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明学导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文明学导论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6
ISBN:9787308060066
作者:罗浩波
页数:365页

章节摘录

商业制度是傅立叶批判文明制度的重点。他认为,文明制度是社会制度中最恶的一种,而商业又使文明制度更加万恶。但他对商业的批判没有停留在经济领域。他认为,在文明制度下,商人精神也渗透到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之中,商人精神不仅引起道德的腐化,而且还引起政治的腐化。他说代议制和宪法都是保护商人利益的,而所谓的三权分立,只是“虚伪的平衡的表现,只不过是政府各部分之间内部战争、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战争而已”。①基于上述批判,傅立叶提出要对文明制度采取绝对怀疑态度,并且非常明确地宣布:“我的目的不在于改善文明制度,而是在于消灭这个制度。”②当然,傅立叶也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他在批判文明制度的同时,并没有抹杀它的历史作用。(5)摩尔根的文明起源论1877年,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出版,他仔细地考察了人类文明产生的具体过程。他指出:“人类必须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状态。”③为了揭示人类文明进展的轨迹,摩尔根采取由近及远的回溯逆推的方式,清楚地将不同时期人类文明的表征及其贡献展现了出来。摩尔根认为,近代文明、中世纪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都有一系列贡献,“这些文明是在此以前的野蛮阶段的各种发明、发现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也大量地吸取了野蛮阶段这方面的成就。文明人的成就虽然卓越伟大,都远远不能使人类在野蛮阶段所完成的事业失色。野蛮阶段的人已经自己创造并享有了一切的文明要素,仅字母文字一项为例外”④。在摩尔根列举的人类社会早期的文明要素中,政治的因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摩尔根看来,人类文明时代的政治成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取得的,而是经过了原始人类的长期积淀而逐步形成的。他说:“人类的一切主要制度都是从早期所具有的少数思想胚胎进化而来的。这些制度在蒙昧阶段开始生长,经过野蛮阶段的发酵,进入文明阶段以后又继续发展。”⑤而且,摩尔根还将人类政治方式的变迁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或根本的标志。

前言

在《社会文明学导论》一书即将出版之际,作者邀我作序。鉴于长期以来自己在研究价值哲学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文明及其价值问题的研究动态和成果,并从文明的视角思考价值的哲学本质,便欣然同意作序。价值与文明是密切联系的。广义地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价值包括正价值和负价值。通常说有价值,指的是正价值,指善。在这个意义上,价值的本质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生存、发展和完善的积极效应,主要是指对主体发展完善的积极效应,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积极效应。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促进社会主体的发展和完善,促进每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社会更加美好。而文明乃是人类及其社会发展进步的状态和程度,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积极成果。所以,价值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有价值的成果。只有从价值的视角才能深入了解文明的本质、真谛和深刻内涵。针对在当代西方价值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主观价值论,特别是在当代中国价值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需要满足论的缺失,我曾明确提出把实践引入价值哲学理论,从实践、实践结果(客观效益、效果、实效、实绩)出发去理解价值本质。而文明正是人类实践活动积极的、进步的成果总和,所以,从实践结果及其进步意义的角度理解价值的本质,也就是从文明的视角理解价值的本质。这是从根本上超越价值本质认识的自发性、本能性、非理性和单极思维,走出主观主义价值本质观和需要满足论等误区的正确路径。所以,从文明的视角研究价值问题,有助于科学理解和深化对价值本质的认识;反过来,深化对价值本质的研究也有助于把握文明的实践本质(人的本质力量和理性智慧的对象化)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对文明问题的研究,是当今历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等诸多学科和领域共同关注的前沿性课题,也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尽管不同国家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和分歧,但文明作为人类及其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的进步的价值取向和有益成果总和,却能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广泛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并日益彰显出其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书籍目录

