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拳论阐释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运动 > 武术/气功 > 古拳论阐释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
ISBN:9787537718653
作者:马国兴
页数:275页

章节摘录

  指法的屈伸,聚则为拳,散则为掌;手腕的俯仰伸翘,各种动作一有不合之处,便会造  行气不到部位的病拳状态。如平仰掌直出势者,而或行反掌勾手形,则气不能贯指尖;平阴  直出势者,而或行反掌勾手形,则气亦不能贯达指尖。阴手下栽者,掌翘,则阳气不能贯至  之端部;仰手上冲者,掌翘,则阴气不能贯之手之端部。平仰者,侧打者,腕勾则阴气亦不能贯至手之端部。侧手直打者,翘手则气不能到位;侧手沉打者,翘手则气亦不能到位。余可类推。  此段详细论明,手乃臂膊“形、气”之头领,臂膊屈伸往来之变化,气的人与不人,关键在手,故拳术中之“手法”秘诀皆在此段文字中,后人论手法变化之运用和根本法则皆以此论为准。  足三阳经止于足之背,运行于腿之外侧;足三阴经起于足下,运行于腿之内侧。足之三阳、三阴经的部位,乃腿之胯膝足血气往来之道路,又是内劲升降之道路。足尖、足根、足外楞、足前掌和足踝之伸跷、外掰、内扣,一有不合之处,则腿气不能贯到足之部位,同样影响步法、腿法的运用和正常发挥。如仰势踢,此乃指俯仰横身跺脚法,脚尖若伸,则阳气不能人到脚外楞处;俯势栽踢,即俯身内侧跺脚法,脚尖若跷,则阴气不能贯入到脚内楞处;起势直窜者,上势也,脚尖若伸,则气不得上升;落势下坠者,脚尖若跷,则气不得下降。  从本段整体论述得出:头为一身之气的头领,手为一臂之气的头领,脚为一腿之气的头领,而头、手、足(虚足)皆为天才之部位。后人论三节之用时说:“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三节齐到力增加”即源于此。以本文之论述,再参阅后文“三尖照论,三尖到论”,即是后人提出“鼻尖、手尖、足尖”三点一线的拳术法则和“六合说”中外三合的出处。  此论气之人与不入的“气”,结合后面的《中气论》一段文字合看,此气非经络之气,乃“气沉丹田德润身”之“德”,即中气,此“中气”说,后又发展为“内劲”说,则拳术中将经络之气归属于“形”的内容讨论,而内劲归属于“中气”说研究,乃有后来的“健顺参半”的拳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拳学”一立,宗旨始终未变,直至现在。故现存传统拳术各门派,本皆一家,其理、法、术、功等内容是一致的。  此段文字在拳学发展的历史地位中很重要,习拳者不可忽视。  过气论  落点坚硬,猛勇莫敌,全身之气,尽聚一处者也。然有用之而气不去,气去而牵扯不利者,不知过气之法也。  益人之气。发于命门,气之源也;益之四末,气之注也。而其流行之道路。总要无阻塞无牵扯,方能来去流利,捷便莫测。故上气在下,欲入上莫牵于下;下气在上,欲入下莫滞于上。前气在后,顺其后而前自至;后气在前,理其前而后自去。左气在右,留意于右;右气在左,留意于左。如直撞手,入气于前,若不勒后手,撑后肘,则气不得自背而入。如上冲手,下手不下插,肩不下脱,則气不得自胸而上升。分摆者,胸不开,則气不得入于后;合抱者,背不开,则气不得裹于前。直起者须勾其脚,直落者宜缩其颈。左手气在右脚,右手气在左脚。俯势、栽势、前探势,掀其后脚之根。举势者颠其足,栽磕者莫跷足,恐其上顶也。踢撩者勿伸脚,虑其下扯也。扩而充之,势势皆然。  总之,气之落也,归于一处;气之来也,不自一处。惟疏其源,通其流,则道路滑利,自不至步步为营,有牵扯不利之患矣。  阐 释  此段“过气”。又名“运气、行气”。其中有气的“腾挪”之法。气的上下运行为“腾”;气的水平运行为“挪”。此两法又不能截然分开,因“气之来也,不自一处”,故内气或内劲的运用,以“腾挪”说之。此段虽以“过气”论述,实乃阐述气、形合一而用之方法。原则是“形虚气运”。又“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气的升降、外发、内收,皆根于形的升降、外发、内收之法中;形的开合升降之运用效果,由气的开合升降之到位与不到位决定.