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的生意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启蒙运动的生意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2
ISBN:9787108023247
作者:罗伯特·达恩顿
页数:600页

章节摘录

  1776年6月初离开纳沙泰尔后,庞库克到日内瓦看望日内瓦对开本的合伙人、答应照管1775年合伙关系结束时留下来的670部《百科全书》的销售生意的萨穆埃尔·德·图尔内,后者告诉他还有300部放在库房里没有卖出去。这对新对开本的销售不是个好兆头;而且新《百科全书》比旧版便宜120里佛,看来庞库克注定要因为仓促地启动后一版的生意而毁了前面的。对纳沙泰尔合同的热情一冷却下来,庞库克又开始热心于一项伟大的计划,回到巴黎后,他和一些哲学家朋友特别是他的姻亲(brother-in-law,具体关系不详——译者)、法兰西学院著名院士让-巴蒂斯特-安托万·苏阿尔(Jean-Baptiste-Antoine Suard)商量了这个计划。奉承好了有影响的哲学家,获得了沙龙社会的入场券,取得了可观的年金和工作清闲却收入丰厚的闲差:苏阿尔展现了启蒙运动——达朗贝尔为首的那种以法兰西学院为思想场所的启蒙运动——最成熟和最世俗的方面。庞库克建议苏阿尔取得一些哲学家的支持为修订版《百科全书》修订狄德罗版的文字。苏阿尔非常同意这个建议,他说服了法国两位最重要的院士达朗贝尔和孔多塞与他一起指导此事。这三位哲学家为此计划勾勒的轮廓写在庞库克1776年7月27日致STN的备忘录中。虽然这份文件遗失了,但要点从后来庞库克和纳沙泰尔的交流中可以看得很清楚:1.要把庞库克当时正在出版的5卷增补卷融入整个文本中;2.要纠正错讹拾遗补缺,改善文字和图版间不协调的地方;3.要新增大量条目;4.要收编苏阿尔当时正准备出版的“法语辞典”。质言之,苏阿尔、达朗贝尔和孔多塞打算从头至尾彻底修订原来的《百科全书》。他们计划请一群哲学家来做这项工作,并且预期可以从庞库克和合伙人那里得到慷慨的回报。  这项计划最初不同于苏阿尔等人后来搞成的样子,其由来可以远远地追溯到庞库克打算投资《百科全书》之初。1768年12月16日获得《百科全书》版权前后,庞库克请狄德罗帮助他说服法国当局同意出版一种完全修订版。狄德罗答应了他的要求,写了一份回顾性的文章,指出他为之辛勤工作了20年的《百科全书》的不足之处。他说,撰稿人的平庸伤害了《百科全书》的完美——他指出了这些人的名字以及《百科全书》中受其所害的大量段落。一些撰稿人并不胜任其职。有些则把自己的任务转包给只能写写平庸陈腐文字的雇佣文人。这些有问题的文字与那些好的内容看起来显得很不相称。文字的质量不…致,分配工作时也缺乏协调。因此遗漏了一些重要的条目,因为一些撰稿人以为已经由其他人作了论述;还遗漏了互见参照的工作,文字和图版也没有仔细地匹配。狄德罗坦率地说,《百科全书》一团糟:“《百科全书》有如深渊,这些捡破烂者将无数未经很好理解的、好的、坏的、可憎的、真的、假的、不确定的和互不一致、不协调的东西都倒入其中”。狄德罗接下来说,假如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由他负责仔细筹划修订事宜,严格地按计划安排撰稿人,雇请抄写员誊写清楚,协调好文字和图版,选择最好的作者并支付优厚的报酬,新出版商就可以出版一种好得多的《百科全书》。结合自己记忆犹新的失败的领导经历,狄德罗说明了《百科全书》如何才能转变成一部崭新的好得多的著作。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若就个人来说,大多数书商的形象是令人厌恶的,最典型的就是杜普兰。该书说杜普兰是一个赌徒。他认识到经营四开本《百科全书》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就押上全部身家,卖掉许多书的股份、房产和家具,冒险赚得大钱。但是,正是书商的贪婪促使他们投机、冒险。他们在为自己取得最大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黄敏兰)                               --《中华读书报》  对《启蒙运动的生意》的评价:    作者因本书荣获历史学会1979年Leo Gershoy奖    罗伯特·达恩顿教授所讲的出版史比我们能够期待的更加鲜活和生动……《启蒙运动的生意》是美国学术的重大成就,是在最近的20年间改变了我们对救国历史看法的一流著作。                                             ——《纽约书评》    罗伯特·达恩顿所讲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他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对历史涵义的分析清晰而富有洞察力。                                                  ——《现代历史》    罗伯特·达恩顿的著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阐明了18世纪晚期百科全书知识的性质及其对科学的运用,追溯了那个世纪最重要的著作的历史,展现了印刷商、工场主、出版商、读者的真实生活。这是非同一般的成就,达恩顿的著作具备了成为经典的所有条件。《百科全书》找到了配得上它名声的历史学家。                                                   ——Isis

