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章节试读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08039329
作者:[美] 威廉·E.布隆代尔
页数:291页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8页

常见问题:对故事发展的交代非常有限,可能仅有简单的几句话,因为他觉得这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不值一提,但他并没有进一步思考这些最初的表面现象中所深藏的影响。
解决方法:按照因果关系归纳故事的主题。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3页

广泛阅读。
除了少数一些能够随时随地发掘故事的天才外,其他人要做到思如泉涌、提笔成章,就必须成为一位如饥似渴的广泛阅读者。
随时记录灵感。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我每次去福州路上的图书馆,都看到这本厚书,书脊都脱线了,我想看的人可能不少,但每次查扉页的书号,都显示是同一个号码;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3页

站在高山上也许能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但是在那里我们看不到活生生的人物面孔。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3页 - 怎么找到好故事

我以为写作就是“文思如泉涌”,“水到渠成”。所以整天等着灵感撞到自己,到现在,都没憋出好故事,反而在做二度加工。真想哭爹喊娘地喊,想当年高中时看到命题作文不是下笔如有神么……
感觉剥夺这个词太有道理了,原文中说到“对新闻的感觉麻木,敏感度不够,或者说他没有接触到足够的新闻信息”。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选题广泛,涉及面广又缺乏报道的。Tips包括随时记录灵感,为选题做档案,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
如何在原材料中挖掘好故事?
第一是推断法:造成现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是否有普遍性,合乎逻辑?是否需要一些验证?
第二是综合法:事件和事件之间存在联系么?
如何处理已被报道过的故事?
第一是把故事放在显微镜下
第二是预测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0页

有些事情虽然本身不具备扩展的性质,但它可能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具备了优秀小说的一些价值特征,比如主角与对手的矛盾冲突、许多戏剧性的情节、神秘色彩和人性化等等。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4页

当你在描绘一幅图画时,你应该首先试着把画架支在自己的后院里。从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挖掘故事,不仅可以给你
省下很多飞机票钱,还能让你的故事更加贴切、真实。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3页

获得好故事的方法
1 广泛阅读 窃取思想 先于大众媒体
2 随时记录灵感
3 为选题做档案
4 中间人 消息灵通。乐于合作
与其采访某人,不如找中间人聊天。多奉承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 笔记~

有一句话说得好:优秀的写作从来都是痛苦的产物。如果你没有受伤,你就没有尽力。
我们即是事实的提供者,更是事实的讲述者。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这两件事,就没有人理睬我们的作品。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4页

想起了前不久流行的发错频率的鲸的故事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5页

具体化,预测-故事发展,故事影响,故事反作用,改变角度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5页

与其按照一个已经形成的思路去采访某人,不如坐下来和人聊天,这种方式收获更大。
记者的目标是在对方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的帮助下,来构思一个想法。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本书主旨介绍如何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那些元素可以让一个故事从本质上变得生动有趣,如何瞬间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以及如何安排故事情节,让故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和让人们记忆犹新。
该书分为以下几步走:
第1步,寻找资料:广泛阅读汲取他人思想继而吸收内化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中,随时带笔记本记录你的灵感,为选题做档案定期整理增加你论题的深度
方法一,推断法,通过具体事件向外辐射推断出该事件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影响更广、意义更大的事件。(可以针对该事件发生涉及的产业链范围中思考);方法二,综合法,努力挖据不同事件之间潜在的联系。(上述两种构思方法与逻辑思考中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类同)
如何处理过被报道过的故事:方法一:具体化。(深度)
方法二:未来预测。故事发展阶段:发展,影响,反作用。如果事件发展到“成熟期”阶段,已经有足够的时间让事情发展和反作用发展成型,反之,若事件尚在“初始期”且又被过分报道则只有沉潜,静观发展。
第2步,如何构思:
■ 确定写作内容范围,通过因果关系归纳故事的主题,捋顺思路(绘制分析事件因果关系图时,一个元素离事件发展中心距离越远,其尚未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受外来偶发因素影响而改变逻辑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偏远的元素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Ps:类似于逻辑中的骨牌效应)
■ 通过拟定写作主题,筛选整合与主题相关性强的材料
特写的创作,浓墨重彩突出某一特定主题。特写形式:综述型vs微缩型。综述型特写选择的对象依据在于其特殊性,对象本身具有独一无二的吸引力,综述型特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于让这些与众不同的品质细节化、具体化。相反,微缩型选择的对象在于其典型性,该对象可以充当其他同类事物的代表,其强调的是同类事物的共性。不论哪种类型特写,作者应首先撰写一个简明扼要的主题陈述,描述写作对象的主要特征。
■ 报道方式选择:综述型vs微缩型
微缩型特写的报道方式:
优点:给读者提供了融入故事中去的机会。通过关注一个简单的对象,把复杂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形象的例子,而且故事的对象是完整全面的,在结构上容易组织,把分散的元素串在一起。
缺点:典型对象选择的难度
综述型特写的报道方式:
优点:不局限于一个对象,让作者有最大的报道空间,挖出好故事的可能性也更大。而且让故事节奏变快,充满微缩型缺少的活力,读者不易疲劳。
缺点:材料搜寻方面需要的样本容量大
第3步,组织材料和结构
▲ 写作元素处理:
时间:除了我们时常关注的现在进行时,有时,过去和未来的时间点在写作中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抓住过去和未来,事件的内容也就得到了延伸,同时也为读者搭建一条时间隧道,不仅可以回头追溯事件根源,也可以向前展望未来的可能影响。甚至可以主导作者文章中的态度,为文章的语气定下基调。
范围:指为增加事件可信度,文章中须融入以下元素:数量、地点、多样性和强度。
数量:通过运用数字或者其他有关数量大小的真实性信息来回答受众心中最普遍的疑问:这事到底有多大?
地点:回答受众:在什么地方发生(全省、全国,整个行业、某公司)?有什么影响?
多样性:可以展示事件呈现的不同方式
强度:描述事件涉及的人、地方和机构等参与的程度有多深,受到什么程度的影响。
▲ 变化 :
好故事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1、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源。可以通过事件的正反双方入手挖掘信息源。2、提供不同类型的论证。作家一般都会使用三个论证来说明观点,两个略显单薄,四个又过犹不及。
▲ 动感:
最理想的动感就是故事情节按照“发生/影响/反作用”的结构顺序自然发展,前提是现实故事确实按此顺序自然发展。此外,最常见的一种就是事件对立元素轮番出现,形成交锋的动感。
计划与执行
■ Step1、全面思考:
▲ 非人物类特写报道要点:
1、历史
A.这个故事主线是否牵扯到过去?如果有,牵扯到哪些东西?
B.这个故事是否与过去不同?不同在哪里?
C.这个故事是否是过去的继续,怎么继续?
D.如果历史在我们故事中是潜在相关部分,有没有读者觉得真是有趣的历史细节供我使用?我能否简介地使用?
2、范围—我故事里的中心事件影响多大,程度有多强,变数有多少?
A.定量因素:
① 我是否能够用数字或者其他定量的表达方式来为我的中心事件规划范围?如果可以的话,哪些 数字是最具有意义的?
② 是否可以用评论和观察来定义我的中心事件?
B.地理因素:
① 我的中心事件的地理范围是什么?国际的,国内的,区域性的,还是地方性的?
② 哪些地方会是故事的热点?
C.多样性/强度因素:
① 我的中心事件大概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机构对事件的参与程度有多深?
② 我的中心事件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增强还是减弱,扩散还是集中?
D.前面因素:
① 其他事件对我的中心事件产生影响吗?他们是突出中心事件的重要性,还是淡化中心事件的重要性?
3、原因----导致某事现在发生的因素。
A.经济因素:是不是有金钱的关系在里面?金钱的作用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B.社会因素:文化、习俗、道德或者家庭生活的变化,是否影响到这个故事?怎么影响?
C.政治/法律因素:法律、规则或者税收上的变化,是否影响到这个故事?怎么影响?
D.心理因素:自我意识、复仇意识和愿望满足是否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故事主角是否受到很大的影响?
(D项最容易被忽略,情感上的动机很难挖掘出来,他们往往被其他一些所谓的理由给遮挡住,其外,有些事件中理性的分析并不能使读者信服,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事件中的情感动机和个人因素。)
4、影响----事件导致的结果。
A.发生的事件会对何人何物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好处的范围有多大?(范围参照第2方面)
B.何人何物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伤害范围多大?(范围参照第2方面)
C.那些获益者和受害者在情感上有哪些反应?
5、作用----反作用力的形成及其行动。
A.谁会对发生的一切抱怨最多?
B.有哪些实际的努力在弥补、抗击、改变或者减弱事件的影响?这种努力范围多大?
C.这种努力的结果如何?
(反作用是故事中最后一个动态因素,也是只有一个成熟型的故事才具有的因素。)
6、未来---如果我的中心事件不受干涉,继续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
A.对于我的中心事件,是否有关于其未来发展的正式研究和预测?这些研究和预测是怎么说的?
B.我的事件当事人和观察者对于这个事件有哪些非正式的看法?当事人对于他们的未来如何看待?
C.我能展现未来的可能情况吗?
(C项中,我们没必要对未来给出肯定结论----但对于那些可能预示未来的材料,尤其是那些可能成为预测未来的关键依据的材料,我们有权利和义务把这样的材料呈现给读者。)
▲ 人物类特点报道要点:
1、历史
A.我的写作对象的过去对于他或她的今天现状有什么样影响?
2、性质(取代前面的“范围”部分)
A.我的写作对象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性质值得报道,个性、职业,还是其他方面?(这一点在综述中要强调)
① 我的写作对象有哪些行为举动反映着这些性质?
② 这些性质如何影响写作对象的命运和生活?
B. 我的写作对象具有哪些典型性?他或她与同类人有多少类似性?(这一点在微观特点中要强调)
① 他们是否具有共同特征,哪些共同特征?
② 他们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哪些同样经历?
3、价值和标准(取代前面的“原因”部分)
A.我的写作对象最相信什么?他的这种信念在他实现目标的努力中有何影响?
B.这些信念与同类人的信念是否相同?在哪些方面不同或相同?程度如何?
C.这些价值观、标准和目标是从哪里产生的?
4、影响
A.我的写作对象对于周围人或同类人有何影响?这些影响是什么,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B.我的写作对象如何受到环境、周围人和同类人的影响?同样,这些影响哪些是正面,哪些是负面?
5、反作用
A.其他人对于我的写作对象的行为和态度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的话,用他们的行动来告诉我。
B.我的写作对象是如何回应环境、周围人和同类人对他或她的影响的?同样,用行动说明。
6、未来
A.我的写作对象认为他或她的未来会怎样?
B.其他人对这一点又怎么看?
■ Step2:设置优先选项:根据事物发展动态----发展/影响/反作用,以及发展阶段来安排要报道的中心事件
叙述主线:每个故事像是一条流动的河,从上游到下游建有多个控制水量的水坝。作为故事作者,应该让作者意识到他们身处流动的河流中,他们的船就是我们为故事选择的叙述主线。
1、板块递进主线:
2、时间主线:
3、主题线:
第4步,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
导语的处理:
举例式导语的使用标准包括:
1.简洁:导语中的例子必须清楚明了,能够被立刻理解。
2.与主题表达方向一致
3.有内在趣味,只有精彩的生活片段才能让导语光彩照人。
4.有焦点:被导语中的描述说吸引的读者,会期望导语中的内容与故事主体有密切关系
数据的处理:抽象数据形象化
1.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
用“平均4名美国司机中就有1人驾驶进口车”代替“58,013,261名美国司机中,有14,654, 231人驾驶进口车”
2.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意思表达清楚
通过段落结构入手:花费在“多余问题”研究上的经费被“无关紧要事务部”有1983年财政年度的8.47亿美元增长到今年的12,6亿美元,增幅达到49%。
修改后:在过去一年财政年度里,“无关紧要事务部”加大了对“多余问题”的研究力度,研究经费增加将近一半,达到12.6亿美元。
3.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形象。
如:该州每年地下水透支量达到250万英亩-英尺,这意味着这么大的水量足够让整个纽约浸泡在11英尺深的大水里!
人物和引语的处理:
合格引语的标准:
1. 可信度:信息源的陈述相当重要,或者他在某方面有相当的经验或研究,能够做出专家水准的解释。对于这样的信息源,他的资历使他的言语比你说的话更有分量,所以一定要说明他的资历。
2. 情感回应:在直接引语中注入情感,让一个人在讲话过程中能真情流露,这才是好的引语。
3.鲜明有力:信息源的表达要尖锐有力度。信息源的话语有时可能是偏激的,有时可能使用了形象的比喻,或者充满了地方土话和俚语,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让他们的话更加真实可信、更加独特。
结尾的处理:
结尾三种类型:
1.前后呼应型:这样的结尾会提醒读者,让他们记住故事中心思想或者关键元素。这种提醒往往是间接进行的,通过使用一些非事实性证据---象征、情感回应、观察后的评论甚至还有诗歌的片段。
2.展望未来型:上文简略谈及未来发展部分对于故事报道的重要性,若在收集材料中正好这方面的材料很好,那完全可以考虑应这些材料做你的结尾,在大多数故事中,这样的结尾是最自然的。
3.展开拓展型:在故事结尾部分,可以把突出报道重点的原则抛开,通过介绍给读者一些值得深思的新东西,瞬间拓宽他们的视野。这样的结尾会扩大故事的影响力,让整个故事更值得记忆和回味。
处理作者的角色:
1.概括者/总结者:作者得出结论在强度上一定不要超过支持该结论的材料,也就是不要夸大其词。若作者不是该领域的专家,也没有资格对该领域中的一些观点和现象进行结论性判断。
第5步,遣词造句,丰富内容
具体:用精准、明确的词语来代替模糊、抽象的词语,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
第6步,有效修改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3页 - 第一步:怎么找到好故事

