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300122144
作者:[美]威尔伯·施拉姆,[美]威廉·波特
页数:319页

章节摘录

  每一位受访者都要回答,关于刚结束的选举,他主要的信息源是什么。如此看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若以地方选举而论,“他人”是重要的信息(和可能建议)的源头,而报纸则是地方选举时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体。在州一级的选举中,电视比报纸略为重要。至于全国大选,电视则比报纸重要得多。换句话说,选举越近在身边,越多的人是靠报纸和朋友及邻居获取信息,选举离得越远,选民就越依靠电视。  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出随时间推移出现的一种趋势:各州选举和全国选举对报纸的依靠在缓慢地下降,对电视的使用则在上升。其他人的研究也支持这样的趋势。在1961年进行的一次全美抽样调查中,电视首次被认为是“最可信的新闻媒介”。自此,认为报纸是“最可信”的百分比大体保持不变,而认为电视是最可信的百分比,从39%上升到51%。与此相似,在1965年至1975年间,人均看电视的时间每周增加了约5小时,而读报的时间则减少了l小时。每个年龄段的情况都是如此。20多岁、30多岁、40多岁和50多岁的年龄段当中都出现了这样的变化,较大的变化是在老龄组。  就公共事务和重要新闻的信息源而言,为什么人们依靠报纸而不是电视呢?鲁滨逊和康弗斯认为,电视刚推广时,几乎完全被当作娱乐和虚构文艺的来源。[8]然而,随着电视的成熟,它作为新闻源头的作用也成熟了;其新闻报道扩大,新闻图像也日益增多。电视对越战、登月、大选和全国性事件的报道如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的报道出现了,严肃而专业的新闻节目比如《六十分钟》等出现了,这一切都向受众证明,电视已不仅仅是娱乐媒介。鲁滨逊和康弗斯指出,到了20世纪70年代,电视对报纸的影响才得以彰显,对读报或读书的影响才一望而知了。  然而,尽管有这样的趋势,我们却不能假设,电视已经抢夺了新闻的功能;不能认为,在对远方事件或图像丰富事件的报道中,电视都独占鳌头。显然,电视是直播事件的最好窗口:报纸绝不可能再现月球景色给人的冲击。但除了罕见的例外,电视新闻只是标题性质的,如欲了解更多的事实、获取更多的解释,我们很可能还得靠印刷媒介。

前言

  新闻与大众传播事业在现当代与日俱增的影响与地位,呼唤着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研究的相应跟进和发展。而知识的传承,学校的繁荣,思想的进步,首先需要的是丰富的思想材料的积累。“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的创设,立意在接续前辈学人传译外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的事业,以一定的规模为我们的学术界与思想界以及业界人士理解和借鉴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精华,提供基本的养料,以便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作进一步的探究,则不必长期在黑暗中自行摸索。  百余年前,梁启超呼吁:“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自近代起,许多学人倾力于西方典籍的递译,为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建立贡献至伟。然而,由于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对年轻,如果说梁任公所言西学著述“今之所译,直九牛之一毛耳”,那么新闻学与传播学相关典籍的译介比其他学科还要落后许多,以至于我们的学人对这些经典知之甚少。这与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很不协调,也间接造成了新闻与传播“无学”观点的盛行。  从1978年以前的情况看,虽然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在中国兴起已有半个世纪,但是专业和学术译著寥寥无几,少数中译本如卡斯珀·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和小野秀雄的同名作等还特别标注“内部批判版”的字样,让广大学子避之如鬼神。一些如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等与本学科有关的经典著作的翻译,还得益于其他学科的赐福。可以说,在经典的早期译介方面,比起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现代社会科学门类来,新闻学与传播学显然先天不足。

内容概要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7),美国学者,被誉为传播学的奠基人,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传播中心、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和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主持研究工作和任教。他创建了第一批以“传播”命名的大学教学和研究单位;撰写了第一批传播学课程的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他还是传播学大师级外国学者中对中国关注最多的一位。

