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2008(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记录2008(上下)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807404293
页数:632页

章节摘录

“穷街”改造进行时(上篇)    记者:江小青    播出日期:2008年1月7日    2007年,上海杨浦区的定海旧区改造拉开了序幕,几十年居住在被称作“穷街”的棚户区的居民们欢欣鼓舞。辞旧迎新之际,旧区改造的进度如何了?居民们满意吗?请关注《记录2008——“穷街”改造进行时》上篇。    2006年的12月26日,杨浦区政府召开了定海旧区改造动员大会,拉开了这一因为电影《穷街》而曾经闻名上海的棚户区改造的序幕。再度联系约定采访的日子恰好是2007年的12月26日,距离动员大会整整一年。    【议论声:今天正好26号,启动大会正好今天开的。    陈:实质上121地块的启动是今年上半年的5月17号开始的。】    在定海路街道办公楼的会议室,社区街道的党工委书记陈建洪、定海旧区改造分指挥部指挥任福润与海州居委会的干部约请了几位从121地块搬迁新居的居民了解搬迁后的情况。    定海旧区改造涉及街坊较多,121地块是其中之一,居民户398家。去年记者采访制作《记录2007——穷街的期盼》时,走访过这里的一些居民家,当时很为所见所闻震动。    弄堂两旁的房屋多为两三层,看上去奇形怪状的,这边突出一块,那边高出一截,让人辨不出原来的模样。家家户户在二层三层搭建起来的屋子或阳台,把阳光挤得没有落脚点。    【居委会干部:对门家,对门家。张师傅。他叫张传华。    记:你在这里住了多久了?    张:我啊,我今年58,58年。    杨:噢,养在这里的。    张:房子60多年了。    记:你几个孩子?    张:一个儿子。    记:跟你住吗?    张:在楼上。    杨:三代五个人。    记:一共多少平方?    张:20多。上去看看,上去看看。    居委会干部:当心当心。    记:地铺嘛。    张:儿子、媳妇、孙子睡的地方。我们家能利用的地方都利用起来了。门朝北的,终年不见太阳。    杨:这是开关吗?    张:哎。    (关开关声)    张:关掉就没办法了,像晚上了。你长年累月要开灯的。    记:你这房子进水也蛮讨厌的。    张:一直进水的。    杨:房间为什么比外面低呢?    张:房高只有1.8米,我正好,再高一点就碰到了。人立不起来了。    居委会干部:他这里老是要进水的。进水的话一夜不能睡觉,要“拷浜”。    记:那你们平时晒被子怎么办?    张:马路边上抢位置呀。早上4点钟,要是今天星期六4点钟不行,明天就3点钟起来,马路上扣根绳子。没办法呀。小孩没地方写字,我总觉得(语塞)……】    这是当时走访121地块居民张传华家时的一段录音,可以说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定海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建洪曾经在那次采访时说:121地块是先期启动的一块,区政府先拿出钱来安置好动迁居民,再以土地储备的方式逐步推进。    