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面具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心灵的面具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1
ISBN:9787561787632
作者:(美)布莱克曼
页数:21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首先让我们概括一下防御机制和不愉快情感的定义,然后我们才进一步来描述防御机制的许多特性及其功能。防御机制和不愉快情感的定义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不愉快的情感包括焦虑、抑郁和愤怒。焦虑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对可怕事件的猜想构成。而抑郁情感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对可怕事件的发生的看法构成(C. Brenner,1982a)。愤怒则是由不愉快的感受加上想毁灭某人或某事物的想法构成(C. Brenner,personal comrntmication,1990)。对于上述每一种情感反应来说,这些想法的内容可能源自童年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所拥有的感知和记忆,而且可能是以现实为基础,或是以想象为基础,也或者是两者兼有。防御机制的触发情况正常人或“一般意料之中”的人(Hartmann,1939)对于正常人(E. Jones,1942)来说,一个非常强烈的情感可能预示着会摧毁(或压倒)一个人的思维、组织能力、注意力等心理功能。弗洛伊德(1926)从更专业的角度,把那些对思维、组织能力、注意力等自我功能造成干扰的情感定义为“创伤性”的。AB是一名39岁的女性,因为婚姻问题来找我治疗。她回忆说她发现其丈夫将大麻藏在主浴室内的药柜子里。她压制(有意识地将想法驱离思维)自己的愤怒直到她的两个孩子(13岁和15岁)都睡着以后,才向丈夫表达她的种种忧虑:担心丈夫的健康,担心孩子的安康,担心丈夫会被拘捕或被起诉,担心丈夫吸毒后神志不清时干下蠢事,以及担心受到公开羞辱。她也对丈夫这种为孩子树立不道德和违法行为榜样的做法表示反对。当丈夫维护自己抽烟的权利时,她“失控”了。她开始哭泣,但后来自己停住了。第二天中午,当她在园艺店里为屋前院子挑选花卉盆栽时,AB先生打电话到她手机上,说自己正在家里等她,并提醒说他们原本约定当天在孩子去上学以后,两人在家进行一次“火辣的性约会”。她表示自己把这件事完全忘记了,并且因为自己使丈夫失望而感到内疚。在上述情况里,AB女士首先是压制(31)她的愤怒(有意识地),但是当丈夫对自己的忧虑表现出不讲道理的反应时,她的愤怒和抑郁由于其强烈程度而变成“创伤性”的。于是她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情况下,建立起了其他多种防御机制。她压抑(25)了那次“火辣的性约会”,这样做既缓解了她的愤怒而同时也表达了她的愤怒(一种折衷形成)。她使用了投射性认同(4)——通过给她丈夫制造严重的挫折感来缓解自己因丈夫没有体贴自己的心意而造成的挫败感。她与攻击者认同(35),即用其丈夫对待自己的方式(忽视她的意愿)来对待丈夫。她拒绝了丈夫的性邀约,并把注意力置换(19)到女性特质的元素上(用于花园的花),象征性地(20)重申自己的女性特质。她由此压抑(25)因丈夫无视自己的忧虑而觉得自己被冒犯的感觉。她也隔离(13)(关掉)了自己对于这段婚姻所感受到的沮丧感。当我向她指出在她忘记跟丈夫的约会而专注于花卉的这件事情上很显然地有着以上几种含义时,她对自己对丈夫的愤怒和自己的内疚有了更多觉察。她在愤怒和内疚之间的冲突也导致了她在面对丈夫的争论时变得被动(62)。在几天之后的回访谈话中,她汇报说她已经向丈夫说明,由于丈夫顽固坚持进行违法、自我毁灭的药物滥用仃为,自己对这段婚姻感到生气和沮丧。她的面质使得其丈夫反思自己的固执行为,尤其是考虑到对自己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的潜在不良影响。于是,她丈夫向她道歉并且放弃了吸食大麻。精神病和边缘型人格在那些有精神病或边缘型人格的人身上,即使轻微的情感也可以使自我功能崩溃。在那些疾病中,情感容忍度和自我力量原本就不太好(Kernberg,1975)。DB先生,25岁,在他的童年时光里一直都遭受他母亲的严重忽视。对于哥哥对他的欺负母亲从来不加干预。此外,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处于青春期的姐姐进行卖淫活动。从15岁开始,他就酗酒。所有的这些因素(即,指向哥哥的巨大而强烈的愤怒,因目睹姐姐的性活动而遭受的过度性刺激,以及在整个青春期就以酒精作为情感调和剂致使自我力量的发展受到干扰)已经使得DB先生在情感容忍度方面出现严重缺陷。如今在大学里,当被要求完成一项额外的作业时,他认为是自己的无法集中注意力和组织(整合)自己的思维而被人针对,因此感到非常愤怒。他无法学会怎么样去驾驭自己的强烈愤怒和抑郁情感,他防御性地指责其女朋友(投射性责备)(5),因为她曾经鼓励自己上大学。他也变得自大(63)(认为自己因遭受不公待遇而想要举报教授),并开始酗酒(通过物质滥用来防御)(69)。换句话说,由于(自我)在情感容忍度方面的受损,一般的压力如一项额外的家庭作业(导致愤怒)将使得他被盛怒的情绪所淹没。于是,病态的防御机制被启动,以便减轻自己因体验到专注力和整合能力方面的(自我)功能受损而产生的羞耻感。