此外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出版物,进行大量阅读,包括专业期刊、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的报告、一级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贵报的稿王们就是这么干的。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专家 是指那种知道123种恋爱方法,却根本不认识任何女人的人。事实上,读者一般对他们态度冷淡。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不错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4页 - 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

和高层人物正好相反,中间人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引导记者们去把故事写得栩栩如生。他们很少去怀疑别人,而且,如果有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他们会觉得受宠若惊,会很乐意和记者合作。中层人物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接地气”。而这正是写好一个好故事的重要因素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 摘抄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
由于缺少一个明确的故事主题,他不知该如何下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于是,饱受困扰的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午餐,还有一个更加 明媚的下午,结果只会再次发现——时间也是他的敌人,而不是朋友。——【瞬间戳中,我就是这个样子的。泪目~】
虽然我们是现代人,我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我们用电脑来写作——但是我们和古希腊那些从一个村庄云游到另一个村庄,用奥德修斯海上探险的故事吸引大量村民的说书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论是在他们那个时代,还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行业的要求从来没有改变过。人们永远在思考哪些元素让一个故事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如何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故事情节,让故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让故事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采访和写作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如果前期的采访中没有获得有用的材料和丰富的信息,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喜好和需求,那后期的写作不论运用多少技巧,也都是华而不实、徒有其表。所以,尽管本书并没有提供大量的前期采访技巧,但是本书却告诉记者,他们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去寻找哪些材料,以及该去如何展现这些材料。
第一步:怎么找到好故事
有些记者甚至习惯了“腹中空空,求思若渴”的生活,总是等着别人来提供材料。这些记者哪怕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写出的故事却往往无足轻重,甚至一钱不值。要不了多久,他们就成了北京的填鸭,只能依靠编辑“喂食”来完成工作。他们已经失去了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创作能力,他们的工作当然也就毫无乐趣可言。——【yeah,yeah,这就是原因】
记者的问题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一些完全可以弥补的错误。比如,他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或阅读,或者他没有找到正确的采访对象。如果用一个心理学的词语来形容,这种记者实际上患有新闻的“感觉剥夺”。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新闻的感觉麻木,敏感度不够,或者说他没有接触到足够的新闻信息。
靠阅读“窃取”思想:
   选题要广泛。你的选题不但是自己感兴趣的,还应该是涉及面很广但又缺乏报道的。此外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出版物,进行大量阅读,包括专业期刊、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的报告、一级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这些都应该在你的阅读范围之内。
随时记录灵感。在阅读材料时,一方面你要把想到的故事点迅速做成笔记,另一方面要把重要资料做成剪报收集起来。
为选题做档案。一定要有系统的档案记录,否则你很可能无法找到自己最初的创意。一位特稿写作者需要给自己的选题进行档案管理,并且定期进行整理。如何建立这些档案取决于作者的报道领域和兴趣品味,但每一个档案系统都应该包括一个“备忘录”。这里记录的是一些时效性强,或者看上去很热门的选题——这些选题如果不赶快完成,机会就可能消失,或者被竞争对手抢走。
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
中间人:他们不在顶端决策层,但却对决策十分了解;他们也不在基层,但却对下面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中间人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引导记者们去把故事写得栩栩如生。他们很少去怀疑别人,而且如果有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他们会觉得受宠若惊,会很乐意与记者合作。
与其按照一个已经形成的思路去采访某人,不如坐下来和人聊天,这种方式也许收获更大。记者的目标不再是从信息源的嘴中把信息一点点地挤出来,而是在对方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的帮助下,来构思一个想法。这种交易是对智力的挑战,记者关注的是如何奉承对方,而不是威胁对方。这种奉承将让你随心所欲。
从材料中挖掘出写作的灵感
推断法:采用向外辐射型的思维,一个事件本身也许不足以构成一个特写故事。但通过这个事件向外辐射出去,记者也许能够推断出在某个具体事件背后还有一个影响更广、意义更大的故事。有时候事情的进展会与想象中的逻辑不符,还有的时候,一些记者没有预料到或者根本无法预料的事情会突然冒出来。但在多数情况下,逻辑总是能够胜出的,那些运用推断思维的方法训练自己的记者,他的工具包总是比别人多一件利器。使用这种工具,能够让记者在看似毫无关系,各自独立的事件中,发现真正的故事。
综合法:在几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找到联系,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以及与信息源谈话的过程中,找到不同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共性。
如何处理已被报道过的故事
具体化:许多细小的戏剧化情节也许就发生在记者办公室外的大街上,但是记者往往因为只关注自己熟悉的事物,而让感觉变得迟钝,错过这些精彩的亮点。
预测:当一个故事刚刚开始,他的影响和反作用都还没有成形时,这样的故事是一个“幼年期”故事。只有当故事的影响和反响都成形时,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成熟期”故事。只要记住这一点,一个记者哪怕接触故事比别人晚,也经常能够开拓出新的领域。当他的竞争对手都把目光放在故事的发展主线上时,他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其他人没有时间或眼光发现的一些影响上来,或者他还可以跳过整个过程,直接转移到反作用上去。如果记者发现一个竞争对手还没有发现的成熟故事,这是最令人高兴的发现,他还可以运用预测的方法,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连续故事。他的第一篇主要作品可能是关于故事发展本身的,第二篇则是有关的影响,最后一篇则是关于对影响所采取的措施。整个结构都顺理成章,简单自然,没有丝毫做作的成分。
改变角度:以某篇写非法移民的文章为例。当时有关非法移民的故事已经泛滥,但是记者却以穷困贫瘠的墨西哥中部村庄为落脚点,这样的视角让他的文章无论是在深刻性还是生动性上,都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的作品。
读者喜好排名
狗、以及其他可爱的动物和行为端正的儿童
人物/当事人:事件的参与者,他们要么促成了事件的发生,要么受到事件的直接影响。他们的所作所为或者他们的言语中,必须有一些令人感兴趣,又与事件紧密相连的信息。新闻故事的本质是要求脚踏实地、贴近地面的报道。
事实,当它们与故事有关并能推动故事发展的时候:琐事和没有太多价值的信息是干扰,只会让故事的节奏变慢。
人物/观察者:观察者要做的只是说话,在使用观察者时必须采取谨慎态度。
数字,尤其是大数字,以及连续的段落中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长串数字。这是杀死读者兴趣的剧毒氢化物。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在开始采访一个故事之前以及整个报道过程之中,你都要考虑你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感觉。如果你对故事的主要方面或者发展情况感到可笑、怀疑或者愤怒的话,试着明确是什么因素导致你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跟着你的感觉走,记住你对他们的分析,因为这些感觉将可能把你的报道和写作引入你没有预料到的新领域 。
刚刚有了一点点想法就急于动手的记者们,在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后,往往发现他们的想法完全不能支撑起一个故事,或者仅仅只有他们梦寐以求的故事的一点点影子。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没有预先进行思考。在冲出编辑部的大门之前,记者应该仔细琢磨自己要讲的故事。故事的范围有多大?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表达是最好的?甚至什么样的语气是最合适的?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只要在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上出了错,整个故事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被编辑束之高阁。
范围:按照因果关系归纳故事的主题,好处在于一个是能够提前确定故事中潜在的动态元素——读者们更感兴趣的作用和反作用行动;另一个是能够明确设置故事的范围区域图后,记者就能够根据拥有的时间和所处的空间,来制定一个可以实施的计划。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找出故事中的作用和反作用元素就可以了,例如在写医生短缺现象时,运用因果分析方法把这件事视为另一件事情的起因,并以此类推。在绘制和分析自己的因果关系图时,记者必须考虑到三个因素,即时间、距离和影响对象。一个元素离故事的发展中心距离越远,那么它还没有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主题:从你已经画好的故事地图上选择最重要的一块,用几句简单紧凑的话表示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主要发展上,这种发展导致的一、两种可能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可能产生的反作用,其他的元素都可以忽略。在完成采访后,根据自己发掘出来的材料,重新修正主题陈述,然后让这个主题来指导创作故事的主体,这个主题也会成为撰写导语的基础。
特写的创作:必须弄明白重点在哪里,知道哪些材料是需要的,哪些材料是要舍弃的。综述型特写选择写作对象的依据在于特殊性,最重要的就是让这些与众不同的品质细节化、具体化;微缩型特写选择写作对象的依据在于典型性,也是它与其他事物所共有的一种类似性。
报道方式:微型方式和综述方式取决于故事自身的类型,而不是记者的喜好。把每种报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都列举出来,然后选择最可能让你的选题获得成功的方法,而不是让你感觉比较舒服的方法。优缺点如下:
微缩型特写的报道方式
优点 缺点
能让读者融入故事中 对象可能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故事对象完整全面 对象可能不能代表记者希望它们代表的
综述型特写的报道方式
优点 缺点
失败几率降低,故事节奏变快,更有新闻味道 可能面临材料不够的情况
有最大的报道空间,挖出好故事的可能性更大 为了避免重复,综述中应该包括多种不同影响和反应
所以:如果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正在减少,而与此同时,一种新的病菌正在危害活猪的健康,杨主任一定陷入了困境。但如果他们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记者就匆匆进行综述报道的话,这很可能是一篇信息重复、语气单一的综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推荐选用微缩型特写的报道方式。相反,如果养猪人已经做出反应、采取行动的话,比如退出养猪行业,到农业部游行抗议或者饲养拥有免疫能力的猪,综述型特写将更合适。
24、报道角度:用小说家的思维来构思你的故事想法,寻找故事中潜在的喜剧、悲剧、讽刺或冲突因素,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重点强调这样的因素。尤其要重点关注故事主角和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要记住主角和对手并不一定都是个人。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时间:如果能够抓住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我们的故事内容就得到了延展。
范围:指为了让故事内容得到全面可信的报道,一个记者在工作中所必须接触的到的信息,以及他必须考虑到的事项(即数量、地点、多样性和强度)。在强调多样性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展示事件所呈现的不同方式;在说到强度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描述一种“程度”,那些被涉及到的人、地方和机构,它们到底参与得有多深,它们受到了什么程度的影响。要把这两点说清楚,我们往往要依靠主要当事人的经历体验,而这些人正是整个故事结构中最底端,最基础的人物。
变化: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第一是提供不同类型的消息源——深入双方底层去挖掘信息;第二是提供不同类型论据,而非单一类型的论据,所以在做采访计划时,应该选择多个不同角度,寻找一定数量的现象、引语和事例,而不是把所有材料堆积在一起。(好的作家一般会使用三个证据来说明观点)
动感:让故事的情节按照“发生/影响/反作用”的结构顺序自然发展,或者就是对立元素轮番出现,形成交锋动感——要不断调整读者的注意力,除了挖掘综合性、抽象性、宏观的信息外,更难的发现那些具有高关注度的具体材料。聪明的记者会在他的故事中插入主角的具体动作,不是让他干巴巴地说话。我们在写作中,可以把故事的主角放在不断变换的场景中,通过追踪他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项任务到另一项任务,从一个时间到另一个时间,来让整个故事运动起来。
实际主义者的弊端:这种类型的记者仅仅把自己看作事实的传声筒,他们不想让读者在文章中发现他们的形象,害怕把自己的文章变成社论,他们会尽量避免肯定性的结论,哪怕是根据清楚事实做出的结论。他们的表达非常谨慎,让人感觉含糊不清,更多的时候,他们还会让故事中的信息源来代替他们进行陈述。所以,他们的作品很少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真的,说的就是我】
我总是提醒自己,即便是我最好的作品,一发表也会遭到成千上万人的批评,这样的想法让我看问题时更加谦虚和全面,我并不用去迎合所有人的胃口。
计划与执行
Step1全面思考:思考故事中是否要把这6方面内容包含进去,通常情况只有一两个方面是需要在采访和写作中完全展开,还有一两个方面需要简略关注。它们是
历史——这个故事的主线是否牵扯到过去?如果有的话,牵扯到哪些东西?这个故事是否与过去不同?不同在哪里?这个故事是否是过去的继续,怎样继续?如果历史在我的故事中是潜在的相关部分,有没有读者觉得真实有趣的历史细节供我使用?我能否简洁地使用?
范围——我故事里的中心事件影响有多大,程度有多强,变数有多少?
定量因素:我是否能够用数字或者其他定量的表达方式来为我的中心事件规划范围?如果可以的话,哪些数字是最具有意义的?是否可以用评论和观察来定义我的中心事件?
地理因素:我的中心事件的地理范围是什么?国际的,国内的,区域性的,还是地方性的?哪些地方会是故事的热点?
多样性/强度因素:我的中心事件大概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机构对事件的参与程度有多深?我的中心事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增强还是减弱,扩散还是集中?
全面因素:其他事件对我的中心事件产生影响吗?它们是突出了中心事件的重要性,还是淡化了中心事件的重要性?
原因——
经济因素:是不是有金钱关系在里面?金钱的作用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社会因素:文化、习俗、道德或者家庭生活的变化是否影响到这个故事?怎样影响?
政治/法律因素:法律、规则或者税收上的变化,是否影响到了这个故事?怎样影响?
心理因素:自我意识、复仇意识和愿望满足是否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故事的主角是否受到很大的影响?
影响:——
发生的事情会对何人何物带来好处,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种好处范围有多大?
何人何物会受到伤害,什么样的伤害?伤害范围又有多大?
那些获益者和受害者在情感上有些什么反应?
最后这一点可以通过提问:当问及想法时,许多人会用事先准备好的理性语言来回答你的问题,如果问及感受时,我们就给予他们表达自我真实状态的许可证。
作用——反作用力的形成及其行动
谁会对发生的一切抱怨最多?
有哪些实际的努力在弥补、抗击、改变或者减弱事件的影响?这种努力的范围有多大?
这种努力的结果如何?
未来——
对于我的中心事件,是否有关于其未来发展的正式研究和预测?这些研究和预测是怎么说的?
我的事件当事人和观察者对于这个事件有哪些非正式的看法?当事人对于他们的未来如何看待?
我能展现未来的可能情况吗?
人物类特写报道要点
历史——我的写作对象的过去对于他或她的今天的现状有什么样的影响?
性质:——A、我的写作对象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性质值得报道,个性、职业还是其他方面:我的写作对象有哪些行为举动反映着这些性质?这些性质如何影响了写作对象的命运和生活?(综述类)
B、我的写作对象具有哪些典型性?他或她与同类人有多少类似性:他们是否具有共同特征,哪些共同特征?他们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哪些同样经历?(微观特写)
38、价值和标准——
 A、我的写作对象最相信什么?他的这种信念在他实现目标的努力中有何影响?
 B、这些信念与同类人的信念是否相同?在哪些方面相同或不同?程度如何?
   C、这些价值观、标准和目标都是从哪里产生的?
39、影响——
 A、我的写作对象对于周围人或同类人有何影响?这些影响是什么,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B、我的写作对象如何受到环境,周围人或同类人的影响?同样,这些影响哪些是正面,哪些是负面?
40、反作用——
 A、其他人对于我的写作对象的行为和态度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的话,用他们的行动来告诉我。
 B、我的写作对象又是如何回应环境、周围人和同类人对他或她的影响的?同样,用行动说明。
 41、未来——
  A、我的写作对象认为他或她的未来会怎样?
  B、其他人对于这一点又怎么看?
Step2设置优先选项:
42、以一篇典型的非人物类特写报道为例:如果这个故事还处于发展期,我知道我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中心事件本身的细节挖掘上。如果故事已经发展成熟的话,我应该把重点放在影响和反作用上面。
43、通过计划向导的方法制定计划后,还要给我需要强调的部分加上最后一个元素,我把它称作“焦点和人物”。这个元素命令我自己在报道故事的关键部分时,要尽量关注最底层的信息。
Step3采访报道:
44、如何进行有序的采访,如何在采访中突出优先项,如何通过采访把采访对象的价值在故事中体现出来
45、最好也不要和那些专家交谈,除非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论文,真的觉得言之有理。聪明的做法是先读资料,再去提问。
46、我们通常接受的训练是在采访过程中收集信息,毫无疑问信息采集是采访的最大目标。这种导向,让我们更习惯于清单式的采访。记者为了挖掘事实,在采访前细心列出一系列具体问题的清单,然后把这些问题像子弹一样发射给信息源。但在“闲逛型”的故事中,记者更多依靠于闲逛过程中偶然接触到的所见所闻。
47、好的采访意味着获得事实,但是好的故事有更多的要求。当我们处于故事的最底层时,我们必须让信息源知道,我们是作为普通人与他们交谈,而且我们是真的对他们感兴趣,这样才可能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千万不能把信息源当作柠檬对待,期望在几分钟内就把所有柠檬汁都挤出来。
48、记者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广泛的,没有威胁性的,这样可以让被访问者有几分钟时间来判断一下采访者的意图,以及采访者是否可信。而且,如果记者自己假装很在行的话,那他们得到的信息往往很少。
49、有些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为了证实某些信息的真实性,会假装知道一些他们并不知道的内容,以骗取信息源的许可或认同。
50、让信息源来填补沉默
51、我在进行采访报道的时候,会单刀直入,从我认为最关键的一个两个或三个部分开始。在我获得的材料已经能够说服我自己,而且能够给读者提供不同的证据和细节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写作了。一般情况下,在我收集最重要的材料时,那些次重要的材料也会自动冒出来,所以这时候开始写作是完全可以的。
组织材料和结构
52、写作前如何处理材料:
第一遍:泛读材料——对整个事件有大体上的感觉,对主题陈述进行最后的修改,记下引起你注意的结论。第一遍泛读也是为结尾寻找材料的好机会,新闻报道的结尾往往是可以随时被省略的,所以千万不要把最好的素材藏在最后。
第二遍:精读、标注索引——我会把几张空白的打印纸订在一起,把采访之前计划向导提出的各部分内容分别列出来,每个部分之间留下足够的空白,以便我做记录。然后我一边仔细阅读所有的采访记录和文件资料,一边用自己的速记方式在有用的内容旁边做上记号,并把主要信息记录在空白纸的相应位置。(具体的索引步骤参见p123)
53、叙述主线:三种类型
A、板块递进主线:组织有序的好文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者能够成功地对材料进行划分。在明确不同板块后,记者会选择一个有序、有效的方式来发展这些板块的主题。他们可能首先把与事件影响范围相关的细节材料都汇集起来,然后可能把所有与原因相关的材料都汇总在一起,并依次做下去。除了历史方面以外,分组归类的方法对于其他材料都是适用的,可以使故事的表达更清楚、逻辑性更强。在主题陈述中得到最多强调的那部分内容,基本上就是你应该最先展开的内容。——基本方法:找出差异,然后组织材料深入挖掘这种差异。
——幼年型故事:从范围部分着手,接下来可以深入原因部分,在然后可以使用影响部分和反作用部分的材料,最后选取未来部分的材料做结尾。
——成熟型故事:可以把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给定事实,第一个要强调的重点是影响部分。有些故事也可以首先向读者介绍中心事件背后的原因,然后再来勾画中心事件的范围。
B、时间主线:遵循简单的时间发展顺序组织文章,如果一篇故事需要重点强调主题的两、三个方面,那么就不适合采用以时间线为主的叙事顺序。
C、主题线:这种形式的叙事顺序关注的是具体信息,作者不再围绕着时钟安排材料,而是集中精力打造他从故事中挑选出来的重要信息。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54、优秀导语很多都含有一个共同特质——神秘。多数情况下,读者之所以会产生好奇,不是因为作者在第一段中说了些什么,而往往是因为作者在第一段中省略了什么
55、优秀的作者会彻底改造他的数据,让这些数据多一些形象,少一些抽象。如果数据的具体信息不是很重要,他会把它变成概数,说成“增长幅度超过三分之一”、“几乎翻番”等表达。
56、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如“平均4名美国司机中,就有1人驾驶进口车”,数字越小越容易被记住
57、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意思表达清楚:例如“花费在多余问题研究上的经费被无关紧要事务部由1983年财政年度的8.47亿美元增长到今年的12.6亿美元,增幅达到49%”——改成:“过去一个财政年度里,无关紧要事务部加大了对多余问题的研究力度,研究经费增加将近一半,达12.6亿美元。”
58、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形象:例如“该州每年的地下水透支量达到250万英亩英尺”——改成:“这么大的水量足够让整个纽约浸泡在11英尺的大水里。”
59、一句合格的引语至少应该符合以下一条或多条标准:可信度、情感回应、鲜明有力、多样性
60、处理结尾:前后呼应型、展望未来型、展开拓展型三种类型。
前后呼应型:通过使用一些非事实性证据,如象征、情感回应、观察后的评论甚至还有诗歌片段。
展望未来型:例如“米歇尔先生自己也承认,自己的动作正在明显减慢,那些山坡也变得比以前更加陡峭了。但他十分确信,造物主不会和他开这么卑鄙的玩笑,至少不是现在。‘我想我大概可以坚持到90岁。’他最后补充说。要真是这样的话,他还有12年的时间,还有20座他没有登过的山峰在等着他。”
展开拓展型:通过介绍值得深思的新东西让读者视野在瞬间扩大,这样的结尾会扩大故事的影响力,让整个故事更值得记忆和回味。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61、当两位同样出色的作者站在一起时,对待自己文章是否苛刻很可能是唯一能够区分他们孰优孰劣的标准。
62、如果艺术的自我在创作进行到一半时,对文章进行一下修改,他当然有可能丢弃一些言之无用的废话,让自己的作品更加集中,长度更加合适。但是即使他修改得很成功,还是会有一些废话和软弱的表达隐藏在他的故事里。而这些,还是会让编辑的自我超负荷工作。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上面这两种情况下,由于缺少了批评的自我在一旁时时监督,艺术的自我将无法完美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简明扼要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而批评的自我就是检查这条标准最好的老师。
63、如何让描写变得精彩:精确想象、人物原则、动画处理、打破常规、交谈感(以聊天的方式,用更简单的词语,利用提问)
64、使文章有连贯性的三个要素:过渡段落、来历出处、解释说明、
65、过渡段落:在任何段落或故事中,第一句话都是至关重要。擅长讲故事的人总是首先试着不用任何过渡词语来完成内容和段落的转换。如果一定需要有过渡作用的文字或段落,故事才能继续发展,作者就应该发挥细节描写的功力,来吸引读者走入后面的内容。作者为什么不能用生动具体的描写来代替抽象的词语呢?如果他写的是“情况”,他能告诉读者“情况”具体指的是什么吗?
例子:1、“除了可卡因带来的快感外,其他人,包括保罗,都承认在办公时间使用毒品也会带来问题。”——改成:“在毒品的影响下,股票交易人和经济人可能会做出鲁莽的决定,并且拒绝改正他们的错误,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会犯错误。”【之前的过渡句相当于废话,“问题”一词太抽象】
   2、“可卡因对股票经纪人的生活具有相当可怕的破坏能力。”——改成:“习惯性沉溺于毒品的人将最终陷入一种名为‘可卡因精神病’的偏执症中,不能自拔。”【之前的过渡句话题转得太猛,而且意思也没有表达出来。】
66、来历出处:作者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确定我对信息的表达是真实的吗?即便是真实的,读者读到这一信息时会感到吃惊吗?如果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作者就应该把信息源的来历说明。
67、解释说明:作者的解释要简单明快,必须掌握解释的分寸,只对读者必须了解的内容进行解释。
68、精心设计的结构要达到的效果:速度感、力量感、变化感和节奏感。
69、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现。
“化腐朽为神奇”的三步修改法
70、内容的修改: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有没有忽略一些起支撑作用的信息,有没有地方需要解释得更清楚一些,确定是否所有能够让故事变得清晰和可信的材料都已经包含进去
71、结论和连贯性的修改
72、节奏和细节的修改:寻找细小而多余的结构,给导语瘦身,去除多余元素。
73、关于风格:作为记者,他们中的多数都有健康的自我,他们很确信自己都是称职的记者。但是他们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缺少作家的自我。
74、这本书想要强调的最关键内容,实际上是记者的态度,记者对自己、对读者、对那些打断他们谈话的陌生人的态度。如果记者无法摆脱这些陌生人,因为他害怕冒犯他们,如果他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去迎合一屋子的人,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再多的写作技巧和策略都无法帮助他。他将永远无法在他的新闻作品中留下他个人的印记。在充满担忧的土地上,永远生长不出风格。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7页

