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艾略特》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 > 英语读物 > 乔治·艾略特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532745746
作者:[英] 罗斯玛丽·阿什顿
页数:86 页页

英国文坛上的一束野花-- 乔治·艾略特

看到Eliot,我想大多数人会跟我一样首先会想到T.S. ELIOT, 这位闻名世界的英国诗人。然而我们今天要谈到的这位姓氏为ELIOT的是一位维多利亚时期的才女,George Eliot. 这个充满男性化的笔名用意在其避免维多利亚时代对女作家的歧视。与她同时期的作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写了《简爱》,《呼啸山庄》的布朗特三姐妹。在众多维多利亚时期的才女中,George Eliot就像路边的野菊花,怒放得最决绝,最持久。“She is magnificently ugly -- deliciously hideous … in this vast ugliness resides a most powerful beauty which, in a very few minutes steals forth and charms the mind, so that you end as I ended, in falling in love with her.”我想Henry James 的这段对乔治艾略特的评论已经充分展现了她真正的魅力所在--- 她杰出的才智。就如Henry James所描述,George Eliot的相貌平庸,但她却与George Henry Lewes拥有过这世上最为幸福浪漫的爱情,虽然他们的这段感情不仅没有被社会认同,还让George Eliot背上了“道德败坏”的十字架。她与刘易斯共同度过了25年的有时无名的夫妻生活。 在道德意识极强的时代 -- 维多利亚时期,George Eliot 的如此举动是多么勇敢。她不仅有过人的胆识,她还具有杰出的才智。就像她半自传式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里的女主人公麦琪(Maggie Tulliver)般,George Eliot 天资聪慧,她通晓多国语言,且在政治,宗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作为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家,George Eliot是现代小说的先驱者,她开创了现代小说心理分析创作方式。George Eliot,其勇敢,智慧和潇洒,让男儿也在她面前汗颜。如此传奇经历的女人的一生,浓缩在了这本篇幅不大的小册。这本传记的作家本身也是一个女作家,她以女人独特的观察力,解析和重构了George Eliot的一生。对于普通读者的我们来说,我觉得这本传记的篇幅长度正适合。从这本书里我们既能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到George Eliot的一生,又可以从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到一些启发和反思。一直认为传记就像是一部纪录片,只是通过不同的媒介来叙述一件事实。像纪录片一样,传记当然需以客观的角度来展现其主题,然而,传记,又不能过于客观无情,这时的传记还不如其单纯的年历表般清晰。因此,传记作家必须以其敏锐的思维正确把握要用几分客观来叙述问题。这本传记的作家把握住了这一点,向我们真实的展现了George Eliot传奇般的一生。对于百花丛生的维多利亚时期作家里,本人更倾向于野花般的George Eliot,欣赏她的潇洒,喜欢她的不屈于社会传统(social convention)的胆识。

