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箕迷信的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扶箕迷信的研究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9-1
ISBN:9787100025966
作者:许地山
页数:118页

章节摘录

书摘(乙)箕仙预告事情    扶箕本是占卜的一种,它的流行多由于文人官僚的信仰。文人扶箕大概起于宋朝,而最流行的时期是在明清科举时代,几乎每府每县的城市里都有箕坛。尤其是在文风流畅的省分如江浙等省,简直有不信箕仙不能考中的心理。扶箕为问试题,问功名,一次的灵验,可使他终身服膺。居官时,有不能解决的事,也就会想到扶箕。像叶名琛因信箕示而失广州一类的事,恐怕也不少见,不过记载缺乏,后人不能尽知罢了。年来北平某公因信箕示而不出去当傀儡,广州某公因信箕示而举兵造反,利害虽然不同,信箕示的势力可以说不比科举时代减少。现在把科举时代问箕的事情略举在底下。一、问试题    回答题目的箕示用隐语或谜语的很多,直点题目却很少。    [三一]直示题目  《夷坚志》(卷四十三):“邓端若少时传得召紫姑咒,而所致皆仙女,喜作诗。绍兴甲子岁(公元1144年),科举将开之前,在家塾与数客会食,或请邀问试闱题目者,诵咒才毕,仙已至,乃尽诚叩之。答云:‘经义赋论,吾悉知之,然天机严秘,不容轻泄,姑为预言省诗题,慰诸君意。’于是大书‘秋风生桂枝’五字。客皆不信。已而果然。”    [三二]预示文题中二字  同上书(卷二十一):“莆田方翥,次云,绍兴丁巳(公元1137年)秋,将赴乡举,常日能邀致紫姑神,于是以题目为问。神不肯告,日:‘天机不可泄。’又炷香酌酒,祷请数四乃书‘中和’二字。翥时年十八岁,习词赋,遂遍行搜索,如‘天子建中和之极’,‘致中和,天地位’,‘以礼乐教中和’,‘中和在哲民情’,如此之类,凡可作题者,悉预为之。是岁举子多,分为两场,其赋前题日:‘中兴日月可冀’,后题日:‘我和戎,国之福’,始悟所告。翥试前赋,中魁选……”    [三三]猜谜式的指示  《子不语》(卷二十一):“康熙戊辰(公元1688年)会试,举子求乩仙示题。乩仙书‘不知’二字。举子再拜,求日:‘岂有神仙而不知之理?’乩仙乃大书日:‘不知,不知,又不知。’众人大笑,以仙为无知也,而科题乃‘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三节。’”    “又甲午(公元1714年)乡试前,秀才求乩仙示题。仙书‘不可语’三字。众秀才苦求不已,乃书曰:‘正在不可语上。’众愈不解,再求仙明示之。仙书一‘署’字。再叩之,则不应矣。已而题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章。’”    这两段故事,上段也属预示题中二字,下段“署”用拆字法,预告题目有四个“者”字。而“不可语”却又近乎邪僻了!但看真了,也近乎两可之词。如题出的不对,就解作“不知”、“不可语”,也没人敢说箕仙不对。    [三四]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卷三):“嘉庆丁卯(公元1807年)浙江乡试,有人以闱题叩乩仙。批云:‘内一大,外一大,解元文章四百字。’及出题,乃‘天何言哉,三句。‘一大’者,天也,‘内’‘外’者,题内题外也;‘四百字’,则指‘四时’‘百物’矣。”    这样猜谜式的回答,使我恍然觉得科举时代诗钟与灯谜的盛行,原来是士子练习来解释箕示的一种法宝。    [三五]清薛福成《庸盒笔记》(卷六):“道光甲午(公元1834年)科,江南乡试,题为‘执圭’一节。合肥县诸生有先期扶乩问题者。乩盘大书‘唐伯虎’三字,遂寂然不动。诸生沉思苦索,有悟者日:‘唐伯虎自号六如’,此题中必有六‘如,字也。因检论语,得‘执圭’一节。为文会者十人,是岁合肥诸生举乡榜者七人,而六在会课中,惟李玉泉封翁以乡居未与于此会。”    “又道光癸卯(公元1843年)科,浙江乡试题为‘子日,加我数年,两章’。杭州诸生亦先期扶乩问题。乩盘大书‘在白云红叶之间,,当时无能解者。及题既出,始悟题之上为‘于我如浮云’之‘云’,题之下为‘叶公’之‘叶’字,与‘红叶,之‘叶,字音异而文同。塾师教童子读论语,向于‘叶,加一小红圈,读作‘叶公’之‘叶’字,则乩书‘红叶’之‘红’字亦有着落矣。”    道光十四年的‘执圭’试题,箕示以‘唐伯虎’,因为伯虎号六如。这样射法不能说是十分准确。因为六如不一定是唐伯虎,宋朝有全州进士唐伯虎,并不号六如(见宋王巩《随手杂录》。),而且‘执圭’一章实有七‘如’,‘入公门,一章也有七‘如’,箕示实在不切当。清牛应之《雨窗消意录》(卷三)也记癸卯年‘白云红叶之间’的试题,作者说这事出现于荻埕纯阳宫,降箕的是关帝。关帝是正直忠义的,泄漏题目给少数人,未免有点不直罢。清代考试,弊端很多,焉知这不是主考或他身边的人与外边交通,借箕示来掩饰呢?陆长春《香饮楼宾谈》也有同样的记载。可知这回的箕示被一般擅于猜谜的秀才所称道的时间很长。    [三六]《壶天录》(下):“苏阊万童生扶乩,问试题。降乩者为玉壶寓公,云:‘题在《论语》中,《孟子》上。’更求详示,复书一‘六’字而去。及入场,题为‘娶同姓谓之吴’六字。由后思之,果不谬也。”    这简直是没回答。‘六’字除字数外,与题旨有什么关系?‘《论语》中,《孟子》上’,六字为句的文很多,更不知所谓。    [三七]清吴芗厈《客窗闲话初集》(卷一):“某年童子试,诸生群集请仙。鸾书曰:‘今日上真皆赴元帝会,不暇降坛,命我土地权摄。诸生何问?’众日:‘明日小试,请问试官所命何题?’鸾日:‘题目在我堂内,尔等自往寻之。’于是众皆执香入土地祠堂,跪拜讫,遍览一周,并无只字。拜祷之,鸾不动矣。皆腹诽土地谬。翌日赴试,题纸下‘土地’二字。此神可谓现身说法。”    这个题目的确难猜。假如土地祠内连香炉烛台等等都没有,也许可以猜到土地的偶像。所以猜题也不见得能猜得准。       [三八]《子不语》(卷十九):“抚州太守陈太晕晖未第时在浙乡试,向乩神问题。批云:‘具体而微’。后中副车,方知所告者非题也。”    这个问题目的可谓晦气!他若不从“具体而微”的意思去预备文章,也许解元也有他的份。……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论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进展没有充分的知识,每借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止。