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

当前位置:首页 > 童书 > 外国儿童文学 > 青鸟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530941768
作者:(比)莫里斯·梅特林克
页数:176页

内容概要

莫里斯·梅特林克,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梅特林克1962年诞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市。他从小就爱好文学,但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1887年,他来到巴黎就学,开始对写作发生兴趣。不久其父去世,于是他又回到比利时,以后就很少离开他的祖国。1889年,他正式从事写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伐木人的小屋
第二章 仙女宫
第三章 怀念园
第四章 夜宫
第五章 享乐宫
第六章 未来王国
第七章 墓地
第八章 在森林里
第九章 告别
第十章 觉醒

作者简介

《青鸟》原是比利时作家、象征主义戏剧创始人莫里斯·梅特林克写的一部同名童话剧本。后来,他的妻子乔治特·莱勃伦克为方便少年儿童阅读,又加工改写成这部散文童话。它具有童话剧的优美诗意,而一般的童话剧却没有它深邃的哲理意味。书中通过两个小孩寻找青鸟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穷人生活的同情、对现实和未来的乐观憧憬,运用了意味隽永、丰富多样的象征手法。青乌包含着几层象征意义,它是独一无二的人类幸福的体现者,又包含着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它既体现了人类精神的幸福,又体现了人类物质上的幸福;它既关系到现实生活,又关系到未来生活。这部童话采用民间故事的主题和手法,富于诗意,故事优美,令人陶醉。

图书封面


 青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透过棣棣和咪棣两个小孩子寻找幸福的化身青鸟的童话世界,作者给我们展现了童真心灵中幻化出的神秘幻境。在简洁明快的叙事中,诠释着幸福的道理。当棣棣战胜了恐惧、孤独和阻挠之后,毅然决定要打开夜神的最后一道门的时候,已然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那一刹时,他领悟了幸福的最高真谛。拥有是幸福的,舍得,也是一种美满。还有那些无数的被我们忽略掉的幸福感,比如身体健康、尽情淘气、赤脚淌露珠奔跑、母爱快乐……其实一直环绕身边,往往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恍然大悟。突然想起了周星星的那句经典:“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学会去认识和珍惜我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幸福吧。我们已经耽于享乐,甚至是很多见不得光的纵欲中,忘记了自己的本真幸福。我们也渐渐学会了世故,忘记了在前进的路上,懂得拒绝一些快乐。还有那么一些人,我们知道,他们一旦能开口,就会信口开河乱说一气,一旦能判断是非,只会阴阳怪气说三道四,一旦有了感觉,也只会怕冷怕热叫苦连天。原谅他们,他们是这样的。因为他们早已忘记了谁赋予他们生命和幸福,全然忘本。跟他们计较什么呢?最终他们会归于尘土。我想,我的孩子读完这本书,能学会勇敢、珍惜、乐天、牺牲的精神,还要记住一句很重要的话:很多人终其一生庸碌混沌,却始终没有享受过身边触手可得的幸福。感激地看待生活,一切都是如此完美~ 当愤青,有意义吗?
  •     百读不厌 这个是小时候读过的版本里面的插画十分精美图文搭配十分大气 有空一定要再读一遍只记得小时候有空就抱着这本书在房间里待着不停的读不停的想想和咪咪和米棣一起寻找美丽的青鸟
  •     一边看就一边想 绝对是个演舞台剧的本子糖果先生喜欢水姑娘~这个情节很搞笑倒是真的然后我就无聊 像小学生一样摘抄一些好词好句下来1.有的幸福看上去很庸俗,有些则很高雅;有些异常美丽,有些却很丑陋......紧挨着享乐宫的就是痛苦的深渊,两者相通,仅隔一层雾气或薄纱。2.对人们来说,笑的时候不一定是最幸福的时候。3.人类在这世界上敌对着所有的事物。千万不要忘记!4.世界上你们所能看到的东西都没有始终,永远在延续。生活不可能像童话那样简单。我从看的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难以从中得到多于孩子们的乐趣,但也算度过了一段美好的闲暇时光。已经挺满足了。

精彩短评 (总计79条)

  •       《青鸟》是“比利时的莎士比亚"”之称的莫里斯?梅特林克的最著名戏剧代表作,很可惜,我手中的这本《青鸟》却是经由其夫人乔治特·莱勃伦克改写的童话故事,也许正因为如此,原滋原味的戏剧经典,变得难啃下咽。呵呵。这也难怪,改写的初衷就是为了适合小读者阅读,而我这个毫无见识的成人,居然挑了儿童读物,怪不了别人。呵呵。
      
      所以,此时的心情最想的就是能读一读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原著,品味一下,“青鸟”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童话故事总是充满了梦幻,这里有儿童的天真无邪,也寄托着成人对童年依恋的理想。我们总是说,现实是残酷的,残酷的背后满是血腥与阴谋,可是,童话世界里永远没有这些,有的则是友爱,有的是童真。我们这些经历过残忍的成人,只能在自己编造的梦幻国度里,安一个稳当的心灵之窝。因为,确实害怕了无法改变的现实,害怕了那种经久纠缠的无奈之感。
      
      《青鸟》,就是这样一剂安慰药,在书里,你可以暂别残酷的现实,来到童话的世界里,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找找离散多年的无邪、与纯洁,没有忧虑,没有痛苦……
      
      别的书评说,《青鸟》的成功在于作品中提出了一个对人类具有永恒意义的问题:什么是幸福。而书的结尾告诉了大家的结果是:其实幸福并不那么难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而这种幸福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物质无关。
      
      书的宗旨我理解,可是,谁能做到呢?确实,我在寻找,努力地寻找,尚做不到……每每在生活中迷失自己,找不到方向,都悲哀的感到迷惘,我的青鸟在哪里呢?
      
      青鸟就在身边……努力去感觉,努力去寻找,我相信总有一天能象《青鸟》里栎栎一样,得到仙女蓓丽吕的神奇钻石帽。只要一转动帽檐上的钻石,就能马上发现我的幸福青鸟……
      
      
      
      
      —学会在每一种生活状态下,享受生活,发现幸福,方能得到永世的“青鸟”。—
  •     = =。I’M FOUR YEARS OLD.
  •     这一套的插图很美~~
  •     小学的时候几乎是一个下午看完的,看完之后好像自己就跟主人公一起玩了一圈,回不到现实的感觉(′エ`)
  •     当你跋涉着去寻觅你字典里所谓幸福的词时,它其实就在你身边。
  •     我没觉着特别特别啊……
  •     千与千寻间,幸福原来近在咫尺!
  •     童话已然不适合成年人
  •     我也和孩子们一样仍然在寻找幸福的路上。
  •     一定是我看书的方式不对。
  •     我发自心底觉得这是一本扯淡的书
  •       故事讲述两个伐木工人的孩子,代表人类寻找青鸟的过程。青鸟在这里是幸福的象征。通过他们一路上的经历,象征性地再现了迄今为止,人类为了寻找幸福所经历过的全部苦难。作品中提出了一个对人类具有永恒意义的问题:什么是幸福?但是作品所得出的结论却是出乎意料的:其实幸福并不那么难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     童稚时的温暖怀念
  •     给人以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
  •     同样的六年。很多人说六到七年人的每一个细胞都会有一遍的新陈代谢,从在一起到分开,我已经是个全新的自己。喜欢你最后得一句祝福,更喜欢看到你还有祝福的能力。至于书我想我马上会买来拜读。。
  •     这个拟人的元祖…在思念之土在坟墓里在森林里的场景拍出来一定很有趣,仙女穿越到银他妈毫无违和,除了自身梦幻泡影看不到以外的欢乐&带着假面具的肥胖幸福全程脑补千与千寻,未来国度好伤感,带着疾病临世的孩子、君生我已老的情人,时间镰刀一挥——这难道是可以选择的吗?在烤箱里在架子上在汤的旁边永远陪伴在席间的面包233看的都饿啦幸福的青鸟名叫戈多
  •       这本书是很久很久以前读的,现在看到封面,只能回忆起来阅读时那种轻飘飘像梦幻一样氤氲的感觉,书中那种幽暗阴冷但又在失落痛苦中留存希望的基调,仿佛在遥远的地方为你点亮了一盏灯,让你知道只要一直走下去,希望就在眼前。
      
