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化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语法化理论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44621250
作者:石毓智
页数:297页

章节摘录

  二、语法的发展是渐变的,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个语法化过程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则几百年,长则上千年,新语法现象的产生通常是由细小的变化促成的。一个语法手段的产生与发展通常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语义的适宜性,哪些词汇向哪些语法标记发展有很强的规律性,只有那些语义上适宜的词汇才有这种可能性;二是句法环境,语法的发展跟词义的引申不一样,它必须在一定的句法环境中进行;三是比较高的使用频率,新语法现象往往首先产生在那些高频率使用的词汇之上,高频率使用的现象容易固定下来成为一种语法手段。语法化是一个程度问题,从普通的词汇到典型的语法标记之间存在着各种过渡状态。  三、新旧语法现象的产生不是一个简单替代的过程,而是新旧用法长期共存,在这个阶段一个语言形式同时兼有词汇用法和新产生的语法功能。其词汇用法和语法功能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它们在有些场合难以区分。新旧用法经过长期的共存和竞争,最后新用法有可能取代旧用法。  四、语法的发展一般来自内因,通常不会受外因的影响。跟词汇、语音相比,语法是最稳固的。其稳固性主要表现在不直接受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受其他外来语言的影响。  五、语法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汉语自古以来都有地域上的差别,方言上的分歧始终存在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改朝换代或者外族的侵袭,几经变化。但是汉语发展的连续性没有被打断,也没有出现少数民族或者其他地域的语言现象突然移植到汉语中的情况。汉语的发展就如同长江一样,它有自己的连贯性和方向,众多支流汇聚其中而成其大,而它却不会变成一个支流而改变自己的流向。  六、语法发展呈多元化和多维的特性。适合某种语法范畴的词汇可能不止一种,它们可能同时发展成为某种语法标记,结果形成了同一种语法形式有不同类型标记的现象,它们长期共存,互相竞争。此外,表达同一语法范畴的手段可能有多种类型,它们可以是普通的词汇,也可以是句法结构,还可以是句法手段,共存在一个语言系统之中。   ……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语法化    1.3 句法理论框架    1.4 适合语法化研究的理论流派    1.5 语序对语法标记的制约第二章  研究现状    2.1 引言    2.2 目前汉语史研究领域的局限性    2.3 未来的汉语史学者应该具备的修养    2.4 语言的本质特性在语言发展史中的表现第三章  演化机制    3.1 引言    3.2 重新分析    3.3 类推    3.4 类推和重新分析作用的条件限制第四章  语音变化    4.1 引言    4.2 双音化趋势的发展    4.3 动词和结果成分的融合    4.4 结语第五章  语义基础    5.1 引言    5.2 疑问和感叹之间的认知关系    5.3 来自疑问代词的感叹标记    5.4 来自是非问句的感叹表达    5.5 结语第六章  诠释角度    6.1 引言    6.2 被动式的事件结构和其他语言的被动标记    6.3 古今汉语被动式标记的词汇来源    6.4 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被动标记    6.5 被动标记语法化的规律性    6.6 结语第七章  句法环境    7.1 引言    7.2 判断词“是”的来源和产生过程的研究状况    7.3 古今汉语判断句式的特点    7.4 “是”从指代词向判断词的语法化过程    7.5 判断词“是”的语法化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7.6 先秦其他指示代词的不同发展方向    7.7 结语第八章  使用频率    8.1 引言    8.2 词语的使用频率和其语法变化之关系    8.3 惯用语化和词汇化    8.4 个案研究    8.5 情态结构的否定式的产生    8.6 结语第九章  概念结构    9.1 引言    9.2 动作和结果的由合到分    9.3 动作和地点、方向的由合到分    9.4 结语第十章  语用因素    10.1 引言    10.2 把名词转化为形容词的功能    10.3 与程度表达有关的结构    10.4 历史和跨语言的考察    10.5 “有”的程度表达产生的动因    10.6 社会平均值与认知凸显性    10.7 结语第十一章  认知因素    11.1 引言    11.2 理论准备和基本知识    11.3 普通话完成体标记的不对称性的成因    11.4 领有动词肯定式的完成体表达功能    11.5 结语第十二章  有无标记    12.1 引言    12.2 被动式和处置式的复合标记的地域分布    12.3 复合标记产生的机制    12.4 结语第十三章  系统诱发    13.1 引言    13.2 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句法空位以及“底”的出现    13.3 “数+量+名”格式的建立对新结构助词的产生和功能的影响    13.4 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功能相似性与指代词“底”的语法化途径    13.5 结语第十四章  现实规则    14.1 引言    14.2 对介词语法特征的考察    14.3 时间一维性对动词句法特征的制约    14.4 介词与体标记的搭配    14.5 介词的语义范畴    14.6 时间特性对语言发展中词语替换现象的影响    14.7 介词和动词在构词方式上的差别    14.8 结语第十五章  语法化效应    15.1 引言    15.2 受事名词的语义特点和它们的重新分布    15.3 新结构在旧有语法体系中的产生途径    15.4 第一动词的语法化    15.5 对句子组织信息结构的影响第十六章  多标记竞争    16.1 引言    16.2 “将”和“把”语法化的语义基础    16.3 语义基础对其语法功能的影响    16.4 语法化程度的差别    16.5 “V+将+NP+趋向动词”结构的产生与消失    16.6 “将”和“把”的竞争结局及其原因    16.7 结语第十七章  再语法化    17.1 引言    17.2 将来时向认知情态的发展    17.3 进行体的主观化    17.4 结语第十八章  规律迁移    18.1 引言    18.2 可重叠表遍指的名词的范围和功用    18.3 名词和量词重叠式的历史考察    18.4 结论第十九章  蜕变与新生    19.1 引言    19.2 “也”的判断用法及其词性    19.3 焦点标记“也”    19.4 强调标记“也”    19.5 对比标记“也”    19.6 “是”对“也”的历史替代    19.7 结语第二十章  内部演化与语言接触    20.1 引言    20.2 西北方言语序变化的特征    20.3 东南方言语序变化的特征    20.4 东南方言语序特征形成的内部原因    20.5 西北方言和东南方言的语序特征对比    20.6 结语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语法化理论:基于汉语发展的历史》是对我们过去十几年来研究语法化的一个理论概括,研究对象以汉语发展史为主,并参照其他语言的有关现象,尝试建立一个全新的语法化理论系统。《语法化理论:基于汉语发展的历史》重点讨论了诱发语言发展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语音变化、语义基础、诠释角度、句法环境、使用频率等。此外还讨论了语法化的两种主要机制一一类推和重新分析,以及多标记之间的竞争关系、语言接触对语法发展的影响等。当今国际语法化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对诱发语法变化动因的探讨很不充分,国内的语法化研究则缺乏理论上的思考,弥补这些缺陷就是《语法化理论:基于汉语发展的历史》的特色与价值所在。

图书封面


 语法化理论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近期,他的作品在努力的推进语法化的研究。
  •     为什么偶最近读过的书都这么低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