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简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 > 德语 > 德语简史

出版社:外研社
出版日期:2000-6
ISBN:9787560017365
作者:陈杭柱
页数:253页

章节摘录

  1.德语的史前史  1.1 社会状况  大约从公元前5000年中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在广阔的中欧土地上,散居着一些氏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饲养牲畜。每个氏族都是一个生产集体。生产集体的成员讲共同的语言,有着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文化基本相同。从简单地获取自然食物到耕种粮食和饲养牲畜可以说是生产力的一大关键性进步。后来自然分工不断发展,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和种地,男人主要喂养牲畜。随着新的生产部门的出现,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各氏族开始结束游牧生活,定居下来。这种定居导致氏族不断扩大,并分离出新的氏族。新氏族就得重新开垦荒地并在那里定居下来。社会生产力性质的变化必然加速社会的变化。土地成了生产过程的直接物质,农田和牧场成了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氏族定居下来后,土地便成了氏族里的共同财产。为了从事农业生产,人们必须定居和开垦荒地,这种定居和垦荒使得各氏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各氏族开始走向联合,并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社会共同体形式——部落。在联合起来的部落中,生产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通过不断地迁移,这时的部落也开始占有了土地,这是一种氏族共同财产之外的部落财产,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财产。在这种社会变化中,出现了一种原始的民主方式,产生了民主的组织机构——部落议事会。此外,还出现了长老会议,辅佐部落议事会选出来的酋长。这些机构处理部落里的内、外事务,成了部落集体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概要

陈杭柱,湖北天门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1971年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4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进修德国历史和日耳曼语言文学。1994年至1995年再次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开展科研工作。曾任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副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事处处长、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引进国外智力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德历史教科书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教育处主任等。发表论文和译作20余篇,主要论著,《德语简史》、《全国德语强化教学调研报告》、《德语基本词汇手册》、《德汉一汉德词典》、《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大纲》等。专业研究方向为“德国问题研究”和“日耳曼语言文学”。

书籍目录

1.德语的史前史 1.1 社会状况 1.2 印欧诸语言 1.3 印欧诸语言形成的理论 1.4 印欧基本语言 1.5 日耳曼语 1.6 日耳曼语辅音变化和维尔纳定律 1.7 重音关系和语音变化 1.8 形态变化 1.9 原始日耳曼语的历史资料 1.10 日耳曼语方言 1.11 日耳曼诸语言新变化 1.12 同非日耳曼语言的关系2.早期中古德语(公元6世纪--1050年) 2.1 社会状况 2.2 文化状况 2.3 德语书面语言的开端 2.4 德语的表现形式 2.5 德语的使用范围 2.6 德语史阶段划分 2.7 “deutsch”一词的来历 2.8 古高地德语的重要变化和特点 2.9 其他语言变化情况 2.10 词形和句法的变化 2.11 德语词汇和基督教化 2.12 早期中古德语的方言3.中古德语(1050-1250年) 3.1 社会状况 3.2 文化状况 3.3 中古德语使用范围 3.4 德语区的新变化 3.5 重要的语言变化 3.6 词形变化 3.7 词汇变化 3.8 法、荷等语言对中古德语的影响  3.8.1 法语对中古德语的影响  3.8.2 荷兰语对中古德语的影响  3.8.3 其他语言对中古德语的影响4.晚期中古德语(1250-1500年) 4.1 社会状况 4.2 文化状况 4.3 文学发展状况 4.4 晚期中古德语状况 4.5 神秘主义对中古德语的影响 4.6 词汇的变化 4.7 语音变化5.早期近代德语(1500-1650年) ……6.近代德语(1650-1770年)7.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语言(1770-1830年)8.现代德语(1830-1945年)9.1945年后的德语状况10.当代德语发展趋势11.奥地利德语的特点12.瑞士德语的特点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德语简史》主要内容:最近几年,有些院校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先后为学生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介绍一些简单的德语史知识。编写《德语简史》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我国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使学习使语的学生和年轻的德语工作者通过阅读《德语简史》,能对德语语言的演变过程、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投身到这一研究领域,推动我国日耳曼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全面发展。

