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黑洞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心理黑洞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
ISBN:9787536671522
作者:张源侠
页数:233页

章节摘录

  精彩片段:  如果要用人类可怜的形容词来描绘曼哈顿,那么曼哈顿是伟大的,混乱的,高雅的,肮脏的,妩媚的,冷酷的,哲理的,无知的,认真的,嬉皮的,庄重的,妖艳的,钻石的,狗屎的,宁静的,癫狂的……  曼哈顿是一座小岛。在我的眼里,曼哈顿就像一个侧卧的女人,最南端的自由女神像是这女人的魂。依次往下看,迷离的苏豪村是这女人脸上蹩脚的化妆,混乱的中国城正好为这女人的口腹之欲所设。时代广场是这女人的胸部,好像为了迷倒全世界的游子而永远花枝招展。而第五大道正是这女人的脊梁,从中央公园的底部笔直延伸到华盛顿公园的这根脊梁,昭示了这女人的直率和刚强。而中央公园是什么呢?那是纽约的清净修养之所,用我们中国的术语,就叫丹田吧。纽约人对我说,如果没有了中央公园,整个曼哈顿会在一夜之间变成疯人院。  把曼哈顿看作一个女人是我这个新纽约客潜心体验感悟后的惊奇发现。询之老纽约们,他们皆对我这形象比喻双眼圆睁,然后感叹道,不识纽约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城中。纽约人对曼哈顿的感情就如对待一个绝色的荡妇,既爱又恨。这种奇怪的感情就如当年囊中羞涩的上海人全家挤在浦西一间小小的鸽子笼里,但在外面又神气活现的样子。每想到用1000万人民币的价格,在纽约的繁华住宅区只可以买到一房一厅的居所,那些在中国黄土高坡靠几百块钱生活一年的老农,可能打破脑袋也无法想象这曼哈顿的房子是如何用钱堆积起来的。  其实,何必说什么黄土高坡的老农呢?我这位在1993 年就在上海华东师大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江南人,虽然自视才高八斗,目空一切,但在没有到美国之前,我对曼哈顿的认识也不过来自于那本惹出无数争议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以及令无数不是北京人也迷醉的“北京人在纽约”。  现在,我居然实实在在地坐在曼哈顿东区紧邻第五大道的寓所里写这本即将轰动世界的大作,那种感觉实在有点好玩。即使在曼哈顿,当我向我的纽约同行们报出我如上住址时,个个又是双眼圆睁,以为我刚中了彩票。当我告诉他们我住在此处不必付一分钱的房租时,这回他们连嘴都要张开了。  其实我之所以住在曼哈顿最有钱的人居住的上东区,是因为我最没有钱。最有钱的人也需要最没有钱的人的帮助。我就属于帮助那些最有钱的人的最没钱的人。  我住在此处,身兼看门人之职,所以我住宿免费。我的工作任务是每天负责把大楼内部保持得干干净净。所幸楼内所住皆是爱洁人士,倒也不劳我过多费心。我的其他工作都与老天有关,夏天暴雨过后,清除屋顶积水;秋天清扫庭前落叶;冬天偶尔大雪过境,自然也要奋不顾身与满地积雪玩上一把;至于春天,好像无事可做,那就浇浇花草吧。  噫!我的身份实在有点特殊,当年那位“中国女人”写书告诉大众,在曼哈顿赚钱如何容易。相比之下,我如今也不过是一名身兼看门人的实习心理医生,囊中美钞自然十分羞涩,所以,我在此书中不会向诸位对曼哈顿有好奇心的读者介绍连我自己也渴望得到的淘金秘术。而我对美国纽约人、曼哈顿人内在心理的了解却是常人所不可及的。

内容概要

1. 中国第一个博士电视节目主持人,1994年主持上海电视台“今日印象”
2. 中国第一个将心理学系统搬上电视荧屏的心理学家,1995 年主持上海有线电视台 “心灵之约”,为当时的收视率冠军节目。
3. 中国最早的一批心理学博士, 1993年以“催眠感受性研究”一文获得华东师大心理学博士, 专长催眠术的研究与应用。
4. 美国专业心理学院博士后, 2001年获得该院临床进修博士后证书。
5. 在美国专业心理学院连续四年系统讲授禅道心理学。英文版讲课教材《禅与心理治疗》已出版,在美国是唯一的一本由中国心理学家写作的关于禅道心理学的专著。
6. 美国纽约州执照心理学家,2003年获得纽约州心理学家执照。
7. “胡说英语”创始人,2002在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 《胡说英语》,2004年又在该社出版《十句英语打天下》,《一网打尽英语单词》。
8. 中国内家武功传人,专长: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八法拳。