内容概要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图书史专家,欧洲文化史专家。曾任牛津大学出版社北美分部理事,发起、参与大量的图书史研究,电子书启蒙运动项目,在图书领域具有丰富的商业、学术背景,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在中国,因经典著作《屠猫记》、《启蒙运动的生意》、《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为读者熟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一部书的传记
第二章 一桩投机生意的开端
第三章 变戏法一样的各种版本
第四章 盗版与商战
第五章 造书
第六章 传播
第七章 清算
第八章 最终的《百科全书》
第九章 百科全书主义、资本主义和革命
第十章 结论
附录

编辑推荐

  作者因本书荣获美国历史学会1979年Leo Gershoy奖  罗伯特·达恩顿教授所讲的出版史比我们能够期待的要更加鲜活和生动……《启蒙运动的生意》是美国学术的重大成就,是在最近的20年间改变了我们对法国历史看法的一流著作。——《纽约书评》  罗伯特·达恩顿所讲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他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对历史涵义的分析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现代历史》  罗伯特·达恩顿的著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阐明了解8世纪晚期百科全书知识的性质及其对科学的运用,追溯了那个世纪最重要的著作的历史,展现了印刷商、工场主、出版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读者的真实生活。这是非同一般的成就,历恩顿的著作具备了成为经典的所有条件。《百科全书》找到了配得上它名声的历史学家。——lsis

作者简介

这是关于一部书的书:这位主角似乎有些神秘,而且它可以缩到无穷小,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一面镜子。不过,如果处理得当,也会增强人们对早期现代历史诸多方面的理解,如人们所知的,在法国,书籍史就和历史研究中很广泛的问题有关。启蒙运动这样伟大的思想运动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如何?贤哲的思想在物质化到书中时,采取何种形式?印刷品的物质基础和生产技术与它的主旨和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吗?图书市场如何确定其功能?出版商、书商、推销员和文化传播中的其他媒介扮演什么角色?出版如何像生意那样运作?它如何适...
罗伯特·达恩顿所讲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他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对历史涵义的分析清晰而富有洞察力。

————————————————
另据文汇读书周报:

一部读来令人不忍释卷的学术著作。本书以瑞士纳沙泰尔印刷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为基础,详细论述了18世纪后半期历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密切关联,展现了出版发行过程中非常“琐碎”的细节,使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并且阐明了法国大革命对出版和新闻业的具体而重大的影响。

图书封面


 启蒙运动的生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日前在书店见到一本书,书名颇为吸引人:《启蒙运动的生意》(以下简称《生意》)。启蒙运动那样崇高的事业怎么会与“生意”联系在一起呢?的确,这种联系大大超出了人们一般的认识。 该书的《导言》说:“这是关于一部书的书。”它涉及如此广泛的问题:“启蒙运动这样伟大的思想运动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的?贤哲的思想在物质化到书中时,采取何种形式?印刷品的物质基础和生产技术与它的主旨和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吗?图书市场如何确定其功能?出版商、书商、推销员和文化传播中的其他媒介扮演什么角色?出版如何像生意那样运作?”等等。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启蒙运动是怎样和“生意”联系在一起的。 一、《百科全书》:一本万利的投机生意 《百科全书》这桩生意实际上开始于1746年。1746年冬天,巴黎的一位大出版商勒布雷顿请33岁的自由撰稿人狄德罗主编一套由他策划的《百科全书》。出版商就像是房地产业中的开发商,狄德罗则相当于他手下的承包商。狄德罗按照协议定期领取经费(包括生活费和有关写作的一切费用),同时组织人力,分工协作。狄德罗请著名数学家达朗贝尔做他的副手,然后聘请了200余名学者,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 出版商选定《百科全书》这个题目,完全是出于盈利的目的。