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出版 > 传播学原理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
ISBN:9787309015904
作者:张国良 编
页数:231页

章节摘录

第4章传播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的引人及其意义如前所述,传播学研究领域中,方法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具体说,有三层意思:①传播学其实并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而是从各个相关学科“借”来的;②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很强,以定量研究为其主要特色;③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虽说“理论为主,方法为辅”的一般原则也适用,但常有方法先行、导出理论的情况,即,方法的重要性格外明显。一般认为,直到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被引入包括传播学在内的社会科学领域。从此,科学的方法替代了以往的推测、谩骂、见风使舵等主观随意性很强的作法。当然,这个局面不是一夜之间就轻易得到的,而是伴随着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的发展渐渐演变而成的。19世纪中叶,已经有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打破传统哲学的束缚,开始用数量统计方法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如心理学家韦伯,发明了一种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物理学”的复杂系统,以描述人在感受外界刺激时的强度差异;1879年,德国社会心理学家w.冯特在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实验室,用一些纯铜仪器进行实验,以期对人的反应作出精确的测量。19世纪末,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统计了欧洲各国自杀身亡的人数,并据此作进一步分析,引伸出一种关于终极行为的理论;蒲士则在一份早期的调查材料中,用缜密的计数法和分类法对伦敦贫困居民的生活进行了描述。

前言

如本书第一章所提及,在中国引入、发展传播学的历史上,本学院是有贡献的。迄今,不算单篇文章,由本学院师生公开出版的著译计有:《信息·沟通·传播》(居延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国良译)。但其中,尚没有一本自编教材。因此,尽快出一本合适的传播学教材,就成为我数年来(我从1991年开始上这门课)的愿望。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务处和新闻学院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潘玉鹏、裘正义两位老师的积极合作下,同时也是在众多同学的热心鼓励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此,谨表我衷心的谢意。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如本书第一章所提及,在中国引入、发展传播学的历史上,本学院是有贡献的。    迄今,不算单篇文章,由本学院师生公开出版的著译计有:《信息·沟通·传播》(居延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国良译)。但其中,尚没有一本自编教材。因此,尽快出一本合适的传播学教材,就成为我数年来(我从1991年开始上这门课)的愿望。    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务处和新闻学院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潘玉鹏、裘正义两位老师的积极合作下,同时也是在众多同学的热心鼓励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此,谨表我衷心的谢意。    为保证本书的质量,从形式到内容,我们都作了一些努力。希望既能博采众长,又能自成一家之言。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必然还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国良    1995年8月于复旦大学

后记

如本书第一章所提及,在中国弓l入、发展传播学的历史上,本学院是有贡献的。迄今,不算单篇文章,由本学院师生公开出版的著译计有:《信息·沟通·传播》(居延安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国良译)。但其中,尚没有一本自编教材。因此,尽快出一本合适的传播学教材,就成为我数年来(我从1991年开始上这门课)的愿望。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教务处和新闻学院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潘玉鹏、裘正义两位老师的积极合作下,同时也是在众多同学的热心鼓励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此,谨表我衷心的谢意。为保证本书的质量,从形式到内容,我们都作了一些努力。希望既能博采众长,又能自成一家之言。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必然还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张国良:1954年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1、2、3章,6章1、2节,8章3节,10章)。     

