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史诗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运动 > 奥林匹克 > 奥林匹克史诗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564013394
作者:张又栋
页数:373页

章节摘录

插图:57  德国柏林1936(第11届)1936年8月,夏季奥运会如期在柏林举办,德国纳粹以更高的热情进行筹备和宣传。戈培尔发表文章鼓吹要展示德意志的和平,但他们反犹太主义的行为引起世界舆论哗然。国际奥委会也要求德国作出有关承诺,东道国不能以任何形式歧视犹太运动员。法西斯分子表面上拥护奥运会的规则,实际上仍在大肆张扬“优等民族的伟大风范”。为了在参赛人数和气势上压倒往届奥运会,纳粹外交部和宣传部在全世界游说动员。1936年8月1日,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开幕,共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8运动员前来参战。东道主德国代表队的人数多达406人,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制造总分第一的局面。虽然有些德国选手以实力赢得了好的成绩,但大量事实却将纳粹的种族理论彻底推翻。“雅利安人”并未显示出特殊的种族优越,各色人种的选手在竞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美国代表队的10个黑人中有6人取得了金牌,另外还有3人名列第二,2人名列第三。更为突出的是黑人短跑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以4枚金牌的辉煌,痛击了种族主义的偏见。芬兰人包揽了10000米长跑的全部奖牌,十项全能比赛的获胜者都是美国运动员。新西兰选手杰克·洛夫洛克获得1500米第一,以3分47秒8的非凡成绩将世界纪录重建。撑竿跳高比赛连续进行了5个多小时,美国选手伊尔·梅多斯以4.35米的成绩夺冠。跳高比赛的前三名都是来自美国的选手,黑人科尔温利乌斯·约翰逊以破纪录的2.03米领先。日本运动员在游泳比赛中继续保持总体优势,在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率先到达终点。荷兰姑娘亨列·玛斯滕布罗克大获全胜,一人夺得3枚金牌和1枚银牌,名震泳坛。匈牙利选手沙舍尔·埃列克获得女子花剑第一,12年后,她又一次在奥运会花剑比赛中夺冠。柏林奥运会在宣传和舆论方面可谓前所未有,第一次使用了电视转播,全世界有上亿人观看。第一次摄制了有关奥运会比赛的大型纪录片,第一次为全球3690多家报刊大量发出新闻电传。这一切新的手段和效果令希特勒格外兴奋,但是残酷的历史也证实了这是个不祥的开端。58  杰西·欧文斯的奥运会柏林奥运会最优秀的选手是杰西·欧文斯,他获得4枚金牌,登上田径运动的巅峰。人们称这届奥运会是杰西·欧文斯的奥运会,世界最佳运动员的称号首次由黑人荣膺。一年前,欧文斯曾在全美大学生运动会上光芒四射他创造了5项世界纪录,仅仅用了45分钟。欧文斯的故乡是美国亚拉巴马州的克利夫兰,他作为第10个男孩出生在一个黑人家庭。十四五岁时,在当地中学举办的田径运动会上,他的跳高、跳远和短跑的成绩让人大为吃惊。他在足球、棒球和篮球方面的天赋也很出色,在俄亥俄州大学,他的体育成绩颇具名声。柏林奥运会是他大显身手和名扬世界的舞台,在十几次预决赛中,这“黑色的闪电”尽显风采。欧文斯打破了100米世界纪录并赢得冠军,第二天,他刷新奥运会纪录摘取了200米金牌。当天晚上,在跳远比赛中面对德国选手,欧文斯勇夺第一,让在场的希特勒万分无奈。在男子4×100米接力中,他与队友奋力拼搏,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保持了20年。欧文斯一人获得4枚金牌驳斥了纳粹的妄言,他超过了全部“雅利安”田径选手所得的金牌。欧文斯告别柏林,带回了金牌和荣誉,还有4棵橡树苗种植在家乡,寄托期待。15年后,欧文斯随同篮球队再次来到柏林,看望了二战中阵亡的德国跳远选手的后代。在曾经创造辉煌成绩的那座体育场的集会上,他作为和平战士对战争的不幸诉之愤慨。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千百万人承受了苦难,我们应该协手建设一个和平共处的美好世界。距柏林奥运会48年之后,欧文斯已辞世4年,一条以欧文斯命名的街道出现在当年的体育场外。新一代德国人给他以极高的荣誉和敬意,这其中也包含了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拜。59  在二战硝烟里(第12、13届缺失)柏林奥运会在和平的烟幕下刚刚结束,德国立刻抛弃了作为粉饰的标语、旗帜和诺言。纳粹分子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政,德国并吞奥地利并向捷克斯洛伐克进犯。在亚洲,日本已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大举进攻华北,遍地狼烟。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向波兰发动进攻,英国和法国于9月3日公开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争一直延续到1945年。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多亿人口陷入战火,数千万的军人和无辜平民死于这场灾难。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中谁也无法顾及体育了,在奥运会的史册中只得注明第12、13届:未举办。原已确定的1940年在日本东京和札幌的计划,以及1944年在伦敦的计划都不可能付诸实现。顾拜旦于1937年辞世,拉图尔也在1942年死去,国际奥委会由埃德斯特隆受命于危难之间。奥林匹克圣火已经熄灭12年了,饱受战祸之苦的各国人民对奥运会充满期盼。法西斯战败投降的条约刚刚签订不久,国际奥委会立刻决定奥林匹克运动会继续举办。伦敦热情承办战后的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圣莫里茨再一次获得了冬奥会的主办权。