神经症对于患有神经症的人(包括恐惧症、转换障碍、惊恐障碍、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一些冲动障碍、一些抑郁障碍),其自我力量(参阅附录二)可能是足够的。但是,一个情感反应的强度即使只是很轻微的,这个情感反应的一小部分也将扮演一个信号(Freud,1926;C. Brenner,1982a)。当特定情境出现,致使他们回忆起(通常是无意识地)过去真正被情绪淹没的情境时,这个信号性的情感反应将触发他们的防御机制。瑞妮,34岁,感到容易恐慌。她认为她的焦虑来源于最近自己想要生育宝宝的愿望。她不敢把这个想法告诉她的丈夫,因为他们最初曾协议好不要怀孕。而且,瑞妮也不想变得“依赖”丈夫的收入。她注意到,在她青少年时,曾经必须怎么样乞求父亲才能换得零花钱,而她是如何地讨厌这么做。我指出她似乎认为她的丈夫会像她父亲那样吝啬。瑞妮意识到自己这种对丈夫的看法,对于一贯对她都表现得很大方的丈夫来说是不公平的。经过一段简短心理治疗的干预疗程后(几个月),瑞妮向丈夫提出了关于生孩子的这个话题,而结果是她丈夫对这个想法感到很兴奋和开心。(关于该案例更完整的说明,可以参阅Blackman,2001,174-177页)在该案例中,瑞妮通过使用缄默(59)、回避(61)和假性独立(72)等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因对丈夫移情而产生的焦虑困扰。换句话说,她这种信号性的焦虑,虽然实际上不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崩溃,但却导致了病理性防御机制的产生。有意识与无意识的防御情感的关闭就像呼吸一样。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这些调节机制(无意识的防御)的存在,但他们也可以有目的地掌控这些调节机制(有意识的防御)。事实上,防御机制可以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方式运作,人们可以有目的地去使用它们,抑或无意中就使用了它们。进行精神分析命名时,防御机制的有意识使用与无意识使用有时候是通过采用不同的术语来实现区分的。例如,压制(31),是指有目的的忘记,而压抑(25)是指无意识的忘记。同样地,搪塞(23)是指有目的的说谎,而虚构(24)则是发生在一个人无意中的歪曲事实。就像上面谈到的,AB女士开始时是压制自己的愤怒,后来她则是压抑自己要离开丈夫的愤怒想法。一些免责条款我已经把有限的目标,即描述那些防御并且给出一些关于它们的可能对实践中的临床医生有用的信息,作为我的任务。我的理论取向牵涉到一些自我心理学(Hartmann、Frosch、Bellak以及。Kernberg等人的关于自我功能和自我力量的概念)、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关于驱力、超我以及防御的第三理论①)、以马勒为基础的客体关系理论(分离个体化和它的变迁)以及关于折衷形成的现代“冲突理论”(C. Brenner,2002)。你会看到我没有过多地涉入到对所谓的“缺陷防御争议”(参阅Frosch,1990)的争论的讨论中,因为我觉得功能缺陷和功能的抑制两种概念都是重要的。有些分析性理论家对Freud-Hartmann-Frosch(以及Busch,1995)所发展的关于自主自我功能的学说感到不满,因此也许会对我关于防御性的功能抑制的描述(在弗洛伊德之后,1926)表示异议。科胡特的追随者也对结构理论的很多方面(包括防御)提出了异议,他们比较喜欢使用属于自尊调节的内在幻想的那些概念(“自体客体”)。克莱恩学派、荣格学派、马斯洛学派、拉康学派以及阿德勒学派各自使用了不同的专业术语,而且对心理常态和心理失常都有着些许不同的想法。我并没有试图在这本书里拿这些理论去跟防御理论作对比或者比较。精神分析内部的争议——有许多还未得到解决——至少是会像精神分析理论和非分析性理论之间的那些争议一样那么多并且一样那么容易引起争论。简单地说,这本书并非企图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内部辩论上,也非企图在分析性理论与非(或者反)分析性理论之间的领域间争论上作一个学术性的专题论文。最后,我没有引进关于焦虑、抑郁以及精神病的一些“生物精神病学”看法,是因为我没能看出当今的神经生物学和防御理论之间有彼此相关的地方。(那本新的期刊《神经精神分析》(Neuro-Psychoanalysis)的撰稿者们正提出了这个议题。)我倾向于赞同诺贝尔奖获得者Gerald Edelman在心理功能的大脑基础的庞大的复杂性方面的许多结论(例如,1992)。虽然今天科学观察者们相信大脑是精神的器官,而且我们也知道大脑的疾病可以引起心理现象,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有发现过哪怕是一个单一想法的神经一电一化学基础。即使是Levin(2002)对Iberhauft在神经免疫系统和学习准备方面的工作的精湛总结也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带有疑问的”。脑脊液中的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跟一些抑郁症之间是有一些在统计学上具有说服力的相关性的;但是迄今,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关于形成人们思想想法的大脑生化方面的看法,而这些想法却造就了我们半数的情感——导致人们感到孤独、不高兴、可悲、或者内疚(或者愉快)。更别说以解剖神经生理学方式去理解任何关于爱、恨、害羞、或退化(例如,中年危机跑车)的东西了。我很喜欢看到一些心理治疗学习生把一张防御(还有自我功能)的清单贴在他们办公桌上方的墙壁上。这本书本质上是基于那张清单的一点精心制作。P4-7