谁说女不子如男--读《艾略特》

2010年6月13日,我收到了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赠书,很用心的牛皮纸信封里,静静的躺着用塑料泡泡精心包裹的小书《艾略特》。 小书很薄,一共86页,其实我很早就看完了,这么久才上来写读后感,一是因为工作太忙,周末只想睡吖睡,二是因为我喜欢上了这枚以前从未听过,也没看过她任何作品的作者。我陆续看了一点她的作品,觉得这真是一枚神奇的女子。 以前只知道那枚叫艾略特的英国诗人,写了好多动人的诗句,拿到小书才知道还有一位女子取了如此男性化的笔名。我不喜欢封面上艾略特的画像,读完才得知这画像出自何处,我觉得这画像丑化了艾略特,即使这位维多利亚的才女相貌平庸,但也绝非ugly. 小书由以下几大块组成:目录,前言,作者简介,早年生活,在伦敦的新闻生涯,3.与G.H.刘易斯在起,乔治•艾略特的崛起,晚年生活,作品资料,来源索引,一页一页读下来,艾略特的一生像一部黑白纪录片,徐徐呈现在我面前。 小书中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部分是关于如何称呼乔治•艾略特。乔治•艾略特原名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1851年,当31岁的她到伦敦追求记者及翻译家的梦想时,她改名为玛利亚。1854年,她与已婚的刘易斯(G.H.Lewes)关系公开,她又称自己为玛利亚•埃文斯•刘易斯,然而她的同代人不能接受这种惊世骇俗、挑战传统的关系,纷纷与她疏远。1858年,她以乔治•艾略特的笔名创作了第一部小说《教区生活场景》在刘易斯去世两年后的1880年,她与比她年纪小的约翰•克劳斯(John Cross)结婚,并重新使用她最初的本名玛丽•安,直到婚后几个月去世为止。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一生就像她的名字一般平凡而又丰富。她出生于1819年11月22日,世于1880年12月22日,在现代眼光看来,是一枚天蝎座的姑娘。性格奔放热烈,思想独立而叛逆。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带动了诸如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曾对基督教深信不疑的英格兰民族开始对宗教产生了怀疑思重新思考人的本源问题。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使虔诚的英国教民面临信仰危机。女权主义也开始盛行。多变的维多利亚时代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作家。与艾略特她同时期的作家中,有我很熟悉的的布朗特三姐妹,她们写了《简爱》,《呼啸山庄》。乔治艾略特天资聪慧,她通晓多国语言,且在政治,宗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从报社的工作走向文学的殿堂,却因其在宗教和两性关系等问题上独到的见解而于十九世纪女性作家群中脱颖而出,为当时那个迷茫的民族指点迷津。 看完这本小书,看了一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这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带有某种悲剧色彩,艾略特将自身早年经历和当时社会现实相结合,塑造了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艺术人物Maggie(据说应该译为麦琪,我习惯称作美姬)。 艾略特的一生,感情生活方面大胆挑战传统,宗教信仰不断追寻内心真正的上帝,艺术创作方面积极探索,开创了现代小说心理分析创作方式。这所有的一切,足以让男子汗颜,就像豫剧中的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 本书作者罗斯玛丽•阿什顿是伦敦大学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奎因教授”。她的著作包括乔治•艾略特评论性传记(1996)、托马斯•卡莱尔和简•卡莱尔夫妇的评论性传记(2002),以及对出版界激进主义的研究著作:《思全德街142号: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的激进主义之家》(2006)。 她的写作风格我很喜欢,摆事实,讲故事,略加议论,不妄加评论。用女性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传奇的才女--艾略特。 本书的译注者让我充满敬意,总能在恰到好处的地方加入词汇、短语及文化点的注释,让阅读得以流畅继续,而且相同的译注只会出现一次,对于英语学习者提高词汇量很有帮助,那些文化点的注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原文的含义。 很喜欢这本书,就像写在前面的话中介绍的,本书融权威性、简明性、趣味性于一体,语言流畅、地道、准确,内容广博,可读性强。 喜欢扉页上的那枚印章,方方正正的敲在左上角,红白相间,具有强烈的中国元素意味,与整本书的西方气息结合,中西合璧,感觉很好。

这本书有啥好

标题并不是反义疑问句好吧,我承认自己的无知,潜意识里面一直以为艾略特是一名男作家,虽然就她的血性和成就而言,这也不算错得离谱。从来没有看过她的作品,一开始系统地认识她就是通过这本名人传记。虽说向来对名人的幕后故事很有兴趣,但是相信更多的人更多时候会选择去看哗众取宠的“野史”,而不是口风严密的“正史”。但是,如果说这套系列丛书是“正史”,或许又给扣了个太大的帽子了,因为从行文的风格看来,这套书更像是向不了解真相的读者们摆事实,甚少强加作者自身的主观看法和定论。这是这套书让人看得很舒服的原因,你不会总觉得在看书的时候,有个说书的站在你的面前晃荡,偶尔抖个包袱,就把你自己的感受抖成了别人强加的效果。看英语名著应该要比看这套书吃力些,所以,只要有一定英语水平的读者都可以大胆地挑战自己的英语极限。况且,对于一些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的单词,在书的空白处还是有注释的,这比一般的只对文化点做注释的文学书籍更让我受用,也不像那些不经筛选以卖单词注释为生的阅读类书籍那样让人心生疲惫。虽然此书的出版并不是主打“学英语”的旗号,但是里面的遣词造句还是让我产生了想要潜心学习的冲动,这也算是个意外收获吧。


 乔治·艾略特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