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与学术史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出版 > 目录学与学术史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101065794
作者:徐有富
页数:407页

前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古典文献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以一种相对集中而凝固的方式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且通过传抄、印刷、编辑、整理、诵读、研究等传播方式,对中国社会各阶层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参预了对中国人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文化内涵的塑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文献传承的过程中,不仅各个学科领域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具体文献的传承,参预了对中国文化之民族特色的塑造,并影响了中国人对自身心理情感与思想文化的民族认同;而且,作为文献著录和书籍传承的重要支撑的目录学,也一贯致力于整合林林总总的固有文献与已有知识,使之系统化与合理化,与此同时,其自身还构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与学术框架。有鉴于此,几年前,当南京大学文学院(当时的南京大学中文系)正式实施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研究计划时,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和古典文献研究所的同人们集思广益,提出以“文献传承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为名设立子课题,并很快通过了专家组的立项论证。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文献传承与文化认同研究丛书”,就是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显然。在设计这个子课题时,我们主要着眼于其理论框架的建构与宏观思路的拓展,力图从大处着眼,以开拓我们的思维。但是,在这项研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只有针对具体的对象和确定的问题展开学术研究,运用多年的学术积累,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才能真正推动这一领域的学术进展,不管这些进展是理论方法的创新,还是文献史料的丰富,或是对具体问题研讨的深入。因此,我们决定从专题研究人手,对各项历史文献展开整理、解读和阐释,不避小题,以避免不切实际的蹈空议论。也可以说,我们的宗旨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汉书·艺文志》
一 关于六艺略
1.何谓六艺
2.孔子将六艺变成了六经
3.为何称六艺略而不称六经略?
4.六艺略为何置于《汉志》首位?
5.为何将《易》类置于六艺略之首?
6.汉武帝特别重视《春秋》公羊学
7.史学处于附庸地位
8.汉代经学重家法.
9.《孝经》为何置于六艺略?
10.汉代强调通经致用
二 关于诸子略
1.诸子学乃私家之学
2.儒家为显学
3.黄老之学在西汉盛行一时
4.法家不可废
5.诸子之学日趋衰微
6.小说家不受重视
三 关于诗赋略
1.诗赋创作相当繁荣
2.西汉已出现总集与别集
3.乐府民歌也值得重视
四 关于兵书略
1.当时军事著作很盛行
五 关于数术略
1.数术类著作颇受重视
2.数术类著作充满迷信成分
六 关于方技略
1.方技水平不高
七 关于目录学
1.《别录》与《七略》——中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
2.《汉书·艺文志》——第一部史志目录
第二章 《七录》
一 关于经典录
1.六艺已经典化
二 关于记传录
1.该时期史学获得了蓬勃发展
2.私家撰国史蔚然成风
3.编年体史书也受到了重视
4.礼书撰修成绩突出
5.重视对少数民族历史的记载
6.杂传特别盛行
7.谱谍备受关注
8.目录学发展迅速
三 关于子兵录
1.兵书并入诸子乃大势所趋
2.先秦诸子著作不断亡佚
四 关于文集录
1.文体增加了,文的概念也变化了
2.《楚辞》为何单独列为一类?
3.别集大量涌现
4.总集也获得了发展
五 关于术伎录
1.术伎依然受到重视
2.医学有了明显的进步
六 关于佛法录
1.佛经盛极一时
2.佛经目录
……
第三章 《隋书·经籍志》
第四章 《新唐书·艺文志》
第五章 《宋史·艺文志》等
第六章 《元史艺文志》
第七章 《千顷堂书目
第八章 《四库全书总目》
第九章 《书目答问》
后记