此“阴阳”诸法则,直到现在亦是指导习拳者修炼、运用拳术攻防之道的基本法则,而其法、术、功的基本内涵是水不变换的。这就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合一的法则。  本段开头之“落点坚硬”,正是后人“出手软如棉,沾身硬似铁”说法的出处,可见拳学之一脉相承。拳术乃决生死之技,只有落点坚硬,才能体现勇猛异常,才能致对手于死地。所以。能达落点坚硬如石才是功夫,只有全身之气聚于击发点一处时,才能做到落点坚硬,达到攻防的预期效果。然而,有用之不得其法而气不去,气虽去而由于形体牵扯不通利者,因习拳不知“过气”之方法。  盖人之内气,发源于命门,即气海丹田中,此乃内气之源头;盖人体之四肢末梢,皆内气之所能注入之处。由丹田至身体四肢末梢乃内气往来流行的道路,总的要求是无阻塞,无牵扯,即“内清虚而外脱换”,内气方能来去运行流畅,运用招法攻防才能敏捷方便而使人莫测。故上行的内气蓄积在下,气欲上行。莫牵扯于下而不能上3下行人气,蓄气势在上。气欲下行,莫使气滞在上而不能下行。前行之气。其根在后,调顺其后,前行之气自然能至;后行之气。其根在前。调理其前。后行之气自然就会去。左行之气.蓄在右,留心于左,气便左行;右行之气,蓄在左,留心于右,气便右行,这乃是从根本上过气的方法,如直擅手,人气于前手。若不勒后手、撑后肘,则气不能自背而人于前直擅手之中。这就是“前气在后。顺其后而前自至”的说法,此乃“攻手之根在防手;防手之根在攻手”的攻守互根之理的出处吧!气行于背,有利于左右手攻防之内气运行。要求背部通畅。此乃是当时“背通拳”立意之所在吧!  如上冲手,下手不下插,肩不松沉下脱,则内气不得自胸中而上至上冲手之中。此就是“上气在下,欲人上莫牵于下”的一种说法。双手分开外摆,如“裹边炮”拳势.胸不开,则气不能人于后背。这就是“后气在前,理其前而后自去”的说法。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从来人之为学,文武难得两全。故有武而不文者,绝艺终成绝响;而文不称武者,著述多  涉虚玄。况中华武学,理涉古《易》,人之精于武者稀,精于易者亦稀,武易俱精者尤稀,稀  逾凤毛麟角。是故世传古拳论读本,多失之艰玄,持之如鸡肋,观之效望梅,徒慰心情,与事  何济?  马兄国兴者,奇人也!被褐怀玉,大隐于京师,杜门谢客,专工武、易。其武功纯青,其  易学精深,其以易释武堪称一绝,当今之世少有比肩者。余有幸识荆,获益良多,每聆高论,  辄为后学惋惜:修行不闻道,何异长夜行?心常恻恻。  忽一日,马兄以书稿示余,览之大悦,目不能移。是编日〈古拳论阐释》,实集中华古拳  论精品之大成,誉为“古拳论观止”不为过也!集古文之成,似不为大难,而难在将千古至文  ,以中华古文化之经典〈易经》一一释之,古论今释。相映成趣,以古人心,读古人文,岂凡  夫俗子,可及万一也!学者一卷在手,无异于良师益友相伴;藏者得此古论集成,已远远超出  若干凡品之收藏价值。一编在手,古拳论精品尽收眼底;朝夕把玩,不亦乐乎?!  执马兄书复读再三,拿得起,放不下。不才何能,竟有此先睹之殊荣?是编之问世,诚武  林之大幸,武人之大幸,马兄义举,不亦壮哉!欣闻马兄有意将此书梓行,余闻之雀跃,不能  自持。不辞冒昧,莽撞涂鸦,以示欢喜之情。是为序。  李紫剑 敬识

内容概要

  马国兴,祖籍河北肃宁县,武术家,著有《古拳论阐释》。

书籍目录

一 功贵得传而自珍
二 越女论剑道
三 庄子论手搏之道
四 人间训·心欲小而志欲大
五 易筋经·贯气诀
六 九要论
七 唐顺之论拳
八 心意拳诀
九 交手法
十 六合十大要序
十一 “健顺参半”精义解
十二 王宗岳《太极拳论》
十三 内功真经

作者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为:易筋经贯气诀、交手法、六合十要序、庄子论手搏之道、九要论、王宗岳太极拳论、越女论剑道、内功真经和唐顺之论拳等。

图书封面


 古拳论阐释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