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乌合之众章节试读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550605077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页数:205页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77页

对于无知,人们的表现其实都是一样的。除了专业领域外,许多社会上的问题涉及的因素太多,这时候,个人的智慧显得不再那么突出,大家都一样无知了。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28页 - 群体一般特征

第一,在智力上,群体的表现远不如构成这一群体之中的个人,所以在涉及到智慧这方面上,我们绝不能依赖于群体的。
第二,群体比个人更有力量,但群体的表现是极不稳定的,而个人无论是智力还是能力,总是维持在一个平均的水平线上的。
第三,群体的行动时受感情激起并主导的,这种感情的强弱程度,直接决定着群体的行为能力。
第四,群体的表现有可能比个体好,或者更差。取决于周边的环境如何。
第五,娶你能够干出什么来取决于影响群体的暗示具有何种性质。
第六,群体往往会构成骚乱的因由,但群体更多的表现确是一个英雄主义的群体。
关于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我们经常见到的这种令人无限景仰的利他主义行为,赴汤蹈火,慷慨就义,为一种教义或是观念,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这种英雄主义是建立在无意识心里层次上的。
只有无意识的心里特性,才会催生出这种伟大的英雄主义。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82页

一个人对于国家是否有利,人们并不在乎,人们关注的是你的口才是否有利于党派。

《乌合之众》的笔记-群体的特点 - 群体的特点

心理学上群体:一定条件下,群体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不同于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特点,他们自己的特点会消失,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想。
一个人变成组织化群体的首要特征便是本身的个性消失,思想感情发生变化、转变方向,但是这个情况的发生,并不需要人们聚集在一起。人们常说整个世界一定会比伏尔泰还聪明,但是如果整个世界指的就是群体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不是整个世界比伏尔泰聪明,而是伏尔泰比整个世界聪明。一个人如果从个体变成了群体成员,相对而言,他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大下降。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96页 -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理性】

群众不受理性的影响,它们只能理解那些拼凑起来的观念。
一位善于鼓动群众的演说家,是如何把握分寸的?
第一,如果想要让群众相信什么,那就先得搞清让它们兴奋的感情,并且装出自己也有这种感情的样子,甚至要带着群众振臂高呼,打喊口号。
第二,演说家要以一种很低级的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变它们的看法。比如捏造场景,追忆往昔,或是憧憬未来,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带着群众再回到最初提出的观点上来。
第三,在这个演讲的过程中,演说家一定要密切注意群众的情绪变化,看清楚他们是高兴还是沮丧,是悲伤还是愤怒。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辞,把群众的情绪引到自己需要的轨道上来。
说到底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演说家,或者至少做一次成功的演讲,都必须把握这样一条原则,演讲者必须要遵循听众的思路,而不是自己的思路,否则就不可能取得任何影响。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63页

原始思维的思考方式是只以鲜明的形象来进行判断,并以此来取代正常的推理能力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一卷 群体的一般特征 - 第一卷 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一般只有很普通的品质,这一事实解释了它为何不能完成需要很高智力的工作。
涉及普遍利益的决定,是由杰出人士组成的议会做出的,但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并不会比
一群蠢人所采纳的决定更高明。实际上,他们通常只能用每个普通个人与生俱有的平庸
才智,处理手头的工作。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整个
世界”指的是群体,那就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倒不
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如果群体中的个人只是把他们共同分享的寻常品质集中在了一起,那么这只会带来
明显的平庸,而不会如我们实际说过的那样,创造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是如何
形成的呢?
这就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
有些不同的原因,对这些为群体所独有、孤立的个人并不具备的特点起着决定的作
用。
首先,即使仅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
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是必须对这些欲望加以限制的。他
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
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第二个原因是传染的现象,也对群体的特点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时还决定着它所接
受的倾向。传染虽然是一种很容易确定其是否存在的现象,却不易解释清楚。必须把它
看做一种催眠方法,下面我们就对此做一简单的研究。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
传染性,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这是一种与他的天
性极为对立的倾向,如果不是成为群体的一员,他很少具备这样的能力。
决定着群体特点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同孤立的个人所表现出的特点
截然相反。我这里指的是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现,它也正是上面所说的相互传染所造成的
结果。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82页

他们开始像中国人一样——在人力方面的浪费之大让人堪忧。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68页

一旦民众开始迷信一个人,常常会攀比谁更迷信

《乌合之众》的笔记-2 - 2

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天然的就是合理的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1页 - 偶像的崇拜