如选题范围过大,所有信息点到而止,无法说清楚的时候。
按照因果关系归纳故事的主题,既能提前确定故事中读者们感兴趣的作用和反作用,又能明确故事设置的范围。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3页

当你在描绘一幅图画时,你应该首先试着把画架支在自己的后院里,从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挖掘故事……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4页

有关读者喜好的单子,由高到低:
狗,以及其它可爱的动物和行为端正的儿童 > 人物/当事人 > 事实,当它们与故事有关并能推动故事发展的时候 > 人物/观察者 > 数字,尤其是大数字,以及连续的段落中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长串数字。这是杀死读者兴趣的剧毒氰化物
……
如果一位记者在心中有好几个选题正在形成,而且这几个选题在重要性和时效性都上不相上下,他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可能包含最高兴趣元素的故事,同时尽量回避那些需要依靠数据和专家意见的故事。
另外,他首先应该去寻找这些故事想法中的动态因素。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具体影响,是不是已经产生了反作用行为。要记住,这种故事中的动态因素是没有其它东西可以代替的,关注动态的想法永远比那些关注数据分析的想法更容易成功。记者往往要绞尽脑汁,才有可能把一个数据分析的故事变得有趣,但是如果把一个带有动态信息的故事放入其中,就可以掩盖许多不足之处——如果再有一条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狗出现,那就更好了。Hmmmmmm, 所以爱狗当初BJ课上对我们的教导还真是作为一个老行家的经验谈啊。新闻果然是门熟手技工。
btw,看得我好想在脑子里面搞即时翻译回英文啊…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3页 - 第1步 怎么找到好故事

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你的选题要广泛。你的选题不但是自己感兴趣的,还应该是涉及面很广但又缺乏报道的。此外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出版物,进行大量阅读,包括专业期刊、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的报告、一级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这些都应该在你的阅读范围之内。
这样的阅读可能是令人痛苦的,很可能大量的内容都枯燥无味、没有用处。但这样的出版物不是新闻媒体的竞争者,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内容中窃取思想而不受惩罚。不仅如此,这些出版物所发表的最新进展和原创思想,往往都要先于大众媒介。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专家是指那种知道123种恋爱方法,却根本不认识任何女人的人
好对,再也不想成为专家了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1页

他们(墨西哥人)对美国的感觉,就如同乳牛场的老板对待一头高产的乳牛一样,尽管它可能很爱这头牛,因为后者能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牛奶,但他也不会搬到牛棚里去和乳牛住在一起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6页

总结
新鲜生动的事实信息,对生活的直观描述。动态因素,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具体的影响,是不是已经产生了反作用行为。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3页

获得好故事的渠道1广泛阅读,选题广泛,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涉及面很广但又缺乏报道的。2随时记录灵感,阅读材料时把想到的故事点迅速做成笔记。3有系统地为选题做档案记录。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页

sensory deprivation
感觉剥削 机体和外界环境刺激出于高度隔绝状态,就是剥夺了一个人的感官刺激。
有些记者像北京的填鸭,肚子空空,求思若渴,等待编辑的故事来填充脑袋。对新闻没有感觉。
这些记者一般把采访方在第一位,他们名片盒满满,但阅读匮乏。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9页

如何写被写过的故事
1 具体化
当你在描述一幅图画时,应该首先试着把画架支在你家后院,从距离自己近的地方挖掘故事,仅能给你省下机票钱,还使故事更真实。2 预测
发展 影响 反作用
3 高地占领 改变角度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6页

在找故事阶段,将自己放很淡很淡,靠阅读“剽窃”思想;坐下来与人聊天;放弃狗屁专家的话,让故事、接触故事的人、发生故事的地点来告诉你要写什么。
构思阶段则要记住自己的感觉!可笑、怀疑或者愤怒、悲哀,试着明确原因。刚有了一点点想法就急于动手的记者,在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后,往往发现他们的想法完全不能支撑起一个故事,或者仅仅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故事的一点点影子。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8页