前言

起源于公元前776年的奥林匹亚竞技会即古代奥运会,略晚于古希腊《荷马史诗》产生的年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9世纪)。这使人们常常会想到古希腊文明中的体育竞技会与荷马时代的英雄史诗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着同样的神圣与辉煌。《荷马史诗·奥德赛》中雅典娜女神呼吁“赶快停止残酷的战斗,不要再白白流血,双方快停止杀戮”的声音已经深刻地融入了古代奥运会的精神之中。然而,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被尘封了1400多年以后又奇迹般地复活了。100多年以来,经过顾拜旦到萨马兰奇以及千千万万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奥林匹克运动以其极大的号召力和推动力影响着全人类的和平、友谊与进步。奥运会复兴112年之后第一次来到中国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和艰难的过程。从1900年中国有一份报纸报道在巴黎举办的第2届奥运会的消息,到1932年刘长春只身前往洛杉矶奥运会;从1952年新中国代表团赴赫尔辛基第一次参加第15届奥运会,到1979年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再到1980年重返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和1984年出征洛杉矶奥运会;从1991年我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到1998年第二次申办并于2001年7月申办成功,再经过7年多的筹备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真可谓“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华民族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昌盛的不平凡历史过程。我在1988年底至2000年作为国家体育部门的负责人曾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复兴与崛起,特别对北京成功地举办1990年亚运会以及两次申办奥运会活动记忆犹新。早在1990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亚运会工程时就问我,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这促成了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决策。1991年2月,中国奥委会和北京市决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在北京举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申请。然而,1993年9月国际奥委会在蒙特卡洛举行的第101次全体会议上,北京在第四轮投票中以两票之差落选,这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但是,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决心并没有改变。1998年11月,北京再次申办2008年奥运会。1999年4月,我与北京市刘淇市长前往洛桑向萨马兰奇主席递交了北京市承办2008年奥运会申请书。2001年7月,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第112次全体会议,北京在第二轮投票中以压倒多数票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可惜我于2000年4月调离了体育部门。《奥林匹克史诗》一书的创作和出版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自1928年匈牙利学者费伦茨·梅泽博士创作的《奥运会史》获得大奖以来,全世界出版了数以千计的有关奥林匹克的图书。但是,据我所知以长篇史诗形式撰写的奥运历史的这还是第一部。作者学习参考了大量的奥运历史资料,借鉴《荷马史诗》的形式完成这部书稿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种以简明生动的语言以及图文并茂的方式叙述奥运历史是颇具创造性的。而且这部书的体例、章节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的选择描写与奥林匹克的历史脉络是相当吻合的。作者张又栋同志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原国防科工委(现总装备部)的一位文化工作者。他多年来勤于学习、思考和创作,出版有《中华史诗》及《书法字海》、《隶书章法》等不少著作。我相信他花费大量心血创作的这部《奥林匹克史诗》将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还在继续发展并走向新的辉煌,尤其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我希望这部书在出版之后不久即可修订,这样可以追加北京盛会的内容并修改完善其他章节。我也十分希望这部书能够翻译成外文出版,让全世界更多的朋友了解奥林匹克辉煌的历史。(本序作者伍绍祖同志曾任原国防科工委政委,原国家体委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中国奥申委执行主席,中直机关工委党委副书记)

后记

当我写完这本书的最后几行时,奥运圣火正在我国云南省传递,并将传遍中国的每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08年奥运会即将于8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全世界都在瞩目这一时刻的到来。从2000多年前的古代奥运会到复兴100余年的现代奥运会的辉煌历史,其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史诗。奥林匹克的崇高精神一直在激励我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但是,我也常常忐忑不安,总是担心我的创作难以负其史诗的盛名。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与千千万万的人一样对奥林匹克有着史诗般的情结。如今我把自己学习奥林匹克历史的体会写成了长诗,期待着能与更多的朋友交流并求得教益,并作为奉献给北京奥运会的礼物。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就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杨志坚社长和张文峰等同志的抬爱与鼓励,并为付梓问世做了大量工作。我的老朋友秦中河与崔山刚两位大校先后帮助校核了书稿,提高了书稿质量。我的老朋友作曲家曹进大校选择本书最后一篇的10行诗取名《奥运圣火颂》谱了曲,并请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演唱,为本书大增光彩。在此我向他们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学习参考了《奥运会通史》([俄]施因巴赫著)和《奥林匹克运动通史》(崔乐泉著)等许多有关奥林匹克的著作。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译者和出版者表示深切的谢意!特别应该感谢的是我的老领导伍绍祖将军对本书的创作给予了指教和鼓励,并欣然作序。他作为原国家体委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和中国两次申办奥运会的主要负责人对奥林匹克有着高屋建瓴的见解。我已经遵照他的意见对书稿进行了认真修改。希望有关专家学者与广大读者对本书给予批评指教!

