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的网络传播与媒介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出版 > 新经济时代的网络传播与媒介产业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210027850
作者:周葆华
页数:424页

章节摘录

书摘    二、媒介政治权力的消解    自由的反面是专制,网络信息的极大自由意味着极大的专制代价。从上文论述可以看出,除了信息权、独立自主权等基本人权,网络的权力指涉在很大程度上与政治权力直接密切相关。考察前网络时代,我们同样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不管媒介的形式如何演进,信息专制或控制的背后往往是媒介政治权力。    谨以中国为例,吴予敏认为,媒介权力从总体上说,是一种依附性的权力,是供政治等权力驱使的;它装饰了政治权力的社会形象,证明着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吴予敏,2001)。    在这个媒介形态演化与媒介政治权力嬗变的历史进程中,有两条线是十分明晰的:即一方面文字与技术的发展不断把媒介的使用权归还给民众,另一方面依附于媒介的政治权力则随之而不断地从原初的专制垄断走向消解。但是,至此前网络时期,这两条线都还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极致;统治者的反抗甚而把被迫单向被动使用大众媒介的民众置于了一种更加隐蔽却同样有效的“符号暴力”之下,民众在局部获得时却走向了整体的异化。    媒介的发展到了信息人可以广泛平等参与的网络时代,媒介政治权力又将向何方去?普遍观点认为,网络将使原本集中的权力大大分散。分散意味着消解,学者李永刚认为,互联网的扩张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已成为政治控制的“克星”,它正以自己的节奏改变甚至摧毁着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控制机制(李永刚,1999)。    一般而言,对于媒介的政治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国家垄断信息并控制传媒;(2)塑造民族国家意识;(3)节制政治参与。以信息自由理念与技术为武装的网络传播将对这三个方面形成强劲冲击,政府必须重新思考自己在信息时代应该担负的角色。    (一)低成本的交互传播打破信息控制,瓦解统一舆论。  在互联网时代,首先,全球统一的协议提供普遍、可靠、方便的进入途径,这个世界性的电子信息疆域向每一个拥有足够装备的人开放。其次就是前所未有而巨大的交互传播功能,这使以前单纯的信息受者转眼变成了具有相当自由度的“信息人”,不光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主动地寻找、选择、吸纳各类信息,还可以随时随地传递出自己的新闻、意见,甚至建立自己固定的页面、站点,从而与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的他者进行不受约束(更不受拘束)地沟通交流;而后者又会极大地丰富网上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使得网络信息实现海量增长。于是,传统意义上属于国家专控的信息发布和封锁权力飞速丧失,一个全新的、平等的、没有强权与控制的信息空间由此产生,统一一律的輿论环境也就自然瓦解。美国政府曾试图通过一个控制网络内容的《通讯正派法案》,结果遭到强烈围剿而流产。这鲜明地体现出了政府控制在网络时代的命运。    (二)网络催生的个人自由主义与全球化观念将日益消解传统的民族国家意识。    互联网推行的价值观是个人自由主义和全球化观念。一些在信息技术魔力召唤下的黑客、作家、资本家和艺术家等在加州实现了一次新左派运动和新右派自由主义理想的不寻常融合,技术乌托邦、反主流文化、嬉皮文化、雅皮景观、无政府主义,都能在这里找到痕迹。诸多文化因素搅拌而成的“加州意识形态”,个人自由主义正是其核心(黄锫坚、李正风,2000)。    又名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互联网所同时张扬的还有全球化理念,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政治控制。商人埃瑟·戴森在他的文章《网络转移权力》中说:“互联网的出现,开始让世界朝另一个方向发展……以我自己为例,我现在可以到处旅行,拥有像IBM公司员工一样的通讯能力,我只是一家小公司的负责人,但我可以跟全世界的人沟通,取得信息,我根本不需要经济规模。我一个人可以出版书籍,可以找到我所要的受众,不再需要大众媒体。这种发展会逐渐将大型体制中的权力吸走,分给善用信息技术的个人。”(埃瑟·戴森,1999)对于有钱或有知识的人来说,国家的界限开始模糊,他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栖身和创业的场所。    (三)虚拟社区和网上政治组织将冲击节制政治参与的阀门。    网上虚拟社区为各类兴趣、志向、理想乃至意识形态相同的人群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活动平台,电子的链接使得星布世界的人们同样可以迅速“相聚”并发出颇具共鸣力的意见表达。于是一方面“电子政党”或“电子院外集团”可以很方便地产生,另一方面又因为技术对参与途径控制的削弱而不断提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与兴趣。可以设想,一个连线的、一拨即可通达的议会,每一项议案都可能会引来大量电子邮件;一位亲和的政治家可以立刻看到对公众意见的调查;而一个社群则可以通过“在线(online)参与”的方式进行政治对话,输入意见或要求。