施拉姆编写了二十多部与传播学相关的著作,要者除本书外还包括《大众传播的过程与效果》(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媒与国家发展》(Mass Media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我们的儿童生活中的电视》(Television j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合著)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传播的历史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  第二节  传播的黎明  第三节  语言的起源  第四节  文字的滥觞  第五节  大众媒介的产生第二章  传播的功能  第一节  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解释  第二节  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传播对人类的作用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  第一节  信息的性质  第二节  传播关系  第三节  传播关系的双向性  第四节  传播契约  第五节  传播行为  第六节  电路与传播行为  第七节  传播如何起作用第四章  传播前符号  第一节  符号的性质  第二节  非语言符号的性质第五章  传播的代码  第一节  语言符号和代码及沃尔夫一萨丕尔假说  第二节  语言的若干问题第六章  传播的路径:谁与谁交谈  第一节  用广角镜看传播  第二节  传播路径的几种模式  第三节  为何选择这些路径?  第四节  路径选择的公式涉及哪些问题?第七章  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  第一节  关于大众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的朴素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两级传播论  第三节  麦克卢汉学说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八章  大众媒介面面观  第一节  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大众媒介的经营之道  第三节  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第九章  发送者、接收者与选择过程  第一节  新闻的选择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三节  各年龄段使用媒介的模式  第四节  受众爱好的模式  第五节  教育程度与媒介的使用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第一节  媒介控制的实际问题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控制:其他方面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一)  第一节  被抛弃的模型——魔弹论(模型一)  第二节  有限传播论(模型二)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论(模型三)  第四节  采用一扩散论(模型四)第十二章  传播效果的若干模型(二)  第一节  说服论模型(模型五)  第二节  一致论模型(模型六)  第三节  信息论模型(模型七)  第四节  一种信息论模型  第五节  传播效果诸模型小结第十三章  大众媒介悄无声息的影响  第一节  个人使用媒介所花的时间  第二节  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化作用第十四章  大众媒介比较明显的效果  第一节  舆论  第二节  媒介人物  第三节  媒介事件  第四节  媒介的议程设置  第五节  广告  第六节  媒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十五章  信息革命  第一节  新时代的标志  第二节  应对信息超载  第三节  信息问题的社会延伸  第四节  计算机的特殊重要性人名索引主题索引译后记

作者简介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的《传播学概论》是美国传播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E.M.罗杰斯这样评价施拉姆:“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抹掉施拉姆对传播学领域的贡献,世界上就不会有传播学这样一个学科了。”
全书共15章,分别论述传播的历史、功能、过程、符号、代码和途径;传播的媒介、渠道和影响;媒介的结构、功能、经营和知识产业;传播者、受传者和把关人;媒介的社会控制、显著影响和隐性影响、媒介在儿童和成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内容。

图书封面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面对着这样一本涵盖了传播过程、传播心理学、大众媒体的讨论、符号学&语言学讨论的书,你很难不对作者产生敬意,事实上,作者还试图加入了不少关于香农的信息论的介绍。过多的堆砌传播学的心理模型和物理模型,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作者仿佛一个害怕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而被别人批评的好好先生,直接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小心的维护自己学术建树的“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来说。当然,作为一本教材,或者是集大成之书来看,这本书还是很责任的涵盖了关于传播学的方方面面---心理学、芝加哥学派、信息论、符号学,你大可将其视为人文学科普读本来看待。---------------------------分割线-------------------------------第一章传播的历史其中有一个惊人的观点:把15世纪中叶机器印刷发明以后的印刷品称为大众媒介。 && 大众媒介是革命的催化剂第二章传播的功能社交、工具、满足,工具性,游戏说 三种社会功能:监控环境,协调社会以适应环境,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第五种功能---娱乐守望、引领、传授、愉悦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传播关系中不存在客观事实或真相,两个人之间不存在直接交流的桥梁传播是双向的传播者构成契约关系,符号是共享的,但对于参与者而言,符号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传播有三个部分组成,甲方乙方和双方共享的符号,但在传播过程的某一瞬间,符号是完全独立的对传播最简要的概括---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共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者其他。