内容概要

张又栋,知名书法家、学者、出版家;山东济宁人,1950年生,毕业干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现为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大校军衔;曾任《神剑》文艺双月刊副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暨新时代出版社社长;1983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后应聘为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理事、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等。著有《隶书章法》《隶书技法》《书法创作大典》(隶书卷)《张又栋隶书成语字帖》《张又栋隶书劝学》等,主编出版大型书法工具书《书法字海》等。2007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叙事诗《中华史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尘封久远的奥林匹亚    (公元前884一公元394年)1  古希腊运动会的传说2  呼唤和平的盛会3  圣域的葡萄熟了4  光荣与梦想的角逐5  卡利帕提拉的悲喜故事6  古代奥运会的终结7  奥林匹亚的遗憾    第二章  奥林匹克的复兴与探索    (1793—1919年)8  一百余年的艰难苏醒9  顾拜旦的丰功伟绩10  希腊雅典1896(第l届)11  美国人的田径奇迹12  “匈牙利的海豚”哈约什13  自行车赛场的趣闻14  希腊人的马拉松奇迹15  法国巴黎1900(第2届)16  巴黎的辉煌与遗憾17  第2届奥运会上的娘子军18  美国圣路易斯1904(第3届)19  击剑英雄拉芒20  美国人的骄傲与悲哀21  届间奥运会——雅典190622  英国伦敦1908(第4届)23  皮埃特利的马拉松壮举24  俄罗斯人的首次亮相25  奥运史上年龄最大的冠军26  泰晤士河畔的荣誉27  瑞典斯德哥尔摩1912(第5届)28  被种族主义夺走的金牌29  布安与科勒赫迈宁30  首创的艺术比赛31  在一战的烽火中(第6届缺失)    第三章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奥运足迹    (1920—1947年)32  比利时安特卫普1920(第7届)33  战后废墟上重现的风采34  冬季国际体育周的创意35  法国夏蒙尼1924(冬l届)36  第1届冬奥会被追认命名37  法国巴黎1924(第8届)38  努尔米的辉煌成绩39  利德尔的中国情结40  群星闪烁的巴黎之夏41  瑞士圣莫里茨1928(冬2届)42  变幻莫测的阿尔卑斯山43  荷兰阿姆斯特丹1928(第9届)44  增添女子项目和女性风采45  魏斯穆勒与《人猿泰山》46  英豪辈出的体育盛会47  美国普莱西德湖1932(冬3届)48  再次遭遇不测的天气49“冰上仙女”索妮娅·海妮50  美国洛杉矶:1932 I第10届)51  经济危机年代的体育奇观52  女明星别依布·迪德里克森53  被法西斯杀害的奥运冠军54  奥运会上的中国第一人刘长春55  在法西斯幽灵的迷雾里56  德国加米施一帕滕基兴1936(冬4届)57  德国柏林1936(第11届)58  杰西·欧文斯的奥运会59  在二战的硝烟里(第12、13届缺失)    第四章  二战后重现的奥运风采和危机    (1948—1956年)60  瑞士莫里茨1948(冬5届)61  难忘的阿尔卑斯山62  英国伦敦1948(第14届)63  “荷兰女飞人”的田径传奇64  苏联与奥运会结缘65  挪威奥斯陆1952(冬6届)66  冰雪运动的胜地之光67  芬兰赫尔辛基1952(第15届)68  五星红旗首次在奥运会升起69  苏联人首战奥运会初露锋芒70  法国剑客克里斯蒂安71  “永不闭幕”的第15届奥运会72  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1956(冬7届)73  安东尼·赛勒的滑雪奇迹74  澳大利亚墨尔本1956(第16届)75  南半球大陆的奥运之光76  女运动员大显身手的时代77  弗拉基米尔·库茨的英雄本色    第五章  在不平静年代的奥林匹克    (1960—1971年)78  美国斯阔谷1960(冬8届)79  在印第安人的山谷释放激情80  意大利罗马1960(第17届)81  首次全球电视转播的盛会82  “黑羚羊”威尔玛·鲁道夫83  大力士尤里·弗拉索夫84  中国中断奥运会和中国人的奖牌85  在世界并不平静的年代86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1964(冬9届)87  蒂罗尔上空的冬季彩霞88  日本东京1964(第18届)89  亚洲第一次燃起的奥运圣火90  