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 中国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105101207
页数:204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变异的特征和中国的“全球化文化想象”  1992年10月24日,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的一篇致辞中郑重宣布:“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虽然当代所有国家几乎无不把视角对准了现今世界这个最重要的国际现象——全球化,当代人也无人不使用“全球化”这一新潮词汇,但是对全球化的理解和概念的选择却各自不同或相去甚远。  我们所见到的关于全球化的典型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种政治色彩浓厚的意见认为,全球化即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展,全球化即西方文明化,如菲利浦·英格哈德就宣称:“全球化无疑是西方现代文明扩张的伟大结局。”有的公开宣称“西方世界可以使其他欠发达地区文明化”,但必须依靠“征服和扩张”,加上将西方“价值观向这些地区的扩散”,才能使“第三世界从不发达阶段成长到资本主义民主、富足和大规模消费阶段”。显然,世界上很多国家不可能接受这种资本主义一元论的全球化“第三世界文本”。这类观点把全球化看做是冷战后意识形态的终结,看做是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同步过程,也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各国全盘西化的过程,认为发展中国家将全面沿袭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制度文化模式,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与娱乐方式,都将与西方国家一元化,这便是他们的全  另一种意见强调全球化是经济技术资源的全球化传播流动和全球范围相互依存的增加,即强调全球化的经济内涵。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说:“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增强。”这种观点强调的第一个层次是全球化的三个重点领域,即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动;强调的第二个层次是这些领域的规模增加、技术广泛传播而相互依存增强的一种全球运作机制。  再一种意见则较强调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即全球化的文化内涵。如有的海外华人学者认为:“全球化,是指冷战结束后,跨国资本建立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或‘世界系统’,同时也指通讯技术革命以及‘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传播的情形。全球化过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文化生产与商品生产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意识形态与学术思潮等各个领域中,文化与商品的密切结合,渐渐形成了充满着内在矛盾与悖论的‘全球化文化想象’。”并认为全球化文化想象理所当然地包括了有关中国的种种图景,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化想象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现代化”这个压倒一切的中心话题。同时他针对全球化文化想象的“历史终结论”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元决定论提出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问题,认为:“在全球化格局下,多元选择的机遇空前,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文化想象所传播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一元决定论,在中国文化界、知识界的确形成了某种思潮,不断激荡着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我们仍需要从历史发展的多重矛盾和多元决定的角度,拨开以‘多元、多极’的语语来掩盖市场万能、资本主义万能的一元决定论的种种迷雾,来寻求与创造现代化的不同选择。”即:主张应该不断遣问现代化不同选择的同题,而不应不加批判地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当成绝对和普遍的标准。  我们认为,第二、第三种对全球化的阐释即使不一定十分准确,但还是有比较科学的内容的。尽管生产、金融、科技的全球化传播的内容、方式以及全球“世界系统”、文化全球化传播与选择的内涵等筹都还有待在发展中明确,但总体来说还是反映了较为符合现实的全球化状况,并较易为不同制度国家和人民所接受。而第一种观点把资本主义全球扩展和西方文明这类全球化中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哪怕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等同于全球化的唯一真谛,在我们看来,则是对偌大一个地球上不同体制的国家、多姿多态的其他文明的估价过低,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一元论。我们认为,只有反映现实的理论才能有毕命力,全球化只能是这个多元世界追求全球的协调化运作机制的世界系统化,而非以某种体制与文化为模式的一体化,尤其是当今世界多种文明和多元制度也不可能完全一体化。正如资本主义制度并未因异化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或其帝国主义国家的灭亡而退出世界历史舞台一样,社会主义制度也不会因其部分国家的霸权主义发展或专制主义膨胀造成的失败而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不同制度国家在全球化中将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市场经济、国际资本,学习他国制度与他国文明之长,进行切合本国实际的改革,创新和新道路的选择,并丰富世界现代各种文明。现代文明中有西方文明巨大的贡献,但也绝不等同于西方文明,其中也有世界各国、各种文明优秀文化的共同创造,西方文明以外的各种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永远无法抹去的。  我们主张对全球化的内涵给予更加宽泛和更加全面的定位。其一是似应包括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等各个领域,即除了前述国际资本、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外,除了协调发展通讯网络、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外,诸如治理贩毒、艾滋病以及全球气候升温等社会文化问题,均可合理纳入全球化内涵中,纳入全球化运作,甚至包括政治方面的“反恐”、反对极端民族主义行动,也需要全球范围的理解与合作;其二,正因为全球化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如此的纷繁,特别是涉及不同文明的多元文化和不同立场的多元政治,则全球化的运作机制将会是在协调与矛盾中发展的,即在全球化过程与其悖论的矛盾过程中追求协调化发展;其三,这个多极、多元的世界只能追求全球系统的协调化运作,而不可能达到某种政治体制和某种文化模式的一体化,一元化。所以我们认为: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种文明的不同民族与人民不可避免地处在全球这个大地缘环境中进行运作的一种当代“世界协调化系统”,是其相互的协作与依存、相互的传播与影响空前增长、全球运作的“世界系统”在协调与矛盾中逐步形成发展的当代世界的情景,也就是说,只是这个多元多极世界追求协调化运作机制的“世界系统化”,而不可能是资本主义或其他内涵的一体化,即全球化的实质是协调化,而非一体化。不过,前述三种观点都从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指出了全球化的各种主要内容,而我们则强调全球化应是经济与科技、文明与文化全部内涵的全球化趋势。  在这种全球化现实情景下,各国的文化必然呈现一种文化选择与文化变迁的时代特征,呈现适应全球化和本国现代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顺便说明,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指大文化,这区别于只指精神文化、思想文化的小文化概念,大文化的文化范畴,一般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至于我们所说的文化选择和向他文化、他民族方向的变迁和变异,是指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选择和变迁,也包括社会制度、文明传统、科技文化的选择以及生活方式等大众物质文化的变迁等等。  中国的文化道路选择和世界各国的共同性选择,在我们看来,首先都应该是选择向世界现代文化、先进文化变异。全球化推动文化国际化,不同的区域文化圈由彼此接触而彼此学习,由彼此学习而彼此共同化加强。  有的学者提问,新时代的全球文化想象、亚太地区文化想象后面的跨国资本,是否能为中国“与国际接轨”而衷心庆幸,是否会把“权力与金钱拱手奉献给中国”,究竟亚太地区文化想象中的21世纪的中国,会是“世界新秩序里的新富豪”,还是会被跨国资本作为原料来源地和牟取利润的“第三世界市场”?这需有清醒的头脑。我们对这些孜孜不倦地求索着的人们,无论是被称为中国当代的“后学”们,还是“中华性”的作者们,或是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和“中国不同选择道路”的倡导者们,都深怀敬意,因为他们启迪着当代中华的一代新思潮,包括启迪着我们这些普通的专业学者,虽然我们往往喜欢用普通的、熟悉的词汇“中华现代文化”来表示中国当代的全球化文化想象。“现代文化”表示与世界现代先进文化的共性追求,而“中华”文化表示继承中华文化精华与民族特性。共建“中华现代文化”去适应全球化,既是中国现代化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同”特性选择。其实就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文化选择与改造,创造出现代的适应世界化的民族文化。一方面要看到全球化对中国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中国有特殊的文化现实和文化前景。我们回避“中华陛”关于中国要成为一个“有限中心”的提法,但对于其“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一种中国形象,在世界的话语中确立自己的话语。该学习就学习,不求与他人同而不得不同,该独创就独创,不求与他人异而不得不异”,这类精神,与我们的“中华现代文化”的思路是一样的。  ……