而且这是暴利。当时正是启蒙运动兴起的时代,不少书商因出版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而发了大财。但是在《百科全书》尚未写成之时,勒布雷顿大力投资于这个项目,显然具有投机的性质,并非全无风险。当狄德罗在三年后因一部著作被关入监狱后,出版商焦急地设法营救他,在给司法大臣的信中说,长期关押狄德罗将导致他们破产。正如《生意》所说:“以高风险博得高回报,这是启蒙运动出版活动的前提。” 不仅投资《百科全书》是为了挣大钱,出版商选定狄德罗来当“承包商”,也是出于生意经。当时的狄德罗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以卖文为生的年轻人,既适合担当这一长期、艰苦的任务,而且不必付与他过高的报酬。狄德罗乐于承包该项目,首先也是为了经济利益。他本来就是靠写文和翻译为生,这样大的项目可以保证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稳定的收入,不至于像从前那样吃了上顿没下顿。况且狄德罗当时既要养家糊口,还得时常应付贪得无厌的情妇,经济上十分窘迫。承担此项目正好解了狄德罗的燃眉之急。 《百科全书》头几卷面世后,其热销的场面大大超出了出版商的预料,这使更多商人对此书趋之若鹜。巴黎大出版商庞库克看准《百科全书》的前景,于1768年从勒布雷顿手中购买了《百科全书》以后各版的版权,成为狄德罗的新“东家”。那么,这部书带来的收入是多少呢?据《生意》的估算,出版商最初的投资大约是7万里佛,收益高达250万里佛(是投资的35倍多);总收入为400万里佛,成本大约在150万至220万之间(其中包括支付给狄德罗的8万里佛)。这在18世纪是很大的数字。 书商与政府以及部分政府官员的交易也至关重要。《生意》说:“《百科全书》从一开始就依赖金钱和权力的联合,在它最早期的历史进程中政治和经济利益就纠缠在一起。”从每年的图书交易收入中,书商要付给王家印刷局总监7~8万里佛。此外,他还得向保护人定期交纳“保护费”,这样他就能利用权势来打击竞争者,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庞库克的保护人主要是:巴黎警察总监,他有权没收庞库克图书的仿冒品;书报总监,他能够在主管图书交易中保护庞库克的利益;外交大臣,他可以对庞库克的出口图书开放大门,也可以向庞库克的对手关闭大门。由于政府对《百科全书》的政策时紧时松,时晴时雨,庞库克就得寻求两种保护。一种是合法的、公开的保护,即从政府那里取得发行该书的特许权;一种是半合法的、私下的保护。《百科全书》从第一卷出版之日起,就不断受到传统势力(主要是教会)的反对,有时其声势之大足以置《百科全书》于死地。若不是有强大的保护伞荫庇,《百科全书》极有可能过早地夭折。 二、硝烟弥漫的“三大战役” 《百科全书》的市场更像是硝烟弥漫的战场。《百科全书》的出版史同时也是不同版本的竞争史,推出优质和低价版本的商家最终取胜。《百科全书》前四个版本是豪华、精美而昂贵的对开本,一般读者根本买不起。直到价格大大降低了的四开本和八开本付印后,大革命前的欧洲才有了大量的《百科全书》。 1、对开本与四开本之争(国内竞争) 《百科全书》从问世之日起,就不断遭遇来自法国境内外的盗版。当时对付盗版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只能靠出版商自己设法解决。通常的做法是付与盗版者或声称将要盗版者一笔赎金,让其罢手,因此常有书商借机勒索赎金。庞库克花了不少的钱摆平一个又一个对手。不过有时他也对一些勒索者置之不理,因为勒索者太多,根本应付不过来。然而,一个名叫杜普兰的里昂书商让他感到了真正的威胁。杜普兰宣布要发行一种价格低廉的四开本,定价只有目前庞库克对开本的四分之一。四开本还将纠正对开本中的许多错误。庞库克起初想利用政府的力量击败对手,但是当他获悉四开本的征订十分成功后,认识到与杜普兰合作比打败他更有利。于是他马上改变计划,与杜普兰签订合约,要和他共同开发四开本。两个人组建一个公司,各占一半利益,由此形成了“四开本集团”。 2、四开本与八开本之争(国际竞争) 四开本甫一问世,即取得惊人的成功。这一现象激起更多人的贪欲,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中分一杯羹。庞、杜等人疲于奔命地应付汹汹而来的竞争者、盗版者。然而强硬的瑞士“八开本集团”却不那么好对付。八开本集团由洛桑和伯尔尼印刷公司组成,他们是走私图书的行家里手。该集团印制发行八开本的说明书,广泛征订据他们说是更为质优价廉的八开本《百科全书》。四开本集团起初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在谈判破裂后即不得不全面迎战。庞库克利用权力阻止八开本进入法国,而八开本集团却用金钱贿赂法国地方官,打通了一个走私的秘密通道。四开本集团成功地探知了这一通道的位置,结果走私的八开本《百科全书》全被法国政府没收(这一情节几乎与真正的战争中的情况相似),庞库克大获全胜。损失惨重的八开本集团不得不向四开本集团低头。双方商定,八开本集团在向四开本集团交纳一笔“保护费”后,即可取得在法国境内合法销售八开本的权利。 3、四开本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 庞库克与杜普兰,再加上庞库克最初的搭档纳沙泰尔印刷公司(STN)组成“四开本集团”并未使各方偃旗息鼓,反而将矛盾集中化。他们在联手对付八开本集团的同时,不断在内部争权夺利。明争加上暗斗,最终导致联盟的分崩离析。这场斗争经历了几个大的回合:先是STN与杜普兰较量,随后是STN联合庞库克斗垮杜普兰,最后是STN算计庞库克。