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15401522
作者:张晓爱,杨秾,季求时
页数:16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新闻节目最初采用图片报道 为开办新闻,北京电视台在开播前,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调入一批编辑、摄影、剪辑人员,加上从广播系统调来的人员,组成了最初的电视新闻队伍。 《图片报道》是我国电视新闻的最初形态,它主要由照片和图片配上解说编辑而成。1958年5月15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出现《图片报道》,报道了我国制造“东风牌”小轿车的消息,节目长度约4分钟。 继《图片报道》之后,北京电视台又推出了《简明新闻》。这是一种口语形态的消息类新闻节目,始于1958年11月12日,稿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提供。这种新闻节目安排在电视晚间节目结束前播出,由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沈力在演播室出图像直播,每次约5分钟。由于《简明新闻》稿源有保障,制作程序简单,所以每次播出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当时电视新闻片是电视新闻的一种主要形式。1958年5月29日播出的《朱德副主席为石景山钢铁厂扩建工程剪彩》,是北京电视台屏幕上最早出现的电视新闻片。这种新闻片由记者用16毫米反转胶片拍摄,冲洗、编辑完成后放映到小型银幕上,再用电视摄像机转拍配音配乐而成,每条2—3分钟,每次播出3—4条,总长约10分钟。新闻片的样式类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新闻简报》,因此,有人称这一时期是“新闻纪录片时代”。 除了上述三种经常采用的形式外,实况转播也是当时常用的手段。它能使观众同步看到现场的情况,听到现场的声音,犹如身临其境。北京电视台在1958年和1959年的国庆节,用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辆黑白电视转播车,分别转播了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典礼和群众游行,每次都吸引大量观众观看。 1960年5月13日,北京电视台成立了新闻部。此时,新闻记者已发展到20多人,除在北京和全国采访报道外,还随团到国外拍摄新闻片。1960年3月,北京电视台播出《祖国派船接亲人》,报道了我国政府派船到印度尼西亚,接回受迫害侨胞妥善安置的情况。1963年4月,报道了刘少奇、陈毅访问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的情况;12月报道了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等重大外交活动;1964年10月16日当天报道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1965年7月摄制了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英雄王杰和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事迹等电视新闻片,这些新闻片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电视台从1958年5月8日第一次播出外国电视节目,此后,不定期地播出《苏联新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闻》、《捷克斯洛伐克新闻》、《匈牙利新闻》、《罗马尼亚新闻》、《波兰新闻》、《保加利亚新闻》等外国新闻专辑。从1959年下半年起,国际新闻的来源渐多,于是改为播出《国际新闻》。《国际新闻》开始每周播出一两次,后来增加到每周4—6次,每次10-20分钟。 1959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集体拍摄,并于当天晚上播出了我国第一部记录重大庆典活动的电视纪录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庆典纪实》,片长20多分钟。这部纪录片实际上是一部未经配音和拷贝的编成样片。在暗室里,人们用搪瓷盆手工冲洗黑白反转片,然后挂在自制的木架上自然晾干,逐段剪辑、审查。当晚播出时,几部录音机分段配音乐、音响,播音员对着画面配解说。制作方式非常原始,但却保证了北京地区电视观众看到当天的国庆庆典盛况,充分显示出电视报道的优势。

前言

北京的电视事业(也是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于!958年。与世界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发展迅速。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电视台、最多的电视频道、最多的电视节目、最多的电视机和最多的电视观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超级大国”。北京则是全国电视业最发达、最具影响力的地区。    生活在电视时代的北京人,通过荧屏目睹了中国女排的多次夺冠,见证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心情也随着抗震救灾、抗击“非典”、圆梦飞天、喜迎奥运而起伏律动,真正体会到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幸福;感悟到首都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城市的脉搏、百姓的欢乐。    半个世纪以来,北京地区的电视机构从原来!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发展为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4家区县广播电视中心,共!7家电视制播单位,以及!050家影视制作公司;从!个电视频道发展到近50个频道播出(不包括对外频道和国内外在京落地频道);电视栏目从无到有,发展到近800个电视栏目;电视覆盖从原来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最初发射范围只有25公里,发展到北京地区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人口覆盖率达99.99%,同时,通过卫星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五大洲的大部分地区;电视节目播出也从最初的每天播出两三个小时,发展到每天播出大约727.7小时。    作为北京电视发展的见证,北京电视台历经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建台后8年的艰苦创业、租房办公的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4号“小西天”阶段;!988年搬人海淀区皂君庙甲2号“北京电视台教育台”的过渡性台址;!992年搬人海淀区西三环北路3号的北京电视台苏州街台址;2008年底又搬入朝阳区建国路甲98号的北京电视中心新台址,历经3次搬迁,已从建台初的不足50人,一个黑白电视频道,每天播出三四小时节目,发射覆盖半径!0公里的全国成立较晚、条件较差的省级电视台,发展为拥有聘任职工5000多人,运用数字高标清技术开办!4个频道节目(包括2个卫星频道、!个国际频道、2个付费频道,电视国内覆盖人口达8亿以上),办有!47个电视栏目,每天播出260小时,以新闻、文艺、科教、财经、体育、青少、生活、动画、电视剧等电视节目制播为主业,兼营广告营销、动画片生产、电视剧制作营销、电视节目营销、旅游开发、电视购物、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业务的国内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视媒体之一。    新世纪中,电视开始吸收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点,并与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城市楼宇和户外大屏幕电视、手机电视、3D立体电视、网络电视、智能电视等新媒体应运而生,电视发展加快了脚步,向着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电视将会在吸收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特点、搭载操作系统和电脑软硬件后,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实现互动传播;不但可以看,而且可以用,即在收看更多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的同时,通过手中的键盘,同时进行网络互动、网络查询、网络通讯、网络视频、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网络游戏等活动。手机和电脑也可即时收看或点播电视节目,从事网络活动。    今天,北京人不但可以看到本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还可以收看到上百套国内卫星和有线网络传送的电视节目,以及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此外,北京还有上千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经营电视节目。雄厚的实力,使北京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制作基地。