      谁说童话只是骗小孩子的故事,那些喜欢童话的人,不都是流连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童话,就这样确立了自己最初的人生和价值观,而这些朴素而又微芒永存的信念和理想,慢慢筑成了一个个坚不可摧的城堡,在短暂又漫长的一生,持续地给我们力量。
  •     当幸福这个词已经烂大街的时候,我还是无法说出什么是幸福。
  •       虽然是一部童话,但是其中的道理真的很耐人寻味。青鸟在这里是幸福的象征,其实青鸟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有句话说得很对,大概是这么说的:在寻找青鸟的途中,请爱护好途中出现的灰鸟。当我们在急于寻找青鸟时,难免会忽视甚至会伤害那些灰鸟。学会爱护那些灰鸟,他们会指引你找到青鸟……
  •     有点说教,有点不自然
  •     阅读时间:2006年12月 彻彻底底的童话 大人还是不要看了
  •     唉 想想小时候觉得这本书如何玄奥难懂 现在看看 作者的意图太明显了 食不下咽的感觉 我是不是该庆贺自己的长大
  •       青鸟是幸福,追逐青鸟,便是寻找渴望的幸福。
      沿着青鸟飞过的痕迹,走遍了记忆国、黑夜之宫、森林和墓地。夜神,仙女,猫女士,忠诚的狗,死神等等围绕在棣棣和咪棣的身边。青鸟几度的得失让他们沮丧,但是最后的慷慨赠予让青鸟出现!
      幸福就在我们周围,幸福是对世间的慷慨和热爱,是对周围人的关心和在乎。。。
  •     没能找到小时候的那个版本,但这个版本和我的那个是同一个译者同一个出版社,只是封面不同,应该差不多。从很小的时候翻图画书就很喜欢青鸟这个故事了,哪天会重新阅读。
  •       青鸟,象征着幸福的鸟儿。只有拥有美好心灵的天使,才能在童话的结局找到幸福,找到美丽的青鸟。
      但......实际上幸福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可有些人,盲目地追逐着虚幻的幸福一一金钱。最终,上天后什么也没有带走。如果他拥有亲情,拥有友谊,拥有爱,拥有真正的"family"那么他可以带走这些。
  •        青鸟,这一小小形象,在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中都颇受青睐。《山海经》之中它是西山王母的信使,在西方则是幸福的象征。
      
       梅特林克的这部童话剧,从表面上看,就是通过描述两个小孩寻找青鸟的奇幻之旅来揭示幸福的含义。其实此种题材的童话与寓言随处可见,小猫追自己尾巴的故事,绘本《缺失的一角》···我们在简洁的叙事、图画之中、在饱含奇思妙想的描述之中,总能获得这样的真理:“在寻找幸福的同时,幸福其实一直在你身边”。正如“你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的询问,对幸福、真善美之类的追寻早已成为话语诠释之中的老生常谈,剩下来弥足珍贵的就是一颗温情敏锐的心和一种新颖奇幻的呈现方式了。
      
       所幸一翻开这本童话剧,没读多少便颇感惊异。圣诞前夜、两个穷人家的孩子,不,这可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个性诡异的仙女来了,小男孩一转动头顶钻石,各种事物的灵魂全部跑出来了,一会儿功夫,面包、糖、瓶中倾倒出来的奶、猫与狗、壁炉中的火与无处不在的水便全有了拟人化的变身。作为剧本而言,作者又细致地描述了变身后各位灵魂的姿态与装饰:“火头上插着五彩冠毛,穿硫磺朱红紧身衣,笑成一团;水像个少女,浑身水淋淋,披散长发,泪流满面,旋即跟火打起来。”真是接近本质的形象设定呀!等一下,不止是这些容易变幻的有形之物、“黑夜、光、时间、睡眠”等无形之物也着翩翩衣衫向我们走来,这样的想象力可比现在的某些动画片丰富多了。
      
       原来,梅特林克正是惯用象征手法的大师。在他笔下,抽象无形的事物(光、时间、黑暗)、各种思想感情(欢乐、忧伤)、各种社会现象(战争、疾病)、甚至抽象的概念和未来的事物(新生、死亡),都按照其特征被赋予了生命和个性。梅特林克运用他无穷的想象力构造出这样一个奇幻世界,让一个本身设定稚嫩无比、极为单纯的儿童探险故事变得意象生动、且充满哲思。甚至于我在沉浸于各种拟人化幻想的同时,也在不断在追寻文本之外,延伸出来的无穷含义。
      
       比如,对于青鸟的理解。虽然整篇主题就是两个孩子寻找青鸟,但从始至终我也没猜透青鸟的全部寓意,这只传说中的小鸟一直披着神秘外衣,它既是最普遍意义上幸福的象征,又是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摆脱被人类奴役的守护神,同时到最后时刻却又只是小女孩的一个心愿,让人不禁想到对于两个小主人公而言,他们要懂得分享的妙处与快乐。还有“思念之土”中关于死亡的设定,逝去的人一直保持着生命最后的状态,他们处在一种静止的虚渺之中,只能等待在世的亲人用思念之情将他们温柔唤起。这不禁令人想起史铁生在《死国幻记》之中的描述。而与“死亡”相对的“新生”之所--两个孩子最后的游历地,未来的孩子正在这里制造他们带给人世间的礼物,同时等待完全“按章办事”的时间老人将它们按顺序送到新生的大船之上。这个新奇的设定颇为大胆,正如气质狂野的因纽特民间故事中一样:孩子像种子,需要妈妈辛辛苦苦从地里挖掘出来,再种植。另一方面,时间的规则完全不容改变,错过时机的孩子便会被丢到“永恒之狱”中,想必是一种完全的虚无状态吧。
      
       除了对生与死的考量、一个广泛拟人化的世界必定也无时无刻不凸显人性。两个孩子的游历有时仿若走进了但丁的地狱与天堂,象征人类各种性格的“灵魂”纷纷出场迎接;有时孩子们又进入完全的大自然,树木、猛兽的灵魂原来都对人类的破坏抱有敌意。老树纷纷出场、植物凶猛而来,这场针对人类的审判大会又多像人类文明的某些历史瞬间,这一群乌合之众不正是人类自身的写照吗?而两个孩子之外,始终忠诚于主人的狗先生和狡猾多端的猫女士,可谓表现力及其丰富,堪称最具感召力的明星配角了。并且最后在猫女士的尽情表演之下,屡建奇功的狗先生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误解,真是让人思索再三。
      
       当然,这广泛的拟人化设定,并不一定完全能够符合读者的想象与感觉。但是故事结束之后,想象之外的东西却不时冒出脑海,引人重新发现、理解某些问题,同时又觉得温暖无比,这便是一则好的童话了。但是又觉得作为童话来说,它寓意维度的辐射面太广泛、引发的哲理又太过宏大,真的不是一则单纯的童话呀!
  •     童年时珍藏的回忆,给人安心的幸福感的童话
  •     黄蜂队
  •     类似于《小王子》的成人童话,告诉我们那些关于幸福的含义。 大多数人从生到死,始终没有享受过就在他们身边的幸福,是由于他们对幸福始终有一种错觉,即认为物质享受才是幸福,而《青鸟》却告诉我们,幸福乃是一颗无私的心所带给人的精神享受。人只有为别人的幸福着想,自己才会幸福。这些童话故事总是以真善美引导我们,可是作者不知道,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世界并不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该有多么的失落,我们又该如何接受?明白吧,人不是我们见到的人,事也不是。
  •     怨念。。。我为什么没有看出糖和水的故事,我觉得给狗狗起个名字叫面包应该也挺可爱的。
  •       我是一隻青鳥,
      我曾在藍天裏曼妙,
      自由是我的人生信條,
      我的驕傲無可救藥。
      
      我的驕傲無可救藥,
      自由是我的人生信條,
      我曾在藍天裏曼妙,
      如今我只在鳥籠裏呼號,
      那呼號儘是對命運的禱告,
      我從未放棄,
      因為我喜歡身在九萬裏對風呼嘯。
      
  •       猛然的想到好久以前特别喜欢的这本书,可能因为最近心情真的好不起来,看着大家写的关于幸福的书评,我却偏偏要来一点另类。
      林宥嘉的那首解high人最适合我不过了。
      
      小时候读的时候几乎对这书没有多大的印象,是爸爸的朋友送的一套儿童文学精选里的一本,远没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那么澎湃,没有胡桃夹子那么浪漫。后来再读起,却觉得这才是当中最精彩的一本。
      不说其实身边的一切都值得珍惜,不说旅途中的艰辛友谊和勇气,我只想说道别时候最打动我的两个细节。
      
      光和孩子吻别,因为不舍,因为爱,把他们抱的紧紧地,送上深深的吻,却烙了孩子的脸。我想到很多的父亲母亲,或者有的情人,因为太爱,伤了人却不自知。我想到我可爱又可恨的妈妈,她说“别人作弊你不会作弊啊你这个猪头”,她说“你的朋友都是孬狗”,每次回忆起来都觉得难过愤怒又无奈,但又偏偏知道她只是爱我,看不得我有一点点吃亏有一点点不好。
      有很多时候,有人伤了你,可能只是因为爱你,却没小心控制爱的温度和力量。
      
      糖和水的爱恋,因为深爱,他们愿意为对方牺牲一切美好,哪怕最后一切成空。我真的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他可以让任何的角色相爱,但他偏偏塑造了糖和水的这一段。从来没有想过当糖爱上水是什么结局。他们的每一次亲吻,都是付出。糖融在水里,水不再清澈。在故事的最后,糖终于因为爱消失了,但他融入了水的灵魂里。
      爱有时不只伤人,还会伤到自己,其实这些伤再让人难过也可以解读为甜蜜,斯人已逝,回忆也能陪伴你。
      