第四章传播的符号符号与意义是相对分离的//符号意义随语境变化,因人而异,甚至对一个人也会因时而异符号系统是不完美的意义是个人的符号是共享的第五章传播的代码讲述人类的语言、思维和形象,此章涉及很多语言学和符号学知识,可以作为专题来继续学习第六章传播的路径个人选择传播路径的或然率选择的或然率 = 可能的报偿/费力的程度第七章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此章涉及到对于大众传播大众媒体的讨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假说---两级传播伦,这是一个错误的但是非常好的假说,假说的意义在于,抛砖引玉,启发了更多更好的理论的提出。第八章大众媒介面面观重在大量数据和列表第九章讲解媒介把关人的重要性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议程设置其后各种都在讲解大众媒介的知识,以及相应的模型。
  •      霍夫兰的说服论模型是施拉姆在介绍所有传播模型中写得最详细的,同时这个模型本身相比于其它模型来说也是最全面、视野最广的。霍夫兰分解了传播过程,将其分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和受传者,并研究其中的各种变数。同时,霍夫兰还针对特定的集中传播情况,分析了相应策略。 1、传播者行为规范 每一位传播从业者,无不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到底怎样的人(媒介)可以成为最好的传播者。 总结霍夫兰的观点以及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诸多智者观点,我认为一个好的传播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首先,他需要和受众建立良好的契约关系。比如,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契约关系是,老师讲授正确的且学生未知的事物,学生吸收并且与老师继续探讨,以求得真理明晰。再比如,保险销售员与潜在客户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宣传后者掏腰包。在不同的契约关系中,传受双方对信息的态度不一样。师生关系中学生倾向于接受,售卖保险的关系中潜在客户倾向于拒绝信息。 其次,传播者必须不谋私利;再次,传播者必须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与此同时,施拉姆在研究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对信息接受度的影响时,其观点十分类似于纽科姆的A-B-X传播模型,或肯尼斯.博科的认同战略(the strategy of communication),即如果传播者与受众是相似或者相互认同的,其受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反之更小。我们若是把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看成三个个体,那么这恰好符合一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2、传播内容定调 霍夫兰对构成信息有效要素的研究令人眼前一亮。他综合各家观点提出,演讲者的技巧并不能成为说服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断重复一个论点虽然有助于接收对象学习和改变,但是这样的说服效果很快就会消失。这令人联想到戈培尔的信条“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但是这一信条以及戈培尔信奉的魔弹论早已被传播学界所唾弃。 理性而精心组织的讯息可以影响受众的理解,但是不能使人改变主意。情感诉求相比于逻辑诉求而言,更能导致态度上的转变,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两种诉求完全分开。 施拉姆还指出,虽然在实验室里,理性的分析与告知结论能让人改变主意,但是如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者也证明,其实受众更容易接受自己做出的结论。 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相反的观点怎么办?简言之:唤起需要,满足需求。霍夫兰强调的是“先发制人”的方法,即如果某一观点受众早已反对,或者受众受教育程度很高,或者听众无论如何都愿意听对方的意见时,传播者就应该首先把这一反对观点提出并加以反驳。 3、受众受到谁的影响? 团体! 当你的传播内容与受众自己的团体共同价值观相违背时,受众必然要回到自己的团体规范中去寻求帮助,并对传播者提出反驳或排斥。所以当传播者的论点并没有批判受众的团体身份时,说服过程受到的阻力会小许多。与此相应,如果要使一个人的价值和行为观念发生重要转变,通常要改变其珍视的团体身份:放弃旧的,接受新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地区歧视,如果我们批评一个人行为不端,就事论事当然会有收效,但若我们把这个人同他所在的省份相挂钩,比如“你们那儿的人就有这样的毛病”时,对方是断然不会接受你的建议的。 而与此同时,团体成员之间所有符合团体规范的暗示,都能使人接受团体传播的观点。比如福音派教徒一起在教堂唱圣歌,比如解放军战士高喊连号等。 4、还有哪些方式影响了人们对观点的掌握? 首先, “睡眠者效应”; 讯息发送者也是讯息的一部分,信息来源和受传者对传播者的感觉非常重要。或许在这个当下,受众接受了A的观点,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立场会松动并可能接受B的观点,而B极有可能是A的反对者。只有当他们被提醒A与B的思想分别是什么的时候,他们才会再次醒过来,之前就像是昏昏欲睡一样。 因此,受众对观点的把握有时并非出于对其内容的分析,而是对其提出者的信任。 其次,打预防针; 如果受众早晚会听到相反的观点,不如我们自己先提出来,然后加以驳斥,使之有精神准备。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传播学的首选入门经典,大师之作、文笔优美、深入浅出~
  •     内容没得说,是学习新闻传播类同仁必须要了解学习的,知识无价!
  •     浅显易懂 可以当传播学导论看。传播效果模型的总结是本书最精彩的地方
  •     很专业,本是想拓宽视野看的,但是感觉拓的有点专业~不过还是很好看,一个月后应该会再看一次!