书籍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曼哈顿:机遇的天堂 心灵的地狱1
“我10年未碰曼哈顿女人”
阴阳学引迷途老羔羊
直面脸部扭曲的田纳西美丽女孩
“女人与毒品毁了我的美国梦”
心理不能承受之黑(一)
心理不能承受之黑(二)
给一个嗜赌者说“因果”
听一个善男怨因果
有人邀请我做杀手

第二章 “9・11”后的心理重灾区
1.我看到了另一种怪异的画面
2.宗教悖论:应该去爱本・拉登
3.集体潜意识中的“因果”狂欢
4.把恨投射到世贸的白皮上
5.有趣的“妄想”:尼克给我透露“国家阴谋”
6.另一类心理重症患者
7.心理中心变得压抑
8.面对整体困惑时我该这么做

第三章 酒鬼和妈妈的乳房
惊觉:酒鬼原是心理变态?
酒鬼与性
醉懵懵的子夜响起敲门声
强摸女儿下体的酒鬼爸爸

第四章 毒品会让美国亡国吗
越战综合症患者如是说
用阿芙蓉控制人心
警察先生,请逮捕我吧!
半夜两点“鬼”敲门
毒品与乱伦
我体验到了毒品的三重“境界”
一具资本主义的行尸走肉
幸亏有了神的力量
逃避自由的仙丹

第五章 打开肛门说亮话
粪不离口的曼哈顿女郎
洗肠,塞保龄球瓶,缝屁股
美丽简史之后的真相
一种典型的病理意象
与退化到婴儿性欲腔门阶段的人亲密相处
在秽语中通体轻松
肛门――曼哈顿的文化基础

第六章 我梦见自己是同性恋
夏季里的同性恋实验
怀孕的女同性恋者
同性恋的秘密世界
两道合一
我棒喝恋足狂
她的爱人、女朋友和妻子

第七章 男性的焦虑
阳具综合症
长袖善舞的台湾二爷
乐于受虐的美国二爷
梦想成为三级片明星的美国老头

第八章 爱情的迷阵
作为主流形态的虐恋
阳世轮回戏
你心底处的凶铃
我娶我的妈咪,你嫁你的爹地
无意识中的“寻夫”竞是寻父

第九章 诊疗室里的秘密故事
在女医师前做猥亵动作的小男人
我让他在诊室里手淫
我能和你约会吗?
你让我芳心大乱
想要和我拥抱的女患者
我能不能和我可爱的患者结婚?

第十章 给庄子解梦
少女啊,请不要轻易说出你的梦
梦的意义就像一只洋葱
你的“俄狄浦斯情结”
尿床的梦
坠入大海的梦
冬天纽约的河水真冷

第十一章 我很丑,所以我没法温柔
天底下最丑的女人
骨盆的结构问题
裸猿与毛
文身与扣环

第十二章 精神的人间地狱
沉默的羔羊
当他举起切牛排的塑料刀
忠心耿耿的精神病患伴侣
她爱上了她的心理医生
上帝老大,我老三

第十三章 在催眠师帮助下进入心灵的后花园
催眠力到底是什么东西
如何面对不相信催眠的人
邪教教主的催眠力
用催眠治疗社交恐惧症
从催眠里看到人的脆弱
人真的有前世吗?

后记 感谢一切

编辑推荐

  世相记录·探秘美国社会精神痼病。  妙手仁心·引领世人走出黑暗内心。  人类心灵的苦难和心理疾患从何而来?心理的枷锁怎样才能解除?  张源侠博士运用东方智慧和现代心理学原理,在全球精神疾病高发的漩涡地带妙手仁心,将一个个迷失在精神荒原上的无助灵魂解救了出来。本书由一个个精彩的诊疗故事和通俗的讲解组成,读完这本书,脆弱的心来会变得坚强,躁动的灵魂会变得理性。不但可以让你学会有趣的自测手段,成为半个心理医学,而且可以洁净你的精神世界,引领自己进入灿烂的阳光地带。