前言

从防御的角度鉴赏人格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现在大约有195个主权国家。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或大或小的国防力量,这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一个国家,从它的国防力量人手,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角度。在全部的国家里,现在生活着大约70亿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身体上也都有着或强或弱的个人防卫体系,组成这个体系的成分包括皮肤、白细胞、巨噬细胞和各种抗体,在医学上,这个体系被称为免疫系统。有很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免疫系统被摧毁,因为他们感染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这个疾病的中文名字叫作艾滋病。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也需要被保护。面对大自然经常显现的敌意,以及人际间时时处处呈现的冲突,不设防的心灵无法完整而清晰地存活下去。人类个体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一些“护心术”在等着我们学习。如果没有意外,我们几乎会自然地学会一个成人应该具备的捍卫自己精神领地的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这几乎就等于心理的健康。不幸的是,有一些人,由于成长的道路过于坎坷,使他们在成年后还持续使用早年学会的低级而落后的“护心术”,无法学会更加高级而先进的手段,所以他们也许会终身处在心理的疾病状态上。精神分析,或者说心理动力学,其研究的核心之一,就是自我的防御机制。一个人使用哪些自我防御机制,直接呈现了这个人的人格的强度、稳定度和成熟度,笼统地说就是健康的程度。如果说精神分析是一种人格鉴赏学,那么对一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就犹如通过军队了解一个国家,或者通过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功能来了解这个人的体魄。如果说分析别人的防御是一种职业,那么分析自己的防御就是一种修行了。把你自己的潜意识防御上升到意识层面之后,你就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可以攀登多高的山峰,自己的耐力可以走多远的夜路,自己的胆量能够面对什么样的敌人,以及自己的气魄能够担当多大的失败和成功。当然你还会知道,永远不去做你的人格顶不住的任何事情。去年夏天,德中心理治疗院(中德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的主办者)前任主席马佳丽女士问我,往精神的深处看,东西方人是一样的吗?我的回答是:在整体的精神的本质上,我们是一样的。我们有同样的内驱力,我们的内心世界都在早年的关系中形成,并在后来影响我们的全部的关系;我们都趋乐避苦,或者能够忍受。这几句话几乎表达了精神分析全部的人性观,而所谓“趋乐避苦”,说的就是自我防御机制。我同时也跟马佳丽说,就像个体之间的防御机制有差异一样,群体之间的防御机制也会有差异或者说各有特点。我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中国人的防御的特点。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谓特点,只是表示在程度上有点“过分”而已。并不表示“只有”我们才这样自我保护。第一个例子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你专注于一种情感,而回避另一种。这是本书描述的第57种防御。这个防御机制在我们群体中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过度呈现和提倡孩子对父母的爱,而忽略甚至否认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成长和独立的需要)而产生的对父母的恨。这使得假装孝顺的伪君子可以大行其道,而敢于直面人性负面的人难以生存。第二个例子是:几千年来,我们都在使用“躯体化”的防御。这是本书描述的第65种防御·它的定义是:你专注于自己的身体,以避免口欲、性和仇恨的冲动导致的冲突。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一些人际关系的失意者,就沉溺于修身养性、服药炼丹的活动中。著名的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的名士。最近30年,以养生、健康为名的运动此起彼伏,数以亿计的人卷入其中。很多的骗子被揭露,但这真的不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让大家使用比躯体化更高级别的防御。