当我们回顾罗马帝国的历史时就会发现,维系这个庞大帝国存在五个世纪之久的因素根本不是武力,整个帝国的武装力量只有区区三十个军团,然后却能够让整整一亿人俯首听命。
这里面的秘诀就是偶像崇拜,而神就是皇帝本人!
通过少数人的操纵,皇帝成为了罗马伟业的人格化象征,他就像神一样受到了全体人民的一致崇拜。只要在罗马帝国的疆域之内,即便是最小的城镇也设有膜拜皇帝的祭坛。
罗马帝国的所有城市里,都建造了纪念奥古斯都皇帝的神殿。为了维持这种机制,每个城市还专门选举出一名大祭司,他是当地的首要人物,权力与威信都要凌驾于市政官与治安官之上。
从罗马帝国的偶像崇拜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立一套类似于宗教信仰的机制,需要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要对群体的想象力加以利用,为群体提供一个鲜明的形象,使之产生幻想。
第二,当群众开始沉湎于幻想之中时,就要果断而大胆的对其进行洗脑,以夸大言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的方式来煽动群众的情绪。
第三,当群众开始陷入狂热之后,则要以领导的面目出现,为他们指出方向,用信念来激励他们,使得他们重新开始想入非非,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偶像崇拜就已经被初步建立起来,剩下的工作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完成对宗教感情的维护。
偶像崇拜这种形式不会真正的消亡,无论时代进步到何种程度,即使不再有圣坛与雕像存在,也会有新的形式替代它。

《乌合之众》的笔记-2.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 2.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1.群体的情绪多变,且往往会非常冲动
2.群体中的人容易相信一些事情和说法,对暗示也会接受
3.群体在情绪中所表现出来的夸张性和单纯性
4.群体的极端、偏执、专横、保守
5.群体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平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35页 - 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

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形象思维所具有的特点是——仅仅是形象的本身就会立即引起与它毫无关系的一系列的形象。
群体的智力泯灭分四个阶段:①自我意识模糊;②独立思考能力下降;③判断力与逻辑在暗示与传染的作用下趋向一致;④残存的智力品质被彻底吞噬。
群体的证词毫无意义,他们只会撒谎。于是,被越多人证明的事件,往往错误得最荒谬。
历史书是那样不可信赖,那些被记载进史书也未必是有价值的产物。假如没有文学作品保留下来,那么我们对过去的时代可能一无所知。
群体会被极端夸大的感情打动,而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由于智力下降,使得群体只能接受简单而极端的东西,只要有群体出现,那么必然是偏执的。
假如一个民族过分理性,最严重的后果莫非是精神空虚,但如果一个民族按情绪办事,简直无异于灾难性的后果。
群体渴望强权,群体具有保守观念,群体的道德得意净化。
尽管群体经常会放纵自己的低劣本能,做出道德败坏的事情来但是也会不时树立起崇高道德行为的典范。假如我们把不计名利,绝对服从、勇于献身真实或虚假的理想算成美德,那么毫无疑问,群体必定是最具备这种美德的人。

《乌合之众》的笔记-杂乱整合 - 杂乱整合

1.关于教育。某种程度上说,灌输观念:学习的目的不是让人为生活做好准备,而是要成为国家机构的人。
公务员热。所谓的精英教育,而公务员无疑是使精英堕落的最佳选择,公务员都曾是学校的佼佼者,而这样的佼佼者必须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反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腐败只会变本加厉。
2.“无历史无未来”这个短语太有攻击力了。
3.民族的幸福与否不能从制度上来寻找。
现在的新闻,所谓的深刻了,无疑是发现了制度的弊端。这种正确性的获得轻而易举,当然也有其必要。但制度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逐渐制定或形成的规则,其后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即使改变了制度,一些风尚同样无法遏制。
4.英雄豪杰和各种教义能够在这个世界大行其道。
我们是需要英雄的,同样有着被教育癖和奴性思想。这样是我们感到安全和有力量。
5.既然制度和政府都是民族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绝对不可能创造某个时代而只能被时代所创造。
6.各种幻想和新词汇反复的对群众的头脑进行冲击,尤其是后者,他们对于民众的影响力和他们的荒诞同样强大。
我们需要各种新鲜词语的堆积,生活需要新意,以至于不会思考这个新词语背后的意义是否匮乏是否有力量。
7.无论在哪里,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任何区别。
我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但觉得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相当可怕。
8.大凡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领域,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消失了,尤其是在涉及信仰、政治观点、道德评价、个人爱憎这些近乎于纯粹感性表达的领域中。
所谓理性,是一种怀疑精神与独立思考意识。当我们避开理性不谈,对于情感,所有的人无论你是专家还是农民都别无二致。
9.无意识的心理背景下,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
10.人们喜欢抱团攻击,认为法不责众:这是一种非常卑微的心理安全感。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71页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1页