在冲出编辑部的大门之前,记者应该仔细琢磨自己要讲的故事。
故事的范围有多大?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表达是最好的?
甚至什么样的语气是最好的?
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他得思考范围之内。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第一步 怎么找到好故事
★ 靠阅读“窃取”思想:1,广泛阅读:包括专业期刊、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的报告、一级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2,随时记录灵感:2,为选题做档案。
★ 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来自高层的信息源的身份往往限制了对他们的使用。中间人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他们很乐意与记者合作。预期按照一个已经形成的思路去采访某人,不如坐下来和人聊天。前者是一种商业上的交换。后者中,记者是一个学生,而信息源成了老师。记者可以在对方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的帮助下,来构思一个想法。
★ 交谈时“奉承”对方,而不是威胁对方。这种奉承将让你随心所欲。
★ 在获得原材料的管道大大增加后,就要开始思考这些材料,从中挖掘写作的灵感:
一, 推断法:1,造成这个具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否也能在其它地点对其他人或组织产生同样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一原因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符合逻辑?
二, 综合法:一位擅长综合的记者,能够在几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找到联系。他从成堆的零部件中组装出具有希望的故事构想。
★ 处理已报导过的故事的方法:1,具体化 给干巴巴的故事注入生命,矛盾冲突、戏剧情节、神秘色彩和人性化等等;2,预测 故事的进程分为发展、影响和反作用(针对影响的措施)三阶段,影响和反作用还没成形时,只是一个“幼年期”故事,当故事的影响和反响都成形时,“成熟期”故事,记者需要预测故事的未来;3,改变角度
★ 读者喜好的故事元素:1,可爱的动物(比如狗)和行为端正的儿童;2,当事人\人物,当事人是事件的参与者,他们要么促成了事件的发生,要么受到事件案的直接影响;3,事实,当它们与故事有关并能推动故事发展的时候;4,人物\观察者 观察者的真知灼见和解释说明在很多故事中都是有用的,但是读者对他们的态度却很冷淡,因此在使用观察者时必须采用谨慎态度;5、数字,尤其是大数字,以及连续的段落中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长串数位。这是杀死读者兴趣的剧毒氰化物。
★ 专家是指那种知道123种恋爱方法,却根本不认识任何女人的人,事实上,读者一般对他们态度冷漠。
第二步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 在开始采访一个故事之前以及整个报导过程之中,你都要考虑你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感觉。如果你对故事的主要方面或发展情况感到可笑、怀疑或者愤怒的话,试着明确是什么因素导致你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跟着你的感觉走,记住你对它们的分析,因为这些感觉将很可能把你的报导和写作引入你没有预料到的新领域。
★ 报道范围 按照因果关系归纳故事的主题。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能够提前确定故事中潜在的动态元素——读者们感兴趣的作用和反作用;二是能够明确设置故事的范围。在绘制出了大致的范围区域图后,记者就能够根据自己拥有的时间和所处的空间,来制定一个可以实施的计划。
★ 从已经画好的故事地图上选择最重要的一块,用几句简单紧凑的话表示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主要发展上,这种发展导致的一两种可能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可能产生的反作用,其它的元素都可以忽略。让你的主题陈述指导你的工作。当你偏离它的范围时,让它来责备你、质疑你。例:幼年期故事 “专科医生匮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医疗保健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成熟期故事 “医生短缺导致医疗系统整体质量下滑,医疗事故的数量上升,直接引起医疗过失责任保险费用的大幅度提升。一些保险公司已经放弃了这个项目,而许多医生,因为惊讶于高额的保险费用,开始放弃投保或者联合起来进行自我保险。”
★ 在微缩型特写中,选择写作对象的依据在于典型性。我们选择这样的对象作为表达故事的载体,也就是让其充当其它同类事物的代表。它给读者提供了融入到故事中去的机会。但如果选择的报导对象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结果将是可怕的。
★ 综述型特写选择更广一些的报导范围,采访更多的对象。它能让记者有最大的报导空间,挖出好故事的可能性也更大;而且还能让故事的节奏变快,有更多新闻的味道。为了避免重复,综述中应该包括多种不同的影响和反应。
★ 报道角度 用小说家的思维来构思你的故事想法,寻找故事中潜在的喜剧、悲剧、讽刺或冲突因素,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重点强调这些因素。尤其要重点关注故事主角和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要记住主角和对手并不一定都是个人。
第三步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 曾经有人说,在《读者文摘》上刊登的最理想的故事,应该叫这样的标题:《我在FBI工作时如何与狗熊发生关系并找到了上帝》,这个故事确实不错,包括了许多具有高度戏剧性的元素。
★ 如果记者能够深入到双方的底层去挖掘信息的话,他的故事将拥有一种强烈的市井特质,这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永远无法提供的。
★ 我发现一个好的作家一般都会使用三个证据来说明观点。
★ 太多的记者没有把自己看作是讲故事的人,而当成了其它人,比如律师或学者。
★ 好故事的质量——变化:1,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源,特别是正反两方的信息源;2,提供不同类型的证据,不要把相同类型的证据(数据,专家观点)堆在一起。
★ 动感:让故事的情节按照“发生\影响\反作用”的结构顺序自然发展;
让对立元素轮番出现,形成交锋的动感,比如抽象信息和具体信息、综合信息和详细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 公平报道,绝不是说让读者找不到我们,让记者远离故事。这样的记者写出的故事平淡无味,因为他丢弃了故事写作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元素——他自己。如果一篇特写故事,从头到尾都没有记者的出现,在解释和结论段落没有记者的重点强调,在报导中没有记者的直言不讳,而只有专家的滔滔不绝,那么这篇故事一定是软弱无力的。记者不是站在远处给读者上课的冷血动物,而是故事中那个聪明的向导,他知道读者的兴趣所在,他与他们亲密无间地交谈。另外,他能解答他们心中的疑虑。
第四步 计划与执行
★ 采访前需要全面思考,非人物类特写报导要点:
1, 历史 A这个故事的主线是否牵扯到过去?如果有的话,牵扯到哪些东西?B这个故事是否与过去不同?不同在哪里?C这个故事是否是过去的继续,怎样继续?D如果历史在我的故事中是潜在的相关部分,有没有读者觉得真实有趣的历史细节供我使用?我能否简洁的使用?
2, 范围——我故事里的中心事件影响有多大,程度有多大,程度有多强,变量有多少?
A定量因素:a我是否能够用数字或者其它定量的表达方式来为我的中心事件规划范围?如果可以的话,哪些数字是最具有意义的?b是否可以用评论和观察来定义我的中心事件?
B地理因素:a我的中心事件的地理范围是什么?国际的,国内的,区域性的,还是地方性的?b哪些地方会是故事的热点?
C多样性\强度因素:a我的中心事件大概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机构对事件的参与程度有多深?b我的中心事件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增强还是减弱,扩散还是集中?
D全面因素:其它事件对我的中心事件产生影响吗?它们是突出了中心事件的重要性,还是淡化了中心事件的重要性?
3, 原因——导致某事现在发生的因素。
A经济因素:是不是有金钱的关系在里面?金钱的作用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B社会因素:文化、习俗、道德或者家庭生活的变化,是否影响到了这个故事?怎么影响?
C政治\法律因素:法律、规则或者税收上的变化,是否影响到了这个故事?怎么影响?
D心理因素:自我意识、复仇意识和愿望满足是否是推动了整个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故事的主角是否受到很大的影响?
4, 影响——时间导致的结果。
A发生的事情会对何人何物带来好处,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这种好处的范围有多大?
B何人何物会受到伤害,什么样的伤害?伤害的范围有多大?
C那些获益者和受害者在情感上有什么反应?
5, 作用——反作用的形成及其行动。
A谁会对发生的一切抱怨最多?
B有哪些实际的努力在弥补、抗击、改变或者减弱事件的影响?这种努力的范围有多大?
C这种努力的结果如何?
6, 未来——如果我的中心事件不受干涉,继续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
A对于我的中心事件,是否有关于其未来发展的正式研究和预测?它们是怎么说的?
B我的事件当事人和观察者对于这个事件有哪些非正式的看法?当事人对于他们的未来如何看待?
C我能展现未来的可能情况吗?
★ 人物类报导要点:
1、 历史:我的写作对象的过去和他或她的今天的现状有什么样的影响?
2、 性质:A 我的写作对象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性质值得报导,个性,职业,还是其它方面?a我的写作对象有哪些行为举动反映了这些性质?b这些性质如何影响了写作对象的命运和生活?
B 我的写作对象具有那些典型性?他与同类人有多少类似性?a他们是否具有共同特征,哪些共同特征?b他们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哪些共同经历?
3、价值和标准:A我的写作对象最相信什么?他的这种信念在他的实现目标的努力中有何影响?B 这些信念与同类人的信念是否相同?在那些方面相同或不同?程度如何?C这些价值观、标准和目标都是从哪里产生的?
4、影响:A 我的写作对象对于周围人或同类人有何影响?这些影响是什么,正面的还是负面的?B 我的写作对象如何受到环境、周围人或同类人的影响?同样,这些影响哪些是正面,哪些是负面的?
5、反作用:A 其它人对于我的写作对象的行为和态度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的话,用他们的行动来告诉我。B 我的写作对象又是如何响应环境、周围人和同类人对他或她的影响的?用行动说明。
6、未来:A 我的写作对象认为他的未来会怎样?
B 其它人对于这一点又怎么看?
★ 设置优先选项,选取重点报导的要素。
★ 采访报导:A 首先接触那些“聪明人”,这些人能够帮助记者完成整个故事的构思。他们不仅能够引导记者把采访报导深入化,还能为报导的主题提供真知灼见,更重要的是,他们见多识广,能够对记者的原始想法给予冷静的批评。这些人也许并不会出现在最后的故事中,但是他们常常能够影响故事写作的方向。
B “论文人”,提供一些文件数据和专家的名字。
C “师傅”,通常是以为处于事件中心或者非常接近事件中心的人,他们知识渊博,能够为记者提供有用的背景信息,并帮助记者找到其它能够帮助他的人,通常,他们还能帮助记者找到故事的主角。D 深入故事的“最底层”,收集所有能够给故事带来活力的细节、插曲和人物。
★ 记者要跟采访对象建立友好关系。A 记者可以用聊天的口吻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然后表示一下自己对他本人工作和生活背景的兴趣。这样的谈话能够让记者对信息源有大致的了解,知道他的影响力有多大,他对生活的看法是怎样的。这些判断对于记者后面的谈话非常重要。B 记者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广泛的,没有威胁性的,这样可以让被访者有几分钟时间来判断采访者的意图,以及采访者是否可信。在这种信任建立后,记者的问题逐渐具体、清楚起来。C 记者要像学生接近老师那样的态度接近信息源的话,他就能够激发那些专家们的内心愿望,因为专家喜欢炫耀自己的知识。相反,如果记者自己假装很在行,他们得到的信息往往很少。D 有些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为了证实某些信息的真实性,会假装知道一些他们并不知道的内容,以骗取信息源的许可或认同。
例:记者(没有丝毫证据):你为什么从工会的养老基金中私自提取5000万美元,给了“胖子”路易?
工会官员(惊骇):天呀,你哪里知道的?只有200万……
记者:你上当了!
第五步 组织材料和结构
★ 激进读者参与法则:A 逗我呀,你这个家伙。有本事你就来哄我吧!我为什么要读你的故事,给我一个理由先!记住,我不欠你什么,也不想从你的故事里得到什么好处。
(趣味性)
B 告诉我你能干些什么?不用开玩笑了。你的故事到底说明了些什么?请不要给我空洞的解释,也不要什么琐碎的细节——直接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主题鲜明)
C 真的吗?你怎么证明你说的都是真的?让我来看看你的逻辑,让我来看看你的证据。我已经花了事件读你的故事,我会耐心看下去——但你最好能够说服我,不要让我失望。
(可信度)
D 好吧,我买了。你要让我记住这个故事。把故事写得清楚一点,把故事写得好一点。给故事一个强有力的结尾,好让整个故事牢牢刻在我的记忆中。
★ 写作前应该如何处理材料:A 泛读材料,把不相干的材料或者重复的材料放在一边,修改主题陈述。B 精读、标注索引(属于六大要素中的哪一个)
★ 三种叙述主线:
1、板块递进主线:把故事中属于同一要素的相关材料聚集在一起,历史材料可能会有例外,把历史材料分散使用,用在那些能与现实形成对比,或者能加强故事真实性、帮助读者理解的地方。在某一板块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基本方法是:找出差异,然后组织材料深入挖掘这种差异。
2、时间主线:故事的主体或者故事的大部分段落,都遵循简单的时间发展顺序。
3、主题线:这种形式的叙事顺序关注的是具体信息。作者可以把最具戏剧性的元素放在最前面,而不管发生时间的早晚。如果几个重要元素之间相互关联,他可以把它们交织在一起,也可以把它们分别对待。作者可以随意强调自己所要强调的。
★ 如果故事中没有突出的动态元素存在,离题是一个可以改变故事节奏的好办法。你可以离题,但不要离开太久。
★ 要自然过渡,让你已经写出来的内容告诉你下面该写什么。
★ 尽量把同意信息源的材料放在一个地方。
第六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 那些真正精彩的故事,完全可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故事本身来抓住读者,而根本不需要在导语中做广告。比如“火星人入侵了新泽西。”
★ 很多优秀导语都有一个共同特质——神秘,抛给读者一个悬而未决的文体,迫使他到后面的段落中去寻找答案。省略细节的导语不仅简洁明了,而且可以让吸引读者的神秘感更加突出。
★ 举例式导语的使用标准:1、简洁,导语中的例子必须清楚明了,能够被立刻理解;
例:“乔治的农场上,玉米已经堆成山了。这都是最近两年丰收的玉米——足足有27万蒲式耳,足够全国人民吃上两个星期的玉米薄饼。但是政府还想给他更多的。”
2、导语要与主题表达方向一致,不能误导读者,让观众的心里期待发生180度的大转弯;
3、有内在趣味;只有精彩的生活片段才能让导语光彩照人。
4、有焦点:被导语中的描述吸引的读者,会期望导语中的内容与故事主体有密切关系,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 概括性导语,神秘感。例:“电脑来了——紧跟而来的,是骗子。”
★ 太多的数据无异于毒药!要用简单形象的方式来表达数据:
A 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因为数字越小,越容易被记住,数字越大越抽象;
B 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意思表达清楚。例:“花费在‘多于问题’研究上的经费被‘无关紧要事务部’由1983年财政年度的8.47亿美元增长到今年的12.6亿美元,增幅达到49﹪。”
改为“在过去的一个财政年度里,‘无关紧要事务部’加大了‘多余问题’的研究力度,研究经费增加了将近一半,达到12.6亿美元。”
C 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形象。例:“足够全国人民吃上两个星期的玉米薄饼。”
★ 太多的故事因为拥挤的人物而变得混乱不堪。到底谁有资格出现在故事中?一位优秀的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铁面无私。选择引语的标准:
A 可信度:如果是专家的话,要说明信息源的资历,但不能过分强调而忽视实质内容;
B 情感回应:在直接引语中注入情感;
C 鲜明有力:信息源的表达要尖锐而有力度;
★ 要重点突出一两位主角,作者可以对重点人物进行一些细节描述,以突出他的个人特征,如“满身汗水、体格强壮的”。淡化其他人物的形象,一方面反衬出主角的重要,一方面也不想让配角抢了主角的风采。可以给配角分配一些工作,但是不让他们说话,或者用其他称呼代替配角的名字,如“一位老水手说”。
★ 作者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对信息源的话进行解释加工,用更清楚、更简要的的语言来取代他的原话,但是得保留他的头衔以确保信息的可信度。
★ 多次引用一个信息源的时候,应该把最有力、最真实的陈述作为直接引语,然后把其他的话转变成间接引语。
★ 不要使用过于冗长、枯燥的直接引语,应尽量裁剪到只剩下核心部分,甚至一个词组或一个词。但不要在一句话中多次引用不完整的句子。
★ 处理结尾
A 前呼后应型:这样的结尾会提醒读者,让他们记住故事的中心思想或者关键元素。但这种提醒往往是间接进行的。通过使用一些非事实性证据——象征、情感回应、观察后的评论甚至诗歌的片段。
B 展望未来型:
C 展开拓展型:在故事结尾部分,我们可以把突出重点的原则抛开,通过介绍读者一些值得深思的新东西,让他们的视野在瞬间扩大。这样的结尾会扩大故事的影响力,让整个故事更值得记忆和回味。
★ 处理记者自己:
1、概括总结者:A把相关材料汇集起来进行归纳总结,在段落的开头写上一句提纲挈领的话,然后用那些引语、数据和描述来向读者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个过程是在不断重复的:论断、证据、新的论断、新的证据;
B 记者得出的结论在强度和戏剧性程度上一定不要超过支持该结论的材料;
C 在报道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或者一个关注度很高、非常具有争议的问题时,记者会放弃清楚的概括和结论,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意见穿插在整个故事或某个具体段落之中。
2、裁判:把冲突双方的批评和指责汇聚到一起,然后,把大部分无理重伤的话去掉(只留下一、两句来展示冲突双方的感情深度),同时把那些不能证实或者毫无根据的话去掉,只留下争论的核心内容。然后,让双方轮流发言,就像一场炮兵决战一样,每方每次只能发射一枚炸弹,而不是像乒乓球比赛那样,双方在一个问题上来回反复。
3、观察者:记者应该好好使用读者授予他们的代理权,去形象地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地点。如果没有可信度更高的信息源出现,读者有时候也会接受记者对某些重要问题的判断。
★ 虽然我希望作者们不必愚蠢到必须引用太空宇航员的话,才能确定明天的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但是确实有些时候,有的作者会像条件反射一样,非要借助别人的口,才能说出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结论,或者完全可以由他自己说出的结论。
第七步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 文字的魅力是绝对存在的,它往往能够让记者的新闻故事更上一层楼。
★ 具体化:如果他的打字机中蹦出的尽是一些诸如“问题、情况、反应或者利益”这样的抽象名词,他应该立刻停下来,问问自己能不能用更具体、更形象的词语来取代这些抽象词语。如,“客轮”改成“700英尺的豪华客轮”后,更加具体、更加形象。
★ 具体的名词能够让故事变得清晰,具体的动词能够增加故事的活力和表达的深度。
例:“不要一位我是一个疯子!”市长狂吼道。
★ 描写要与故事的主题相呼应,要能推动故事的发展。在人物描写中,所有描写主任公面貌、态度和行为的词语,都能让我们对于主人公有更深入的了解。作者不用描写读者很熟悉的场景。
★ 有时,记者会利用描写来制造戏剧性的对比效果。一般我们不会花费笔墨去描写一位温顺的办事员,因为这是大家逗非常熟悉的普通人物形象。但是如果这个人实际上是一位杀了很多人的罪犯,对他的外表描写就会与他实际身份形成强烈反差。
★ 让描写变得更精彩:
1、精确想象:使用准确、清晰地形容词,为读者勾画出一幅高清晰度的图画。例:“可怕的、颤抖的、僵硬的笑容”。
2、人物原则:细致的人物描写让陌生的场景变得熟悉亲切,让我们感觉这些人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
3、动画处理:让人物动起来,让场景动起来。例:“当乔治放声歌唱时,邮递员正忙着送信,街上的人正忙着分享一瓶美酒。”“一座座天然气加工厂如同银色的蜘蛛蹲伏在平原上。”
4、打破常规:新闻特写中也可以运用“诗的破格”,以使自己的表达更清楚、更准确。更容易被读者理解。例:“这是一个赤裸裸的世界,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只有冰川在吱吱地呻吟着。冰河百合孤独地盛开在辽阔冰河融化了的边缘地带,提醒着人们下面是一个枝繁叶茂的世界。”“人们普遍认为,等到共和党统治的亚利桑那州开始实施标准的公共医疗补助制度时,牛群就可以飞上天了。”
★ 交谈感:写作时不要像演讲家一样高高在上,应该随时问自己:我和朋友聊天时是这样说话吗?