其间波澜起伏,惊心动魄。 三、《百科全书》背后商机无限 《百科全书》的生产体系就像一部大机器,从印刷厂到下面的各种材料供应系统,一环套一环,紧密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 印刷厂将作家的手稿印制成书,是精神产品物化的主要过程。由于印刷《百科全书》的量极大——不仅包括正版,而且包括大量的盗版——吸引了许多印刷厂投入此项业务。在1778年,日内瓦全城的印刷厂都在印制《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于造纸业也是巨大的商机。由于印刷量不断扩大,纸张供应十分紧张,价格不断地上涨。这一方面是因为造纸商企图更多地赢利,另一方面则是原材料商以及拾破烂者抬高原材料价格造成的。 印刷《百科全书》对油墨的巨大需求也刺激了油墨制造业的竞争和油墨价格的上涨。巴黎油墨制造商利用《百科全书》的繁荣大发横财,一桶油墨的价格居然顶得上一台装备齐全的印刷机的价格。可是油墨制造商又将油墨价格的上涨归咎于原材料供应商,如树脂商人、松节油和亚麻子商人等提高要价。 四、书商们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 看了《生意》一书,使我对书商们刮目相看。就《百科全书》来说,出版商不仅仅是助产士,他们和作者一起成为了其父母。没有出版商的最初创意和随时提出修订意见以及冒险性的投机,就不会有这部巨作问世。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出版商积极为《百科全书》保驾护航。这部巨作不可能平安诞生。 当然,若就个人来说,大多数书商的形象是令人厌恶的,最典型的就是杜普兰。该书说杜普兰是一个赌徒。他认识到经营四开本《百科全书》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就押上全部身家,卖掉许多书的股份、房产和家具,冒险赚得大钱。杜普兰花11万多里佛买了一个贵族的头衔,带着新婚的美丽妻子在巴黎过着奢侈的生活,招致巴黎人的不满。但是,正是书商的贪婪促使他们投机、冒险。他们在为自己取得最大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书商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启蒙运动中。15世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古登堡就是一位富有进取心的书商。法国人巴比耶著《书籍的历史》(刘阳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提问道: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在中国未能得到发展?他援引一位科学家的话回答:“一项新技术的成功是由其市场保证。然而,在中国,从长远角度来看,那些能够拓宽书市的条件并没有被集中利用,只有扩大书市才能维持生产的机械化。官僚主义和中国社会凝固的特点阻挡了书籍体系的发展。” 《生意》的确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书。可是,说实在话,它的内容并不像书名那样,一下子就能吸引住人。该书封底上的一些评价,说此书“鲜活和生动”,“所讲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等等,在我看来颇有溢美之嫌。该书可说是比较难读的一本书,难读的原因是写法不太高明。作者太忠实于丰富的原材料,以至把生动的故事淹没在这些复杂而又晦涩难懂的材料之中,没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线索。我曾几次拿起,又几次无奈地放下,只感到头脑中一片茫然。直到反复阅读后,终于抓住书中的主要脉络,这才被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甚至几度达到兴奋的状态。总之,我深感《生意》是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黄敏兰/文 本文原载于《中华读书报》2006-03-22
  •     兜售一种观念,也时候会被送上火刑柱给烧死;有时候却成了桩大发其财的生意。美国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的这部讲述《百科全书》出版史的著作——《启蒙运动的生意》,所要谈的无疑是后者。在达恩顿笔下,《百科全书》的故事,与其说是一种启蒙思想史,不如说是“一种商人的思想史”、“一种商业的外交史”。在18世纪,出版《百科全书》,可能是法国大革命之前“整个出版史上挣钱最多的生意”了。那是个启蒙的时代,也是个流行“摆知识绅士架子”的时代。狄德罗主编的这部拥有28卷对开本庞大体积、71818个条目、2885幅图版的《百科全书》,成了装饰头脑和客厅的绝妙尤物。在推销思想上,商人比往往哲学家更热情。在18世纪,一个天才的狄德罗身后,往往有十个更天才的书商在忙碌。像《百科全书》这样一部象征着整个启蒙运动的时代之书,最初就是在一个书商提议下上马的。启蒙运动,不光是思想战场,也是商业战场。正如《启蒙运动的生意》花大量篇幅揭露的,在那样一个时代,出版是一种很残酷的生意。那时的出版商们在生意中使用了各种手段:行贿、敲诈、造假帐、窃取订购者名录、相互刺探以及充满了背叛和密谋的马基雅维里式的联盟。关于出版《百科全书》的斗争,既充满了“劫掠资本主义”的血腥味,又充满了巴尔扎克小说的戏剧性。《启蒙运动的生意》的主角,不是狄德罗,而是那位叫庞库克的书商,一位巴尔扎克式的资产阶级英雄。