作者简介

本书记录了一个中国临床心理学家在美国曼哈顿做心理医生的真实经历。曼哈顿作为“世界的都会”造就了世界任何其他地区都无可比拟的千奇百怪的“纽约客”心理众生相。书中所选的案例稀奇古怪,事事真实,讲述的故事鲜为人知,闻所未闻。尤其是“9・11”恐怖事件对美国民众心理和信仰的巨大影响,本书有最真实而直接的反映;对中国大众了解美国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最深入的视野;对中国人未来的心理走向也有启发性的教育意义。本书文笔优美流畅,机智幽默,富于哲思,妙趣横生,极其精彩,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本书可谓中国第一本深入探究“纽约客”内心世界的心理分析专著,首次在世界心理学界涉及了如此广泛的心理病症。尤其是作者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对人类心理、变态心理、精神病和催眠等心理进行的深入剖析,可以解除人们对此长期存在的偏见和神秘感。通过此书,读者可以消除对变态心理即精神病的不当恐惧,了解其来龙去脉,最后达到防患于未然,健康心身的目的,是一本难能可贵的通俗的科普读物。

图书封面


 心理黑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作者张源侠以人类科技文明最为发达的纽约曼哈顿为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一幅看似绚烂实则丑陋的人类生存现状。这个时代是工具理性和科技主义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人类最为悲哀和堕落的时代。如果我们采用全人类的文化视角来看的话,美国人的心理问题,也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吸毒,乱伦,金钱崇拜,不道德的婚姻,欺诈,各色各样的犯罪...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普遍的心理疾病呢?我们有没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面对和深思的问题。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科技理性主义至上的生存原则把人类推向了一个欲罢不能的漩涡,正是人类自己使自己走向了这条道路,可以用“作茧自缚”这个成语精确的描述。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以高度发达的科技为荣,我们的目标是不停的制造,发明各种高科技的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人们忱于安乐,忱于自己所发明创造的一切现代化设施并乐此不疲的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通过科技的发达,人似乎觉得自己越来越自由了,比如我想去非洲,我坐飞机当天就可以到达,我想和德国的朋友交谈,我只需要把电脑连线,等等。科技的发展,也似乎使我们每个人都越来越个性化,比如我可以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MP3,而它的款式和功能又符合我的胃口。人们似乎抱有这样的想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越来越解放,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有个性,我们用科技创造着自己的未来,实现着梦想(例如上太空,登月球)。多数人认为:按照自己的思想和爱好行事,是有个性的,是通过思考而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想法和多数人一致不过是巧合罢了。人们希望体验个性的需求通过细微的差别得以满足,例如手提包和毛衣上缩写的名字,银行的金卡标志,用NOKIA而不是MOTO,是基督徒而不是天主教徒等等。“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这一广告口号证明了在一个几乎不存在个性差异的社会现实中,人们是多么的需要个性。而个性如果是靠外在的东西来标识的话,那么可以说,这就是一种没个性的“个性”,如果恰巧某甲和某乙所有的外在标识都相同的话(开同样的车,住同样的别墅,做同样的工作,甚至同样的西装颜色),那么请问,某甲和某乙的个性区别在哪里?个性首先是一种内在的气质,也就是人的独立性,这里也不妨引用莱布尼茨的“单子”来进行描述。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成一体,独一无二的“单子”,他自己是自己的原因,自己是自己的结果。“单子”的等级虽然有无限多(例如从最完满的上帝到最不完满的低等生物),但是它绝不与其它单子重合,如果人们能认识到这一点的话,也就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个性,也就是独立性。在商业资本无限发达的社会,平等的含义也与我们所理解的不同。人们所认为的平等其实是机器的平等,是失去个性的人的平等。现代意义上的平等是一种抽象的相同模式:干同样的工作,有同样的娱乐,读同样的报纸,拿同样的薪水,拥有同样的感情和思想...