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的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嬗变的新闻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811277906
作者:王辰瑶
页数:335页

章节摘录

  王岳川在谈及传统文艺理论时曾说:“传统美学和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理论研究或者文艺批评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价值标准去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之所在。……人们需要通过公认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的陶冶,形成一定的审美艺术判断力。然后,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对新的艺术品进行新的审美判断,形成一种似乎统一的作品价值定论。因而,对确定性的渴望和追求,对不确定性的拒斥,成了传统美学和文艺批评的真实写照。……”  把这一段话用来形容传统新闻理论的特质似乎也并无不可。传统新闻理论,亦是在追求一种“确定的”、“正确的”标准来衡量新闻。传统新闻理论之所以追求一种以新闻媒介为中心的、确定不变的、自足的标准,其前提是把新闻视为一种对纯粹的事实进行描述的职业性活动,而这正是本研究所反对的。这种说法至少在两个方面把问题简单化了。首先,纯粹的事实变动并不多见。在新闻实践中,最经常处理的是那些渗透着各种价值判断的、复杂的人类活动;其次,这种说法也把新闻对事实的描述看得过于简单。传统新闻理论往往对新闻生产与其他社会机制的紧密的互动关系视而不见,仅仅满足于在一个狭小的领域里表达对新闻操作的自信。正因如此,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传统新闻理论很难处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而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新闻无学”论的挑战。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王辰瑶写的《嬗变的新闻》,是一本成功的著作。它涉及我国最近六十年来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新闻。在中国现有的新闻体制下,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甚至词句的变动,都是社会变迁最敏感的征兆。在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面前解剖这只小麻雀,相当于再次经历这段历史,但这次不再茫然,而是一种理智的对社会和生活真谛的解读。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打通史、论的“楚河汉界”,潜行在新闻报道“文本”背后的历史长河,作者以丝丝入扣的逻辑力量,揭示了新闻叙述结构性的嬗变之谜。读完此书,相信你会和我一样,享受了一次对六十年中国新闻报道史别开生面的梳理,感受到峰回路转的喜悦,顿开茅塞的酣畅。  ——徐泓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作者自谦著书犹如“游泳”,而从游泳爱好者角度看,其中则又包含着各种寻常奇崛的况味——单调重复中的愉悦、天人合一时的忘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阵阵悸动,以及出水之际其喜洋洋的轻松快慰等,当然还少不了某一时段难有超越与突破的无奈与焦灼。无论如何,作为当年的“教练”之一和当下的同好,看着她“扑腾上岸”不能不特别地鼓掌道贺。  ——李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内容概要

王辰瑶,1980年生,安徽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7年起,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主讲《新闻学概论》、《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名篇选读》等课程。近年来发表新闻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合著一部。

书籍目录

序:让历史告诉未来……第1章 引论:作为社会历史现象的新闻 1.1 换一种角度看新闻 1.2 从叙述到新闻叙述 1.3 症候阅读:一种新闻文本解读方法 1.4 新闻经典的意义与变化 1.5 小结第2章 新闻叙述选择的嬗变 2.1 谁为“典型”?——典型报道的兴起、困境与转型 2.2 建构“知识分子”:从政策导向到结构转型 2.3 “雷锋”——一个精神符号的演变 2.4 小结第3章 新闻叙述主题的嬗变 3.1 “结婚”新闻主题中“公私”观念的改变 3.2 体育比赛报道主题与意识形态的变化 3.3 领导人活动报道主题中“神性”的消退 3.4 小结第4章 新闻叙述逻辑的嬗变 4.1 成就报道中的“推动力” 4.2 英模报道中的“动机” 4.3 灾害报道中的“归因”与“应对” 4.4 小结第5章 新闻叙述方式的嬗变 5.1 媒体“叙述转换”方式的变化 5.2 媒体“评价”方式的变化 5.3 小结第6章 新闻叙述风格的嬗变 6.1 理想化的叙述风格 6.2 非理性的叙述风格 6.3 抒情与思辨的叙述风格 6.4 平衡与趣味的叙述风格 6.5 小结第7章 新闻叙述六十年 7.1 新闻叙述的结构性变化 7.2 错综复杂的社会动因 7.3 未完成的范式转换:对新闻叙述变化的历史解读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嬗变的新闻:对中国新闻经典报道的叙述学解读(1949-2009)》涉及的是我国最近六十年来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新闻。它像一支体温计,灵敏地度量出六十年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常温或高烧;还有各种人的情感:呐喊、悲愤、激昂、和谐、希冀,各种人间喜剧、悲剧和闹剧;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公开的或隐晦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幽默的或无奈的,乐观的或理想的,日复一日地展现着,消逝着。在中国现有的新闻体制下,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甚至词句的变动,都是社会变迁最敏感的征兆。在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面前解剖这只小麻雀,相当于再次经历这段历史,但这次不再茫然,而是一种理智的对社会和生活真谛的解读。