但是自然征兆不能常见,必得用人工来考验,于是占卜的方法便产生出来。占卜是借外界事物的动静与常变向非人的灵体询问所要知道的事物。它与说预言不同,每每用两可的回答使占者去猜。由古至念虽然有许多人不信占卜为真;但到现在,在最文明的人群中间还有对它深信不疑的。    占卜是拟科学的一门。它的构成是由于原始的推理的错误。原始人的推理力和孩童的一样,每把几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络起来,构成对于某事物的一个概念,如打个喷嚏同时又听见鸦啼,就把那两件事来与明日的旅行联络起来’断定在旅途中会遇见不吉利的事情。预兆是自然的用人工产生朕兆就是占卜,所以它也可以被看为交感巫术的一种。占卜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门:第一是象,第二是占。象是征象的本身已显示出事物将来的情形,它是属于自动物。占是占者须求神灵的启示,把预期的朕兆求神灵选择出来指示他,最简单的如掷玟杯、看采头之类。不过象与占有时不能断然分得很清楚,要把占卜分类还是依所用的方法比较好些。自古至今,最常用的占卜方法约有十一类,现在在下面略举出来。    (一)占梦  梦者的身魂在睡眠的时候离开躯壳到处游荡。因为他所经历的有时是醒境所没有的,所以含有预言或指示行止的性质。有些民族,个人在熟睡的时候是不能唤醒他的,恐怕他的灵魂回不来,或从此以后“神不守舍”。各国都有占梦的书,在文化民族中间还有不少信者。在中国,赌花会的人常依梦境的指示来圈名字。有些人会到庙里去“圆梦”。致梦有时也有方法,北澳洲土人取族人或祖先的骷髅放在枕边,行过礼之后,睡着了,他就可以得到先灵的指示或预告。在欧洲人中间,未婚者把新娘糕压在枕头底下,睡后就会梦见自己未来的新人,也是占梦法的遗留。    (二)预告占者有了疑问在心里,对着外界事物的形态、意义,或声音来求一个解答的朕兆。这个在平常人中每每用得着。如要占今天的事情顺利与否,耳边听见火车的声音,占者便立了一个答案,心里说:如果火车的吼声等我走到前面第五根电线杆时,是一百零八声,就是“好”;若超过了就“不好”;若不足,就不算什么。又如看见后面一个叫卖的,占者在前面走,心里想:等我转了弯,他才叫,对于某事就是吉利,不然就不得了。许多人爱用书卷卜法,随意翻开一本书,读到那面某行文句的意思,便是指示或预告某事。西洋人每喜翻圣经用指头随意指一句来定夺行止,也是书卷卜法。诸如此类的卜法,大概人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新年或除夕,中国许多地方的人要出门去听兆头,也是这个意思。还有歌占法与语占法,于某时某日,听人唱歌或说话,依其内容,来卜自己的命运。    (三)身占  由占者身体各部的运动或声音而得的预兆。最常的是打喷嚏、肉跳、眼皮跳、耳鸣、摔倒、打噎等。大概打喷嚏是最普遍地被认为恶兆。在中国也是如此,《诗·邶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郑氏笺云:“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人之遗语也。”德国人一打喷嚏便要祝一句Gesundheit(好健康!),这和广东人说“大吉利市!”一样。    (四)灵试  灵试是借精灵来审判是非,大别为二种:一种是命被疑为犯罪的人在火上走或把手足放在沸水里,如他是清白的,那水火便不能伤害他;一种是用一种巫术加于被疑为犯罪者的身上,如他是有罪过的,他便会得着伤害。在法律未昌明时代,灵试法是很通行的。中国民间凡遇两造不能辨明谁曲谁直的时候,每每同到城隍庙去“斩鸡头”,向神明发誓,如理曲者,愿受神谴,也是灵试的一种。    (五)降僮  宋人名这方法为“秽迹金刚法”(见《夷坚志》(甲)卷十九),是神灵附在人体上使他成为灵媒。有时附身者不一定是善神,恶神也一样可以降僮。僮子在神附身体的时候,身体的动作渐改常态,全身颤动,有时双眼紧闭,口流白沫,或以刀剑砍身,针锥穿舌,而不流血。(参看清庸讷居士《咫闻录》卷十“北虎青卫”条。)蒙古与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名这种人为“萨曼”。……

书籍目录

引论
第一章 扶箕的起源
愕绿华 紫姑神 笔录术
第二章 箕仙及其降笔
(甲)箕仙自道身世
(乙)箕仙预告事情
一、问试题 二、功名 三、生死 四、国事
(丙)箕仙与人酬唱
一、遣兴 二、唱和 三、猜谜 四、对对 五、辩论文体
(丁)箕仙与人谈道及教训
(戊)箕仙示人医药及技艺
第三章 扶箕底心灵学上的解释
(甲)箕仙与幽灵信仰的关系
(乙)幽灵与知识
(丙)箕动与感应
(丁)扶箕者的捣鬼
结论

编辑推荐

  引论  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进展没有充分的知识,每借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止。但是自然征兆不能常见,必得用人工来考验,于是占卜的方法便产生出来。占卜是借外界事物的动静与常变向非人的灵体询问所要知道的事物。它与说预言不同,每每用两可的回答使占者去猜。由古至念虽然有许多人不信占卜为真;但到现在,在最文明的人群中间还有对它深信不疑的。  占卜是拟科学的一门。它的构成是由于原始的推理的错误。原始人的推理力和孩童的一样,每把几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络起来,构成对于某事物的一个概念,如打个喷嚏同时又听见鸦啼,就把那两件事来与明日的旅行联络起来’断定在旅途中会遇见不吉利的事情。预兆是自然的用人工产生朕兆就是占卜,所以它也可以被看为交感巫术的一种。占卜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门:第一是象,第二是占。象是征象的本身已显示出事物将来的情形,它是属于自动物。占是占者须求神灵的启示,把预期的朕兆求神灵选择出来指示他,最简单的如掷玟杯、看采头之类。不过象与占有时不能断然分得很清楚,要把占卜分类还是依所用的方法比较好些。自古至今,最常用的占卜方法约有十一类,现在在下面略举出来。  (一)占梦 梦者的身魂在睡眠的时候离开躯壳到处游荡。因为他所经历的有时是醒境所没有的,所以含有预言或指示行止的性质。有些民族,个人在熟睡的时候是不能唤醒他的,恐怕他的灵魂回不来,或从此以后“神不守舍”。各国都有占梦的书,在文化民族中间还有不少信  者。在中国,赌花会的人常依梦境的指示来圈名字。有些人会到庙里去“圆梦”。致梦有时也有方法,北澳洲土人取族人或祖先的骷髅放在枕边,行过礼之后,睡着了,他就可以得到先灵的指示或预告。