很显然,这需要精神分析,更需要时间。这本书的副书名叫作“101种心理防御”,但并不意味着人的防御只有这么多;在一些精神分析实践培训中,有些防御并不在这101种之内,需要被重新命名。不过一般来说,分析了本书描述的防御,对他人或者自己的了解就已经足够专业和“深层”了。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涉及的内容,你也许会觉得,很多说法都是牵强附会甚至胡说八道。这很正常,因为精神分析这门学问讲的就是我们通常不会觉察到的东西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如果你没学过化学,当有人告诉你,价值连城的钻石和几元钱一斤的木炭在本质上是同一种元素的时候,你当然会嗤之以鼻。很多事情,浅看和深看,真的非常不一样。在你被分析几百次,或者分析别人几百次,或者通过别的机缘巧合沉到了人类精神的幽深之处,你就会同意,这本书的字字句句,都是人类心灵最智慧和最勇敢的探索者们在展示他们惊人而美丽的发现:犹如医学家眼里的别样人体,犹如物理学家眼里的别样世界。感谢杭州西溪心理治疗研究小组六位成员的辛勤劳动。从功利上来说,翻译书的效率相当不高,所以我很少做这事。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看,跟我相比,他们这样译书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这样被命名:利他型的见诸行动。我知道,我这是在赞美他们。我还知道,赞美他们是我的防御的需要。我不知道的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境界的人格,不需要任何防御,“裸露”着就可以好好地活下去?曾奇峰2011年5月22日于安徽万佛湖徽萃山林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说分析别人的防御是一种职业,那么分析自己的防御就是一种修行了。……这本书的字字句句,都是人类心灵最智慧和最勇敢的探索者们在展示他们惊人而美丽的发现:犹如医学家眼里的别样人体,犹如物理学家眼里的别样世界。  ——曾奇峰,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弗洛伊德是最早对防御所掩藏的心理内容感兴趣的人。他的女儿安娜则探索了人类大脑如何保护自己以免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和想法。现在,布莱克曼应用时下的精神分析知识,将防御的研究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  ——Vamik D.Volkan,弗吉尼亚大学精神病学荣誉教授一本包罗万象、引人入胜的防御和防御性策略的精选集。  ——Harold P. Blum,纽约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教授

内容概要

杰瑞姆·布莱克曼(Jerome S. Blackman),资深精神病学专家,有着超过30年从业经验,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纽约弗洛伊德学会以及美国精神分析学院的认证精神分析学家。他是纽约弗洛伊德学会训练与督导分析师、东弗吉尼亚医学院临床精神病学教授,以及弗吉尼亚威斯利安学院心理学兼职教授。

书籍目录

从防御的角度鉴赏人格——推荐者序(一)
推荐者序(二)
中文版序言
原序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关于防御机制的一些普遍概念
第二章 出现在性心理口欲期、肛欲期以及第一生殖器期的各种防御机制
第三章 潜伏期、青春期和其他各种各样的防御
第四章 防御在精神病理学诊断中的使用
第五章 诠释性技术
第六章 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选择
第七章 支持性治疗技术
第八章 防御在自杀倾向评估中的意义
附录一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发展历史
附录二 诊断中要评估的自我力量
附录三 精神分析的诊断性心理发育考虑
附录四 客体关系理论的一点历史
附录五 在躺椅上的比才的《卡门》(Carmen)
后记——一些免责条款
译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人们用心理防御来把不愉快的感受拒绝在意识之外。防御机制运作的范畴,可以从无害地使用幽默来掩饰紧张感,到破坏性地攻击一个当前所爱的人。心理防御是指将不愉快的情感的某个(些)组成部分——想法、感觉或两者——移除到有意识的觉察之外的一种心理操作。心理防御是精神分析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良好的心理咨询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突破防御机制的过程。熟悉并有效打破来访者甚至咨询师自身的防御机制是咨询师个人和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

