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笔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评委笔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300106809
作者:梁衡
页数:26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编 什么是新闻  七字标准  现在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新闻评奖。到底什么样的稿算好稿,能得奖,无统一标准,也难有一刀切的标准。但就像好质量检查员手中总得有把卡尺一样,我自己看稿时一般是用这七个字来衡量:大、新、深、快、短、活、强。就是说:取材要大、达意要新、挖掘要深、抢发要快、文字要短、写法要活、效果要强。这七个字又可分成三组看,“大、新、深”是从内容方面要求;“快、短、活”是从形式或技巧方面要求;“强”是换一个角度,从读者接受方面来考察。  大,指取材。记者向读者传播信息,当然是要拣重大信息、有轰动效应的信息,在一定时间或地域内总是有一些为大多数人共同注目的事件。将这种信息传递出去是记者的首要选择。比如,1991年夏天,全世界都在关注海湾战争;奥运会期间,各国都在关注本国选手的成绩;平时国家政权的变动、重大政策的出台、突发事件出现等等。这种消息内容大,覆盖面广,易引起反响,有天然的竞争优势。总编辑为报纸选头条,主要是考虑这类题材。从评奖角度说,它占有天然的优势。  新,有两层意思,一是刚发生的新鲜事,二是老事情新角度,由这个新角度所揭示的新内容。苏轼庐山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出新意。新闻是捕捉新的信息,但现实生活中常常不可能每天一个新花样,也有许多重复来重复去、让人看惯听腻了的东西,比如会议报道、春种秋收消息、年终完成计划、科技成果消息等。过去我当记者时最愁写教育新闻,学校按部就班的生活,教师崇高又平凡的工作,像一块纯洁透明的平板玻璃,你的笔很难切入新角度,这很考验记者的真功夫。尽管我们强调新闻的客观公正,但从自然信息到新闻信息,这过程中已无疑有了记者的再创造。

前言

  从大学毕业到退休,我这一生的公务年龄都是在新闻这个平台上度过的。全部时间中有一半是做新闻业务,一半是做新闻管理。我大学的专业并不是新闻,以一个外行,一步步走进新闻的殿堂,先当记者、编辑,后来又任新闻出版署官员、《人民日报》副总编。但是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外来户。一路上如履薄冰,小心观察,谨慎体悟,孜孜以求。我有一个顽固的习惯,不论是从事管理工作、新闻写作还是文学创作,都不盲目跟行前车之辙,总想在实践的同时弄清它的理论、根据,走自己的路。我把这比作“打着灯笼走路”。  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联系实际探求理论,但这个理论绝不枯燥,探求的过程也不艰涩,是寓研究于体味、把玩、欣赏之中。这就是诗话、词话、笔记这一支。有点类似现代西方的案例教学,但现在的案例教学有其事,有其理,却少有其美。中国画的教学作品叫“课徒稿”(比现在电脑课件要早好多年),是教师边画边讲,演示技法的手稿,有其法,有其理,却又一样的美。有的简直成了传世名作,如著名的《芥子园画谱》。鲁迅小时候,在私塾里除学正课外还偷偷地临它,可见其吸引力,至少说明它不枯涩。这大概就是列宁说的笑谈真理。我从小就喜欢诗话、笔记体的学术书,后来做了新闻,便以这种方式边实践边探寻新闻写作的原理。积以时日,当我告别新闻平台时便有了一个“新闻三部曲”,这是我几十年在新闻之路上走过来的照路灯笼,或一根拐棍。应出版社之约再加上《梁衡新闻作品导读》,便构成了现在的书系。