内容概要

  张晓爱,曾任北京电视台台长、总编辑,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导演过几十台文艺晚会、十几部专题片,多次获国家和北京市各种奖项。1998年获得“韬奋新闻奖”。曾在2008奥运会开闭幕式部担任特聘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杨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艺术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北京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视协纪录片协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高等影视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拍摄大量电视作品并获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编著《今日京华》电视书籍两部。
  季求时,北京电视台首任总工程师,参加领导北京电视台的筹建工作。1983年组织研发了中国第一台电视字幕机,并在全国五十多家电视台、电教部门推广使用。1984年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北地区计算机应用一等奖等,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电视走入北京人的生活,
1958年,中国电视首播时,全北京只有50多台电视机,覆盖半径25公里。那时,绝大多数北京市民家中没有电视机,电视的技术设备也很落后,每晚不但播出时间短,而且内容主要以转播电影和戏剧为主,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称电视是“微缩影剧院”。
一、中国电视事业始创于1958年
二、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命名“北京牌”
三、1958年5月1日新中国电视“第一播”
四、早期电视节目简单且多脱胎于电影
五、第一代电视播音员——沈力、赵忠祥、吕大渝
六、电视机对大多北京人来说是稀罕物
七、寻求突破——制作第一部直播电视剧
第二章 “文革”中电视屏幕上浓厚的政治色彩
“文革”中,浓厚的政治色彩占据了电视屏幕。电视上能供播放的国外资讯少之又少,而国内新闻由于传输手段的落后,多采用火车和飞机传送,待到电视台播出时,新闻已经成为“旧闻”了。事实上,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电视对大多数北京的老百姓来说仍属于稀罕物。
一、“文革”开始,电视台疲于应付运动节目受干扰
二、20世纪70年代初,电视节目开始复苏
三、中国实现彩色电视播出
四、全国电视联网与卫星传送节目
第三章 电视崛起的年代,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在经历了由匮乏到丰富的同时,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变得如饥似渴,电视作为最直接、最丰富、最多样展现人们精神风貌的形式,开始被老百姓追捧,它从没像今天这样让老百姓离不开它。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攒电视到抓阄买电视的北京人
二、收看《新闻联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三、英语学习潮竟由电视开始
四、北京市属北京电视台艰苦创业
五、“看电视难”凸显,政府着力解决
六、凭借北京电视教育台赢得乎稳过渡
七、巧借外力,北京电视台迎来质的飞跃
八、“拉广告”为电视发展筹集资金
九、研发电视字幕机满足观众要求
十、北京有线电视播出
十一、国际电视周打开文化交流窗口
第四章 电视改变百姓生活
电视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媒体之一,在发布信息、传播文化、倡导文明的同时,也起着社会监督作用。电视改变着老百姓的生活。
……
第五章 推动文化建设的电视节目
第六章 彰显社会责任的电视报道
第七章 新世纪新发展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精彩看点:今天,北京人不但可以看到本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还可以收看到上百套国内卫星和有线网络传送的电视节目,以及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此外,北京还有上千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经营电视节目。雄厚的实力,使北京成为全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制作基地。

作者简介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内容介绍:新世纪中,电视开始吸收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点,并与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城市楼宇和户外大屏幕电视、手机电视、3D立体电视、网络电视、智能电视等新媒体应运而生,电视发展加快了脚步,向着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电视将会在吸收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特点、搭载操作系统和电脑软硬件后,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实现互动传播;不但可以看,而且可以用,即在收看更多高质量的电视节目的同时,通过手中的键盘,同时进行网络互动、网络查询、网络通讯、网络视频、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网络游戏等活动。手机和电脑也可即时收看或点播电视节目,从事网络活动。一起来翻阅《当代北京电视史话》吧。

图书封面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