阿贝贝·贝基拉的马拉松奇闻91  玛丽·兰德走进温莎王宫92  法国格勒诺布尔1968(冬10届)93  在三朵玫瑰之城的竞赛94  呼唤和平的奥林匹克年95  墨西哥墨西哥城1968(第19届)96  中关高原上的沉重金牌97  保持23年跳远纪录的比蒙98  “铁饼之神”阿尔弗雷德·奥特99  “金色新娘”维拉·恰斯拉夫斯卡    第六章  奥运会在曲折中前进    (1972—1983年)100  日本札幌1972(冬11届)101  在北海道远眺大海102  布伦戴奇最后的荒唐103  联邦德国慕尼黑1972(第20届)104  苏联选手在奥运会称雄105  马克·施皮茨的7枚金牌106  冬奥会改址的困境107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1976(冬12届)108  充满梦想的冰上竞赛109  加拿大蒙特利尔:1976(第2l届)110  枫叶之国的奥运圣火111  民主德国选手的风采112  拉谢·维伦的神奇与平淡113  美国普莱西德湖1980(冬13届)114  阿迪朗达克山上的冰雪节115  埃里克·海登的5枚金牌116  非议和抵制奥运会的潮流117  萨马兰奇走马上任和改革118  苏联莫斯科1980(第22届)119  抵制风波冲击下的奥运会120  莫斯科田径赛场上的纪录121  缺少了美国人的游泳比赛122  自行车比赛和:[89公里角逐    第七章  改革和走向成熟的奥运会    (1984—1995年) 123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1984(冬14届)124  在东西方交汇点上的奖牌125  走向洛杉矾的不平坦之路126  美国洛杉矶:1984(第23届)127  赢得利润和奖牌的美国人128  许海峰和李宁等震惊奥运会129  洛杉矶领奖台上的群星130  加拿大卡尔加里1988(冬15届)131  牛仔城赛场上的冰雪英豪132  奥林匹克的改革与创新133  韩国汉城1988(第24届)134  苏联代表队最后的辉煌135  亚洲的第二次奥运圣火136  楼云与高敏等为中国争光137  两大丑闻的警钟长鸣138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震动139  法国阿尔贝维尔1992(冬16届)140  第三次在法国的冰雪盛会141  西班牙巴塞罗那1992(第25届)142  空前团圆的奥运会风采143  独联体代表队昙花盛开144  中国运动员再露峥嵘145  受人尊敬的倒数第一名146  挪威利勒哈默尔1994(冬17届)147  “海盗船”上的冰上风采148  叶乔波带伤拼搏再夺奖牌149  国际奥委会:100周年华诞    第八章  跨越世纪辉煌的奥林匹克    (1996—2008年)150  美国亚特兰大1996(第26届)151  更为广阔的女性天地152  男子汉们创造新的辉煌153  邓亚萍等囊括乒乓球比赛金牌154  百年奥运中的黑色记忆155  日本长野1998(冬18届)156  五彩雪莲下的滑雪纪录157  鲍尔·戴利的8枚奥运金牌158  冰鞋“革命”的神奇力量159  国际奥委会的道德危机160  澳大利亚悉尼2000(第27届)161  世界三大体育强国的激烈竞争162  五大洲各国选手的角逐163  雅克·罗格的新世纪重任164  美国盐湖城2002(冬19届)165  盐湖城冰上的“淘金者”166  在北美高原上的“雪山飞狐”167  希腊雅典2004(第28届)168  在雅典娜与费沃斯的引领下169  橄榄枝环冠的崇高荣誉170  马拉松比赛中的意外171  “飞人”刘翔的跨栏奇迹172  意大利都灵2006(冬20届)173  “激情意大利”的冬季激情174  菲亚特故乡的冰雪节175  北京张开双臂喜迎奥运176  奥运圣火登上世界最高峰177  中华民族的期盼附录  体育颂  [法]顾拜旦

编辑推荐

《奥林匹克史诗》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奥林匹克知识普及读物。在中国和北京热情迎接2008年奥运会之际,它的出版正是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礼物。

作者简介

《奥林匹克史诗》以叙事诗的形式反映了自古希腊至现代历届奥运会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故事,共分8章177篇,约6600多行,插图319幅。《奥林匹克史诗》的创作以《奥运会通史》等有关图书文献为基本依据,学习参考《荷马史诗》的形式和风格,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和诗句描写奥运会历史概貌及人物故事。其第1章为古代奥运会,其余7章以时间顺序为各届现代奥运会(含冬奥会),每届2至7篇不等。

图书封面


 奥林匹克史诗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