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右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死亡与右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208099173
作者:[法] 罗伯特·赫尔兹,Robert Hertz
页数:143页

章节摘录

  但是在传教士布拉赫斯(Braches)看来,关于灵魂的旅行和天国的描述纯属由灵魂引导祭司杜撰的无稽之谈。譬如关于天国的说法,事实上,在所有达雅克人中,灵魂是与他们的尸体腐烂剩余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就居住在盛放尸骨的容器sandong里或其周围。sandong“死者的世界”之间在事实上有着密切的联系:盛放尸骨的容器及其周围附属物的灵魂和超自然物在经历一次转变之后,会在天空形成死者的家园和财富。葬礼上的神歌则仅仅起到将人们处理尸骨的仪式转化成神话语言的作用。但是这一转化过程并不是凭空虚构出来的。毫无疑问,“对于达雅克人来说,唯一可以告慰的就是他们关于人死之后会与祖先们团聚的信仰”。对于死者来说,最终葬礼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他们得以与祖先团聚,并通过两组不同的行为来实现:其一便是将死者的尸骨放置到公共的坟墓中,其二则是引领死者的灵魂进入死者们的集体居所。这两组行为是结合在一起的,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前者作为仪式性的行为为这一接纳过程提供物质支持;后者作为想象的行为继续并最终完成由前者初步确立的过程。  灵魂并不是为了享受永久的安息才去天国的:那里的居民不再有我们在人世间常见的不道德行为。灵魂在天国逗留的时间是七代的时光,每一代结束时,它都必须死亡以求再生。在经历了七次死亡之后,灵魂会再次回到世间,通常在临近村庄的地方进入一个蘑菇或水果里面。当一个妇女吃掉这个蘑菇或水果时,它就会进入她的身体并在不久之后作为一个婴儿诞生。但是如果某种动物,如野牛、鹿或猴子等吃掉这个水果,灵魂就会进入这个动物的身体;如果人类恰好又吃掉了这个动物,灵魂就最终还是会以这种迂回的方式回到人群当中。但是,如果这个水果或动物在人类吃掉它之前就自行消亡了,那么,灵魂就会随之永远地消失。在我们看来,灵魂注定要不断经历死亡和再生的循环,它在天国与祖先们在一起的生活只是一个由两个转世过程——转世为人或转世为动物,构成的阶段。不过,雅朱人的例子似乎是个特殊的例外。对于雅朱人来说,死亡并不是一个人的历史中唯一的一次事件:它是一个灵魂无穷尽的转生历程的序曲,是灵魂在转生历程中从一种存在形式向另一种存在形式转变的标志。  为了结束灵魂遭受的各种苦难,最终葬礼消除了灵魂自身体死亡之后对生者产生怨恨的各种理由。 当然,虽然在最终葬礼之后,死者就是另一个世界的成员了,但是生者与他们的亲密接触仍旧是十分危险的。在通常情况下,一旦死者亲友尽完了他们对死者最后的义务,灵魂们便不会再来打扰他们。  ……

内容概要

罗伯特•赫尔兹(Robert Hertz)于1881年6月22日出生,死于1915年4月13日。作为涂尔干最出色的学生之一,他是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在人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代表作《死亡与右手》集中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是从事仪式研究和两元对立象征研究的必读参考书。

书籍目录

导言
一项关于死亡的集体表象的研究
一、中间阶段
二、最终葬礼
三、结论
右手的优越:一项关于宗教两极性的研究
一、人体的不对称
二、宗教的两极性
三、右与左的特性
四、右手与左手的功能
五、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罗伯特·赫尔兹的代表作《死亡与右手》集中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至
今仍是从事仪式研究和两元对立象征研究的必读参考书。
《死亡与右手》是象征人类学早期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由两
篇独立的论文构成。在第一篇《一项关于死亡的集体表
象的研究》一文中,作者认为,对于集体意识来说,死
亡在通常的情况下是将死者从人类社会中排除出去,
实现他从可见的生者世界向不可见的死者世界的过渡。