书籍目录

第1章 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 传播的含义第2节 传播的类型第3节 传播的诞生第4节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第2章 传播的结构与模式第1节 传播的结构第2节 传播的基本模式第3章 传播的功能第1节 功能的类型和层次第2节 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第4章 传播学研究的方法第1节 实地调查法第2节 内容分析法第3节 控制实验法第4节 个案研究法第5章 信息与符号第1节 什么是信息第2节 什么是符号第3节 语言传播第4节 非语言传播第6章 传播技术的进展第1节 从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第2节 从活字媒介到声像媒介第3节 新一代媒介的崛起第4节 麦克鲁汉的理论第7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第1节 概说第2节 媒介内部的关系第3节 媒介外部的关系第8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第1节 “把关人”理论第2节 从“古典自由论”到“社会责任论”第3节 有关社会控制的其他理论第4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体制第9章 受众研究第1节 受众的传播行为第2节 受众的类型和特征第3节 受众研究理论及其流变第10章 信息流程研究第1节 流程研究的意义第2节 流程研究的阶段和成果第11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第1节 社会背景的发展阶段第2节 效果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经典成果第3节 多元化的媒介效果研究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传播学原理》是大专院校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公共关系、国际新闻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对广大从事新闻、广告、公关、广播电视工作的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传播学原理》深入浅出、简明系统地论述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对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般规律,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含义、传播的结构与模式、功能、研究方法、内容媒介、受众、效果等范畴,作了较全面的考察。注重反映当今世界各国传播研究的最新成果,又密切联系当前中国传播事业的实际。