      爱是一道伤?或者爱让人伤痕累累?
      即使如此,人们还是选择受伤,也不愿寂寞。
  •       虽然是童话故事,可好像不能为小朋友的阅读提供很好的指导,过了稚嫩的年纪,看东西似乎也不那么单纯了,毕竟,孩子们的青鸟和大人们的青鸟是不一样的。
      狄狄和美狄帮助仙女寻找青鸟的奇幻旅程,冒险、温馨与甜蜜交织,途中他们一度找到过几次“青鸟”,可那都只是经不住光亮的,他们在历险中并没有得到青鸟,但却在梦醒后发现原来真正的青鸟竟然就是狄狄所养的那只小鸟。
      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幸福,就在身边?
      这个童话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像,甜蜜的糖果,亡故的亲人,都仿佛在明明灭灭的光芒中,那是仙女和光给与他们的奖励和考验,有些美好就在那里触手可得,却又是不容留恋,《青鸟》的仁慈在于最后孩子们实实在在地得到了 “青鸟”。
      温暖中掺加了一丝伤感,孩子们清楚自己的贫穷,从不奢望,只要远远凝视就满足,这种懂事,也许大人们都不会有,他们的幸福不是明确的物质增加,关键在于幸福感的充盈,梦中的一点点就能让他们满足到幸福感、勇气爆棚,其实周围的一切毫无变化,幸福的必要条件是乐观的眼光还有不高的欲望。
      “幸福就在身边”,这句话即便告诉了我们,而你不去看向它又有何用,只是“从不知幸福在哪里”达到了“知而不识”。真正需要去做的是寻找,是看见,是满足。幸福在身边,不代表只要等待就可以也不是要人苦苦去追寻。坚定地走,踏实地走,才能让它变得清晰明朗。
      青鸟等同于幸福吗?
      大人们的青鸟不一定是“幸福”这个有结果意味的词,社会处境让我们和满足总差一点距离,我们离不开那一块难以填补的欲望,那是生存的动力。我们的青鸟更多像是竭力缩短距离而又永不足够的材料。
      苦恼忧伤,不会怜悯人类,它也怕寂寞,会不时地拽着幸福的衣角在我们面前蹦跶。青鸟的实体不是“鸟”之类的实物,而是它所着的青色。假如人初生是张白纸,甜蜜会是斑斓,伤痛就是灰暗,青鸟就是画笔蘸着的青色,涂抹在灰暗上。所有的色彩都不是隔绝的,他们相互融合、浸染。
      人的生活是一场寻找青鸟的历险,一只只被找到却又灰暗的青鸟,覆盖了伤痛,执行了治愈的使命,他们不是假象,只是生命力耗尽,最后的那只永远飞翔而不会收入笼中,它不比之前的同伴强大,只是在你消耗了第N只时又会诞生第N+1只,生命不息欲望不止,寻找的难度不在艰险而在漫长。大人积累伤痛,所以会急不可耐地寻找,而孩子较为纯净,就能在懵懂中感到幸福。
      也许这本书更适合大人,因为我们需要点拨,才不至于迷失。
      
  •     初中看的,当时没看懂。有机会要重读。
  •       百读不厌
      这个是小时候读过的版本
       里面的插画十分精美
       图文搭配十分大气
      有空一定要再读一遍
      只记得小时候有空就抱着这本书在房间里待着
      不停的读不停的想
      想和咪咪和米棣一起寻找美丽的青鸟
      
  •     六年啊,真不容易~
  •     幸福并不那么对于寻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挺简单的书,很真实的道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青鸟。
  •     我们都要幸福
  •     幸福很近
  •     我们给人以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
  •     -你幸福吗? -抱歉,我姓青。
  •     仅仅看到封面上的一句“幸福并不那么难于寻找,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知道这是一部描写幸福的童话故事,咪栎和栎栎一对兄妹在帮助仙女寻找青鸟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幸福的存在,其实,幸福就在咫尺之间,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光荏苒,在纷繁的世界中,用这样一本书打开那存在在我们身边却被忽视的幸福角落,让我们相信我们的童心依然存在!
  •        我是超速读的。开始看会觉得很幼稚,无趣,教育意味明显。但是看下去感觉还不赖,很清纯的心灵之声。主旨也很温暖:要发现幸福的本质,幸福就在你身边。
       还是觉得适合小学至初中的孩纸阅读。
      
  •       一本所谓写给孩子看的书,也适合所有的正在寻找幸福或是已经找到幸福的大人们看。
      幸福,就在你我身边。只在你我的一念之间
  •     有关幸福。。。
  •     幸福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
  •     并不知道主题是什么
  •     从自己书堆里翻出这本书,扉页还留着闺蜜高中时代的字迹。拍照给她看,她说,那时候的我的字,真矫情。
  •     光谈文学性是非常不错 儿童时装剧的典范 看的电子版 也不知道哪本了
  •       “心灵之光,一种我们永远看不见,却能帮助我们认识一切事物的光。”
      
      “从来都没有死亡这回事,除非我们不再想念那个人,他才会真正的死去。”
      
      “人有语言的天赋,却沉溺于无益的闲聊;人有判断的能力,却只用来谴责别人;人有丰富的感情,却只知道抱怨生活。他们有一颗心,却只是增加了恐惧,却没有增加幸福。他们有一颗头脑,本可以轻松的安排一切,却不去利用,任其朽坏。”
      
      
      记得人生中的第一次微笑
      外婆牵着我的手
      我牵着布娃娃的手
      前方是无边无际的油菜花田
      金色的海洋被风吹得
      一浪高过一浪
      外婆说
      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快乐
      在我心间荡漾
      
      记得人生中的第一次悲伤
      幼儿园高耸的墙
      我牵着布娃娃的手
      那灰色的水泥不是风景
      只是阻挡啊阻挡
      让我看不见家的方向
      我赌气地站着
      大声地哭
      直到外公来接我时
      我想
      幸福的感觉
      就是这样
      
      却不记得是从何时踏上旅途
      寻找自己的向往
      所有的感觉早已无法细数
      我尽量掩藏好眼中的哀伤
      开始明了所有的感知
      都纠缠得如同蛛网
      沮丧爱慕着迷茫
      眷念携手着悲伤
      每当不得不放弃的时候
      我便快乐着我的快乐
      悲伤着别人的悲伤
      
      幸福对我来说
      就像那只青色的鸟儿一样
      我始终知道它在何方
      却无中生有地使自己
      一次又一次心伤
  •        在梦幻中,有一只青鸟飞舞在我的身边,幸福感油然涌上心头。一位圣洁的仙女把一本精美的图书放到我的手中,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在这本书中,有你需要的幸福。”于是,我怀着惊喜的心情打开了这个童话般的梦。
      
       圣诞前夕,英俊的小男孩狄狄、他的妹妹美狄为拯救邻居家的小女孩,和他们的伙伴踏上了寻找幸福的旅程。回忆之国、夜之宫、森林、墓地、幸福花园、未来之国……他们体验了种种未曾感受的奇幻幸福,不过伴随着一次次的发现,是一次次的失败。最后,他们在圣诞前夕回到家中,却发现青鸟就在自己的家里,当他们告诉青鸟邻居女孩的病后,青鸟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过,我们的主人公和读者都知道它去了哪里。
      
       合上这本神奇的书,我依然陶醉其中,品味着幸福的滋味。我知道,美丽的青鸟藏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当脑海中浮现那些画面的时候,有一种神奇的“光”把我照耀,温暖了我的心房。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烟消云散,天地间充斥着幸福;我明白,在梦想中也能找到迷人的青鸟。当我沉醉在夜之宫殿时,一种遐想,一种醉人的“香气”弥漫在我的周围。我的思想可以天马行空,遨游于无穷的宇宙和未来的世界;同样,在每个人的未来王国之中也能寻找到青鸟。遐想未来让我们充满希望、充满幻想,我们可以把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梦想、无法实现的愿望寄于未来。虽然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寻找到幸福,但是这些幸福是不真实的,我们永远都不能沉迷于其中,决不可以活在那种虚幻的世界中。当我们沉醉在“甜蜜的回忆”、“自在的遐想”、“对未来的憧憬”时,时间老人正挥舞着镰刀,像割麦子那样容易地切割着时间,一梦醒来,我们手里还是空空如也!我们可以看到:书中主人公作出的决定是正确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们在无私地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永恒的幸福。那种迷人的香气,是会让你铭记终生的。
      
       富贵生活令人向往,但是,这仅仅是“发胖的”、“粗俗的”、“短暂的”幸福,抛下父母,跟着别人远走高飞,去追求金钱的幸福。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一想?没有母亲,你来自何方?没有父亲,你哪有今天这美好的生活?母爱好比柔弱的月亮,那银色的光辉映照着我们的脸庞,父爱如同灿烂的太阳,那金色的光芒照耀着我们的胸膛。尽管是这样,为什么每年都有无数的人抛下体弱多病父母,远走他乡?家庭就是青鸟的笼子,在青鸟的家里才可以找到最纯粹的幸福,所以,请大家好好想一想,好好珍惜,这摆在我们面前真正的金光闪闪的东西。
      
       幸福的花朵是灿烂的,可爱的,令人瞻仰的。她宛如一个天使,带着那金光闪闪的魔法棒,给人间带来温馨和阳光。她离我们很近也很远,只有我们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并且不畏艰苦,从事情的点点滴滴做起,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青鸟。
      