人们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被称之为另类的事物(例如同性恋)。当代社会竭力宣扬这种无个性的“平等”思想,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个个都一样的“原子人”,使他们平滑而又毫无摩擦的发挥作用,大家服从同一命令,而且还要使每个人相信他是在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正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产品标准化那样,社会的发展也要求人的标准化,并宣扬为“平等”。但是这种所谓的平等却不能缓解孤独的焦虑。当今社会的酗酒,吸毒,强迫性性行为以及自杀等现象都表明了这种所谓的“平等”的方式是不成功的。一个深陷常规之网的人怎样才能不忘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一个有希望,有失望,有悲伤,有恐惧,渴望爱而又害怕孤独空虚的人呢?我在上面之所以大段引用弗洛姆《爱的艺术》中精辟的见解,就在于我们难道不应该问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吗?都市的年轻白领们,难道不是为了追求这种无个性的平等而纷纷贷款买房买车而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么?年轻人的婚姻难道不是像张源侠所说的“女孩子找爹,男孩子找妈”么?在一个组织机构中,我们难道不是作为一个工具在被使用么?人从来不应该被别人尤其是自己当成工具使用,人是自因,也是自果,人是人的目的而不是手段。物质主义使我们迷失了自己,沾沾自喜于物欲的满足以及个性的发现,但这些所谓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人们迷失在“摩耶之幕”中而浑然不觉,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中,那个逃出幻觉之所的人被视为疯子而加以嘲笑,人们一边啃着面包,喝着汽水,看着投射在墙上的影子戏,一边思忖着明天还会有什么更精彩的镜头么?为什么总是这么单调无聊呢?而且还不忘记随时拿起棒子驱赶那个曾经逃出过洞穴并向他们形容外面真实世界的那个人!对追求财富,追求名利,追求享乐的那些人来说,曼哈顿的确是天堂,他们每天看起来精神抖擞的投入到各种奋斗之中,夜晚,脱去了盛装之后,却住进了地狱。
  •     说实话,我对美国纽约的了解多是通过影视剧,什么《北京人在纽约》,《欲望都市》还有电影大片中林立的摩天楼,黄色的出租车等等,看完这本书,我对纽约的认识深了不止一个数量级,这本书对心理治疗方面我觉得一般,我就是当小说看的。作者在书中列数了自己咨询者面对的困扰,酗酒、毒品、种族歧视、性偏态以及不同阶级美国民众面对911事件等不同的态度等,对中国读者来说还是非常新奇的。1、关于毒品。我曾经在一个生产快速检验试剂的公司上班,这公司向美国大量出口毒品检测尿杯。一个尿杯可以检测的毒品种类可多达7、8种,什么可卡因,海洛因,冰毒,名字多得我都记不住。这类产品在国内需求极小,只有公安部门会少量订货,当时我对于这点感到很奇怪,但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美国是毒品如此泛滥,而且毒品不但在都市肆虐,连监狱里都不能绝迹,这显然让人觉得很震惊。中国近代深受鸦片之毒害,自建国以来严厉查禁毒品,效果自然是显著的。作者还亲身体验了大麻,体会了毒品给人的三重感觉,让人觉得毒品真是害人的东西又使人无法拒绝的魔力,即使是美国这种超级强国,任由毒品泛滥,后果也是堪忧啊!2、最后一章讲了前世催眠。现在中国网络上也流传这种录音,很多宗教人士也附会这就是前世轮回之类。我还是比较赞同作者的观点,这只是潜意识的一切记忆碎片以梦的形式串联起来,但是这些“梦”可以让心理咨询师了解来访者的深层想法,从此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当然,这个现象还是有科学不能解释的神秘之处的。3、纽约是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中国近几十年经济飞速发展,也造就了北上广等几个超级都市,我相信这本书上所说的纽约的现在,就是中国一线城市的将来,当然也会带有很多中国特色,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因为这本书是作者是在美国的工作手记 书中的人物大多数都是非中国人 当然和我们中国本土的国情有一定出入 深入细致的分析较少 作者的个人评述是主要的部分 本书最大的看点嘛...我觉得...就是了解老外们都有哪些普遍的心理隐疾吧 哈哈还可以看看 呵呵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美国的大片影视作品充斥着中国市场,满眼睛美国文化的优越性。《曼哈顿心理诊所手记》展示了美国草根、底层民众生活的压力、艰辛与压力下扭曲的心灵,对于充满文化优越性的美国大片,本书的参考意义显而易见

    本书也是一本不错的心理咨询师案例集,当初购买本书的时候,也是奔着心理咨询案例和方法而来,自己没有失望。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初学者,本书风趣的言语,可以是你的第一本入门作品