在欧洲人中间,未婚者把新娘糕压在枕头底下,睡后就会梦见自己未来的新人,也是占梦法的遗留。  (二)预告占者有了疑问在心里,对着外界事物的形态、意义,或声音来求一个解答的朕兆。这个在平常人中每每用得着。如要占今天的事情顺利与否,耳边听见火车的声音,占者便立了一个答案,心里说:如果火车的吼声等我走到前面第五根电线杆时,是一百零八声,就是“好”;若超过了就“不好”;若不足,就不算什么。又如看见后面一个叫卖的,占者在前面走,心里想:等我转了弯,他才叫,对于某事就是吉利,不然就不得了。许多人爱用书卷卜法,随意翻开一本书,读到那面某行文句的意思,便是指示或预告某事。西洋人每喜翻圣经用指头随意指一句来定夺行止,也是书卷卜法。诸如此类的卜法,大概人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新年或除夕,中国许多地方的人要出门去听兆头,也是这个意思。还有歌占法与语占法,于某时某日,听人唱歌或说话,依其内容,来卜自己的命运。  (三)身占 由占者身体各部的运动或声音而得的预兆。最常的是打喷嚏、肉跳、眼皮跳、耳鸣、摔倒、打噎等。大概打喷嚏是最普遍地被认为恶兆。在中国也是如此,《诗·邶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郑氏笺云:“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人之遗语也。”德国人一打喷嚏便要祝一句Gesundheit(好健康!),这和广东人说“大吉利市!”一样。  (四)灵试 灵试是借精灵来审判是非,大别为二种:一种是命被疑为犯罪的人在火上走或把手足放在沸水里,如他是清白的,那水火便不能伤害他;一种是用一种巫术加于被疑为犯罪者的身上,如他是有罪过的,他便会得着伤害。在法律未昌明时代,灵试法是很通行的。中国民间凡遇两造不能辨明谁曲谁直的时候,每每同到城隍庙去“斩鸡头”,向神明发誓,如理曲者,愿受神谴,也是灵试的一种。  (五)降僮 宋人名这方法为“秽迹金刚法”(见《夷坚志》(甲)卷十九),是神灵附在人体上使他成为灵媒。有时附身者不一定是善神,恶神也一样可以降僮。僮子在神附身体的时候,身体的动作渐改常态,全身颤动,有时双眼紧闭,口流白沫,或以刀剑砍身,针锥穿舌,而不流血。(参看清庸讷居士《咫闻录》卷十“北虎青卫”条。)蒙古与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名这种人为“萨曼”。

作者简介

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进展没有充分的知识,每借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止。但是自然征兆不能常见,必得用人工来考验,于是占卜的方法便产生出来。占卜是借外界事物的动静与常变向非人的灵体询问所要知道的事物。它与说预言不同,每每用两可的回答使占者去猜。由古至今虽然有许多人不信占卜为真;但到现在,在最文明的人群中间还有对它深信不疑的。 
  占卜是拟科学的一门。它的构成是由于原始的推理的错误。原始人的推理力和孩童的一样,每把几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络起来,构成对于某事物的一个概念,如打个喷嚏同时又听见鸦啼,就把那两件事来与明日的旅行联络起来,断定在旅途中会遇见不吉利的事情。预兆是自然的,用人工产生朕兆就是占卜,所以它也可以被看为交感巫术的一种。占卜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门:第一是象,第二是占。象是征象的本身已显示出事物将来的情形,它是属于自动的。占是占者须求神灵的启示,把预期的朕兆求神灵选择出来指示他,最简单的如掷珓杯、看采头之类。不过象与占有时不能断然分得很清楚,要把占卜分类还是依所用的方法比较好些。
  扶箕是一种曾在古代广为流行的迷信活动,至今仍给人带来几分玄奥神秘的感觉。本书通过从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收集来的132则故事,较详尽地记述了扶箕的起源,扶箕的形式以及古人通过扶箕所欲达到的目的,最后又分析了扶箕这一迷信活动在人们心理上的解释,逐步揭开了扶箕的神秘的面纱,正确地得出“扶箕并不是什么神灵的降示,只是自己心灵的作怪而已”的结论,并揭露了操持扶箕者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本书于1946年出版,现在再版,对读者认识扶箕这一客观历史现象,仍有其阅读价值。

图书封面


 扶箕迷信的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至从经历了几次政治运动之后,加上现代科学文明的进步和现代人“一切向钱看”背后“呵祖骂佛”的背叛心理,民间宗教的衰败已成定局,几无复兴之兆了。关于民间宗教的研究在大陆比较少,这其中扶乩的研究现在在民间宗教研究中算是比较热门的了,尤其是港台两地对区域宗教研究多有涉及,而内陆学者有分量的研究捉襟见肘、论述稍欠。许地山以一名基督徒的身份研究中国道教而名噪一时,而我真正认真看许地山的书则是从这本《扶箕迷信的研究》开始。一书的排版工作做得比较粗糙,而且对于民国时候“底”当“的”用的白话文没有及时更正,看起来不文不白,很吃力。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中曾经透露过一些民国时候扶乩盛行的情状及原因:中国人中迷信之毒本甚深,及佛教流行,而种种邪魔外道惑世诬民之术,亦随而复活;乩坛盈城,图谶累牍;佛弟子不知其为佛法所呵,为之推波助澜;甚至以二十年前新学之巨子,犹津津乐道之,率此不变,则佛学将为思想界一大障碍,虽以吾辈素尊佛法之人,亦结舌不敢复道矣。许地山原本是有感于民国之时“乩坛盈城,图谶累牍”的情状,才著述此书,希冀能破除迷信警醒国人。当然,许地山自己也很谦虚,说说自己不能深入研究,不过普及教育罢了。他先讲了几种迷信活动的大概情况,然后从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里面辑除了一百多个关于扶乩的故事,专讲扶乩。作者希望通过详尽地记述了扶箕的起源、扶箕的形式以及古人通过扶箕所欲达到的目的,分析了扶箕这一迷信活动在人们心理上的解释,逐步揭开了扶箕的神秘的面纱,得出“扶箕并不是什么神灵的降示,只是自己心灵的作怪而已”的结论,揭露了操持扶箕者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但让人可惜的是,许地山只是在前面的功课上下足了功夫,也显示了自己广博的阅读知趣和史料收集功底,但对于扶乩的起源分析、流变和内在逻辑的解释质疑上,着力较少。