<原文开始>
这就是我们所研究出来的群体成员的主要特点:无意识的人格战胜了有意识的人格,开始支配人的感情和行动,而暗示和传染会让这些感情和行动都转为一个方向,倾向于把一些暗示概念立即变为事实。于是这些群体成员都成了一个玩偶,他们不受自己的意志支配,变成了另外一个他们自己都不熟悉的陌生人。
</原文结束>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84页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8页

能够左右成功的,是判断力和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教科书是不会将这些素质传输给学生的,他们充其量只是一种文字工具,把它们放在脑子里存起来,是不会有任何用武之地的。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4页 - 导言:群体的时代

在历史的发展中,文明的创造和领导都是由少数的知识贵族完成的,而不是一些群体。群体所具备的力量使一些发展又回到野蛮的阶段,起所具备的I昂达破坏力让这成为永远的规律。群体的行动并不是受控于纯粹理性的教导的。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9页

决定群体特点的重要原因:群体的特点与每个成员的个性是截然不同的。
对群体特点起决定作用:每个发生在群体中的感情和行动都有着强烈的传染属性。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页

群众就像女人,宁愿屈从坚强的男人,而不愿意统治懦弱的男人。
每个得到承认的观念,仅仅因为成功这一事实便不再受到人们的怀疑,成功是通往名利的主要台阶。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61页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4)理性 -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4)理性

在列举能够对群众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时,根本就没有必要提到理性,除非是为了指出它的影响的消极价值。
我们已经证明,群体是不受推理影响的,它们只能理解那些拼凑起来的观念。因此,那些知道如何影响它们的演说家,总是借助于它们的感情而不是它们的理性。逻辑定律对群体不起作用。让群体相信什么,首先得搞清楚让它们兴奋的感情,并且装出自己也有这种感情的样子,然后以很低级的组合方式,用一些非常著名的暗示性概念去改变它们的看法,这样才能够——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回到最初提出的观点上来,慢慢地探明引起某种说法的感情。这种根据讲话的效果不断改变措辞的必要性,使一切有效的演讲完全不可能事先进行准备和研究。在这种事先准备好的演讲中,演讲者遵循的是自己的思路而不是听众的思路,仅这一个事实就会使他不可能产生任何影响。
讲究逻辑的头脑,惯于相信一系列大体严密的论证步骤,因此在向群众讲话时,难免会借助于这种说服的方式,他们面对自己的论证不起作用,总是百思不得其解。有位逻辑学家写道:“通常,建立在三段论上——即建立在一组公式上——的数学结论是不可更改的……由于这种不可更改的性质,即使是无机物,如果它能够演算这一组公式的话,也会不得不表示同意。”这话说得当然不错,然而群体并不比无机物更能遵守这种组合,它甚至没有理解的能力。只要尝试一下用推理来说服原始的头脑——例如野蛮人或儿童的头脑——即可知道这种论说方式是多么不值钱。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26页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魄力,做事不可瞻前顾后,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那个年代,他们似乎憎恨创新,认为自己的地位是决不可动摇的,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英雄,身上那种自信可以让他们战胜所有的困难,他们会把生死置之度外,也能够让他们的势力范围得以扩大。——《新自由报》评德·雷赛布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31页

群体之中最易于引发幻觉现象。
他们永远只看到他们认为应该看到或是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这就意味着群体惯于把歪曲性的想象力与因为这种想象所引发的幻觉同真是的事实混为一谈。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03页 - 领袖的权威

领袖是群众的引路人。
在每个社会领域里,无论是最高贵者还是最低贱者,只要他一脱离孤独状态,便立刻要处于某个领袖的影响之下。
领袖之所以会如此的权威,是因为群体的奴性心态。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200页

其实这就是在上演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为了追求原始的理想,从野蛮状态走到了文明的状态,紧接着,当文明到达一定的鼎盛期,停滞不前,理想没有了优势的时候,便开始走向毁灭死亡的深渊,这样,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周期就结束了。


 乌合之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