图书封面


 嬗变的新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素标题党,其实只是简单记几句感想罢鸟~~这本《嬗变的新闻》可谓是我这些年来所看过的国内写得最好看也最有深度的新闻学著作(当然也可能因为我看过的新闻学著作并不多==),个人认为它可与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相媲美,并列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界这一拨年轻学者的扛鼎之作。看完此书,廓清了我心里很多模糊而未成型的困惑与思考,几乎每一章都能让我找到很多细微处的共鸣。书中对60年来新闻叙述模式(叙述的选择、主题、逻辑、方式、风格)的嬗变的研究,以解构新闻叙述范式行为本身在另一个维度上突破传统新闻史研究范式。这种范式突围的双重结构着实有趣,当然也是因为新闻实践与新闻研究本身就是具有这种交织的同构性的吧。颇有意思的是让我想到胡翼青老师当年博士论文,后来出版的书名是《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更是直接将“范式革命”作为标题的一部分,这种理论的野心,在辰瑶老师的这本书里,我也能明显感觉得到。这些年轻学者们携带着从其他学科领域获取的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论资源和分析视角,重返新闻学/传播学的学科场域里,对似乎已经定型和封闭的学科结构和内涵进行重新阐释。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呢?好像又要回到“一代人”的命题上了。呵呵。当然阅读过程中还是有两个小问题的:一是在新闻叙述风格的嬗变一章里,分析的文本对象有所偏移,书中其他章节多以报纸新闻报道为主要分析对象,而这一章里则出现了不少电视新闻的文本解读,两种完全不同的新闻形式(印刷文字VS视觉影像)是否可以顺利“嫁接”进行历时性比较,我心里还是有些疑惑的。二是书中P308: “新闻叙述结构的变化是一种客观规律,它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甚至也不是某一种社会力量能完全加以左右的……”这段话将新闻叙述结构变化定义为“一种客观规律”,我内心是不太认同的,似乎又回到了传统的认识论上,与我所理解的这本书所持有的那种谨慎、谦卑、开放和所谓“同情式理解”的基调是有点不太相符的。
  •     新闻报道是在建构现实,而非单纯地反映现实。在报道新闻中,我们常常会被自身形成的叙事逻辑所制约,所引导。这种新闻报道的叙事逻辑既存在自推力,也存在内在制约性,再加之时代气候和社会语境成为其推动力,逻辑便一步步形成了惯性,形成了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内在约束。作者揭示了60年来新闻报道的叙事结构的形成和嬗变,最终启示我的,是提高自觉性,进行自我反思,跳出惯性思维,敢于对自己开刀——这也正是作者写这本书时所做的工作。正如作者在第七章所言,“每一种新闻叙述的范式都可能有它的不足,都有它自己权力建构问题,但这不应是我们放弃新闻理想的理由。因为在不同的新闻叙述范式之间,总会有权力制衡更合理、更能接近理想的那一个,这就是足以构成行动的动力。”这就是足以行动的动力。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用叙事学来编写新闻报道史。尽管作者对自己的解读有反思,还是有种辉格主义历史观在里面。在繁多质劣的新闻报道研究里应该算得上姣姣者。
  •     此书确实不错,我是学新闻的,看了这本书后感触很多,新闻从“政策导向”正在逐步发展“社会导向”。从社会的变革中把握新闻的叙事发展。
  •     10.29
  •     研究思路挺好的,但是在描述具体的社会变迁时选材有点随便,可以更精致些
  •     至少提供了一种观察方式……
  •     用框架理论分析60年来中国新闻“文本”叙述风格、叙述方式、叙述主题、叙述选题、叙述逻辑的嬗变。史论结合,观点与事实并举。很值得一读。
  •     用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进行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有意思,新闻文本和文学文本的界限在某些方面被打通了。有没有这样的研究:对同一时期的新闻文本和文学文本进行症候阅读再做横向比较,之后还能建立历时性体系?
  •     在芜杂的新闻叙事研究中,本书无疑属于上乘之作,兼具可读性与理论旨趣。但与同类文学史研究相比,分析粗疏,差距明显。作为博士论文(而非教材),十几万字的篇幅要驾驭这样宏大的主题,显然力不从心。三星到四星之间。
  •     班主任的第一书~
  •     这些年来我所看过的国内写得最好看也最有深度的新闻学著作。可与刘海龙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相媲美,并列中国新闻传播学院近年来年轻学者中的扛鼎之作。
  •     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不只是就新闻说新闻。如果仅仅是就新闻说新闻,往往会显得枯燥且吃力,而通过其他学科的理论来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具容易对问题进行新观点的阐释与讨论。在本书中学到挺多对我而言挺新颖的理论,还是很值得阅读的一本著作。
  •     有些失望
  •     论文资料。
  •     理论性太强,至今未读
  •     独特而宏观的视角,喜欢
  •     这次读的太粗了,等到作业搞完,再好好读一遍。
  •     王辰瑶老师人气超高~外表可爱讲课很赞。她的书也充满了智慧的火花。适合相关专业同学阅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