绪论 从社会文明论到社会文明学 一、社会文明学的思想理论渊源 二、构建社会文明学何以必要 三、构建社会文明学何以可能 四、社会文明学的内容构架 五、社会文明学研究的时代任务 六、社会文明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第一、章 社会文明的形成与标志 一、社会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区别 二、社会文明形成的要素 三、社会文明形成的过程 四、社会文明形成的标志第二、章 社会文明的本质与特征 一、文明内涵的分析与界定 二、文明与文化关系辨析 三、文明与文明时代的关系 四、文明与社会的关系 五、社会文明的内涵与本质 六、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第三、章 社会文明的结构与体系 一、社会文明结构分析的方法论基础 二、社会文明的整体结构三社会经济文明系统 四、社会政治文明系统 五、社会精神文明系统 六、狭义社会文明系统 七、社会生态文明系统 八、社会文明结构的开放性第四、章 社会文明的运行及其机制 一、生态文明的运行机制 二、经济文明的运行机制 三、政治文明的运行机制 四、精神文明的运行机制 五、狭义社会文明的运行机制 六、社会文明协调运行的机制第五、章 社会文明的主体及其发展 一、社会文明主体的存在形态 二、社会文明及其主体发展的统一性 三、社会文明主体的全面发展及其历史性 四、社会文明主体的结构与全面发展 五、社会文明主体多重和谐的内在统一 六、社会文明主体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 第六、章 社会文明形态与特征 一、社会文明形态划分的依据 二、农业文明形态及其特征 三、工业文明形态及其功过 四、生态文明形态的价值与基础 五、不同文明形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七章 社会文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文明演化系统与基本图景 二、社会文明形态的第一次转型 三、社会文明形态的第二次转型 四、社会文明形态的第三次转型 五、社会文明转型与思维方式变革 六、社会文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 社会文明的交往与借鉴 一、社会文明交往的客观必然性 二、社会文明交往的内涵与特征 三、社会文明交往的内容与机制 四、社会文明交往中的相互借鉴 五、全球化与世界文明的多重整合 六、中西传统和谐文明观的整合与创新 七、文化自觉与国际文明新秩序的构建第九章 社会文明的规律与趋势 一、社会文明横向协调规律 二、社会文明纵向演进规律 三、社会文明主客共进规律 四、社会文明交往融合规律 五、世界文明中心转移规律 六、世界文明与大国兴衰的根本规律第十章 社会文明的范式与走向 一、关于社会文明走向的几种观点 二、社会文明范式转型的历史动因 三、未来社会文明范式的特征与构架 四、东方复兴与中华民族的全面崛起 五、中华文明范式的复兴与创新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社会文明学导论》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社会文明学导论》从研究内容来看,全书包括绪论和10章内容,大约40多万字。绪论:从社会文明论到社会文明学;第一章:社会文明的形成与标志;第二章:社会文明的本质与特征;第三章:社会文明的结构与体系;第四章:社会文明的运行与机制;第五章:社会文明的主体及其发展;第六章:社会文明的形态与特征;第七章:社会文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社会文明的交往与借鉴;第九章:社会文明的规律与趋势;第十章:社会文明的范式与走向。
从体系结构来看,《社会文明学导论》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四章内容,是从共时态(横向)上揭示社会文明的本质与特征,阐明社会文明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机制。第二部分包括第五章的内容,集中论述了社会文明主体的存在形态以及在人类社会文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根本关键地位和推动作用,是联系第一、三两个部分的中介。第三部分包括第六、七章的内容,是从历时态(纵向)上揭示社会文明的形态划分依据、基本特征、历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第四部分包括第八章的内容。如果说,第一至七章是研究同一文明内部的有关问题的话,那么,第八章则是突出研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关系问题。第五部分包括第九、十章的内容,是从全方位的视角,揭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范式及其未来走向。
从研究目的来看,《社会文明学导论》试图在对人类社会文明进行总体统观、系统反思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构建社会文明学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文明实践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特别是消解一系列文明危机和矛盾的学理呼唤。
从研究难度来看,《社会文明学导论》所涉及的社会文明的本质与特征问题,社会文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问题,社会文明的形态及其转型问题,社会文明主体及其构建问题,社会文明交往与借鉴问题,社会文明的规律与趋势问题,社会文明的范式与走向问题等,都是哲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图书封面


 社会文明学导论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