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心理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害羞心理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300110721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
页数:254页

章节摘录

第1章理解害羞记得四岁的时候,因为害羞,我用各种方法躲避那些来家里看望我们的人。他们都是我认识的人,如我的堂兄、姑妈、叔父、家里的朋友甚至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藏在洗衣篮、壁橱、睡袋、大篮子、甚至床底下,还有家里很多可以藏人的地方,这都是因为我害怕见人。随着我逐渐长大,情况也变得越来越糟。更糟了吗?当听到以上这段类似于伍德?艾伦(WoodyAllen)风格的话时,我们总会忍俊不禁。很显然,有些人的笑声是为了防止这段话与自己高中时的痛苦记忆紧密联系。我们宁愿相信那是在夸张,生活不可能那么糟。但是对于很多害羞的人来说,的确如此。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我的弟弟乔治需要使用腿部支架,这也导致他对人产生了病态的恐惧。只要听到敲门声,他就会环顾四周,寻找家人的身影,如果有家人在,他会迅速藏到床下或是选择更加安全的方法,比如把自己反锁在浴室里。只有在家人的再三恳求下,他才会变得理智些,出来向邻居或是亲戚问好。我的母亲很善良,并具有洞察人类本性的天赋。她决定趁乔治的害羞还不严重的时候帮助他克服。当时的乔治已经不再需要腿部吏架了,但是他仍然很自卑。母亲认为乔治应该和其他同龄的孩子待在一起,因此尽管乔治只有四岁半,母亲毅然说服公立学校接收了他。我母亲经常回忆当时的情况。在最初的一整天里,他几乎都不停地哭泣或抽噎,近乎惊恐地抓着我的衣服,每当有老师或者其他的孩子朝他看时,他都把头埋在我的膝盖上,或是抬头盯着天花板。但每当班里有老师讲故事时,他就情不自禁地去听:当小朋友玩音乐玩具时,他也会忍不住去看,是好奇心让他不再哭泣。我想如果乔治变成隐形人,悄悄地观看并加入到游戏中去,而且其他孩子也可以跟他和睦相处,他就不会如此不自在了。很显然,他不可能消失不见,但是他可以办到另外一件事情——变成像他心目中的英雄‘孤胆奇侠’一样的假面人。晚餐后我鼓励乔治和我一起,把一个棕色的购物纸袋做成面具。我们剪出眼睛、鼻子和嘴巴,为了让面具更吸引人,我们还稍微涂了些颜色。他非常喜欢戴上面具,并让我一遍遍地重复问‘戴面具的小孩是谁?’他也会很高兴地回答道:‘是孤胆奇侠’,或是‘无名氏’,又或者像狮子一样吼叫。有时他还会把面具摘下来,好像是想让我确定戴着面具的仍然是他。他的老师也同意实施我的计划,事实上她不仅仅同意了,还做了很多事情帮助我的计划成功。她对其他的孩子说,新来的孩子会戴一个特别的面具,大家可以一起玩耍,但不能摘掉那个孩子的面具。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不同寻常的方法竟然奏效了。尽管乔治和其他的孩子分开坐,但他仍然是班里的一分子。当他不想被认出的时候,他不需要隐藏自己,只需要想象就可以了。渐渐地,他同其他孩子越走越近,几周后,他就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了。在幼儿园的又一年里,随着对班级事务的日渐熟悉,他也越来越自信了,但是他仍然戴着面具——早上上课之前戴上,只有当哥哥过来带他回家时才会摘下面具。接着又到了年底最重要的一天,班级表演队要给快毕业的孩子们的父母表演节目。因为乔治在这里顺利度过了一年,而且在表演节目方面,他也算是经验丰富。老师就问他:‘你想做表演队的队长吗?’听完,他兴高采烈地跳上跳下。随后老师灵机一动,说道:‘乔治,你知道表演队队长是不能戴面具的,只能穿精美的服装,戴上高高的帽子。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表演队队长的话,你就要摘下你的面具,穿上这套衣服,可以吗?’乔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就这样,乔治不仅是班里的一员,还成为了表演队队长。他叫喊着,要让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他不再需要面具,并且逐渐变成一个更快乐、更健康的孩子。尽管他不是特别外向,但是他确实和孩子们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后来上初中和高中时,他一直都是班长。乔治把纸袋套在头上达一年半之久,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是这种新颖的方法却使他渐渐开始与别人进行交流,并使他最终摘下了面具,做真正的自己。这个戴面具的方法对于极其害羞的男孩来说是有效的。