    当当发货真心快,3天到货,图书质量及整洁度也比书店好,非常满意!
  •     让我了解了真实的美国,了解到一些匪夷所思的心理问题,很值得看。
  •     几乎想不起内容,两年前看的吧。
  •     猎奇之作
  •     对自由的描述不错,整体文笔一般,内容不够丰满
  •     看似胡诌,其实还是很有道理
  •     让心理的阴暗见光,疗养心灵
  •     最近看了本书《心理黑洞》,想着很久没看心理方面的书籍了随便搜搜看,然后看到了这本书,看着名字我就觉得应该是又是非常无聊的心理分析了,姑且看看,没想到,非常精彩,止不住全看完了,我怎么懒的人也是难得了,是本好书。
  •     洗脑教义:重复,机械,单纯
  •     因为我老了已经不适合这种痞痞气息的文字了咩……?
  •     美国人的心理疾病案例
  •     刚刚在机场看完的,短小的心理杂谈类书籍,涉及了一些心理学常见的话题,读来有笑点,也有思考,作者是个有阅历的人,让我想起昨天,在checkin的时候前面一对芬兰老夫妻带着他们的老儿子,儿子30左右,可能属于大脑发育不好的那一类,行为异于常人,一度让我产生躲避的心理,现在想来人类都有排异的倾向,这和我这次游历欧洲各国的经历也有共鸣之处,可能知道的越多越需要强大的心灵力量吧,以后会多读心理学书籍。
  •     看完了。
  •     日渐忙碌,下笔成文的时间也变得奢侈,不知应该欣喜还是悲哀。常觅些许“杂书”来解脱压力,放松思维,不意竟渐渐开始陷入更深的思考。推荐一本好书,或许许多人也曾读过。摘选于此,也算是填补久不见笔墨的空白日志吧。心理黑洞作者: 张源侠 自 序自 序 我一直信奉中国千年古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寒窗苦读,直至三十有五,虽然8年前就拿下中国博士头衔,现在又完成美国博士后头衔,环顾自身,七尺长躯,仪表堂堂,依旧黄金屋无,颜如玉也无。心下感叹:难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千禧年金秋,义嫂丁利和义兄夏荣伟打越洋电话,道红梅才貌双全,两情相遇, 定是天作之合。我笑道,大洋阻隔,如何恋爱。夏嫂回道:“地球村落,何忧门前小塘。” 听罢此言,雄气顿生。 只消一月,连玉照也未曾一睹,两人已浓情似蜜,好比百年鸳鸯。至此,方信造物皆有安排,只待良辰吉日,便可洞房花烛。情虽已定,自愧身无长物,只有一支数年未动的懒笔,或可为书生挣回一点银子,好娶娇妻。 伏案数月,书尚未成,两人已情似干柴,即使寒冬也无法阻止爱情烈焰。千禧年底,我从纽约飞回中国,在西子湖畔与红梅完婚。常言道“一见钟情”,我和红梅是“不见钟情”,实乃情史奇事。 婚既已结,书还得续成,于是继续伏案,灵机跃然纸上,此书之奇,古今皆无,自信此书一出,当洛阳纸贵。我在此书开篇简述书之来历,一是鼓励天下书生穷不坠青云之志,上天有眼必嘉奖;二是希望读者朋友奋勇购书,看清老美心病,消除老中自卑,了悟人生实相,活出自在潇洒。 张源侠: 2001年春天 于美国曼哈顿 到了美国不到曼哈顿, 不算到了美国; 到美国只到曼哈顿, 也不算到了美国。 因为曼哈顿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要用人类可怜的形容词来描绘曼哈顿,那么曼哈顿是伟大的,混乱的,高雅的,肮脏的,妩媚的,冷酷的,哲理的,无知的,认真的,嬉皮的,庄重的,妖艳的,钻石的,狗屎的,宁静的,癫狂的???? 曼哈顿是一座小岛。在我的眼里,曼哈顿就像一个侧卧的女人。最南端的自由女神像是这女人的魂。依次往下看,迷离的苏豪村是这女人脸上蹩脚的化妆,混乱的中国城正好为这女人的口腹之欲所设。时代广场是这女人的胸部,好像为了迷倒全世界的游子而永远花枝招展。而第五大道正是这女人的脊梁,从中央公园的底部笔直延伸到华盛顿公园的这根脊梁,昭示了这女人的直率和刚强。而中央公园是什么呢?那是纽约的清净修养之所,用我们中国的术语,就叫丹田吧。纽约人对我说,如果没有了中央公园,整个曼哈顿会在一夜之间变成疯人院。 把曼哈顿看做一个女人是我这个新纽约客潜心体验感悟后的惊奇发现。询问老纽约们,他们皆对我这形象比喻双眼圆睁,然后感叹道,不识纽约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城中。纽约人对曼哈顿的感情就如对待一个绝色的荡妇,既爱又恨。这种奇怪的感情就如当年囊中羞涩的上海人全家挤在浦西一间小小的鸽子笼里,但在外面又神气活现的样子。每想到用1000万人民币的价格,在纽约的繁华住宅区只可以买到一房一厅的居所,那些在中国黄土高坡靠几百块钱生活一年的老农,可能打破脑袋也无法想像这曼哈顿的房子是如何用钱堆积起来的。 其实,何必说什么黄土高坡的老农呢?我这位1993年就在上海华东师大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江南人,虽然自视才高八斗,目空一切,但在没有到美国之前,我对曼哈顿的认识也不过来自于那本惹出无数争议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以及令无数不是北京人也迷醉的《北京人在纽约》。 