其后果是,政治活动变得如此轻而易举以致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整合将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多数人难以形成共识的信息社会背景下,整合严密的少数派权力就很可能被充分凸显出来。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以一种温和却突然的姿态,对传统的媒介政治权力形成了强劲挑战。但是正如罗素所说:“这类欲望(权力与荣誉)的永无休止和满足,只有在上帝的无限境界里才能得到安息。”(罗素)     三、单向度的媒介经济权力    经济权力开始大举浸染媒介是在大众传播时代。1833年第一份便士报《纽约太阳报》的诞生标志着报刊真正成为了“资本主义的企业”。包括后起的声像媒介,大众传媒业日渐成为许多资本家谋求利润的高回报产业,其收益甚至远快于医药业、日常消费品、银行、电力能源和建筑业等。(陈明,2000)其赢利的手段是以工业化的形式生产两种商品:一种是直接卖给受众的信息产品,一种就是卖给广告商的受众。受众在享受肢体延伸带来的方便与乐趣时,却花钱把自己卖给了广告商。到底是什么使人们兴高采烈地走向异化?    席勒指出,为了使媒介忠实地服务于大公司的利益,媒介所有者就要彻底控制媒介的内容;媒介一旦被控制,无论媒介最初归属于谁,都会成为商业文化的工具。商业原则成了压倒一切的考虑因素,无情的、没完没了的商业劝服信息像浪潮一般冲击,人们被迫穿进了商业的紧身衣。大众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由此失去,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都由广告商和大公司通过媒介耳提面命地授予了(Herbert I.Schiller,1997)。    媒介的发展到了网络时代,媒介的商业化会不会有所逆变呢?恰恰相反,我们所看到的是:从一开始,网络不是风险投资的赌注就是商业宣传的工具;虽然网络给了使用者以诸多的自由,自己却是在不断地走向被控制与垄断;网络一方面张扬的是民主与平等,另一方面却在无奈地书写“网络世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首先应该看到,由技术雅皮士孵化破壳的网络,最终还是没有逃脱经济权力的控制。反而是借此才得以大行其道。现在网络里如海似洋的信息大多都默守着《黑客独立宣言》中“一切信息应该是免费的”初衷,但愿绝大多数专业网络公司的“慷慨”缘于背后“意在长远”的风险投资,沿袭传统媒介依靠广告获利也是诉求之一;而一些经济类实体办的网站,宣传自我以求商业利润,或是大倡“网上销售”仍然是其根本目的;也有一些经济类实体、组织、团体或个人办的网站,不过是沧海一粟。……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学术年会,成果颇丰,影响渐大。结集在这里的论文,不啻是他们组织能力的展示,学术水平的检阅。    这是开创于新世纪的科研论坛,显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这是记录着新思维的学术论文,充满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这特色、这活力,集中体现于人们熟悉而又探究不绝的两个数字:0和1。    O和1,将我们带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它不仅是信息传输技术的变化,更从根本上实现了信息传递形态由单向向互动的革命性转变。这种转变,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形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然而不可抗拒地改变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形态。当我们习惯地思考“把什么内容传递给受众”时,也开始思考:受众会向我们反馈什么内容?他们将如何参与内容的制作?正是0和1,以及这两个数字引发的一系列信息传送革命,使我们在理解麦克卢汉的警句“媒介即是讯息”时,产生新的实证性感受。    面对0和1,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从过去的大众媒体向交互的新媒体转移这个过程中,观众的权力是递增的。”(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2002:22)这种权力的递增之影响于媒体,不仅是传递内容的变化,而且包括传递技术、媒体组织及管理、媒体经营等在内的全方位的革命性变化——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无法回避的实际,这就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实际。    研究生的研究型学习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把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面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开展基础研究或对策研究。德罗克说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要把社会实践作为自己最大的实验室,这样才能提出有原创意义的重大课题。他本人的实践与成果就证明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与科研途径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新闻与传播学,是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催生的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它必然也必须与人们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新闻与传播学诞生的时间确实不能算长,甚至可以说太短了,但是在人类生活中它却已经而且还将日益显示出极其强大而且富有前瞻性的活力,因为它不但总是与社会先进生产力相伴生,而且也是每一时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高新科技的最新运用者之一。