121地块的启动是2007年的5月7日,第一个签约搬迁的是居委会的干部秦爱强。    【秦:我们盼动迁盼了很长时间,但是由于经济实力差,没有改善。    记:您在这里住了多久?    秦:42年了,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所以一听到动迁我想我第一个走。这次有这么好的房源,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反正先走可以拿到好的地段。    记:你原来住的是20多?    秦:22平方。现在拿了92平方,三室一厅。要贴钱,我也愿意。(有一点差价,自已买嘛肯定买不起的)这个房价比较贵一点。我动迁三个人是42万,那个房子是56万,我说我贴14万。我考虑,首先我是居委会干部我要带头走。哎哟,走的时候,居民们议论纷纷,我说我贴14万,他们说,你肯定不贴钱还拿14万,那个想法铺天盖地的。    管:对的,里弄里的人还要骂他呢。十三点,有毛病,戆大。    秦:但是我压力很大。我晚上睡觉睡不着,血压也升高了。居民是希望你不要走,你一走就破坏他的整体了。大家都不要走,摒牢。你一走,旁边人家也要走的。……第一个走,就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要有勇气的。    记:什么时候搬的?    秦:5月6号。我在6月份装修的,是在9月1号搬进新房的。5月3号签约,5月6号就搬了。我孩子转到市重点建平中学了嘛,9月1号就搬进新房了。    记:很满意咯?    秦:很满意啊。我们照片也有,照片很好,在居委会是吗?等会儿你可以看看。因为我们原来这里都是私房,环境差,弄堂很小,旁边邻居纠纷矛盾很多,也不安全,外地人很多,我们早想走的,就是没有经济实力,买不起。动迁开心得不得了,管阿姨是吗?比过年还开心。    管:对的,开心得不得了。    秦:我就是得了阳光政策的。我是22个平方米,这次政策是不到30,补助到30个平方,你15个平方也按照30个平方计算,差价补给你,政府来贴钱。人均12个平方,要补到36,我现在22要补到36呢,这就是政府的阳光政策,很好。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买房子真的买不起。真的,真的。我现在的房子大,宽敞,环境又好,这是跟过去想也不敢想的。    管:不好比的。    管:我来谈谈。】    管阿婆是82岁的老人,因为她的明事理,四个儿子的纷争被她平息。    【管:我是1955年搬来的,我的房子开始买的时候是草棚棚,后来自己翻了平房,再后来翻楼房,小孩大了,出去找朋友,侬窟有哦(上海话:你房子有吗)?我呢没办法。这次拆迁了,要分房子了。开家庭会了,小的说,我要三室一厅,我说你不要瞎说,两室一厅也可以结婚,一个人要讲上路。后来要吵起来了。你要我走,我一分钱没有。我说,你们不要吵。我房子不要了,我的房子给你们。这样就定下来了,就不吵了。本来都立起来了。我想想,政府关心我们,要买,不要说我,你们一辈子也买不起。    任:跟动迁公司谈好了吗?    管:谈得蛮好的。    P1-3