与死者的停尸期相对应的是其在世间的亲属们的服丧
期,其间,死者状态的改变对应着生者状态的改变。作
为一种社会现象,死亡在人们的内心构成了一个既分
离又整合的双重的痛苦过程。在第二篇《右手的优越:
一项关于宗教两极性的研究》一文中,作者通过对集体
表象的比较研究证明,右手之优越于左手,并不像人们
通常认为的那样,是由人类机体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右
手与左手的二元对立,是原始思维中固有的神圣与世
俗的二元对立的一个特例和结果。

图书封面


 死亡与右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赫尔兹的《死亡与右手》内容概要:赫尔兹在《一项关于死亡的集体表象的研究》(以下简称《死亡》)中指出:死亡并不简单的就是机体的生理现象,人们复杂信仰、情感和行为的注入 使得死亡变得特别。在社会意识层面上,死亡是集体表象的对象。这种复杂又处在变化中的表象要求我们对它的起源进行探究,对它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书中赫尔兹致力于阐明与死亡有关的复杂信仰和构成二次葬的实践活动。为此,他运用从达雅克人中收集到的资料,辅以其他民族志资料来开展研究。文章主体即是该项研究。赫尔兹将二次葬的过程分为死亡与最终葬礼之间的阶段与终结仪式。死者的尸体、灵魂与生者之间互相影响。只有在死者尸体腐烂、消解之后,死者尸体的污染力才会消失,死者的灵魂才能离开尘世。死者的亲属在中间阶段(服丧期)也处于不洁净的状态,被社区的其他人排斥。最终葬礼进行的目的,在于确保死者的灵魂平安进入死者的世界,同时彻底的将生者解脱。赫尔兹进一步认为:死亡结束一个人可见肉体生命的同时,破坏了被社会意识赋予了伟大尊严和重要性的社会人。死亡在社会意识的角度被视作从可见社会通向不可见社会的途径。中间阶段的必要性在于:受到死亡的意外困扰的社会必须逐渐恢复平静;同时将死者整合进新社会所需要的分离与整合的双重心理过程也是耗费时间的。赫尔兹的最终结论是:对于集体意识,死亡通常是将死者从人类社会中排除出去,实现他从可见世界向不可见的死者世界的过渡。服丧期是生者被迫参与他们死亡亲属的当前状态的一个阶段,它要一直持续到停尸期结束。最后,作为社会现象,死亡在人们心中构成了既分离又整合的痛苦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后,社会才能恢复它往日的平静,超越并战胜死亡。《右手的优越:一项关于宗教两极性的研究》(以下检称《右手》)则从左右手的不平等切入:赫尔兹认为所谓的器质性解释是不明确且不充分的,他转向了一种更为大胆的假设,即右手的优越不是由人体固有的结构决定的,而是由外在于人体的环境决定的。赫尔兹以此将研究导向宗教两极性:左右手在价值与功能上的不同,必须从对集体表象的比较研究中进行。神圣与世俗的两元对立,作为原始思维的要素,主导着原始社会的组织。整个世界被划分为两个相对的领域:事物、人类和各种力量的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是由他们属于同一极还是不同极决定的。人的身体、微观的世界,同样需要遵守这一两元对立的法则。赫尔兹进一步通过左与右的特性的阐述,印证了上述两元对立的存在。赫尔兹认为右手优于左手的原因在于右手在生理上的微小优势使得其在集体意识的区分上赢得了机会。只要左右二元对立的社会因素还存在,左手就不能像右手那样得到充分的发展。意义与价值:《死亡与右手》的理论意义之一在于初创二元对立象征研究之风。在《右手》中,赫尔兹质疑右手优越的器质性解释,也不同意环境模塑论者的解释,他认为左右手的尊卑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神圣与世俗的对立,开创了两元对立结构象征研究的先河,对后世的结构人类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理论、尼达姆的象征分类研究和玛丽•道格拉斯的污秽与禁忌研究莫不有受其影响的痕迹。其次,《死亡与右手》对仪式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赫尔兹在《死亡》中通过研究死亡与葬礼来分析“社会”与“集体表象”的关系。赫尔兹详尽的分析了尸体、灵魂与生者状态的关系;着重于对于中间阶段与最终葬礼的研究。而这中间阶段即是过渡的仪式过程,最终葬礼则是整合的仪式过程。从与赫尔兹同时代的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一书和后世的以研究仪式和戏剧见长的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过程》一书中,都可以看到赫尔兹理论的印记。