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百年史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大公报》百年史

出版社:中国人大
出版日期:2004-7
ISBN:9787300052311
作者:方汉奇 等著
页数:536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大公报》的创始时期    第一节 《大公报》的诞生    第二节 全力投入办报的英敛之    第三节 典型的维新派报刊    第四节 以“敢言”著称的报纸评论    第五节 灵活的版面,丰富的栏目     第六节 颇有影响的“白语”    第七节 重视女性第二章 辛亥革命期间的徘徊    第一节 辛亥革命期间的徘    第二节“敢言”本色未变    第三节 宗教色彩的增重    第四节 英敛之时代后期的《大公报》第三章 王郅隆时期的《大公报》    第一节 王郅隆时期《大公报》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王郅隆时期的《大公报》的经营管理    第三节 王郅隆时期的《大公报》的新闻业务    第四节 对王郅隆时期的《大公报》的评价  第四章 涅*后的新生    第一节 新记公司接办初期的《大公报》    第二节 新记公司《大公报》前十年的新闻与言论    第三节 后期新记《大公报》的副刊与专刊    第四节 吴鼎昌及其办报思想第五章 由地方报纸发展成全国性大报    第一节 向华东华南和西南发展    第二节 受到朝野关注的新闻与言论    第三节 琳琅满目的副刊与专刊    第四节 张季鸾和他的时事评论    第五节 获密苏里新闻学院颁发的最佳新闻事业服务奖第六章 后期的新记公司《大公报》    第一节 报馆的经营与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后期新记《大公报》的新闻与言论    第三节 胡政之和他对《大公报》的贡献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出版珠内地各版《大公报》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民营报纸的整合和《大公报》面临的新形势    第二节 重庆《大公报》和《重庆日报》    第三节 天津《大公报》与《进步日报》    第四节 上海《大公报》的新生    第五节 上海《大公报》与天津《进步日报》的合并    第六节 《大公报》的北京    第七节 北京《大公报》的最后阶段第八章 复刊至“文化大革命”前的香港《大公报》    第一节 复刊初期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香港传媒生态    第二节 这一时期《大公报》史上的著名事件    第三节 《新晚报》的变迁第九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大公报》    第一节 期间的香港左派传媒    第二节 远离香港现实的报道第十章 香港回归过渡时期的《大公报》    第一节 新闻精力大有起色    第二节 重大事件中的《大公报》    第三节 90年代《大公报》的工作方针    第四节 《大公报》的经营管理第十一章 走向新世纪    第一节与时俱进  再写新篇    第二节激流勇进  奋发图强    第三节重塑形象  任重道元后记