前言

为《记录2008》作序,更进一步说是为广播节目的结集作序,这在我还是头一回。乐建强、江小青和他们的同事在结集出版《记录2006》、《记录2007》后,又一次推出《记录2008》,实乃意料中之事,但是作序的任务要由我来完成,却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意外归意外,既已答应下来,那就努力而为吧。    我为什么愿意来写这序呢?    一是《记录2008》作为已经有着3年历史的一档系列广播节目,其间融入了节目组每一位成员无数的心血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总说,2008年是我们国家大喜大悲的一年,年初的风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8月的北京奥运会,年末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这些重大事件云集和贯穿于一年,广大新闻工作者为此马不停蹄追踪报道了整整一年。《记录20089节目组的广播人,急国家之急,痛民族之痛,喜人民之喜,坚持做到自我策划每一期节目,一期节目往往要采访数次才能算数,然后更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繁琐费时的录音素材整理过程中,最后再经过五六个小时编辑制作合成,才能成就一期半小时长度的节目。我们看看面前的这本《记录2008》的目录,就不难想象在这一年之中,节目组的广播人为了这档栏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艰苦劳动啊!由此推及3年来,节目组的广播人为了这档栏目该付出多少心血啊!正是因为他们发扬了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忠实地记录下了上海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在这一年的喜怒哀乐,实践了他们“用话筒记录社会”的诺言。因此,我十分高兴为此书作序。    二是《记录2008》作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一档广播名栏目,我们从中不难看到年轻的上海广播人对人民广播事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在创新上所付出的努力。“笔墨当追随时代”,《记录2008》节目组在这方面别开生面,他们执着地用话筒紧随时代、记录时代、讴歌时代。譬如,风雪灾害肆虐之时,他们制作播出了《大雪中的上海》、《雪灾中的湖南》,雪灾甫停又及时推出了《雪后话环保》等节目;地震袭来,节目组的广播人和其他广播电视记者一样奔赴重灾区,制作播出了《地震中我们在行动》系列节目,同时他们还在上海采制了《上海就是你们的家》、《亲情守护生命之花》等几期节目,其中《北川最后的守望者》更是赢得了业内和广大听众的好评;他们当然不会缺席北京奥运会的题材,《阿姨们的鸟巢梦》是在前方采制的,《见证拼搏时刻》和《刘翔退赛后两小时的媒体进行时》则是在后方采制的,同样在听众中受到了欢迎。这些年来,这个栏目的每期节目一经播出,就立即成为无比珍贵的历史声音档案,仅从这一点看,《记录2008》系列广播节目的传播学意义和社会贡献就是很大的了。因此,我深感荣幸能为此书作序。    三是《记录2008》以记录今天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情,绘声绘色地记录了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变化,以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文化、民生进步阐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演绎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中国开辟的光辉前景,真实地揭示着科学发展观是如何让上海、让走过了将近60年艰难坎坷之路的新中国,迎来新的发展的。由17期节目组成的《始于1978》系列专题,从《春天的故事——30年看个体户的发展》歌颂邓小平理论到充分肯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作用,到印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胜利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可以说《记录2008》及之前两年的各期节目,真正发挥了“让声音传递思想”的作用。因此,我非常愿意为此书作序。    四是今年恰逢上海人民广播60周年,我想借助为《记录2008》作序,来表达我和集团领导班子对与上海解放同步诞生的人民广播的敬意,表达我和集团领导班子对曾经在或今天正在广播岗位上努力奋斗的老年的、中年的、年轻的广播人的敬意。这敬意源自对人民广播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伴随一代代听众走出彷徨、走出阴影,走向希望、走向幸福。在新媒体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号称“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还有没有前途?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一个媒体有无生命力,在传播技术多元化的今天,主要的并不是看它的技术有多先进,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取决于它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看人民群众需要不需要它,只要是人民群众需要的,那么这个媒体就一定会有前途,就一定会有生命力。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里的人是我们的全体广播人,这里的天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需要广播,需要更多的像《记录2008》这样的优秀节目。我由衷地祝愿《记录2008》节目组、祝愿全集团的广播人,继续一如既往地服务听众,依靠听众,注重创新,坚持创新,更多地做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广播节目,更多地涌现人民群众所需要、所期盼的广播人,我坚信人民广播事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书籍目录