★ 连贯性:A 不要使用“废话型”过渡句,如“我们刚才讲的都是关于苹果的内容,现在我们要讲关于橘子的内容了。”,尽量利用逻辑本身来自然过渡。
B 不要轻易使用过长的头衔,直接告诉读者他们是干什么的就行了。如果使用一些会让读者出乎意料的信息的话,应该标明信息源。
C 写作中,记者必须经常停下来给一些细小的地方做出解释,以解除读者的迷惑,但一定要简洁明了。
★ 精心设计的结构:1、从句可以增强句子的速度感和活力,但也会让句子变得过于复杂;
2、A 重复可以增强句子的力量感,起到强调的作用;“我们做了20次决定要离开这里,我们做了20次决定要留在这里,我们最后决定留下来斗争到底。”
B 将关键词语放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而不能埋没在句子中间。
例:“一天早晨,当格雷戈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1、 改变句子的长度、结构和句型可以增强句子的变化感;
2、 重复可以制造一种前进的节奏感,“平行结构”也可以形成一种平衡的节奏;例:“蝗虫吞噬了犹他州的田地,洪流淹没了艾奥瓦州的乡村,炙热烤焦了亚利桑那州的棉花。”
第八步 如何有效地修改
★ 修改主要内容——修改结论和连贯性——修改节奏和细节。
★ 如果因为害怕冒犯读者而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去迎合一屋子人,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再多的写作技巧和策略都没用!
★ 勇敢地做你自己。在充满担忧的土地上,永远生长不出风格!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 引言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夏出版社
引言
优秀的写作从来都是痛苦的产物。如果你没有受伤,你就没有尽力。
我们如何才能让其他人对我们感兴趣的真相也产生兴趣?这是问题的关键。……人们永远在思考哪些元素让一个故事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如何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故事情节让故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让故事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不能分割,学写作必须涉及学采访报道;整个报道过程是一个流动的程序,每一步骤都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如果前期的采访中没有获得有用的材料和丰富的信息,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喜好和需求……
没有什么是比放弃阅读更容易的事情了。
第一步 怎么找到好故事
获得好故事有哪些渠道?
在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形象的想象会有很大帮助,有的记者患有新闻的“感觉剥夺”,也就是对新闻的感觉麻木,敏感度不够,或者说没有接触到足够的新闻信息。
靠阅读窃取思想。广泛阅读,必须成为一位如饥似渴的广泛阅读者。选题的涉及面必须很广,要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出版物,包括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报告、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等。这些出版物所包含的最新进展和原创思想,要先于大众媒介。随时记录灵感,故事点,重要资料,都需记录。为选题做档案,并定期整理。
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中间人可以提供更多细节,同时熟悉高层政策信息和底层的情况,并且更乐于提供信息。与其按照已经形成的思路去采访某人,不如坐下来和人聊天,并在聊天中借助对方的帮助构建自己的想法,而非按照预设去填充。
从原材料中挖掘写作灵感的方法
方法一:推断法。采取向外辐射的思维,推断具体事件背后影响更广、意义更大的故事。推断时应考虑:造成事件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在其它时空对其它对象会否有同样作用,即原因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符合逻辑。
方法二:综合法。在几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找到联系,找到不同信息之间的共性。借此,可以把分散的故事元素汇集到同一把雨伞下。“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
如何处理已经被报道过的故事
方法一:具体化。从小处着眼,做一名微雕家,给干巴巴的故事注入生命,也能写出好故事,让感性成分居多的读者更容易接受。当你在描绘一幅图画时,你应该首先试着把画架支在自己的后院里。从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挖掘故事,可以让故事更加贴切真实。方法二:预测。忽略有关中心发展的细节,而直接专注于故事的结果。故事的发展,会带来影响和反作用,才臻于成熟。由此可以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故事。
方法三:改变角度。站在高山上能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但在那里看不到活生生的人物面孔。
而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好故事,具备如下要素(读者兴趣度递减):狗,以及其他可爱的动物和行为端正的儿童;人物:当事人,不是旁观者也不是专家、研究者,而是事件的参与者;与故事有关并能推动故事发展的事实,剔除干扰项和无用的琐事;人物:观察者,对故事会很有用,但也是读者最不感兴趣的人;数字,尤其是密集数字,会极大伤害读者兴趣。
在对故事的选择中,应该先从兴趣元素入手,再寻找动态因素。
第二步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范围
思路过窄,没有全面考虑,没有思考深层次的影响等,都是常见问题。解决办法是按照因果关系归纳故事的主题,找出作用和反作用元素,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此之后,划定报道范围,计划好报道哪些舍弃哪些,可以使故事有重点有深度。考察因果关系时,需要考虑时间、距离和影响对象,对于偏远因素要保持警惕。此外,预想只在计划的最初阶段有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相反的证据和对逻辑链条的修正。
主题
没有进行整合打造出主题的话,还是会失去重点,不知所云。解决办法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主线上,考察其发展、影响及反作用,而忽略其他。主题陈述是最重要的写作,不需要细节,但要鲜明准确勾勒出故事的主线。主题陈述可以指出工作重点,让作者紧跟故事发展中心并能够深入。
特写的创作:必须明白重点在何处并以之为取舍的依据。特写有综述型和微缩型两种,综述型的写作对象要具有特殊性,写出其与众不同的品质,微缩型的对象则需要有典型性,并写出共性。例如:写伐木工人的文章,笔墨集中在导致伐木工作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细节上,即死亡威胁以及因此建立起的独特的工作友谊。其它信息则都省略了,由此产生感染力。
报道方式
应该选取的报道方式,取决于故事本身的类型而非作者的喜好。列举每种方式的优缺点,并选择适合选题的。
微缩型特写的优点:通过具体形象的例子,给读者提供融入到故事中的机会,而且在结构上更容易组织,因为有预先埋好的主线。但如果报道对象不能引起读者兴趣就很可怕。微缩型特写的对象必须经过仔细检查,确保读者有兴趣,更必须能够代表记者希望他能代表的。微缩型特写的工作,有一半在于寻找合适的对象。
综述型特写的优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对象,能让作者有最大的报道空间,而且节奏变快,并能在快速连续的段落中加入更多不同的元素,可以涉及故事的更多方面例如原因、影响等。但这一类型需要广泛的基础,否则会有材料不够的情况。综述型中也需要包含更多的影响和反应,而这并非靠单一的当事人就可以完成。
报道角度
常见问题:否定或打乱了原有的故事发展的连续性,或者变成了完全没有角度的百科全书嘴脸。故事要有强调、有重点、有换位思考,尤其要重点关注故事主角和对立面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开始采访一个故事之前以及整个报道过程中,你都要考虑你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感觉。如果你对故事的主要方面或者发展情况感到可笑、怀疑或愤怒的话,试着明确是什么因素导致你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跟着你的感觉走,记住你对它的分析,因为这些感觉很可能把你的报道和写作引入你没有预料到的新领域。
对于几乎所有人都相当重视的人或机构,应该保持健康的怀疑态度,不要被对象的重要性所威慑。
第三步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时间
不只是现在时。抓住过去和未来,故事内容就得到了延展,在时间隧道中不但可以追溯起源,也可以展望影响。【每一个人都有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有来龙去脉。】相关历史材料可以带来更多了解,而关于未来的图画则构成故事的延伸感和期望。同时,未来发展的材料也是结尾的最佳选择。
“有什么地方能让一个人那么近地接触天堂和造物主,而双脚还踏在人间的土地上?”
范围
这样的元素包括:数量(这事到底有多大)、地点(在何地发生有多大影响)、多样性(事件所呈现的不同方式)和强度(当事人参与程度和受影响程度)。特写与范围并不矛盾,范围的划定可以让几个突出层面得到充分展现。
变化
实现变化的两种途径:1.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源。从正反双方去寻找信息源,根据可信度决定取舍。如果能够深入底层挖掘信息,故事将拥有一种强烈的市井特质。2.提供不同类型的论据。反复强调是常用技巧,但要注意数据、引语、事实描述等各种论据的适当搭配,并用观点加以引导。好的作家一般都会使用三个证据来说明观点:四个看来太多,两个看来单薄,三个整好。
动感
最理想的动感,是发生、影响、反作用三部曲,但有时事件本身并不这样发展。另一种可借鉴的动感,就是对立元素轮番出现形成交锋。这是一种写作技巧,但采访阶段就要找到这些对立元素,才能在写作中运用,例如抽象与具体、综合与细节、宏观与微观。写作中,也可以将主角放在不断变换的场景中,得到动感。为了有效使用这些技巧,记者必须是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者,必须注意到角色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能在需要时随时回忆起这些细节。
太多的记者都没有把自己看做是讲故事的人,而把自己当成了其他人。认为自己是律师的,报道中充满说教、俯视而非交谈;认为自己是学者的,会了解所有信息后才动笔,成为自己故事的囚犯,材料太多而缺乏重点,冗长乏味;还有一类是实际主义者,仅仅把自己看做事实的传声筒,谨慎含糊,避免下结论,追求绝对客观。但公平报道也需要记者自身的参与,有重点、有观点,这不是所谓个性化新闻,其态度受事实和结果的支配。
会讲故事的记者必须要有胆量。有些记者是因为没有弄清楚自己的角色,还有一些完全是被畏惧所击败。心里如果充满焦虑和自我设定的期望值,就会失去故事。个人的喜好和编辑的偏见,会随着一个好故事的出现而消失。“你为什么没有更像你自己一些?”
第四步 计划与执行
计划所起的是向导作用,而非规范和框架。
1.全面思考
要考虑到六个方面的全部问题,尽管写作中可能只有一两个方面重点展开。这包括:
2.设置优先选项
剔除关联较弱的方面,重点关注中心因素。对幼年期故事,关心中心事件本身的细节;对成熟期故事,关心影响和反作用。在采访和写作之前确定重点,很主观也很危险,因此需要对计划采取灵活态度,不断修订完善,将不确定性和风险降到最低。
最后一个元素:焦点和人物。尽量关注最底层的信息,而非仅从专家、机构手里获取二手信息,要到新闻第一线去。
3.采访报道
如何进行有序的采访,如何在采访中突出优先项,如何通过采访把受访者的价值在故事中体现出来。
采访之初需要接触的三类信息源:聪明人,能帮助完成整个构思,见多识广,能提供意见和建议,包括客观冷静的批评;论文人,有文字资料的,机构工作者;师傅,经验丰富,接近事件中心,可以找到当事人,并能提供背景信息的人。以上序幕拉开后,真正重要的是深入底层,收集能给故事带来活力的细节、插曲和人物。
“闲逛型”的故事尤其需要关注焦点和中心人物,才能确保生动。传统的采访有问题清单,但闲逛型中没有,偶发性很强。
当我们处于故事的最底层时,我们必须让信息源知道,我们是作为普通人与他们交谈,而且我们是真的对他们感兴趣,这样才可能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千万不能把信息源当柠檬对待,期待几分钟就能把所有柠檬汁挤出来。人物显得拘谨谨慎不真实就是因此,本该平等的对话变成了商业交易的访问。应当和信息源建立相当程度的友好关系,用聊天的口吻,表露出对对方的兴趣。初期提问应当广泛、不具威胁性,与之建立信任。不可以把信息源仅仅当做提取信息的银行。不必掩盖自己的无知,要用学生求知的态度激发对方的表达愿望。让信息源来填补沉默,等待更完整更真实的回答,不要通过设问代替信息源的回答。
第五步 组织材料和结构
新闻写作最常见的毛病是糟糕的组织结构,而病因在于经不起推敲的思考,尤其是在构思阶段。在组织故事结构时应该:突出故事的焦点、合理分配素材以及建立一条能够把所有内容以最佳方式串连在一起的叙述主线。指导法则是“激进读者参与法则”,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最激进的读者也能被吸引。
写作前对材料的处理
第一遍:泛读材料。浏览不是为了发现细节,是为了整体上把握大体感觉。最后修改主题陈述,使之简明清楚,突出动态元素,好的主题陈述甚至蕴藏了导语。要关注引人注意的结论,组织起分散的论据信息为论点服务。这也是为结尾寻找材料的好机会。编辑往往出于篇幅等考虑砍掉结尾,因此千万不要把最好的素材放到最后。
第二遍:精读、标注索引。在这个深入阶段,挖掘细节,对信息进行标注、索引并分类。建立自己的编码、标引体系,以便快速了解每条摘要的关键内容。这些记录还能有效帮助记忆细节,在写作中也能够更加运用自如。对材料的熟悉程度越高,写作中底气就越足。
叙述主线
每个故事都是一条河流,即便有水库、水坝,整体上也是流动的。叙述主线就是河上的船只,有三种:
1.板块递进主线。将所有材料分组归类之后,使相关信息成组出现,以确保其逻辑性。历史材料有时要分散使用而不宜集中。而板块之间的顺序,线索就在主题陈述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最先展开。尽量把同一信息源的材料放在同一个地方。对于需要侧重一两个板块的故事,就要针对侧重点进行内部结构设计,基本的办法是:找出差异,然后组织材料深入挖掘这种差异。适合这种主线的,是没有明显主角、需要强调多个元素的故事,运用这种主线可以确保清晰有序。而人物特写中,角色会贯串始终,索引与板块递进只是作为辅助手段。
2.时间主线。以时间发展顺序来组织材料,适用于人物特写。人物特写的主题陈述不是要概括主要内容而是为了突出主题的特性,从几个方面说明主角的与众不同或典型性。帮读者提出问题刷存在感,但只能偶一用之。【不要立即给答案,让读者带着问题读。】你可以经常离题,但不能离开太久。如果故事中没有突出的动态元素存在,离题是一个改变故事节奏的好方法。实际的观察、解释说明、描述、指导或分析,都是离题,引语也是一种离题。时间线也可能对作者产生限制,尤其是当需要强调和重视的板块比较靠后时。
3.主题线。关注具体信息,集中精力打造重点,可以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也有的写作并非单一主线,而是需使用两种或三种主线。
如果被导语卡住,可以先放到一边,按照主题陈述的指导写故事的主体部分,在写作中寻找导语,或在主题陈述中寻找。
第六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导语的处理
报纸读者的第一步要求是,作者必须吸引他,导语必须能给他继续读下去的理由。只要是能够激发读者好奇心的有关内容,任何形式的导语都可以。许多优秀导语的共性:神秘。开头让读者产生问题,吸引读者到文中寻找答案。导语里不应有细节,也不应有鱼主题陈述相混淆的内容。有时好奇心来自作者省略掉的内容。
导语类型的选择,取决于故事的性质。特写故事倾向于趣闻式或举例式的导语,但如果含有重量级新闻,可以直接以硬新闻内容为导语。举例式导语应满足:简洁,与主题表达方向一致,有内在趣味,有焦点(与故事主体有密切联系)。不要让导语成为水果沙拉(杂碎拼盘)。
首选是概括型或总结型导语,可以轻松而具有戏剧性,可以由主题陈述包装而来。
数据的处理
对于财经新闻,数据至关重要,但特写故事要尽量避免毒药一样的数据,谨慎选择并仔细运用,去掉无关紧要的数据,并尽量用简单形象的表达方式。一些诀窍:用比例代替大数字;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意思表达清楚;提供形象化的参照对象。
处理人物和引语
有的记者会条件反射一样,非要借助别人之口,才能说出一些完全没有必要或者完全可以自己说出的结论。
什么人物有资格出现在故事中?作者应该铁面无私,被省略的采访也并非浪费时间。
一句合格的引语应该具备:可信度(专家水准及其资历),情感回应(在引语中注入情感,体现真情),鲜明有力,多样性(作为辅助或重点)。
人物并非越多越好,应有主有次,对主角体现一定的个人特征,淡化配角(例如只有动作,或匿名引用)。直接引语过多过长时,间接引语可以使之简洁明晰。
处理结尾
好的结尾可以帮助读者记住故事,但新闻结尾与小说结尾截然不同。新闻故事必须在结尾通过某种方式对故事主题再次做出阐释。常见的有三种类型:前后呼应型,提醒读者记住中心思想或关键元素;展望未来型,多数故事中这样结尾最自然,可以成为发人深思的好材料;展开拓展型,不再只是突出重点,而是突破划定的故事范围,让读者视野瞬间扩大。
处理作者自己
作者在文中可以是:
概括者、总结者。但要记住不夸大其词;对于很专业、争议很大的话题,记者可以放弃清楚地概括和结论,而只在引语中穿插自己的意见。但多数时候,记者应该勇敢一些。
裁判。对复杂的冲突,必须在关键时候做出自己的判断。
观察者。在故事中心,记者是向导;而中心以外,记者甚至还得是信息源,需要做出简单评论,自己提出观点,并形象传神地表达细节和特质。
第七步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对字句的要求
具体:尽量用具体、形象的词汇代替抽象的描述,以具体有力的词语代替表意软弱、含义笼统的词语。
苛刻:惜墨如金。写作时作者要同时充当自己作品的批评家,给自己的作品挑刺。软弱的批评是没有用的,艺术家要充分发挥潜力就必须得到足够尖锐的刺激。删掉冗余内容,文章的节奏会更加轻快。此外,作者还需要把自己放在编辑的角色上,对文章提出评判。编辑角色在文章收尾时开始起作用,更多关注文章整体,包括简洁程度、可信度、节奏、说服力等。而批评家的角色主要着眼局部,对段落字句进行修剪。
描写
过于任性的描写往往会造成文章结构失衡,部分太华丽部分又太苍白。描写应当为推进故事发展服务,而不能造成离题。描写的另一个作用是让读者参与进来,用细节营造真实感和在场感。描写还可产生戏剧性的对比效果。
提高描写能力的方法有:1.精确想象:多数时候,用于描写的词语应该是精确、清晰的。2.人物原则:条件允许时应当尽量将反映人性特征的细节加进去。3.动画处理:让人物或者其它元素处于动态。4.打破常规:运用通感、拟人等文学手法,打破文学和新闻之间的界限。
交谈感
和读者之间产生单独交谈的感觉。窍门是,写作时始终想着是为一位具体的读者写作,经常问自己:和朋友聊天是这么说的吗?语言朴实、简洁,少用书面语、专业术语。善于提问可以使读者集中注意力,并产生思想上的互动。
连贯性
三个障碍:1.过渡段落。首先试着不用任何过渡词语来实现内容和段落的转换。不得不使用过渡文字时,越简单直接具体越好,避免言之无物的空洞句子。2.来历出处。使用引语时,省略不必要的称谓与头衔。3.解释说明。会减缓故事的节奏,内容平庸甚至乏味,但又不可或缺。因此,解释要简洁明快。如果读者问的是时间,不用告诉他们钟表的制作原理。
精心设计的结构
1.速度感。让句子像火车,快速通过复杂地形,也将读者快速引向结论。
2.力量感。在需要强调的地方,可以放慢节奏,可以改长句为短句,可以重复。也可通过恰当处理关键词的位置来增添力量。
3.变化感和节奏感。这来自变化的句子长度和结构,速度段落和力量段落的交错,以及对不同素材选取的不同句型。平行结构:广义上的排比句。
第八步 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
读者不在乎他们有没有在《人物》杂志上看到过故事中这些人物的名字,因为他们从故事中看到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现。
导语:概括,指出特殊性和复杂程度,抛出部分线索,留下悬念。
开端:按部就班,从头说起,不能一上来就交待太多内容。保持悬念,使读者更迫切想知道整个故事。
展开:用小标题来进行过渡和转折。也可以选择用不同版式和格式来区分不同内容。给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立场给予集体化面孔便于读者记忆。
结尾:呼应开头。
第九步 如何有效地修改
写完后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编辑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故事。三步修改法:
1.内容的修改。先看哪里需要补充,直到确信所有让故事变得清晰可信的材料都已经包含进去。
2.结论和连贯性的修改。对于啰嗦、模糊不清的地方,删繁就简,重新打造。
3.节奏和细节的修改。先通过逐字逐句的删改来节省空间而非一上来就大手术。瘦身,剔除冗余元素,使故事更加轻快。自我编辑的工作和米开朗琪罗创作雕塑的过程有些类似:让那些陈述在大理石中的形象解放出来。
(有一个当作家的老爸有时也是很讨厌的。)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比自己想象中更好的作家。这本书想要强调的最关键内容,实际上是记者的态度,记者对自己、对读者、对那些打断他们谈话的陌生人的态度。如果记者无法摆脱这些陌生人,因为他害怕冒犯他们,如果他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去迎合一屋子的人,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再多的写作技巧和策略都无法帮助他。他将永远无法在他的新闻作品中留下他个人的印记。在充满了担忧的土地上,永远生长不出风格。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1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5页