《死亡与右手》的意义还在于方法论的革新。赫尔兹在书中运用了比较严格的比较法。与弗雷泽、韦斯特马克和麦克伦南等的比较法研究不同的是:赫尔兹拒绝了脱离离原文化背景的一网打尽式的泛泛描述,他将二次葬的研究集中在具有典型性的区域——印度尼西亚。赫尔兹在书中采用的比较法,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方法论意义。本书的不足:其一:《死亡与右手》对于涂尔干理论的过度使用。《右手》的理论基础:神圣与世俗的区分,来自于涂尔干。然而这种区分的意义、价值在某些学者看来并不大。《右手》一文通篇完全遵循涂尔干的研究路径,以社会整体性的视角,把右与左、神圣与世俗、集体意识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并最终试图阐明二元对立的象征分类是原始思维中所固有的,而身体左右两侧之间存在的必要差别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以及这种思维的结果。这样通篇的对涂尔干理论的套用,往往使学者感到困扰。其二:《死亡与右手》中体现出赫尔兹研究方法上的硬伤:忽略反例。比如:那些没有二次葬的群体的情况如何?那些未赋予两只手以完全相同的价值的群体又如何?赫尔兹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和涂尔干类似,认为这样的例子只不过是“次生现象”而忽略,而这种忽略在没有历史证据的基础上显然是不恰当的。个人思考:第一:运用过渡礼仪对非二次葬的分析。阿诺德•范•根纳普的过渡礼仪将分为三个主要过程:分离仪式,即与原有社会关系脱离和隔绝的阶段;过渡仪式,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中间阶段或曰等待阶段;整合仪式,即与新的社会关系结合为一体的阶段。而在葬礼过程中,过渡仪式与整合仪式往往比分离仪式要复杂的多。以下我就仅对过渡仪式与整合仪式做具体的分析。有学者对于赫尔兹死亡与葬礼的研究局限于二次葬形式而提出质疑,在我看来,其他地区的非二次葬葬法与二次葬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过渡礼仪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多样的,但其内在结构却是相似的。例如广泛存在于各地区的吊丧礼,既是死者与原社会分离,从不圣洁状态进入神圣世界的过程,也是生者的边缘状态,或者说就是处在分离仪式于聚合仪式之间的过渡仪式。这种吊丧礼,与赫尔兹研究的印尼地区的二次葬只是在时间持续长度上的区别。根耐普的《过渡礼仪》详细介绍的托达人与科尔人的丧葬仪式与印尼达雅克人的二次葬也是相似的。只是托达人的边缘阶段还比较长,(男人为5个月,女人为4个月)而科尔人的祭丧期就相对较短。同样之后的整合仪式也是类似的,相应的宴席与纪念日活动的目的同样在于使亡者彻底的安顿,同时使生者从服丧期解脱。第二:针对左右逆转的讨论《右手》中,赫尔兹以二元对立来论证的右手优越于左手。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某些地区同样存在左手优于右手的例子。在处理祖尼人把身体左侧代表的神被认为是审慎、理智并有着准确的判断力,右侧则是鲁莽、冲动的例子中,赫尔兹仅仅认为这种非典型的反例只是事实的原有特征和意义发生了变化而已。后代学者葛兰言、尼达姆在各自的研究中,都发现了左右逆转的现象,他们否定了赫尔兹假说的右优于左的部分,但都没有否认二元对立普遍性。我认为,赫尔兹的二元对立研究还是站的住脚的。但是,左右二元对立是否真正来自于原始社会的神圣与世俗二元对立,我很怀疑。赫尔兹将一众对立都归结到神圣世俗二元对立上是否准确我也不得而知。左右手受到社会强制力的影响,从较小的差异逐渐形成今天的尊卑鸿沟,但要论证这一定是宗教二元对立在人体上的体现,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     此书由《一项关于死亡的集体表象的研究》、《右手的优越:一项关于宗教两极性的研究》两篇独立的论文构成。作者认为,对于集体意识来说,死亡在通常的情况下是将死者从人类社会中排除出去,实现他从可见的生者世界向不可见的死者世界过渡。与死者停尸期相对应的是其在世间的亲属们的服丧期,其间,死者状态的改变对应着生者状态的改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死亡在人们内心构成了一个既分离又整合的双重痛苦过程。