作者简介

这本由J·布莱克曼著,毛文娟、王韶宇译的《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全面详尽而又引人人胜地理出了101 种心理防御——有史以来编纂最全的——给浩瀚的精神分析知识之海带来了清晰和次序。30 多年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其自身曲折传奇的个人经历,让杰瑞姆·布莱克曼能够完成这样一本既有教育性又富有阅读乐趣的书。通过使用比喻、案例和对话,布莱克曼医生使无比复杂的概念和内容变得平易近人。这本书讲解了人们发展某些防御的原因并提供了识别无意识防御的技巧。不管是初入门的治疗师、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还是任何对人类心灵感兴趣的人,《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都是一本有关思想和行为的含义和起源的宝贵指南。

图书封面


 心灵的面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杰瑞姆.布莱克曼想必一直在使用“穷思竭虑”与“理智化”的防御技巧,避免自己受到情绪低落的影响,所以才有了这本书。坦白地说,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嘴角一直在抽搐着。从未想到过自己所有的行为,甚至与自以为善良、理性与可爱的行为背后居然藏着如此狡猾的动机。杰瑞姆.布莱克曼不是盖的,在这种犀利无情的精神病专家面前,你,我都休想装可爱。我只是草草将此书看了一遍,就似乎已经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困扰的几个问题。1. 专注力。为什么我很难集中注意力?当专注力变成一种对权威顺从的(侵犯化)举动的象征时,儿童和一些成年人可能会无意识地掏这种功能以维持自主感。那就是说,他们无意识地将身份认同弥散等同于注意。他们的分心可能是由于专注功能的抑制以便缓解自体-客体融合焦虑。分心也可作为防御,是反叛性攻击行为的表现。看来很可能我的分心与对权威的不满有关。而我对权威的不满又与自己对父母的依赖与愤怒有关。由于情感上的依赖掩饰了愤怒,不得不将愤怒导向与父母类似的权威。这可以解释我自己对任何权威都有种第一眼的反感。2. 躯体化。为什么当一个人闲下来时,反而会身上出现各种痛?你对自己的身体及其功能有着意识上的象征性恐惧,尽管缺乏医学检查上的发现。你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以此来回避抑郁、孤独和愿望未实现。这种例子我在生活中见得太多。有些人特别神经质,包括我自己,很容易觉得自己身上出现了病痛,尤其在境况不好,或者是看到某些病症的描述时,臆想出自己身上也有同样的病。其实都只不过是大脑变的魔术,夸大了各种困难,给自己找借口而已。等等。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对于人性的认识现实,或者说冰冷了许多。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戴着面具过日子,无非是有的人戴的面具高级一些,舒适一些,而有些人戴的面具不仅笨重而且散发着毒气,既无益于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别人。慢来,这种随之产生的傲慢感是什么情绪?我需要翻一翻书,检查一下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     这本书,算是精神分析较专业的工具书了吧。所谓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的一种心理操作。曾奇峰在《序》里写:如果说分析别人的防御是一种职业,那么分析自己的防御就是一种修行了。是啊,确实如此。佛说:汝意不可信。原来我们的心灵戴了这么多面具,不可信,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以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原来,自己也是自己的傀儡。这句话,看起来似乎很不可理喻,然而事实却正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自己的主人,而只是自己的奴隶。自己想做的很多事情,却总是莫名其妙无法完成,甚至无法开始去做,甚至,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我觉得,真的勇士,是敢于直面自己心灵的人。这本书,会让我们看见,也许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着自欺欺人的事情,而我们却丝毫没有觉察,甚至还可能为自己的面具而洋洋自得。除了一些危险的或适应不良的防御机制,例如严重的“转向自身”会让我们莫名的想自杀,“否认”也有可能让我们置极度的危险情况而不顾而危及自身的安全;还有很多可以让我们“避苦趋乐”的防御机制,甚至“幽默”、“升华”也很有可能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工具。当然,面具很多时候也是必要的,我们不需要全部卸下自己的面具,因为“祼露”可能是危险的,只是,我们需要揭起面具,看看自己的真面目,这是对自己的真诚,唯有对自己真诚,才可以真实的安排自己,唯有对自己真诚,才能对别人真诚。唯有真诚,我们才可从容面对世间的一切。唯有直面,才可从容。