  •     很梦幻,嗯。给有童心的人看~~~
  •        本来自己写了篇小评,但当看到翻译名家(大师)傅东华先生的这篇书评时喟然一嗟,看过其翻译的《飘》,徒然怀念这位已逝去的文学英灵,所以转载了了以表怀念和敬安
      
      
      
       大凡一种文艺仅能投合一部分人的嗜好,或者投合一民族的心理,因为文艺这东西虽然有普遍性,但也有贵族性,虽然没有国界的分别,但因为世界人民的种类和文化不同,产生的文艺也天然带着一种民族性。不过最伟大的著作,却是例外,Winchester说荷马时代的学术虽然废灭,而荷马至今不老,因为他的作品,是诉诸古今不灭的人情。随宇宙之变迁而增进的是思想不是感情,阿齐尔的愤怒,赫克特与安德洛马的恋爱,海伦的情热,其热烈使当时读者血为之涌,也使现在的读者精神为之鼓舞。人类的情感,表面上虽然千变万化,感情的大海,却是洋洋乎万古而不变的。这真是不错的话,战国时代的荆轲千载下还使我们为他慷慨激昂,二千年前的《孔雀东南飞》到于今还使读者为焦仲卿夫妇掉泪,虽然要感谢太史公和建安时无名诗人的善于描写,善于传神,但他们占便宜的,不是为了这些故事,原与人类情感有关系的缘故吗?
       不过梅脱灵克的《青鸟》比他们还要更进一层,不仅诉诸人的知识,诉诸人的情感,它更巧妙地深入的,诉诸于人心灵最深处的一件东西。
       这东西是无法可以形容的,因为世上还没有具体的言语可以解释这极深沉,极神秘,极不可捉摸,潜伏在我们意识和人格里的一件东西。
       勉强以梅氏的话来证明这件东西的真相,但也不过证明它十分之二三,其余便没法可想。
       梅脱灵克常说:“吾人所最重的,不是外界的事实,是超感觉的世界,这世界耳目不可得见闻,只是我们可以感知它,这世界存在我们意识界和无意识界的中间,好像昼和夜相交,黄昏时朦胧的景象,这便是人生有真意义的部分。”《青鸟》所诉诸人的便是梅氏所谓这人生真意义的部分。
       他又说:“一种不能捕捉,不可思议的灵妙的话气,便是人生的精髓。”《青岛》是要和我们都有的人生精髓相融和。他又说:“在我们尚有比性格、人格更伟大的东西,便是作成性格或人格的基础的不可解的东西,更明言之,这就是我们意识的生活里面潜在意识,亦即是真的自我。”《青鸟》便是要和我们真的自我起共鸣。
       他又说:“只有沉默可以行灵界的交能,人类真的心灵,是在沉默之际表现出来的。”《青鸟》便是这种沉默,它透入我们的心灵,同我们交谈,但不假表面上的语言文字。这一件宝贵的东西,谁没有呢?老人有,小孩子也有,聪明人有,愚人也有,本来是可以相交通的,只因有学问,知识,种种的障碍,便把它隔阂了。再者我们虽都有这件宝贵的东西,可惜我们不能自觉它的存在,但虽然如此,它总还是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青鸟》不是一部讲学问的书,还没有东西,可以阻碍它的自由飞行,当那翩然的影子在我们心灵上掠过时,我们潜伏在意识界中的那件东西,便醒了,活动起来了。仙女的金刚钻唤醒宇宙间万物潜伏的灵魂。《青鸟》唤醒我们全人类潜伏的灵魂。
       所以这本戏剧,出版以后,立刻轰动一时,在我国有五十几个团体排演它,莫斯科戏院便演了三百多次,在伦敦纽约各大都市一演总是接连二三百次,上自大总统,下至理发匠,白发的老翁,活泼的儿童,一肚子学问的学者,蠢无知识的乡下佬和灶下婢,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没有一个不喜欢《青鸟》这本戏。这只美丽奇怪的青鸟,飞到一处,那地方的人民,便立刻传染一种富于流行性的热病。哈,竟可以叫做“青鸟狂”。
       《青鸟》飞到我们中国来时,我们也曾热烈地欢迎过,大家抢着翻译这本书,各学校排演,文艺界批评讨论,无不欢喜赞叹,得未曾有,《青鸟》的魔力,真颠倒了全世界的人!
       但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寓意是怎样?青鸟的象征究竟是什么?到今还没有人猜得着。美国WlliamLyonPhelps做了一篇梅脱灵克的评传,对于梅氏的平生,有详细的叙述,但谈到《青鸟》仅有这样的几句:“……《青鸟》里所有的哲学除了厌世主义外,没有别的了,就是在最可惊奇的美的那一幕——纽约翻译中最好的——‘记忆之土’里感情的兴奋,也是由于‘若使生的不纪念死者,死者一点儿不能存在’的事实。这和‘没有这个死字’同‘凡人未死之前,有一定的存在’两句话似乎不相容……但是为什么在艺术中找逻辑呢?为什么找出矛盾的地方来减低他的价值呢?”(根据孔常君译文)
       这位批评家说《青鸟》表现梅脱灵克的厌世主义,未免过于皮相了。我也承认梅氏是一个厌世主义者,但那是他以前的思想,到做《青鸟》时,他的思想也许已经起了大变化了。至于《青鸟》里所说的话和他别种著作中的冲突,那也不算什么,一个人的思想,不能永久固定的,尤其是聪明人,他的思想,变化快而且多。至于感情强而理性也强的人,热烈的情感常和自己冷静的理智冲突,他的人生观常相矛盾,他的思想,每是不同的色彩,这种人我们在社会里,时常可以遇见,梅氏也许是这种人中间的一个。拿逻辑去限制他,固然是煞风景,像菲尔柏斯拿话来替他解释,也觉得多事。MarcelBrouncchavig的《法国近代文学》曾讲到梅脱灵克。对于《青鸟》,不过说它思想深沉,富有奇幻的诗趣。梅氏的夫人(MmeGeorgetteLeblang)在梅脱灵克文选里做了一篇导言,以《青鸟》与《花的智慧》并举,也仅说这两部书是自然和神秘思想的混和。
       我手头法文书不多,而且我又没有预先决定做这篇文章,不及去搜罗关于《青鸟》批评。现在只拿常见的几本中国本来凑一下热闹吧。郑振铎先生之《文学大纲》19世纪的荷兰与比利时一篇,有一段关于《青鸟》的话,他说:“《青鸟》写两个孩子要找寻青鸟,在记忆之土,在将来之国,在夜宫中,在森林中,到处地找,却没有找到。后来他们醒了,邻居的孩子生病,要他们养的鸟玩。他们训治了它,这鸟却真的变成青鸟了。但当他们把它放出来玩时,鸟又飞得不见了。青鸟乃是幸福的象征,只有从自己牺牲中才能得到。但幸福是非永久可以在握的,所以青鸟不久即飞去了。”
       说青鸟是幸福的象征,不止郑振铎先生一人,中国外国都有,也有说是象征真理的,好像见过几次,可惜记不得出于何种出版物,不能引来证明。
       但青鸟究竟象征什么很是难说,傅东华先生于他翻译的青鸟序文里说道:“至于青鸟究竟象征什么,我们正不必学笨伯,一定要苦苦去追究,因为青鸟所象征的东西,似乎于今还没有确实的观念,那么当然也就没有现在的名称,所以勉强附会是无益的。”
       傅先生的话,说得很是圆转,我也说读《青鸟》正须作如是观。
       但是,今年暑假时,我旅行定海普陀等处,行箧中携有向朋友借来《青鸟》原文一本。我有一本傅东华先生的译本,是我最爱伴侣之一。书中奇丽的风光,与我个人文学趣味投合,只觉得愈读愈有味。这本译文我至少读过4次,但青鸟究竟象征什么?我一面玩味着它的文词,一面也常发生这种疑问。
       在普陀山金砂滩上对着万古汹汹的白浪,拜读《青鸟》原文时,我忽然若有所感,疑心青鸟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因为我知道梅脱灵克是一个天主教徒,他的著作每和宗教有关,《青鸟》里有几处带着宗教的意味,不能说它毫无意义的,这话我回上海后曾和我的朋友某女士谈过它,也像郑先生一样,主张青鸟是幸福的象征,我们还辩论了几回。后来我再读《青鸟》,我的思想又起了变化,我对于青鸟的认识,好像又深入一层,我以为说青鸟是宗教信仰的象征,究竟不大圆满,不如说它是象征真理,然而这真理却是带着宗教信仰的色彩。
       未讲《青鸟》之前,我可以趁这个机会,将“真理”略为解释。我们人类是好思想的,他看见宇宙间纷纭万汇,变化无穷,人事祸福,推移不已,他便想宇宙的表面上虽然千变万化,内里当然有一个不变的法则。这个法则,必定是整个的,绝对的,是宇宙的本源,是宇宙组织成功的原理,超出于宇宙本体之外,而实在又是存在于宇宙本体之中。这个根本法律,中国道家谓之道,佛家谓之真如,西洋谓之真理。哲学者所谓认识论和本体论,认识是我们之所以知,本体是我们所知的对象,换言之便是宇宙。我们的认识能和本体调和一致时,便叫做真理,或者人生之真谛,也无不可。
       但是真理是一个大怪物,它永远不肯完全将真面目显示出来,我们的认识和本体虽然暂时能调和一致,但到底不能永久,所以道德法律随时代而变迁,学说原理,也推陈出新,永不固定。当人类发见以前所认为真理谬妄时,便起大烦闷,改弦易辙,再去追求真的真理。追求的方法,有用科学家的态度的,研究各种学问,比较,综合,求它的一贯之理,像中国朱子的致知格物,和西洋多数哲学家都属这一派。也有用直觉的方法返求之于自己的,以为“万物皆备于我矣,返躬求之而自足”,像佛家的明心见性,王阳明的致良知,柏格森的直觉,都属于这一派。