而在右手的优越中提及,通过对集体表象的比较研究证明,右手之优越于左手,并不像人们想象那样是由人类机体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右手和左手的二元对立,是原始思维中固有的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对立的一个特例和结果。作者选取的研究对象,一为印度尼西亚地区的“二次葬”,一是右手和左手相联系的不同观念和价值。确实是一本经典之作。或许,对于一个对人类学一知半解的我来说,以下的见解也有商榷之处。1、对于阐释人类社会一般性规律的总结。尽管作者是20世纪初的学者,其理论基础要受限于当时的学术框架,但是关于人类学一般性规律的解释,在他的老师涂尔干所研究的《图腾与禁忌》一文中都已经反驳并且弃之不用了。虽然它采用了“比较法”(我认为就是印尼多个地区田野材料的比较),但是对于最后一般性结论,我认为还是有问题的。2、关于“二次葬”解释的想法。“二次葬”作为一种过渡仪式存在于社会,并且起到一定的社会机制作用,生者对于死者的献祭,出于感情也是出对对自身的保护等,是一个漫长并且充满诸多社会意义和功能的过程。而作者最后简单的描述为“二次葬存在的原因最终归结为人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对自身进行调节以面对亲属死亡的现实。”在我看来,这个结论不够充分。3、不曾有反面例子或者其他意义例子的存在。不曾提及没有“二次葬”的群体是什么样的情况(因为并非所有的印尼人都举行二次葬),对于二次葬的解释倾向于支持他的理论(如对于客死他乡的二次葬情况只字未提)。关于右手的神圣性刻意提高和强化(事实上很多地区右手反而是代表这邪恶的力量,有些地区右手和左手本就没有象征意义的区别)4、不曾涉及政治内涵。作者在论文中阐述人们如何将软弱、笨拙和罪恶与左手相联系,很大程度上都是社会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信仰内涵。但是我认为,印尼地区的社会政治结构早已成熟,其“落后”在于社会生产力方面,作者既然已经提及意识形态方向的象征意义,为何刻意回避右手象征意义与社会上层结构的关系和联系?
  •     丧葬仪式和右手『灵魂』的本质即是对死亡的战胜,是人类的内心需求。虽然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却是一件使人心里无法接受的事情,故而人类发明了灵魂。尸体腐烂至白骨,这为灵魂的存在提供物质基础,因为尸骨的稳定性大于肉体。通过二次葬礼使灵魂与另一个世界的祖先获得短暂的团聚,再通过转世,让死者又回到世间,由此使灵魂获得稳定。通过葬礼仪式,使人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由死亡到复活,由分离到回归,最终战胜死亡。『右手』宗教是人类早期的社会制度或秩序,包括许多约束、禁忌、仪式。宗教也是人类早期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反映,人类面对自然力、超自然力的不可控,发明出某种仪式来应对这些外力。我们往往把超自然的、不可控的事物归为神圣的。有限的“人力”只能通过仪式来与神对话,仪式反映出我们的内心需求,即通过仪式让神明帮助我们完成自己力量所不能及的事情,一旦自己的期盼通过仪式而实现,这无不能证明神之存在。神的存在,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我们对仪式的依赖即对神的依赖,另一种是神成了我们的一面镜子,即将神拉大了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神的存在既证明了神的强大,又证明了人的无能,显然我们面对困难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仪式祈求神的帮助,故而由现实的困境导致的冲突可以通过仪式得以化解。神与人的对立即是神圣与世俗的对立。宗教的约束力是从对万事万物的分类而开始的,以“神圣-世俗”的二分法,操作简单,更易于掌控。在宗教下的个人选择,无不体现着宗教的价值观,“二元”对立的原始思维,确立右手是神圣的,左手是世俗的;男人是神圣的,女人是世俗的;这种划分无不体现着唯自己有利或趋利避害的价值观念。总之宗教的“二元”对立思想主导着社会的组织。给某个事物下定义,并依据其功能来将其归类,以及赋予它的意义,都是人类价值观念的体现,明确什么是好的,意味着要极力避免什么是坏。2016/03/18在书上“乱涂乱画”也是一种仪式,事实上是,书的寿命大于人的寿

精彩短评 (总计66条)

  •     书很好,还封着皮,薄薄的一本,还没看
  •     仪式的漫长是心里上逐渐的告别。右手的神圣源于偶然的身体不对称和人类对二元对立的偏执....
