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与犯罪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传媒与犯罪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301106037
作者:朱克斯
页数:292页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犯罪新闻的结构  个体化  新闻的个体化标准与简约化和风险相关联(参见47页)。对犯罪的个体化定义和对个体反应的理性化强调被优先于更复杂的文化和政治解释。正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传媒力图致力于一个拟人化的过程以使故事简约化并使它们更具吸收力,这使得事件被视为人的行为或人们的反应。相应地,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问题倾向于被报道成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例如,首相和反对派领导间政治意识形态和政策之间复杂的关系可能会通过例如像“毒品沙皇”(Drug Tsar)这样简单的形象来体现]。正像Fiske指出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事件的社会原因迷失了,个人的动机被假定为所有行动的起源(Fiske,1987:294)。  无论是加害者还是那些潜在的被害人都被构建在一个个体主义的框架中,简单讲,就是犯罪常被描述为“冲动的、孤独的、行为不端的、缺乏理性的、类似于野兽的、富有攻击性和暴力性的”这些(Blackman和Walkerdine,2001:6)所有暗中指向犯罪者具有非自主的机能状态和规范性社会联系缺乏的特征(参见第六章关于电视节目Crime UK中对加害者的建构),绝大多数罪犯被视为展示个人异常的信号或标识,但是,一项检验哪些是犯罪的“最坏”类型的研究表明,系列杀人是那种将“暴力”崇尚为“适当的、男子46汉式的对挫折的反应”的文化以及那种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以发掘自我和实现自我冲动的文化的必然结果。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国的法制报道的数量在极其迅速的增加……中国的媒介在普法宣传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努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到了应该更加冷静、理性、科学地反思、研究犯罪报道对公众、对儿童、妇女的影响以及与社会的和谐环境营造等众多严肃的问题的时候。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急需有所突破。因此,在这样的时候,这本关于传媒与犯罪的理论译著对我国传媒业和法律界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  张 海 潮  在过去几十年,不时有来自犯罪学和其它多到令人不解的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开始表达他们对传媒和犯罪的关系的观点,那些在此领域中工作和教学的人常常能感受到一种人们可以放心援引的关于传媒和犯罪关系研究的权威、系统的和最新版本的缺乏。伊冯·朱克斯就给了我们一本这样的著作,我们对她深表感谢。朱克斯是那些少数在犯罪学和传媒学两个领域中都颇有建树的学者之一……本书不仅包含有关犯罪和传媒的讨论,它的内容还远远超出这些内容。本书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和令人钦佩的成果。  基尔大学教授 Richard Sparks  在当代传媒发展和对犯罪问题充满忧虑和关心的背景下,本书回顾了传媒与犯罪领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除此之外,本书在思想上富有启发性、说理透彻、易于理解并充满睿智,绝对是一部好书。              设菲尔德大学博士 Maggie Wyke我国的法制报道的数量在极其迅速的增加……中国的媒介在普法宣传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努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到了应该更加冷静、理性、科学地反思、研究犯罪报道对公众、对儿童、妇女的影响以及与社会的和谐环境营造等众多严肃的问题的时候。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急需有所突破。因此,在这样的时候,这本关于传媒与犯罪的理论译著对我国传媒业和法律界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  张 海 潮  在过去几十年,不时有来自犯罪学和其它多到令人不解的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开始表达他们对传媒和犯罪的关系的观点,那些在此领域中工作和教学的人常常能感受到一种人们可以放心援引的关于传媒和犯罪关系研究的权威、系统的和最新版本的缺乏。伊冯·朱克斯就给了我们一本这样的著作,我们对她深表感谢。朱克斯是那些少数在犯罪学和传媒学两个领域中都颇有建树的学者之一……本书不仅包含有关犯罪和传媒的讨论,它的内容还远远超出这些内容。本书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和令人钦佩的成果。  基尔大学教授 Richard Sparks  在当代传媒发展和对犯罪问题充满忧虑和关心的背景下,本书回顾了传媒与犯罪领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除此之外,本书在思想上富有启发性、说理透彻、易于理解并充满睿智,绝对是一部好书。                设菲尔德大学博士 Maggie Wykes