但可能其他人就没有乔治这么幸运了。在他们还没学会如何解决此类令人苦恼的难题之前,他们就已经长大成人了。害羞可能是一种心理障碍,它具有同最严重的身体缺陷一样的致残性,而且它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害羞的人很难接触别人、结交朋友或是享受可能很美好的经历。害羞的人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害羞使别人难以对你的优点做出积极的评价。害羞唤起人本能的警觉性,使自己过分关注外界对自己的反应。害羞使你无法清晰地思考和有效地交流。害羞总是与挫败、担忧和孤独等消极情绪相伴而生。害羞就是害怕人,尤其是害怕那些不知为何会让自己从情感上受到威胁的人:新奇而又不确定的陌生人、权力在握的权威者、可能甜蜜邂逅的异性。的确,每个人都会使乔治和开篇提到的那个女孩感受到威胁。他们都是极其生动的案例。其实,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参加一个很热闹的聚会,你只认识女主人,而她却不在?有人问你是谁,你却紧张地不知道说什么。或者你去加入一个小组,组长高兴地建议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说点自己的喜好,更好地互相了解。你很快就进入了自我排练状态:“我叫……(真是该死,哦,对了)……菲利浦?津巴多,我是一个……一个……人(还不够具体的,为什么我不说看电影呢?重来一次,不说个人爱好了)我是……,呃……!”这种常见的经历至少使那些不害羞的人开始体会到害羞的人所经历的痛苦。尽管害羞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它是可以克服的。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害羞,然后制订计划来克服它。什么是害羞害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研究越细致,我们就会发现它的种类越多。所以我们只得更多地了解什么是害羞,然后再开始考虑怎样克服它。牛津词典上记载,历史上最早使用“害羞”这个词的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一首诗,该诗写于公元1000年左右,在这首诗中该词的意思是“很容易害怕”。我们说一个人很“害羞”就是指他“因为胆小、谨慎或是不信任而难以接近”。害羞的人通常很谨慎,不乐意遇见某些特定的人或事。他们谨言慎行,不妄下断言,胆小而又敏感。害羞的人可能生性孤僻、保守、不自信,从另一角度来说,他们甚至被认为是可疑、声名狼藉、内心阴暗的。韦氏词典则将“害羞”定义为“对别人的出现感到不自在”。然而这些定义似乎没有增加我们对于害羞的了解。因为对不同的人来说,害羞有不同的含义,没有哪一个定义足够说明问题。它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轻微的不自在,到莫名其妙地对人感到恐惧,再到极端的神经质,这是十分复杂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对将近5000人进行了斯坦福害羞研究(StaMfordShynessSurvey)。◎现在你觉得自己是害羞的吗?A.是B.否◎如果你回答“否”,你是否觉得在生命里的某段时间自己是个害羞的人?A.是B.否调查中,我们有意识地没有对害羞下明确的定义。相反,我们允许每个人采用他自己的理解和定义。首先,我们让他们自己决定接受或者拒绝害羞的说法,接着我们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我们询问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景使他们害羞,什么样的想法、感情、行动和身体特征会使他们感到害羞。你在第8章看到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我们也尝试了解其他有关害羞的信息。害羞具有普遍性我们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结论:害羞是人类共有的、具有普遍性和人群分布广泛性的特点。在接受访谈的人中:超过80%的人表示: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人曾经经历过害羞,有人正在体验害羞,有人甚至经常感到害羞。在这些人中,超过40%的人认为他们现在是害羞的,这意味着我们每遇到10个人,就会有4个人正在体验与经历着害羞,也就是说8400万美国人会觉得害羞。有一些人一直受害羞的困扰。例如,1/4的人说他们长期处于害羞中。在这些人中,仅有4%属于非常害羞的人,因为他们定义的害羞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面对任何人他们都会觉得害羞。……