  •     与其说是一本课本,不如说是一本重要的启蒙书,对我来说。传播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舆论背后的民意、当权操纵的意识形态,结合当下社会境况,体味颇深。
  •     真的……废话太多……
  •     这本书很经典,其中有少许错别字,但不影响阅读。。。
  •     总算是看完了
  •     收获最大的是其关于符号的一章,符号代表想法和感觉,传播者与接受者对同一符号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字典作为标准只能代表大多数人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我们在模糊中达成一致。此外每个人的符号背后的含义都以属于个人,都是各人根据自己经验得来的,学习不同领域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扩大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     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 =
  •     获益匪浅 看的我连连点头
  •     匆匆回顾了一遍~~很基础很系统的教材
  •     施拉姆不愧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一本”概论“被他写得深入浅出又妙趣横生。
  •     传播学鼻祖施拉姆的《男人、女人、信息与媒介》,就算对非传播专业的人来说,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传播学必看的一本书
  •     最精彩的是传播模式的总结以及最后对互联网时代的构想,三十年前就能看到信息爆炸了。。
  •     易懂的传播学基础书籍。
  •     国外学者对于传播学的观点看法。
  •     像我这种人,推荐一定要读序→_→正文话多有点磨人…
  •     深层次的认识传播,传播学的经典
  •     一年前看的书,今天拿出来做笔记发现竟然没标记。个人感觉内容全面,语言平实,章节后面还有思考题;缺点嘛,章节之间联系不紧密,而且编排上没有什么逻辑。喜欢第一章
  •     传播学经典,值得一看
  •     这本书最刷存在感的其实是每章节后面的思考题……有一些提得相当烧脑…… 与普通干货教材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两位作者的一些着笔点很让人兴奋。摘一段“明天,面对传播的人中,有多少人会在大量信息前面退缩,并且把丰富的现实生活同幻想的现实混为一谈?托夫勒曾举例说明了后一种态度:影片《爆炸》的高潮,是主人公正在打网球,其实是空打,球并不存在——那些玩球的人已不再能分辨幻想和现实。”这正是我某天在网上看了大量关于VR技术资料与视频后的幻想。 亦可赛艇
  •     作为传播学基础读物 知识和结构还是不够全面
  •     翻译存在感max
  •     大师之作 值得认真品读
  •     传播学的经典教材,永远值得一读,永远值得收藏
  •     新媒体考研起步所看第一本书。
  •     这本书是第二版的 纸质没有第一版的好 但还是很喜欢
  •     传播学必读书目,今天拿到书,倚着窗户,看着施拉姆的传世之作,不厚的书,也不像中国教科书那样条条框框,一板一眼的,阅读上感觉文笔很随意,更容易被我接受,很喜欢
  •     我第一次在当当买书。下午一点多把,买了好几本。稍后晒单。和别几家比还是当当便宜,因为这几天就今天一天休息,所以自己就选了晚上收获。结果下午我出去买了个菜的功夫人家快递就给我送来了!!!神速啊!!!!激动啊!!!!火箭货运啊!!!快递员和我家狗狗还玩很HIHG!!!态度很好!!!东西都很好正品!!!以后就来当当家买书了!!!感谢当当感谢快递!!我激动了!!TT_TT
  •     传播学开山之作,什么都不用说了,经典必读!
  •     作为开阔视野可以看看。很多人说施拉姆的书已经落后时代,但是里面对电视的描述直接替换成现在的新媒体也一样的适用,还是有许多地方闪烁着智慧的火光。
  •     谢谢你带给我的快乐
  •     传播学开山鼻祖的著作总归是要读的!学了三年多再回过头来看这些最基本的理论,理解确实深了一层。
  •     老师要求读的书目
    买来看看
    整体感觉不错,摸起来看起来都不错
    内容就不用说了
    必须经典
  •     施拉姆的废话真的有点多。。。
  •     传播学必读 经典书籍
  •     说实话才刚学习传播学,然后想看关于传播学的书,这本书是经典,可是对于我来说感觉有点枯燥,但是不能否定他是一本好书,我觉得我还要再用心的看一遍,
  •     了解一下传播学的知识,用于写论文,还不错!
  •     参考书,教学用书
  •     冲着内容买的,希望能学到知识,经典。
  •     学术难以跨越的教材
  •     新闻传播学必读!
  •     值得一读,传播学基础知识。
  •     专业课课本,学了很多!