现在,我居然实实在在地坐在曼哈顿东区紧邻第五大道的寓所里,写这本即将轰动世界的大作,那种感觉实在有点好玩。即使在曼哈顿,当我向我的纽约同行们报出我如上住址时,他们个个都是双眼圆睁,以为我刚中了彩票。当我告诉他们我住在此处不必付一分钱的房租时,这回他们连嘴都闭不上了。 其实我之所以住在曼哈顿最有钱的人居住的上东区,是因为我最没有钱。最有钱的人也需要最没有钱的人的帮助。我就属于帮助那些最有钱的人的最没钱的人。 我住在此处,身兼看门人之职,所以我住宿免费。 我的工作任务是每天负责把大楼内部保持得干干净净。所幸楼内所住皆是爱洁人士,倒也不劳我过多费心。我的其他工作都与老天有关,夏天暴雨过后,清除屋顶积水;秋天清扫庭前落叶;冬天偶尔大雪过境,自然也要奋不顾身与满地积雪玩上一把;至于春天,好像无事可做,那就浇浇花草吧。
  •     翻过 可读性不强
  •     我的第一本心理学书,13岁的第一本。
  •     对了解美国人的心理问题和一些社会现象有很大帮助
  •     案例有些范范 却也是专业的
  •     没有任何高深的理论,一个个诊疗故事和患者的噩梦自述,让读者大开眼界,并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心灵,使人在一种轻松的阅读中走进一个澄清开阔的精神世界。
  •     2010年9月10日
  •     以曼哈顿为背景,讲述了美国各种心理问题的起因~~嗯。。不错的~~
  •     不错
  •     有趣
  •     高中从北京回来逛家乐福买的一本书 被里面的“吃屎”给震惊到了
  •     喜欢心理方面的书,应该不错
  •     每一段案例都是一个心理的反馈,认真阅读,可以发现人性中的多面,无论是黑暗还是光明,也许在你的身上都能体现。
    不需要拒绝,不需要抗拒,看见自己,没什么不好!
    只有看懂了自己,才能看明白别人,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掌握每个人的性格。成为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主宰!
  •     已粗略阅读,整体观感一般。作者结合自身在曼哈顿的经历,遭遇写此本书,中间有很多夸张和修饰过的内容,文笔中主观色彩相当强烈。 用接地气(粗俗直接)的方式来表述心理咨询。
  •     是本好书,看几页,有关心理,里面掺了很多故事,挺好的
  •     每个现代人都面临着难以摆脱的心理黑洞:职业的压力、人生的困惑、感情的失衡、童年的阴影……这些都可能让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变得脆弱、古怪、无法自控。这些问题作者都在书上一一讲到 其实大多数是因为在童年时候遭遇或悲惨或溺爱或背弃的命运 在没办法自我调节的情况下所衍生的病态 书上只是一针见血陈述却没有说出解决之道其实我觉得我们应该重视一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应该用适当的爱去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呵斥远离或者用爱绑住他们
  •     还没时间把它读完,以为是写心理分析的,其实不是。。。
  •     本书通过一个个的故事让人们了解到生活当中的种种心理症状,将作者对心理学的感知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     拖拖拉拉才看完,其实,何止美国曼哈顿的有鲜为人知的各种心里黑洞,遍地中华何尝不是?作者引入很多案例,但缺乏更多的深入分析,总体来说看看可以,却缺少味道和大思考。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有最变态,只有更变态~自认为承受度相当高了,但是对于某些心理问题,实在也接受不了~
  •     起了个那么大气的名字,还真是呵呵
  •     了解各种人的心理
  •     了解心理了解曼哈顿
  •     静下心来,慢慢的品读,自己会对人的心理有更深的认识的
  •     内容很有意思,另一个角度剖析了美国曼哈顿地区人的心理,还有一些特别人群的心理
  •     整本都看完了,不错的书,从书里可以知道美国人的一些心理,一些社会上的事情。原来只是看着特价随便买来,真赚到一本不错的书了。推荐。
  •     奇书。解答了N个我多年的疑惑。此博士的人生之广也是。
  •     看了可以对照自己的情况,想想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准
  •     很专业的一本书,不适合非心理职业者阅读
  •     心理黑洞——曼哈顿心理诊所手记,刚拿到手,准备好好学习。
  •     笔者的文字功底相当厚,易懂但又不失深刻,想了解心理学的人可以读一读,获益匪浅。对国外心存向往做美国梦的人更应该读一读,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这个国度的社会状态。