前言

“害羞”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似乎并不带有多大的贬义,害羞的性格也算不上什么天大的缺点。过去,“害羞的女孩”也许还掺杂了些许“可人”的含义;一个害羞的男孩,大概也不会被幼儿园和小学老师讨厌。但是,最近一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中西文化的沟通,“害羞”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含义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频繁发生的求职面试、辩论会、商业谈判、业务推销等活动使所有人都难以逃脱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而害羞者在这些活动中的劣势就越来越尖锐地凸显出来。根据我们的研究经验,现在多数的父母都把孩子的害羞、内向看做孩子身上突出的缺点,很多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中学老师也表示,他们更喜欢外向、胆大的学生。过去,我们认为,只有在美国这种以竞争和进取为国民精神的国度,“害羞”才是个贬义词。现在,我们中国人也许要重新审视“害羞”这个概念在我们头脑中的意义了。从1995年开始,我和加拿大学者合作,对北京市208名两岁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至今已追踪14年之久。“害羞”正是我们这项追踪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很想知道,害羞、退缩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是怎样发展的;他们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小时候害羞、退缩或者胆大、外向的孩子,长大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变化,变化有多大;害羞、退缩究竟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成绩、社会适应有什么影响,等等。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儿童害羞、退缩者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美国和加拿大儿童。但是,在我们研究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父母,还是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都不认为害羞是一个了不起的缺点。后来,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发现,害羞、退缩的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问题。好在我们并没有发现,他们在学习方面有什么困难。更重要的一个发现是,害羞、退缩的人格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环境影响,很多原来非常害羞的人变得不那么害羞了。遗传虽然对害羞、退缩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环境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本书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以20世纪60~70年代做的模拟监狱研究而闻名全世界。20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读他的著作就被他的研究深深地吸引,并曾在全国法制心理学科研规划会上介绍过他的研究。现在,当我读完了他的《害羞心理学》一书之后,深感心理学家应该关心社会生活,也有能力给社会大众提供帮助。同时,我也有些惊讶,津巴多教授原来也能写出这样通俗、吸引人的科普著作。与一般科普著作不同的是,津巴多教授的这本《害羞心理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是关于害羞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也是最佳的行为学书籍。    ——《今日心理》杂志  人们在超市门口用纸和笔填写问卷,而津巴多就是从这些信息中找到办法,把人们从害羞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而且津巴多让害羞的人不觉得那么孤独了。    ——Mademoiselle杂志  千万别等你的孩子变得害羞了才看这本书,现在就行动起来,帮助你的孩子预防害羞。    ——Glamour杂志  正如津巴多所描述的,害羞是隐秘却极端的痛苦,你需要采取行动。    ——《纽约时报》  关于害羞,津巴多的书给出了极好的建议。    ——《花花公子》杂志  这本有趣又有用的书告诉我们,害羞几乎是人类的普遍现象。对于那些被害羞严重困扰的人来说,这本书也提供了很多建议,教你怎么克服部分的害羞,并与余下的害羞共处。    ——知名心理学家  罗洛•梅  斯坦福大学着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协会(APA)前主席/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作者    ——菲科普•津巴多 成名之作

后记

我几乎是带着一份惊喜、悸动,一次又一次面对人性中令人着迷的一面——害羞。怀着拔丝抽茧般的心境,我和研究生共同完成了《害羞心理学》一书的翻译。本书的结构简洁得浏览一眼就可以记住:“害羞是什么”和“如何克服害羞”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访谈细述害羞是什么,分析害羞的产生原因,揭示害羞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以及害羞者的内心世界。第二部分旨在帮助害羞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害羞,并指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技能。津巴多认为,我们必须用心进入害羞者的个人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害羞、理解害羞。作者的调查表明,80%的人曾经害羞或正在经历着害羞,因此害羞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公众害羞者不能自然地与他人交流内心想法,而是将自己锁在自我的集装箱里,失去得到帮助、建议、赏识以及爱的机会。而私下害羞者在生活中可能是成功的人,但他们却为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方面要克服内心的羞涩面对他人,另一方面也要求获得他人的认可,在心里提心吊胆但很肯定地说:关注我,接受我!

