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普及性英语学习 >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研究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118070040
作者:宋宏
页数:268页

章节摘录

  语言学和心理学、认知科学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动态选择过程,是语法、语义、语用和认知因素相互制约的结果。回指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既受到语言内部机制和外部语境因素的双重制约,也受到言语交际对象的认知主体意识以及社会文化规约的影响。单纯从任何一个角度进行的研究都不全面、不完善,无法充分解释自然话语中的复杂的回指现象,也无法真正揭示回指使用的完整机制。  二、理论整合的初步构想  在自然话语中,回指的编码形式是复杂多变的,涉及词汇性名词短语、有定名词短语、人称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零形式,以及动词、副词、小句等多种形式。然而,语言的线性结构要求发话者必须在编码形式中进行选择,并且只能选择一种。发话者必须综合考量语言内部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各种语境因素和社会规约,自己的交际目的和受话者的认知可及度等各种因素,以此来选择形式、组织信息。反之,解码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选择过程。受话者必须对制约编码的各种因素进行筛选、对隐含信息和发话者的语用策略进行推理,才能正确地解读信息。因此,回指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交际双方彼此协商、彼此顺应、共同选择的互动过程。那么,在这个双向的动态过程中,这些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选择的顺序性、等级性?回指编码的形式和语篇的连贯性、信息的可释义性方面有何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全面、透彻地阐释回指现象,就必须把各种因素纳入一个合理的理论体系之中进行综合考量。

前言

  回指(anaphora),又称照应,不仅表现为语法上的替代关系或语义上的同指关系,还充当语篇的衔接手段,制约着语篇的连贯性,而且隐含着深层的认知机制和语用制约规则。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回指成为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逻辑学,以及计算语言学、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尽管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林林总总的理论、假说和模型,但由于研究目的不同,理论路径各异,各家之言往往偏执一说,互有抵触,导致迄今对于自然话语中各种复杂的回指现象仍缺乏全面、透彻的认识,甚至在回指的界定、范围、分类等一些基本问题上还争执不休。在自然语言处理程序中,回指选择的制约机制、歧义回指的消解、间接回指关系的确认等瓶颈问题始终难以突破。如何把这些理论的合理部分有效地整合在一个理论框架之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本研究从英语新闻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微观视角出发,研究语篇中的回指输入和输出问题。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相关的回指理论体系,重点对回指研究中几种主要理论模式进行了剖析和评述,为理论整合提供了基础;此外,对回指研究中存在严重分歧的概念界定、功能使用,以及人称代词在间接回指中的地位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以便澄清认识。  第二部分主要利用语料库对人称代词回指语和先行语在语篇中的分布状况进行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研究回指编码的形式选择和使用频率与句法结构、语篇距离、心理可及度、候选先行成分的竞争度和话题稳定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相关理论来探讨语篇回指的编码机制。

内容概要

宋宏,女,博士,副教授,英语语言学方向硕士导师。国际应用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语用学会会员、中国法律语言研究会会员、中国话语语言学会会员。1996年至今任教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2008年至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语篇回指研究”,课题编号09Y1C7400021)1项,主持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科研项目3项和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或主持其他省级、校级科研立项20余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及校级奖励多项。在《中国外语》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出版英语教辅书籍10余部。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语用学、话语分析及法律语言学。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回指研究的理论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既往研究的局限性
四、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第三节 本书结构
第一章 人称代词回指研究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概念界定的分歧和存疑
一、对reference的界定
二、对anaphora的界定
三、其他相关概念
第二节 回指的分类和功能
一、指称的分类
二、回指的分类
三、回指的功能
第三节 人称代词回指的语义解释模型
一、代词的意义特征
二、静态的语义观下的人称代词回指模型
三、动态的语义观下的人称代词回指模型
第四节 代词回指研究的理论路径
一、句法模式
二、语篇结构模式
三、语用模式
四、认知模式
五、关联一搭桥模式
第五节 本研究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
一、回指理论模式存在的问题
二、理论整合的初步构想
小结
第二章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常规分布模式
第一节 句法结构和回指分布的相关性
一、句法成分和回指分布的相关性
二、句法结构和回指分布的相关性
第二节 语篇距离对回指分布的影响
一、回指形式的线性距离分布特征
二、语篇距离
三、语篇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关系
四、距离理论的缺陷
第三节 竞争度对回指分布的影响
一、无干扰性候选先行成分
二、多项干扰性候选先行成分
三、无明示先行成分
第四节 稳定度对回指分布的影响
一、候选先行成分的语篇位置和回指分布的相关性
二、语段边界和回指分布的关系
第五节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常规分布模式
小结
第三章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非常规分布
第一节 句法结构上的非常规分布
第二节 语篇距离的非常规分布
一、名词回指用于短距离
二、代词回指用于长距离
第三节 语篇结构上的非常规分布
一、人称代词回指和后指的关系
二、人称代词回指和外指的关系
三、指称关系的全景视角
第四节 语篇中的人称代词间接回指
一、间接回指的类型和特征
二、人称代词间接回指的语篇地位
第五节 人称代词回指的社会语言变异
一、形态变异
二、语法变异
三、语用变异
小结
第四章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释义机制
第一节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常规解码模式
一、传统的SMASH模式及其缺陷
二、案例验证
第二节 语篇中的歧义回指
一、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歧义表现
二、句法歧义回指
三、语用歧义回指
第三节 歧义回指的解码机制
一、语法关系的制约
二、句法结构的制约
三、语义关系的制约
四、突显度的制约
五、关联度的制约
六、严格度的制约
第四节 人称代词间接回指的语篇转喻机制
一、语篇转喻对人称代词间接回指的解释力
二、人称代词间接回指的概念参照转喻模型
三、回指语篇转喻模型中的搭桥关联机制
小结
第五章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语用优选机制
第一节 优选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优选论的操作机制
二、优选论的制约条件
三、语用中的双向优选性
四、双向优选的语用原则
第二节 语篇回指的制约条件
一、语法一致性原则的制约
二、异指假定原则的制约
三、句法结构线性突显的制约
四、语篇信息突显的制约
第三节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优选顺应模式
……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研究》专题研究了英语新闻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的输入和输出问题。全书基于语料库和实证调查,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层面对第三人称代词回指关系在语篇层面的分布模式和释义过程进行解析,重点探讨了回指编码机制、歧义回指的释义机制、间接回指的语篇转喻机制等问题。在梳理相关理论体系、理清概念分歧的基础上,对当代最主要的几种回指理论模式的解释力进行了检验、整合,提出应以全景视角审视语篇中各种复杂多变的回指现象,在双向优选的处理程序中结合关联-顺应原则来设置语篇回指的评估机制。《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研究》尝试性地将高度形式化的优选理论框架与语言顺应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双向优选一顺应回指模式”,以期在语用优选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将形式化的精细研究和功能化的语用认知推导相结合,使这一模式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更强的解释力。

图书封面


 人称代词语篇回指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理论体系 常规分布于非常规分布 释义机制 语用优选机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