  •     他们的世界更纯粹 更直接
  •     学习下人的心理黑暗的一面,有助于与人沟通
  •     笔法很独特,,让人对心理病症迅速了解
  •     故事中的人性分析让人更容易去接受,去理解当时的环境当中人的心理。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还不错
  •     有自我与专业的心理分析,不同的manhattan,不同的USA
  •     两星半的书吧。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心理分析。故事倒是一个比一个猎奇。
  •     很有趣
  •     内容平淡无奇,也没有深入,只够做个休闲科普的读物,故事很短,打发时间最好,可惜很多故事刚到高潮就没有后续了,估计是作者没有治好的病人吧。但最有趣的事读这本书的时候,从字里行间透出的观点分析作者的性格反倒成了最有趣的事情。作者讲起话来很有趣,油嘴滑舌地很贫,他精明,市侩,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做学术,哗众取宠,但很接地气,很有人格魅力,这个人能够取得成功是顺理成章地的。只可惜对于心理学问题除了鬼扯吹牛和一些肤浅表象的解释之外毫无深入,是个玩世不恭毫无诚意的态度,我完全理解——如果能够靠人情世故的技巧就能成功,谁还会花太多去钻研一门注定要给自己带来痛苦迷惘的学问呢?
  •     虽然讲的都是心理问题的黑洞,但是坐着的文风非常有意思,,,
  •     细细看了此书,就美国曼哈顿人的心理状况有了一定了解。
    其实,美国人也与我们一样,有情感,有困惑,有心理症结。他们大多善于找心理医生倾诉。
  •     读完一遍下来,有些观点还是犀利的,关于阴极必阳阳极必阴、文革、宗教是一种更高端的催眠等等~但这本书不耐读的,不少观点不一定经得起推敲~看一遍就好~
  •     作者是很有趣的人哦~但与其说属于心理学的书籍,不如说属于“现象学”的书籍好像更恰当。好读有趣但本身缺乏深层的价值。
  •     刚看完 一般般 很多猎奇的案例 但是没有实质性的深入分析 只能说当小说看还不错
  •     浅层面的心理咨询故事
  •     内容很浅 描述粗糙
  •     总觉得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好,买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自己来研究研究。或许哪天我就豁然开朗了。貌似当心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也是一种潮流。
  •     看点多多!也的确是那样。不过,写这本书的目的性应该存疑,好像是哗众取宠和猎奇的感觉居多,照他书上那个写法,不用英勇的中国人民出手,美帝国主义自己就垮掉了,而且会很快!呵呵,而且看完这本书后,更坚定地认为,所谓心理医生,真的就是骗钱的,哪怕是个美国博士!此书装帧印刷纸质均属中下水准,特价时再买吧,
  •     初识美国
  •     人类复杂的心理永远值得深思!
  •     这本书浅显,通过一个个诊疗故事和患者的噩梦自述,让我大开眼界。不舍放手
  •     三年前就看了这本书,但是一直都没有卖的,所以等了好久。这本书真的很不错,特别是对于对心理咨询感觉好奇的人来说,还是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而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会有些启示。
  •     曼哈顿是那么的出名,从本书却也可以窥在视曼哈顿工作生活的各种人的心理压力和价值观,喜欢作者的行文风格,有点随意但不散漫,喜欢里面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     书介绍了各种心理问题,但对于治疗的方法没见得有什么高招,整体一般
  •     这本是一开始不怎么有欣喜,因为它的例子很多,例子里总是直接说出对方的症状,后来越看越欣喜,它不仅介绍出曼哈顿里的一些实在状况,生活形态,病人的切实感受生活,让我更好地了解了曼哈顿的常见的心理特征,生活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在后续文章中指出较专业的心理治疗方式,如催眠术,实在令我大开眼界,很感激这本书,会一再读。
  •     勉强三星吧。纪念kindle到手后的第一次完整阅读。作者是精明人,然而整本书字里行间除了三言两语讲讲故事抖抖机灵并没有显示其在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     介绍纽约人的变态心理,生动幽默,不过我觉得全书的亮点是作者看待问题的逻辑~非常值得学习~
  •     心理黑洞——曼哈顿心理诊所手记