       因为真理这怪物,它的真面目虽然不能给人完全看见,但也离不开人的。前面原说过真理是超于宇宙本体之外,但又存在于宇宙之中,人是宇宙的一分子,人的日常行动当然也离不开真理,人心当然也包含真理。朱子说:“道犹路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其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真理散在于万物之中,也包涵于人心之内,你要是真想与真理见见面,它也不会拒绝你的,你可以向你的本心去求——求得的是不是完全的真理,我可不敢担保——这用以寻求的工作,叫做“致良知”又叫做“直觉”。《中庸》说:“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尚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行焉。”厨川白村在《现代文艺十讲》里批评梅脱灵克道:“神秘家既斥理智又不重经验,只有丰富的情感,锐敏的直感力为贵。所以觉者贤者比较起来,还是愚人狂人反而明于心灵界的消息,普通看做理智缺乏的低能者的女子和老人反而能迅速的感到无形的神秘的运命。梅脱灵克于他著的《贫者宝》一书有论女人一章,专门发挥这个意思。”这段话和匹夫匹妇之说,正可以互相发明。
       神秘派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追求真理,也用这个方法。美国学者海尔氏(Fdward Everett Hole)在他的《近代戏曲家》中曾说:“相信不根据推论的方法,反而依据直感能够觉悟真理的人,我觉得这人是一个神秘家。所以认识幻影的人,相信预兆的人,感觉着什么的人,这都是神秘家,不据普通的合理的思想的方法,相信以直接的方法获取真理的人,也可以说是神秘家。”
       谢威特(Benjiamin Jowett)说:“神秘主义者不是迷惑空想的奔放,是感情里面使理性集注的东西,是‘善’、‘真’及‘唯神’的热爱,是感觉知识的无限和人能力之不可思议。他们养成了这样思想的力,忽得了新的势力,便凌驾地上的俗人,高高地向空飞去了。”伽侬茵(Canon Inge)说:“神秘主义者是在思想及情感中欲把在无限内存在的无限,实现出来的一种企图。”
       歌德说:“神秘主义是心情的哲学,是感情的论证。”又说:“神秘主义是最高实在的直接感觉。”
       这些例子不必更多举,举一即可以反三的。谁都知道梅脱灵克是个神秘派的文学家,他的先代是弗来密世家(Flenmine),他血管里原就有中世纪神秘性质的遗传,后来又受了美国爱默生(Emerson)、德国诺范利司(Novalis)和他本国神秘家罗以斯勃洛克(Ruys Bock)的影响。他虽然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过渡的时代,享受丰富科学的遗产,但他这两种思想兼收并蓄,一只眼看着科学,一只却看着神秘。他是一个怀疑家,早年作品,时常表示命运不可抵抗的势力,文字间充满忧郁暗昧的阴影,但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少年时代在圣巴伯(Saint Barbe)耶稣会学校里读书,这种宗教印象永远不曾磨灭。他是一个终身研究宗教的学者,他对于事物的观察点,不出宗教范围之外,每凭借宗教经典中所得到的灵感,创造他文艺的生命。
       《青鸟》这本剧本,虽然表现他对于寻觅真理的态度,也可以说他澈悟真理后心境的描写和纪录。但其中有许多部分与宗教有关系,梅氏之所谓真理,或者是基督教之所谓真理吧?基督教是独断的,信仰的宗教,耶稣曾宣言:“我是生命,我是道路,我是真理。”所以基督教徒坚执真理存在神的意志之中,能契合了神的意志,便算获得了真理。宗教的真理存在信仰之中,感觉神的存在,必须凭藉信仰,换言之即是直觉的作用。天主教的祈祷文对于神常常这样赞颂道:“你是光明中之光明,真理中之真理。”
       《青鸟》里透露宗教的思想,不止一处,现在引证几项如下:
       第一幕樵夫之茅屋,详叙屋中景物,并说墙上挂一圆形鸟笼,笼内关着一只东半球种的鸽子。这鸽子后来是变成青鸟的。按鸽子在基督教里为圣灵(sainte sprit)的象征——耶稣教译为圣灵——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之一。耶稣在约旦河受洗于圣约翰时,圣神为鸽子形飞入他的头里,天上有声音说道:“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鸽子在基督教里又为平和,驯良,诚实,纯洁的象征。耶稣遣宗徒去传教时,曾嘱咐他们道:“你们应当像蛇一般的聪明,像鸽子一般的诚实。”
       基督教发祥于东半球的小亚细亚,所以青鸟是东半球的鸽子。
       讲到光的出现道:“桌上的灯翻在地下,同时灯焰一跃而起,化做一个光彩夺目的绝色
      美女。”
       贴贴儿道:“这是天后了。”
       (原文为C’estla Reine! 后字首字大写,是专名,乃法文中称圣母马利亚的特称。圣母本称为天上的皇后Reinedu Ciel简称为后,以中国现成天后二字译之,颇觉巧合。傅东华先生译为:“这是女王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了。)贴贴儿道:“这是无玷圣母了。”
       (原文为C’estla Sainte Vierge即圣处女,傅译为“天祐处女”亦无不可,但天主教译为无玷圣母,今从之。)
       梅脱灵克这里两次点明圣母马利亚,决不是偶然的。天主教说要契合神意,必须有坚固的倍德,但人性软弱,常为魔鬼所诱惑,以致堕落。不过魔鬼虽然利害,见了圣母马利亚便立刻曳尾而遁。圣母脚践的毒蛇,即是魔鬼的象征,唯有她能制伏魔鬼。所以教徒想获得信德,必倚靠圣母。圣母是普天下天主教徒的主保,进教人的庇护者。
       为什么要用火来象征圣母呢?这也是有许多根据的,火在天主教里原是热爱的象征,圣母最爱天主,所以有许多圣师用火来比譬她。圣安色尔莫说:“心愈洁则爱愈炽,圣母的心是最虔洁的,所以她的爱情也更热烈。”圣伯尔纳多说:“爱天主的爱情,像烈火似的通透圣母之灵。”利加尔道曾叹道:“耶稣降生到世界上来为的要煽动世人爱天主的火,而世人中受这爱火焚烧的莫甚于马利亚了!她对于尘世万事,一不挂怀,只一心一念的想着天主,所以她爱情的火也燃烧得更旺盛,圣母的心,可以说是一把火。圣母抱着圣子,可以说是火抱火。”圣多默米拉诺说:“摩西所见丛棘之火,即圣母圣心的预像。昔圣母显灵于宗徒若望,身披太阳,就是这个缘故。”圣文都说:“圣母从来没有受过诱惑,这没有别的缘故,因她的心极热,像一团烈火一般,魔鬼当然近她不得,好像大火窖,青蝇不敢飞集。”这灯火落在地上一跃而起,便化为光了。圣梅刀特称圣母马利亚为“信德的光明”。光明又是智慧的象征,我们寻求真理,必倚靠智慧,妙语双关,巧不可阶。梅脱灵克思想的深刻,真教人叹为观止了。
       再者马利亚的名字,有好几种意义,或谓王后,或谓光明,或谓照光。称之为光明者,因为她光照普世,善人受照,得以加善,恶人受照,得以灭恶,复获灵性中失去的光明。所以《圣经》比马利亚为日月,无非说她光辉之明赫,遍照大千世界而已。梅脱灵克将圣母派做《青鸟》剧本火和光的角色,可谓巧合不过。
       仙女给两孩的金刚石,旋转,便可以看见万物潜伏的灵魂,似乎是指寻求真理的工具,在宗教上说是信仰,在哲学上说是直觉,也是双关的。两孩到了窘急无措时,光便教他们旋转金刚石,用意更觉明白。
       第三幕夜之宫,两个孩子在园里寻着几千的青鸟,几万的青鸟,几千万的青鸟,他们捉着了许多,但拿到日光下时,那些青鸟都垂头挂尾地死了。这是说真的真理不怕试验的,假的真理一试验便失败了
       第四幕幸福之宫,一班大奢侈将两孩用强迫手段拖入他们的队里,正在危急之际,光教他们旋转金刚石,贴贴儿从了她的命令,于是台上突然发生一种变化,但见:顿时台上燃着一种说不出纯粹的,神秘的,玫瑰香色的,和煦飘渺的光明。前头那些重笨的装饰和厚重的红色幔幕,顿时解开,不知去向,现出一座广大壮丽的厅堂来。这厅堂仿佛是个大礼拜堂模样,崇高清净,几乎四面通明,内中充满了一种欢愉和清朗的气象;往里看时,只见层层叠叠的没有尽处,有无数细长清澈的柱子支着;看那建筑颇像巴勒丢式(16世纪意大利建筑家,Palladio)礼拜堂的体制,也很像乌贺齐(Uffizi)画室里迦巴西阿(Eaiparcio1450-1522意大利画家)画的处女显身图。此时那吃酒的桌子已经融化得不着一丝痕迹;丝绒,锦缎,以及奢侈的花圈,被由外吹入一阵明亮的狂风刮着,都高高地飞起,片片地裂开,纷纷地落地;还有许多露齿而笑的假面具,也跟着纷纷破碎,落在那些惊惶失措的纵酒者的脚跟。那班纵酒行乐的,此时好像破裂了的气泡一般,看他们一点一点的萎缩下去,大家面面相觑,眼睛又受不了那种奇光的刺激,只不住的瞅着;及到后来各人才看见自己的真相,原来个个赤身露体,丑态逼人,瘫疲软弱,神情凄楚。于是大家觉得惭愧失望,齐声发出一阵狂呼,内中尤以笑胖子的声音最听得明白。此时惟有无所晓的奢侈,兀自夷然不动,其余的都四处狂奔,想找个黑暗的角儿去藏身去,无奈这个光芒四射的厅堂早已不留一丝阴地。于是大多数的奢侈便都决计穿过右边角里和愁苦之洞相隔的那层可怕的黑幕。每一个掀开黑幕的一角过去时,便听得一阵发誓和咒咀的声音从愁苦之洞的深处发出。此时狗、面包和糖都垂头丧气地仍来加入两个孩子的团体,躲在他们的后边,现出很惭愧的样子。