这位18世纪法国的红顶商人,一边和哲学家们交着朋友,一边设法在政权中结交保护人。他强悍、有进取心、有手段,买断版权,与盗版商斗争,哄骗读者,与政府周旋,在书商间合纵联横,他用“一种既是管理的又是哲学的精神”来从事自己的事业。作为皇家印刷局和科学院的正式书商,在1778年,他几乎垄断了布丰、伏尔泰和卢梭著作的市场,同时还控制着《百科全书》的独占权。不同一般的投机分子,庞库克赞同这些书中的观念,自己也写一些哲学著作。但是——仅此而已。说到底,“生意就是生意,即使它关乎启蒙”。他还是被类似于19世纪强盗资本家的精神所启发,把灵魂卖给了投机生意。他最大的梦想是“创造一种终极《百科全书》——这部《百科全书》要使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变得微不足道,要包括全部的人类知识,要让自己富而又富。”最终,在拿自己所有的财富作赌注后,这个于连式的投机商的梦想无情幻灭了。庞库克死于 1798年,死后30多年,他的后代才结束了这部不断膨胀的《百科全书》灾难性的生长。这是什么呢?这只能理解为那个妄想吞并一切知识、制造一切知识的启蒙时代的悲剧。拥有“百科全书”这种念头,像一种人类理智的怪物,变相地激发了人类穷尽知识的野心。正如《启蒙运动的生意》中介绍的,狄德罗是在失望和幻灭中完成《百科全书》的。“回顾25年辛勤劳动的成果,他把《百科全书》描述成一个大怪物,需要从头到尾重新写过。” 在不断改写,创造一种终极的完美的“宇宙之书”这种疯狂念头上,庞库克和狄德罗是一致的。庞库克之于狄德罗,就像靡费斯特之于浮士德一样。只不过,在知识激情后面,庞库克更有商人的盘算罢了。以个人行为来从事“百科全书”这种巨型工程,这种现象在启蒙时代成了“天鹅之歌”。再往后就没有了。人类知识膨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个人把握的速度。《启蒙运动的生意》是从1772年,也就是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最后一卷出版的那年写起的。正是那一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下诏各省征集图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工程”的 “四库全书”开始启动了。“四库全书”的编修耗时10载,负责之职官360人,抄写、装订的有3466人,收书3503种,79309 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相当于狄德罗《百科全书》的44倍。显然,这样庞大项目的运作,已远非个人行为能胜任的了,只可能是国家行为。但是,即便这样的“文化盛事”,鲁迅不也说过“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的话吗。《百科全书》虽然没有轮到“寓禁于征”,但见利忘义的书商们在《百科全书》出版中的恣意妄为,一样的触目惊心。据《启蒙运动的生意》一书交待,为了迎合政府和教会的权威,为了选题能通过,书商们经常随意修改《百科全书》中的思想,窜改内容,甚至整卷整卷地砍削。另方面是则读者的制约,对那些书商而言,“狄德罗的著作阅读起来对能力要求太高而不得不做修改”。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出《百科全书》修订版时,书商们请来了一位神甫做修改工作。结果这位老兄偷梁换柱,趁机把自己那些见不得天日的著述大段大段塞进了《百科全书》。而《启蒙运动的生意》这本书最讽刺性的发现则是:启蒙运动,某种意义上是在官方的“保护”下完成的。像庞库克这样的书商,“他的《百科全书》生意的基础是特许权和官方保护”。以个人行为从事“百科全书”这样的工程时,官方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而获得这种“协助”的代价则必然是对《百科全书》的全毁、抽毁、剜去和删改。而更具讽刺性的是,当1789年,由《百科全书》召唤出来的法国大革命到来时,在革命的冲击下,庞库克的《百科全书》生意破产了。《百科全书》,是个怪物。在18世纪那样一个义利交织的时代,尤其如此。《启蒙运动的生意》,某种意义上,就是庞库克这类启蒙时代投机家的生意。因此,《启蒙运动的生意》,细读下来,更像是一部巴尔扎克式的小说。围绕着《百科全书》产生了各种阴谋、利益、争斗、投机、交易,当然,还有就是狄德罗所说的“资产阶级悲剧”。
  •     在学术界,图书出版史算是非常冷门的领域,因为这里面既找不到什么惊世骇俗的理论、也没法让研究者靠这一类项目捞到多少好处,这实在是一门笨人才会去干的学问。我本科的专业就是编辑出版学,不但学生出门时不好意思自报家门,学校给我们上课,也是以新闻传播方向的知识为主,在潜意识里,大家都是排斥这个专业的。我并不是要为这门学科辩护,事实就是如此而已。罗伯特•达恩顿在出版史研究方面另辟蹊径,撇开那些无聊的内容、版式、装帧设计研究,他把研究视角深入到《百科全书》出版发行的背后,从而发现了欧洲18世纪这一桩巨大的生意。对启蒙运动还抱有文艺青年式美好幻想的人能会有一种失落感,不过这也无所谓,启蒙运动仍然是伟大的启蒙运动,即便在它的背后是一场尔虞我诈的“肮脏”生意,毕竟这一桩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的生意。这桩最早由法国纳沙泰尔印刷公司(STN)和法国最有实力的出版商庞库克发起的生意,从1751的巴黎对开本开始,到后来诸多竞争者参与其中,最终有6种不同版本的《百科全书》出版,到1789年,一共印刷了24000部《百科全书》,成就了一桩高达数百万里弗的生意。