  •     我觉得有些习俗是社会为了将人类某些(…)行为合理化
  •     读的时候和人谈了谈他们本地的丧葬习俗,在守灵夜要请道士念经,原来是唱一句给一毛,现在要五毛一句,好一点的道士要一块一句,人肉点唱机,道士充当了引领人的作用,还要用小孩去追道士,道士玩命跑,这个表演可能是灵魂远离生者的意思,带孝的人不能随便进别人家,这跟死者禁忌有关
  •     关于“右手”那部分实在是有点眼熟,莫非是剪报的集结……我们这种人对死亡似乎确实想得太多了一些了
  •     扎实
  •     人类学早期著作,注释集中在后面密密麻麻,于 是就放弃了
  •     薄薄的两本小论文,还是蛮带劲的,虽然在我看来还可以再短点=。=但也许这本会和《礼物》一样,常读常新。
  •     廢話有點多…總結很有意思
  •     太有想象力了
  •     梦中阅读的书目竟然实际存在。
  •     象征人类学早期的代表性著作
  •     关于死后的态度,关于留下人的想法。关于二次葬、污秽与洁净,没有想过的角度!挺有启发。
  •     总是在吃饭的时候想起达雅克人的尸水拌饭
  •     对于上篇——死亡的社会属性通过仪式的表象得到揭示,带给人的沉痛打击是:作为生物的人的死亡本质上无关紧要,作为社会人死亡带来的恐惧、不安、情绪等社会影响,才是普世中对于死亡的界定。简单来说,就连死也不是个人的事情,再遗世独立的人,也无权获得婴孩儿般的纯真和原始状态,更没有获得终极独立和安宁的权利。 对于下篇——从原始人开始深深根植于人类头脑中的宗教观念,从根源上决定了右手优于左手的意识,甚至没有任何解剖学的依据,由此来看,社会化或者人类代代相传的集体意识中潜藏的观念,不仅改变人的精神,甚至扭曲和限制了我们的肢体。 正如作者在结尾所言,所有理智、前瞻、自由的社会,都应该正视这种原始神秘理想对人体生理的迫害,通过适当的训练让左侧的肌体获得应有的发展!
  •     人类学名著。虽然篇幅不大,可是小题大作,从不为人们所不注意的身体的左右侧入手,阐述人类文化对不起眼的生理差异,进行文化建构。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好书。
  •     前言写得好棒,想看前言作者埃文斯-普理查德的书。死亡篇更加细致一点,思考不同社群和文化团体对死亡生命二元对立的态度,也是很有趣的。死-生,左-右
  •     两篇论文,死亡仪式的意义解读和二元对立思想在身体中的体现。
  •     外国社会学译作对于初涉猎社会学者还是有理解难度的。
  •     读经典着重看逻辑,看它的学科史上的地位。以这样的心态来读,还是蛮震撼,蛮喜欢的。渍渍。2.4于火车
  •     用亲人尸体的腐烂物拌米饭吃,给我内心带来了冲击
  •     生活中的小事,注意了,才发现,还真有意思。这本书的其它译名叫《右手的优势》。
  •     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
  •     尸油拌饭。。。。。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记得最清楚了
  •     书写好流畅,可惜只有早期然后没了
  •     尸油拌饭。。。。。。。。。。依旧是对立/过渡/禁忌的研究。话说大家不是习惯于责怪柏拉图的身心/理念现实的二分为后世学者根深蒂固/西方中心的两元对立的根源吗,所以其实全世界都一个样嘛哲学家图样图森破,要学人类学啊!