截了个图。。虽然少了个第四章 但是我喜欢的观点都还在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1、“太多记者都没有把他们自己看作是讲故事的人,而把自己当成了其他人。有人认为自己实际上是律师。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让人们相信他们对是与非的判断,……充满了说教和强硬的口吻。他们注重的是观点,而忽视了工作中人性的一面。……律师型记者特别喜欢反复循环的语言结构。他们把重复当作大棒,在故事的不同部分反复敲击同样的信息。……把他们的法律证据统统丢进碎纸机的话,他们会会很受伤,很生气;在他们看来,一切都很清楚,很有说服力。”P75;
2、全面思考。P82,适合现在一切现象之思考。虽然新闻最终是用作讲故事之用。
3、“某人花费了22.95美元买了一本小说,他一般都会耐着性子读完故事开头的几十页。首先,他不愿承认自己浪费了22.95美元;其次,小说形式已经让他提前有了心理准备,愿意长时间地坐在那里,耐心等待故事的进展,他并不期待故事快速展开。但同样的人在阅读报纸时,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份报纸价钱便宜多了……”P145——为什么我的预言是相反的。我觉得未来纸质的书籍会成为很珍贵的版本,但是报纸还会普遍存在,并且在数量的将来与过去的比率上,报纸的新旧数量比会比纸质书籍的新旧比例高。同样这种价值论,也适合电子书上,每本电子书的成本差额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内容决定价值,此种的价值是指阅读的价值。我个人是很爱那种手掌摊开,一面地图墙大小的报纸的。吸收信息活跃又饱满,转换又跳跃,不限于专著或著作那种的结构性文字砖头,也有别于散文诗歌的结集而成。如果将来没有出现那种超大的薄光屏幕,我是不会放弃报纸阅读的,虽然报纸的份数会减少。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6页