书籍目录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变异的特征和中国的“全球化文化想象”     第二节 当代文化变异的时代特征与构建中华现代文化社会结构   第三节 本书的智囊价值与学术价值追求 第二章 当代跨国民族的政治亚文化变异特征与构建地缘综合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当代民族政治亚文化变异的特征   第二节 三种不同制度国家中的跨国民族问题与引发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跨国民族与构建地缘综合安全保障体系的“双翼结构” 第三章 民族文化的变异与文化构建   第一节 民族文化变异的内涵、类型与动力   第二节 文化变迁与文化冲突    第三节 文化认同与文化构建 第四章 跨国民族文化政治内涵及其文化变异的社会制约因素    第一节 跨国民族文化政治内涵的特殊性    第二节 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的社会制约因素中篇 史例篇 第五章 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境外同族的政治文化变异    第一节 古代中亚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变异    第二节 古代中亚政治文化中的宗教政治化特征    第三节 中亚政治亚文化的分立主义特征及其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第六章 历史上蒙古族的文化变异与内外蒙古的异向发展    第一节 从文化变异视角探讨蒙古族民族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 内外蒙古异向发展的原因    第三节 内外蒙古文化异向变迁的教训与启迪 第七章 卫拉特蒙古族分支的跨国迁徙及文化变异    第一节 斡亦剌惕分支的涵化和宗教信仰变异    第二节 卫拉特蒙古族分支的往返跨国迁徙与民族心理的变迁    第三节 境外卡尔梅克人的民族心理与文化变异    第四节 卫拉特蒙古族文化变迁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迪 第八章 中国哈萨克族跨国的内徙特点与社会文化变迁      第一节 哈萨克族跨国的内徙内聚特征    第二节 解放前后哈萨克族的社会文化变迁    第三节 哈萨克族阿克塞分支社会变迁与和平跨居下篇  比较篇 第九章 国外跨国民族分裂动乱的类型及其文化因素比较    第一节 国际跨国民族的分立动乱与复杂的文化心理因素   第二节 中国西北与境外邻国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对同源民族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第十章 中外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与政策比较   第一节 中国跨国民族的和平跨居模式与主流文化底蕴的关系   第二节 国外几种和平跨居政策与模式   第三节 维系跨国民族和平跨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内容包括当代跨国民族的政治亚文化变异特征、民族文化的变异与文化构建、跨国民族文化政治内涵、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境外同族的政治文化变异、历史上蒙古族、哈萨克族、卫拉特蒙古族分之的跨国迁移及文化变异等。

图书封面


 中国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