  •     1、本书诚如作者所言:描述那些防御并且给出一些关于它们的可能对实践中的临床医生有用的信息。2、虽然翻译的不算流畅,但是对有一定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读者而言,还是可以看得懂的。3、如果书中涵盖更多的应对技能,就更好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
  •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理防御模式。适当的防御是需要的,但是过度防御会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     20160224 差不多一年了,终于读完了。 需要做详细笔记的一本书。
  •     读了前五章,可以加上“读过”标签了。对防御的介绍很好,但是涉及现代精分的理论太多,对我这种精分爱好者来说读起来有些吃力,不过估计对心理动力取向的咨询师们的胃口~
  •     看了一半,后面太专业了看不懂。这书确实挺干货的,牙齿不好嚼不动。
  •     终于开始读这本书了。也许心理放下了很多东西面对了很多东西以接纳自己。所以可以面对自己更深的阴暗了吧。
  •     一本学习和了解经典精神分析的必读之作, 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防御机制.
  •     看不懂,估计是翻译的问题。
  •     是时候自学一波精神分析了!其实按照本书逻辑,基本所有的人类感情都是防御了。。
  •     有些枯燥但是有收获
  •     对防御机制有了了解,支持性疗法:自我功能,自我力量,修复客体关系
  •     全五分
  •     翻译得超烂
  •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全面详尽而又引人人胜地理出了101种心理防御——有史以来编纂最全的——给浩瀚的精神分析知识之海带来了清晰和次序。30多年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其自身曲折传奇的个人经历,让杰瑞姆·布莱克曼能够完成这样一本既有教育性又富有阅读乐趣的书。通过使用比喻、案例和对话,布莱克曼医生使无比复杂的概念和内容变得平易近人。《心理治疗:家庭与辅导》这本书讲解了人们发展某些防御的原因并提供了识别无意识防御的技巧。不管是初入门的治疗师、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还是任何对人类心灵感兴趣的人,《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都是一本有关思想和行为的含义和起源的宝贵指南。[1]
  •     是我装逼,不该买这本书
  •     普通人的无意识防御
  •     这本书是学习精神分析者的必读之书,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防御的过程,但是如何防御却是千差万别,不识防御方式如何识人?这本书将防御机制区分清晰详细,解释明白实用,值得一读。
  •     精神分析类的书感觉读起来总是费脑沉重一些…“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一切都是防御。
  •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 字的大小,印刷都不错,
  •     里面的一小部分内容,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有点拗口,难懂。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实力还不够,不足以理解~
  •     为了了解自己心中的防御机制,真正研读中,这本书详细全面的介绍101中心理防御机制。
  •     太难懂了,翻译水平一般,不过如果懂了,会非常实用。
  •     言简意赅,对着查了好多资料(捂脸)
  •     精神分析中防御机制的进阶书。细数下来大约有80几种,但作者出于对101数字特殊的喜爱,故定名为101种防御。不容易读下去。不过,有很多案例分析。
  •     人类能存活下来,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千世界真不容易,看看人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多么努力的防御呀,呵呵……书一开始让人觉得有点乱,但进入到具体的防御机制之后还不错。
  •     不101种心理防御 很好的书 专业哦少于5个字
  •     认识自己,方能改善自己
  •     本书主要有三部分:
    1、以简单、定义化的形式介绍了每个时期产生的防御机制
    2、以短小的例子解释了101种防御的生活中的表现
    3、介绍了两种治疗技术,诠释性技术和支持性技术