       这一段我是根据傅东华先生的译文写的,但我法文原文的《青鸟》,和这个略有不同。旋转金刚石,台上发生光明之后,所显出来的不是礼拜堂,却是一座和平的花园,轻幽宁静,一派绿荫的宫殿,气象异常和谐。那里树叶之美,鲜绿葱茏,闪烁而光亮,虽繁缛而不杂乱,那里初葩香气的醉人,流水可爱的清凉,到处流动喷溢,使得远在天边的都感到它的愉快……这段话和宗教没有什么相干了。难道梅脱灵克因为蕴蓄的宗教意思未免过露,因而删改过了吗?傅先生说他根据的是1920年蒂克西拉(Alexader Teixeirade Mattes)的英译本,我根据的是1926年巴黎Engene Fasquelle印行的法文本。时间相去6年之久,一定是梅脱灵克亲自订改过的本子。但在英译本里浓厚的宗教的意味,还可以看出梅氏思想的一斑。在末了一幕两个孩子醒来,他们的母亲见两孩满口胡言乱语,说的都是梦里的话,摸不着头绪,以为她的儿女睡了一夜,竟都发了疯了,急得几乎哭出来。这里面梅脱灵克也有寓意的,一个人研究学问,考察事理,千辛万苦地寻觅真理,但当他发表他的意见或叙述他所历的经验时,世人不但不相信他还要往往当他是疯子。
       再者东半球的鸽子,在法文本里是touhterelle一字,为野鸽,或斑鸠,这一定也是后来改的。可惜我不能像胡适之先生考证《水浒传》或《红楼梦》一样搜集《青鸟》各种版本——我的法文本已是第六万九千本了了——考定出版的年代,详细比较一下,寻出它中间文句的差异来。但我想最初出版的《青鸟》一定和傅东华先生所根据的英译本相差不远,内中宗教气味更为浓厚,也未可知。
       孩子醒后看见自己家里那只东半球种的鸽子,竟变成青的了。于是他们惊喜的喊道:“怎么的,那就是我们所寻的青鸟呀!……我们跑了这么远,原来它一径在这里咧!……哦,可是奇了!”
       哈!哈!这真奇极了!两个孩子,在记忆之土,在将来之国,在阴惨的夜宫,在奢华富丽的幸福之殿,在坟地,在森林,与群树挑衅,与无数磨牙厉吻的野兽战斗;几次被诱惑,几次被威吓,几次被压迫,自己党里还有奸恶阴险的猫,时常想找机会卖他们。险也冒够了,苦也吃尽了,青鸟还是寻不着,谁知一朝醒悟过来,青鸟却在自己家里,真的,青鸟却在自己家里!
       世上原有许多思想者,诚意寻觅真理,综合百家的学说,比较研究,头童齿豁,孜孜不息,也有终身在试验室里,天文台上,几样化学药品在玻璃杯里倒来倒去,一管望远镜向万里外的星球窥测,也有在社会里经阅各种的事务。他们的思想是穿天心,洞月胁,深入于杳渺寂寞之乡,他们的生命是出死入生,尝尽甜酸苦辣的滋味,历尽了艰难困苦的经验。真理!寻着了吗?还没有。苦闷,失望,我真不能再活了,如果我永远寻不着真理!啊!唉!
       忽然,明月当头时,趺坐菩提树下,东方明星出时,见一树春花,为风雨所败时,夜半听见江涛声时,枯坐斗室,万缘俱寂寞,心如光明镜时,一种灵感电光似地射入他的心里,他豁然顿悟,如梦初觉,不觉说声惭愧,真理原来就在这里!从前一番气力都是白用了!
       哲学家这种悟道的境界,例子多着呢,单拣王阳明先生一段故事来谈它一谈。阳明是个天生的思想家,从小的时候,便喜欢思想。有一回他想学朱子格物致知的态度,来研究真理。他格庭前的竹子,格了三天三夜,竹子的道理,没有格出来,自己病了。从此他对于朱子的学说起了怀疑,但他还是向前努力,圣经贤传无不览,二氏之书也涉猎,甚至天文,地理,韬略,奇门九遁都一一研究,他想藉此而通“至道”,但还是不得。他彷徨,他迷惑,他心中忧郁,旧疾为之复作。圣贤有分,不是我所冀望的,还是丢开手做个庸庸碌碌的人吧,然而不能,他心里有神圣的火在燃烧,他背后有无声之声催促他前进,他只得继续向寻觅真理的道路上走。三十几岁以后,得罪权奸,谪贬到龙场去,寄身西南万山中,夷人?舌难语,所可通语者不过是一些中土亡命和军夫余丁罢了。权奸憾他不息,还要想法子陷害他,自计得失荣辱,颇能超脱,只有生死一念未化,乃为石墩自誓道:“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颇觉洒洒自得。但他的从者,受不住那蛮烟瘴雨的侵袭,一个个都病了,他自己析薪汲水煮粥服伺他们。又怕他们想念家乡,中怀抑郁,歌诗给他们听,听不懂更唱江浙小调,同他们讲笑话,从极端忧闷中勉强为他们寻一点欢乐。他想:“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一夜,寤寐中像有人对他说什么,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欢喜得大叫出来,床都震动了,从者都吃了一大惊。
       “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啊!我明白了,真理原来就在这里!”他说。
       《青鸟》所写的便是真理的猎者于艰苦备尝,忽然大澈大悟后,见真理原在自己心性中的一种惊喜的境界。
       但梅脱灵克所谓的真理,似乎是宗教所谓的真理,我已经这样说过,这部书或者是梅氏自己写他澈悟后的经验。梅氏原是一个怀疑家,对人生怀疑,对宇宙怀疑,他少年时代的思想不脱叔本华、温赫门的悲观哲学的梏桎,一方面又受柏拉图空洞的影响,和路斯伯陆的静寂阴暗的爱好等影响,又带些希腊的东方回教神秘宗,婆罗门教,佛教的神秘色彩,他的初期作品:如《闯入者》,《群盲》,《七公主》都是表现他这种思想的。那《群盲》的剧本说:群盲被一个教士带入森林,昏黑的夜里,不知天南,不知地北,只听见飒飒的风在树梢怒号,澎湃的海涛打到岩石上。枯干的叶上,有走路的声音,却是一只狗,这狗将一个盲人带到那教士身边,摩他的脸时,却觉得他已经死了。我们都是这无限海洋中孤岛上的囚人,虽然有一个向导者——宗教。其实他是死的。“虽然我们也听见有些东西,在我们的头上移动,但我们不能接触它。”我们永远迷失在这黑暗的森林中!这些思想当然是完全的厌世怀疑的主义,但听说他结婚之后,思想已由黑暗而趋于光明了,阴郁的性情渐渐变成乐天者了。或者是宗教信仰之功吗?或者他对于人生的真谛,试探,思索,彷徨苦闷之余,茫然无所得,返而求之于少年时代,宗教信仰,喟然曰:“道在是矣!”所以写这一篇《青鸟》以纪念他证果的快慰吗?我没有研究过梅脱灵克,我不敢这样说,但读他的《青鸟》,却不能不发生这样的猜度与感想。
       至于鸽子送给邻家女孩,忽又飞去那一段,是不关重要的。或者形容信仰把持不坚,已得的真理,还是一般的要失去,或者故意卖弄一点中国文人所谓神龙掉尾的笔法,使收局不致平板。最要紧的是借此教贴贴儿有机会走到台前向听众说出那几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列位之中若有人寻着它可否把它还给我们?……这是我们为我们将来的幸福所必需要的……”
       但是梅脱灵克原是一个绝顶聪明人,他知道文学自文学,宗教自宗教,如果想利用文学来宣传宗教,那文学便要失掉它的生命。所以他的意思极为隐藏,极为活动,一语不落言诠,一字不着色相。他的文章,只是一种默示,他不同你显明地解说,只教你暗自领会,要是想法子将他的话说穿,反而味如嚼蜡了。所以我知道我不该做这篇文章,因为我知道这篇文章有许多近于穿凿附会的话,将一只活灵的青鸟,生生弄死,我的罪过实在不浅,应当向梅氏和读者深深忏悔,不过要想将我的读后感表示出来,又不得不写几句,唐突西施的地方,只有请大家原谅了。
       总之梅氏这篇剧本象征真理,那是无疑的,不过他之所谓真理,究竟是否指的宗教上所谓的真理,还是指的哲学上所谓的真理,那就不必苦苦追究。本来天主教便是一个象征的、富于诗意的宗教,它的教义,仪式,无往而不带着象征的趣味,我说梅脱灵克藉青鸟象征宗教的真理,也许适得其反,他或者是借宗教的象征来象征哲学上的真理呢。
       我现在再抄梅脱灵克的一段话做这篇文章的收煞,读者便可以明白梅氏对于宗教的态度是怎样的了:“神秘罕有消灭的;寻常它只会移易地位。然而神秘能移易地位,是极重要的,并是我们所最愿意的。我们由某一点观察,可以说人类一切思想的进步,无非就是神秘从有害的地位移转到无害而有益的地位。但是神秘有时不必移易地位,只须更换名目,亦便是思想的进步。例如从前叫做‘神’的,如今叫做‘人生’。神和人生只是一件神秘,不过名目不同。虽则两者同样的不可思议,却经这一度名称的改换,益发便增进步。因为世间只有假借‘神’的名义作恶的,决没有假借‘人生’的名义作恶的。”
      
