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化人类学 >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807525714
作者:陈波
页数:35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李先生以第一章说明礼的本质、功用(即后来说的功能)、行礼的资藉和礼的理论。礼的本质就是始于人情的文化,以人情为本,以节仪为文。礼的功能,乃是别禽兽、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安身立命、治国、知人、防败等②。这就为礼定下一个本质,也将礼作为文化的组织性的原则。换言之,汉文明是一个文化的象征体系,其本质和组织原则是礼。这为威氏的文化纲要赋予灵魂:这个普遍范型有一个特质。康有为曾为维护中华文明发一言:“夫所谓中国之国魂者何?日:孔子之教而已。孔子之教,自人伦、物理、国政、天道,本末精粗,无一而不举。”又日:“中国之人心、风俗、礼义、法度,皆以孑L教为本。”③若省却其政治目的,而专就观点而言,康有为和李安宅之间,是多么亲近。这让人联想到吴文藻在1926年时写给冰心父母的求婚书。其中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留学生总算是智识阶级中人,生在这个过渡时代的中国,要想图谋祖国社会的改良,首当以身作则,一举一动,合于礼仪④。王铭铭教授探讨中国式的社会理论时,将李安宅、费孝通和钱穆等学者在讨论“礼”方面的贡献并提,以明了中国本土的概念对理觯西方文化概念的作用和建构中国式社会理论的贡献的潜力,他对李先生的这部著作有一番评论,其文如下:李安宅是一位重要的人类学老一辈,他是出名的藏学人类学家,也是中国人类学最早从事海外研究的学者之一(他的印第安人研究,有相当的开创性)。李安宅对于“礼”的论述,人类学和社会学界注意得不够,其实它蛮有意味。如同不少比较文化研究者,李先生谈“礼仪”时,注重它的层次性,更注重作为其核心思想的“中庸”。所谓“中庸”,在人类学中可以理解为一种介于“野蛮”与“文明”之间的状态,古人称之为“文质彬彬”。“文质彬彬”,是既质朴,又文雅,“质”说的是原始,“文”说的是文明,所谓“礼”的思想,即主张是这二者之间寻找一个中间路线,不至于失礼,又不至于为了礼而变得过分的虚伪,“文过饰非”。李安宅的《(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一书,早已于1930年出版,作为一位人类学家,他笔下的“社会学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社会”观念为中心的分析方法。《(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的建树极高。除了谈到礼仪的“文质彬彬”之外,李先生在书中提出了礼仪的诗学态度,李先生主张,礼仪这东西,关键是表达感情(人情)。礼仪的理论基于一种设想:人们是因为爱对方,所以才用礼仪来尊敬对方,这种爱和敬,如同诗歌里表达的那样,是充满感情的。古人之所以老将“礼”与“乐”混合起来谈,便是因为“乐”酌感情表现是“礼”的一个重要属性。从李先生的书,可以窥见古代中国观念之特征。他在书中的一个地方提到,在他看来,宗教与白日梦有密切的关系,说人因在白天做梦才发明了“宗教”,这使我感触良多。西方神学和人类学,都说宗教是人根据晚上的梦想象出来的,晚上做梦,人“灵魂出窍”,到处游荡,人类学家想到“万物有灵论”。而李先生说人白天做梦,“白昼见鬼”,“明知故作”,造就了礼仪。

内容概要

陈波  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2005年-2006年前往美国访问,并在北卡大学东亚系、杜克大学人类学系授课。2007年-2008年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实地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文明/文化的历史人类学、宗教人类学、亲属制度研究、民族社会学和学术史等。

书籍目录

总序
李安宅小传
著者赘识
前言
一 中国人类学被遗忘的声音
二 中国人类学的“李安宅性”(Li An-cheness)
三 如何对待李安宅的遗产:廿余年李安宅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一个身体,两种想法
一 早年
二 求学与革命
三 燕大学记
四 礼仪与社会
第二章 祖尼小镇的结构与象征
一 文化接触的故事
二 祖尼的记忆
三 祖尼人类学家李安宅
四 祖尼小镇与白塔寨村
五 超越现代性的思想家
第三章 互惠人类学:人类学的一种可能
一 被遗忘的角落
二 思考的图像(image)
三 三种心性的高晓民族志
四 高峣作为后祖尼
第四章 坝上人类学的核心
一 一种扭转
二 学系课程:对社会学与人类学关系的华西理解
三 华西边疆研究所
四 石羊场社会研习站
五 “奇观”:结构的演练与区域文化历史
六 坝上人类学在四川的遗响
七 结论
第五章 象征人类学与西藏民族志
一 个人学术传统的蜕变与承递
二 为艺术而艺术:象征人类学思想的扩展
三 功能和意义
四 学术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意义”的意义
五 关于西藏的象征民族志
六 结论
第六章 西藏民族志的范型研究
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功能主义人类学的起源
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展布
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功能主义的创生与实践
四 衔接地方世界
五 复兴中国功能主义西藏民族志及范式的可能性转型
六 小结
第七章 “转锋”:李安宅进藏
一 从军序曲
二 “盲点”
三 有关西藏知识的生产地:十八军政策研究室
四 人类学家与一支军队的藏文化规训
五 中国现代史的转向
第八章 1957:中国现代史与人类学的命运
一 对话前史之一:李安宅与“红色思想”之间
二 一种社会公共空间:“中共四川省委高干哲学自修班”第四期
三 公共空间里没有私人空间
四 公共性对个人的伏击
五 社会造就的公共性封笔与个人絮语的诞生
六 历史造就的中国人类学心史
七 对中国人类学史的另一种理解
引用文献
后记 中国思想史上的李安宅

编辑推荐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是四川大学“211工程”子项目,中国区域历史与文化。

作者简介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内容简介:1962年,英国人类学家弗里曼在为中国社会学(包括人类学)发表的一篇悼词式的文章中,悲哀地看到1949年以后中国内地的社会学之归于消亡,“被冰藏”;在台湾,情况并不更好,尽管那里有一些好的学者。他认为中国社会学真正的开始是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说这个短命的孩子只有二十多岁就在新兴民族国家里夭折。根据他的看法,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已涌现出许多足以让西方记住的学者,他们包括:吴文藻、陈达、费孝通、许琅光、李景汉、李安宅、林耀华、潘光旦、冯汉骥、杨庆垄和田汝康。根据弗里曼的说法,他们当中研究非汉人群体的,就纯粹是人类学,不在该文的讨论范围。该文讨论的是中国的社会学,即汉人社会研究。在这个领域,除开人口研究和法律研究,社区研究分天下的三分之一。但是弗里曼对费孝通、林耀华和杨庆垄等人的社区研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所提到的学者,他们关注的仅仅是他们省的一部分。

图书封面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有助于了解学科史
  •     主要是想了解李安宅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道路。
  •     主要介绍李安宅以及西藏人类学的研究,在兰州的风栖梧看到的,有些启发。因为我对西藏的人类学研究认识也几乎为0。这件书店很好,推荐大家来兰州可以去瞧瞧,西北少有的独立书店。
  •     虽然占有一定的资料,不过怎么能这么啰嗦。。。该写的不写,一味地给自己和自己的导师立各种牌坊。。。
  •     读过里面关于“互惠人类学”论述的一章,不过明了李安宅在中国人类学史的地位后,读此书还是很有必要的。
  •     八卦才是最重要的!
  •     本书是人类学史的作品,就发掘李安宅来说,不错;就内容组织、写作方式来讲,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