  •     很有趣,虽然隐隐觉得并不权威,毕竟作者写的时候也年轻,人类学方法也不成熟。但是终于看到了关于左右的研究,像是被人挠了背,爽。
  •     人类学。真是很棒的两篇论文啊!法国人写的真是读得不多而且这本翻译也很上乘。世界上英年早逝而名不见经传的人何其之多。(感谢虾虾和咸鱼的推荐)
  •     大概翻了翻,切入点很有意思
  •     赫兹若不是英年早逝,一定会成为年鉴学派的又一旗手。
  •     显然,自然的死亡并不足以割断死者与此界的联系,为了使他成为死者世界的一个真正的合法居民,就必须首先将他杀死...即只有仪式性地杀死死者,才能使他获得新生,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灵。 阴间富,阳间也富。
  •     20151030补。没想到和之后读的书形成了关联哈哈哈。回看起来确实是一脉相承的智识传统,看得到涂尔干的影子。还需要回读啊。
  •     这本书是个人读的第一本年鉴学派的书籍,相当有味道,比韦伯的书容易多了。
  •     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     人类学专业的书目,可以看一下
  •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一定要买这本书。
    书很薄,有点贵。
  •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死亡在人们的内心构成了一个既分离又整合的双重的痛苦过程。 《一项关于死亡的集体表象的研究》 右手与左手的二元对立,是原始思维中固有的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对立的一个特例和结果。 《右手的优越:一项关于宗教两极性的研究》
  •     开眼之作
  •     虽然没多少意义,但我喜欢右手那篇。
  •     宗教造人类,
  •     無論是考察還是考證都很見功底,對於死亡儀式和心理的分析很多都能在民俗中找到對應,不過土著們的葬禮文化真是看得咋舌。ps:註釋真的是……很……詳……實,兩頭翻起來也讓人很心累
  •     象证人类学必看之书,写得很好,赫茨不愧是天才,可惜早逝,
  •     前半本比较好。总体而言有些枯燥,毕竟是论文。
  •     这本是个用论文形式编写的书籍,是一篇研究型的论文,如果不喜欢这类书籍的人建议别买,怕是没有耐心看,里面的参考文献部分占了相当比例的呢
  •     选题不错,人类学经典著作。
  •     尸液拌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     看书名很有意思 先买着了
  •     看的不是很懂,不过作者很天才
  •     翻译质量是很不错了,但还是头大,好在没去学人类学
  •     普里查德的导言中关于比较法的内容很有价值。死亡部分,二次葬作为一种类似过渡仪礼的仪式如成年礼和婚礼一般使社会承认并接受其成员存在状态的改变;右手部分,左右手天生的微弱差别被集体意识夸大到左手无用到近乎麻痹的程度,而这种夸大的根源在于社会必须在人体中人为地制造一种二元对立以使其融入集体所信奉的宗教对立法则。
  •     这个很有意思 印度尼西亚的某些部落民族认为亡者不能马上安葬是因为要在自然条件下让它腐烂 当气息完全消散之后 灵魂就得到了洁净 可以进入新的世界
  •     受涂尔干影响很深。对左右手的讨论很有趣。想当年在我还没有看到这本书时,就曾想过写一篇关于左右手的论文。赫尔兹已经在前头了,这篇文章就可以省了。但还有一系列二元分类可以进行类似的讨论,比如外向/内向;城/乡;男/女;文明/野蛮;现代/传统;神圣/世俗。二元对立的思维最容易导致权力斗争,也最容易导致偏见歧视。连左手右手这回事都有个权力的争夺,何况其他?
  •     本书可以。视角独特,经典作品
  •     死亡与右手是什么关系呢?不读不知道
  •     二次葬能提供对社会现象进行过度诠释的想象力,最终葬礼(各种婚礼成人仪式)象征着从生者社会(某个家族、某种身份)转入祖先灵魂世界(其他社会阶层或组织)的完成。类比之下没有完成毕业典礼的大四+同学成为了学校的"游魂"。《右手的优越》没趣。
  •     右手比死亡好看,至少我是这么觉得。另外,这本书又一次教训了我,学术翻译永远比文学翻译要不伦不类。本来五星的书,扣掉一星的翻译。
  •     搭配着《purity and danger》消化味道会不错
  •     “在婆罗洲的卡普亚斯人中的达雅克人里,人们还将尸体腐烂后化作的液体收集到陶盆里,并将它拌在米饭中,给正在服丧的死者近亲们吃。”——拜它所赐今儿又喜大普奔地吃了一天素QAQ
  •     噗绝对是我都看了啥系列。收集尸水也就罢了还要吃掉…涂尔干的学生,涂尔干的套路:整合,社会实在,集体意识。太哲学,一些细小的地方承前启后。
  •     讲的非常清楚,对于不同葬礼仪式的象征分析,以及造成这种象征的集体意识之间的关系解释的炉火纯青。翻译也棒棒的
  •     很好的书 正版的
  •     人类学的新著,看看。
  •     民族学新生路过
  •     看到书名,马上就想歪了。。。果然是AC混多了啊,魂淡
  •     尸油拌饭。。。
  •     一本人类学的研究著作,可能是太学术,不是我喜欢的。不过其中学的人类现象真是很让人吃惊。因为人类对死亡的处理,也是一种对自然力的看法和办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