内容概要

津巴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任美国心理协会会长,被颁发Hilgard普通心理学终生成就奖。  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以斯坦福监狱实验和编写大学心理学教材而著称。此外,他还帮助PBS-TV开发了《发现心理学》系列节目。因为出版了《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等受欢迎的系列教材和多媒体材料,所以他被称为“心理学的形象和声音”。  斯坦福监狱实验之后,津巴多决定寻找利用心理学帮助人们的途径,于是他设立了害羞诊所,专门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害羞。他也因此走入大众的视野。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害羞是什么
第1章 理解害羞
第2章 走进害羞者的个人世界
第3章 为什么人们会害羞
第4章 父母、老师与害羞的孩子
第5章 害羞者和朋友、爱人
第6章 从悲伤到痛苦,再到轻微的癫狂
第二部分 如何克服害羞
第7章 重新认识你自己
第8章 坦然面对你的害羞
第9章 呵护你的自尊心
第10章 发展你的社交技能
第11章 帮助他人战胜害羞
第12章 害羞的社会也需要治疗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害羞心理学》: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陈会昌、《心理月刊》杂志执行主编王珲联袂推荐。先后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全球销量逾百万册!

作者简介

害羞是一种天生的遗传基因,一种后天养成的性格特征,还是特定环境下的情绪反应?
害羞是一重心灵的藩篱,一个自我的囚笼,还是一丝隐秘的幸福?害羞是孩童时代的必经阶段,还是可以由父母和学校帮助克服?外向和害羞真是一对矛盾体?害羞的女人真的要比男人多?害羞的我们,如何学会表达,学会爱?心理学大师津巴多教你认识害羞,克服害羞。
本书由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陈会昌、《心理月刊》杂志执行主编王珲联袂推荐。先后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全球销量逾百万册!