收集的功夫多,自己分析的功夫少。说得严重些,就是堆彻材料,也看不出许地山自己对扶乩的看法和思考,偶尔有也是只言片语夹杂在“故事大全”当中。那么多“故事大全”反复在向我说扶乩是如何如何的灵验,以至于我合上书之后差点就坠入了扶乩迷信的深渊,当然,幸好我仍然有一些功力在。二我没有看过扶乩,更没有做过扶乩的田野调查,按理说没啥发言权。不过,这本书让我找到了我所经历的扶乩。一是“笔仙”,二是“请大神”。先说笔仙。中学的时候有同学玩过,我没玩,胆子小。这种“玩”法,完全不需要技术含量,操作手法简述如下(都是同学告诉我这么玩的,也见过他们这么玩):觅得一纸一笔二人,预先想好要问的问题(比如,请来的笔仙是男是女),然后在纸上写好答案(分别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地方写上男女),甲乙两人同握铅笔一支悬置于纸上,笔尖触纸(有条件的话需要点香烛、熄灯),甲乙两人闭眼调匀呼吸、气沉丹田如老僧入定,由甲问“笔仙,你上来了吗”,然后感应之后,问你想问的问题,据说、据说啊笔就会自己圈定答案。玩这个的童鞋告诉我们说,自己的手没有动,都是被一种力量牵引的。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哇靠,真牛逼,考试能找到一个partner的话,选择题100%正确是不成问题的。同学又说,这不能随便玩,万一上来的不是笔仙而是恶鬼就会有麻烦了。围观的同学们心头一凛,“什么麻烦”?“我也遇到过,反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虽然无数次的想去体验下,终究因为这话,我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我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把握从靠近封建迷信的幼稚行为边缘拯救出来。那段时间,学校里很流行这个,后来不知怎么地,就销声匿迹了。作为一个勤奋学习的好学生,以至于我真的没有注意到他的销声匿迹。真可谓是来时黄尘滚滚,去日云淡风轻,还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由于许地山的这本书,又勾起了我这段掩埋在滚滚红尘俗事中宝贵的“迷信记忆”。再说“请大神”,方言叫做“请明神婆嘞”。这在民间仍然很流行,某某家的老人驾鹤之后,后辈很想念他(当然,主要是想问问什么时候当官发财之类普遍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可是人鬼殊途、人神异路,没有办法当面对上话啊,清明的时候也没有来得及给他烧一个纸扎的手机iphone4S之类的,这个咋办呢?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现实的需要催生了“明神婆嘞”,也催生了“明神婆嘞”史诗神话般“天人合一”的沟通技巧。“明神婆嘞”说白了,就是能有某种技能找到驾鹤的老人,把你的答案弄到手。小时候的一个经历让我几乎就要相信“明神婆嘞”能让驾鹤的老人起死回生了。小时候,我父母劳动的时候都是我姥姥管护我,从小跟她特别亲。后来,姥姥驾鹤西去了;再后来的一天,妈妈跟我说姥姥回来了,我飞一般直奔姥姥家,一进门就看到个老人家特慈祥,然后拉着我、摸着我的投叫我小名。当然,我就叫她姥姥了。后来才知道,她就是传说中的“明神婆嘞”,也就是“大神”、“巫婆”。“明神嘞”又是怎么操作的呢?我印象中,就是烧好香烛,然后“明神婆嘞”伏桌而睡,一会儿之后就能跟驾鹤之人的魂灵联系上,扶着桌子就能把你想问的告诉魂灵、把魂灵想说的告诉你。就这么简单。三笔仙的游戏和“明神婆嘞”的法事,其实都是扶乩。这要感谢许地山,他说扶乩的经典形式是用乩笔在沙盘上写字,乩笔就是两根小木棒,钉成丁字形,沙盘是簸箕上放沙或米。进行扶乩活动时,烧香点烛,请神下凡,让乩笔在沙盘上抖动,巫师就根据沙盘上的图形说出是某词某句,根据这个词句预测吉凶。后来扶乩也发生了嬗变,就是笔仙的这种,还有就是不需要写了,直接说,当然也不需要沙盘跟丁字形木棍之类的了,也就是“明神嘞”的这一种。感谢许地山的这提醒,让我童年的记忆力跟扶乩这种天人合一的活动联系在一起。那么,许地山先生的研究和我的这两段记忆,告诉我一些什么关于扶乩的规律性的东西呢?四扶乩请神的对象很多,发展到最后谁都可以做“神”。根据许地山的研究,扶乩最开始的神是能考究出来的,有名有姓有事迹。就是厕神紫姑神,她的事迹很多,我们所知比较详尽的是她诗书琴棋样样通,而且国色无双,嫁给了一个高级干部做妾,遭到正宫的妒忌,被人谋害在厕所里,就叫厕身、紫姑神。还有其他的几个故事,情节没有那么起伏跌宕,记不得了。后来,扶乩能请来的神就多了起来。根据许地山罗列的材料,主要有这么几种:妓女,闺眷,神仙,小鬼,文人,忠臣,皇帝,到后来连耶稣都有,唉,怎一个“混乱”了得。当然,中国人成仙的欲望很强烈,这点秦始皇童鞋和汉武大帝都是榜样。而中国近年来“山寨”横行的现实也再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因此,扶乩请神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文人墨客、忠臣义士、青楼女子,连普通百姓死后也可以通过巫婆跟凡人对话了。所以,大家以后看周杰伦《头文字D》里“傻强”(sorry,傻强好像是刘德华《无间道1》里面的混混)那段“神也是人”的“无敌励志宣言”时,就不要起哄笑了。傻强不傻,他看到问题的本质了:一切神力法术,都是人力机心。五神仙很忙,插队正常;神仙很神,求仙很仙。扶乩涉及到一个问题。按照中国人的神鬼观念,神仙世界也是一个等级世界,看《西游记》和《封神榜》就很清楚。啥?你没看过!好吧,看过《宝莲灯》也行。虾,你没听过《宝莲灯》!不好意思,我OUT了。呃,那推荐你去看《轩辕剑》吧。既然神仙也分等级,自然法力各有不同啦。虽然大家都是神,你扶乩的时候问一个无名小鬼“今晚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篮球何去何从”,当然比不上你问玉皇大帝这尊大神啦。这样看来,神仙也是很忙的啊。估计,中国人扶乩问得最多的就是“啥时候能升官发财”,就算不是问这个,估计也是问“我儿子啥时候能考上公务员”之类之类的。如此说来,财神爷、官运爷得要很忙很忙的啦。许地山的收集的一则故事,很形象的告诉我们:神仙很忙,插队正常;神仙很神,求仙很仙。一群书生扶乩请吕洞宾,结果来了个赵酒鬼。