电报、无线电、电视、电脑、网络……媒体都是最积极的应用者,换句话说,这些不同技术时代的“新鲜玩意儿”也正是顺着媒体这个“阶梯”,从高科技的殿堂降落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结集在这里的研究生们的科研成果,涉及的实践层面与理论层面比较广泛,无论宏观层面的“全球化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管理”,还是微观层面的“网络媒体的使用与传播效果”研究;无论对“网络、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关于“报业经济与报业集团管理”的实务性研究;无论是关于“新世纪广播电视的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性研究,还是对“新经济时代的传媒与社会发展”进行的人文与社会研究,最终都交汇在0和1这个“点”上。因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1995:32—33)而O和1,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物质生产力的时代标志,也是物质生活方式的时代标志,它已经而且还将继续以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说“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研究这种影响及其作用的过程,是新世纪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理论联系实践的时代要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们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而且取得了初步的但是令人瞩目的成果。相信他们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将坚持这样的指导思想与科研方向,为新闻与传播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更多科学的理论意见和对策咨询。    时代要求我们:面对0和1,研究0和1,掌握0和1,以O和1的技术平台为基础,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上开创新的局面。

书籍目录

序言 面对O和1的研究  黄芝晓
嘉宾演讲
“光线传播”的发展与娱乐工业化  王长田
《经济观察报》的发行理念和策略  李清飞
第一部 分全球化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管理
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我国网络新闻传播发展对策 严三九
浅谈网络传播的社会管理  张咏华
青年网络道德问题  杨 鹏
互联网:后信息时代的文化帝国主义 李晓明
第四媒体的管制形态分析 徐寿松
对等传播的时代  严俊杰
信息狂欢与媒介权力  李明伟
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与对策  陈建云
认识新型“把关人”:网络服务商——从网络服务商的侵权案谈起  刘兆琼
第二部分 网络媒体的使用与传播效果
网络上的沉默者和活跃者
——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局域网(8net)BBS使用者为例 崔倩 周葆华 刘芊芊
高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以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学生为例  张克旭 彭金凤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的媒介使用和职业理念调查报告  沈国麟 王 迪
数字鸿沟与“知沟”现象研究  丁 未
在线调查:值得关注的话语空间  罗 亚
网络新闻专题与网络论坛之议程比较
——以美侦察机撞毁我军机事件为例 张克旭 刘晓红
从撞机事件看美国网络霸权主义  吕惠敏
第三部分 网络、经济、社会与文化
从卡通商业,网站看第四媒体的运作模式  江潇
网络时代的人际传播  沈荟
网络人际传播的修辞学分析  王慧
网络、文学——一种众语喧哗背后的传播学现象
关于定向广告的研究——网络技术带来的广告新形式
五百强企业网站的经营之道  佟琳
新闻改革视角下网络、报纸媒体良姓互动的条件及过程  齐爱军 朱金玉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收录了首届“昂立杯”、第二届“光线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的入选论文。这是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第一本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全书观点新颖,资料丰富,对于网络传播及媒介产业的人员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新经济时代的网络传播与媒介产业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