图书封面


 害羞心理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作者很著名,内容很精彩,处方很强大~克服害羞,是一场持久战。我必须承认我是个害羞的人,否则我也不会想到买这本书。的确,害羞的人会主动放弃很多机会,害怕表现自己、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够好的印象。最最郁闷的是,当你紧张地手心冒汗、满脸通红、说话结巴的时候,那些“不害羞”的人来上一句“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不了~”P话,他们怎能理解?殊不知,这样的“安慰”会让人更加紧张,因为有种被人看穿秘密的感觉……我比较认同作者所说的一个观点:害羞的原因很复杂,但原生家庭的影响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接触了这么久心理学,我也在慢慢思考究竟是什么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我所有的优点和缺点的成因,都似乎能从童年找到根源。我的家庭属于很安静的那种,很少有争执,也很少有放肆欢乐,一切都很理性。换句话说,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少,大家各自为营,守护着自己的一个小世界。这样的家庭环境,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一个心理上比较独立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控制自己。在表达需求和欲望前首先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如果说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别人会如何反应?”我妈这么形容儿时的我:没有废话。若让我形容自己的话,则是:不会表达、不懂交流。好还是不好,没有定论。一方面促成了我的成长,让我有着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独立能力,并不对任何人抱有依赖想法;而另一方面,我确实很害怕表现自己,害怕面对人,害怕自己成为焦点,因为害羞放弃了很多机会。我一度因此苦恼,也尝试了各种能帮助自己走出来的方法。效果么,有一些,但始终是时好时坏。用一个词可以形容这种改变:可逆的。也就是说,某一次突破了自己,可下一次还是回到了起跑线。所以,寻求一种可以促成不可逆改变的方法,成了比登天还难的事。其实我对这本书并未抱有幻想,而是以一种客观、理性的角度去读的。可读的过程中发现,作者的分析十分到位!把害羞者的心理活动、害羞的原因分析的很透彻。而我,一次次从书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但不同的是,当我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时,许多事情忽然间明了,对自己的了解更深了一些。把这本书比作一面镜子一点也不为过!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勇敢正视镜子中的自己,不再害怕和逃避。我想能做到这一点,一种不可逆的改变就开始发生了。接受害羞、相信可以克服害羞——这大概就是作者潜心研究多年想要告诉我们的吧。我们绝不是少数人,但我们要做敢于面对自己的少数人。Don't be shy. Just try!
  •     不错的心理学入门书籍。作为了解读的,前一部分介绍害羞心理的种种情况和现象,后半部分是怎么做。对我来说,前半部分比较有用,后半部分粗粗掠过。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剖析害羞者犯罪心理学的部分,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明显感受到作者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很多例子很棒,并且引用数据详尽,理科生读起来流程自然,总之,值得一读。
  •     本书是我目前能找到的唯一一本探讨害羞的书。读了两遍,感觉有启发,也有不满。先说启发。最大的启发就是书中所说的“转移注意力策略”,即把注意力的焦点从消极的结果转向其他积极方面。以前对此类策略重视不足。因为传统教育强调自省和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当然没错,但若同时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消极的结果上,个体就会越发保守和害羞。所以,在不歪曲事实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此类策略。例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一定是酸的,那是歪曲事实,不可接受。若是百般尝试,仍然吃不到葡萄,自我安慰一下“这葡萄可能是酸的“,把注意力从令人沮丧的结果上引开,也不失为一个维护自尊的好方法。再说不满。本书的主题是探讨害羞,作者却不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其理由是“对于不同的人,害羞有不同定义”。那么,作者就应该直接列出不同的定义才是。否则读者会难以确定文中出现的那么多次“害羞”是采用哪种定义。对关键词的误导,将会产生严重的理解偏差。其实,作者在书中各处不断地解释“害羞”。我来归纳一下其一般意义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害羞是一种习得性心理状态(中文版序p15),即在特定场合、与特定人相处时的一种被胁迫感和无力感(第一章P18),可以通过提高社交技能、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冥想练习来缓解和克服。个人以为这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了。另外,作者有时对害羞的解释太过随意。例如,作者有几次指出“害羞就是害怕人”。这种解释不能说错,但不严谨。害羞其实不是害怕他人本身,而是害怕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比如说,小明害怕路上遇到流氓抢劫,你不能说他看到流氓害羞吧?小明看到暗恋对象小美就脸红心跳,那就是害羞。你不能说他害怕其暗恋对象吧?害羞可算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害怕,但和一般意义上的害怕不是一回事。又如,作者指出“害羞……源于我们对基因、思想、身体和社会的错误反应。”P58.就这么简单地把害羞定义为错误反应,我也不敢苟同。如果害羞完全是错误反应,害羞的心理机制早就该在演化过程中被淘汰掉了才是,为何绝大多数人仍然会感觉害羞?害羞反应可能就像一个过分敏感的报警器,经常误报。但若因此认为这个报警器的存在就是个错误,把它砸掉,那会产生更严重的隐患。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害羞心理学是一本好书
  •     人要懂得剖析自我,很重要。
  •     挺好的科普书,但是看完之后感觉没啥特别的收获。
  •     书中害羞的原因和表现,句句直击我心……但是没提出实质性的克服方法
  •     读完很快,照着做很慢很需要勇气
  •     看
  •     据说不错,翻了下,应该挺好的
  •     或许是期待太高,期望着在书中找到一些改变害羞特性的方法。读完只觉得好像说的都是常识或是推论吧,有点点失望。
  •     我觉得我要重读一边
  •     前半部分还不错,后半部分基本没用。
  •     对自己没啥帮助了。早已经过了那个自尊心极强和自卑心极强两个极端的时期。经历见识多了,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     没有讨论神经方面的生理基础,克服害羞的方法可以借鉴来做别的。
  •     我并不认为害羞是一种心理问题,反而觉得害羞应该是人类正常的情绪之一,如果害羞严重的成为一种社交障碍,那么确实成为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 做为心理学丛书,我并不推荐,因为书里自始至终也没阐明根源及有效的调整方案。也欠缺论点和论据。 此外,他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肯定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看来自己有心理医生的潜质,哈哈。
  •     作者很著名,内容很精彩,处方很强大~
      克服害羞,是一场持久战。
      
      我必须承认我是个害羞的人,否则我也不会想到买这本书。的确,害羞的人会主动放弃很多机会,害怕表现自己、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够好的印象。最最郁闷的是,当你紧张地手心冒汗、满脸通红、说话结巴的时候,那些“不害羞”的人来上一句“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不了~”P话,他们怎能理解?殊不知,这样的“安慰”会让人更加紧张,因为有种被人看穿秘密的感觉……
      
      我比较认同作者所说的一个观点:害羞的原因很复杂,但原生家庭的影响绝对是一个重要因素。接触了这么久心理学,我也在慢慢思考究竟是什么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我所有的优点和缺点的成因,都似乎能从童年找到根源。我的家庭属于很安静的那种,很少有争执,也很少有放肆欢乐,一切都很理性。换句话说,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少,大家各自为营,守护着自己的一个小世界。这样的家庭环境,使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一个心理上比较独立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控制自己。在表达需求和欲望前首先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如果说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别人会如何反应?”我妈这么形容儿时的我:没有废话。若让我形容自己的话,则是:不会表达、不懂交流。
      