今天收到的书,草草翻了几页,觉得书中的方法还蛮有用的
老外写方法书就是精彩,大推荐~
挖掘写作的灵感:
推断法——从某个事件向外辐射,推断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联系。造成这个具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否具有普遍性?
综合法——在几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找到联系(圣地亚哥例子)
如何处理已被报道过的故事:
具体化——做一名“微雕家”:数据、信息很抽象,只有形象的故事才能让信息变得具体。
前往发生地寻找人物形象,为干巴巴的故事注入生命。
预测——关注一个故事的发生阶段:发展、影响、反作用
区分故事的“幼年期”和“成熟期”
改变角度——(这一段描写太给力)
把故事比作一块地形复杂的区域,记者要去工人们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办公室进行短暂访问,然后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客观性”山峰上,以更全面的角度来审视整个故事。
(墨西哥移民报道的例子)
有关读者喜好的单子:
1.狗,其他可爱的动物和儿童
2.人物,当事人
3.事实,清晰的故事主旨
4.人物,观察者(所谓专家)
5.数字(读者兴趣的杀手)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老外的写作,可能比较适合老外。还是看看中国人自己写的吧,推荐《国文百八课》、文心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呃 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后匆匆一读 对内容不怎么感兴趣 讲怎么写新闻报道之类的 我还以为分析wsj如何分析经济政治事件的呢 好吧 check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6页