      
      转载-------(节录傅东华《青鸟》序文)1928年12月5日初稿载《真美善》1929年女作家专号
  •     一直伪文艺,从未被超越。。。
  •       
      
      所谓童话,总是要让人们看到一些完美得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比如单纯至极也美好至极的真善美定律,比如对彼此完全没有任何了解的王子和公主仅仅凭借“一见钟情”时的浪漫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很多年。即便是以悲剧收尾,如同《海的女儿》,纤尘不染的人鱼公主化成了泡沫拥有了不朽的灵魂,那样的悲情也是美得震撼人心,从而超脱于尘世。
      
      
      然而《青鸟》不符合这样的规则。《青鸟》是部童话,除了童话之外也难以找到其它的体裁来定义它;或许还有个不成理由的理由,读着读着便会冷不防跳出一句说教意味明显得过分的文字——这正符合某些人心中“童话就是给小孩子看的”的想法。然而,在短暂地钻进这个凭想象造就的国度里畅游一番、一口气读完整本书之余,是不是还有那么些微妙的难以言说的东西,让心底仍然有种并不同于以往看完童话故事时的,微妙的难以言说的不甚明了的感觉?
      
      
      与童话对立的,可以说是现实,童话中的美好,大都是建立在对现实凄凉和无奈的逃避之上。但《青鸟》却恰恰将这对立的两者糅合,读着童话,却会最终跌落回现实。
      
      
      我不否认书里有如梦似幻的经典童话式的憧憬,比如仙女蓓丽吕恢弘的宫殿、光神富丽堂皇的庙宇和各种各样有着令人遐想的名字的奇异的国度,但纵然有这些轻灵飘逸的华美描写,究其全篇,最让我铭刻于心无法忘怀的,还是这样一些场景和事实——
      
      
      比如棣棣和咪棣在未来王国里遇见未出世的弟弟,却得知好不容易到来的新的亲人,又会因为疾病而过早离开;
      
      
      比如动物和静物们在历练之后仍然没有任何长进,猫女士依旧虚伪火先生还是那副改不了的火爆脾气,甚至在小主人们遇到危险时,除了蒂鲁没有谁愿意挺身而出,连光神都对这群平庸的物体失望不已;
      
      
      再比如,他们在怀念国遇到爷爷奶奶,答应过要时时刻刻怀念,可一旦离开,之后更加新奇的冒险之旅让他们转瞬间把眼巴巴等待的两个老人抛在了脑后;
      
      
      再比如,梦醒之后一切一如往常,对面的富人家宅邸依旧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的向往,就连青鸟也在不经意间飞走,连一点痕迹一点回忆也不曾留下。
      
      
      ……
      
      
      这样的事,有很多很多,比起其它童话里美得绚烂的悲情,这些甚至不能算悲哀,而只能称之为遗憾,是现实里无处不在的那些完好地存在着,但缺损了边角的部件。就像作者在最后言明,一切都只是兄妹俩在平安夜里做的一场不可思议的梦,这场梦究竟是不是仙女蓓丽吕有意而为早已不得而知,但无法否认的是再离奇的梦醒来也要回归四平八稳的现实。其实,纵然是与梦境对立的现实,在梦中也有着明显的痕迹——两个少不更事懵懂无知的孩子,无意识地,没心没肺地在旅途中学会了接受那些现实中无从回避的缺憾,并没有哪个反派人物受到感化改邪归正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在这场惊天动地的冒险过后圆满地解决,作者没有写出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而只是留给我们一条本身便满是遗憾的轨迹——现实就是如此,处处是遗憾处处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是,你要学会在遗憾中不断地走下去。
      
      
      平心而论,除了之前提到过的说教意味浓厚、年龄层定位明显而且手法拙劣的段落(不知是否是翻译有意为之,这些语句让这本书无论在叙事还是内涵上都明显下降了一个档次),我很喜欢这本书,喜欢那些童话式的天马行空,更喜欢那些由点滴的细微的遗憾构筑成的淡淡的哀伤,那是些不属于童话的童话,将存在于现实中的阴影带进了本身背弃光影定律的只有真善美的另一个世界。写出这篇故事的梅特林克,根据书后的介绍,就连后期思想转变之后秉承的也是“带有消极悲观色彩”的浪漫主义,但《青鸟》所言喻的,在我看来正是他在消极悲观之中,对这个世界最大的接纳与包容——徘徊不定的同时,仍隐隐约约地相信并坚持着不知在何处的爱与希望。充满遗憾的追寻之旅,并未让棣棣失去以往的快乐和单纯,甚至,从遗憾中一路走来,一样能学会无私和关怀,学会寻找近在咫尺的幸福。这也是梅特林克想要告诉我们的——看似很难,但并非无法做到,哪怕我们只是在不那么完美的现实里生活的平凡的人;而在现实中发现童话,也许正是这本书童话式的另一面。
      
      
      
  •       这是本童话故事,因为少看这类型的,因而感触没有特别深。
      但是看着两个天真活泼的小兄妹,也会唤醒人的心灵~
      其实幸福从来都在,只是,有没有用心去发现
  •     小时看的,没什么感动,不如安徒生的好
  •       (一)寻觅
      
      梅特林克的《青鸟》让我想起博尔赫斯笔下的一场梦境:一个人问图书馆馆长说,他要找上帝。馆长说,上帝在四十万册书中的某一本的某一个字母里,他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找了一辈子,把眼睛都找瞎了。
      
      在文学艺术中,关于寻找的主题往往隐藏着一个词——徒劳。无论是在旅途中寻找青鸟,在浩瀚的书海中寻找上帝,还是日复一日地等待莫须有的戈多。
      
      至于徒劳的原因,也许是任务过于艰难,也许是寻找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但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合适。之所以徒劳,是因为所寻觅的东西早已无所不在。蒂蒂尔和米蒂儿与其说是踏上旅途寻找幸福,不如说是去发现早已渗透在天地间每一个角落的幸福。
      
      
      (二)幸福
      
      然而什么是幸福?这始终是哲学家最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无答案可循。罗素认为幸福是爱情、知识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伊壁鸠鲁认为幸福与物质无关,他常年在木桶里晒着太阳。
      
      剧本中的幸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黑暗的幸福,比如最肥胖的幸福、无知的幸福。这种幸福害怕阳光,光只有戴着面纱才能接近。而当蒂蒂尔转动钻石,让舞台充盈起光亮时,这样的幸福便土崩瓦解,露出惊恐的、丑陋的真正面目,甚至逃入不幸的花园。而在光亮中翩翩起舞的,就是第二种幸福了——属于阳光的幸福。罗素和伊壁鸠鲁心目中的幸福就是属于阳光的幸福。
      
      剧本有一段,是三位欢乐皈依光,理解欢乐说:“我们都很快乐,可是我们看不到我们自身以外的东西…… ”,正义欢乐说:“我们都很快乐,可是我们看不到我们影子以外的东西……“,审美欢乐说:”我们都很快乐,可是我们看不到我们梦幻以外的东西…… "
      