内容概要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著有散文集《觅渡》、《把栏杆拍

书籍目录

第一编  什么是新闻  七字标准  第一不都是新闻    附1  羊年第一“羔”  新闻效果有两个标准    附2  万里圆月  不能太像    附3  鲜花不知送给谁  版图效应与秤砣效应    附4  三十六名复评委员发出呼吁狠刹长风提高新闻质量  “哇”字牌通讯  不要雁过拔毛  导向悄无声    附5  北大女生拒绝选美  教育不能忘    附6  开满白色小花的山坳  两种假新闻  宁留其缺不要抹平    附7  钱被风刮跑以后  苦果嚼后有思索    附8  熊掌风波谜中谜    附9  1993年假新闻大曝光    附10  新闻也要打假  新闻——社会生活中的空气  新闻是块火成岩  是危机,还是转机?  信息的延伸与记者的第二生命  莫以最多论英雄  论新闻稿的生命力第二编  怎样采访  深入生活必有好稿    附11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附12  初秋,这住房  却借声息传信息    附13  亚运会从墙上走下来  却从深处去求新    附14  夫妻对话100秒  捕捉瞬间    附15  尴尬的笑  请竖起你的耳朵    附16  南通机床公司首次独家海外办展销一举成功  五天订货146台成交40多万美元  这也是一种“等”    附17  9·24,我们一起升国旗  奇材好为文    附18  县委书记与五个苹果  盛豆玻璃杯    附19  资金究竟哪去了?!第三编怎样写稿  叙述是新闻的基本功  有景的叙述更可信    附20  大雪初降重灾区  带情的叙述才动人    附21  历史性的决议和长委会的节日  合理的叙述更深刻    附22  战士永远是和平的使者  老王卖瓜不好卖    附23  农家土货贴商标  关于新闻的说理    附24  寿光菜    附25  魂归无名山  减少信息传递的衰减    附26  “别忘了咱工人”  远景与近景    附27  在肉搏中通过的法案  青藤绕苍松    附28  保护“三资”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不要只是出卖资源    附29  珠海消息令人振奋科技人员喜获重奖  米饭里不要掺沙子    附30  CAAC为何延误?  一篇未“接轨”的消息    附31  上海证券交易与国际市场接轨  电真空B种股票昨天首场交易一派兴旺  主题不能游走  从消息到通讯第四编  怎样拟标题  首先要准确  请保护好你的“眼睛”    附32数千学子竞抖擞昆明破冰迎风走  眼大无神  不要往读者眼里揉沙子  拟题先夺势    附33  “洋劳模”受奖    附34  百余农民学“洋文”  唐家村有座“外院”    附35  “芝麻官”退休也风采  标题制作要挑出新闻要素抓住读者心理第五编  怎样写评论  新闻是西瓜言论是瓜藤    附36  四靠市场  “论”不惊人死不休    附37  是天旱还是地旱?    附38  是天旱还是“人旱”?  笑谈真理又何妨    附39  “揉屁股”现象及其他  大喝一声,慢慢道来    附40  青春靠不住  评论是报纸的宝塔尖第六编  新闻的编辑与策划  报刊需要好文章  总编,你总在干什么?  大牌大打后发制人  既要采新闻更要挖新闻  头条,头条,条条都应是闪光的金条  去抓与社会和读者共振的稿件  当记者就要适应竞争  选择那些妨碍中心工作的事批评  选国法所不容、群众所不平的事批评  新闻是报纸的主体  不能有“揭伤”、“喜乱”情结

作者简介

《评委笔记》是作者从1987年到2000年我在新闻出版署做管理官员期间担任各种新闻奖项评委时的随笔。这本研究笔记一一辨析作品得失,并尽量上探其源,分别归纳为采访、写作、原理等八个方面。

图书封面


 评委笔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近在看梁衡先生的《评委笔记》,看得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感觉我们有如此优秀的新闻人真是太值得庆幸了。梁衡先生很善于从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普适的规律,并且评论起现有的新闻稿件常常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另外,打比方打得太好了,让稍显抽象的道理变得易于理解。这些针对报纸新闻的内容,对于电视新闻的选题、策划、采访、报道等都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从书中不仅可以学到新闻专业很实用的东西,还能从梁衡先生的字里行间学到写作的点滴,如何叙述、如何说理、如何比喻……获益匪浅。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这本研究笔记一一辨析作品得失,并尽量上探其源,分别归纳为采访、写作、原理等八个方面,本书原名《新闻绿叶的脉络》”,内容还未看,书的质量不错,适于翻阅。
  •     好的文有不同凡响之处
  •     相对于丛书中的《总编手记》和《作品导读》,这一本可读性较弱。
  •     六星。
  •     不愧是大师,里面的新闻评论都非常细致,而且见解独到,基本上涵盖了整个新闻系教材
  •     评委老师“眼睛一热”,我鸡皮疙瘩掉一地。说新闻不动情,得奖新闻最感人。说新闻讲理,讲什么理却得含而不露。2009年出版的书,用的全是1990s的例子,是暗示这些东东不朽?
  •     做一回评委,认真学会构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