这年头,能读到一本真正让自己能够停下来记笔记的好书着实不易啊,特别是像我学新闻的,浏览速度比那些个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娇小姐们还要高出几个层次的人已经不是伤不伤起的问题了,信息广罗得越多,心态浮躁地越快,此话真一点不假。
我一直和自己说要多看书最初就是因为迟迟不动笔写东西,怕写出来的东西太过幼稚,你想,都成为杀死自己兴趣的剧毒氰化物了,还怎么入得了别人的眼呢。
都说生哥上辈子不知道折了几次翼,才演变成今日让人如此乳酸的男儿。打住,我在这里也不是要给他洗白,不幸的是,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他上学期数次强调要我们看的《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事(为此还发了火)已经证明了他是TJ传院老师最后的良心这一事实了。
废话不说,上笔记,写的真他妈,哦不,翻译也真他妈太时髦了,不要说美国人写新闻的技巧在中国不适用,你可以去看看土摩托近期的那篇《为什么要发展核电》的日志,就明白现在最怀申最装逼最具威慑力的文章是什么样的了,上次《纽约时报》的著名专栏作家Frank Rich说他渴望写一些更花时间的、深思熟虑的、带实验性的文章,不管是发表在平面还是网上,所以考虑改行。重点是他的前半句话,所以想要写出更好的文章而花时间的话,我建议首先就花几小时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上吧。
========================大家好,我是时髦的分割线======================
笔记模式启动…
载入中…
Chapter One
【如何获得好故事】
——靠阅读“窃取”思想
一 、广泛阅读:除了高发行量的大众报刊,要获得更广泛的选题素材,与之相关的专业期刊、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的报告、一级政府机构发布信息,都应该广泛阅读
二、 随时记录灵感:笔记想到的故事点;收集重要资料的剪报
三、为选题做档案
——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保持联系,与之聊天
※ 原材料如何挖掘出写作灵感
一、推断法
对现有材料进行推断
①造成这个具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这一原因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符合逻辑
二、综合法
※如何处理已被报道过的故事
一、具体化
二、预测:发展、影响、反作用
三、改变角度
※你难道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么之读者喜好(高→低)
一、狗,以及其他可爱的动物和行为端正的儿童
二、当事人/人物
三、事实,当它们与故事有关并能推动故事发展的时候
四、观察者/人物【顾问、分析家、评论家、律师、专家】
五、数字(就是,还尼玛尼玛地要用数字做论据,一段话五六串小数点试问谁还会有兴趣往下读)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页

优秀的写作从来都是痛苦的产物。如果你没有受伤,你就没有尽力。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9页

推断法综合法实际在写胶片的时候也合用,各种信息,要分析归纳才好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3页

新闻报道当以小见大,只是罗列数据和名字意义不够深刻
站在高山上也许能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但是在哪里我们看不到活生生的任务面孔。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3页

实际上和客户讲胶片应该是类似的思路,讲好一个故事,有了素材后怎么包装很重要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6页

巨大的数字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当人们遇到他们的时候,思维会自然地中断,条件反射般地把数据转换成比较形象的东西。如果众多数据同时袭击读者的话,他们只能选择放弃,把剩下的故事抛到一边去。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页

在我的想象中,他通常是蜷缩在一把椅子上,盯着墙上的装饰画发呆,几个一次性塑料杯零散地摆在桌上,旁边是一堆没有头绪的资料。他正在准备的稿件现在只是一些没有用的残骸:毫无关系的文件、找不任何信息的采访记录、记录着未形成想法的简短笔记。
即便这些堆成山的材料真的能够形成一个故事,他也不知道这个故事在哪里。在看到所有的材料之后,他惟一确定的事情就是,有太多的信息还没有找到。由于缺少一个明确的故事主题,他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于是,饱受困扰的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午餐,还有一个更加明媚的下午,结果只会再次发现——时间也是他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有一句话说得好:优秀的写作从来都是痛苦的产物。如果你没有受伤,你就没有尽力。不过这种痛苦应该是有回报的,这种回报就是创作完成后,从一篇成功作品中产生的深切满足感。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 第1步、第2步

第1步 怎样找到好的故事
获得好的故事有哪些渠道?
靠阅读“窃取”思想
广泛阅读
随时记录灵感
为选题做档案(档案管理、定期整理、备忘录)
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和消息源聊天)
从原材料中挖掘写作灵感的方法:
方法一:推断法
从一个具体的事件向外辐射
1、造成这个具体现象的主要原因?
2、这一原因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符合逻辑。
方法二:综合法
找不同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共性,挖掘潜在的联系
如何处理已被报道过的故事:
方法一:具体化
把所有的事情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从距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挖掘故事
方法二:预测
故事的发展 预 (幼年期)
故事的影响 ↓
故事的反作用 测 (成熟期)
方法三:改变角度
看到活生生的人物面孔,听到他们的声音,才能真正相信那些别人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
读者的喜好单子:
1、狗、以及其他可爱的动物和行为端正的儿童
2、人物/当事人
事件的参与者,要么促成了事件的发生,要么受到事件的直接影响
所作所为或言语中,令人感兴趣又与事件紧密相连的信息
真正接触故事中的人物
事实,当它们与故事有关并能推动故事发展的时候
动态发展、直接的人物感受、清楚的故事主题
人物/观察者
顾问、分析家、评论家、律师、专家(谨慎的态度,最重要的还是那些有直接经历的信息源)
数字,尤其是大数字,以及连续的段落中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长串数字。这是杀死读者兴趣的剧毒氰化物
巨大地数字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当人们遇到它时,思维会自然中断,条件反射地把数据转换成形象的东西。
用新鲜生动的事实信息和对生活的直接描述来取代空洞的数据和专家的言语
在故事的构思阶段:
在几个选题中选择那些包含最高兴趣元素的故事,同时回避需要依靠数据和专家意见的故事。
另外,应首先去寻找故事想法中的动态因素。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具体影响,是不是已经产生了反作用行为。


第2步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分析自己对故事的主要方面或者发展情况的感觉

预先思考:

范围

常见问题:思路狭窄,有限,没有进一步思考这些最初的表面现象中苏深藏的影响,冗长做作,节奏跳跃

解决方法:
按照因果关系归纳故事的主题
(做因果关系图:
考虑三个因素:时间、距离和影响对象
一个元素离故事发展中心的距离越远,没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受外来因素改变的可能性也越大(保持警惕)
只是故事的潜在因素,最终构成报道的应该是实际发生的事实
好处:提前确定故事中的动态因素----读者更感兴趣的作用和反作用行动
能够明确设置故事的范围

主题

常见问题:没有整合元素,言简意赅的主题,被大量的材料淹没
解决办法:从故事地图上选择最重要的一块,用几句简单紧凑的话表示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主要发展上,这种发展导致的一两种可能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可能产生的反作用。让它指导你的工作。

主题陈述视为最重要的写作。
好的主题陈述简单明了,没有细节,只是鲜明的勾画出故事的主线。

特写的创作

必须明白重点在哪里?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就清楚了哪些材料是需要的,哪些材料是要舍弃的。
综述型:特殊性,让与众不同的品质细节化。具体化
微缩型:普遍性,让其充当同类事物的代表

首先要写一个简明扼要的主题陈述,包括作用、反作用;写作对象的主要特征。
报道方式:
常见问题:微缩型还是综述型,应该取决于故事自身的类型
解决办法:把各种报道方式的优缺点都列举出来,然后选择最 可能让你的选题成功的方式,而不是让你最舒服的方式。
微缩型报道:
优点:完整全面具体形象,结构容易组织
缺点:特写的对象必须经过仔细的检查,不但不会厌烦,而且具有代表性

综述型:
优点:最大的报道空间,节奏变快,有活力
缺点:最好能建立一个广泛的基础,应包括多种影响和反应。

报道角度
常见问题:角度不当或没有角度
解决办法:用小说家的思维来构思故事想法,寻找故事中潜在的喜剧、悲剧或冲突因素,在采访写作中重点强调这些。尤其关注故事主角和对手之间的紧张关系,要记住主角和对手不一定是个人。(伐木工和森林)
对故事的主要方面或发展情况的感觉,明确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的感觉,记住你的分析
对几乎所有人都相当重视的人或机构保持健康的怀疑态度。不以仰视的角度报道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1页 - 前3章

1、P2 优秀的写作从来都是痛苦的产物。如果你没有受伤,你就没有尽力。不过这种痛苦应该是有回报的。
2、靠阅读窃取思想,并随时记录灵感;为选题做档案。
3、选择“中间人”作信源。middleman
4、P49 对于几乎是所有人都相当重视的人或者机构,你应该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
5、“高度的戏剧性”和“市井特质”;
6、新闻写作者不应走进“律师”、“学者”和实际主义者的写作误区;
7、P77 上面的建议说明,会讲故事的记者必须要有胆量。
8、P78我总是提醒自己,即便是我最好的作品,一发表也会遭到成千上万人的批评,······我并不是在打造一个完美的圣杯,我并不用去迎合所有人的胃口;
9、P79 个人的喜好和编辑的偏见,会随着一个好故事的出现而消失,因为好故事才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28页


【问题】
刚刚有了一点点想法就急于动手的记者们,在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后,往往发现他的想法完全不能支撑起一个故事,或者仅仅只有他梦寐以求的故事的一点点影子。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没有预先进行思考。在冲出编辑部的大门之前,记者应该仔细琢磨自己要讲的故事。故事的范围有多大?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表达是最好的?甚至什么样的语气最合适的?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只要在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上出了错,整个故事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被编辑束之高阁。
记者的思路可能过于狭窄。他对故事的涉及范围没有全面地考虑,他对于故事发展的交待非常有限,可能仅有简单的几句话,因为他觉得这是显而易见的,根本不值一提,但他并没有进一步思考这些最初的表面现象中所深藏的影响。结果呢,他的故事很短……
……于是,只要重新给自己的故事加工润色,加入重复的引语、不相关的事实、大量的数据和其他的废话。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3页

人们永远在思考哪些元素让一个故事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如何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故事情节,让故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让故事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笔记-第4页

写作的灵感 挖掘新故事
1 推断法。例如:美国某地方联合基金会运转良好,基金总额超过预期。
思考: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否在其他地点对其他人或者组织产生同样的作用?
2 综合法。有时候,事情不一样,发生的地点不一样,但是事情之间有一些共性。
钢铁公司的钢铁产量减产,玻璃厂商安全玻璃产量减产。可能汽车工业在计划削减产量。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