即便一路坎坷,这本大部头书还是成为18世纪最为畅销的著作。史学界通常把启蒙运动界定为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这段时间,而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人则被推为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中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涵盖了众多知识分子,这群数量众多的作者纵跨第一等级和第三等级,神职人员、官员、律师、学者都参与其中。虽然启蒙运动被看成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思想根源,如果细究下去,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百科全书》完全不是革命思想的鼓吹者,相反,当时的作者不能公开讨论社会和政治问题,《百科全书》甚至不赞成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桩不折不扣的生意,资本在其中的作用远大于思想的作用。如果还原到当时的时代,我们可以发现STN和庞库克的作用要远大于狄德罗。这是一门怎样的生意?首先就是欺骗。为了招徕购买者,书商会在报刊、信件里大肆鼓吹这套还没出娘胎的新书有多么优秀,装帧有多么精美,实际上等出版之后这套书的诸多瑕疵让读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而出版者后来增加卷数和定价更是让购买者无法忍受。这样的招数横贯整个全书出版史。其次是官商勾结。《百科全书》出版初期,法国的书报出版还受着严厉的控制,多亏有着众多官场资源的庞库克,以及《百科全书》的“守护神”——书报总监马尔泽尔布,他曾数度挽救这本濒临危险的书。而庞库克也依靠着他从政府获得的特许权,从而获得垄断的权力,没有权力的保护,这套书说不定早就胎死腹中。然后还有竞争。虽然庞库克能摆平法国的竞争者,但他们没法防范国外的盗版者,前面提到过,《百科全书》一共出现了6个版本,其中就有国外竞争者的盗版版本。书商们通过威胁、合作、互相打压,极力争取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既然是资本主义,这肯定是无法避免的,读者也因此有更多选择。最后,这还是一门生意。从造纸厂、印刷厂、工人、作者、书商,百科全书的诞生,背后远不止狄德罗和一群启蒙运动知识分子,而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和价值数百万里弗生意链。在那个没有金融业滚雪球的实业经济年代,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吸引人。即便是作为全书的编辑,他也没能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一丝神圣感。以《百科全书》编辑拉塞尔为例,他在书中填进了很多无关的内容,把这本书挤得不成样子,把书按照自己的喜好组装,丝毫不顾忌作者的原意。《百科全书》也没有如后来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对传统文化有多大的冲击,事实上,它的购买者主要是当时的上层阶级,也就是第一等级(这套书不仅可以作为读物,还可以摆在家里作为显示学问和地位的装饰品),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根本对这套书没有什么兴趣(他们文化水平低,不需要这套书来装点门面)。因此,《百科全书》并没有颠覆长期的、深层的传统文化。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一项为《百科全书》和启蒙运动祛魅的工作。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为了反对崇高,有些崇高的东西不是一本书就能打到的。我们对于历史,总会有些一厢情愿的看法,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抹掉自己不想看见的,这容易导致我们对历史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甚至远离事实本质。《启蒙运动的生意》就是一本让人本重返历史现场,找回事情本质的书。历史上的中国,也喜欢把工商业称作“末业”,商人很没有地位,经济学的兴起为商人正名,称他们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在现在已经至高无上(有些国家是例外)。在看待《百科全书》的出版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资本的作用。看待当今中国的社会,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这样的生意,因为这是在做社会进步的生意(这个提法出自熊培云老师)。毕竟,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罗伯特•达恩顿 著,叶桐、顾杭 译,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定价:31元。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从一本书的历史看一个时代,好手法.