书生们让赵酒鬼快走,否则让吕洞宾“斩妖剑”教训他这个小鬼。小鬼假装一进一出,骗这些书生们说自己是真的吕洞宾来了。书生们问今年考试的试题是什么,是考科学发展观、还是考三个代表之类之类的。假吕洞宾就让他们研墨,书生们屁颠屁颠的研墨,每人研磨了一满钵的墨水(估计是想让扶乩的神仙帮忙把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都阐述一遍吧)。赵酒鬼确实很鬼,让这些书生都把墨水喝了。书生们都充分体现了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不掉链子的勇士风度,一点不漏,全喝了。哈哈,赵酒鬼这时候才告诉他们,自己就是赵酒鬼,根本不是什么吕洞宾,还留有无言绝句一首:平日不读书,临时吃墨水。吾非吕师祖,依然赵醉鬼。可见,神仙也很忙,神仙也会插队,神仙确实很神,那些问仙的人也着实很仙。六俗世凡尘能出不能进,初级扶乩是乱点鸳鸯谱有个问题,姑且认为扶乩能真的请到神,那么神鬼也是蛮孤单的,只有人能找他谈天说地聊理想人生、他不能主动跟人倾诉高处不胜寒啊。看来这凡尘俗世是张单向的大网,能随便出不能随便入。另外,从这些许多的事例看,扶乩请神也是乱点鸳鸯谱啊。许地山收集的资料里很多都像赵酒鬼的故事一样反映请甲来乙的,而且还有答非所问的。到了后来这种不确定性让人觉得很烦,宝玉哥哥想跟黛玉MM聊天,可是每次打电话都是灭绝师太接听,好不容易撞上灭绝师太出恭的机会跟黛玉MM接上线,却又常常答非所问,久而久之,宝玉对扶乩就没啥兴趣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性不足肯定会影响到扶乩的传播和生存。要不怎么说迷信有很深的生存能力呢,就在于“随机应变”,当扶乩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已经无沙盘、无树枝、无神坛的单人作业了(经典形式的扶乩起码需要两人),这就是目前乡村流行的“明神婆嘞”。 “明神婆嘞”的出现,彻底扭转了初级扶乩“乱点鸳鸯谱”、“答非所问”的不足,真正实现“直面强悍的鬼神”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对话。七一切神力法术,都是人力机心。《庄子•天地》里有一段关于子贡南游于楚逢汉阴丈人的故事,颇有深意。子贡出于好心把一种机械工具推荐给汉阴丈人,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因为在老翁看来,有了机械工具,就会产生“机心”,有了机心就会“纯白不备”、“神生不定”。多说一句,有人说道家无为过头了,以至于“绝圣弃智”,这是一种误读。纵然道家这么说,也是一时激愤之语,要知道老子跟庄子那都是有了不得的“智”的。道家反对的,是“机心”和“算计”。扶乩的滥觞,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机心”;所谓的神力法术,不过是人力机心而已。许地山也在书的末尾试图去解释这个问题,认为是一种心理能量的作用。许地山乃民国时候的基督徒,估计受当时如日中天的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影响,偏重于对心理能量作用的“迷信”。比如,对于扶乩过程中“箕动”的解释是我所无法接受的,只能令人觉得滑稽。完全归于心理能量我无法接受,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听说笔仙要两个人,我不敢玩,就一个人偷偷自己玩过),一个人因为呼吸、心跳、脉搏、血流还有意识行动统一性的原因,坚持一个动作久了,就会有身体的晃动,玩‘笔仙’的时候,人的手腕和手臂保持悬空,需要不断克服地心引力,否则会向一侧倾倒,不断克服倾倒就会形成循环动作,这就是笔会画圈的基本道理;同时,由于下意识动作,游戏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向目标靠拢,其中求仙者会在否定目标前显示迟疑,敏感的带游戏者能觉察并向相应目标靠拢,直至出现‘奇迹’。可以说,既有心理暗示“奇迹”出现或者“奇迹”不要出现的能量在作用你,也有这一单一动作破坏了你的身体平衡的缘故在里面。当然,就我一个彻底无神论者粗俗的眼光来看,上面的解释已经很文明了。说白了,我觉得是作假!八许地山认为自己写的是论文,可是其形制上倒像是做的简报和读书笔记。当然,我的这篇文章号称书评,其实就是“水文”、流水账。许地山的这本书虽然出版过几次,但书本的逻辑很混乱、论据明显的不足,结论也不明显。看到最后,有点还没开头就煞了尾的感觉,意犹未尽。倒是书本开头的部分,对箕仙与幽灵信仰关系的阐述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能将神秘的幽灵信仰跟生活中的普遍心理联系起来,看完后比较受启发。批评人总是不好的。关于扶乩,我们了解也不多,这恐怕是文革对社会主义现代会唯一的显示成果吧,成功的扫除了一些迷信,当然代价就是把传统文化也一并扫荡了。如果能实地做些田野调查,跟扶乩的术士做些深入的访谈,然后结合许地山收集的这么些材料,肯定能写出好文章的。这点,寄希望与港澳台的同胞们努力,据说扶乩在这片区域还有旺盛生命力。可以详细的研究下扶乩的嬗变,具体了解下扶乩是怎么样不断的改进、完善自己来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环境的(比如经典扶乩到“明神婆嘞”的转型就是很好的一例),这个课题很有意思。扶乩、占卜、风水堪舆和周易,中国的神秘文化和吉祥心理需求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被贴上“迷信”标签的活动依然风行。操作、传播、从事这些活动的“方士”们是如何对传统的、经典的“程序教义”加以改造,使之在世界文明地域如香港等地盛行呢?关于这点,创新是方向,风水堪舆与建筑学、美学、心理学、地理地质学“与时俱进”地交融就是明证,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厉害就厉害在“与时俱进”这四个字上。
  •     <客窗闲话初集>(卷一): "大比之年, 有父子同叩鸾仙, 问得失. 鸾书曰: '速往南去, 路遇疯僧, 问之不已, 可决前程.' 父子大奔而去. 其子年少足捷, 果追及一僧, 问之不应, 牵袖苦缠不休. 僧瞪目大骂, 曰: '入你娘的! 中!' 生怒欲殴, 经众劝释. 是科其父捷, 始悟其言."[1][1] 许地山. 2004. 扶箕迷信的研究. 商务印书馆. pages 43--44.