  •     读到后面有所改观,挺好一书
  •     写的挺好,很受教义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这本书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不同的心理缺陷
  •     人的心理是这样的!
  •     讨厌精神分析那一套。但是作者看似是一个挺个性的人,故事可读,权当是从一个角度去了解美国社会了。(奇怪的是读到后来才发觉这本书貌似以前看过,有情节很熟悉,“新鲜的屎”那句……,不知道以前到底看过没看过,看过怎么会读前半本没有一点印象呢?)
  •     由于这本书多数是以国外的案例为主,东西方还是有差异的,
    看故事还行,对于心理问题,我觉得帮助不大
  •     第一次了解到心理咨询师这份工作,作者讲述的患者和自己的故事很吸引人
  •     好看,略冷门的一本书
  •     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很想找部与心理相关的,又不是全理论的书。在网上看到别人推荐后,尝试着买了。没想到,好得有点出乎我意料。看来“理论联系实践”真是至理啊!作者将其在曼哈顿纽约经历,融合个人知识见解,造就了这本书。推荐一看!
  •     以案例为主,讲得不深,容易读懂,即使是一些专业的心理名词也因为与案例结合不会觉得生涩,适合业余者。
  •     现代的人多多少少有一点心理上的问题,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也许能帮他们解解困惑呢。
  •     每个人都有心理的黑洞
  •     好吧,初中性启蒙书
  •     作者以自己的从业经历,带给我们一些真实存在的心理问题,看完对繁华的美国人的内心有了一个新认识,同时也觉得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了新认识。
  •     没什么深度,感觉在看新闻上的小方块
  •     写得不错!
  •     作者自命不凡 故事有趣 可惜评析深入却点到即止
  •     以生动的案例来揭示人的心理。需细读品味。
  •     美国政客的肮脏,911的阴谋论,四处可及的毒品,种族的歧视,如果在赞赏美国优点的同时而忘记了美国存在的阴暗的一面,那么这个人不是愚昧无知,便是存心不良。一些有趣的观点和案例解析美国人的内心世界,闲书一本。
  •     这本书或许不是心理学专业书籍,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美国的阴暗一面,也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的阴暗一面。何况作者的语言风格通俗、风趣,读起来一气呵成,挺过瘾。我觉得想出国的人、崇洋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多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另一面。
  •     很入门的读物,通俗浅显,语言幽默,只是个别地方幽默过了头,变“油”了。
  •     我们都是平凡人,或多或少的,我们都会犯罪平凡的错误。书中的简介其实神秘化了书的内容,黑洞在我们的意识当中,是很遥远的天象,殊不知他其实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生命之中。《黑洞》是把实际的案例说出来,更好的让我们明白,许多的心理缺陷从何而来。是一本不错的书。
  •     总结一下:整部书主要写的是从一个心理学家/医生的角度看美国人的心理世界,毒品是最恶心的,最可怕的。很多犯罪其实就是因此而起的
  •     #fayesbooks#作为一位华人在96年跑到读博留在曼哈顿执业心理学真是很不容易了。而且作者的英文和中文的文采都很不错。
  •     虽然是美国人的心理,但对中国人也有借鉴意义
  •     心理方面的书一直都很喜欢读~很不错
  •     我们永远无法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     政府就像个小矿主,不讲理更没担当,出了事就瞎对付:全力抢修但毁掉证据,不公布死伤者名单,不让家属认领遗体,不开放赔偿谈判,不惩处责任者但会找替罪羊;不让受害者起诉,不让律师介入,不让法院受理,删帖并封杀报道。 她这次打的是领队,那就是公开打领导,暗中打组织,是对为祖国带来无数荣誉的现行体育体制的公然挑衅,显然比不首先感谢祖国性质恶劣,如果不予以严惩,会动摇整个国字号运动队管理基石。
  •     许多案例,道理都很简单,别的心理书上都有,没什么章法,闲书看着玩。不少部分黑美国黑得不错。
  •     刚收到,看了大概的内容,主要揭示了一些心理疾患的原因,我比较想一探究竟,比较吸引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