作者简介

章学诚在《校雠通义·自叙》里说:“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范文澜对刘向父子编撰的《七略》给予了很高评价,指出:“它不只是目录学、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部极可珍贵的古代文化史。西汉有《史记》、《七略》两大著作,在史学上是辉煌的成就。”余嘉锡也说:“目录者学术之史也。综其体例,大要有三:一日篇目,所以考一书之源流;二日叙录,所以考一人之源流;三日小序,所以考一家之源流。三者亦相为出入,要之皆辨章学术也。”
看来目录学的任务与价值之一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不过语焉不详,《目录学与学术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说明目录学与学术史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分析书目是怎样进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并且论证书目具有学术史价值。

图书封面


 目录学与学术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多钞掇材料 ,甚少洞见。且论述常不着边际。如论述王俭《七志》,竟多因隋书经籍志以为证。隋书经籍志所取效前人著述绝不仅限于《七志》,其引用范围更广,而徐氏不径引隋志以为证据,甚为荒唐。又如论述七志中道教类的著录,所引材料无一道及七志,旁征博引,繁杂无益。与其言《目录学与学术史》,宁不如改为《目录学与文化史》,鄙人以为更恰当!
  •     书大概有两种,教材和论著。教材是把旧知识系统化,而论著则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知识。同一本书,用不同的标准看,就可能有截然相反的评价。目录学历来号称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用。这八个字经常挂在嘴边,可究竟它是怎么一个辨别法,又很少见人系统地阐述。这样的书,除了王锦民先生的《古典目录与国学源流》外,似乎就该属这本《目录学与学术史》了。 徐有富先生读书是读懂了的。他在后记里面说:“在写作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目录实际上是记录人类精神财富的数据库,中国历代目录实际上就是中国学术史的缩影。”这话一点不错,正可以看作上面那八个字的注脚。而提出这八个字的章学诚,在写《校雠通义》后,还要再写《文史通义》,也是一个道理。不过从把书读懂到创造新知,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距离。《目录学与学术史》这本书也就止停留在前一阶段。一旦要说点自己的想法,就会有点问题。比如索引的产生,举《十三代史目》和《说文解字篆韵谱》,前者已佚,难说,后者今存,只是按韵重新编排《说文》,相当于今天的音序检字,跟索引恐怕还不是一回事儿吧。具体到写法上,其实是传统的纲目体和资料长编法,如果说这本书好的话,好久好在抄书。不过又不肯自己不着一字,结果写得一幅考研习题集的模样。抄的书里面印象最深的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之前周勋初先生曾讲过十分钦佩范氏的笔法,今天读来,虽然不免蒙了意识形态的色彩,但是只要去掉这层笼罩,果然一句是一句,见识很深刻。准备回头读一遍。总而言之,这本书如果当作教材的话,很值得一读,因为能把目录学和学术思想是结合在一起讲。如果当作论著的话,就不及格了。此外,错字多得惨不忍睹,徐先生和责编都应该打板子。比如《古今书录》一名(第138页)上一行错成《古今所录》,下一行错成《古仅书录》,看来用的是双拼哪。不过就这种态度也就只能写这种书了。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利用基本书目而完成的通代学术史
  •     读完目录编、史学史和近三百年学术史再来看本书,学术史一门答题基本上没问题了吧,学案系列以后补上来。句读标点错处不少,还有误字。整体而言有点过于繁琐细碎,读下来各目录的体例并不很清晰, 特点又令人眼花缭乱。所用功夫是看得见的。(每日从早至晚,勉强才阅百页)
  •     好吧我觉着看上去相当好,内容也不错,但是总觉着没有预期那么好。。。
  •     注释标明版本和页码好方便~内容一般,沿袭旧说。
  •     嚴謹、扎實。
  •     粗制滥造,毫无价值。
  •     中规中矩的一本书
  •     贵得让我想死...
  •     较详细的目录学史,缺点是割裂琐碎,有时重复罗嗦。错别字很多。
  •     差强人意!学术史不是学术概况!
  •     宜改名《目錄與學術史》,比較零碎
  •     易学因免于秦火而地位得到提高,进而改变六经排序?这个观点感觉怪怪的,还是决定周予同讲的比较靠谱
  •     跨年了。新年第一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