  •     100多页的小书,40年写的。短,像是初步的研究论文,宋代以来的文人笔记中摘录了一些示例,分类罗列,獭祭简评,持论浅明正确,泛泛而谈。---------------------------------------------------------------引论:列举古今11类的占卜方法,有占梦,预告(翻书乱指或这个如果就怎样),身占(打喷嚏,眼皮跳),灵试(神灵面前赌誓),降僮(宋人称为“秽迹金刚法”,神灵恶灵降身,通古斯人所谓萨满),关亡(召唤死去的亲友,通过巫婆或灵媒),尸占(譬如死不瞑目),禽占(鸦鹊啼鸣,龟卜等),星占,地占(风水堪虞),术数(包括签卜和箕卜两种)。---------------------------------------------------------------第一章:起源基本就是段子罗列,随口加个简单辨析。先学术的漫扯英语和希腊语对应的词,我们书籍中同义的词,扶乩,扶鸾等。然后讲段子,《冥通记》和《真诰》有紫微王夫人降笔,道味熏人。后来降笔演变成了簸箕上沙盘划拉筷子,即是扶箕。后来不知为何就集中说守厕女神紫姑了(神灵降会那么多,许地山眼光独到。。),最著名的是苏东坡被一位真名何媚的唐代紫姑约谈,说了个人悲惨事迹,典型的嫁了二夫还被大妇嫌忌,“见杀于厕”。比较有德行的是没有直说夫君姓名,和苏轼闲聊了一番。以此为主线,还附带了同地别家的降神和同一家孔平仲的采访记录。关于紫姑的紫,提到历来狐仙别号阿紫的,降箕的也可能是狐仙。又附了三则请仙咒语,天师禳鬼,文艺鬼家中畅谈的段子结尾,不知道想说啥。---------------------------------------------------------------第二章:箕仙及其降笔1.箕仙自道身世有自封蓬莱紫霞真人的陈平,“因过江南省宗庙,眼前谁是旧京人”的宋钦宗,有死后不久就来降还惹了秦桧着令擒拿相关人员的岳飞,当然,岳武穆是名人,和关二爷是常来作两句诗的。关帝头次显灵是宋真宗祥符年间,著名的张天师解州盐池收妖案中,关将军帮了忙,于是封号逐年加长,由真君而帝王,明清时封了武圣。有万历年间早逝的才女叶小鸾,降笔还是作诗秀才情。有自称上面封了神(天曹稽察大使)的史可法。有怀疑使用共同作诗模板的何仙姑和巫山神女,“是非落在凡人耳/诗人口,万古长河洗不清”云云。有时请神还会降来鬼仙,也未有什么名气,与当事人有关或无关的,举了诸如程季玉、陆峻之等五六个例子。2.箕仙预告事情占卜是文人扶箕常用目的,最流行的明清时代,几乎每府每县都有箕坛。科考时问,做官时也问,叶名琛因为箕示而失了广州即是一例。以下分类枚举2.1 问试题箕示以隐语、哑谜为主,很少明说。有的科举箕示有作弊泄题的嫌疑。举了8个例子,只第一个是明示考试题目,下面就是各种文字游戏,模棱两可,事后以猜谜的思路附会攀扯。譬如箕示“唐伯虎”,就以中榜人数和六如的六去凑。2.2 功名前程还是零碎字句或四六八句的藏头诗,语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也有忆苦思甜痛骂当道的。实在没有可以摘抄的案例2.3 生死常常是准确或圆滑的给出箕示,也有不讲啥时死,只说前生情况的。举了几个例子。2.4 国事关于国事的更加模糊,近于谶语了。有的像笑话一样,崇祯时问过关帝,关帝讲“妖魔太多,不可为矣”,周延儒插话问妖魔在哪里?关帝笑指:“你就是第一个”3.箕仙与人酬唱漳州城北小梅岭有北山坛,同治九年1870年,出了一本《北山诗存》,就是箕仙诗集,其中多有唱和之作,降坛的有关帝、吕祖、北山翁、文昌帝君、辛元帅、铁拐先生、笑口大仙、杜少陵、杨升庵、周起元、黄石斋、何楷、蝶山仙师等二十多位。其中北山仙翁不肯道出真名,降坛寓名颠仙、拙道人、北山翁、香亭老人等。蝶山仙师是明初钱塘梁氏女,洪武年间随父到漳州,将嫁而未婚夫死讯到了,她不久也死了,其父将她葬于城西蝴蝶山。三十六年后,脱离鬼趣,证得仙真,想度人济世,就常常降箕,与文士作笔友。有当地文人得其指点,还文章大进。从此仙迹流传,直到清末北山坛还有香火。有简介了几个其它的仙人,也是平凡事迹,不见经传的。酬唱的诗词语录,分类枚举如下:3.1 遣兴 即卖弄才情,最是有普适特点。掉书袋,咏景色,小伤情,等等3.2 唱和 酬唱的作品每含秀才酸腐气,多读了令人不快,说得又多是老生常谈劝人向善修道,云云。3.3 猜谜 著名的“立似沙弥合掌”出现了,《客窗闲话初集》卷一。3.4 对对 雪消狮子瘦,月满兔儿肥。羊脂白玉天,鳝血黄泥土。胆瓶斜插四枝花,杏桃梨李。手卷横披一幅画,松竹梅兰。王马文赵四帅,禹汤文武四王。3.5 辩论 还是秀才情,论诗评人等。4.箕仙与人谈道及教训劝善戒杀,道德教训也是常见箕示。提到了著名的关帝降箕,判人寿命,“甲申之变,汝自不死”的段子。常见也有作了恶事,报应不爽的案例。5. 箕仙示人医药及技艺中医,像是得道成仙的必备技艺,举了两三个例子。还有建筑设计的,围棋对弈的,幕客师爷的,真是各有才艺,不肯浪费。