      好还是不好,没有定论。一方面促成了我的成长,让我有着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独立能力,并不对任何人抱有依赖想法;而另一方面,我确实很害怕表现自己,害怕面对人,害怕自己成为焦点,因为害羞放弃了很多机会。我一度因此苦恼,也尝试了各种能帮助自己走出来的方法。效果么,有一些,但始终是时好时坏。用一个词可以形容这种改变:可逆的。也就是说,某一次突破了自己,可下一次还是回到了起跑线。所以,寻求一种可以促成不可逆改变的方法,成了比登天还难的事。
      
      其实我对这本书并未抱有幻想,而是以一种客观、理性的角度去读的。可读的过程中发现,作者的分析十分到位!把害羞者的心理活动、害羞的原因分析的很透彻。而我,一次次从书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但不同的是,当我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时,许多事情忽然间明了,对自己的了解更深了一些。把这本书比作一面镜子一点也不为过!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勇敢正视镜子中的自己,不再害怕和逃避。我想能做到这一点,一种不可逆的改变就开始发生了。
      
      接受害羞、相信可以克服害羞——这大概就是作者潜心研究多年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我们绝不是少数人,但我们要做敢于面对自己的少数人。Don't be shy. Just try!
  •     前半部分分析的很好
  •     科学鸡汤。
  •     当当网只卖正版,并且有折扣,实在是太给力了。心理学的入门书,深入浅出
  •     还不错
  •     我更喜欢第一部分的内容,还有两篇推荐序和版序,可以作为全书内容的导读。
    这本书名与其是在说害羞还不如说在研究人们产生退缩思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因为简单说害羞,我们平常理解为生理上的反应:脸红,仅仅是脸红除了暴露自己内心的小秘密外,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害处。但关键在于作者研究的是更深层次的内容,那就是退缩。我们面对生活、工作、求学无一不会遇到各种困难,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该怎样处理,这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这本书我认为它的意义所在。
    翻译得也很不错,津巴多的善意和诙谐风格可见一斑。
  •     害羞负面影响主要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感觉带来的,挫败感,觉得自己无能,对自己不够客观的评价,积极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感谢自己,不对自己过分苛责,生命如此可贵,生活如此多惊喜,为何要把自己逼入一个为自己所限的狭小空间,带着些感恩看待自己和生活,禁锢会消解,生活会变得更简单,快乐也更容易。我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但是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进步,这种喜悦已经让我的内心充满了能量
  •     冲着作者及推荐人买的这本书,同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等书比较,落差太大。字体大、内容空洞。
  •     没有任何观点,只是描述性统计啊?还是我没看懂?大名鼎鼎的津巴多啊,先放一段,回头再看试试
  •     中国是穿越害羞之墙的国度?Excuse Me?我可能生在了一个假的中国。
  •     看完感觉自己也没多害羞
  •     专业的可以读读的
  •     了解自己害羞的人原因,以了解孩子了,挺有指导意义的!
  •     对中国孩子的观察和我的感受有出入
  •     很好的一本书 !
  •     买过作者的《心理学与生活》,冲着作者的名头买了这本书,我是一个害羞的人,希望这本书有所帮助~
  •     湛庐文化这个系列都不错~~
  •     对克服自身害羞,理解孩子的害羞很有帮助!
  •     害羞原因剖析中,很多部分对我而言是全新的视野,比如对伊斯兰教旨下恐怖分子的解读。个人认为后半部分的阅读理解般的大量提问,非常冗长且不实用。原因剖析比解决更值得读
  •     内容平平,心理学读物这种东西,还是尽量谈理论不要谈方法较好
  •     作为一个害羞的人,我一直都在探索自己害羞的根本原因。这本书告诉我了一些答案。
  •     书各方面都极好
  •     从原因,特征到克服害羞,作者对害羞的描述很通俗易懂,清晰感觉到害羞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因为我本身也是个害羞患者,没错,我同样深受其苦,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读这本书。‘走出去,勇敢的承担交往的风险,才能建立生活中重要的关系’。是啊,不去尝试,不去体验,你怎么会知道原来我也可以做的到,退一步说,即便暂时失败,又何尝不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呢。