  •     传播是门很独立的学科,不是一两本书可以弄懂的
  •     质量不错,我不是考研用,所以感觉不出什么来,中英文各买了一版,配合着看,效果应该不错
  •     传播学比较系统,比较概括。
  •     很好读,传播的外延很广,理论很实用尤其是模型,虽然不少内容是在分析电视但稍作调整也可以用于新媒体
  •     草草看过的传播学原理课程教材
  •     入门好帮手。
  •     爲了理解別的學做鋪墊的還是跟預期差別很大啊。全書共15章,分別論述傳播的歷史、功能、過程、符號、代碼和途徑;傳播的媒介、渠道和影響;媒介的結構、功能、經營和知識產業;傳播者、受傳者和把關人;媒介的社會控制、顯著影響和隱性影響、媒介在兒童和成人社會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內容。
  •     非常好的传播学著作,文字简易,理论详细
  •     算是传播学的经典著作,可以参考。不过要是想了解前沿的东西,还是要看新著作。
  •     可以当小说看,比较轻松
  •     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三个部分:传播符号解析、霍夫兰说服论和其它传播模型、大众传媒的社会化影响。
  •     施拉姆的功力深厚,传播学原理必读经典。4.5/5
  •     传播之经典。
  •     流畅好读,深度一般,毕竟是概论~
  •     传播学的经典
  •     传播学的经典之作
  •     专业书必读。
  •     挺适合我们新闻专业的看
  •     不用说,传播学开山鼻祖之作,不可不读。
  •     受益匪浅,比国内的一些传播学理论要好
  •     经典传播学作品,必读的大师作品!
  •     书的质量还是一贯的好。快递很给力。快递哥哥人特别好!
  •     书的印刷很不错,内容也很值得学传播学的人观看
  •     内容很好,翻译也精良了不少。感动。
  •     之前,不小心买了一本英文版的,真心后悔不迭,只怪当时不小心。现在来再买一本汉译本。之后发现,原来那个英文本和现在这个汉译本,可以对照读,又可以学英语,真是坏事变好事。我是个喜欢这么想的人,所以就会经常觉得快乐。这本书没有什么话说,名著嘛!
  •     不愧是传播学之父 一本大师作品 需要好好去体会
  •     说到这本书其实第一个想到的是译本问题。在亚马逊上买到的是这个版本。其实施拉姆的语言还是蛮好懂的,可能就在于一词多义该如何翻译的问题上译本会不一样。蛮适合作为大一的书。比那些中国教科书都合适。不过有些内容还是老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总是更新太快。
  •     这本现在才来读,有些晚了。郭庆光的那本条理很清晰,这本比较发散。不过其中有些新知识,还是值得反复翻来看的。
  •     因为是施拉姆著的 所以才买 纸质挺好的
  •     质量挺好,至于内容,因为是经典,所以就不用说了哈
  •     通俗易懂,看完至少让我明白传播学是什么
  •     经典之作,前面译者对全书的梳理是一大亮点,帮助理解全书脉络,同时施拉姆的阐述也很有意思
  •     为了写毕业论文而看的书,很多理论都很经典,但是对现在的网络环境而言例子很久了
  •     可以的,入门不错,不过讲得是七十年代。
  •     传播学经典著作,还可以,多学习。
  •     纸质 印刷 装帧都很好 内容还没看 但是是施拉姆的经典之作 应该很好
  •     传播学必读书目
  •     众所周知的理论经典,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呕心沥血之作!
  •     书很好,只是读着太无聊
  •     非常喜欢这一版,印刷精良,内容充实!每个学传播学的人都必看的一本书。赞!
  •     传播学经典教材…但有些无趣
  •     平淡也真实 很神奇地解释了一些生活中曾让我费解的现象
  •     好书 受益匪浅!
  •     不错,大师作品,经典易读。就是价格贵了点,这个系列貌似都这样。
  •     大师就是大师
  •     纸质真的很不错,很细腻摸起来很舒服,是我喜欢的纸质类型。
  •     必须五星,虽然已是经典,但是读到某些章节的时候,还是让我这个传媒系的学生耳目一新,点头叫绝。其中,传播的效果模型那里深度很合适对于一本概论来说。
  •     如果想考传播学,这本书应该看看,经典之作,强烈推荐!
  •     传播学的经典著作,很值得传播学子一读的啊
  •     just for killing time
  •     传播学必读啊……
  •     这本书的框架很清晰,值得初学者学习
  •     真心觉得传播学的许多理论就像浮云,没有绝对根据,都是经验总结。因为是名著,给个及格的评价。
  •     传播学
  •     一个感觉:理论研究再正确,实践中过一百年也不一定会被使用。
  •     学习传播相关专业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