---------------------------------------------------------------第三章:心灵学解释1.箕仙与幽灵信仰先介绍我国秦汉以前的死后信仰,祭祖如在,万物有灵,早先地狱和轮回系统没有建立时,人鬼混居,鬼就在坟地待着,而坟地常常在城北,“有北”是太阴之乡,和黄泉、酆都、幽都等同。九原原来专指晋国大夫的墓地,而九京的京,是原字的讹写。太山原指山西的霍山,有过灵异事件(当时原初信仰,整个山还能作祟),后来儒家发达了,鲁国泰山就雀占鸠巢,霸占了灵界门户。封神制度源于祖先崇拜,后来逐步扩展,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张天师能封城隍庙的任职,不知从哪朝哪代兴起的。神通法力一般被认为集中于强死(不寿终)的鬼灵上,所以岳武穆降灵远多于郭汾阳。扶箕的主角神仙也有,鬼仙更亲民常见,后者等同于鬼狐的民间崇拜。狐常常称为大仙,也有爱上秀才、诱其自杀的案例。2,幽灵与知识许地老1940年写的本书,能有很好的鲁棒的科学认知试图解释扶乩这种事情还是难能可贵的,也没有太民科的歪。说世间一切运动无非物理的和化学的,楼梯足音、天花板弹球这些都是木材早晚热胀冷缩的应力反应,无需多虑。一些灵异现象背后也有人为蓄意。“鬼灵的存在多半是推理的错误或观察的不周密”,譬如谶谣、推背图烧饼歌之类,都是事后回观才攀扯附会上去的。预言本身都是以模棱两可喻意多重见称的,一些灾厄的说法更是放在哪朝哪代都有普遍映射性。“见鬼是主体的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除了常见的幻觉、错觉外,灯光照耀下,还有一种后像作用,类似眼中的残影叠加。3,箕动与感应箕动是一种心灵能力活动的现象,分灵动和灵感两种。许地老认为,以太波传输脑电波意识流,箕仙的学识见识,不但受限于媒介者的水准,也主要的受箕坛现场观众的知识面、经验范围影响。举了现场有学者质问箕仙、考据出问题,箕仙无言以对、顾而言他的例子。譬如问邱祖是否《西游记》作者,为啥元初的丘处机在西游小说中提到一些明代的官职称呼。譬如说吕祖的家世,一般说吕渭之孙,而有的箕仙扯到了武周时代。搞的箕仙在名人中的选择范围也缩小了,因为太有名的李白杜甫之类,文人士子有的了解详细,乱说容易出马脚破绽。4,扶箕者的捣鬼神道设教,常有鼓励迷信的嫌疑。举例明世宗嘉靖朝的蓝道行案,搞得原本迷信的嘉靖,也对这些道士方士戒心重重了。也举了士子假借降坛,随后点破的恶作剧例子。---------------------------------------------------------------结论:私欲使人迷信而寄托神仙外物。纪晓岚先生记录扶箕的事例最多,但他本人是较为清醒的,并不随便迷信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书很薄,像一篇论文,但内容很好。
  •     不错的一本书,还算比较广泛吧。偶尔翻翻。
  •     笔仙是不是扶乩的一种现代变种?
  •     还行,许地山有点意思。并不像有些读者说的,这书会让人觉得更迷信了。相反,这书通过举大量的例子,让我更加相信扶乩这东西实在是骗人的把戏。
  •     许地山先生是基督徒,讲起本土的道教来,该褒则褒该贬则贬,上帝的豁达通过人的品行显示出来。扶箕迷信,散发着“裹脚时代的腥气”,在今天却仍然被相当多的人供上神坛,愚哉!
  •     扫盲书~
  •     考据派。。
  •     我喜欢研究迷信之类奇怪的东西
  •     从传统笔记史料找出扶乩案例,加以分类、梳理和解释,以破除迷信为要旨。但分析真的不咋的。谈不上名著。
  •     所谓“鬼不自灵,待人而灵也”!材料辑自古人笔记,很多有趣的案例,分类也较为妥当。许先生的“现场感应说”从当时来看算是“破除迷信”,从现在看就根本是民科了。过分执着于神仙真伪之辨,固然有启发,却无法从社会文化意义来理解扶箕现象,对民国时代盛行的扶箕也没有田野考察。紫姑原来是厕神。
  •     真是学者的文笔,广征博引。对扶箕文化有兴趣的人,此书观后,应大有收获的。
  •     一本好书,重新认识许地山
  •     中国式灵异,灵感的源泉。
  •     基本都是笔记小说上的啊,现有材料的堆积而已,没有什么作者自己的见解。
  •     看了前面占卜的方法分类。作者对于扶箕之事还是很讨厌的,不停的举出那些存疑的事情。但是最后,他举了一个澳州土著的例子很有意思,就是少女吃了不可吃的东西接受心理暗示而死,说明心灵力量的强大。那么“神”是不是自我力量的延续,一种自我力量的媒介呢?这点我很好奇,但是无从研究起。
  •     很经典的一本书,虽然讲的不是很透。
  •     P114,应为《梵天庐丛录》
  •     充满科学哲理
  •     清末,信众请来耶稣大仙、拿破仑大仙、托尔斯泰大仙,岂料沙盘上写的竟是英文。又请来济公大师作同声传译(笑)。占卜的种类,比想象的要大。
  •     编校不好!