1月7日  “穷街”改造进行时(上篇)
1月8日 “穷街”改造进行时(下篇)
1月15日 车牌拍卖,让我欢喜让我忧
1月25日 人大代表洪克敏的一天
1月31日 长江口争夺战
2月1日 大雪锁申城
2月13日 花季
2月14日 民间外交家陈人
2月20日 广播人的广播剧情结(上篇)
2月21日 广播人的广播剧情结(下篇)
2月22日 风雪回家路
2月25日 元宵到城隍庙豫园品年味
2月28日 特别的春节
2月29日 英伦“精灵鼠”安家记
3月5日 京剧进校园
3月7日 外白渡桥搬迁
3月10日 小贝来了(上篇)
3月11日 小贝来了(下篇)
3月14日 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
3月21日 听,我们说相声
3月27日 上海电力紧急出击
3月28日 空中不了情
3月29日 “翼风”的明天会好吗?
4月1日 和林毅夫、陈云英面对面
4月8日 十秒的背后
4月21日 用生命保护奥运火炬的姑娘
4月22日 她执着地走近特殊人群
4月25日 揭开门萨神秘面纱
4月28日 在胡佛研究院看蒋介石日记
5月5日 殡葬博物馆先睹记
5月9日 海上第一桥
5月12日 上海交通台印象
5月13日 他在保卫城市的记忆
5月22日 地震中,我们在行动(一)
5月23日 地震中,我们在行动(二)
5月24日 地震中,我们在行动(三)
5月25日 地震中,我们在行动(四)
5月26日 地震中,我们在行动(五)
5月28日 爱的涟漪
5月29日 背后是废墟,前面是日子
5月30日 上海就是你的家
6月4日 北川最后的守望者
6月16日 他是志愿者
6月17日 绵阳十日
6月24日 犹太人的小诺亚方舟
6月27日 把上海里弄“装”进信息库
6月29日 关注“限塑令”
6月30日 一段几乎被湮灭的文化记忆
7月2日 高考,在地震之后
7月9日 熊猫的功夫
7月10日 疯狂导演梦
7月22日 走近广富林遗址
7月31日 孙氏招牌微笑
8月2日 我为奥运狂
8月9日 中国人的八月八日
8月12日 上海阿姨们的鸟巢梦想
8月14日 参与奥运开幕式音乐创作的上海音乐人
8月22日 音符跳跃的光荣与梦想
8月26日 见证拼搏时刻
8月28日 中国女垒,不想说再见
9月1日 鸟巢观赛记
9月5日 姚明的北京奥运会
9月19日 秋虫鸣唱秋意浓
9月28日 绿色上班路
10月7日 美哉,《浮士德》
10月9日 “飞跃”的时尚
10月13日 我的车牌我做主
10月22日 导盲犬在上海
10月24日 和世界对话的月浦锣鼓
11月3日 时代有谢晋(上)
11月4日 时代有谢晋(下)
11月12日 记住这一天
11月21日 橘子也时尚
11月27日 弄管会这档子事
11月28日 最后一公里路
12月1日 飞乐音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
12月2日 “韩琨事件”与“星期日工程师”(上篇)
12月3日 “韩琨事件”与“星期日工程师”(下篇)
12月4日 宗福先和他的《于无声处》
12月5日 从介绍信到电子客票
12月6日 节约领,一把衡量30年生活流变的尺子
12月7日 从《加里森敢死队》走来
12月8日 上海高楼之最
12月9日 春天的故事——从“个体户”到“新阶层”上篇:个体经济篇
12月10日 春天的故事——从“个体户”到“新阶层”下篇:私营经济篇
12月11日 潘晓来信
12月12日 变迁
12月14日 律海春秋——记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年
12月15日 轿车上的第五个轮子上集:走向世界的上海轿车
12月16日 轿车上的第五个轮子下集:驶入寻常百姓家的轿车
12月17日 我们的地铁
12月19日 解密梅兰芳
12月20日 跨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12月28日 人大代表
12月30日 《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艰难出炉
12月31日 试水格子铺

编辑推荐

《记录2008(上下)》是继《记录2006》、《记录2007》后,又一本SMG新闻广播丛书。用声音记录历史,让广播传递思想!     真实人物,客观记录;生活点滴,原貌呈现。全面阐述事件前因后果,多方报道新闻来龙去脉,事实用声音告诉你,这里是《记录2008》。

作者简介

《记录2008(上下)》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广播新司中心于2006年1月推出的新闻专题节目。随着年轮的更替,节目名称从《记录2006》、《记录2007》更替为《记录2008》,以特定的时间概念,以“用声音记录历史,让广播传递思想”为宗旨,探讨发生在这一年中的新闻事件、新司人物的社会意义和生活价值。
2009年,《记录2008》节目更名为《记录2009》,每天上午9∶05——9∶30上海人民广播电台AM990和FM93.4首播,14∶05、次日1∶30重播。

图书封面


 记录2008(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上海这座城市总是有种特殊的感情也许就在家附近的缘故初中春游去过科技馆 东方绿洲 从小看着老娘舅长大从小看着相约星期六看上海的美食节目 选秀节目 主持人都很熟悉了上海话就像家乡话一样令人亲切让人差点以为自己是生活在生活这座大都市 看记录这本书 很多有年代感的东西 假领子 的确良 等等 上海 别样的风采 爱你百纳海川的胸襟与情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