实上,有些事对我来说还是个谜。  或许我会说本书比较起来更像是一个专题性论文,希望将来在其他人的协助下能将研究范围扩大。但在此之前,我始终认为,羊圈村的村民们是非常值得大家去了解、尊敬和喜爱的。 

内容概要

魏明德博士(Dr.Benoit Vermander)
法国学者、诗人、画家。 1960年5月生於北非。 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硕士,法国政治大学哲学博士。 先后担任欧洲议会和法国Midi-Pyrenees省的高级顾问。 现任利氏学社主任,《人籁论辨月刊》与“e人籁网站”(erenlal.tom)总编辑。研究员、评论者,同时也是艺术创作者。 主要从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多次在美国耶鲁大学、法国政治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中国台湾辅仁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讲学。 精通中、英、法三国语言,在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感悟。担任《利氏法汉辞典》编辑委员,其组织编纂完成的《利氏汉法大辞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汉语一欧语辞典。 在政治学、人类学、哲学等学术领域皆有建树,先后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中国出版了极为丰富的有关“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主要有《暴力与政治》、《冲突与和解》、《全球化与中国》、《新轴心时代》等。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有《天路历程——笨笃、李金远作品选》、《笨笃图解创世纪》、《夜搏》、《游牧记忆》等诗画集问世。

书籍目录

行前叮咛
前言
进入“羊圈”
第一章 凉山之路
第二章 中国人、彝族人和诺苏人
第三章 移民与定居
第四章 家支、等级与家庭
物质文明
第五章 土地与劳动
第六章 住家与火
第七章 新娘的悲歌
第八章 周边地带
一代一代的故事
第九章 轻松学诺苏方言
第十章 起源说
第十一章 故事、传奇与神话
第十二章 鬼魂与神迹:诺苏的宗教
第十三章 诺苏宗教的未来
第十四章 美姑—围城
死亡与复活
第十五章 病痛缠身
第十六章 灵魂的三条道路
第十七章 “羊圈”里的小学生
第十八章 失去羊的“羊圈”
感谢

编辑推荐

  羊圈村坐落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群山中,位于四川省西南端,与云南省接壤。羊圈村的居民以他们的语言自称为“诺苏人”。刚刚发生的汶川地震,羊圈村由于相距较远,得以安然无恙。 到达羊圈村颇费周折。由凉山州的首府西昌向西南去,越过磨盘山和小高山到达盐源县,在盐源县以西30多公里的起伏的坡地上,可以看到只有一条狭窄街道的白乌镇,从白乌镇出发,在种着玉米、土豆和荞麦的田地间步行8公里,方才能到这个坡地与沟壑中由干土墙围起来的村庄——羊圈村。 本书从采访和观察的角度去叙述一个诺苏小村的人们的基本生活、精神寄托和内心期望。并以此触动读者的情感和心灵;通过作者的叙述,人们可能会真正理解那些志愿者在这个诺苏小村所进行的教育、卫生和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从羊圈小村到地球村:凉山彝族的生活与传说》主要内容:法国学者魏明德博士(Dr.Benoit Vermander)多年从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他从20世纪90年代即深入到中国西南部的一个被叫做“羊圈”的小村进行社会学和人类学方面的田野考察,是“羊圈援助计划”最初的发起者和积极参与者之一。《从“羊圈”小村到地球村——凉山彝族的生活与传说》主要依据他多年来在“羊圈”小村与凉山其他彝族村落的田野考察、家庭访谈以及他对这些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撰写而成。书中一些记述和看法或许不够完整,但许多口述材料的原初记述,仍有着相当的史料与人文价值。此次出版,除对书中个别翻译文字进行了梳理之外,尽量保留了法文原作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图书封面


 从“羊圈”小村到地球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魏老师自己都说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学术著作。这本书从去年到手,到今天才读完,大概真的是一种缘分。相似经历的回响,触动很大。大概未做田野之前这书我是真的看不出意思来,一群他者的生活、历史和我有什么关系?试过田野后才能理解,为什么要记录,哪怕做不出学术性很强的作品。魏老师是以志愿者身份进入田野的,马尔子是他们的”线人“在长达数年的调查中,其实并没有严格来说很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也是魏老师自己训练我的时候一种”随意“的态度。他告诉我,要把自己看见的一切记录下来。看完他的书我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目的性很强,无疑于早就把自己置入一种偏见之下。那么所能看见的东西,会非常有限。魏老师的作品中与宗教相关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特别多,只能说是书中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展现了羊圈作为一个小群体的历史记忆。他们当下的生活变迁和可能中的未来的全部。真正的学术总在学术之外。所以这本书才能给我带来真正的感动,这是看一本”学术性“著作无法带来的。
  •     严格的说,魏明德并不是人类学家,他更多的是道学家,艺术家的身份与头衔,但是这本书是他与Stevan Harrell一道在凉山地区开展让彝族孩子们走进课堂,走向外面的世界的一个回顾。他并不掩饰他的困惑,在书中他也问自己也问读者,到底这样给当地孩子们带来外面的信息是好还是坏?到底这样做是否能让那些孩子们改变自身的命运以及环境?他们所建的小学已经教出第一批学生升入中学了,那些孩子们如今又怎样了?种种疑问在书中浮现,但答案或许不是书中能找到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尚ior @髙小糕 @yl_Eillain 我现在正在读这本书,推荐一下
  •     老师去年送给我的书藏到现在才看完算不算罪过。。相似经历的回响,触动很大。大概未做田野之前这书我是真的看不出意思来,一群他者的生活、历史和我有什么关系?试过田野后才能理解,为什么要记录,哪怕做不出学术性很强的作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