内容概要

伊玛·朱克斯,英国赫尔大学(University of Hull)犯罪学高级讲师和大学生导师。她和Chris Greer和Jeff Ferrell均是Grime,Media,Cultur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杂志的他创始编辑。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致谢第一章 理论化的传媒和犯罪第二章 犯罪新闻的结构第三章 传媒和道德恐慌第四章 传媒对儿童的塑造:“邪恶怪物”和“悲惨的被害人”第五章 传媒的女人厌恶:妖魔化的妇女第六章 犯罪观察第七章 犯罪和监管文化贬损、感情用事和神圣化:总结性的思考参考文献术语表索引译后记

作者简介

《传媒与犯罪》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鲜明观点,对许多我们平时耳濡目染的传媒现象进行了拷问。例如,充斥着警察、犯罪、监狱犯人、法庭的侦探片为何能统治了全球、垄断了世界?为什么我们这些观众如此着迷于犯罪和道德的偏离?如果传媒关于犯罪问题的传播可以如此成功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它们能否成功地影响公众的行为和观念或增加公众对犯罪的恐慌?传媒对犯罪的兴趣是否有害?大众传媒和犯罪之问的关系到底如何…… 
《传媒与犯罪》能够帮助在不同研究领域和学科之间建立理性的联系,并帮助读者在和政策、法律、伦理等方面相联的大背景中去理解犯罪研究和刑事司法。《传媒与犯罪》对于在犯罪学、传媒学、社会学、性别学、心理学和法学领域中做研究的学子们而言是一部必读著作。

图书封面


 传媒与犯罪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若批评翻译,无需多说,举例即可:P57(页尾)许多犯罪恐慌和道德恐慌从来没有在地球上发生过,在传媒没有给公众提供一个独立构建的替代性概念和框架以前,人们的个人危险的感受通常和他们过去的经历和他们在传媒中所听所见的任何报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将来的受害可能性相一致的。P98来源的问题也质疑道德恐慌是精英利益通过社会蒸馏以使其看起来符合全员利益的一种方法的观点。P99(页尾)政府是否反映着公众的真实的和正当的对犯罪和法律的关注而非创造出传媒泡沫从而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其他事件上转移过来值得质疑。P160这很可能是一种将他们认为他们了解的人和那个不可理喻的剥夺了包括他自己的生命在内六条生命的人相符合的一种勇敢的努力。P161甚至关于男性气概和杀人行为的犯罪学文献也用“误导的利他主义”的措辞来表述“毁灭家庭”的行为,把这种杀害视为一种面对关系到男性对他的家庭的福祉所承担的责任的、势不可挡的社会期待时的一种男性的尊严和骄傲的问题。——的、的、的、的、的、的……像有一匹小马驹,在我的脑袋里不停尥蹶子,的、的、的……的得我头大。我曾经以为,凡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完全可以信任。现在发现我错了。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能否给我一个关系研究的体例,越来越觉得背负太多,气喘吁吁
  •     买这本书是因为要参加复试,我的入学科研设想就定在研究传媒与犯罪的关系。之前看过很多相关的内容,很多都是国内学者的,他们的观点基本上都是认为媒体中的内容是导致犯罪的元凶,特别是在青少年犯罪中传媒中所充斥的黄色暴力内容更是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但这本书却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也让我能够有一个不同的思考的方向。我想这与作者的独特的学术背景是分不开的。对待媒体与犯罪的关系我们应该少一些偏激,多一些思考。
  •     长难句恐惧症%>_<%
  •     着重叙述的表象和浅层的观点,印象最深的还是它提到了媒介中女性的妖魔化和作为“不驯的恶魔”和“悲剧的受害者”的儿童
  •     传媒不是一个窗口,而是一个多棱镜。热衷负面题材的传媒必然喜爱犯罪题材的新闻、电影、节目等,通过偏向犯罪的这面多棱镜,不仅折射出扭曲的拟态现实,更让罪犯,与被罪犯侵犯的对象都受到更多莫名的待遇,比如妖魔化。书中的观点很好,例证也都不错,翻译一般。
  •     五星给原著
  •     读了后只想看原著,学术著作本来就难明,所以对译者不好作评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