  •     先买过一本《拖延心理学》,看着不错,这本是别人推荐的,都是自身存在问题,希望通过书本得到解决
  •     是为了写作业买的这本书 作为一个害羞的人来说 了解了许多
  •     正版肯定是了 关于书嘛 也很喜欢 多读书点心理学的书 能让人多思考一下人生吧
  •     第一部分讲害羞是什么、介绍害羞的相关情况很有意思,很诧异原来害羞的人这么多。第二部分就偏行动了,主要讲如何克服害羞,这部分对我就没啥吸引力了。
  •     只看了一部分,觉得很好!
  •     书很不错,没有破损,赞一个!内容还没看,不过是冲着作者买的!
  •     看了令人茅塞顿开的心理著作,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这里的害羞,指的是一般所说的内向,不爱、不会或者不敢与人交往的心理,也就是社交恐惧症。据说这样的人群占到14%,这不是一个小数。害羞不是缺点,人的性格也没有对错之分。无论害不害羞、内向还是外向的人,都应该看看!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需要你关心爱护的人。
  •     很喜欢这本书,很有用 更加重视人的心理学 是一门技术
  •     这一本与《拖延心理学》提出的心里观念有些重叠。值得一看。
  •     买来看看,算是自我挑战吧
  •     刚打开看了一点,感觉还不错。等以后读完了再来评价。
  •     很有实用性,好看的心理学书,难得一见。
  •     为作者描写的治疗建议捉急
  •     第一部分分析得还算在理。实践部分有点过于普通,没什么新意。
  •     必须得自我克服,说的基本上是废话!
  •     太过于关注自我 过分关注负面评价 人生只有一次,抬头挺胸面对 通过角色扮演忘掉自我 我一直在等着有人发现 改变是可能的
  •     要学会不害羞
  •     这本书探讨我们日常行为中的害羞,并进行分析其中原因。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由于某种情景总会发生害羞的场景。相信这本书对于害羞的朋友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     看完认真想了想 我不属于害羞那部分 记住了行动的力量
  •     刚看完《向伪心理学说不》,对于科学性科学化的概念与要求有着警醒,关于害羞以及内向的定义,似乎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只是在发展社交技能,多做自我反思以及将游刃有余的社交表现当作可以习得的技术习惯,这样的一种认知改变才是克服害羞不利影响的途径。没有感觉基础,若非自我强迫,也即心愿与行为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害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在对害羞行为的人性理解的同时,走入害羞者的内心世界,对害羞行为的改正矫正,会使得害羞者突破原有的限制,发掘自身特质的力量。在对害羞行为与害羞特质的社会背景社会属性的考察当中,对引致害羞行为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因素进行确认与识别,为创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避免无益的害羞出现,矫正害羞现象的不利影响,如之则相关研究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显得更加显著。
  •     主要讲了“什么是害羞”“如何客服害羞”两个方面的问题。适合电子书阅读,买实体书感觉价值不大。
  •     读完Philip G Zimbardo的害羞心理学。读本书原因:认为自己是极度害羞的人,欲了解原理。作者将害羞描述为害怕人,认为害羞者过于关注自我内心感受,尤其对负面评价尤其关注,有强烈的自我防御机制,害羞是一种权威性的表达。对于害羞定义有些泛。作者提出克服害羞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通过认知,重新建构自我印象,对自己害羞现象归因。不要再泛泛说自己害羞,想想那些令你害羞的事情和场景。提高自尊,在别人赞赏自己的时候大方接受。通过行为的方法,锻炼社交技能。从小目标开始,在做和不做之间尝试行动。逐步掌握技巧,例如DESC原则面对冲突,即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表达需求,提供奖励。掌握社交的节奏,由浅入深,切记不能像书中害羞女孩那样直接撩汉把人家吓跑。克服害羞,是对自己的责任,是对今后孩子的教养。
  •     高中的时候读的,现在完全没印象了,说明没什么很有记忆点的内容。说这番话是为了挑战自己的社恐
  •     因为觉得自己经常有些害羞而买了这本书。。。。算是买对了。。书中的一些实例非常引人入胜。。。不过价钱还是有些贵。。。
  •     内容比较生动具体,而且比较契合实际,对比较害羞的人有一个心理上全面的剖析,是一本好书。