      关于光的含义,可以与古希腊神谱联系起来看。在希腊艺术作品中,日神阿波罗象征理智,与酒神狄俄尼索斯对立。所以在这里,可以把光理解为理性、智慧的象征,而理解、正义、善良的幸福渴望在光中找寻自己以外的东西,是希图从智慧中汲取能量,一扫无知的黑暗。他们自己的欢乐是小欢乐,而智慧、理性的欢乐是大欢乐,所以才渴望光、拥抱光。
      
      
      (三)思念
      
      蒂蒂尔和米蒂儿来到思念之土寻找过世的爷爷奶奶。死去的人在思念之土上沉睡,一旦有人思念起他们,他们才苏醒过来。蒂蒂尔在这里找到了第一只青鸟。然而光曾警告他们,要在八点三刻之前回去。在往回奔跑的路上,笼子里的青鸟变成了黑色。
      
      我想,思念是幸福的,所以在思念起爷爷奶奶时,孩子得到了幸福。而打破幸福的是思念必然有限度,思念与现实的隔阂让幸福破碎。因为停留在思念之土的时间有限,所以在归途中,青鸟才变黑,幸福才会消散。之所以找不到青鸟,因为幸福只是相对的,永远此消彼长。
      
      
      (四)坟冢
      
      很喜欢在坟墓里,蒂蒂尔和米蒂儿的对话。米蒂儿对死人的“私生活”充满好奇,而蒂蒂尔则运用想象力回答了米蒂儿的提问。然而经过对死人的探讨之后,转动钻石,却看不到死人从墓地走出来,看到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花园。米蒂儿和蒂蒂尔手拉着手在花丛中寻找死人。
      
      仙女把钻石交给孩子时,说钻石可以让他们看到万物的灵魂。他们可以看到面包的灵魂、火的灵魂,却看不到死人的灵魂,死人是没有灵魂的,那21克早已化为虚无。而他们自身化作了大地的一部分,毕其一生的精华,孕育出一片生机勃勃的花园。从墓地演变为花园,仿佛也有生命循环的意味。
      
      死并不恐怖,死是一种微妙的美丽。
      
      
      (五)未来世界与森林
      
      再谈谈未来世界中那些尚未出生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发明了一种可以带给人类幸福的东西,有延年药、巨大的葡萄、会飞的机器等等。这可以看作是孩子将来成就的预言,放大点来说,是对未来世界的预言。
      
      未来世界这一场可以与前面森林那一场对比起来看。从古到今,人类已经发明出无数“让人类幸福”的东西。而这些让人幸福的东西,让森林里的万物发生暴动,与人类为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猫和夜会坚决阻挠孩子抓到青鸟——人类的幸福总是以牺牲万物的幸福为代价的。一旦人类得到青鸟,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们的黑暗时代便会来临。
      
      
      (六)苏醒
      
      结局很有意思。回到现实当中,女仙变成了跟她长得很像的女邻居,她同样有一个患病的孩子,那孩子同样渴望一只鸟。梦与现实如此荒诞地交错着。蒂蒂尔把自己的斑鸠给了邻居家的孩子,斑鸠就是青鸟。所以说青鸟并不是在旅途中获得的,它早已蛰伏在孩子身边。印证了本文开头“寻觅篇”的结论——幸福是发现而非寻觅。
      
      剧本的结尾,斑鸠却飞走了。一场寻找青鸟的过程,回到原点。
      
      青鸟毕竟只是一个隐喻,失去了隐喻的载体,孩子们得到的是幸福的实质。
      
      
      
      
      
      
      
  •     蛮好的
  •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始终没有找到近在咫尺的幸福”
  •     童话,嗯,额
  •     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     来源 青溦
  •       这是一本第一遍读完马上想读第二遍的成人的童话。毫不掩饰,我小时候读过很多童话,没有哪本让我想现在一样,刻骨铭心的想写点什么。然后重读一遍。
      视线不断停留在那句话:光神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幸福的青鸟在哪里,而是通过教会孩子们善良与慷慨,帮助他们找到通往幸福的路。脑中不断回忆光神帮助的过程,其实每一次,都几乎是让他们独立面对的,压力通常是他们的善良,勇气是帮手,无一例外,艰辛的后面是美好,但最后还要归于更多的艰辛。独立面对,需要更多的不是面对的本领,而是对独立的相信……
      
      我不相信所有艰辛后面有幸福。好像习惯了忘记除夕是哪天的干活,然后觉得踏实。或许这就是我的幸福。
      
      幸福不是虚幻的怀念,不是飘渺的未来,不在令人敬畏的死亡之后,更没有捷径。幸福在当下……回忆着张德芬的书……或者就是童话里的善良和慷慨。
      
      感受的其实就是良好美德慢慢滋长成熟的过程。成人的童话。很喜欢……
      
      最后感受中,默默地放飞自己的青鸟!
  •     越来越文艺了啊混了个蛋~
  •       所有的爱恨,好像这本书都能够诠释吧……
      
      每当看到这本书,就想到很久很久以前的13岁,那个懵懵懂懂爱跟他在一起玩儿的自己。到了自己20岁的时候,蓦然发现已经做了他6年的女朋友。那个情人节,不知道给他什么礼物。
      
      偶然的一天,在书店看到这本上了塑封的书。它有好看的封面,他喜欢的颜色,以及美好的书名。我就想,即使我不知道这本书里说的是什么,我也要把这本代表着幸福的书,送给他。因为不管怎么样,即使我们无法再在一起,我也希望,他能够幸福。
      
      至今,我都不知道他有没有在闲暇的时候,看过这本书。只是后来,我又买了一本,自己看了。想来,这本书是送对了。一直以来,他都太过成熟,成熟了忘记自己曾经也有过天真。
      
      虽然我们已经分手很多年了,但每次看到这本书,我都会想到他。书里面的所有美好和丑恶,都是我们应该去经历和面对的。人长大了,往往应该多看看这种书,会学到更多吧……
      
      亲爱的,我想说,我永远都希望你是最幸福的人。
      即使,如今那个让你幸福的人,不再是我。
  •     还是喜欢话剧版的·····
  •        《青鸟》是梅特林克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之一。虽然故事中有淡淡的忧伤,但是我还是喜欢一遍一遍地翻看,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这几天又把它翻出来重新读了一遍。
       曾经有很亲很亲的亲人辞世,不知怎么,心里总是想起回忆国的片段。棣棣和咪棣去往回忆国,看望已经去世很久的爷爷奶奶。他们祖孙回忆起许多往事,说不完的家常,沉浸在无比幸福的时刻中。在孩子们要离开的时候,老人一再要求他们经常来探望,并且说:“你们在那个世界里只要一想着我们,我们就会感到你们都在身边。”虽然很悲伤,但是我知道,去世的人并没有真的离开我们,只要我们活着的人心里有他们,他们就永远都不会消失。所以无论是醒着的时候,还是睡着的时候,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地思念。
       还有关于未来王国。未来国是还未出世的孩子们待的地方。每个孩子都会带到人间一些东西,有的带去了发明的机器,有的带去了培养植物的方法,未来的国王要建立行星联邦。可是棣棣和咪棣的弟弟带去的是三种疾病,猩红热、百日咳和麻疹,生完了病就会离开他们。棣棣想起回忆国里的爷爷奶奶,觉得这样去一次太划不来了。可是小弟弟无可奈何,他们是没有选择余地的。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一切。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最大的快乐,这也许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童话故事并不只是给孩子们看的故事,更多是给成年人看的,只有你经历过,你才能理解。经典的童话是会历久弥新的。
      
  •     想起了儿时的电影,猫女士、水姑娘、糖果先生~ 身边那些普通的东西都被赋予了生命,非常可爱。慢慢地走进《青鸟》的世界,最后明白,原来幸福就在身边。
  •     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书
  •     因为我没有私心地把青鸟给了你,它才成了真正的青鸟
  •     真的好看的不得了 终于找到了小时候看过的这个版本 图画美得不行 故事百读不厌 有空一定要再读一次
  •     真的可以心酸哭了
  •       贫穷不要紧,只要过的开心幸福。
      所有东西都被具象化了,一边读一边脑子里在演,如果变成动画或者真人电影就好了。
      the Bible里上帝说的第一句是要有光吧,这里光也是很重要的角色。
      作者很偏爱青色呀,青鸟、青衣小孩。
      未出世的小孩已经在搞发明创造、准备好生什么病、犯什么罪之类的了,还有地球的秘密,命中注定的意思。
  •       这是一本一直让我耿耿于怀的书。
      在我的童年,我读过,然后很喜欢,
      然后,这本书如鸟一般突然消失了,
      我一直耿耿于怀,想再觅其踪,一直到现在~
      算算,竟是二十多年的事情了~
      这书,竟像是我的童年梦一般啦。
      现在再见,当然要去找找,再收起来~
  •     我读过堪比彼得潘的儿童故事,让人欢喜不已。作者的想象力非常的好,读来也是一种享受。亲情永远温暖。
  •     享乐宫那节很像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墓地那节很像狮子王。 会比利时语读原版应该又会有不同的感受。
  •     第一本治愈我的好书
  •     美好的愿望,青鸟,带着一群人的希望寻找着。这一路的经历,就是那青鸟的幸福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