图书封面


 德语简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德语的史前史1.1 社会状况1.2 印欧诸语言1.3 印欧诸语言形成的理论1.4 印欧基本语言1.5 日耳曼语1.6 日耳曼语辅音变化和维尔纳定律1.7 重音关系和语音变化1.8 形态变化1.9 原始日耳曼语的历史资料1.10 日耳曼语方言1.11 日耳曼诸语言新变化1.12 同非日耳曼语言的关系2.早期中古德语(公元6世纪--1050年)2.1 社会状况2.2 文化状况2.3 德语书面语言的开端2.4 德语的表现形式2.5 德语的使用范围2.6 德语史阶段划分2.7 “deutsch”一词的来历2.8 古高地德语的重要变化和特点2.9 其他语言变化情况2.10 词形和句法的变化2.11 德语词汇和基督教化2.12 早期中古德语的方言3.中古德语(1050-1250年)3.1 社会状况3.2 文化状况3.3 中古德语使用范围3.4 德语区的新变化3.5 重要的语言变化3.6 词形变化3.7 词汇变化3.8 法、荷等语言对中古德语的影响4.晚期中古德语(1250--1500年)5.早期近代德语(1500--1650年)6.近代德语(1650--1770年)7.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语言(1770--1830年)8.现代德语(1830--1945年)9.1945年后的德语状况10.当代德语发展趋势11.奥地利德语的特点12.瑞士德语的特点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大家写的书,一直再版,这次买了新版,对写论文很有帮助!
  •     正如作者说的,很枯燥,尤其是对现欧洲各类语系接触尚少的情况下。硬着头皮看完了,大体有了了解
  •     内容是好,没有读过更好的,所以不能乱说。但是,书皮起皱黑污、书边破损,看来像是一捆书中最上面那本,嘿嘿,这就是网购啦。
  •     书比较薄,讲的文化方面的,不错。
  •     不学专业,看完就忘
  •     俺觉得搞语言学的读读有意义的!
  •     没有细读,比较枯燥,一般吧
  •     中国外语教育界学术水平整体低,不怪作者
  •     对瑞士德语吐槽的那一段太逗了。
  •     正在努力看完第一遍~~内容很多,看到现在还没有较大的收获!估计要多看,经常翻阅!不过了解一下德语的历史以后总会有用的!
  •     去格话,去框化,名词化,时态简化,这些就是未来的德语么?见识了奥地利德语和瑞士德语的真面目。
  •     既然是学习德语的必读之书,就买了,可是虽然是简史,还是有些复杂。
  •     就是国内第一吧。简明,入门来说不错。
  •     这类书少了点,这本写的挺仔细的,不错。
  •     买错了,本想买德国历史,买成德语历史了,哈哈1
  •     以前课上的对于框型结构的疑惑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被几句话就给解答了,谢谢这位老师
  •     当当
  •     多有是什么,少有为什么。
  •     刚才为凑单省邮费又买书了。这次不算,下次再买就剁手。
  •     畢竟是大學教材用“簡”史,實是雜湊歷史學、語言學、地理學等相關學科文獻並按時間先後組織的文本。作者力求把“枯燥”的語言史寫得生動有趣,不惜犧牲嚴謹性。不過作為初涉德語發展宏觀背景的材料還是有幫助的。
  •     真的很简。
  •     一本不错的书,对德语专业了解德语的发展史有很大帮助,令人受益匪浅
  •     暂时没有全部读完。买的时候是对日耳曼民族和德国史感兴趣才作为扩充素材阅读的。
    我不学德语,不知道对学德语的同学有没有用,不过不喜欢历史的人,还是慎重考虑为妙,要不然会感觉很无趣。
  •     既然是学习德语必读丛书,怎么能不读呢,了解德语的历史很有必要呢
  •     “可以预料,随着语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德语中名词大写的规则终将被取消。”——p.211 500年前欧洲统一使用拉丁语,随后为民族意识觉醒下的各民族语言所代替而成为一门死语言,但拉丁语的框型结构和从句却在德语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     很有收获,长久以来都忽略了德语的历史,没有真正学习过
  •     看着不累,还长见识,价格也很优惠,支持当当经常搞类似活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