  •     真的箕示不过是心灵作用,与鬼神降现本无关系。
  •     感觉挺好的是正版,不错值得看看
  •     笔仙研究~~
  •     许地山的这本书,大概独此商务印书馆一家,没有看到别的版本。
  •     基本上是列举故事,至于对这一现象根源的解释非常浅显,甚至是没有说服力;愿意研究这一问题的人,可以借鉴一读。
  •     很不错。同学推荐的,还可以
  •     笑死了。。一会儿觉得是在看儒林外史,一会儿觉得是在看拍案惊奇。许地山的评论的语气也好玩。
  •     书很薄,但是内容很好,这类书籍应该广为流传,但是现在很多地方还是迷信。
  •     怪有意思的,民间文化有趣的很
  •     许地山写的,真是好书啊
  •     书的质量没得说,首先信赖商务出品。其次是内容很好,许地山老师著学严谨,内容翔实而客观。力荐。
  •     许地山读得书太多了
  •     确认了,扶乩和笔仙原理差不多。
  •     许老先生可是读了不少笔记小说,摘引的资料便是本书主体。在下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小故事倒是引人入胜,但说实话,还没搞清扶箕到底是咋个回事呃!许老断之为心理暗示之类的东西,也属牵强。这东西若不亲自做现场调查研究,光凭笔记记载,再加上什么西方心理学等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凭空做个判决,未免武断啊!
  •     1999年7月第1版
  •     扶乩据说很诡异,读这本书应该有一定帮助。
  •     資料匯錄
  •     做的如此好学问。
  •     很好玩,写小说可以参考。
  •     许地山先生广博的知识令人敬佩,这本书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引经据典,扶箕在中国大地存在之久,堪称有关扶箕的第一本专著。既可以当作入门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当作学术研究的参考书。五星推荐!
  •     书中基本没有描述具体的扶箕的方法,也就是看了本书,你还是不会怎么扶箕的,树种大量列举了各种各样扶箕的内容,包括来仙的身世背景,当场做的诗和对人世的预测.纯粹读来玩一玩吧,对不是考古方面专业的人用处不大.
  •     很早就想买的一本书,有收获。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小书,郑振铎闲来无事的小研究吧,可以看见大作家的另一面。
  •     博览群书,卓见不俗。扶箕作为中国占卜术中格调最高的一种,自有其研究价值与魅力所在。
  •     一部成于民国中期的“进步”之书,合于时代也要批判“迷信”。按杜赞奇的说法是在反对“迷信”的过程中构建一个进阶模式的民族国家。但较之大概三十多年以后中国的割裂传统过程,本书作者的态度还是审慎的,他的结论还是有大量材料支撑的,而不是靠空想和语录。最近听一个讲座,提到传统断裂后的中国和印度社会中“灵力”不灭的现象,讲座者认可了涂尔干关于的“共同体”的观点,认为灵力不灭,实际是其后的共同体不灭,所以韦伯提出的世俗化之祛魅不一定会瓦解宗教信仰(哪怕是迷信),各种喊打喊杀的“运动”也不能,但能够动摇“共同体”结构的城市化过程却做到了。
  •     贼棒!百科类的小册子,实用!
  •     扶箕迷信的研究
  •     用于作个了解
  •     在破除迷信这方面做得着实不力
  •     还行 挺古老的书 挺有意思的
  •     太过分了,这是商务出的书吗?!!!——在我最喜欢的三大出版社中(商务、三联、中华书局),商务是居第一的啊!字体大,拥挤,显得一点也不规范。翻看了同时出版的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都还不错的!
    ——唉,今后买商务的书也要看看再说了。世风日下,郁闷!
  •     扶乩迷信研究
  •     “研究”谈不上,资料倒不少
  •     书便宜,内容也不错
  •     许氏是对道教研究功夫最深的的一个
  •     介绍了一百三十多个古籍中关于扶箕的小故事,并作了系统化的整理,非常有趣,叹为观止。可谓中国古代笔仙故事大全。
  •     “扶乩不过是心灵作用”
  •     很薄的小册子,收集资料很是全面
  •     挺好玩的一本书 学到很多东西 许先生说了很多实话 值得一读
  •     不愧是商务的书,就是封皮是光滑的那种,我还是比较喜欢不光滑的
  •     看了对扶箕还是不解
  •     应该叫扶箕笔记的整理…许地山真是个恶趣味怪咔啊,联想到他的小说,忽然觉得他跟彭浩翔可能是同类…
  •     如题。丁山先生的这本书只是极为丰富,对古代史料的整理和挖掘极显功力!
  •     摘录宋代以来的笔记段子,分类整理点评两句,獭祭罗列,乏善可陈
  •     考证举例之后,说是迷信,但其实作者自己都信了
  •     名家的作品,值得一读
  •     一粒米能盖六个字,眼都瞎了。
  •     这本小册子美其名曰“研究”,其实是不太够格的。全书更像是“扶箕”一门的资料集,在罗列资料时,作者偶尔评论几句,只能说是因人而成书,自己并无甚高见。最后一章简直是糊弄事,好在许氏有自知之明,不敢胡说纪晓岚。我倒觉得纪先生的态度是最客观的,不会把讲不清的东西一笔抹杀。有时候,“存疑”也是值得宝贵的态度。
  •     主要是讲对扶箕的历史沿革考据,对这种活动本身涉及很少。
  •     明显没有破解扶乩算命的道道。不给力啊。但是资料挺多的。
  •     : B992.2/3742
  •     搜集古书各种资料总结扶乩的文化渊源
  •     没有田野调查确实无疑是这本书的硬伤。而且书名已经写明了是扶箕”迷信"而不是扶箕文化,因此想从这本书里学到点扶箕的手法的人可以忽略这本书了。本书的作用就是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史料,无论是笔记小说还是历史书籍,都有涉及。为进一步研究扶箕提供了线索。不足就是缺乏对扶箕这一行为的分析与探究。只是在最后草草的说了几句扶箕是迷信,迷信是不对的。不过作为一本大师的学术书籍,才几块钱的定价,买一本也不亏了吧……
  •     感觉贾二强的《神界鬼域》中有部分内容很相像(特别是关于“强死”、“太山”的内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