作者简介

《大公报》百年史:1902-06-17-2002-06-17,ISBN:9787300052311,作者:方汉奇主编

图书封面


 《大公报》百年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挺好的一部书,对于研究香港新闻史大有助益。但是书中还是有不少溢美之词,其实《大公报》就是内地政府在香港的发言喉舌,文革时期更犯了不少错误,书中对此谈的不多,未免有失偏颇。并且《大公报》解放后的主要阵地就是香港,书中虽然为此单辟一章,但终究是显得单薄。或许这也与政治忌讳有关吧。
  •     它本来只是一份报纸。从一开始,它又不仅仅是一份报纸。它诞生的那一年,它的祖国还在变革的阵痛中辗转不休,在那之前的四年,一场理想化的改良运动悲壮地死亡在夕阳笼罩下的紫禁城,在那之后的十年,旧的社会体制终于彻底崩溃,新的,却依然是残破的制度未曾擦干身上的血迹,就匆匆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那一年是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风雨中颤栗的中国社会,悄然无声地产生了一份报纸,它的创始人深凝那余晖中落寞的王朝背影,给新生的报纸定下了基调:“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它的名字叫《大公报》,一份曾经在中国新闻史上注定辉煌的报纸,一份在历史中几度消失在我们视线里的报纸。它是一份报纸,却承载了一个国家百年的沧桑命运,并被国家的命运牵连进入一场又一场的更迭变迁中。革命和战争是它终身未去的疼痛,政治和意识形态是它挣脱不了的桎梏,它说自己要坚持“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它以为自己可以逃得脱这个社会的痼疾,它曾经那么理想和天真,它曾经希望把梦想装入普通人的头脑里,它遥望中国社会的天空,满目山河,全是它的心头所爱。它以为它可以,它一定可以,撑起那一片天空。它却不知道,它只是一份报纸。它从出生的那天宣称它是一份文人报纸,它的理想是“文章救国”,它要用那一支如椽巨笔建起整个社会的精神家园,它要为日渐麻木的国民注入强大的兴奋力量。这是它的理想,也曾经是,许多报纸的理想。中国的近代新闻事业从诞生的那天开始,便怀揣着救亡图存的奋斗愿望,我们把源于西方的报刊当作了变革社会的手段,我们以为拥有了报纸,就足够更新一个社会的旧有传统。那些年月里,他们和他们,在散发着油墨香的印刷车间中美好地畅想未来,一份又一份印刷整齐的报纸从生产流水线上徐徐不断,像绵绵不绝的理想之河,从他们的世界流出,一直流到这个国家的人民手中。他们用文章来指点江山,笔头之间便成方略。他们热爱的不是办报纸本身,而是这个力图用报纸去改变的国家。这是中国最早的新闻人的办报初衷,没有市场化的竞争促动,没有巨额利益的驱使,近乎纯粹的理想主义。可是,他们常常的忘记了,它只是一份报纸,它改变不了国家,是国家改变了它。它骄傲地宣布自己一百岁了,它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历史变迁,它像一部中国近代的百科全书,它自豪地抬起了头颅,刹那有些忘记了属于它的历史,不仅仅属于它,那是属于一个国家的。它只是一份报纸,它把自己融入了国家的百年命运中,国家每次在变革中疼痛,它便相应地忍受,甚至痛得更多;国家每次遭逢磨难,它便是首当其冲的受难者。它还记得被人误解批斗的年月,它漂泊在社会舆论的汪洋上,推开一个新的生命之际,却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它却不知,生命必然是连续的,谁都不能没有诞生便成长至今,当它明白之时,世事如同季节轮换,再回首,已经过去了多少年。它几次蛰伏,几次勃兴,它随着历史的升沉而起伏跌宕,无数个可能的时刻,它都差一步再不能生存,总在最后的关头,奋力而起,而常常的,它的存在并不取决于自己,而是这个国家需要它,于是,它便坚持了下来。它原来,不属于自己,它命中注定要和一个国家相依相存。它,仅仅是一份报纸,只是,从头至尾,它做不到仅仅是一份报纸。1982年,法国政府颁给费彝民社长“骑士荣誉勋章”,其致词为:在生活还没有演变成革命的时候,生活本身也处于永恒的变化中。关键在于能够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亲人,忠于自己的祖国。这恰可作为这份报纸的生命注脚。(这本书写得可真教材啊,实在毫无趣味,可是看到后面居然让人不知不觉地感动起来,感动中羼杂更多的是沉重感,待得全文结束,心口如同被大石压住,呼吸梗塞,一份报纸不是见证中国百年历史那么简单,而是它被卷入了历史中,成为了历史的配角,这才是令人心痛的核心所在。)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不知道吴胡张三巨头看到后生这样批判自己的报纸会作何感想,可悲。一份报纸在这样的新闻环境下能延续百年,这本身就是个传奇。以文章报国的你们也许真的无力改变这个国家,但依旧见证了一整个时代。
  •     平正
  •     挑了关于胡政之部分
  •     方汉奇很神奇。
  •     致敬方先生的学问!
  •     纯粹当历史书来读的,增加点常识
  •     史料翔实,观点诚不足取
  •     而且非常谨小慎微,没有史家的大气。分篇章及行文都很局促。当然,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有些参考资料的作用。
  •     方老师的大作
  •     原来范长江最后是投井自尽的。
  •     方爷爷很厉害……
  •     急就章
  •     新闻史。
  •     出乎意料的好
  •     不喜欢我会买吗?看完再说行吗?!
  •     语言不太生动,偏学术
  •     难得我认真看了本这么学术的书,一直很喜欢张季鸾
  •     传说中的"文人论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