  •     新史学代表作之一,不多说,读者自己欣赏
  •     关注两种力量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一是上层社会,二是商业。
  •     如果不是专门做出版行业的,或是研究新文化史书籍史的,不做推荐。
  •     我相信译者画了很大的力气去翻译600页这么厚的书,我也相信出版社出这样一本除了历史和出版专业的人之外根本没有人回去看的书真的很蛋疼,但实话实说,本书的阅读感受非常糟糕。╮( ̄▽ ̄")╭
  •     哈哈哈哈没有一本看完的但是这本书真的质量超超超超好为这个手感就要加一颗星
  •     主要是通过一本书在欧洲的流通和它在法国出版(盗版)界的各类纠纷,展示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要点——是要点而不是全部。
  •     看了好久的书,算账果然复杂
  •     太有意思了……学术与商业的结合,一不小心,推出一个百科浪潮。
  •     出版商因为哲学家的光芒一直以来备受忽视,可殊不知他们的商业运作才是启蒙运动发扬扩散 的原动力。
  •     纳沙泰尔这材料太牛逼了,他借着这个写了多少本书了。。。
  •     全看书名就想买。美国学者研究的视角之独特,真是无以伦比。独特的视角,再加上社会史学家应有的功底,此书不获奖都难。此书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来写《百科全书》,其中也记述了《百科全书》与当时朝廷的关系。我在想,如果有学者从类似的角度出发,重写新文化运动史,看一看陈独秀们编辑出版《新青年》时的财务状况,以及这类启蒙读物与读者、商人、学校和政府的关系,这会多有意思。另:本书有些附录没有翻译,属于瑕疵
  •     另一个角度的启蒙运动。生意就是生意,即使它关乎启蒙。其实,我有点觉得启蒙思想的传播是启蒙生意的副产品。
  •     很久以前读过的一本书,今天偶然遇到,令我想起北北老师的历史课,还有新馆我看这本书的那张木桌...玛格丽特小甜饼似的回忆。
  •     中国的幸运年
  •     本书涉及了《百科全书》的起源与变迁,以及王家文化、宫廷保护、特权制、垄断性印刷出版系统的衰落、从温和的哲人到国家主义的技术专家、从革命性到单纯知识科学的归类整理、从旧出版体系到新闻报刊业的兴起…启蒙运动的确扩散到了一个相当的社会中上层。
  •     读书的意义在于在历史之间寻找对现实的指导,这本书里就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品味的发光点,看过后即知渊博。
  •     翻译腔啊翻译腔,我真的怕这种翻译的书读多了连中文美丽的句法都写不出来了。以后除非课程要求,不读建国后名著,不读英文译著。
  •     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
  •     当年为了完成教授的作业去读了这本书,但是到最后不是为了作为,纯粹为了这本书,很精彩~但是读到最后我认为启蒙运动还是经济决定的,虽然这一观点被老师一顿狂轰乱炸~
  •     此书诛心!大大的诛心!
  •     毕竟不熟悉法国史料的情形,对其搜括排比之功,没有太大感受,不过成功的避开纠缠在大师思想方面的研究,确实开了“后时代”类型的视野,虽没有我想的那么精彩,却颇据货殖传杂俎红学后的一种神秘感和戏剧性
  •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越来越枯燥,很少能见到这样精彩的好故事了。强烈建议收藏一本。
  •     253当时,智识上的自命不凡心理似乎还是新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知识分子刚刚开始在普通公众中获得说话的机会..在利用未被公开承认的官方保护同时,可用非法出版物的吸引力牟利516《百》畅销说明启蒙运动在法国社会上层和中层—如果不是在制造大革命的“大众”中的话—有巨大吸引力527在律师、官员和地方精英—他们是领导大革命的人—中传播说明旧制度价值体系被与之水火不容的意识形态破坏程度531书商庞库克政治观点:开明改革到富人统治,马尔泽尔布法国到巴尔扎克法国
  •     宏大叙事下的启蒙运动,经过作者的解构,顿失神话般的光彩。
  •     其实是本很难读懂的书
  •     材料太具体太细致太微观了,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炫耀。那么宏观的主题,最后实现了它的论证。并不觉得可读性很强耶,prefer屠猫记
  •     以经济史的视角,透视18世纪思想变迁。实际上,人类许多重大发明或变革,皆是实际利益需要之下的驱动。
  •     启蒙运动与传播之间的关系紧密,这种跨学科的研究,很值得借鉴。一方面要深厚的功力,另一方面,又要有敏感的思维。学习,学习!