    总结:好书!
  •     正在学习精神分析,心理防御是精神分析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这本书适合专业心理工作者或对心理有一定基础的人学习。我刚看时觉得有些晕,慢慢就理解并喜欢看了,更惊奇的发现人原来有这样都的防御机制哦。适当的心理防御有助于身心的健康,但过度的心理防御就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更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育。作为专职心理咨询师来说良好的心理咨询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突破防御机制的过程,熟悉并有效打破来访者甚至咨询师自身的防御机制是咨询师个人和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这本书的字字句句,都是人类心灵最智慧和最勇敢的探索者们在展示他们惊人而美丽的发现,奇妙的旅程!
  •     心理防御内容很具体
  •     是一本很专业的研究心理防御机制的书,适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尤其是精神分析的咨询师学习。
  •     增奇峰的序言讲得挺好。心理痛苦的人多为了抵御早年的痛苦经历而发展出一套低级而落后的“护心术”(防御术),缺乏机缘去学习更高阶的先进手段。过去的我就处在只会运用低级防御术的阶段,现在有意识地想学习高阶内容。这本书对防御的研究包罗万象,不是我需要的,我目前紧迫需要的是直接针对我惯用的防御技术进行讲解的书。暂存。
  •     防御机制本来就很绕,还翻译成这样。。。#精神分析#
  •     很清晰的工具书。第一次了解到防御这个词。一下子就被吸引到。原因就是因为旧的防御术不适用了。学习新的防御术是一种保护自己的高级方法。
  •     里面很多生动的例子来讲每一种防御机制,应该很好看
  •     这翻译翻的真是折磨人呀。。
  •     这本书还不错,能够让人学会心理防御,挺好的!
  •     拿到书,感觉不错,尤其是在睡前,窝在暖暖的被窝里,左手拿书,右手执笔。

    拿证已经快3年,除了以往理论学习和个案咨询中接触到的防御机制以外,这本书更为系统和全面的介绍了防御机制,尤其是能和部分个案片段相结合,对于一些陌生的防御机制,起到了很好的理解作用。