  •     真的太多人害羞了
  •     发货有点慢,一天半了才发,不过路上挺快,整体的还算是挺快的,一起买的还有其他的书,一共5本,其中一本付款后,第2天提醒没货,当当很霸道,直接一个短信做退款处理了,连个基本的电话都没有,很没礼貌,我其实正是为了买那一本而顺带买了其他的4本的,这让我本来对当当不错的印象大打折扣。
    书还没看,看后再追评。
  •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里面探讨了人性的“害羞”这一个的特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书籍
  •     次数介绍的还行,很多内容符合实际,可以调节羞怯心理
  •     剖析人的细节心里,让自己没弄懂自己的害羞心理,有助于,交往交流!
  •     好书,好质量,好品质!
  •     比较广泛的讨论了害羞,内涵上可能类似与自卑。并给出了很好的一些活动。
  •     之前和WQW聊起,自己应该是有社交恐惧症的。她鼓励我面对这个问题,特别是不要让它再困扰我的情绪。社交恐惧当然不简单等同于害羞,但害羞的确是恐惧社交的一个重要原因。
  •     这个商品不错,更好的了解自己
  •     害羞的心理学,了解了
  •     可能因为我本身不害羞,所以这本书并没有让我觉得很值得
  •     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
  •     内容好,有帮助
  •     书还没仔细读,大致翻了一下,值得一读
  •     总觉得有点隔。可能美国对害羞的定义和我国还是不大一样吧。最后一章几十年集体主义的训练摧毁了几千年的害羞传统那句实在有点太臆断了。
  •     对于培养自信,很有帮助,比那些所谓大师强太多了
  •     了解到有的害羞的人放弃自由,自我中心这点,让我很惊讶。
  •     花了两个晚上读完,有趣的话题,充满爱意与关怀的研究。完全没想到津巴多会出这本书~推荐给觉得自己害羞的盆友
  •     对于害羞的人很有帮助
  •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的确不错,不愧是大师的作品,通俗易懂,个人感觉实践起来也是有可能的
  •     希望读完这本书 能找到自己的问题 并克服它
  •     这本书写的比较专业,严谨,作者很客观把害羞这个心理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阐述清楚了。
  •     害羞与暴力
  •     不错的书,自认为害羞的人可借此重新认识自己,不害羞的人则可以更好的了解身边害羞的朋友
  •     幸福快乐的首要之点,就在于一个人愿意成为他自己。
  •     害羞这个词语在中文中似乎没有消极的含义,因其中心在羞,不同于英文,所以我认为shyness应该翻译为“羞怯”更合适。羞怯往往是混杂的特质,其中涉及到社会认知、社交能力、情绪调节等诸多成分,如害羞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缺乏社会交往技能、一部分是由于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一部分又涉及到焦虑情绪的处理。因此,作者认为害羞可能无法完全解决,当然也不需要完全解决(害羞有其积极的成分),只要不达到影响正常生活即刻。建议与艾伯特埃利斯的《控制焦虑》一起阅读。
  •     了解一下成因什么的,为了克服害羞基本可以放弃本书了
  •     每个人都有的问题
  •     垃圾
  •     还没有看看,但售后服务挺好的
  •     还行,可以看
  •     津巴多的力作!!精彩的阐述了害羞对于生活的伤害
  •     这本书是买来送给宿舍姐妹的生日礼物,她看了觉得这本书很不错,也很适合像她这样性格有些内向的人。本人粗略地翻看了一下这本书,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津巴多教授学识渊博,在心理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这本书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算是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帮助。
  •     没有深度挖掘,不如看阿德勒的自卑研究,没啥内容,全是鸡汤
  •     大师分析的很透彻,也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很有帮助。
  •     帮朋友买的,应该不错吧。
  •     噢~看完啦。书的第一部分感受颇多,第二部分的方法前面的比较适合我。不过是2009年的了,而且是美国的,有些也不太适合。总的来说是本好书~
  •     好无趣,读完两章弃。津巴多的文笔太科普了,没什么挑战性啊,感觉像读一篇中规中矩但偏偏挑不出什么毛病的硕博论文= =
  •     一般般并不深刻。不过稍稍更了解了自己。是说讲自己的某些特征写在纸上。
  •     书本的前沿推荐的篇幅写的不错,内容还没仔细看过,应该不会让我失望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