  •     毕业论文参考书目
  •     我已经在卓越买书很多次了,很多时候看到评论说包装不好我都一如既往得买,因为确实没遇过什么问题,这次我非常不满意!!!!!!!!!!!!!!完全没包装!!!!!!!!!!!箱子那些就不用说了.卓越一直都没有.就一个塑料袋,可是这次.连里面的书,连个书的透明包装都没有,直接拿到书连封皮都不用拆,有本书还直接封皮有损伤.非常不开心,这样只会让我去当当和京东买.
  •     偏学术些,暂时没有心态啃这个大部头,放一段时间再看吧
  •     好书,活动补货。。。。。。。
  •     这本书细节描写很多,前8章基本上像是在读巴尔扎克的小说,商人间的敌对联盟尔虞我诈,而真正探讨《百科全书》与启蒙运动关系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后两张,建议不要跳读,不然你会发现后面的章节不知所云!
  •     都是好书。最期待的一本已到手,会慢慢读。
  •     新文化史
  •     其实挺拽的,可惜自己主要做思想史的,兴趣不大。
  •     5折买的
  •     启蒙运动出版史
  •     史料的发掘和应用令人惊叹。
  •     没仔细看,挺精彩的
  •     2008年春,立志做一次“曦源本科生社会科学学术课题研究项目”,在LYF的推荐下读了此书。
  •     未细看,但是老师上课推荐书目,值得一读。
  •     不适合当休闲书看,介绍《百科全书》出版史
  •     马马虎虎看完
  •     研究具体问题的好书
  •     多面的《百科全书》,不一样的启蒙运动。
  •     算是读过了吧,商海沉浮录。
  •     做思想史研究的,其实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在思想是如何影响人这点上,第一,作者采用的不是对学者的思想脉络的承续进行分析,而是看思想是如何像商品一般被“流通”的。第二,他关注了不同于由于政治动因而行动的主体对思想传播的影响——被经济利益驱动的书商如何使用各种策略让“百科全书”带来的效益最大。呈现了不同于精英思想家的话语图景。着实是让人开了眼界。好的作品就是应该这样。
  •     从媒介的角度完全更新了我对启蒙的幻想。
  •     很早就想买,乘活动入手。
  •     不知道怎么表述了,18世纪法国出版业,一本书,一个时代。
  •     非常有趣的启蒙运动,被写成了一场商业聚会呵呵
  •     没看呢还 感觉不错
  •     达教授的著作因材料独家丰富而非他人能及,进入密档室的趣味发现
  •     已除草达恩顿。
  •     DARNTON的著作实力不容置疑,尤其是阅读史方面。可说是国内史学非常空白的地方。十分值得关注。
  •     百科全书的历史。。
  •     优秀的跨学科学术著作。内容很多过于现实看得人很抑郁。
  •     材料牛逼,但作者的研究视角才是真牛逼
  •     私心,私心
  •     这是理解历史运动过程的极佳的剖面。
  •     这本书从独特的角度——《百科全书》的销售的数字分析,独特的揭示百科全书在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研究方法是独特的,结论自然是独到的,值得一读。
  •     启蒙运动的生意
  •     在老师推荐下买了这本书 纸张不错
  •     小说手法,读来颇顺呐~
  •     全新眼光,略偏琐碎
  •     启蒙精神的另一面,无关人类解放之宏业,而是紧盯利益的在商言商。
  •     很好玩的一本书,是的,只能用“好玩”来形容
  •     随便选一个点,钻下去,都是富矿。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后人是如此容易的给你寻找伟大和荣耀……
  •     副标题: 《百科全书》出版史(1775-1800),一个时代的出版风云。
  •     新文化史课堂阅读之一
  •     期待了很久的一本书
  •     厚厚的一本,价格实惠
  •     啊,读了两个月。真的只是生意而已,并没有启蒙运动什么事儿。对刚刚从事出版印刷业的我还是有共鸣的。纸张,油墨,拉单,业务,生意。
  •     研究视角很有趣~~达恩顿 新史学的代表作
  •     法国大革命前总体来说社会还是很自由的,倒是革命之后自由越来越少
  •     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对启蒙运动、《百科全书》祛魅的过程。人们理解历史,难免会有一厢情愿之处,这本书的作者对百科全书出版史的详细梳理,让我看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启蒙运动。不过,社会进步需要启蒙运动这样的生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