    现在已经看了一半了,感觉很有收获。圈圈点点了很多。对于走在这条路上的人而言,还是很实用的。

    偶然发现,12月的《心理月刊》上,也郑重推荐了这本书籍。

    继续看着,希望能多翻译一些国外好的,实用性的书籍。
  •     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的心理治疗书籍,防御机制,是心理治疗中治疗重点,这是一说细讲解防御机制的书籍,很有用。
  •     人都很会为自己找借口呀。
  •     呵呵 这个书 内容好像不是101种防御啊
  •     同事推荐 自己看了也觉得很不错,若能熟悉这些防御手段作为心理咨询师你将有很大的提升
  •     101种心理防御.心得心灵不错.
  •     入门级的心理防御机制介绍,有的比较简单,要是例子再丰富点就更好了。
  •     有必要入手纸质版以及读五遍。
  •     防御心理,老师让我们读一读~
  •     对各种防御机制的描述较细致,而且有案例。翻译上还可以,算是一本好书。
  •     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大全。也能了解自己
  •     书是极好的!就是翻译简直狗屎!
  •     十个月,难忘在精神分析读书小组的那些个温暖的午后!
  •     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一些地方稍显枯燥。但是,对自我提升、人际关系改进等感兴趣的同志,读完后也会收益良多。
  •     OMG,我居然读完了…太专业了,以为是《24重人格》,结果晦涩堪比《客体关系理论与实践》…
  •     这是一本很专业的书。“防御'专业性名词,不看书却不知道会有101中甚至更多的防御。我们都是靠防御活着的。而且防御有很多种是潜意思的。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心理层面的活动。而且需要反复研读翻阅多遍才能更多了解书的内容,还要结合案例和身边的例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本很棒的书。推荐心理学爱好者研读!
  •     很好的专业书,心理课的老师推荐,很好的理解人的防御机制,讲的非常详细,想钻研的专业人士可以看。只是内容太多,看完也记不住,作为参考书,需要的时候查吧。
  •     此书毁于翻译!!!
  •     本身值得读,翻译不好。
  •     看着看着就对号入座
  •     太专业了 看不太明白
  •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防御机制的操作过程,主要是意会,因为细想,还能写出很多种防御方式。关键是理解,如何防御以及防御了什么。
  •     这本书是我参加的心理咨询培师训中心 宣传曾奇峰先生的讲座中,推荐的一本书,曾先生写序了。舍不得钱也没时间去听讲座,然后买书了看。结果看不大懂,讲的是101种用来心理防御的方式,可能是翻译问题,也可能是我的接受能力不行,就是我看不下去。
  •     我们每个人为了更好的生存,很自然的会选择趋利避害的方式去生活,也许我们的选择在当时的那一刻是使我们避免受到伤害,是一种防御,在以后的日子可能有害,但一旦成为了我们的惯性,就很难改变,尽管我们知道它的害处。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它的隐藏在心灵深处,不加注意,难以这种察觉到它的存在,难以觉察到它的危害。心灵的面具这本书,让我们在纷繁杂乱的困扰中,去辨析这种防御,去洞察它的存在,之后我们可以卸下包袱,轻装前行。本书比较专业,有些难以理解,适合专业人士阅读。
  •     好书!
  •     比较详细的说明了各种心理防御,且都有例子,实用易懂。
  •     了解人的101种心理防御
  •     比较全面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书籍,很有意思。
  •     这本书是参加一个成长小组时老师极力推荐的,于是我回家后迫不及待的买了。粗略的阅读了一下,这里面介绍很多种防御机制,才发现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开心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是源于我们有一套很好的防御机制,以使我们的身心安全舒适。这些防御机制不可套用,但是却会在生活在发现它们的影子,对心理咨询是很有益处的一本书。
  •     一直很想多了解一些防御机制,这本书恰好满足了需要,迄今为止深度介绍防御机制的书并不多,值得一看,推荐!
  •     以前只看到过101个心理防御机制的单条解释,看到这本书毫不犹豫的就买了,看了以后,对之前了解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书中也讲人的防御机制不止这些,而每种防御背后又各有原因,没心理学基础看会比较枯燥,即便有例子也比较不好理解。还是有些基础再看比较有收获。从诠释技术开始可用的指导方案更多。
  •     详细的写出了101种防御机制的内容,比较具体。
  •     对于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师而言,是一本很实用的类似工具书。很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     自我心理学派的。防御机制这东西,偶尔用来用用可以,如果完全用此来解释人的行为,感觉还是有些以偏概全了。不过对了探索自己的情结和行为还是挺有趣的。
  •     还挺好看的。
  •     看过作者的英文书,涉及101种防御。对于理解精神分析很有帮助。翻译成中文,再加上书中生动的例子,更好理解。我们已经组成一个组定期学习这本书。
  •     本书详细的论述了各种防御机制并举出了各种生动的案例,对于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大帮助,是在进修期间老师推荐度非常高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     防御机制分析的很深,但是可能由于翻译吧,更绕了,不过对于一个精分的菜鸟入门会有很大帮助。
  •     难得的好书!
    心理咨询,不能不学防御机制。
  •     只有我觉得翻译有些词不达意、饶口?
  •     跟读第一本王小波一样,没读懂。。但很高深 很专业
  •     对101种心理防御确实进行了分析,但是对初级读者来说,只是看到了,还不懂如何对待。
  •     分析自己的防御就是一种修行。从专业的视角或者是精神分析的广角下来粪便和识别各种防御,认识它,就找到了疗愈之路。值得心理学专业人士赏读。
  •     心理防御机制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起点!
  •     心理防御,这是外在生活对内在心理的锻造。心理防御又是面对生活时戴上的面具。
  •     专门介绍自我心理学的心理防御机制,不过讲的很笼统,案例不详细,很多专业术语估计是作者自己编的,而且有过度使用心理防御的嫌疑,总之看完谨慎使用吧。
  •     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性格,需要知道这个人的心理防御机制
  •     深入浅出
  •     内容非常好。翻译渣.....
  •     书本身很好 但若没有一些心理学常识 很难读下去。体会:生活中只有抛开内心的防御 才能看到更多现实真相 不过 更多的痛苦也随之而来
  •     更深的理解了心理防御
  •     瞎了
  •     了解防御机制多样性的书。可以作为资料看
  •     最有意义的点在于,不仅罗列了防御机制,还将防御机制如何运用进行了阐述,是落实于实操的书籍。扣一分是因为标题党
  •     国内难得见到的专业心理书籍,对于防御机制解析的书籍实在难得!对于精神分析动力学治疗取向的咨询师而言,这应该是人手一本的教科书。翻译部分还有待完善。
  •     从安娜.佛洛依德开始,到如今大师本归纳整理了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关于防御机制的总览的书在国内还是第一本!了解潜意思必须了解心理防御!
  •     学了一些知识!但有些难!
  •     对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学习横有帮助
  •     没有看书之前,真的不知道人会有这么多心理防御机制。。更加了解自己了
  •     好书
  •     非常实用,需要结合案例反复查阅
  •     已购
  •     很想了解下心理的防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