图书封面


 传播学原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通”就是指“共享”。2.“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世界上既没有不“传播”的“信息”,也没有无“信息”的“传播”。简言之,一为形式,一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3.所谓“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就是一种“反馈受阻”状况的生动描写,虽在进行“传播”,但彼此都听不见对方在说什么。4.媒介作为一种“规范转换器”,在一定条件下,将“非规范符号”转化为“规范符号”的情形,是屡见不鲜的。5.古人的研究的缺陷是:一不具有明确的“传播研究”意识;二局限于某些具体的领域(如语言传播、政治传播等),没能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三失之于零散;四夹杂着许多不科学的成分。无疑,不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就无法上升为“学”。6.与人类的其他基础性行为相比,传播行为的特征就在于它的依附性、非独立性——总是贯穿于各种行为之中,故通常被视作各种行为的组成部分。7.所谓“过程”,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程序。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结构”的动态的表述。8.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9.“信息”与“讯息”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前者指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内容,后者指表现这种精神内容的符号,所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10.任何传播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在“真空”中孤立进行。11.拉斯韦尔作为一个政治学家,并非不了解社会环境对传播的制约。……但……擅长于宣传分析的拉氏自然较注意“灌输”式传播。12.组织的规模越大,周折越多,信息变形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这正是产生官僚主义、瞎指挥的“温床”,领导层应时常警醒。13.现实传播中,“工具性”和“消遣性”这两种功能往往重合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14.实际上,负功能和正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的。15.现代人的认识能力即“虚拟环境”大大扩张,甚至扩张到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去了!这诚然是可喜可贺的现象。然而,与此同时,现代人对这种“虚拟环境”的验证能力则(相对地)大大缩小了。这却又是可悲可叹的现象。16.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17.麦氏认为,所有这些“媒介”,都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18.社会主义国家对“把关人”的作用更加重视。因为这里的大众媒介,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是执政党的耳目和喉舌,党和政府视之为社会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斯宾诺莎……提出了……人们经过社会契约组成社会,必须放弃部分自然权利。20.大众媒介除提供信息、娱乐外,还应当刊播各种广告,从而保持其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唯如此,媒介才有可能对政府进行监督。21.如鲁迅所说,北京捡煤碴的老太太,不会养兰花;贾府里的焦大,也不会爱林妹妹。
  •     这本书也是复旦新闻学院的通用传播学基础教材,无论是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还是传播学,都必须学习这本《传播学原理》经典教材的,所以堪称传播经典! 作为一个大众传播人,无论是广播中的DJ,还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制片人,抑或是报纸记者、编辑,又或者是网站记者、编辑……没有理由不读读传播学的基础原理。 这本书讲得比较系统,传播学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本人尤其感兴趣的是其中的一些经典理论,觉得蛮有意思的,甚至可以适合在许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中。学习了经典的原理的大众传播人,在遇到相关案例时,思维方式更加不一样,因为有理论的沉淀,方可在实际中挥洒自如。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咬文嚼字的话,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入门基础教材吧。。
  •     纸质和印刷都很劣质
  •     ……
  •     写这种书真心不费脑子,党性极强,复旦也有水货
  •     简单的传播入本教材
  •     1.行文生动 2.掺杂新闻学的东西 3.党性原则强 4.资料旧95年的 so给人“进化未完全”之感。
  •     这本虽然一下子很难读透,但是作者很客观,敢说真话,很难得。
  •     最早的启蒙,记住“托马斯公理”
  •     囧,这本书豆瓣也有。我的传播学是逃课次数最多的,一直觉得这是一门无敌闷的课,直到期末通宵复习那晚,才发觉传播学如此有趣,以致我爱上传播学。
  •     对传播学的概念直接在网上查百科就行了
  •     小册子还是蛮有意思的。考研书籍。
  •     比较通俗易懂的一本书,可作辅助理解
  •     启蒙
  •     早期研究传播学的读本~所以语言很可爱很朴实很入门~~不过以后的传播学教材也都跟着它的体系编了~
  •     ........和最佳睡前读物会计学原理相比..........................坐地哭闹好嘛!
  •     货包装的很好 一点都没有损坏
  •     很好的传播学教材
  •     作为教材逊色,读书笔记还差不多
  •     人生中第一次在图书馆里看专业书……
  •     参考数目替代书。 我不喜欢这书的排版,太难看。内容倒是浅显易懂,若有详细的讲解会更好。
  •     很薄的一本。
  •     确实是很朴实的一本书
  •     当年考复旦研究生的必备书目,其实很不咋样。
  •     张教授的书的确不错,而且,是复旦的考研书来着
  •     学期结束了开始买课本... 挺好的 简洁 直接 思路清晰 适合期末抱佛脚
  •     入门书
  •     船舶学~~
  •     很袖珍,便于携带,不过太简略
  •     好书,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是所考院校的指定书目,挺不错。
  •     嘻嘻~~ 据说是要考研的 不过这本写得够晦涩的~~很不赞!!
  •     没有白皮书好看
  •     这本小书很值得,新近买了第二版。
  •     09
  •     确实深入浅出,当年考研时候的必读书目
  •     just so so
  •     买了,放着,现在还没有看。很薄,千万不要买
  •     一本小书,,,还不错,,,只是例子太老了~~~~
  •     嘛...预见性什么的在教材里就没出现过吧...
  •     教材,翻翻翻翻
  •     这本书也是复旦新闻学院的通用传播学基础教材,无论是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还是传播学,都必须学习这本《传播学原理》经典教材的,所以堪称传播经典!作为一个大众传播人,无论是广播中的DJ,还是电视台的主持人、制片人,抑或是报纸记者、编辑,又或者是网站记者、编辑……没有理由不读读传播学的基础原理。... 阅读更多
  •     教科书
  •     挺好的一本小册子,200多页,把传播学的基本基本问题都概括到里边了,没读完,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接触! 对传播学的初级了解者来说,极好!
  •     经久不衰的教材,10元的价格很朴实。就像作者本人一般,实在。
  •     适合我这个懒人
  •     年代遥远,不过还是有些有趣的东西的。
  •     这本书要背下来啊
  •     较之郭庆光那本差几许。很多重点轻描淡写。
  •     乱!
  •     书中有一处明显的漏印 其他还好
  •     忽忽
  •     小小本 很好~! 哈哈
  •     基础必读03
  •     。。。。。。
  •     很老的一本教材,语言倒是很简洁明了。
  •     果然很薄 入门读物 比起学的大众传播学教材 简单明了多了
  •     非常好~全新的~找了好久~
  •     原来过了这么多版了...
  •     跟店家说了以后就很快发货了,书也不错,挺喜欢的
  •     上课的书,但还忍不住的推荐下,呵呵~~
  •     在我的心中教材排名第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